初一一班德育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分析作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是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我在德育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本案例发生在我所带班级的一名学生小李身上。
小李是个成绩优秀、能力出众的学生,但他却常常表现出一些不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
例如,在课堂上他会大声喧哗,甚至顶撞老师;在课间休息时,他会嘲笑其他同学,并拒绝与他人合作。
这些行为引起了班级同学和老师的不满,甚至影响了班级的整体氛围。
通过观察和与小李的交流,我发现他的问题主要源于家庭教育。
小李的父母对他的教育非常严格,常常以成绩来评判他的表现,而忽略了对他道德品质的培养。
这使得小李在成长过程中,过于注重自己的学习表现,而忽略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合作。
与家长沟通:我与小李的家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指出他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建议他们小李的道德品质培养,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提供心理咨询:我为小李提供心理咨询,帮助他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并引导他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引导班级互动:我组织了一些班级活动,鼓励小李参与其中,让他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逐渐改变他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
榜样示范:我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小李树立了一个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榜样,让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李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变。
他在课堂上更加遵守纪律,尊重老师和同学;在课间休息时,他也会主动与同学交流合作。
班级同学和老师对他的评价也变得更加积极。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识到德育工作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引导。
对于小李这样成绩优秀但道德品质有待提高的学生来说,家长和老师需要更加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德育工作也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多种方法来引导他们成长和发展。
作为初中班主任,我会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德育小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案例背景介绍本案例发生在一所普通中学,涉及一名初一学生小明(化名),他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不遵守纪律的行为。
小明在数学课上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并没收了手机。
课后,小明在同学面前抱怨老师的做法,甚至对老师进行了不恰当的评论。
二、德育问题分析1. 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前提。
小明在课堂上玩手机,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对其他同学的学习环境造成了干扰。
2. 学生对教师权威的尊重学生应当尊重教师的权威,理解并接受老师的教育和管理。
小明在课后对老师的不当评论,反映出他对教师权威的不尊重。
3.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包括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小明在课堂上的行为,以及课后的抱怨,显示了他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
三、案例分析1. 学生行为分析小明的行为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表现出了对课堂纪律的忽视。
同时,他的行为也反映出了对教师权威的不尊重。
2. 教师处理方式分析教师在发现小明玩手机后,采取了没收手机的方式,这是对违反课堂纪律行为的一种惩罚。
然而,教师在课后没有及时与小明进行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动机,也没有对他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
3. 学校德育工作分析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加强课堂纪律教育,并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对教师权威的尊重。
四、德育建议1. 加强课堂纪律教育学校应当定期开展课堂纪律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以及违反课堂纪律可能带来的后果。
2.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组织自我管理训练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当以身作则,赢得学生的尊重。
4. 家校合作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引导。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初中生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本案例以我校初一年级某班为例,讲述了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文明素养。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初一年级某班共有50名学生,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家庭背景各异。
班级中部分学生存在纪律意识不强、团结协作能力差、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决定开展一次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2. 活动准备(1)制定活动方案: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等。
(2)成立活动小组:由班主任担任组长,各班委成员为组员,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3)收集相关资料:搜集关于文明礼仪的书籍、视频、图片等资料,为活动提供素材。
3. 活动实施(1)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观看关于文明礼仪的视频,讨论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如:①校园清洁活动:组织学生打扫教室、操场、食堂等公共场所,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②文明交通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交通秩序维护,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③关爱弱势群体活动:组织学生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志愿服务,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3)评选“文明礼仪标兵”:在活动结束后,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文明礼仪标兵”称号,激励其他学生向优秀看齐。
4. 案例结果(1)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得到提高:通过实践活动,学生逐渐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校园规章制度,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班级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班级凝聚力得到提升。
(3)校园环境得到改善: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清洁活动,使校园环境更加整洁优美。
三、案例反思1. 活动过程中,班主任充分发挥了组织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道德观念正在形成,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的诚信意识较弱,甚至出现作弊、抄袭等不诚信行为。
为了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本案例以某初中为例,探讨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二、案例描述1. 学生背景某初中七年级学生小王,学习成绩优秀,但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
在班级中,小王经常抄袭同学的作业,考试作弊,且在班级活动中,也表现出自私、不诚实的态度。
2. 问题分析小王出现诚信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庭教育缺失。
小王父母工作繁忙,忽视了对他的教育,导致他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学校教育不足。
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投入不足,未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诚信教育。
(3)社会风气影响。
社会上一些不诚信行为的存在,使小王产生了错误的道德观念。
3. 德育教育措施针对小王的情况,学校采取以下德育教育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共同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
(2)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
学校开展诚信主题班会、诚信演讲比赛、诚信签名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诚信的魅力,树立诚信意识。
(3)加强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如通过讲述诚信故事、开展诚信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4)建立诚信评价体系。
学校设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的诚信行为,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对不诚信行为进行纠正。
4. 案例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德育教育,小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家庭观念增强。
小王开始关注家庭,与父母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2)诚信意识提高。
小王不再抄袭、作弊,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展现出良好的诚信品质。
(3)人际关系改善。
小王主动与同学交往,关心他人,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喜爱。
三、案例总结本案例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加强课堂教学和建立诚信评价体系等措施,成功培养了初中生小王的诚信意识。
初一德育案例今年我担任初一、一班的班主任,班有个女学生,不遵守课堂秩序,自由散漫,课上有话就说,根本不估顾忌老师们有没有正在讲课。
课下又喜欢去和其他班的同学交往。
开学不多久,就因为帮自己的同学出头,叫来自己父亲好友的儿子到学校帮忙打仗,幸亏发现得及时,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
这件事情刚过去没多长时间,她有参与一起打架事件:一个七年级的学生和九年级的学生发生了一点小误会,本来没有什么大事,但九年级的同学向该同学一讲述这个事情,她就说:“九年级的学生还能让七年级的学生欺负。
”执意要找回场子,纠集了几个同学(既有八年级的,也有九年级的),在上晚自习时,对那个同学进行报复。
当时有许多同学围观,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应该说,刚开学不久,就对班内同学进行了纪律教育、规范教育,大体让学生知道了一定的行为准则。
巧的是,这位同学正好因为腿部做手术,晚入学两周的时间,错过了这次受教育的机会。
第一次事故后,我就及时找到她,给她讲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一个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当时她倒是连连点头,答应的挺好,后来看,效果并不好。
因为没过多长时间,她又犯了第二次错误。
这次,我没有急着找她谈话,而是联系了她的家长,首先了解这位同学在家中的表现。
了解之后,才知道:因为她奶奶的溺爱,父母在家中都管不了她。
但是这个同学品质不坏,组织能力较好,只是是非观念不强,纪律观念不强。
了解到这些后,我又找来这位同学,跟她聊天,向她讲述学校的规章制度,纪律规定、以及平时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那些事情该做,那些事情不该做。
让她认识到自己和帮人打架的行为是不对的。
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
并且向她说明用打架处理事情的严重后果。
经过教育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和自己的妈妈到受伤害的同学家登门道歉,取得了对方家长的谅解。
后来,我又多次找她谈话,给她明确作为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指出,学生就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作为孩子,应该以好的成绩回报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当然好的成绩不一定非得要考到前几名,只要努力进步,就是好的成绩。
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案例我校的班主任小李在德育教育方面做出了许多值得称赞的尝试和实践,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具体的案例。
一、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小李班主任以身作则,积极树立良好的榜样。
她每天早上都会准时到校,早早地等在班门口迎接同学们,并全程参与早操、升旗仪式等活动。
在课堂上,她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学生严格要求,但也时刻给予肯定和鼓励。
她注重自身修养,有一颗平等、关心和尊重学生的心。
二、关注学生综合发展小李班主任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
她每学期初和学生进行个人目标的制定,帮助学生规划学习和生活的方向。
她定期组织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困惑,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帮助。
同时,她也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如篮球比赛、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培养集体合作意识。
三、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小李班主任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她每周都会安排时间与家长进行面谈,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习情况,并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在班级群里,她也会定期发布学生学习和班级管理的通知,方便家长了解班级的情况。
同时,她也会积极回应家长的疑问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
四、倡导班级文化,凝聚班级凝聚力小李班主任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鼓励学生发扬班级特色,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她组织学生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并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和执行。
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如班级合唱团、话剧社等,通过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小李班主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她及时观察和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并与学校心理老师合作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她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在班级内进行心理疏导。
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应对压力和困难,她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和心理韧性。
以上就是小李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一些案例。
通过她的努力和实践,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明显提高,班级氛围更加融洽和谐。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案例分析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文将对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教学意义和启示。
案例一:校园欺凌事件在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涉及了一起校园欺凌事件的案例。
这个案例以一个受害者小明的视角,描述了他在学校遭受同学的欺凌和侮辱,以及最后勇敢站出来维护自己权益的过程。
这个案例通过引发学生的同理心和思考,让他们了解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保护自己和他人。
案例二: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教材中还涉及了一个关于诚实守信的案例。
这个案例描述了小亮在考试中作弊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故事。
通过这个案例,教材告诉学生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不仅对自己负责,还对他人负责。
案例中小亮的错误行为给学生们上了一堂深刻的诚信教育课程,让他们明白了作弊行为的不可取和后果。
案例三:友善与帮助他人在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还有一个案例是关于友善和帮助他人的。
在这个案例中,主人公小芳在同学遭受困扰时伸出援手,积极帮助她走出困境。
这个案例通过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和友善之心,让他们明白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教材借助这个案例来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行善事、帮助他人,以营造一个友善和谐的校园氛围。
案例四:勇敢面对困难教材中还提到了一个案例,涉及了一个主人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的勇敢表现。
这个案例通过描述主人公小杰在克服种种困难后获得成功,并倡导学生们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坚持。
这个案例激发了学生们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通过对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案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引发学生们的共鸣和思考,让他们从案例中获得道德启示。
这些案例旨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品德和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同时,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还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情景再现、思考问题、小组合作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教学效果。
初中德育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师德育征文精选5篇初中德育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的背景情况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办法。
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着不少有关“爱”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学生得到了爱,却并未感受到爱,更想不到付出爱。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快速成长和竞争机制的引入以及多种文化思潮的涌入,使一部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对传统的道德、良心和爱产生了困惑、怀疑,甚至唾弃。
如何让爱在教育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担任七(1)班班主任时,班级里发生了一起一位学生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事件,那周对我、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寻常的一周,当我把那位学生叫来时,她一点悔意也没有,甚至对老师,对学校还抱有较大的敌意。
面对这样的情景我茫然了,在我深受伤害的同时我该怎样处理呢?2.事例的过程叙述这位学生平日里学习还不错,只是性格有点孤僻。
作为班主任,我对她也是关爱有加,鉴于她良好的态度,那个学期我让她担任了班干,她也非常高兴并且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事情发生的那个周末她曾打电话给我,说如果我打电话通知她家人学校里发生的事,她就没法活了。
我问为什么,她说她的父母从小对她要求就及其严厉。
听后,我不禁有些犹豫,可是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我没有明确地回答她,只说等下周看了你对这件事的感想后再说吧。
也许正因为这一句含糊的回复,激起了她心中的怨恨,在那周星期一我就收到一封让人不敢目睹的信,如今想起那些词句,我的心还会揪得很痛。
尽管那种痛楚极深,但想到作为教师的我如果一时冲动,可能真会让这个学生更加冷酷,于是我决定暂时先不打电话给她的家长,在班级中也没有明确公布这件事。
在漫长的等待中,到了星期五我依然没有收到任何道歉,于是在周五的自习课上,我仍没有点出这位学生的名字,最终也没有通知她的家长,只是暗示有些想法的学生可以和班主任好好谈谈。
那天我准备了几篇关于爱的故事在自习课时读了,在读时,我用温柔的眼光告诉她很希望你能感受他人的温暖。
初中德育教育案例引言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初中德育教育案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以几个初中德育教育案例为例,介绍案例的背景、分析和教育目标,并分析案例对学生的影响和启示。
案例一:诚实守信背景:小明是初中的一名学生,他平时课业成绩优秀,但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他发现自己的卷子上有一个计算错误,他知道如果改正这个错误,他的分数会更高,但他也明白这样做是不诚实的。
最终,小明选择了坚持原来的答案,没有改正错误。
分析:小明在面临这个选择的时候,显示出了诚实守信的品质。
他知道改正错误是不诚实的行为,选择坚持原来的答案体现了他的自律和责任心。
教育目标:通过这个案例,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自律的品质。
影响和启示:这个案例告诉学生诚实守信是一种正确的行为,并鼓励他们在面对诱惑的时候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
同时,案例也强调了自律和责任心的重要性,这些品质会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案例二:友善互助背景:小红是初中的一名学生,她发现同班的小李在课堂上遇到了困难,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虽然小红也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但她选择停下自己的工作,主动帮助小李解决问题。
分析:小红在面对同学的困难时,表现出了友善互助的品质。
她放下自己的事情,主动帮助小李解决问题,展示了她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
教育目标:通过这个案例,教育学生友善互助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同时,案例也鼓励学生勇于主动帮助他人,共同营造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影响和启示:这个案例告诉学生友善互助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同时,案例也强调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些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案例三:尊重他人背景:小王是初中的一名学生,他与同班的小杨意见不合,经常发生冲突。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13岁,初一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开朗,热爱集体,但最近在班级中出现了一些诚信问题。
他在考试中多次抄袭同学的作业,甚至在课堂上偷偷将手机带入教室,利用手机查阅答案。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小明的学习成绩和班级风气。
班主任发现后,决定对小明的诚信意识进行教育。
二、案例过程1. 了解情况班主任首先与小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了解他抄袭作业和利用手机查阅答案的原因。
小明表示,他是因为害怕考试失败,所以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
同时,他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班级风气产生了负面影响。
2. 诚信教育(1)开展诚信主题班会。
班主任组织了一次以“诚信为本,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关于诚信的故事,引导大家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2)邀请家长参与。
班主任与小明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小明的诚信意识。
家长表示,会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
(3)开展诚信实践活动。
班主任组织了一次诚信签名活动,要求同学们在承诺书上签名,承诺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诚信。
同时,还开展了诚信考试、诚信作业等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诚信的价值。
3. 跟踪教育(1)关注小明的生活和学习。
班主任定期与小明交流,了解他在诚信方面的进步。
同时,也关注他在其他方面的表现,鼓励他全面发展。
(2)树立榜样。
班主任在班级中树立了诚信榜样,如学习优秀的同学、遵守纪律的同学等,让小明从中受到启发。
4.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诚信教育,小明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改变。
他不再抄袭作业,考试时也自觉遵守纪律。
同学们对小明也给予了肯定,班级风气得到了改善。
三、案例总结1. 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案例,班主任深刻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践。
2. 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育人的必要性。
诚信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
班主任在本次案例中充分发挥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同时与家庭、社会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小明的成长。
初中班主任德育案例篇一:关于团结合作的班级活动案例背景:某初中班级存在着一些学生之间相互竞争、不合作的现象,导致班级氛围较为紧张。
班主任决定组织一次团结合作的班级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案例内容:为了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团结协作,班主任决定组织一次班级戏剧表演活动。
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剧本编写、角色分配、排练表演和演出展示。
首先,在剧本编写阶段,班主任组织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编写一个小故事剧本。
要求每个小组综合利用班级现有的风景、道具资源,以及学生自身的创造力,编写出适合班级特点的戏剧故事。
接着,在角色分配阶段,班主任与每个小组的负责人商讨,确定演员人选。
为了锻炼学生合作与协调能力,班主任要求每个小组内的成员都需要出演角色,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演出,避免出现明显的分工不均现象。
然后,在排练表演阶段,班主任安排每周两次的排练时间,学生们要在班级内集中进行排练,并在排演时适时进行指导和提点。
此时,学生必须要互相配合、共同探讨,合理安排时间和行动,提升团队凝聚力,确保顺利完成戏剧表演。
最后,在演出展示阶段,班主任决定将戏剧表演设置为校内开放日的重要一项活动。
学生们在校内布置舞台,操练动作,在演出前班主任指导学生们进行最后的排练和调整。
当天,学生们分批次上台演出,展示他们的努力和成果。
这次班级活动进行期间,班主任通过观察和引导,及时反馈学生们的合作情况。
对于表现优异的个人和小组,班主任要给予及时表扬和奖励;对于出现合作困难的学生,班主任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让他们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团结合作的班级活动,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班级氛围也变得更加融洽和谐。
篇二:关于助人为乐的班级公益活动案例背景:某初中班级中一些学生普遍缺乏关心他人和助人为乐的意识,班级整体氛围较为冷漠。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爱心和责任感,班主任决定组织一次班级公益活动,让学生们亲身参与社区服务,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
最新初中生德育案例分析(优秀7篇)初中生德育案例分析篇一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走上三尺讲台,实现儿时梦想的那一刻,我已深深懂得对学生要有一颗一视同仁的爱心,虽然刚参加工作的我满怀激情,但是由于年轻气盛加上缺乏经验,面对班里那些迟到早退不交作业打架抽烟顶撞老师的“钉子户”的时候,总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总是容易焦虑、烦躁、有点想要逃避和放弃却又不甘心,总是试图用严苛的纪律去约束和制服他们,但往往铩羽而归,甚至适得其反。
于是一次次硬着头皮心头笼罩着悲观消极的情绪做着打持久战的准备。
直到一个孩子的出现让这种坏情绪烟消云散。
叫他小a吧,在盐中的前两年里,小a一直是个神秘人物也是个知名人物,神龙见首不见尾,甚至很多他班里的科任老师都没见过他。
虽然高一高二未曾教过他,但是对他却早有耳闻,是的,不是迟到就是早退,上课玩闹顶撞老师旷课更是家常便饭,用他自己后来的话说就是上学这么多年几乎没有静下心来听过一节完整的课。
果不其然,新班级成立的前两周他一直没来,期间我通过各种途径打过许多次电话催他返校,每次得到的回复不是生病了就是家里有事,每次都说过几天就回学校,但一直到放暑假也没来。
终于,在8月中旬新学期开学的一节课上,我见到了小a的庐山真面目,看着不像那种特别能闹的学生,但是,人不可貌相,还是得盯紧点,我在心底这样告诉自己。
头两天,相安无事,但早操和课间操的队伍里从未出现他的身影。
可能是我开学之初每晚预备课都会强调班级纪律尤其是请销假制度,第三天的大课间他来找我请假“老师,我中午请个假”。
我说“有什么事吗?”他说“回家拿东西”。
我说“都高三了,学习这么紧张,需要什么东西让家长送过来吧”“家长都挺忙的,没时间”他的语气已经明显有点不耐烦了。
“好吧,请假的事一会再说,我怎么发现你这两天都没跑操呢?”我问他。
“我在以前班级就从来没跑过,再说,跑操有什么用啊?”听他这么说,当时我的心里有一串大道理要讲,但想了想,此情此景面对此类学生,这样的话根本无济于事还可能适得其反让他更为逆反,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解冻还得另辟蹊径、从长计议。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一代,学校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本文以某中学开展的一次德育教育案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案例概述某中学为了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组织了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宣传发动、实践活动和总结表彰。
1. 宣传发动阶段:学校通过悬挂横幅、制作宣传海报、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诚信的重要性,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2. 实践活动阶段:学校组织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包括诚信签名、诚信征文、诚信演讲、诚信问卷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诚信的价值。
3. 总结表彰阶段:学校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并邀请优秀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诚信故事,激励其他学生向优秀看齐。
三、案例内容分析1. 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本次德育教育活动的主题是“诚信”,旨在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将诚信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
2.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内容涵盖了诚信的各个方面,既有理论知识的普及,又有实践活动的体验。
形式多样,包括宣传发动、实践活动和总结表彰,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丰富自己的道德素养。
3. 注重实践,提升实效本次德育教育活动注重实践,通过诚信签名、诚信征文、诚信演讲、诚信问卷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诚信的价值,提高道德素养。
4. 融入日常,形成长效学校将诚信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形成长效机制。
5. 师生互动,共同成长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与学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诚信的内涵。
同时,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诚信故事,激励其他同学,共同成长。
四、案例启示1. 德育教育要注重主题鲜明,目标明确。
只有明确教育目标,才能确保德育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七年级-德育案例-习惯(纪律)不好学生德育案例(一)张玲【案例】我班的张浩,非常典型的坐不住,爱说话。
在班级里纪律自由涣散,是一个典型的“自我主义”,每做一件事,他认为对的,他就去做,全然不顾老师和同学的想法和感受。
上课的时候偶尔做个鬼脸,怪叫几声,引发了周围学生的围观。
类似他这类学生班级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如果这种势头不压住的话,这对整个班级极不利。
几次与家长联系配合教育、说教无效后,他变得变本加厉,自习课的纪律越来越差,演变为打牌等不好的行为。
我果断的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到学校观摩课堂。
家长看到孩子的课堂表现之后,觉得很不可思议,认为孩子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完全不一致。
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情况,我和家长就这个孩子的表现谈论了家庭教育和对孩子的适度约束。
之后,课堂上,我也对该生不断地鼓励。
这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反思】象这类学生一个班级里肯定不止一个,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不能很好处理好这类事情,那么这类学生在班级里可能会越来越多,这样下去的话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和班级纪律。
班级纪律是集体行动的保证,是必不可缺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和自我约束。
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通过象小李这位学生成功转变过程,我觉的这2种方法比较有效:方法一:抓住机会多表扬。
当我们批评学生的一个缺点时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这样使学生在情感上比较容易接受批评,我们所要教育学生效果就能达到。
“用放大镜看学生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
”方法二:积极与家长沟通,取得支持和配合。
教师与家长建立共识与沟通默契后,不管对于教学活动、或教育责任的分担等方面,都能得到更有效率的配合与帮助。
平时多与家长多交流探讨一些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可以从家长中了解学生优缺点,为自己以后与学生在交流时对学生多一份了解同时也能更好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班主任在学生教育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本文将以一个初一班级为例,分析班主任在学生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案例描述某中学初一(1)班,共有学生45人,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中等,但学生个性差异较大。
班主任张老师发现,班级中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散漫、与同学关系紧张等问题。
以下是具体案例分析:(一)问题一:学习态度不端正案例:小明是班级中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代表,经常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作业拖欠,成绩下滑明显。
分析:小明之所以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忙于工作,忽视了对他的教育;另一方面,小明自身缺乏自律意识,对学习缺乏兴趣。
(二)问题二:纪律散漫案例:班级纪律散漫,上课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课间休息时大声喧哗,影响其他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
分析:班级纪律散漫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不够严格,导致学生纪律意识淡薄;二是部分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认为班级纪律与自己无关。
(三)问题三:与同学关系紧张案例:小华与同学关系紧张,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导致班级氛围紧张。
分析:小华与同学关系紧张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小华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人沟通;二是部分同学对小华存在误解,导致矛盾加剧。
三、解决策略针对以上问题,班主任张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期改善班级状况:(一)针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1. 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2. 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3. 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互助中共同进步。
(二)针对纪律散漫的学生1. 加强班级纪律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纪律的重要性。
2. 实施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对违纪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
3. 举办班级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针对与同学关系紧张的学生1. 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分析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优化教学方法和提升教育效果提供参考。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提升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案例一:班级集体荣誉意识培养某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发现,该班同学的个人主义倾向较为突出,缺乏班级集体荣誉感。
于是,他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培养学生的班级集体荣誉意识。
首先,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班级活动,如班级合作实践项目、班级竞赛等,鼓励同学们共同为班级荣誉而努力。
在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班级集体的内涵和价值。
学生们逐渐认识到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的进步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的发展,于是他们逐渐培养起班级集体荣誉感。
其次,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促进同学们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氛围。
通过班级会议、班级建设等活动,学生们学会了倾听、互助、合作以及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他们逐渐认识到,班级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同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教师充分发挥班级荣誉的示范作用,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榜样,鼓励同学们向优秀进取的人们学习。
在班级荣誉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同学们逐渐形成了班级集体荣誉感,个人主义倾向得到有效改善。
这个案例从培养学生的班级集体荣誉意识出发,通过设计活动、鼓励表达、树立榜样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提升了思想品德,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案例二:道德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在某初中,学生间友谊的建立往往基于表面的交际和共同的兴趣爱好,缺乏真挚的情感和内涵。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决定从道德情感教育入手,引导学生建立起真诚友谊。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引导他们探究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学生们通过思考和交流,理解了友谊的真挚、无私和互助等特点。
同时,教师还借助名人、作品等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全文5篇)第一篇: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一)一、学生不良行为表现自我校开展德育导师制后,钱某某同学是我的德育辅导的第一名对象。
该男生来自中等家庭,父亲做装修工作,母亲无固定工作,家中作为独子较为宠爱。
该生体质较差,记忆力、理解能力都相对比较弱,学习习惯也不好。
他的学习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个人控制能力很差,注意力易分散,经常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在收作业本时经常说没有带,忘在家里了。
在教育批评时该生也明白自己的问题,并诚心想要改正,但事情过后效果不大。
二、学生性格特点分析从性格上来分析钱某某同学属于满口应承型学生中较为典型的一位,这类学生的不良性格在学习较差的学生中最常见。
他们往往在你的学习要求前满口答应,但过后会一再拖延,始终未付诸行动,直至事过境迁。
应对这类学生,首先必须尽力找出使满口应承型的人不愿采取行动的关键原因,究竟是惰性还是能力不及。
当你找到原因后,要帮助学生做出行动,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你对他的关心和重视,有可能的话对采取行动的各个步骤明确化并加以控制。
当学生完成一项要求后要及时加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
对反复拖延者可以明确限定时间,强制要求完成。
三、教师德育计划措施钱某某同学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砌词拖欠,上课反复说话是他一贯的不良行为。
根据行为改变理论,我采取正面鼓励强化的方法和反面批评刺激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矫正措施与方法:1、培养他自觉完成作业的意识,使他能体会完成作业的成功感和快乐感。
2、改变过去的单一事后批评指正的教育方式,更注重事前的预防和鼓励。
3、增加与他的个人情感交流,了解他,接近他,帮助他。
4、讲撒谎的危害,诚实的光荣,鼓励他说实话,帮助他理解。
5、从要求他完成少量的作业到由他自己完成规定作业。
利用“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增强他完成作业的信心。
6、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表现,注意表扬他的每一次进步。
7、选他的一次优秀作业,让他给全班同学讲讲是怎样写的。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是一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他在学习上勤奋刻苦,成绩优异,但在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进入初中后,他逐渐发现自己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出现了焦虑、自卑等情绪,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
为了帮助小明走出困境,学校特此安排了一位德育教育辅导老师进行辅导。
二、案例分析1. 问题分析小明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小明在与人交往时,常常表现出拘谨、紧张,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导致他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不畅,朋友关系紧张。
(2)情绪管理能力较差:小明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情绪,无法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3)缺乏自信:小明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缺乏自信,导致他在面对挑战时容易放弃。
2. 辅导策略针对小明的问题,德育教育辅导老师采取了以下策略:(1)开展心理辅导课程:辅导老师定期为小明开展心理辅导课程,帮助他了解心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课程内容包括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技巧、自信心培养等。
(2)个别辅导:辅导老师与小明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针对他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辅导过程中,辅导老师运用倾听、共情等技巧,帮助小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3)家庭辅导:辅导老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小明在家庭中的表现,并指导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辅导过程,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4)团队活动:辅导老师组织小明参加团队活动,如户外拓展、兴趣小组等,帮助他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自信心。
三、辅导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小明在德育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 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小明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朋友增多,心情愉悦。
2. 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小明能够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
3. 自信心逐渐恢复:小明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敢于面对挑战,不再轻易放弃。
初中德育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的背景情况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办法。
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着不少有关“爱”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学生得到了爱,却并未感受到爱,更想不到付出爱。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快速成长和竞争机制的引入以及多种文化思潮的涌入,使一部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对传统的道德、良心和爱产生了困惑、怀疑,甚至唾弃。
如何让爱在教育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担任七(1)班班主任时,班级里发生了一起一位学生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事件,那周对我、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寻常的一周,当我把那位学生叫来时,她一点悔意也没有,甚至对老师,对学校还抱有较大的敌意。
面对这样的情景我茫然了,在我深受伤害的同时我该怎样处理呢?2.事例的过程叙述这位学生平日里学习还不错,只是性格有点孤僻。
作为班主任,我对她也是关爱有加,鉴于她良好的态度,那个学期我让她担任了班干,她也非常高兴并且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事情发生的那个周末她曾打电话给我,说如果我打电话通知她家人学校里发生的事,她就没法活了。
我问为什么,她说她的父母从小对她要求就及其严厉。
听后,我不禁有些犹豫,可是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我没有明确地回答她,只说等下周看了你对这件事的感想后再说吧。
也许正因为这一句含糊的回复,激起了她心中的怨恨,在那周星期一我就收到一封让人不敢目睹的信,如今想起那些词句,我的心还会揪得很痛。
尽管那种痛楚极深,但想到作为教师的我如果一时冲动,可能真会让这个学生更加冷酷,于是我决定暂时先不打电话给她的家长,在班级中也没有明确公布这件事。
在漫长的等待中,到了星期五我依然没有收到任何道歉,于是在周五的自习课上,我仍没有点出这位学生的名字,最终也没有通知她的家长,只是暗示有些想法的学生可以和班主任好好谈谈。
那天我准备了几篇关于爱的故事在自习课时读了,在读时,我用温柔的眼光告诉她很希望你能感受他人的温暖。
初一一班德育案例分析
心若在,爱就在
初一刚刚入学时,我班有个男生叫李××。
他性格暴躁,态度粗鲁,稍有不合他意,就出口骂人,甚至动手打人,目无纪律,自由涣散,是一个典型的“自我主义”者。
每做一件事,他为对的,他就去做,全然不顾老师和同学的想法和感受。
记得一次生物课上,我提了几个问题叫学生回答。
他把手举得老高,嘴上大喊“我会,我来回答,我来回答!”但我没有理他。
他就坐在下面大吵大闹,嘴上说我会回答的问题,为什么不叫我回答,这样无疑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讲。
类似他这类学生班级里还有一小部分。
如果这种势头不压住的话,对整个班级的发展极不利。
课下,我找到他同他交流,对他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记得你第一次参加学校数学竞赛就获得了三等奖,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你获奖,甭提有多高兴。
而且你上课发言都很积极……..”聊到这里我发现他的脸上露出春天般的微笑。
这个时候我看准时机话题突然一转,“但是你有没有好好想过,班级里为什么很多同学对你非常反感,你知道同学们讨厌你什么吗?”他低下头轻声地说:“可能是平时行为习惯和说脏话以及动手打人。
”“你有没有冷静思考过,你为什么会这样吗?”他摇了摇头。
然后,我跟他一一分析原因,开始时他只是低着头,有时点点头,后来抬起头对我说:“老师,我也知道同学们讨厌我,我也想
改掉这些坏习惯,可不知道为什么就做不到?”
针对这一现象,我和他着手制定近期目标,并让同学和班干部监督他的行为习惯和平时言行。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当我再次找他谈话时,他对我说:“老师,你放心,今后我会改正缺点,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的。
”听了他的话我感到非常高兴,趁机对他又提出一些高要求,并让他自己制定一个学习上和行为习惯上的计划。
从那以后,他做事情比以前大有进步,有时候班级里的事情能主动找我反映,在学习上有时也能帮助同学,与同学的关系和睦多了。
嘴上脏话,动手打人习惯明显减少。
半学期过去了,他现在的学习成绩在明显进步,他的行为习惯有时在班级里排名前三。
案例分析与反思:像李××这类学生一个班级里肯定不止一个,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不能很好处理这类事情,那么班级里越来越多的学生可能会发展为这一群体的成员。
这样下去的话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和班级纪律。
而学习氛围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级纪律是集体行动的保证,这两者是一个班级健康发展必不可缺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对于形成正确的健康的德育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只要找到突破口,辅之以因材施教,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就像我班李××同学,如果直接在课堂上对他批评,他不但不会接受而且可能会吵的更凶。
为了能改变李同学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我召开班干部会议商讨怎样去解决这类问题。
同时我也找一些与他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了解情况,尽可能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
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但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李同学的成功转变,我觉得以下三种方法在其中起了比较有效的作用:
方法一:抓住机会多表扬。
当我们批评学生的一个缺点时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这样使学生在情感上比较容易接受批评,我们所要教育学生的效果就能达到。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
”
方法二:开展学生互帮互助互比活动。
每个班级里肯定会存在一些有着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关键是如何使这些学生转变过来,这对于班级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在班级里让每个学生找一个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差不多的同学进行比赛,每隔一个星期进行评比,每周评选出行为习惯和学习上进步最明显前三名,对这些学生
进行奖励。
同时也在班级里开展“一帮一”活动和“多帮一”活动,让班干部帮助那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同学,每周汇报,在班会课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
一个学期以来班级里班风开始纯正,学风开始浓厚,班上基本形成了一个互帮互助互比的良好局面。
方法三:积极与家长沟通,取得支持和配合。
教师与家长建立共识与沟通默契后,不管是教学活动还是教育责任的分担等方面,都能得到更有效率的配合与帮助。
平时多与家长交流探讨一些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可以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学生的优缺点。
这样不仅能为自己增加今后与学生交流的谈资而且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作为班主任要用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戴有色眼镜看学生,相信“岁岁年年花相似,日日天天人不同”,破除心中固有的看法,每天要用新的眼光看问题。
要学会用辨证的思维考虑问题,深入学生心理,研究学生心理,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类似李××的学生还很多,他们也正面临着健康成长的沟沟坎坎,需要我们鼎立相助。
爱是一切事物的润滑剂。
所以我们要以一颗爱学生的心投入到学生中去,用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
在今后的
教育生涯中,我们不但要教好书,而且也要育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