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606.67 KB
- 文档页数: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知识【概述】简称冠心病,它是因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
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和程度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不同。
【诊断】一.病史、症状:典型的症状为劳力型心绞痛,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部分患者向左肩部或/和左上臂部放散,一般持续5~1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基甘油等药物可缓解。
部分伴有胸闷或以胸闷为主,严重者疼痛较重,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或睡眠时也可以发作。
病史提问要注意诱因、疼痛的部位、持续时间,有无放散,伴随症状及缓解方式。
二.体检发现:一般早期无明确的阳性体征,较重者可有心界向左下扩大,第一心音减弱,有心律失常时可闻及早搏、心房纤颤等,合并心衰时两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等。
三.辅助检查:心电图呈T波低平、倒置及ST段下移,特别是水平型和下斜型下移更有意义,B超可有左室室壁节段性运动障碍。
平板运动试验常阳性,同位素心肌扫描(ECT)可出现心肌缺血性改变,24小时心电图(Holter)监测运动时出现缺血性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必要时可检查血脂、血糖。
四.鉴别诊断:应与心肌炎、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心包炎、胸膜炎等所致胸痛进行鉴别。
【治疗措施】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硝酸脂类药物,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心率较快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以缓释剂为好。
可加用肠溶阿斯匹林100-325mg 1/d,注意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治疗如降压治疗、调脂治疗、治疗糖尿病、戒烟、禁酒等。
还可选用极化液和硝酸脂类药物静滴。
合并心衰及心律失常时需加用纠正心衰及抗心律失常的治疗(详见心衰及心律失常篇),必要时可行冠心病的介入治疗(PTCA+支架术),严重者可考虑进行外科搭桥手术。
在人到中年或过60岁的社会人群中,患冠心病的人并不稀见。
因为有些人无自觉症状,心电图检查正常。
这属于隐性冠心病,直到有间断发生心脏病各种症状时,才引起人们的注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从脾论治经验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从脾论治经验总结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的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心肌梗死,威胁患者的生命。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和手术来缓解症状和治疗病因,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根治疾病,因此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治疗途径。
脾是中医中关注的一个重要脏器,被认为在调节水液代谢、造血功能以及免疫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中医认为脾胃是消化系统的核心,与血液循环密切相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与脾胃的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中医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脾胃功能好,食物得到充分消化吸收,有助于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供给心脏和其他脏器。
因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应该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并适当选择一些中医药中有益心脏的食材,如红枣、山楂等,以增强心脏的营养供给。
其次,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理念。
不同阶段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病情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阻滞在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较多的患者,可以选用舒散瘀血,通络活血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红花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不稳定斑块的形成。
而对于血脂异常、体寒、气虚等情况导致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以选用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的药物,如人参、党参、食补类的药材等。
此外,中医养生理念也是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方法。
中医强调调节身心平衡,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和精神状态。
例如,保持良好的心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等都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
另外,中医还注重于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以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为主要病理学特征,并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等临床症状的疾病。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之一,因此对其认识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因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遗传因素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和代谢紊乱,进而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变。
病程中,心肌缺血和缺氧是最常见的表现,临床症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心绞痛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出汗等症状,可以**在少量或大量运动、情绪激动、饱餐后等情况下出现。
心肌梗死则表现为剧烈的胸痛、气短、出汗等症状,需要紧急处理。
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方法包括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等。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可能需要核医学检查和血管内治疗等进一步检查方法。
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等。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降低血压、血脂、改善心肌代谢等方式来减轻症状和延长生命。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介入治疗是非手术治疗的一种方式,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成像导向介入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冠脉供血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的心肌损害,又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的范围广泛,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猝死。
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为心脏提供血液的动脉冠状动脉,随着胆固醇及其他沉积物组成的斑块在动脉壁积聚,会导致冠脉狭窄、闭塞,从而引起冠心病。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除了年龄、遗传因素等不可控的因素外,还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吸烟等可控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积极防控将有助于防治冠心病。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冠心病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而控制。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增加动脉损伤和狭窄的风险。
通常男性的冠心病风险要大于女性。
心脏病家族史与冠心病高风险相关,如果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之前被诊断患有心脏病,那么此类人群风险最高。
无论是吸烟还是二手烟都会增加冠心病风险。
没有得到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和血管壁变厚,从而缩小血液流经的管腔。
血液中高水平的胆固醇会增加斑块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风险。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常被称为“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通常被称为“好”胆固醇。
“坏”胆固醇水平高和“好”胆固醇水平低,都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糖尿病与冠心病风险增加有关。
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和高血压。
体重过重通常会加重其他危险因素。
缺乏运动也与冠心病及其一些危险因素有关。
生活中没有缓解的压力可能会损害动脉,并加重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吃太多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盐和糖的食物会增加冠心病风险。
大量饮酒会导致心肌损伤,还可以加重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而以上多个危险因素组合在一起时,可能存在累加效应,导致更高的冠心病风险。
此外,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可诱发冠心病发作,尤其是诱发出现胸痛症状,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也可诱发冠心病症状发作或加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Atherosclerosis, 简称CAD)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冠状动脉中形成的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进而影响到心脏的正常供血。
这种疾病是心脏病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也是导致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探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等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这些因素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脂代谢紊乱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斑块形成和动脉硬化,最终影响到心脏的供血。
此外,遗传因素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也解释了为何在一些家族中,心脏病会频繁出现。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中,斑块的形成是关键环节。
当血管内皮受损时,炎症反应会被触发,起始物质也会聚集在受损的区域。
血小板会黏附到病变部位,形成血栓,导致血管狭窄。
斑块中的胆固醇、脂质和钙质慢慢积聚,最终形成斑块。
这些斑块可以增大并形成斑块斑块与狭窄,影响到心脏供血。
当斑块破裂时,血栓可能会形成,进一步引发心脏梗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根据狭窄的部位和程度,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心悸、疲劳、气短等症状。
心绞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常常发作于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因为这些情况下心肌所需的血液供应增加。
心脏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疼痛常常持续较久,且可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
有时,患者可能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出现心脏骤停,这种情况下,心脏搏动会突然停止,使患者陷入危险之中。
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方法多样。
从预防的角度来看,控制危险因素的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饮食、减少摄入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定期进行体检、戒烟等措施,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风险。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心脏病的类型。
该病主要是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所引起的。
冠状动脉的内层因为过度的胆固醇积累,导致血管内径变窄,管壁变硬。
这样,就会导致血液很难流通,进而就会发生心脏病的情况。
该病的原因是病人平时饮食搭配不当,或者是由于生活不规律,而导致身体的过度疲劳,进而引发这种疾病。
除此之外,某些遗传因素也可能是诱发此类疾病的原因。
该病的症状表现多样性,可能包括:心悸、气短、胸痛、头晕甚至突发晕厥等。
当然,有的情况下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可能预示着这个疾病已经存在了。
如何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呢?首先,要树立科学的饮食观念。
要健康饮食,多吃水果、蔬菜以及低脂肪、低热量的食品,避免食用高脂、高热量和高胆固醇的食品。
此外,还应该定期参加体育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些都是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如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呢?目前,药物治疗是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血脂,保持血压和心律的稳定。
此外,如果病情加重,手术治疗也是一种选择。
手术治疗包括支架置入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等。
但是,术后护理非常关键,患者应该注意规律生活、减少疲劳,同时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多关注身体的状况。
如果发现自己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情况,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迅速康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造成心脏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会从定义、发病原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内膜下脂质斑块逐渐增厚形成斑块,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病变。
二、发病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抽烟、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此外,心理因素、遗传病变以及炎症反应等也可能对疾病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三、病理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体现在动脉内膜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动脉壁钙化等方面。
在脂质代谢紊乱的情况下,脂质在血管内膜下积聚形成斑块,称为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逐渐增大,最终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从而妨碍了心肌的正常血液供应。
四、临床表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无任何症状,重者可能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胸闷、心悸、气促、乏力、晕厥等。
心绞痛的发作多与活动、情绪激动等因素相关,常表现为胸前或胸骨后憋闷、压榨样疼痛,放射至左肩臂或颈部。
五、诊断方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液检查和心血管影像学等多种方法。
心电图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诊断工具,可用于评估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情况。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血脂、血糖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等,辅助判断病情和预后。
心血管影像学包括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等,可直观地观察心脏结构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六、预防措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防非常重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非常关键。
在我的护理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做好教育和宣传工作非常重要。
许多患者并不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原因和病情发展过程,因此他们对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很难有足够的认识。
作为护士,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宣传材料以及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等方式,向患者详细介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知识,告知他们应该采取的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以及定期检查和随访等。
其次,合理的生活方式改变对于疾病的控制和康复至关重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需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饮酒、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等。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渐改变生活习惯。
同时,我们可以提供相关的饮食指导和运动计划,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和运动计划,并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再次,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和抗心绞痛药物等。
作为护士,我们需要详细了解每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并向患者进行介绍和解释。
同时,我们应该关注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药物依从性,及时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
通过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提供优质护理的关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康复护理,而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增强患者对护理的信任和依赖,促进康复的进程。
我们应该与患者建立亲近的关系,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并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及时解答患者的疑虑和困惑,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正确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从饮食护理、药物管理、定期体检、心理护理和运动护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饮食方面,建议患者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增加纤维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药物管理是治疗的重要手段,患者需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定期复诊。
定期体检可以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早期干预。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运动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
结论部分总结了护理的重要性,评估了护理效果,并分享了护理经验。
通过综合护理措施,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体会,饮食护理,药物管理,定期体检,心理护理,运动护理,护理效果评估,护理经验分享1. 引言1.1 患者护理的重要性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中,患者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护理是全面性的,包括饮食护理、药物管理、定期体检、心理护理和运动护理等方面。
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特别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种慢性病的护理中,患者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管理,以保持心脏功能的稳定和健康。
患者护理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
通过良好的护理,可以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的饮食结构、规律的药物管理、定期的体检等,从而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
心理护理和情绪支持也是患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患者面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保持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应对疾病挑战。
患者护理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需要全面关注患者的生活细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2. 正文2.1 饮食护理饮食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控制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和延缓病情的发展。
冠心病的心得(精选2篇)冠心病的心得篇3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也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这种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了解冠心病的形成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冠心病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等。
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为常见的病因,也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有关,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内壁形成斑块,从而阻塞血管,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
冠心病的症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胸痛。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引起的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无法泵出足够血液而引起的全身缺氧、呼吸困难等症状。
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包括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抗心力衰竭等药物。
介入治疗是通过冠状动脉支架或冠状动脉搭桥等方法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缺氧。
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冠状动脉搭桥或冠状动脉成形术等方法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慢性病、戒烟、控制体重、合理饮食等方法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如果出现心绞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治疗。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冠心病的早期症状,及时采取措施,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总之,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了解冠心病的形成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及时就医,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重要措施。
冠心病的心得篇4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也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这种疾病的主要特点是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
下面是我的冠心病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背景知识:冠心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常见诱因。
一、实训背景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冠心病患者的诊疗水平,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冠心病病人的临床实训,现将实训总结如下。
二、实训目的1. 了解冠心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2. 掌握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要点及康复指导。
3. 提高临床医生对冠心病患者的诊疗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冠心病基础知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冠心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导师详细讲解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基本概念,使我们对该疾病有了全面的认识。
2.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实训中,我们参观了冠心病患者的病房,学习了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要点。
主要包括:(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痛苦。
(3)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信心。
(4)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摄入。
(5)康复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3. 冠心病患者的诊疗实训过程中,我们跟随导师参与了对冠心病患者的诊疗。
主要包括:(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发病诱因、症状及治疗经过。
(2)体格检查:对患者的全身进行检查,注意心脏、肺部、腹部等部位的变化。
(3)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冠脉造影等检查。
(4)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四、实训收获1. 提高了我们对冠心病的基本认识,掌握了冠心病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2. 学会了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要点,提高了临床护理能力。
3. 了解了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指导,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病因】(一)发病原因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这些因素被称之为冠心病易患因素(也称之为危险因素):1•年龄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始于儿童,而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性别男性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 2 : 1。
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3.家族史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4.个体类型A型性格者(争强好胜、竞争性强)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患病。
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
5.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且与吸烟量成正比。
吸烟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增高,烟中尼古丁收缩血管,以致动脉壁缺氧而造成动脉损伤。
6.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冠心病病人中60%〜70%患有高血压。
动脉压增高时的切应力和侧壁压力改变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同时血压升高促使血浆脂质渗入血管内膜细胞,因此引起血小板聚积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7•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2mmol/L)者较正常者(总胆固醇5.2mmol/L)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
近年的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其值降低者易患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之比0.15,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预报指标。
最近的研究发现,血清a脂蛋白[Lp (a浓度升高(0.3g/L)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8•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男性患者高3倍,且易发生心力衰竭、卒中和死亡。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总结
稳定型心绞痛
手工制作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考点汇集:
最常用的无创(首选):运动负荷试验最准确:冠造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1.劳力恶化型
原为稳定型心绞痛,
在1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发因素变化,硝酸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
2.初发型心绞痛
1个月之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并因较轻的负荷所诱发。
3.静息型心绞痛
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或较轻微活动即可诱发
发作时表现有ST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也属此列。
变异型心绞痛特点: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恰当的措施是
A.静脉滴注硝酸异山梨酯
B.静脉滴注尿激酶
C.口服阿司匹林
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E.口服阿托伐他汀
『正确答案』B
“早期保守治疗”“早期侵入治疗”早期进行介入评估
极高危组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争取在2小时内进行介入评估的临床情况是
A.发作时间较前延长
B.发作时间出现左心衰
C.ST段水平型下移
D.静息心绞痛发作
E.ST段下斜型下移
『正确答案』B
衰(摔)顽(碗)流室
早期进行介入评估
冠心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者,需要接受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至少为12个月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胸痛 1.心前区;2.休息及应用硝酸甘油不缓解
心律失常1.24h以内最多见,其中室早最常见;
2.早期死因:室颤;
3.下壁心梗最易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心衰(1)前壁MI:急性左心衰,肺水肿(2)右室MI:急性右心衰,伴血压下降
休克:数小时至1周发生,主要为心源性,因心肌坏死,收缩力锐减所致。
心肌梗死并发症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尖部闻及新出现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2.室间隔穿孔:听诊在胸骨左缘下段闻及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3.心脏破裂:心肌梗死后1周内是高峰,心电图表现为无脉电活动(电-机械分离),死亡率极高。
室壁瘤:影像检查:局部心缘突起,有反常搏动
梗死后综合征:心包炎,胸膜炎,肺炎,梗死后几个月或几周
出现时间h 峰值时间h 持续时间d 肌红蛋白1~2 12 1~2
肌钙蛋白CTnI、CTnT 3~4 11~24(24~48)7~14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4 16~24 3~4
治疗
①监护和一般治疗
②解除疼痛
③抗血小板治疗
④抗凝治疗
⑤再灌注心肌治疗
⑥抗炎症稳定斑块治疗
⑦改善心肌重塑
⑧预防猝死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
A.抗心绞痛
B.消除心律失常
C.补充血量
D.心肌再灌注
E.增加心肌营养
『正确答案』D
一、解除疼痛选用下列药物尽快解除疼痛。
1)哌替啶肌内注射或吗啡静脉注射。
2)硝酸酯类:下壁MI、可疑右室MI或明显低血压,应慎用。
3)β受体拮抗剂。
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应慎用的治疗是
A.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B.口服氯吡格雷
C.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D.口服阿托伐他汀
E.口服阿司匹林
『正确答案』A
二、抗血小板治疗
(1)阿司匹林:诊断后立即给予阿司匹林300mg口服,以后100mg/d长期服用。
(2)ADP受体拮抗剂:诊断后立即给予氯吡格雷300mg口服。
三、抗凝治疗
通常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
尽早使用
四、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
原则:
尽早恢复梗死相关冠脉的血流量,挽救受损心肌,减少梗死面积和保护心功能。
方法:
1.溶栓治疗。
2.介入治疗(PCI)。
溶栓开始后3~24小时内进行介入评价,必要时进行介入治疗常用溶栓药物及用法
尿激酶:静脉给药。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给药。
溶栓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①活动性内出血和出血倾向
②怀疑主动脉夹层
③长时间或创伤性心肺复苏
④近期脑外伤和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病史
⑤孕妇
⑥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⑦血压>180/110mmHg
⑧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或其他出血性眼疾病
不能用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成功的临床指标为
A.胸痛缓解
B.心电图示ST段下降
C.频发的室性早搏
D.CK-MB峰值前移
E.窦性心动过速
『正确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