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善任的汉高祖刘邦
- 格式:doc
- 大小:46.01 KB
- 文档页数:4
知人善任的汉高祖刘邦
作者:陈昌熙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部下张良;抚慰百姓供应粮草,他不如部下萧何;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他不如部下韩信。但能做到知人善任,发挥这些人的才干,这才是刘邦取胜的真正原因。刘邦究竟是谁?在他背后究竟有什么传奇故事?
刘邦一届布衣起事,攻克了战无不胜,勇猛善战的霸王项羽,绝非偶然。一个没多少文化的“粗人”,正是因为用对人,会用人,才创下了汉室天下。刘邦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认为是“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性格豪爽,我行我素,行事洒脱,不拘常理。他心志很大,在去咸阳的路上,看到秦始皇坐在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不由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野心,注定他会成就霸王大
业,也使他不甘于现状而奋发图强。这一年,他正值青年,正是花开之时。
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攻占陈后,建立了:“张楚政权”。百姓们对平日残害他们的沛县县令非常不满,于是杀了县令,开城迎接刘邦,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一起起事。这一年,刘邦48岁。起义开始的时候,刘邦杀到了秦国首都咸阳城楼下,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献城投降,秦朝灭亡。刘邦进入咸阳城,以关中王自居,他和当地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偷盗者抵罪;其他秦朝的法律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百姓的支持。身为领导者,他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天时地利只是一时之利,得人和美名则千古不朽。
刘邦心里清楚:若争天下,必除项羽。他亲赴鸿门宴,走过鬼门关,面对这些,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面对项羽的分封,他欣然接受,他不甘为下人,而是以待时变。刘邦将通向汉中的栈道全部烧毁,麻痹项羽。十月,刘邦点将出征,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为义帝发丧为名,公开声讨项羽,从此,楚汉战争拉开序幕。刘邦东进后,首先拿下了河南,继而攻克洛阳。最后一鼓作气,攻下了彭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最终,项羽趁刘邦举行庆功宴时,在清晨发动进攻,一天之内便将刘邦打败,刘邦撤退时,项羽又追杀消灭了几十万汉军。项羽还捕获了刘邦的妻子、父亲,逼迫刘邦就范,说如果刘邦在不撤兵
就把他们煮成肉羹。俗话说:自古功孝难两全。刘邦果真是个狠角色,说:“到时候别忘了分给我一碗”。
刘邦退到荥阳后,得到了萧何部队的增援,韩信也收拢被打散的军队会合。汉军重整旗鼓,在荥阳南边打败了项羽军队,两军在荥阳对峙。有关中和蜀地的支援,刘邦渐渐占了上风,而项羽则兵源、粮草不足。最终,项羽与刘邦讲和,项羽领兵东撤,刘邦很多部下劝刘邦在这个时候杀掉项羽。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追上了项羽,项羽将汉军击溃,刘邦只得坚守不出。最终,汉军会和援军共三十万,和项羽决战垓下。最终,项羽兵败如山,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楚汉战争结束。
公元前202年,刘邦正式称帝,建立汉朝。统一中国建立汉朝后,刘邦以文治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泛求贤。汉朝的制度基本上是秦朝的延续,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同时废除了秦朝的苛刻法律。另外,汉朝还实行分封制。最初,分封的是异姓王,如韩信等人。不过,后来当帝王的刘邦,开始对曾经的部下大肆杀戮。杀韩信,为了巩固皇权;疑萧何,为了向群臣示威,杀到最后只剩长沙王吴呙。消灭了异姓王,刘邦开始分封同性王,被分封的基本上都是刘邦的儿子,并誓言永远不分异姓王。(但是东汉末年,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汉献帝不得已封曹操为魏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同姓王也不见得保险,该添乱的时候也“当仁不让”,而且情节更为恶劣。
法律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发家思想为辅,取消秦朝“严刑俊罚”的策略,废除连坐法和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辅”。即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达到了宽柔相济、严松相当的统治效果。刘邦采取宽松无为的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而且促进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使饱受战乱的中国得以修生养息,为以后开创“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反击匈奴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终年62岁,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天子,从此走完这一不平凡的人生。让我们记住这位英雄,他开创了汉室天下,使中国历史揭开了朝气蓬勃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