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里面所涉及到的人物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7
20世纪著名教育心理学家1、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年-1910年),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
1875年,建立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0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0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1年,詹姆斯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第62位)。
2、阿尔弗雷德・比奈Binet.Alfred( 1857年-1911年),法国实验心理学家,智力测验的创始人。
1905年他与T.西蒙一同创造了测量智力的方法,编成了《比奈-西蒙量表》。
1908年发表量表的修订本,1911年发表量表的第二次修订本,适用年龄3~18岁。
不久,比奈-西蒙的智力量表就被移植到许多国家,而他们首先使用的�D心理年龄‖和�D年龄量表‖,也就成为广泛应用的术语。
著作有《智力的实验研究》、《推理心理学》等。
3、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952年):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近代美国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恐怕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杜威对美国及世界教育思想与实施,有其深远的影响及无与伦比的贡献。
杜威不仅是二十世纪中的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而且在美国国内,也是一位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倡言民主政治理想的所谓自由主义派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民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
他的思想,不仅形成了美国继实用主义之后而起的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哲学体系,而且也是间接影响到新教育──所谓进步主义教育──实施与理论的一位教育哲学家。
由于他毕生从事著作、教学,受业学生分居世界各地,故其影响是他人所不能匹敌的。
他的门徒胡适,是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著名学者和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健将。
教育学名人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赫尔巴特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
他著有《普通教育学》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
他率先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杜威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长”。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孔子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卢梭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轮论的典型代表。
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泰勒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他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他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早期阶段:在19世纪初期,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开始发展。
最早的教育心理学家是德国人威廉·冯特和美国人爱德华·李思。
他们研究了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中期阶段:在20世纪初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到了学习、记忆、思考、个性、心理测试等方面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彭德勒提出了“行为主义”理论,强调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同时,在欧洲,研究者们开始对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进行深入研究。
现代阶段:在20世纪后期,教育心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研究者们开始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研究领域逐渐扩大,涉及到了多个学科,如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情感心理学等。
此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如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等。
总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变化,但其目标始终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以此来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 1 -。
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利用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这是一门介于教育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其学科性质、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发展历史等方面的问题。
(2)学习理论(3)学习过程(4)影响学习的因素。
1、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独立分支,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内容。
2、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3、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认为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应用。
4、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是互相交叉相互补充的它们分别利用对方的有关理论探讨本领域的课题,发展自己的理论,同时也从自己方面丰富对方的内容,促进对方的发展。
1、教育心理学应该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二)、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也有较大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1.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2.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教育心理实验(二)观察法(三)调查法教育心理实验是自然实验法的一种重要形式,这是一种把儿童与青少年心理研究跟一定的教育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从而研究他们在一定教育和教学过程影响下某些心理活动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研究资料。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重要概念、相关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主要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学科,它重点研究人的学习、发展、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
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特点是应用性强、实用性强。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现代阶段。
初期阶段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将教育与认知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中期阶段的代表人物是维果茨基,他提出了“文化历程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现代阶段的代表人物有班杜拉、艾略特、加德纳等,他们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包括:认知心理学、情感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
这些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引。
4.教育心理学的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
这些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并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5.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涉及到教育目标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评价等方面。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6.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学习、发展和教育过程,从而更好地实施教育。
7.教育心理学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教育心理学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包括:教育多元化、技术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教育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将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
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独立学科。
单选学派: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德。
心理意识是由元素构成,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威廉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研究心理的机能作用(基于实用主义哲学)行为主义:观点强调研究可操作、可观察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洁,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华生。
桑代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形主义。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费洛伊德,强调意识的结构和人格的结构,存在潜意识。
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人皮亚杰。
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价值。
认为人性是善的,是有价值的。
代表人马斯洛概念:教育心理学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概念: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简答: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答:描述、解释、预测与控制高等教育所涉及的教和学的现象。
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概念:实验法指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测量研究此种变量。
简答:高校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答:教学认知能力(了解,理解,分析)教学设计能力(教的设计,学的设计)教学调控能力(课堂管理)教学评价能力(评学生,评自己)正确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言语表达,板书设计,多媒体技术)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重难点是否清楚,教学态度是否认真)简答:大学教师的能力素质答:大学教育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教师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即教师的自信。
2、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育学专业知名学者教育学专业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从儿童发展到教育政策,涉及到了不同层次和领域的教育实践。
在这个学科中,有许多知名的学者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育学专业的知名学者,从他们的背景和贡献来看他们对教育领域的影响。
1.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佛洛伊德是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开创者之一。
他提出了儿童发展的理论,重点研究了儿童的心理和情感发展。
他的著作《儿童性学理论》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 安德森(Howard S. Becker)安德森是美国教育学界的重要人物,他致力于研究学习和教育社会学。
他提出了“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的概念,强调了社会环境对学习的重要影响。
他的研究对于理解学习过程和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3. 杜威(John Dewey)杜威是美国教育哲学家和实验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将教育看作是培养公民和个体素质发展的过程。
他的思想对于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于进步教育和实践经验的重视。
4.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弗里德曼是经济学家和教育改革者。
他主张市场化教育,强调通过市场机制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他的观点对于教育政策的讨论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背景和家庭经济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
5. 尤里(Lev Vygotsky)尤里是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理论以社会文化理论为基础,主张社会环境对个体认知和学习的重要作用。
他的研究对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6. 吉尔(Jean Piaget)吉尔是瑞士心理学家,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研究非常有影响力。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阶段性发展的概念,对于教育实践和儿童发展的研究有着重要启示。
7. 马洛(Abraham Maslow)马洛是美国心理学家,他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于理解学习动机和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他的理论强调个体对于满足基本需求的追求,对于教育实践和个体发展的关注有着重要意义。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一.该书框架该书主要包括七个部分,它们分别是1.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该部分主要阐述了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试图解决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问题,并简要介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方法、程序。
2.学习理论。
该部分可以说是该书的核心和亮点。
主要介绍了不同流派具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早期的不能称其为理论的学习观点,学习的联结理论,学习的认知理论、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以及最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刚刚介绍到我国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心理。
该部分主要从学习本身、学习与个体发展的关系、学习动机、学习的迁移四个方面阐述的。
学习自身方面,主要介绍了学习的实质、机制、类型、特点;学习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方面,主要介绍了学习与个体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系,该方面与发展心理学联系密切;学习动机方面,主要介绍了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的迁移方面,主要介绍学习迁移的机制、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以及在教学上的应用。
4.知识的学习该部分先概述了知识以及知识掌握,然后按照冯忠良(1992、1998)划分的知识掌握的三阶段:领会、巩固、应用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
5.技能的学习该部分采用总分形式。
先总述技能,介绍了技能的特点、类型、作用、操作技能形成的理论、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影响技能形成的条件。
然后分别介绍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及其形成的阶段、及其培训;6.社会规范的学习该部分主要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概述社会规范及其学习、社会规范的接受过程与条件、社会规范的背离及其纠正7.教学设计与成效考核该部分讲述了两方面的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
二.各部分内容详述1.教育心理学的科学问题(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谈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就不得不分别考虑教育学和心理学。
教育学层面上,19世纪后半期,各国相继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与此对应进行了一系列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改革。
一些教育家在教育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心理学知识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十大人物之埃里克森与巴甫洛夫埃里克森1、人物简介埃里克森(1902-1994),美国神经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2、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⑴ 婴儿前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⑵婴儿后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最后一页为顺序排列)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德国GustavTheodorFechner1801---1887德国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
费希纳借用物理学的方式,创立了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三种研究方法,第一次对感觉能力进行了划分,并发现了韦伯—费希纳定律。
费希纳的研究为心理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着有《心理物理学纲要》、《论心理物理学》等。
赫尔曼·赫尔姆霍茨德国HermannvonHelmholtz1821-1894德国生理学家、物理学家,研究涉及多个领域,是19世纪大科学家之一。
赫尔姆霍兹在心理学发展历程上,首创反应时法对神经传导速率进行了测量,提出三色色觉理论形成了着名的杨-赫三色论和听觉共鸣说。
他在生理学方面的成就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着有《生理光学手册》、《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声觉学说》等。
威廉·冯特德国WilhelmWundt1832---1920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
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冯特主张运用实验内省法研究个体的直接经验,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并且提出了感情三度说。
他一生培养了众多的着名心理学家,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巨擘。
着有《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等。
赫尔曼·艾宾浩斯德国HermannEbbinghaus1850-1909德国心理学家。
艾宾浩斯虽然没有建立正式的理论体系,但他在心理学上却拥有重要地位。
他提出了着名的“艾宾浩斯曲线”和无意义音节的研究方法,他对记忆的研究突破了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障碍,开创了一个新领域。
着有《记忆》、《心理学原理》等。
弗朗兹·布伦塔诺德国FranzClemensBrentano1838---1917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布伦塔诺开创了与冯特不同的心理学研究取向,提出心理学要研究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的内容。
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分类大家都知道,奥苏贝尔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其内容涉及学习理论、学习迁移理论以及学习动机的分类。
在四川,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的分类是常考点,每年考试都会涉及到,且覆盖全题型。
今天,就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分类进行分享。
奥苏贝尔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取得好成绩的倾向。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所谓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
简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
它发端于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操作、理解和应付环境的心理倾向。
这种内驱力,一般来说,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
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被成为内部动机。
认知内驱力的关键词是“想知道……”、“对……产生好奇/感兴趣”,指向个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对数学感兴趣所以认真学习数学;王明想知道铁的用途,所以在网上查资料。
2、自我提高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社会地位的需要。
由于在社会中,一定的成就总能够赢得一定的地位,成就的大小决定着他所赢得的地位的高低。
所以,取得成就成了赢得地位的前提。
又因为成就的取得与能力水平是相称的,这样,对地位的追求就导致了成就的取得和能力的提高,成为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一样,认知内驱力的指向是知识内容本身,它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自我提高内驱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它以赢得一定的地位为满足。
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关键词是“提高地位、自尊、荣誉等”。
例如,为了提高自己的班级排名而努力学习;为了职位晋升,利用休息时间参与各种在职培训。
加涅简介一.生平活动和著作罗伯特.米尔斯.加涅(Robert Mills Gagne,1916--)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1916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北安多弗.从中学时代起,加涅就立志要学习心理学,将来做一位心理学家.1933年,加涅进入耶鲁大学主修心理学.1937年他又进入布朗大学攻读研究生.并改读实验心理学.1939年和1940年,加涅先后获得了布朗大学的理科硕士学位和心理学博士学位.1940 年,加涅在康涅狄格女子大学任教,开始对人类学习进行研究,但因资金不足和到部队受训而中断.1958年,他应聘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重新开始研究学习问题.1962-1965年,加涅在美国科研工作协会担任研究主任;还担任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心理学教授。
从1969年起,加涅担任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系教授。
加涅在美国心理学界享有盛誉。
1974年获‘桑戴克教育心理学奖’;1982年又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应用心理学奖’。
加涅的主要著作有:《学习的条件》(1962)、《教学设计的原理》 (1969)《知识的获得》(1962)《学习对个体发展的贡献》(1970)《教学方法的学习基础》(1976)《记忆结构与学习结果》(1978)《学习结果及其作用》(1984)《教学的学习基础》(1988)等。
二.理论背景心理学从哲学心理学到科学心理学,所代表人物也经历了过渡。
哲学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就是赫尔巴特了(德国),他的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后改进为“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和应用“五段教学法,使得班级授课制成了有据有则可循的教育事业。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受自然科学影响,心理学从哲学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学科。
采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称此为科学心理学。
初始时,科学心理学特别注重采用自然科学的初评方法,所研究的对象集中在机械的无意义材料的学习和记忆,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应等领域。
在心理学与教育结合的研究上,其代表人物有桑代克 (Thorndike)和斯金纳(Skinner),他们俩都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主要以动物的操作反应为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人物很多考生在备考中会抱怨说教育领域里的人物和观点太多了,很容易混淆,张冠李戴,那在这里帮大家整理一下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人物和事,希望能有助于大家备考。
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试误学习论——饿猫的实验2、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3、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8个阶段7、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8、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9、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10、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11、布卢姆——掌握学习。
布鲁纳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人物之一,历年考题中都会涉及到。
1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狗分泌唾液的实验13、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白鼠按压杠杆实验——程序性教学14、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15、苛勒——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吃香蕉的实验16、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17、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18、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9、行为主义学习论――强化20、马斯洛――需要层次论21、维纳――动机的归因理论22、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23、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24、桑代克、伍德沃斯――共同要素说25、贾德――经验类化说—-水下击靶实验26、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转化说—-小鸡吃米实验27、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论2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9、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这是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的系统研究。
30、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的三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教育心理学里面所涉及到的人物一:桑代克(美国):1 “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到了1913到1914年,又发展成了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桑代克提出了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为学习心理,三部分为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2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心理理论,第一个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并明确提出解释的理论。
)桑代克的经典实验: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他的这一理论观点是建立在小猫“迷箱"实验的基础上的.(这个实验的详细说明在书本189也上有介绍.)3提出了“共同要诉说”,即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的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这两种情境中有相同的要素时才能。
4他是最早就问题解决进行实验研究的学者。
他认为问题解决就是一个通过尝试错误的方式来排除不成功的做法的过程。
二:弗洛伊德:1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提出,促进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潜意识和意识问题的研究,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使得儿童的个人与社会适应,以及心里卫生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
三:布鲁纳:160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2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更多的控制;二: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三: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习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1讲教育心理学诞生前期1 西方教育心理学思想点滴1.1 教育心理学的缘起早在1531年,西方学者琼.魏维斯的著作中最早出现“教育心理学”这一名词。
涉及到: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记忆、练习等对新材料掌握的重要性等教育心理学问题。
1.2 主要代表性人物的观点1.2.1 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提出,人必须接受教育才能成为人。
意味着改变,意味着有些事情是机能失调的,具有代偿功能,满足需要的,意味着在潜意识上的自我否定,自我价值保护.●强调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他所说的人的自然本性是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将人从出生到成年划分为婴儿期(从出生~6岁)、儿童期(7~12岁)、少年期(13~18岁)和青年期(19~24岁),并提出在发展的每一阶段应有相应的教育机构和教育目标。
●他斥责传统经院式的教学方法,认为这些方法不顾儿童的学习愿望,强调儿童呆读死记。
●他用食欲来比喻儿童的学习动机。
1.2.2卢梭(1)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指出,教育要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
(2)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旧教育的失败,同时,积极地提出了建设新教育的系统的方案。
(3)卢梭认为教育中,应该把儿童看做儿童,而不能看做成人,要尊重儿童的天性,要启发诱导,对儿童的错误应该用自然后果法进行教育等。
1.2.3 裴斯泰洛齐19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倡教育影响要与儿童的本性相一致,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儿童的能力由练习而发达以至于强壮;●凡教育及教学均当以直观实物为基础;●教育的进行及教材的排列,当以儿童的精神、自然的行为为准;●凡为教学,当注意数目、形式和词语三个基本要素。
1.2.4 赫尔巴特●人类道德的基础是五种不变的观念: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法权和正义;●观念是最根本的要素。
●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强调运用严峻方法管理儿童,以建立秩序和纪律;●提出“教学的教育性”的概念,要求通过教学发展多方面的兴趣;●教学原理。
桑代克: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教育心理学》他是最早提出的。
福禄培尔:1840年,德国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里的先驱者之一。
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福禄培尔认为儿童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并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玩具是引导幼儿把活动本能引向外部世界,并从中“吸收”各种心智的手段。
斯金纳:1904-1990新行为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儿童心理干预于娇正被广泛应用。
斯金纳在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桑代克学习理论的影响下,于1937年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斯金纳的强化原理:①强化并不一定都与令人愉快的刺激相联系。
②指出了强化的个体差异性与情境性。
在一种情境中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在另一种情境中并不一定能起到强化作用。
吉尔福特1950年就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发表题为《创造性》的著名演说。
倡导创造力研究的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包括:(234最重要)1.对问题的敏感度2.流畅性3.灵活性4.独创性5.再确定性6.洞察力乔姆斯基先天论观点:假设人类生来就具有复杂的语言结构,这些结构组成了“语言获得装置”。
社会能力的三个维度: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期:脑科学研究证明了幼儿学习确实存在关键期。
在关键期内,婴幼儿比较容易学习某些知识经验或形成某些行为。
科隆巴赫和史诺通过研究区分出两种动机:防御性动机和建设性动机。
防御性动机,指的是儿童学习的焦虑水平,通常是因为动机过高所引起的。
建设性动机,指的是儿童保持积极、适中的学习需求。
归因理论:海德尔提出个体的归因有两种,将行为发生解释为外部环境因素的,称为情境归因。
将行为发生解释为当事人性格因素的,称为性格归因。
幼儿学习的安全基地:“安全基地”是有安斯沃斯提出的,它依据依恋理论。
概化理论是贾德1908依据水中打靶实验的结果而提出的。
概化理论认为,迁移的发生不在于任务之间的表面相似性,而在于儿童是否获得对有关知识的概括性理解。
《教育心理学》奥苏贝尔知识点总结奥苏贝尔是教育理论中的重要人物,其知识点主要分布在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部分,考试中经常涉及及考查,考查形式以客观题为主。
为了更好记忆,因此进行梳理总结。
(一)遗忘的理论:同化说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从而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二)学习的分类奥苏贝尔根据学习主体所得经验的来源(学习进行的方式)和性质(学习材料与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两个维度,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两类。
这两类学习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四)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同化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其中,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即下位学习(或称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和并列学习(或称组合学习)。
(五)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六)学习动机的分类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七)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观点: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
之前学习获得的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
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新知识迁移。
根据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问题。
在教学中,可能通过改革教材内容和教材呈现方式改进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变量以达到迁移的目的。
教育心理学里面所涉及到的人物一:桑代克(美国):1 “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到了1913到1914年,又发展成了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桑代克提出了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为学习心理,三部分为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2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心理理论,第一个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并明确提出解释的理论。
)桑代克的经典实验: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他的这一理论观点是建立在小猫“迷箱"实验的基础上的.(这个实验的详细说明在书本189也上有介绍。
)3提出了“共同要诉说”,即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的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这两种情境中有相同的要素时才能.4他是最早就问题解决进行实验研究的学者。
他认为问题解决就是一个通过尝试错误的方式来排除不成功的做法的过程。
二:弗洛伊德:1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提出,促进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潜意识和意识问题的研究,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使得儿童的个人与社会适应,以及心里卫生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
三:布鲁纳:160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2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更多的控制;二: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三: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习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四: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的。
3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被称作认知—-结构轮或认知——发现说。
他认为学习每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4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布鲁纳是这一分类的提倡者,他认为一般迁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5认为所掌握的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6提出了发现教学,指的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一般来说,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一:创设问题情境;二: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三: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四: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四:皮亚杰和维果茨基:1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们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使得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2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这里的运算并不是指形式逻辑中的逻辑运算,而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经过研究与演变,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3维果茨基(前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的过度状态。
五:廖世承:1 1924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学科教科书。
此后,肖孝嵘,潘,陈选善等陆续编写过一些教科书。
六:赫尔巴特:1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与学理论基础的人七:劳伦兹:1奥地利生态学家,根据研究鸟类的自然习性时发现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
从而提出了发展关键期。
八:埃里克森:1提出了发展危机,也就是他认为,在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中,一方面由于自我成长的需要,个体从环境中获得满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受社会要求的限制,使他在社会适应上产生一种困难。
九:威特金:1研究飞行员怎样利用来自身体背部的线索和视觉见到的外部仪表的线索。
发现了场依存方式和场独立方式。
十:智利量表:1最早的智利量表是在1905年法国教育部委托比纳和西蒙编制的,后引入美国,被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
被称为斯坦福-—比奈量表.21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了另一套智利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儿童智利量表和成人智利量表。
叫韦克斯勒量表。
3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利测量的第一人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一:斯托达德:1提出了双重进度方案,一部分课程(必修课)采用年级制分班,而其余课程则采用能力分级制,力图使两种教学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二:布卢姆:1提出了著名的掌握学习理论,也就是想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2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三:斯金纳:1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者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学习。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经典实验: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以白鼠等动物为被试进行的精密实验研究中,运用了一种特殊的实验装置——迷箱。
他认为人和动物具有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自发性行为)两类。
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是属于操作性行为.四:加涅;1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专家,他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提出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2其中,加涅早起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了八类:一:信号学习,这类学习属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二:刺激—反应学习,这类学习属于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三:连锁学习;四:言语联结学习;五:辨别学习;六:概念学习;七:规则或原理学习;八:解决问题学习。
3提出的五种学习结果,一:智慧技能,也称作智力技能;二:认知策略;三:言语信息;四:动作技能;五:态度。
其中前三项是属于认知领域,第四项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第五项是属于情感领域.4加涅认为,把学习结果作为教育目标,有利于确定到达目标所需要的条件;而从学习条件中可以派生出教学事件,告诉老师应该做什么.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他提出了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书53页)。
6他认为程序性只是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
7提出,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九大教学事项.一:引起学生注意;二:提示教学目标;三:唤起先前经验;四:呈现教学内容;五:提供学习知道;六:展现学习行为;七:适时给予反馈;八:评定学习结果;九: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五:巴甫洛夫:(最早提出经典型条件反射的人。
)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论:1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是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动物和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他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学习观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他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他做了狗吃食的实验,从而得出了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书49页)六:苛勒: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他的经典实验:他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是格式塔心理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完形——顿悟说。
它是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
2支持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是苛勒在1919年所做的“小鸡(或幼儿)觅食”实验.七:奥苏伯尔:(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1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一)学习分类:他曾经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只是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他还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2他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一下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这里他将内驱力与动机等同起来。
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基础上产生的,不收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即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八:构建主义学习理论:1 皮亚杰和早起的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构建的思想,其中,皮亚杰的构建意义观点属于个人的构建。
20世纪70年代末,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思想介绍到美国以后,对构建主义思想的发张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九: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1他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类行为的内部推动力量就是需要.在这里,他把动机与需要等同起来。
他将人类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排列成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十:阿特金森:1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一位便是奥苏贝尔),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力求成功的动机,级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二:避免失败的动机,即热门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2 在其成就动机理论中指出,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一:维纳(美国心理学家):1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纬度:一: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二: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三: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由把人们活动才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分为六个因素:讷讷里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二:班杜拉:1“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他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三种:一:直接强化;二,替代性强化;三:自我强化。
3他认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们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强化的期待.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4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5认为在社会学习过程中,人不是消极的接受外在刺激,而是经过一系列的主动加工过程,对外在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为。
三:耶克斯和多德森:1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并且,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即人物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及其水平越低。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简称“U"曲线)。
四:罗斯和亨利(美国心理学家):1通过实验证明了反馈对提高学习效果的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