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16
初一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一、夏商时期1. 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夏朝:夏朝的产生及其特点A. 夏朝的产生:夏文王发射历险宫,定都于今山西介休,建立夏朝,做世界原籍的夏族的王室。
B. 夏朝的特点:i. 实行春秋无君制、大家庭制。
ii. 重农,特别注意农业经济,把建筑先进的水利技术以及古老的三百六十天的天文历法运用到实践中运用起来。
iii. 尊卑礼俗,尊王攘夷,社会各阶层划分清楚;制定了先有的一系列礼仪、诗歌艺术表演方面的礼制;精心制订了“享誉世界”的《夏礼》和大宋“四朝史典”——《夏书》。
2. 中国第一部汉言——《汉书》:汉书的特点A.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汉言历史大著,建立了文字汉化的历史格局,为后世历史大著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 《汉书》的内容:卷一《夏本纪》记载夏朝历史;卷二《汉本纪》描写汉代初期历史;卷三《腐本纪》记载汉代后期历史。
C. 《汉书》的特点:正史偏重记载朝廷重大政治事件,并按朝代及年号层层重写,内容变形,但并无删节遗漏;夹杂着少许宗教典籍;全能融合了中国文学的诸如诗歌、文艺作品等内容。
二、商周时期1. 商朝的产生及其特点A. 商朝的产生:由夏朝延续而来,建立在今江西南昌,称为“商汤”的君临天下,建立商朝;后被汉族文化所取代,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B. 商朝的特点:i. 四大财富车封建制,与殷商时期形成完整性;ii.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尊卑礼俗确立;iii. 学科进步,把历法学、立室学融入实践,建立贩卖体系,推行古币制度;iv. 君臣制定阶级制度,确立诸侯枢纽;v. 先有两汉远播中华文化的勤王和仁王,使商朝文明繁衍,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2. 春秋时期:春秋五霸的产生及其特点A. 春秋五霸的产生:中国的春秋时期出现了封建分封制度的改革,在中央政府不稳定的情况下,一些封地和盟国出现了争强斗勇,最终形成了五霸分封局面,即齐、楚、燕、赵、韩五国,这就是春秋五霸。
B. 春秋五霸的特点:i. 春秋五霸影响了春秋全貌,只有楚国的影响最大,具有春秋的时代代表性;ii. 各从一方面突出,各有其特色,赵国崇尚音乐,燕国注重舞蹈;赵、韩因其军事力量最强大而拥有较长时间;楚国以其国法最古老、行政最成熟和最严格的礼仪制度而闻名;iii. 国际列强,彼此密切联系,就争端和结盟方面也是激烈交锋;iv. 积极加强自身力量,不断发展。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
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
即“大小详,小大略”。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等。
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
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材料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本单元必须记忆+理解)(一)我的家在哪里21、乡村聚落也叫村落,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物产也不同。
各区域之间就会产生在物产、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交流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
3、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5、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之间景观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造成乡村聚落和乡村聚落之间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和气候的差异。
综合探究一一、常见地图:①政区图:②地形图;③旅游图:交通图等二、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对该区域的地形有一个大致了解,能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三、海拔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也叫绝对高度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3、等高距:两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4、几个特殊的海拔点:A、世界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B、世界海拔最低点:死海;C、中国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D、中国海拔最低点:吐鲁番盆地。
5、等高线特点:同线同高:相同的等高线海拔高度相等同图同距:同一幅地图等高距相同密陡稀缓:等高线密的地方,地势陡峭,等高线疏的地方,地势平缓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等高线向数值小处凸出等高线向数字大处凸出两个等高线中间的低处等高线相互重叠的地方6、判断坡度陡缓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疏→坡缓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7、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
8、居民区应该修建在: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交通便利等。
9、分层设色地形图:1)颜色越深,海拔越高;颜色越浅,海拔越低;绿色:平原;黄色:高原、山地;蓝色:海洋2)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地势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历史与社会》复习纲要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三因素比率尺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减小的程度比率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率尺、文字式比率尺、线段式比率尺比率尺大小与表示地域范围大小和内容详尽的关系在同样图幅状况小,地图表示的地域范围愈小,反应的内容愈详尽,则采用的比率尺应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域范围愈大,反应的内容愈简单,则采用的比率尺应愈小。
方向: 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指向标定方向N 经纬网定方向(地理坐标) 30 ° N 0° ( 赤道 ) 30° S30° W 0° 30 ° 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NW E S图例和注记 : 常用图例( P8 图 1-4 )2、社区社区的观点有必定数目的人口,居民拥有共同的地区身份,某些共同的见解,有关的利益,比较亲密的交往。
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往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构成居委会、商铺、医院、邮局、学校等社区的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社区的种类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社区种类环绕人的不一样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地区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地区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立的地区举例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街道、乡、镇、县、市等社区的差别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点各异,城乡差距明显;即便在同一城市内,也有不一样特点的社区。
社区间的互相联系因为各地域的自然条件不一样,物产也不一样 . 为了知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地区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其实,不一样地区之间的联系,不单限于物产方面,还包含经济、文化、技术和人材等各个方面。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1、大洲和大洋(世界地形图)海陆散布地球总面积陆地占 29%,海洋占 71%陆地陆地分为大陆和岛屿大洲大陆与其邻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四大洋面积依据由大到小摆列( 1)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大洋。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含知识点与试题)例题讲解1.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语言”。
下列表示图例和注记的是()2. 了解和正确选择、使用地图,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
有关下列地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家住云南的小明想去北京旅游,可从乙图上查找火车乘车路线B.小明想知道世界甲型流感的疫情情况,可通过阅读甲图了解C.小明来到北京后,购买了丁图以便了解旅游景点的分布情况D.若四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则比例尺大小应是甲>乙>丙>丁右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第3~4题。
3. 右图中位于两个相同半球的是()A.①与②B. ②与③C.③与④D.①与④4. 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③两地所在经线长度相等B.①地所在纬线长度比②两地所在纬线的长度长C.③地所处热量带为北温带D.④地位于③地的西北方向5.右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21世纪教育网A.炎热干旱的沙漠 B.终年严寒的地区C.炎热多雨的气候 D.地势高峻的高原6.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差异 B.建筑风格的差异C.风俗习惯的差异D.生活方式的差异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A.鄱阳湖B.苏必利尔湖C.贝加尔湖D.里海8.在雨季,大草原一片葱绿,斑马、长颈鹿等动物成群结队迁徙而来,显得生机盎然。
到了旱季,满目枯黄,莽莽草原上,间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树……”这种景观出现在()A B C D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回答第9~10题:9. 大会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俄罗斯与英国隔海相望,游客往来便利B. 气温高,运动员和观众要注意避暑防晒C. 许多游客到0°经线纪念地参观D. 当地居民通用的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10. 伦敦当地社区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特意加强了社区安保人员的巡逻管理,这一点体现了社区的()A.政治功能 B.管理功能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11.下列建筑分别代表的宗教是()A.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B.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C.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D.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12. 下列地理事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喜马拉雅山——亚马孙河B.安第斯山脉——恒河C.乞力马扎罗山——密西西比河D.阿尔卑斯山——多瑙河13.世界上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是()A.俄罗斯B.加拿大C.美国D. 澳大利亚14.读南美洲部分地区图,关于图中两国之间的国界线,叙述正确的有()A.图中两国的国界线为山脉,为自然形成的国界B.图中两国的国界线为山脉,为两国商定后,人为划分的C.图中两国的国界线为经线,为两国商定后,人为划分的D.图中两国的国界线为未定国界15.下列关于湄公河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湄公河自北向南流,注入印度洋②湄公河平原在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上③湄公河平原水稻高产区,人口稠密④湄公河平原高温多雨,人们住高脚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6.秘鲁外汇收入有重要来源,有“纤维上帝”之称的是( )A.羊毛B.羊驼毛C.牦牛绒D.貂皮17.瑞士旅游资源丰富,其旅游资源有( )①多样的地形,奇特的景观②古老的城镇居民③纯朴的乡村生活④海滨沙滩、阳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8.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马赛人,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是他们的家居住所。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三要素(地图的语言)2、社区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的世界1、大洲和大洋(世界地形图)2、自然环境P30(1 )地形多样(2)、气象万千P33气候可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
一个地方气候具有稳定性(3)众多的河湖P37世界上有众多的河流与湖泊。
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
一般上,湿润地区河湖众多,干旱地区河湖稀少。
①世界主要河流(河流流向由地势决定)非洲的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欧洲的多瑙河,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入黑海。
非洲的刚果河,自东向西流入大西洋。
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世界流域面程最广,水流量最丰富的河流,自西和东流入大西洋。
亚洲的黄河,中国第二长河,自西向东流入渤海。
②世界主要湖泊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一一世界最大淡水湖泊亚欧交界的里海(咸水湖)一—世界最大的湖泊亚洲的贝加尔湖一一世界最深的湖泊亚洲的死海一一世界陆地最低点,世界最咸的湖泊。
③河流和湖泊的作用P39河流与湖泊不仅供给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而且具有航运、发电、灌溉、养殖和旅游之利。
(4 )风光迥异P40世界各地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地区差异,共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
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主要原因)—(生长)不同的植物(主要表现)—(养育)不同的动物—(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①北极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②西西伯利亚平原分布着大面积的针叶林;③世界最大沙漠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④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⑤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热带,却由于海拔高,山顶常年积雪;⑥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
3、世界大家庭P42(1)人口与人种: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世界人种的分布(人种分布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七年级上全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1.各知识点梳理:②地图的三要素:P7-8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是在特定条件下所采用的方法,它的画法有多种,但必须标注出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
例如,0 10 20千米。
文字式。
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数字式。
例如,1:10000 。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
⑶从地图上获取信息①常见地图:政区图:按制图区域的大小,可分世界政区图、大洲政区图、国家政区图和地区政区图等。
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旅游图:向人们提供旅游项目、旅游景点数量和特征、交通线路、旅游服务设施等信息。
②读图步骤:首先看比例尺和图例,了解地图内容的详略程度,熟悉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然后概略地了解整个地区的一般特征;最后分要素、地区详细阅读。
2.具体事例点拨:⑴请仔细观察,然后完成下列表格。
⑶请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地图。
杭州的小光准备暑假到西安去旅游旅游景区图小红想找摩纳哥的位置世界政区图小静向同学介绍黄山的主要景点中国交通旅游图第二单元复习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
P212、地球中面积广大的陆地是大陆,其中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是岛屿。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三面环水,一面与大陆相连的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1、我得家在哪里地图得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与注记A.表示方向得方法:“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就是最准确得定向方法。
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得程度,又叫做“缩尺”。
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
文字式。
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表示得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坡度越缓与;比例尺越小,表示得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坡度越陡峻、计算时注意单位得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计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管理得功能。
3、云南省傣族民居以竹木为主材搭建,为了适应当地潮湿得气候。
4、我国首都北京以政治活动为主,上海偏重经济活动,巴黎在文化艺术方面富有特色5、乡村聚落得人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城市聚落得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与服务业等方面得工作。
6、各个区域进行交流得原因就是: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得需求,实现优势互补。
(各地区为什么要进行交流)7、区域间交流得形式:经济、文化、信息、技术、人才与物产。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P14-171、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得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得垂直距离。
3、常见得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4、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叫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叫山谷。
小河发育在山谷5、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峻,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与。
第二单元复习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
因此我们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世界上最大得陆地就是欧亚大陆。
世界上最大得岛屿就是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得半岛就是阿拉伯半岛。
世界上最大得群岛就是马来群岛。
3、世界七大洲得面积大小顺序与在地图上得位置P25。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含知识点与试题〕公认的国际大都市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德国的柏林、意大利的罗马、澳大利亚的悉尼、中国的上海和香港等10、描绘自己家乡,调查自己的家乡,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根本自然地理特点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自然景观、资源等特点经济特点如:主要的物产及分布人文特点如: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教育科技、著名人物家乡的变化及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例题讲解1.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语言〞。
以下表示图例和注记的是〔〕2. 了解和正确选择、使用地图,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
有关以下地图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家住云南的小明想去北京旅游,可从乙图上查找火车乘车路线B.小明想知道世界甲型流感的疫情情况,可通过阅读甲图了解C.小明来到北京后,购置了丁图以便了解旅游景点的分布情况D.假设四幅图的图幅面积一样,那么比例尺大小应是甲>乙>丙>丁右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答复第3~4题。
3. 右图中位于两个一样半球的是〔〕A.①与②B. ②与③C.③与④D.①与④4. 关于图中各地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②、③两地所在经线长度相等B.①地所在纬线长度比②两地所在纬线的长度长C.③地所处热量带为北温带D.④地位于③地的西北方向5.右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21世纪教育网A.炎热干旱的沙漠 B.终年严寒的地区C.炎热多雨的气候 D.地势高峻的高原6.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差异 B.建筑风格的差异C.风俗习惯的差异D.生活方式的差异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8.在雨季,大草原一片葱绿,斑马、长颈鹿等动物成群结队迁徙而来,显得生机盎然。
到了旱季,满目枯黄,莽莽草原上,间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树……〞这种景观出现在〔〕A B C D2021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答复第9~10题:9. 大会期间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俄罗斯与英国隔海相望,游客往来便利B. 气温高,运发动和观众要注意避暑防晒C. 许多游客到0°经线纪念地参观D. 当地居民通用的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10. 伦敦当地社区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特意加强了社区安保人员的巡逻管理,这一点表达了社区的〔〕A.政治功能 B.管理功能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11.以下建筑分别代表的宗教是〔〕A.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B.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C.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D.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12. 以下地理事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亚马孙河 B.安第斯山脉——恒河——密西西比河 D.阿尔卑斯山——多瑙河13.世界上单独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是〔〕A.俄罗斯B.加拿大C.美国D. 澳大利亚14.读南美洲局部地区图,关于图中两国之间的国界限,表达正确的有〔〕A.图中两国的国界限为山脉,为自然形成的国界B.图中两国的国界限为山脉,为两国商定后,人为划分的C.图中两国的国界限为经线,为两国商定后,人为划分的D.图中两国的国界限为未定国界15.以下关于湄公河平原的表达,正确的有( )①湄公河自北向南流,注入印度洋②湄公河平原在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上③湄公河平原水稻高产区,人口稠密④湄公河平原高温多雨,人们住高脚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6.秘鲁外汇收入有重要来源,有“纤维上帝〞之称的是( ) A.羊毛 B.羊驼毛 C.牦牛绒 D.貂皮17.瑞士旅游资源丰富,其旅游资源有( )①多样的地形,奇特的景观②古老的城镇居民③纯朴的乡村生活④海滨沙滩、阳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8.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马赛人,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是他们的家居住所。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1.人类的起源与迁移a.人类的起源b.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c.人类的迁移与文明的兴起2.农业的发明与社会的变革a.农业的发明及意义b.农业革命与社会的变革c.文明的兴起与城市的形成3.文化的形成与发展a.文化的定义与特征c.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二、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1.夏、商、周的兴起a.夏朝的建立与特点b.商朝的兴起与发展c.周朝的兴起与西周、东周2.周朝的分裂与战国时代a.春秋战国时代的背景与特点b.诸子百家与思想家的兴起c.戰國七雄的争霸与秦国的统一3.秦汉之际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a.秦朝的统一与法家思想b.汉朝的兴盛与儒学思想c.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三、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1.亚非古国文明的发展a.埃及文明的特点与贡献b.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特点c.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特点2.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与传承a.希腊城邦的发展与文化特点b.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起c.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承与影响3.古代世界的交流与文化融合a.丝绸之路与中西方交流b.汉代与罗马帝国的往来c.古代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冲突1.欧亚大陆的崛起与冲突a.拜占庭帝国的兴起与衰落b.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与传统c.蒙古帝国的征服与疆域2.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文化a.宗教与宗教战争b.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c.远航探险与文化交流3.殖民主义与工业革命a.殖民时代的开启与特点b.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影响c.帝国主义与世界格局的变革五、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演变a.封建制度与中央集权制度b.科举制度与社会地位c.权臣与王朝更替2.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a.思想家与学派的崛起b.文人与士大夫的生活c.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形成与影响3.科技与文化的繁荣a.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b.印刷术的发明与影响c.书院与文化教育六、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1.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a.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b.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c.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与商业a.手工业的兴盛与特点b.商业贸易的发展与影响c.古代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3.古代中国的城市与农村a.古代中国城市的兴衰b.古代中国农村的生活与社会制度c.城乡经济文化的互动与影响以上是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1、我的家在哪里P4〔1〕地图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乡村和城市P9〔1〕聚落是指人类集中的居住地,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一般先有乡村,再有城市。
〔2〕聚落形成的条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动植物资源丰富等。
所以在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呈团状分布。
而在山区,聚落数量少、规模小,沿河谷呈带状分布。
而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3〕乡村聚落的房屋表达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如傣族〔热带季风气候〕的高脚楼,通风防潮;西亚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气候〕的厚墙小窗房,抵抗热浪侵袭;〔4〕乡村聚落按生产活动的不同,可分为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
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4、从地图上获取信息P16〔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比拟和缓,是缓坡;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比拟陡峭,是陡坡。
具体见书本P17〔2〕分层设色地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根底。
其中,一般来说,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丘陵,褐色代表高原,白色代表雪线以上。
〔3〕按照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比例尺和不同类型的地图。
如小朋友去旅游,需要带中国交通图,旅游图。
〔4〕选择交通方式,需要考虑路上需要的时间、路费花销和交通舒适程度。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P241、和大洋2、自然环境P30 〔1〕地形多样形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2〕、气象万千P33气候可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
一个地方气候具有稳定性。
世界上有众多的河流与湖泊。
河流被称为的动脉,湖泊被誉为的明珠。
一般上,湿润地区河湖众多,干旱地区河湖稀少。
①世界主要河流〔河流流向由地势决定〕非洲的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欧洲的多瑙河,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入黑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1、湄公河平原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地处热带,这里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肥沃,水稻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
2、湄公河平原人口稠密,发展稻作农业,这一方面可以满足稻作农业精耕细作对劳动力的要求,另一方面高产的水稻也能够满足众多人口的生活需要。
3湄公河平原上的高脚屋,以木、竹为主要建材,用水桩支撑,悬空架设,这样设计有利于通风防潮,存放物品。
4、湄公河平原人们的饮食以大米为主。
“御耕节”是柬埔寨的传统节日,水上木偶戏是越南民间的表演艺术。
5、美国地处北美洲,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这里土地辽阔,地势低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的主产区。
6、美国的工业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因此美国的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
第二课、与山为邻8、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9、生活在安第斯山区的秘鲁印第安人利用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上山下不同的生产生活景点,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气候寒冷,人们以放牧驯养羊驼和骆马为生。
10、说一说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答:穿的是以羊驼毛皮制作的衣服和皮革;吃的是玉米马铃薯、小麦;住的是低矮房屋;利用骆马作为当地居民的运输工具11、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阿尔卑斯山区的瑞士是个山地之国,瑞士人有“大山之子”之称。
12、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山峡谷、险峰深涧是由于河流和冰川的作用形成的。
13、阿尔卑斯山脉跨越的国家法国、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14、阿尔卑斯山区是欧洲多条河流的发源地,主要有莱茵河竺瑙河和波河15、瑞士地形主要特点是什么?答:瑞士地形以山为主,湖泊众多、河谷平原面积狭小、地势起伏变化大。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
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
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1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而且颜色越深,表示海洋深度越深。
15.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1.人类生活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和光照等构成了自然环境;人口、人种、语言、历史宗教和生产活动的等地球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了人文环境。
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是认识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两个最基本的着眼点。
2.从太空看,海洋占据地球表面71%的面积,陆地占据29%3.大陆和其附近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全球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4.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按照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最大、最深、最多岛屿)、大西洋(“S”状)、印度洋(热带海洋)和北冰洋(最小、最北、最冷)。
(掌握其特征)5.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淡水资源、盐类资源、鱼类资源、矿产资源(石油)、旅游资源、空间资源等;2.人们修建运河、建设港口,开辟了众多海上交通航线,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物资交流。
6.在一个大洲内,还可以分为若干个地区。
亚洲,按照地理方位,可以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欧洲可以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
7.地形类型:8.亚洲地形特征:地势高,起伏大,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河流由中间向四周流,呈放射状分布。
9.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10.世界气候类型及特征11.气候受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形等的影响,表现为复杂多样。
12.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人们在长期适应当地气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对人们的旅游、农业、建筑等都有影响(会举例),当地的动植物对气候也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15.阅读“世界主要的河流”分布图P37和世界地形图,了解世界主要河流的基本情况16.世界主要湖泊17.湿润地区的河流众多,大多数一年四季水流不断,干旱地区的河流水源不足,很多河流为季节性河流。
18.亚洲的主要河流:A 亚洲十大外流河:太平洋水系——长江、黄河、湄公河、黑龙江;北冰洋水系——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印度洋水系——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恒河B 亚洲三大内流河:锡尔河、阿姆河、塔里木河C 亚洲河流和地形的关系:亚洲地形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19.世界各地的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地区差异,共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
其中,气候是造成陆地自然景观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植物是陆地自然景观最明显的标志。
20.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
人口分布的情况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21.人口的分布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和气候)P42《世界人口分布图》22.人种分布主要根据皮肤颜色、头发的颜色和形状、面部特征等外貌方面的明显区别。
世界人种在分布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
23.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反对种族歧视。
24.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
其中使用人数较多、使用范围较广的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等,这几种语言被确定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25.世界上有很多种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宗教建筑是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文化景观。
26.现在,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国歌和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目前,世界上还有些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属地和领土有争议的地区,请我们把它叫做地区。
27.国家和国家之间是有国界的,国界是人为划分的,其有人为因素(经线为界、纬线为界)和自然因素(山脉为界、河流为界)影响。
国界线和领海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28.根据陆地面积大小排序(所在大洲):俄罗斯(传统是欧洲)、加拿大(北美洲)、中国(亚洲)、美国(北美洲)、巴西(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大洋洲)29.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所在大洲):中国(亚洲)、印度(亚洲)、美国(北美洲)、印度尼西亚(亚洲)、巴西(南美洲)、巴基斯坦(亚洲)、孟加拉国(亚洲)、尼日利亚(非洲)、俄罗斯(欧洲)、日本(亚洲)和墨西哥(北美洲)30.世界上的国家通常被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除了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外,还体现在教育、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水平。
31.国家与地区之间交流与合作应遵循的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2.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33.利用经纬网,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34.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和北温带,最西端的经度为73°E,最东端的经度为135°E。
东西跨越62°,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即相差1小时计算,中国最东端和最西端的时间大约相差4小时。
第三单元1.湄公河平原地跨泰国、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家,地处热带,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水稻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
由于该地人口稠密,水稻生产对人力需求大,其生产的特点是精耕细作,主要依靠人力。
2.P61《美国本土的地形》北美洲的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中部大平原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商品性农业)。
这里位于落基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密西西比河贯穿大平原东部,土地辽阔,地势低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的主产区。
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家庭农场为主,高度机械化。
3.湄公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比较表4.安第斯山脉从北往南纵贯南美洲大陆,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区地势崎岖,秘鲁的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第斯山区,中部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多米,自然景观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垂直变化(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是:热带雨林、低缓山坡的草地和林地、高山草地、冰雪带)。
海拔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5.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在海拔较低处开辟梯田,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在海拔高处,由于气候极为寒冷,形成了广阔的干寒草原地带,居民以放牧驯养羊驼和骆马为主。
羊驼被称之为“安第斯山脉上走动的黄金”,羊驼毛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秘鲁国徽的左上角的动物是骆马,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说明骆马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6.P67《阿尔卑斯山区的地形》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跨越法国、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和意大利的国家,莱茵河、多瑙河和波河的河流发源于此。
瑞士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区,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山区占到国土面积的60%,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6%,矿产资源奇缺,缺乏发展工农业的自然资源,是个典型的山地之国。
旅游资源丰富,瑞士人因此被称为“大山之子”。
7. 阿尔卑斯山区一年四季是旅游者的天堂,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此休闲度假,夏季登山、冬季滑雪和泡温泉。
旅游业为瑞士创造了财富,提高了生活水平,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钟表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等)8.瑞士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a、制定了严格的法律保护环境b、修建了自然保护区,为许多濒危动物提供了安全的生存地c、人们有很强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9.(秘鲁和瑞士)与山为邻之比较10.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是一个地域狭小、人口众多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世界四大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
11.强大的工业对日本的渔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领先全球的造船业,发达的纺织业,先进的电子工业等。
日本有着悠久的捕鱼历史,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但随着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重视,以及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渔民们面临着各种新问题,如捕鱼成本的增加,捕鱼范围的缩小,过度捕捞造成的生态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污染等。
为此,渔民改变了过去只捕不养的习惯,转而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
12.欧洲南部的意大利,坐落在亚平宁半岛上,在意大利的东北部,有一座水上古城——威尼斯。
因水而生,岛屿相连成为城,以水为通道;因水而兴,东西方商品的集散地和贸易中心;因水而美,独特的水城风光,水为道路舟为车(圣马克教堂、叹息桥、贡多拉);因水而忧,水位上涨、海水倒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