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资源配置”

摘要:目前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看起来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之一,但是我国的较发达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却低于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但是我国的城乡收入总体差距已经达到发展中国家的高水平,而且这还只是货币收入的比较,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位于世界最高水平的。本文从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资源配置因素出发,指出其历史因素、经济体制转型、政府的投入与支持不够等原因,厘清了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并对今后政府的政策与改革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居民收入差距资源配置

一、城乡居民收入与资源配置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以分为绝对城乡收入差距和相对城乡收入差距两类。其中相对城乡收入差距指是指以收入比重或相对份额表示的收入差距(如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之比),而绝对城乡收入差距是以货币单位或实物单位表示的收入差距(如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之差)。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相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研究,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一般采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示,而农村居民收入一般习惯上采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表示【1】。

虽然这两个指标的统计口径和范围不一致,但却是公认地比较容易获得和代表性强地数据。由于我国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充分占用与利用了我国大部分的资源,这种情况造成了农村或者不发达地区资源不断向大城市集中地不合理现象。这种不合理的分布造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地区上、城乡结构上的不合理。我国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明显高于乡村地区,以及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速度更加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我国目前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5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实际增长9.3%。这些数据反映了我们城乡收入收入的实际情况,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存在着较大的数额差距,这也是我国今后在各方面制定城乡经济发展目标制度模式的重要前提。

根据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1年《农村经济绿皮书》。绿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自1998年以来首次快于城镇,但目前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巨大。绿皮书分析称,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缺陷难以克服,城乡管理体制之间尚存巨大鸿沟,以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高于预期,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上年增加1559万吨,增长2.9%,粮食增产幅度高于“十一五”时期的年平均水平。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为41185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5.4%;增产1475万吨,占全国增产总量的94.6%。特别是东北及内蒙古增产的粮食最多,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89.4%。根据我国资源统计数据分析,近几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进入到一个新的提升阶段。而且,蔬菜、水果、肉蛋和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多样。2010年,我国蔬菜产量约6.4亿吨,肉类产量7925万吨,牛奶产量3570万吨,水产品产量5366万

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1%、3.6%、1.5%和4.9%,与农产品(9.49,-0.20,-2.06%)消费需求的增长有较好的对应。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据农业部测算,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种子统供率达到66%,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农业补贴结构进一步完善。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总额为8579.7亿元,比上年增加1326.6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为9.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此外,2010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6725亿元,增长19.7%;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0875亿元,增长16.2%。在多种积极因素作用下,2010年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好于预期,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19元,比上年增加766元,是历史上年增幅度最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4.9%,实际增长10.9%,名义增长速度和实际增长速度都是1985年以来最快的一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增加和平均工资水平提高,是农民收入增长最主要的因素。2010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2431元,比上年增加370元。此外,主要农产品价格上升,国家支农惠农力度加大,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等,也对农民收入增长做出了贡献。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率比城镇居民高3.1个百分点。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的复杂多变形势,中国政府在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同时,应适时适度调控农产品进出口,努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这对农产品对外贸易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三、资源配置对于城乡收入的影响

1、资源配置

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从而要求人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对于城乡收入的影响依据

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而是由市场根据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一般规律,由市场机制通过自动调节对资源实现的配置,即市场通过实行自由竞争和“理性经济人”的自由选择,由价值规律来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双方的资源分布,用“看不见的手”进行优胜劣汰,从而自动地实现对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于资源配置差异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罗格纳·纳克斯(1953)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分析了农村物质资本存在着一个恶性循环,认为城乡物质资本存量差异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扩大的原因。Greenwood、Jovanovi从金融发展角度,通过构建动态模型对收入分配进行了研究,认为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呈倒“U”关系。余官胜(2012)构建基于门槛效应模型,从贸易开放、人力资本角度探析了资源配置差异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只有当人力资本高于门槛值时,贸易开放才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而当人力资本低于门槛值时,贸易开放则会扩大居民收入差距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四、合理配置城乡资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