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引言:
核心素养是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的集合体。
在当今社会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
本文将介绍一种能够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并分析其优点和实施过程。
一、目标设置:
在设计核心素养教学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一堂语文课上,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理解一篇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与核心素养相关的问题。
例如,对于上述语文课的教学设计,可以通过提问“你认为阅读一
篇文章的重要性在哪里?读这篇文章有什么启示?”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学习活动设计: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来实现。
学习活动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在语文课上,可以设计小组讨论、个人阅读、写作练习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评估方式:
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核心素养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评估方式应多样化,既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要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可以采用课堂讨论、作业评分、小组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五、优点分析:
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五大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模板对于五大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模板,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设计和安排:一、思维素养:1. 针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可以设计用于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项目任务,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探究学习来激发创新思维。
2.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推理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学习。
3. 利用问题解决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来锻炼创造性思维。
二、文化素养:1.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可以通过讲解文化背景,展示相关文化艺术作品和参观文化遗址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魅力。
2. 设计一些关于文化交流和比较的任务,让学生了解和思考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包容性。
3. 鼓励学生进行文化艺术创作,例如设计一次学生展览或创作比赛,让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文化理解和感受来培养文化素养。
三、人际交往和合作素养:1. 在小组活动、项目任务等教学设计中,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明确每个角色的职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
2. 指导学生学习合作的技巧,例如如何有效地交流、协商和解决冲突等。
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技能。
3.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义工活动,鼓励他们与他人合作,帮助他们培养人际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四、实践素养:1.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例如社会调研、实验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实践活动,例如环保活动、社会公益等,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实践素养。
五、情感素养:1.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开展一些情感教育的课程,教授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合理表达和处理情绪。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一、引言在当今社会,知识的获取和传授已经不再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而是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创新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二、核心素养的概念与要素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它包括了语言表达、信息处理、创新思维、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多维度要素。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1. 确定学习目标: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核心素养目标是什么。
这些目标可以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等。
明确学习目标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2.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学习目标,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小组讨论、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3. 应用评估方法: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培养的核心素养目标,我们需要设计相应的评估方法。
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包括考试、作品展示、实践操作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
四、案例分析: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数学教学设计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运用三角函数的相关概念、性质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根据一些实际案例,学生需要运用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境模拟:创建一个数学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进行求解,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评估方法:通过小组作业、课堂讨论和个人报告,评估学生在数学思维、问题解决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具备的一系列全面发展的基本能力,包括批判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道德品质等。
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教学的方方面面,以下是一节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核心素养方面的不足,并制定提高计划。
3.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提高核心素养。
教学内容:1.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不同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教学过程:Step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核心素养是什么吗?你认为核心素养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何重要性?-你觉得你在哪些核心素养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你有什么计划来提高这些核心素养吗?Step2:介绍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列出常见的核心素养,如批判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道德品质等,并与学生一同讨论其重要性。
Step3: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和讨论,包括该核心素养的定义、培养方法和实践案例。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Step4:制定提高计划(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在Step1中提到的核心素养不足之处,制定一个提高计划。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问题,如:你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这些核心素养?你可以参加什么活动或加入什么团体来培养这些核心素养?Step5: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鼓励学生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努力和实践。
Step6: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学生需要写一篇关于自己核心素养提高计划的文章,包括具体的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
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2.学生对核心素养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
3.学生制定的提高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学生在作业中呈现的核心素养提高计划的详细性和思考深度。
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主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理解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并了解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教学内容:1.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定义和要求;2.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3.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兴趣,并进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需要提高的方面。
2.展示(15分钟):–介绍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定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理解并对比以前的教育要求;–分组讨论,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3.讲解(20分钟):–分别就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进行讲解,举例说明每个素养的特点和培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提问,激发他们对核心素养的思考和兴趣。
4.实践(25分钟):–设计一系列与核心素养相关的教学活动,比如小组合作探究、情景模拟演练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培养核心素养。
5.总结(10分钟):–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个人总结,并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教师进行点评,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通过导入活动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个人参与度;•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思考和讨论,评价他们对核心素养的掌握程度;•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点评,评价教学效果,并查漏补缺。
拓展与巩固:•在下一堂课中,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写作、辩论、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运用核心素养进行实际操作和展示;•通过课后作业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核心素养,并分享心得体会。
参考资源:•新课标教材相关章节;•新课标核心素养相关教育研究及教学实践案例。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设计【通用6篇】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篇一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一、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一个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数学思维特质的外显和内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二,数学锻炼人的思维是数学素养特质的内在特征。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本身就具有客观性、直观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
数学思维的直观性。
思维本是抽象的东西,如果凭借数学模型,以数据、图形作为载体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大大加强其直观性。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数学运算简捷便通性,给我们运用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的观点、方法判断、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既可以宏观、全局、整体把握事物特征,又可以从某一方面、某一事例入手微观、局部地认识事物,达到窥“一斑”以见“个豹”的认知效果;既可以反思、总结过去,又可以设计和展望现在和未来;既可以通过数字符号反映事物间联系,又可以运用图形刻画事物的状态。
随着数学手段的发展和数学器具的便捷,社会对数学运用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诸多便利因素的出现为我们在现实之中用数学解决问题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小学数学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
小学数学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并体现出时代的整体特征。
这些因素正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
新一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建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并且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这无疑为小学阶段发展人的数学素养指明了方向。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核心素养包括:
1. 自主学习素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批判性思维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理性分析问题、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创新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知识。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项目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4.合作与沟通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有效地合作、交流和协作。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5.跨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入多元文化资源、开展国际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以上是一些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思路,具体的教学设计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具体的调整和安排。
五大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案核心素养是指在学校中,培养学生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成为具有全面发展能力的现代人。
五大核心素养包括:思维素养、学习素养、创新素养、人际交往素养和文化素养。
教案一:思维素养课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素养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1. 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引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思考、分析等活动,探索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4. 学生进行自主训练,使用所学的思维方法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5.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思维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评价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分析问题过程中的表现。
2. 学生通过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相互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案二:学习素养课题: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素养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1. 学生了解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探讨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相互学习。
3. 学生进行学习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和思考,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
4. 学生进行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的制定,根据不同学科和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5. 学生通过反思和总结,评价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有效性,并进行适时调整。
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通过展示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情况,相互进行评价和反馈。
2.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教案三:创新素养课题:创意思维和创新实践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素养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1. 学生了解创意思维和创新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进行创意思维训练,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1.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核心素养不仅包括语言文字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探讨如何在新课标下,通过系统的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汉字、词汇、语法等。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阅读、讨论、实践等,提高学习效果。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造。
3. 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汉字与词汇、阅读与理解、写作与表达、文化素养。
3.1 汉字与词汇- 教学策略:通过游戏、故事等趣味性强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和词汇的兴趣。
-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式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汉字和词汇。
3.2 阅读与理解-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文本。
- 教学方法:通过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3 写作与表达- 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多写作、多表达,培养写作习惯。
- 教学方法:通过写作指导、同伴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4 文化素养- 教学策略: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 教学方法: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文化教育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4. 教学评估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
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思维、创新能力、沟通技巧、合作能力、文化认知和信息技术运用等。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教学内容:1. 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
3. 如何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举例,引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包括批判思维、创新能力、沟通技巧、合作能力、文化认知和信息技术运用等,让学生对核心素养有更深入的认识。
3. 案例分析:给学生一些实际案例,让他们通过分析和讨论,发现这些案例中的核心素养表现。
4. 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问题或主题,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鼓励他们彼此交流和交流意见。
5. 组织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核心素养,例如合作解决问题、批判性思考、创新设计等。
6. 总结回顾:对学生进行总结回顾,强调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个综合性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和合作完成,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和分享。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方法:通过创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2. 合作学习方法:通过分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实践活动方法: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核心素养,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掌握。
4. 提问引导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程度和质量。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的内容和质量。
3.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核心素养的能力和表现。
4. 表情评价: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情和反应,评价学生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补充说明: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引言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的学习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然而,要真正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实践和运用核心素养。
1. 确定核心素养目标在设计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核心素养的目标。
核心素养包括但不限于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信息素养等。
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来确定特定的核心素养目标,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 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为了使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能够在课堂中得以实现,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供参考:2.1 项目驱动学习项目驱动学习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项目驱动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任务、项目和案例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2.2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合作和交流的方法。
通过分组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讨论和分享学习成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3 案例分析和讨论案例分析和讨论是一种深入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和问题,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提出解决方案并展开深入讨论。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核心素养。
3. 评估和反馈在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中,评估和反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评估可以包括课堂观察、作业评价、小组讨论成果评价等多种形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文(3篇)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同学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育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老师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引导同学学习和把握文化科学学问和技能,促进同学素养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以下是我整理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概念的区分学科核心素养是针对同学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科本质的、具有一般进展属性的品质与力量。
同学进展核心素养是针对同学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形成的一般进展,包括重要的和关键的品行和力量。
二、之间的联系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同学进展核心素养框架下,依据详细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别功能确定的。
1.同学进展核心素养处于上位,是指向同学整体的全面的进展:学科核心素养处于下位,但同样指向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
学科核心素养的总和不等于同学进展核心素养。
一方面学科教学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同学进展核心素养并非全部由学科课程与教学完成。
另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中可能存在对于学科本身是重要的和关键的,而在同学的整体进展看并非关键的核心素养。
例如,数学中的几何直观,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属于关键力量,可以作为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但对于同学的一般进展未必是关键力量。
2.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是形成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科课程与教学目标既要由学科本身的特别性打算,同时也要受制于同学全面进展的总目标。
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过程,既要关注同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又要关注同学进展核心素养。
学科教学同时担当着学科目标的实现和同学一般进展目标的实现。
3.同学进展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性,但无法完全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实现。
每一个学科都有培育同学学科素养的任务,同样也是实现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同学的核心素养既有跨学科性,又必需通过各学科的课程教学实现。
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意味着在学科课程与教学中只重视与学科亲密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而是要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同学进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示例:
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活动:
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和讨论创新产品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2. 学习技能:
a. 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不同的创新工具和技术,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和设计思维等,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学习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实践创新:
a. 学生申报一个创新项目,可以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服务或社会创新项目等。
b. 学生团队进行项目计划、设计、实施和评估,通过实际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c. 学生团队通过展示和分享项目成果,互相学习和评价,提升学生的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评估方式:
1. 学生小组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和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
2. 学生通过展示和分享项目成果,向整个班级或学校进行评估和反馈。
3. 学生通过书面报告或口头表达,总结和反思自己在项目中的学习和成长。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4篇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下面是我整理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4篇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1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
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方式及相关要素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批判思维、沟通技巧、合作能力、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
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方式,并探讨相关要素。
一、教学设计方式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方式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步骤:导入,探索,实践和反思。
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展示图片或引用一个有趣的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起学生思考。
2. 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问题或任务,自主探索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相关内容。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启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或实践活动等,收集信息并解决问题。
3. 实践:学生基于探索的结果,进行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小组合作游戏、实地考察、实验等。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反思: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分析经验和结果,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
学生还可以与其他小组分享实践结果,学习他人的经验和观点。
二、相关要素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包含以下几个要素:问题驱动、互动合作、多元评价和个性化。
1. 问题驱动:教师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这样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互动合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知识和经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多元评价: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例如口头表达、写作作业、个人展示等。
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在不同领域展示自己,培养综合能力。
4. 个性化: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可以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资源,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个性化发展。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以“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为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数学核心素养。
具体任务包括: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同时,考虑到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活动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能够熟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2)掌握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包括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求解等;(3)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包括算术运算、代数运算、几何运算等;(4)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5)具备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科领域中;(6)掌握数学软件和信息技术工具,辅助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启发式、问题驱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5)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6)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课教学设计案例引言: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所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核心素养课教学设计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课程背景本案例教学设计针对初中生开设的核心素养课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置了多个核心素养领域的学习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交流合作、信息素养、批判思维等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熟练获取和评估信息。
4. 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步骤1. 创新思维练习(20分钟)首先,教师将介绍创新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并给学生展示一些创新思维的实例。
然后,学生将分成小组,展开一个创新思维练习。
每个小组将得到一个具体的问题,他们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思考解决方案,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讨论和总结。
最后,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新思维成果。
2. 交流合作项目(3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分为不同的小组,完成一个交流合作项目。
每个小组将收到一个课题,他们需要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准备一个小结报告。
项目结束后,学生将进行展示,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3. 信息素养培养(40分钟)这个环节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首先,教师将向学生介绍信息素养的含义和重要性。
然后,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获取和评估信息,包括在互联网上查找可靠的信息源,评估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等。
最后,学生将完成一个小组任务,使用他们所学的信息素养知识查找并评估一个特定的主题。
4. 批判思维训练(20分钟)本环节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学生将阅读一篇文章或观看一段视频,然后进行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三篇【篇1】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有关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体会交通与数学的关系;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材分析〗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有趣的学习素材。
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解决生活中的交通数学问题的一节复习课。
这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一个好的案例,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生活中处处是数学。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从一年级学生学习新教材伊始,一直把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为重点,经过一、二年级的培养,学生不但具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形成了意识。
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根据复习课的特点,我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不再是学死的知识,而是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大多数步行上学,结合此实际情况,更便于孩子们自主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也便于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堂实录〗师:同学们每天上学,几点从家出发,路有多远?生1:我家离学校不远,十多分就到了。
生2:我家离学校也就是体育老师测验一百米那么近,一会儿就到了。
生3:我得乘车,等车加坐车得用20分。
从车站到学校还要走10分,半个小时能到。
师:大家估计一下家离学校的距离,算一算你每天上学放学走多远。
生口算或笔算求出答案,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互相了解。
(评析教师能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1.师:同学们看图“小东上学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谁能回答你的问题。
2.生小组合作,提出并解决问题。
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评析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大组汇报。
(解决书上和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学生们容易忽略的问题。
)生1:我提醒大家小东中午如果回家吃饭,就是4个650米。
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一、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
一个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数学思维特质的外显和内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二,数学锻炼人的思维是数学素养特质的内在特征。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本身就具有客观性、直观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
数学思维的直观性。
思维本是抽象的东西,如果凭借数学模型,以数据、图形作为载体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大大加强其直观性。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数学运算简捷便通性,给我们运用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的观点、方法判断、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既可以宏观、全局、整体把握事物特征,又可以从某一方面、某一事例入手微观、局部地认识事物,达到窥“一斑”以见“个豹”的认知效果;既可以反思、总结过去,又可以设计和展望现在和未来;既可以通过数字符号反映事物间联系,又可以运用图形刻画事物的状态。
随着数学手段的发展和数学器具的便捷,社会对数学运用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诸多便利因素的出现为我们在现实之中用数学解决问题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小学数学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
小学数学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并体现出时代的整体特征。
这些因素正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
新一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建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并且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这无疑为小学阶段发展人的数学素养指明了方向。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在青岛版教材中,最大的优点就是图文并茂、灵活的呈现所学内容,教材中所选的都是切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图,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
例如二年级下册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利用了“野营”这一情景串,从野餐到野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
再例如“万以内数的认识”,将农村与城市的小朋友以“手拉手”的形式,呈现了农村学生进城后的所见所闻、城市学生来到农村后的所见所闻及生活体验、城乡学生分别时的美好回忆。
在这些生活素材中学生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能进行较大数的大小比较及几千几百加减法的口算,建立了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其余每个单元亦是如此。
2、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
3、培养估算能力,形成科学的直觉。
估算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估算能力有着广泛的作用。
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日常数量关系的灵活处理,形成各种解题策路,进而形成科学的数学视觉。
因此,我们只要积极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注重对周围、身边的事例进行观察、比较,鼓励学生大胆估计、反复实践,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使学生分析问题有根有据,而不是盲目地猜测,学生的估算能力一定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科学的直觉。
例如在青岛版二年级下册中,教材设计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和户外活动。
“奇妙的动物世界”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长度单位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是想了解一些动物每天的食量、睡眠时间和寿命……,在活动中让学生先分组制定调查计划,然后调查,记录并整理调查的结果,最
后小组进行交流。
“户外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秒和统计知识之后安排的,活动内容是调查、统计学生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一定时间的长短,同时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提高分析和整理数据的能力。
数学,其独特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具有潜在的陶冶作用。
包括思想品德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
具体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2)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动机。
包括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等。
(4)学习数学的态度和习惯。
包括:探索创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实事求是态度及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