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

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1.要搞好园林规划设计,必须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必须贯彻实用、经济和美观相结合的规划设计原则。3.继承与创新也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

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园林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名词解释

园、植物园、森林公园、雕塑公园、体育公园、科学公园、交通公园、游乐园、纪念性公园、文物古迹公园以及各种专类性花园等。

4

园林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三个层次。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园林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按绘画原则创造的,一类是按建筑原则建造的。

其中包括园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园林设计的艺术构思和总体布局,园景创造的各种手法、形式美构图的各种原理在园林中的运用。

6.园林美的内容(简答)

8.园林美是什么?

9.★园林风格(名词解释)

10

意大利:台地式园林

英国:自然风景或景致式园林

法国:几何规则图案或园林

11

中国古典园林最突出风格——山水造景。

1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力求神似;

2、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

3、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

13

园城市,就是现代园林的特点之一。

2、园林中建筑密度减少了,以植物为主组织的景观取代以建筑为主的景观。

3、丘陵起伏的地形和建立草坪,代替大面积的挖湖堆山,减少土方工程和增加环境容量。

4、新材料、新技术、新的园林机械,在园林中应越来越广泛。

5、增加生产内容、养鱼、种藕以及栽种药用和芳香植物等。

6、强调功能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进行植物配置。

7、体现时代精神雕塑,在园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

★8、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

色)的素雅;④以古典植物的造景为主;⑤地形改造模仿自然“景为人作,宛自天开”。

9

10

地形改造手法有何不同:

意大利传统风格成梯状台地;

法国多平地,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几何形规则式园林。

英国园林多丘陵,是属于自然式。

(填空)“艮岳”的万寿山已土石兼用,成为摹移山水向写意山水的过滤的标志;为明清的写意山水奠定了基础。

名词解释

假山造型艺术的要求:(一)要有宾主;(二)要有层次;(三)要有起伏;(四)要有来龙去脉;(五)要有曲折回抱;(六)要有疏密、虚实。

置石的方式分为:特置、对置、群置和散置。特置石是太湖石的标准;以太湖石的瘦、透、漏、皱的评价作为品评峰石的标准。标准分为四点:透、漏、瘦、皱。

名词解释

而是把岩石在门庭、路口、道路两侧以及桥头等处作对应布置。作为对置的岩石在数量、体量以及形态上均无须对等,可挺可卧,可坐可偃,可仰可俯,只求在构图上的均衡和在形态上的呼应,这样既给人以稳定感,亦有情的感染。

(名词解释)群置

置石的三不等

填空

粉壁置石,以石为绘也是追求诗情画意的最好佐证。

人工水体的类型是规则式、拟自然式和混合式三种。

人造自然式水体的类型分为拟自然式和流线型。

按瀑布的形锡和势态分;直落工、叠落式、散落式、水帘式、薄膜式、喷射式。

喷泉有喷水式、溢水式和溅水式等三种基本类型。

设计喷水式喷泉的主要原则是:在多风的特点,应使用短而粗的水柱;而欲造成高远和戏剧性的喷水效果,则应选择在弱风地点,以免溅湿游赏者的衣履。溢水式喷泉习惯上都设在有屏障的位置,设计时无须考虑风的因素。

分割水体采用的形式是汀步堤、岛、桥廊分割水体单元,增加空间层次和深度增加水体景深层次。

名词解释

能引起美感的审美对象,而且必定是以时空为特点的多维空间,具有诗情画意。

填空

园林和风景名胜,是由许多孤立的、连续或继续的风景,以某种方式组接和流能所构成的空间境域。

判断

古董能否形成风景以文物为主题。(√)

东西方人对风景美的欣赏传统比较集中在风景实体的形式,即风景形象的线条、色彩、块面和体量等方面,而东方人则重神韵和意境。

简答

赏景方式有:1、空中旅游;2、乘火车观赏;3、乘汽车旅游;4、乘船游览;5、骑自行车旅游;6、坐缆车欣赏景色;7、步行游览。

观景因视点位置高低而有平低、仰视、俯视之别。

按照人眼结构和一般的正常视力和视域,若头部不转动,视域的垂直明视角度为26°-30°,水平明视角为45°。

论述

景、中景、远景)③借景手法(三种)④景观组织手法(四种)⑤前景处理手法(四种)

可以通过门窗看到如画的风景,在粉墙上出现以圆洞门为框的山石盆景画面,把自然风景起来作画面处理的手法叫做框景.

(一)主景升高

(二)把主题放在主轴线的端点上。

(三)动势向心

(四)空间构图重心

层次手法分为前景、中景、背景三层,也可分为近景、中景、远景。

借景具体的手法有:(一)提高视点的位置;(二)借助门窗或围墙上的漏窗;(三)开辟透景线

景观组织的有法有:(一)对景;(二)透景;(三)藏景、障景、抑景;(四)隔景。

名释

把自然风景框起来作画面处理的的手不喜剧做框景。

运用透视线、轴线突出对景加以屏障,形成狭长空间,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到对景上。

(一)单色处理或类似色处理;(二)对比色处理;(三)调和色处理;(四)渐层;(五)中性色的运用;(六)色块的镶嵌应用;(七)多色处理;

名释

单色处理处理也就包含着类似色处理。色彩可作为类似色处理。

;绿与绿(单色处理)

园路的功能是联系各景区、景点以及活动中心的纽带具有引导游览,分散人流的功能,同时也可供游人散步和休息。

园路的风格,首先决定于园林绿地的规划形式,若为规则式的园林,园路大多为直线和有轨迹可循的曲线路,若为自然式园林,则园路大多为无轨迹可循的自由曲线和宽窄不定的变形路。

两路相交所达的角度不宜小于60°若角度太小,可以设立一个,三角绿地,使交叉所形成的尖角得以缓和。

水泥路最大的纵坡为70%,沥青路坡为60%,砖路为80%;人的步行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在一般情况下,人行走在20%的坡度上时,便感到吃力,坡度达30%以上时必须筑台阶;驾轮椅的人15%的坡度已无法上下。老幼皆宜在10%。

一是集散人注,一是活动休息。

判断雕塑所占的比重很小,赋予鲜明、生动、主题使园林增色。

1.古人根据建筑和山水环境特点,结合植物生态习性和风韵美配置植物。

2.古人重视植物的观赏特性。

3.古人在布置植物时,常把植物材料的生态性和形态特征性格化的比拟和联想。

4.古人在园林配置树木上提出贵精不在多,花木以孤植或三、五丛植物为主。

5.古人善用岩石结合假山砌筑花台。

6.古人还重视装缘植物和岩石的结合。

7.古人还重视藤本植物的应用。

1.草地景观;(二)五花草塘景观;(三)大面积花地景观;(四)针叶林景观;(五)阔叶林景观;(六)竹林景观;

(七)热带雨林景观;(八)棕榈科(Palmae)植物景观;(九)孤立景观;(十)林缘景观;(十一)溪间植物景观;(十二)小路植物景观;(十三)崖壁植物景观。

四君子:梅、兰、竹、菊花。

判断草地景观泛称草原、草甸。

1.天然植物群落的种群越复杂,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越强,稳定性亦较强,即使受到病虫伤害,恢复亦快。纯林抗病虫害的能力较混林弱,一旦遭遇病虫害,蔓延开来,甚至全军覆没。如为人工群落,树种的搭配要恰当,否则,种间竞争的结果,蔓延开来,甚至全军覆没。如为人工群落,树种的搭配要恰当,否则,种间竞争的结果,仍为纯林。从艺术构图出发,人工植物群落是要有主景树种,主次分明。2.构成植物的上树冠透光度愈大,下层层次愈丰富,。3.种群复杂的植物群落,虽然愈富有野趣,但其游赏价值往往不如种群简单的或单纯的为高。4.森林植物群落愈大,游赏效益越底。

(简答)

1.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种树为铺;

2.积极引种驯化,丰富当地种树;

3.以乔、灌、草以及花卉相结合;

4.植物配置所形成的风格必须与园林规划风格相一致;

5.植物的布局和配置,务须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征性和生态要求,做到因地,因情制宜,适地适树;

6.要自觉地运用生态学观点去配置植物,要重视植物人工群落的稳定性,在选择植物和确定配置密度上要予以慎重考虑。

7.要根据够景要求进行配置,如作主景、配景、背景、前景、隔景等等,由于结构不同,在选择和配置植物时,也有所不相同。

8.植物与建筑、构筑体、道路;广场、山石、水体相结合,务求与环境相协调,甘当配角;

9.要考虑植物的时空变化和植物之间相互消长的关系。10.植物造景是空间造型艺术,要在空间构图上符合造型艺术的艺术规律。

名释

:所谓对称配置,是指在轴线的两侧把树木作对称栽植。

和相互衬托,同时还可起到防护隔离作用。

【配置管理】:⑴.根据植物的成熟外观进行设计⑵.应使植物之间有轻微重叠3⑶将植物按奇数组合成组,每组树木不

1.除构景需要孤立树外,配置时要群地,而不是单体的处理植物素树。

2.完成单株植物的配合应考虑与组之间的关系,消除废空间,增大交援面,不能忽略树冠下面的空间

3.应注意与地形、建筑、围墙、草坪、地面铺装等因素相协调

4.应选择一种在数量上占优势的树种作为基调树种。

(简答)

孤植一种类型是与园林艺术构图相结合,冠大荫浓,寿命长,病虫害少。孤植物是单纯作艺术构图中的孤赏树应体型端庄、姿态优美,开花繁茂,色泽鲜艳。

同种或不同种发挥群体美。株距离矮关系最好呈不等边三角形。

景林是孤植、丛植、群值以及大面积不等株行距造林的综合体。

用不同树种构成的风景林,在树种的选择上应用一种在数量或质量上占优势的主景树。

(简答)

1.代替建筑材料构成的篱坦。因为具有篱坦的一切作用。

2.用生篱组织夹景,强调主题,起到屏俗收佳作用。

3.作为花镜、雕像、喷泉以及其它园林小品的背景。

4.用生篱组成迷园。

5.作为建筑与结构筑物的基础栽培。

6.用矮小的生篱如黄杨构成各种图案和纹样。

7.用生篱造景,结合地形、地势、三石、水池以及道路的自由曲线以及曲面,运用灵活的种植方式和整形技术,构成高低起伏,绵延不断地园林景观.

名释

凡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部附近种植植物,都称为基础栽植。

基础栽植的植物配置、造型、艺术、栽植宽度为变化依据。

期一致,花期教长的植物,一种两种多至三种搭配在一起。毛毡花坛、立体花坛、草皮花坛、木本植物、混合式花坛。模纹花坛

花池和花台规则式

1.我国和日本常用的草种。特点是生长高度一般在10~20cm以下,有发达的横走茎和根,具有一定的耐踩性,由他形成的草皮紧贴地面,非常平服,富有弹性,不要或不需要经常扎剪,局部受损,补植容易,恢复较快,管理方便。如:结缕草,天鹅绒草,狗牙根、假俭草等能耐高温多湿的气候。

2.是西洋草种。主要是指早熟禾、狐茅草、剪股颖、多年生黑麦草等草种。特点(这一类在我国均有原产,但由于西洋常用作草地和草坪,故以西洋草名之。)特点是可以用种子播种繁殖,草地与草坪形成快,返青早,在有些地区四季常青,其缺点是不耐高温,地下茎与匍匐茎不如第一类发达,草生高达30~100cm。须要经常和及时轧剪,若有损失,补植困难,管理费工。

1、空旷草地;

2、稀树草地;

3、疏林草地;

4、缀花草地是以某一种为主题的草地或草坪上混有少量多年生草花。草坪空间形状和空间气氛依靠地形及其周围的林缘线、林冠线和林冠的高度。

凡能覆盖土面的植物,包括草坪在内的蕨类、球宿根花卉、矮生灌本以及爬蔓植物。

1、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合现布局;

2、调整好主从关系;

3、建立次要景物之间良好的协调关系;

4、调和与对比;

5、渐变;是按一定顺序发生、发展、连续性、逐渐的变化。

6、节律;自然界充满着有声与无声的节律,如大海波涛,一浪比一浪高,这就是简单的节律。

凡把两个相反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的关系;

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

凡是在时间中开展的一切艺术,都有开始到终结的全部过程,在这过程中要有曲折变化,要有高潮,否则平淡无奇。

也可称为游览路线,它是连结各个风景区和风景点的纽带。

填空

风景序列、导游线、风景线三是这密不可分,互为补充的重视。

园林构图的综合性;园林构图时空的规定性、延续性、变化性和持久性;园林构图的整体性和可分割性。

名释

闭合空间与空合风景

凡两旁有建筑、密林或山丘等景物的道路、河流和峡谷等所形成的狭长空间叫做纵深空间。

简答

1、地形地貌;

2、植物材料;

3、建筑和构筑物;

4、道路

(简答)

(一)地形要有起伏;(二)分隔空间;(三)空间互相叠加、嵌合、穿插及贯通;(四)对比;(五)曲折;(六)景物;(七)透视原理的利用。

名释

通过设计者构思创作所表现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

1、直接;

2、间接;

3、利用光影色彩

名释

简答

(一)简(二)夸张(三)构图

论中外园林艺术特点比较

论中外园林艺术特点比较 摘要:由于中西方对自然的认知不同、造园思想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审美情趣、造园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中西方园林景观在园林类型、园林规模、园林与建筑的关系、造园艺术与美学风格方面的巨大差异。 关键词: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差异;研究; Abstract: In the West as a result of natural cognition is different, gardening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esthetic taste, gardening and different methods and other factors, resulting in the western landscape in garden type, landscape scale, landscape and building relationships, garden art and aesthetic style of the great differences.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garden art style; differences; study; 0引言 园林是栽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览休息的风景区, 是建筑向室外空间拓展的一种形式, 自古以来一直是建筑艺术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分支。园林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来烘托建筑的美; 二是利用各种造园元素来再造自然, 为人们提供一个美丽的户外活动场所。正因为如此, 人们又将园林看作是建筑的一种有机延伸。的确, 游览园林是人类最纯洁的乐事, 最能怡悦人的精神。没有它, 宫殿和建筑物不过是粗陋的手工制品而已; 它又是建筑艺术最好的修饰, 能给我们的生活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能怡悦我们的精神, 因而是最完美、最纯洁的艺术之一。 园林艺术创作是按一定的功能和审美需要,将山水、植物、建筑进行有机组合。世界各国均有自己的造园活动,并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古希腊园林、古罗马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伊斯兰园林、日本古典园林等,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有明显的特点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概括地讲,前两种风格最为典型并引人注目,一直成为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代表。中国园林追求自然天成, 西方园林则追求秩序与控制,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1总体布局上的差异 中西园林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山水还是突出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上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景观构图主体, 其花木配合山水布置,园林建筑亦服从于周围的自然环境, 与山水树木相协调, 并作为陪衬、表现或点缀山水意境的一部分。中国传统造园要求人工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 所以, 在园林设计中遵循“ 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原则。

中国园林艺术答案93分

中国园林艺术答案93分 1、中国的园林又分为两大园林体系,分别是北方的大型皇家园林和南方的小型私家园林。 正确 错误 2、避暑山庄始建于清朝末期。 正确 错误 3、借景、分景、隔景是属于南方小型私家园林的特点。 正确 错误 4、皇家园林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大,真山真水多,建筑金碧辉煌,如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等。 正确 错误 5、“颐和园的鱼藻轩中可以见到西山及玉泉山上的塔”的造景手法是借景。 正确 错误 6、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小型园林,起到了分景的作用。 正确 错误 7、在新世纪,中国人的哲学观念会逐渐为人所认识和接受,强调环境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 正确 错误 8、景点中的雕窗等小装饰,体现了中国人追求人与自然亲和的关系。 正确 错误 9、丽正门分别用汉、满、蒙、藏、维五种文字来题,取自于《易经》里面的“日月立乎于天”。

正确 错误 10、康熙皇帝题的月色江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有关。 正确 错误 11、网狮园是苏州的四大古名园之一。 正确 错误 12、避暑山庄三个字的36景是乾隆皇帝题的。 正确 错误 13、留园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的书法作品。 正确 错误 14、中国的园林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正确 错误 15、何园又名济啸山庄,分为东西两个部分。 正确 错误 16、何园属于下列哪个城市? 苏州 上海 北京 扬州 17、南方的小型私家园林,主要是()为自己家修盖的。

达官贵人 平民 游客 商人 18、拙政园是哪个城市的? 上海 扬州 苏州 无锡 19、自然美中,以下不属于的是()。 亭、台 山、水、树木 假山 水池 20、在古时,北方的大型皇家园林主要提供为()使用的。 官员 平民 皇族 外宾 21、下列哪个不属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物的特点()。 楹联 壁画 匾额 碑刻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一、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美术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于人文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体验、交流评述等教学活动”,并指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使用构建“生活课堂,实现教学生活化”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策略。 二、教材分析 《中外园林艺术》是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模块中的内容,围绕世界各国的园林艺术展开,包括园林的形式功能、各国家园林的介绍及现代园林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独特意义。第一部分是园林艺术的欣赏。先引导学生评述周围的居住环境,说明园林的功能意义。再介绍不同国家园林艺术,让学生对园林艺术产生宏观认识,提高审美水平。第二部分通过让学生运用绘画创作方式来体验各国园林特色的居住环境,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各国园林的特色的理解,深化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中外园林艺术的流派和特色,建立对园林艺术基础面貌的认识。 2、学生探讨并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意义,树立发扬民族文化的信心,能注意和生活结合。 四、教学难点 以中外园林艺术特点为出发点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脉络,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 五、教学重点 1、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建立对园林艺术基础面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力。 2、初步掌握南北方园林整体风格的区别。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励自主探究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学生熟悉的家乡环境创建生活情境:“宣威每年都要新建一些公园和广场。这是为什么?” 学生:“改善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提升宣威的城市品味。” 教师:“老师很想知道每一位学生的家的外部环境是什么样,这儿有两幅图片一个是房间和空地,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畅谈一下自己会用到什么元素美化居住环境。”学生提了很多建议。 教师:“大家提到的很多东西都用到了园林创作素材,虽然大家不是专业的园林设计师,但很多创意都很符合园林的设计思路:‘诗情画意’。园林的创作在自由自在的想象中最容易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来感受它巧夺天工的美丽。” (评析:美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认识中国园林 教师:一提到中国园林,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 学生:颐和园!苏州园林! 教师:接下来我们共同来欣赏南北方园林的代表,在欣赏过程中,请同学思考体会南北方园林的特点差异。 多媒体播放:欣赏北方皇家园林作品和南方私家园林作品 学生:北方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南方面积小,再现‘诗情画意’的意境。 (评析:学生能欣赏园林的具体不同,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了对中国南北方园林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认识外国园林 教师:接下来欣赏国外优秀作品,同学们同样要注意观察其中的区别。 学生观察、思考。 (三)、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园林艺术概论

园林艺术概论 ,一, 颐和园属于廓如亭,占地面积134平方米。紫禁城的护城河——52米 美国近代园林之父——奥姆斯特德。园林定义:用艺术的手段,处理人,建筑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一门科学。 中国第一位园林工程院院士——汪菊渊 1992年国家级园林城市只有三个,北京,合肥,珠海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水木,营造建筑和布臵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三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级的皇家公园: 承德避暑山庄——8460亩,是中国现有的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清漪园——河水清且涟猗,——4350亩,其中昆明湖为1750年乾隆年间建造 天坛——4095亩, 1、皇家园林 2、私家园林: 苏州园林,渔隐,——1、拙政园 2、留园 3、网师圆,陶渊 明,4、环秀山庄 5、狮子林 6、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 情,7、藕园 8、艺圃 9、退思园 3、寺观园林: 佛教、佛寺、道观 4、邑郊园林:

1、西安芙蓉园 2、鲁迅故乡,绍兴东湖,郭沫若先生曾提名叫:桃花园, 世界园林的两种规划形式: 1、自然山水园林 2、规则式园林 烈士园林:规则式的园林,营造一种沉痛的氛围 世界园林三大流派: 1、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自然山水园:颐和园——挖湖堆山 2、以法国凡尔赛为代表的欧洲规则式中轴对称园林 3、西亚热带园林——中东地区被评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泰山、黄山、福建武夷山、四川峨嵋山。 ,二, 园林的要素: 1、地形与水体,在园林艺术中,地形起决定性作用, 扬州“瘦西湖”:护城河演变而成 北京护城河宽52米 湖泊:中国有36个西湖, 杭州西湖福州小西湖,“西湖”:一江春水向东流西高东低北京年降雨量可达500-600毫米 新疆吐鲁番年降雨量仅达3毫米,中国降雨量最小, 台湾年降雨量可达到6000多毫米,最大, 2、水 3、道路: 4、建筑:亭,花架,篮子 5、装饰艺术:书法,绘画

园林艺术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艺术布局等而形成的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2、艺术:欲达一定目的所借用的手段、方法。 3、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创作(作品)在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点,是由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的特点和题材的客观特征性统一,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貌。 4、园林艺术风格:由园林建筑风格、装饰风格、空间构图风格以及植物景观风格等共同构成,是反映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地方特点和风俗民情的园林艺术形象特征和时代特征。 5、美: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爱慕和喜悦情感的具有真善品质的社会客观存在,以及是通过人类劳动创造的观赏对象等事物。 6、园林美: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题(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的风景美。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一风景空间中完成。 7、园林风景:指自然的(人工的)具有符号和自然美及艺术构图规律的形象色彩的,供欣赏和游息的空间环境。 8、景观:由环境形象所构成的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形式信息,具有图形性与象征性,能表达出特定环境的功能内容。 9、动态景观:按一定观赏路线,综合考虑成景因素的点、线、面布局,系统地布置多种景点,让人们在行进中观赏连续运动变化的景物,步移景异,形成系列景观,如颐和园的排云殿。 10、静态景观:视觉空间相对静止,通常以定点观赏,一般要在人流比较几种,易停留的最佳观赏点来组织视点和景物之间的关系,如浙江的千岛湖。 11、实体:一些空间限制因,如山坡。 12、虚体:各实体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如山谷。 13、对比:把两种性质极端不同的形体组合成图画,显示出强烈冲击性而产生美感。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答案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题 参考答案或评分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D ) 2.( D ) 3.( B ) 4.( B ) 5.( B ) 6.( A ) 7.( B ) 8.( C ) 9.( A ) 二、填空题 1.植物山石水体建筑 2.空间的规划设计景观艺术构成植物栽培土建工程技术 3.生物科学技术工程技术美学理论 4.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纽约中央公园波士顿和华盛顿公园绿地系统 5.《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 6.传统园林学城市园林绿化大地景观规划; 7.自然艺术 8.梁思成吴良镛汪菊渊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简述学习园林史的目的与态度。(较难,理解;园林学科发展) 答案要点: (1)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创造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学习前人保留下来的优良的园林文化与技术。纵观中外园林史的发展变化把握园林学发展的方向。 (2)园林史是一门综合科目,即是科学又是文化艺术。内容涉及历史文化背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园林山石、园林水体等。 (3)在学习园林过程中,要注意两个轴线知识领域的学习,一是横轴,包括环境、生态、美学艺术、植物学、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工程、养护管理技术等。二是纵轴,亦即园林历史。 (4)对园林史要进行批判地学习。 五、名词解释 1园林: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2风景园林学:风景园林学(园林学)是综合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工程技术和美学理论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协调环境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科学与艺术。

园林艺术原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表现技法 1线条图2水墨渲染图3水彩渲染图4钢笔徒平画5马克笔表现(钢笔+马克,淡彩+马克)6模型制作7彩铅景观表现8电脑绘制平面及效果图 一、园林:广义的园林泛指居住区、工矿区、机关学校、休疗养区等专用园林绿地及 广场街道、花园、儿童乐园、体育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等公共使用的园林绿地而言。 狭义的园林指公共园林而言 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自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培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工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适用、经济、美观 3明确问题A园林以山、水体、职务、建筑为要素B园林的功能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C 园林要有文化品位 4相关名词 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还是人工栽植的,只需要植物这一种要素 绿化:指运用植物材料建成绿地的手段,以取得环境效应为主,包括城市园林绿化、荒山绿化、农园林网绿化 立意:园林设计的总意图,即,造园的设计思想 造景:人为的为园林绿地创造一种既符合一定使用功能,又有一定意境的景区。 障景:园林中凡是能够抑制视线、引导空间屏障的景物的手法成为障景 生态设计:是一种取代有限的、人工的、不经济的传统设计的新途径,其目的就是要创造更自然的景观,提倡用种群多样性结构复杂和竞争自由的植被类型 5、园林与绿地的区别:园林通常包括四要素——地貌、水体、建筑和植物,强调人的使用,这种使用通常以观赏、游憩或居住为主。绿地则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目的和功能,并只包括植物这一要素。 二、园林美 唯物主义的美学观:1、人的感觉是没得源泉2、美感来源于客观世界 园林没事园林设计师在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的高度领悟后所产生的审美意识与园林形势的有机统一。现代园林美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生活没和艺术美的高度统一 (1)自然美来源于自然,任何不加入人工雕琢的自然事物(2)生活没事人们对现实生活的需求的满足程度(3)艺术美是生活美和自然美的高度提炼 2园林美的主要内容 (1)山水地形美:地形改造、引水造景、地貌利用、土石假山 (2)借用天象美:节日月淤血、云吴晓光等天象造景 (3)再现生境美:消防自然、创造人工植物群落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4)建筑艺术美:园林建筑是画龙点睛之笔 (5)工程设施美:游道廊桥、奸杀水晶、电照光影、给水排水 (6)文化景观美:风景园林常为宗教圣地或历史古迹所在地,其中景名景序、门栏对联、摩崖石刻、字画雕塑 (7)色彩音响美:蓝天白云、花红柳绿、粉墙灰瓦、风声 (8)造型艺术美:用艺术造型来表现某种精神、象征、利益、标志,以及体型、线条美。(9)旅游生活美(10)联想意境美 三、园林艺术 1定义: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主要研究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其中包括园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园林设计的艺术构思和总

中国园林文化

中国园林文化漫谈 在历史上,游憩境域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用过不同的名称。中国殷周时期和西亚的描述,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中国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句;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这个时期涌现的名园有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园林都是当时的佳作。 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中国园林文化一向都是崇尚自然、崇尚城市建筑中的园林文化的。中国的园林文化深受传统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可以说,中国的园林设计有着文化上的色彩和思想上的意义。中国园林是自然式山水园林,园林的设计中体现着崇尚自然的原则。中国园林的文化中,水、亭、景的相互映衬虽然是人工之作,但是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讲究“巧夺天工”。这种在精致的园林之上追求的自然,有着深刻的道家思想上的含义。而道家的崇尚静的思想,也反映在了我国古代园林文化之中。 我国古典园林多以静态的水面作为园林布局中心,以形成质朴淡雅、含蓄深沉的园林氛围;而西方规则式园林以“动”水为美,注重水法的千奇百态,多以喷涌、流动的水体为构园重心,以形成热闹、活泼的园林环境。而又由于佛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园林在讲究自然和天人合一的基础上,还比较讲究意境。意境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诗意并且讲究诗意之外的意的话题。中国园林的讲究意境,不但讲究客观景观的自然美好,还要求这些客观的园林之境还可以与主人的心境和意识相互交融,完美地融合起来,以体现一种诗意的追求。可以说,中国的园林承载中国人的文化,这些文化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作用。 中国园林(主要指中国古典园林)有别于世界其他园林。

园林艺术原理试题与解答[1]

一、名词解释 1、园林艺术 2、节奏 3、韵律 4、比例 5、尺度 6、框景 7、意境 8、花坛 9、借景 10、绿篱 二、简答题 1、常用造景方法有哪些 2、怎么用植物色彩来造景 3、花坛与花镜的设计要求 4、园林美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主要内容有哪些 5、园林空间有哪些类型,植物能够成哪些类型 6、地形的功能有哪些 7、俯视、仰视、平视景观的区别与联系。分别适用于什么场所的造景方法 8、前景的处理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9、什么是风景序列,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 10、意境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解答: 一、名词解释 1、园林艺术:将大自然中风景令人心旷神怡的部分集中起来形成的完美整体,并以建筑的方式来安排花草树木、水池等的一种对环境艺术处理的理论和技巧。 2、节奏:变化复杂,通过强烈的变化,无规律的,能使人产生高山流水的意境。 3、韵律:一种有规律的变化,重复是产生韵律的前提,简单有力,刚柔并济/

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从而产生富有感情。 4、比例:一般只反映景物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数比关系,而不涉及具体尺寸。 5、尺度: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 6、框景:凡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另一空间的优美景色,恰似一幅嵌于境框中的立体风景画,称为框景。 7、意境:借景抒情,于情于景,情景交融。 8、花坛: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按照整形或半整形的图案栽植观赏植物以表现花卉群体美的一种园林设施。 9、借景:有意识的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 10、绿篱:凡是由灌木或小乔木以近距离的株行距密植,栽成单行或双行,紧密结合的规则的种植形式。 二、简答题 1、常用造景方法有:(1)主配手法:主景是全园的核心与重点,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心;配景则是陪衬主题,使主景更加突出。(2)层次与景深:前、中、后景三大层次。(3)借景: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4)对景,分景,框景,夹景,漏景,添景,点景,题景等。 2、(1)单色处理:形成统一的感觉。(2)对比色处理:产生强烈和鲜艳的感觉。(3)调和色处理:温和浪漫的感觉。(4)渐层:一种颜色由浅到深,或色相的逐渐转弯,给人以宁静柔和的感觉。(5)中性色运用:灰白绿等。(6)色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一、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美术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于 人文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体验、交流评述等教学活动”,并指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使用构建“生活课堂, 实现教学生活化”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策略。 二、教材分析 《中外园林艺术》是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模块中的内容,围绕世界各国的园林艺术展开, 包括园林的形式功能、各国家园林的介绍及现代园林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独特意义。第一部分是园林艺术的欣赏。先引导学生评述周围的居住环境,说明园林的功能意义。再介绍不同国家园林艺术,让学生对园林艺术产生宏观认识,提高审美水平。第二部分通过让学生运用绘画创作方式来体验各国园林特色的居住环境,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加深对各国园林的特色的理解,深化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中外园林艺术的流派和特色,建立对园林艺术基础面貌的认识。 2、学生探讨并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 思维能力。 3、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意义,树立发扬民族文化的信心,能注意和生活结合。 四、教学难点 以中外园林艺术特点为出发点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脉络,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 五、教学重点 1、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建立对园林艺术基础面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力。 2、初步掌握南北方园林整体风格的区别。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励自主探究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学生熟悉的家乡环境创建生活情境:“宣威每年都要新建一些公园和 广场。这是为什么?” 学生:“改善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提升宣威的城市品味。” 教师:“老师很想知道每一位学生的家的外部环境是什么样,这儿有两幅图片一个是房间和 空地,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畅谈一下自己会用到什么元素美化居住环境。”学生提了很多建议。 教师:“大家提到的很多东西都用到了园林创作素材,虽然大家不是专业的园林设计师,但 很多创意都很符合园林的设计思路:‘诗情画意’。园林的创作在自由自在的想象中最容易营 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来感受它巧夺天工的美 丽。” (评析:美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 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认识中国园林 教师:一提到中国园林,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 学生:颐和园!苏州园林! 教师:接下来我们共同来欣赏南北方园林的代表,在欣赏过程中,请同学思考体会南北方园 林的特点差异。 多媒体播放:欣赏北方皇家园林作品和南方私家园林作品 学生:北方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南方面积小,再现‘诗情画意’的意境。 (评析:学生能欣赏园林的具体不同,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合作完成了对中国南北方园林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认识外国园林 教师:接下来欣赏国外优秀作品,同学们同样要注意观察其中的区别。 学生观察、思考。

《园林艺术》试题库

《园林艺术》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园林: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范围内,依据自然地形地貌,利用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主要素材,根据功能要求,遵循科学原理和艺术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居住、游憩、观赏的境域。 2、质感:指物体表面的质地特性作用于人眼等感觉器官所产生的感觉反应。即质地的粗细程度在视觉上的感受。 3、肌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材料本身的自然纹理和人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工艺肌理,它使质感增加了装饰美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指构成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富于韵律、协调统一的图案效果。 4、比例:所谓“比例”是指一个事物个体中局部与局部,或局部与整体,抑或某一个事物个体与另一个个体之间的关系。 5、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 6、造景:在园林绿地中,因借自然、模仿自然、组织创造供人游览观赏的景色谓之造景。 7、对景:与观景点相对的景物称为对景。 8、障景:障碍视线的景物称为障景,亦称抑景。 9、夹景: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为夹景。 10、框景:既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洞、窗或由乔木树冠抱合而成的透空,把景致范围起来,使游人产生错觉,所观赏到的景物称框景。 11、漏景:是框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漏窗、花墙、漏屏风、疏林树干等作前景与远景并行排列形成景观。 12、孤植:指乔木的孤立种植类型。 13、对植:指用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 14、列植:乔、灌木沿着一定的方向栽植方式。 15、丛植:指数目在2-10株之间,由具有较为独特的个体美的乔木组成的以表现群体美感为主的种植形式。

智慧树知到《园林艺术》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园林艺术》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在一定的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是园林。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辋川别业、辋川诗集,辋川图并存的场景,从侧面证明了园林与诗画是毫无关系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3、伊斯兰园林体系是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园林为渊源,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细密的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的阿拉伯园林。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中国园林体系是一种以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构图整齐有序,园林建筑占主导地位,涵蕴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或是图面上的城市规划,完全谈不上对社会的改革,因此意义不大。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6、中国经典园林著作《园冶》的作者是()。 A:李渔 B:文震亨 C:计成 D:张然 正确答案:计成 7、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杭州灵隐寺分别属于()园林。 A:私家私家寺观 B:皇家自然自然 C:皇家皇家自然 D:私家皇家寺观 正确答案:私家皇家寺观 8、公元前六世纪巴比伦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王妃建造的(),利用了辘轳把地表的水抽到屋顶,远看花园好像悬在半空中,成为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A:凡尔赛宫 B:颐和园 C:拙政园 D:空中花园 正确答案:空中花园 9、国际上普遍认为,()是现代风景园林学科诞生的标志。 A:奥姆斯特德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

B:美国风景园林师学会(ASLA)的成立 C:哈佛大学设立了风景园林学学科 D: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建立 正确答案:哈佛大学设立了风景园林学学科 10、以下哪一个描述是错误的?() A:园林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物规划三个层次 B:今天的风景园林学主要解决的是人类生活空间环境改善的问题,与自然的关系不大了 C:人类造园的历史悠久,但风景园林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则是近代的事情了 D:风景园林学是综合运用科学与艺术的手段,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自然和建成环境的应用型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宗旨,保护与恢复自然环境,营造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 正确答案:今天的风景园林学主要解决的是人类生活空间环境改善的问题,与自然的关系不大了 第二章 1、艺术是研究美、美感、美的欣赏和创造、美的本质、特征、发展与规律的学科。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园林美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高度统一。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拉· 维莱特公园是解构主义的景观设计的典型实例,方案由点、线、面三层基本要素构成。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 效法自然的布局。 我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风尚,有山水者,如以利用,无地利者,常叠山引水。而将厅、堂、亭、榭等建筑与山地树石融为一体,成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 诗情画意的构思。我国古典园林与传统诗词、书画等文学艺术有密切联系。园林中的:“景”不是自然景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赋予情意境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景,联想生意。组景贵在“立意”,创造意境。 园中有园的手法。在园林空间组织手法上,常将园林划为景点、景区,使景与景间分隔有联系,而形成若干忽高忽低,时敞时闭,层次丰富,曲折多趣的小园。明清的私家园林更创造了在“咫尺山林”中开拓空间的优异效果。 建筑为主的组景。园林由山水、植物、道路和建筑组成,而中国古典林中的建筑不但占地多(据调查占15—50%),且园林建筑常居主景的控制地位,居于全园的艺术构图中心,并往往成为该园的标志。即使在各景区、亦均有相应的建筑为该景区的主景。 因地制宜的处理。自南北朝以来,中国园林即根据南北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南宋北宋之说,又自秦汉始即根据宫苑和私家园林条件要求不同而各自发挥其胜。至今中国园林还有北方宫苑、江南园林、岭南庭园等不同风格的园林。各个园均有其特色,或以山称著,以水得名;或以花取胜,以竹引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 古典园林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和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但又是封建社会条件下物质和精神的产物。因此在学习时,必须按现今的社会时代要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因地制宜是指造园时根据不同的基地条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的美为我所用,这实际上也就是园林规划布局中的顺应自然。顺应自然的另一层意思是按自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来塑造园中的风景,使园内景色富有自然天真的魅力。园林艺术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或者改造整理)山水风景美,使之更集中、更精练、更便于观赏。祖国的山山水水,婀娜多姿,特别是那些经前人评定的传统山水名胜风景区,更是无山不秀,有水皆丽。美丽的自然景色为园林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但是造园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以山水、花木和建筑等组景要素,经过艺术劳动,塑造出比自然风景更美的景色的实践过程。这就要求艺术家认真归纳总结自然山水美的各种不同形式和它们的形成规律,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依据。 “活泼泼地”是苏州留园西部的一座横跨溪上的水阁,同时也作为溪涧景色的收头。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从枫林中流出,到此水阁下隐去,好像穿阁而过,水虽止而动意未尽。流水、小阁、青翠的小岗,充满了自然风景的活泼生气,实在是园林造景中以人工创自然的妙着,以“活泼泼地”来题名,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生气,活气也。活泼泼地,生气充沛,则精神进露,远出纸上。”园林风景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就要让园林充

园林艺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5×8分) 1.世界园林流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园林中比例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障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4.地形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园林植物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6×10分) 1、简述园林特性? 2、园林中如何运用尺度进行设计? 3、论述园林水景的表现形式? 4、园林植物观花、观干、观叶、观果、观形、观枝、观根、观香,分类举五种

5、园林建筑类型 6、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

二、填空题 1、中国自然山水园、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法国宫廷式花园、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 2、黄金分割比、均方根比例、整数比例、人体模度比、相加级数比、其他比例 3、是屏障景物,改变空间引导方向,是作为前进方向的对景 4、基础骨架、造景和形成环抱空间 5、乔木、灌木、草地、花卉、藤本、竹类、水生 三、简答题 1、1)、园林的娱乐性 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和解除紧张劳累,获得身心平衡的作用,在于它所具有的娱乐 2)、园林的功利性 实用上满足物质与精神功能的要求,并能在提供观赏游览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物质财富 3)、园林的空间性 园林的空间性体现在景物限定的环境中,它比建筑空间要复杂与灵活得多 4)、、园林的时间性 园林动静交织的艺术,园在动静中组景,人动静中游园,充分体现了园林的时间性。 5)、园林的综合性 以山水画为蓝本,以山水诗的意境为内涵,与文学、绘画融合贯通,富于诗情画意的艺术。 6)、园林的双重性 表现在物质与精神,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天然与人工相辅相成的关系上。 2、1)、单位尺度引进法 既引用某种为人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来确定群体景物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合乎尺度规律的园林景观2)、人的习惯尺度法 是以人体各部分尺寸及其活动习惯尺寸规律为准,来确定风景空间及各景物的具休尺度。 3)、模度尺设计法 运用好的数比系列或被认为是最美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正方内接三角形等作为基本模度,进行多种划分、拼接、组合、展开或缩小等,从而在产面,平面或立体空间中,取得具有模度倍数关系的空间。 a、建筑空间1/10理论 指建筑室内空间与室外庭院空间之比至少为1:10,又称亲密空间。 b、景物高度:场地宽度=1:3-1:6 c、景与墙 D:H<1:夹景 D:H=1:稳定 D:H>1:开阔 d、墙或绿篱 H≤30cm :图案感 H=60cm :有边界划分和隔离感 H=90-120 cm:强烈的边界隔离感 H > 160cm:隔断或封闭感3、一为流水:急缓、深浅;流量、流速、幅度 二为落水:线落、布落、挂落、条落、多级跌落、层落、片落、云雨雾落、壁落 三为静水:色、波、影 四为压力水:喷、涌、溢、间歇水 五为拟水:枯山水、模拟波纹、模纹花坛 六为有色有味的水:啤酒、牛奶、巧克力、稀泥、红色喷泉 4、1)、观花:牡丹、玉半、山茶、一串红、蝴蝶兰 2)、观干:酒瓶椰子、佛肚竹、白桦、竹、梧桐 3)、观叶:苏铁、棕竹、红背桂、红桑、异叶南洋杉4)、观果:金柑、冬珊瑚、五色椒、乌柿、风船葛 5)、观形:巴西木、君子兰、盘槐 6)、观枝:红瑞木、红茎木、野蔷薇、山杏、山桃 7)、观根:菊芋、铜锤草、大丽菊、仙客来、秋海棠8)、观香:米兰、含笑、茉莉、栀子花、桂花 5、第一类为风景游览建筑。园林建筑的绝大部分属于 此类。它们都具有一般的使用功能。对于园林景观所起的作用在于上述四个方面的综合,或者以其中的一方面为主。 第二类为庭园建筑。凡是能够围合成为庭园空间而独立或丰对独立的庭园的建筑均属此类,这类建筑与庭园空间的关系为密切,往往室内室外互相渗透、联成一体。 第三类为建筑小品。此类小品虽以装饰园林环境为主,注重于外观形象的艺术效果,但同时兼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如:园椅、园灯、展牌、园林景墙、园林栏杆……等设施。第四类为交通建筑。凡是在游览路线上的道路、阶梯、蹬道、桥梁,以及码头、船埠等均属此类 6、1)运用文学修辞手法,如状写、寄情、言态、比喻、象征、寓意、点题等,创造园景意境; 2)借助文学诗词等多种形象语言,使园景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3)运用其他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刻、音乐、建筑等,触类旁通,熔铸一体,使园林意境深达,表现出十分广泛的人生观和情趣。

中国园林发展简史

中国园林发展简介 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的理论,以及创作实践的影响所及,不仅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而且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创作也都发生过很大的影响。为此,我国园林被誉为世界造园史上的渊源之一。 自唐、宋始,我国的造园技术传入日本、朝鲜等国。明末计成的造园理论专著—《园冶》流入日本,抄本题名为《夺天工》,至今日本许多园林建筑的题名都还沿用古典汉语。特别是在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从而使杭州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今天,它更是世界旅游者友心中向往的游览胜地。 在18世纪,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由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介绍到英国,使当时的英国一度出现了“自然热”。清初英国传教士李明所著《中国现势新志》一书,对我国园林艺术也有所介绍。后来英国人钱伯斯到广州,看了我国的园林艺术,回英国后著《东方园林论述》。 由于人们对中国园林艺术的逐步了解,英国造园家开始对规则式园林布局原则感到单调无变化。从而,东方园林艺术的设计手法随之发展。如1730年在伦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园,即今天的英国皇家植物园,其设计意境除模仿中国园林的自然式布局外,还大量采用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等园林建筑的艺术形式。 在法国不仅出现“英华园庭”一词,而且仅巴黎一地,就建有中国式风景园林约二十处。从此以后,中国的园林艺术在欧洲广为传播。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美术鉴赏 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教案 试讲人:康丽

第19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课题: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课时:3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新版《美术鉴赏》教材继承了以往教材的优点,强调综合性。本课教材中外园林艺术流派众多,知识容量大,授课时要避免面面俱到,力求做到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故通过单元教学设计突出重点,深化书本内容,设置一个单元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中国苏州园林;第二课时,世界各地园林;第三课时,现代生活与园林。学生将通过这三课内容从古至今,由中到外,从远及近的了解、感受、赏析园林艺术的魅力。本节为第一课,以苏州园林为代表感受中国园林的精深文化之美。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作为高中生虽然已具备良好的思维和辨析能力,但仍然需要掌握正确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在建构这一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逐步培养其探索研究的精神并引导学生在了解世界多元化和多样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加强民族审美意识,从不同角度理解和鉴赏美术作品,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中外杰出的园林艺术,了解东西方传统园林艺术的不同特色和现代景观园林艺术的多样性变化。引导学生探讨并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注重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意义,能注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以身边的以及最具典型的中国园林建筑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领会魅力,感悟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不能固步自封,这样才能对古今中外的园林艺术概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客观地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地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园林艺术的风格迥异,各有其艺术的多样性,从各自的文化传统、审美追求、造园手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讲述,使学生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难点:形形色色的园林艺术风格都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这些形式背后,

园林艺术概论网课新版答案

园林艺术概论 园林相关概念 1 【单选题】(D)被誉为“美国近代园林之父”。 A、佐佐木英夫 B、贝聿铭 C、勒·柯布西耶 D、奥姆斯特德 2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C) A、云冈石窟 B、新疆天山 C、泰山 D、青城山 3 【单选题】(C)是中国第一位园林工程院院士。 A、孙筱祥 B、吴良镛 C、汪菊渊 D、陈俊愉

【单选题】(B)是北京最大的亭子。 A、醉翁亭 B、廓如亭 C、爱晚亭 D、陶然亭 5 【判断题】在园林设计中,地形与水体是园林创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6 【判断题】“清漪园”这一名称出自《楚辞》。(×) 7 【判断题】园林的规划形式有两种,分别为自然山水园林和规则式园林。(√) 园林五大要素——地形 1 【单选题】规则式的中轴对称的园林的代表是(C)。 A、拙政园 B、诚笃园 C、法国凡尔赛宫 D、美第奇别墅

【单选题】全中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位于(D)。 A、西藏林芝 B、新疆天山 C、甘肃陇西 D、新疆吐鲁番盆地 3 【单选题】对园林建造设计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B)。 A、植被 B、地形 C、降水量 D、海拔 4 【单选题】世界园林三大流派不包括以下哪项?(C) A、东方自然山水园林 B、规则式的中轴对称式园林 C、印度佛教园林 D、西亚园林 5 【判断题】西安的芙蓉园属于邑郊园林。(√) 6 【判断题】提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古代思想家是墨子。(×)

【判断题】法国的园林被称为“风致园”。(×) 园林五大要素——植物、道路、建筑、装饰艺术 1 【单选题】颐和园前门牌楼牌匾上的“涵虚罨秀”几字,是由以下哪位皇帝所题的?(D) A、顺治 B、雍正 C、康熙 D、乾隆 2 【单选题】颐和园的前身是(A)。 A、清漪园 B、畅春园 C、静宜园 D、煦园 3 【单选题】以下植物中,不在春季开花的是(C)。 A、丁香 B、连翘 C、木芙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