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意识优秀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3.40 KB
- 文档页数:16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自我意识的内涵及其在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表现。
3. 学会正确评价自我,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4.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1. 自我意识的内涵及其在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2. 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表现。
教学难点:1. 学会正确评价自我,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2.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案例分析材料3. 学生分组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对大学生成长有什么作用?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讲解自我意识的内涵及其在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1. 介绍自我意识的定义,包括对自身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2. 阐述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如促进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的协调发展,提高自我评价能力等。
三、讲解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表现1. 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分化、矛盾、统一和转化。
2. 自我意识表现:对自我认识充满兴趣和急迫感,自我评价水平提高,自我体验强烈而敏感,自我控制愿望强烈,独立性增强等。
四、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案例分析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自我意识表现。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讲解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的方法1. 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我。
2. 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挫折,保持乐观,勇于进取。
3.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学会自我控制,提高心理素质。
三、分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构成和作用,认识到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我意识的关注,增强自信心,促进自我成长。
教学重点:1. 自我意识的概念和构成2. 自我意识的作用3. 培养自我意识的方法教学难点:1. 自我意识的培养过程2. 如何将自我意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自我意识吗?2. 学生分享自己对自我意识的理解。
3. 教师总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认识、评价和调控。
二、新课讲解1. 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
2. 自我意识的构成- 自我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认识。
- 自我评价:包括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 自我调控:包括对自己的情绪、行为、目标等方面的调控。
3. 自我意识的作用- 帮助个体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 促进个体自我成长,提高自身素质。
- 增强个体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的案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自我意识。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自我意识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讲解1. 培养自我意识的方法- 自我反思:通过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 目标设定: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努力实现。
- 自我激励:在遇到困难时,给自己鼓励和信心。
- 求助与交流:与他人交流心得,寻求建议。
2. 如何将自我意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学习方面: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 在人际交往方面: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与人相处融洽。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内涵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意识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自我意识的内涵和重要性。
2.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案例3. 学生自我评价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自我意识的内涵,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自我意识的理解。
二、讲授新课1. 自我意识的内涵: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身心状况以及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2. 自我意识的重要性:a. 有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
b. 有助于提高个人心理素质。
c.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自我意识表现。
2. 学生讨论: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
四、互动环节1. 教师提问:如何提高自我意识?2. 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和经验。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自我意识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自我意识的内涵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自我意识的进一步理解。
二、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b. 如何评价自我?c. 如何调节自我?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填写自我评价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评价结果,并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自我意识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自我意识,不断成长和进步。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我意识的内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自我评价的准确性。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定义、发展过程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2.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发展过程3. 如何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三、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我意识?为什么我们要重视自我意识?”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1. 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身心状况以及与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
-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大学生自我意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有以下特点:(1)自我认识充满兴趣和急迫感;(2)自我体验强烈而敏感;(3)自我控制愿望强烈,自我控制水平明显提高;(4)自我意识发展具有独立性;(5)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出矛盾性。
-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分化、冲突、统一。
3. 如何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 正确认识自己: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 自我评价:学会辩证地看待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 自我调控:通过自我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自我意识发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点评。
(四)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如何树立自信心?”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自我意识方面的表现,制定自我提升计划。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书籍,了解自我意识的相关知识。
2. 每天进行自我反思,记录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大学生自我意识优秀教案教案: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要讨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概念、特点及其培养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自我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定义和特点;2. 培养学生认识到自我意识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掌握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我意识的定义、特点和培养方法;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自我意识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自我意识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3.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思考如何提高自我意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和提高自我意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自我意识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自我意识定义: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特点:客观、全面、发展重要性:促进个人成长、提升人际关系培养方法:1. 自我观察2. 自我反思3. 自我激励4. 寻求反馈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识,并给出具体的方法。
答案: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有:1. 经常进行自我观察,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感;3. 设定目标,自我激励,努力实现目标;4. 向他人寻求反馈,了解自己的表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重要性,通过例题讲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对自我认识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自我意识的书籍和文章,深入了解自我意识的理论和实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提升自身素质。
大学生自我意识教案第一章:认识自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不足1.2 教学内容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自我认知的技巧和方法自我探索的途径和工具1.3 教学方法讲座:介绍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讨论彼此的共同点和差异自我反思:学生通过填写自我认知问卷或进行心理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潜力第二章:自我价值观和人生目标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和激情所在鼓励学生设定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的目标2.2 教学内容价值观的定义和分类人生目标的设定方法和技巧目标管理的策略和实践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个人作业:学生通过思考和写作,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目标规划:学生制定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的目标,并学会如何管理和实现这些目标第三章:自我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教授学生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3.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和分类情绪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压力应对的策略和实践3.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模拟不同的情绪场景,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压力经验和应对方法,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心理测试:学生通过填写情绪调节问卷或进行压力测试,了解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第四章: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提升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制定自我提升的计划和目标4.2 教学内容自我成长的定义和重要性自我提升的技巧和方法自我提升计划的制定和执行4.3 教学方法讲座:介绍自我成长的定义和重要性个人作业:学生通过思考和写作,明确自己的自我提升目标和计划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自我提升经验和方法,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第五章:自我沟通和人际关系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自我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教授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和实践5.2 教学内容自我沟通的定义和重要性倾听和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和实践5.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模拟不同的沟通场景,学会表达和倾听的技巧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沟通经验和人际关系,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心理测试:学生通过填写人际交往问卷或进行沟通能力测试,了解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第六章:自我责任感和自律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责任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和自我管理鼓励学生培养自律的习惯6.2 教学内容自我责任感的定义和重要性承担责任的方法和技巧自律的培养和实践6.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责任感和自律经验,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个人作业:学生通过思考和写作,明确自己的责任感和自律目标讲座:介绍自律的培养方法和实践技巧第七章:自我推销和职业规划7.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自我推销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制定职业规划鼓励学生实现自我价值7.2 教学内容自我推销的定义和重要性职业规划的制定方法和技巧实现自我价值的策略和实践7.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模拟面试或演讲场景,学会自我推销的技巧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经验,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个人作业: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行动计划第八章:自我健康和生活方式8.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鼓励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8.2 教学内容自我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身体和心理健康关注的方法和技巧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和实践8.3 教学方法讲座:介绍自我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健康经验和生活方式,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个人作业:学生思考和制定自己的健康计划第九章:自我反思和成长记录9.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自我反思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反思和记录实现自我成长9.2 教学内容自我反思的定义和重要性成长记录的记录方法和技巧实现自我成长的策略和实践9.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反思和成长记录经验,讨论彼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个人作业:学生通过思考和写作,明确自己的反思和成长目标讲座:介绍成长记录的记录方法和实践技巧10.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鼓励学生持续进行自我探索和成长10.2 教学内容应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持续进行自我探索和成长的策略和实践10.3 教学方法个人作业:学生制定自己的应用计划和下一步成长目标讲座:鼓励学生持续进行自我探索和成长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自我认知的技巧和方法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准确地认识自己,需要引导他们通过日常观察、自我反思和接受他人反馈等方式来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优势和不足。
大学生自我意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我观察、自我评价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自我意识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和评价。
2. 自我意识的重要性:讨论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3. 自我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习惯。
4.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学会用客观、全面的标准评价自己。
5. 正确面对自我:教导学生如何接纳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我意识的定义、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
4. 自我实践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理论资料和案例。
2. 准备讨论题目和问题。
3. 准备教案和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自我意识的培养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6.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探讨如何通过自我认知提升自我意识。
2. 自我认知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探索等方式培养自我认知。
3. 自我认知的工具:介绍一些实用的自我认知工具,如自我反思表、SMART 目标设定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和培养方法。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
大学生自我意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认识到自我意识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反思的能力,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4.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自我意识的定义与意义2. 自我观察与自我反思3. 自我调节与心理素质4. 自我认知与个人成长5. 自信心与人际交往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我意识的概念、意义以及相关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场景,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5. 自我实践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观察和调节。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等相关教材。
2. 课件或教学幻灯片:制作相关教学内容的课件。
3. 案例材料:收集与自我意识相关的案例。
4. 小组讨论指南:制定小组讨论的话题和引导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3. 个人实践报告:检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观察和调节能力。
4. 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课时1-2:自我意识的定义与意义课时3-4:自我观察与自我反思课时5-6:自我调节与心理素质课时7-8:自我认知与个人成长课时9-10:自信心与人际交往课时11-12:案例分析与讨论课时13-14:小组分享与交流课时15-16:角色扮演与实践课时17-18:自我实践与反馈课时19-20:总结与展望七、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一: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案例二:分析自我观察与自我反思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 案例三:讨论自我调节在应对压力和挑战中的应用。
4. 案例四:通过案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2.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升自我。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1. 自我意识的概念和意义。
2. 自我意识的培养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2. 如何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PPT、案例分析等。
2. 学生准备个人成长经历分享。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自我意识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自我意识?它在大学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 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身心状态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评价和调节。
2. 自我意识的意义:a. 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b. 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c.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自我意识的培养方法:a. 自我观察:通过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
b. 自我反思:定期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
c. 自我激励:设定目标,不断激励自己,努力提升自己。
d. 咨询他人:向亲朋好友、老师请教,获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自我意识表现。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写一篇关于自我意识的成长日记。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自我意识的培养方法。
2. 提问:如何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二、实践指导1. 教师讲解自我意识培养的具体方法,如自我观察、自我反思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收获。
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如何培养自我意识。
2. 每组推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点评。
定义与内涵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行为表现以及与环境关系的认知、体验和调控能力。
它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层面,涉及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3自我意识有助于个体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包括情感、动机、价值观等,从而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
促进自我认知通过自我意识,个体能够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适应社会环境和满足个人需求。
调节自我行为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助于个体保持心理健康,及时识别并应对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增强心理韧性。
维护心理健康自我意识的重要性01生理基础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大脑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前额叶皮层的成熟对于自我意识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02社会互动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比较,认识自己的特点和地位。
03文化影响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的自我意识产生深远影响,塑造着个体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对自我认知逐渐从表面向深层发展,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人生目标等。
自我认知的深化自我体验的丰富自我控制的增强随着生活经历的增多,大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变得更为丰富和复杂,如自尊心、自信心等的发展。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自我控制能力相对增强。
03020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认知的偏差部分大学生对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如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导致自信心的不足或自负。
自我体验的困扰一些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情感体验,如自卑、焦虑等。
自我控制的不足尽管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增强,但仍存在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表现出冲动、易怒等行为。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父母的期望、教育方式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自我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识别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3.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关系。
4. 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2. 心理测试量表(如自我评价量表)3. 案例分析材料4. 小组讨论指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提问“你了解自己吗?”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2.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
二、自我意识理论讲解(20分钟)1. 解释自我意识的定义: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监控。
2. 阐述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对人格成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意义。
3. 介绍自我意识的三方面内容: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三、自我分析(20分钟)1. 分发心理测试量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 组织学生分享测试结果,引导他们识别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一个关于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案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处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关系。
五、小组讨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自己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有哪些差距?- 你打算如何缩小这些差距?- 你认为自我调控在大学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0分钟)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2. 强调自我分析和小组讨论的重要性。
二、自我提升策略(20分钟)1. 介绍以下自我提升策略:- 设定合理的目标- 培养积极的心态- 学会时间管理- 增强沟通能力2. 分享一些实际案例,展示这些策略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
三、自我调控训练(2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以下自我调控训练:- 深呼吸- 正念冥想- 写日记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这些训练,以提升自我调控能力。
大学生自我意识教案第一章:认识自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来更好地认识自己。
1.2 教学内容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
自我认知的技巧和方法。
如何通过自我反思来认识自己。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的含义。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自我认知的认识。
自我反思: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介绍,包括优点和缺点。
第二章: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让学生学会自我肯定的技巧。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面对挑战。
2.2 教学内容积极的自我形象的定义和重要性。
自我肯定的技巧和方法。
如何树立自信和面对挑战。
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导学生讨论积极自我形象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我肯定的方法和经验。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在困难面前保持自信的场景。
第三章: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让学生了解自我激励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掌握自我激励的技巧。
3.2 教学内容自我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自我激励的技巧和方法。
如何通过自我激励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我激励的方法和经验。
制定计划:让学生制定一个自我管理计划,包括学习、生活和兴趣爱好。
第四章:自我发展和成长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
让学生学会自我提升的技巧。
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
4.2 教学内容自我发展和成长的定义和重要性。
自我提升的技巧和方法。
如何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
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意义。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我提升的方法和经验。
成长计划:让学生制定一个个人成长计划,包括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
第五章: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处理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
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案名称: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成长,提高自我价值观念。
教学内容:1. 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2. 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含义和作用;3. 培养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二、自我认知(15分钟)1. 教师讲解自我认知的含义和作用;2. 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的练习,如:写下自己的优点和不足;3.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三、自我评价(15分钟)1. 教师讲解自我评价的含义和作用;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练习,如:评价自己在某个方面的表现;3.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如何客观评价自己。
四、自我调控(15分钟)1. 教师讲解自我调控的含义和作用;2. 学生进行自我调控的练习,如:制定学习计划并执行;3.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如何有效调控自己的行为。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掌握情况;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二、培养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20分钟)1. 教师讲解培养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如:自我暗示、目标设定、时间管理等;2.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设定一个短期目标并制定实现计划;3.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培养自我意识。
三、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悟;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并提出期望。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实际情况。
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帮助大学生培养自我意识,通过讲解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含义和作用,以及提供培养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成长,提高自我价值观念。
大学生自我意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我意识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认识和接纳自己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自我意识的定义和作用2. 自我认识的方法和技巧3. 自我接纳与自我尊重4. 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5. 自我成长的路径和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我意识的定义、作用以及相关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4. 经验分享法:邀请有经验的学长学姐或专业人士分享自我成长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理论资料和案例。
2. 设计小组讨论题目。
3. 邀请经验分享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自我意识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自我意识的含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理论。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5. 经验分享:邀请有经验的学长学姐或专业人士分享自我成长的心得体会。
6.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心理测试:邀请心理专业人士进行自我意识相关心理测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2. 组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自我成长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
3. 推荐阅读材料:为学生推荐自我意识相关的书籍、文章,拓展知识面。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2.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心。
4.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实现自我完善。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小组讨论卡片3. 自我评价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自我意识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1. 自我意识的定义及发展过程-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认识、评价和调节。
-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
2. 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
- 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
- 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完善,提高综合素质。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自我意识对大学生活有什么影响?- 如何在大学生活中提高自我意识?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给予点评。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回顾自我意识的定义、发展过程及其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1. 如何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全面了解自己:性格、特长、兴趣、爱好等。
- 学会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 多参加实践活动,丰富人生阅历。
2. 如何积极悦纳自我- 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 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 学会自我激励,为自己设定目标。
3. 如何学会自我控制- 培养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学会情绪管理,保持积极的心态。
- 增强抗挫折能力,勇敢面对困难。
三、小组活动1. 各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自我意识培养方案,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2. 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教学目标:1. 了解自我意识的内涵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
4. 提高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心理测试问卷3. 小组讨论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关注自我意识?二、自我意识的内涵1. 教师讲解自我意识的定义、构成和功能。
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我意识的相关知识。
三、自我认知的重要性1. 教师分析自我认知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自我认知经历。
四、自我认知的方法1. 教师介绍自我认知的方法,如自我反思、心理测试等。
2. 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五、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如何正确评价自己?b.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c. 如何提高自我调控能力?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收获。
二、自我意识培养策略1. 教师讲解以下自我意识培养策略:a. 增强自信心b. 正确面对挫折c. 提高自我调控能力2. 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自我意识培养计划。
三、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实践活动:a. 自我介绍b. 自我反思c. 目标设定2.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升自我意识。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我意识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自我意识培养计划的实施情况。
教学延伸:1.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测试,了解自我认知的变化。
2. 邀请心理专家进行讲座,帮助学生解决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
3. 开展主题班会,分享自我意识培养的经验和心得。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发展和特点,认识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我意识发展的关注,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1. 自我意识的概念和发展。
2.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体现。
3. 如何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
2. 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增强自信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自我意识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分享自己对自我意识的看法。
二、新课讲授1. 自我意识的定义和特点- 解释自我意识的概念,即个体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
- 分析自我意识的特点,如认知、情感、意志的融合体,具有完整的内在结构。
2.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介绍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 分析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矛盾,如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主体自我与社会自我的矛盾。
3. 大学生自我意识在生活中的体现- 以实例说明大学生自我意识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表现。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强调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自我意识的反思文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自我意识的知识吗?2. 学生分享所学内容。
二、新课讲授1. 如何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分析树立正确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 介绍树立正确自我意识的途径,如:a. 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b. 学会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自我评价水平。
c. 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
2. 如何增强自信心- 介绍增强自信心的方法,如:a. 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努力实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单位名称:专业学院:教师姓名:授课时间:第二章大学生自我意识一、教学内容:自我意识概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误区和大学生如何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二、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体验法的教学方法。
对于第一部分《自我意识概述》事实性资料的学习,采用讲授法。
第二、三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误区》通过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学习有关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误区。
第四部分属于技能和方法的学习,采用体验教学法。
通过课堂体验,让学生学习如何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三、教学目标:1、了解自我意识的涵义;2、熟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存在的误区;3、掌握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自我意识的涵义;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存在的误区;3、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五、教学过程:导入:从斯芬克斯之谜的故事、阿波罗神庙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和中国的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入手,说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同时,提出了认识人本身的要求,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大学生自我意识。
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一、自我意识概述1、自我意识的概念: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与特征,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它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2、自我意识的结构:从内容上划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从形式上划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从自我观念上划分: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3、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意识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成熟的基础上,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的。
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约经过20年时间,大约经历三个阶段,即:生理自我(8个月—3岁)社会自我(4岁—12岁)心理自我(13岁—青年)4、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是人的调节系统,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导向、自控、内省和归因等调节作用。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积极的自我意识会增进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反过来会促进积极自我意识的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会诱发和加剧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反过来会使自我意识更加消极。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特点:(一)、大学生自我认识特点:1、深刻性大学生在描述自我形象时,使用分析性的描述,而不像中学生那样使用整体性描述。
这种分析一般能深入到个人内心世界、情绪体验、思想动机、意志特征与理想愿望,如用“大海里的一滴水”或“铺路的石子”等来描述自己,展示自我形象的深刻性。
2、社会性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与中学生相比明显提高,变得比较全面、客观和主动,更多地从社会政治思想、动机、理想、品德方面,从与他人的比较中观察自己、分析自己,这表明大学生自我形象的社会性更为增强。
3、概括性大学生对自我形象的评价已从外部的、具体的、偶然的特征,发展到综合自己经常出现的心理特点,用概括的词语或方式来描述,如用“富有个性”、“潇洒的气质”等来形容自我。
这说明大学生自我形象的概括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二)、大学生自我体验的特点1、丰富性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比较丰富,可以说是一生中或各种社会群体中“最善感”的一个年龄阶段或群体。
他们有肯定的和否定的自我体验(喜欢自己还是讨厌自己,满意自己还是不满意自己等),也有积极的和消极的自我体验(喜悦还是忧愁,趣味无穷还是乏味无聊等),还有紧张和轻松、敏感和迟钝等自我体验。
一般来说,大学生自我体验的情绪情感基调都是积极的、健康的。
2、波动性大学生自我体验仍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性,主要表现为: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体验,甚至得以扬扬,忘乎所以;当遇到挫折时,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体验,甚至自暴自弃、悲观失望。
3、敏感性大学生对设计“我”的及“我”相联系的一切事物都非常敏感,特别是在于异性的接触中更常常引起情绪的波动,在行为与自我形象的塑造上,往往触景生情,通过想象抒发自己的灵感、或生活的体验,因而在思维中经常流露出一些感慨和遐想等。
这在学生的日记、朋友圈、QQ说说中,很容易看得到。
(三)大学生自我控制的特点1、大学生的自我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自觉性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自觉性体现在,他们随着知识积累,生活阅历的增加,能够根据别人的评价和自己行动结果进行反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一适应实现目标的要求。
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自觉性来源于社会责任感,成就目标,生活价值定向和意志的努力锻炼,而外部的直接诱因的作用则相对地减少了。
这说明大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而盲目性和冲动性则逐渐减少。
②.独立性大学生自我控制的独立性也增强。
在他们的心目中,“我”的形象已经改变,不再是“中学生娃娃”那样的自我形象,而是一个既肩负这历史使命,又有着一定知识才能和人格的大学生形象,成人感特别强烈。
因而,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他们强烈要求独立和自治。
希望摆脱依赖和管束。
2、案例分析:大学生自我控制发展的积极体现案例:小王是某高校的学生,他在进校不久就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大学生活的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他打算在一年级时学好基础课,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等级考试;二年级时学好专业知识,争取拿到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多出去实习,有时间的话再找个兼职的工作,多和社会接触;三年级时进入一家企业见习,为的是多获得一些经验,准备毕业后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先锻炼两年。
最后计划自己开一家公司进行自主创业。
分析:小王依据自我设计,准备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形成自己良好的素质及人格品质,做出一番事业。
这个阶段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是最强的,但是要达到“知”、“行”合一,需依靠个体自我控制力的监控与督促。
大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表现案例:湖南某高校男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都是在赞扬声中长大,多年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进入大学后,既没有当上学生干部,也没有评上优秀,在自我期待的理想自我的实现中受到挫折,此时他并没有很好的调控自己,而是认为老师和同学对他不公平。
于是在一种极端的自我中为了自己设计了一条考研之路,但他为了崭露头角,就想法设法不让其他同学超越自己,于是就隐藏或毁坏其他同学的贵重物品,扰乱他们的心思,使得他们没有办法安心学习,最后在同学宿舍内放火,走上犯罪道路。
分析:该生的多疑、心胸狭窄、钻牛角尖的个性特征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形成和睦的人际关系,加之自我调控能力差,直接影响到了理想自我的顺利实现,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误区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其自我意识还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容易出现各种偏差,从而阻碍了良好自我意识的形成。
1、自我否定型这类学生对现实自我评价过低,理想自我远远高于现实自我,经过努力仍无法拉近距离;或者虽然距离不大,但缺乏驾驭自我的能力,不能通过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努力去实现理想自我。
只能通过简单的努力实现理想自我,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
往往是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以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结果更加缺乏自信,更加自卑。
2、自我扩张型与自我否定型相反,这类学生高估了现实自我,形成虚妄的判断,建立一个不切实际的甚至错误的理想自我,并认为实现理想自我轻而易举。
其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是虚假的统一。
如有的学生常以幻想的我替代真实的我,自认为与众不同,不肯面对现实的自我;有的学生常常自吹自擂,目中无人,盲目自尊,爱慕虚荣,防卫意识过强,心理容易扭曲,变态。
个别学生还可能用不正当手法去求得个人欲望和满足,用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甚至违法犯罪手段来谋求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
3、自我萎缩型这类学生的自我统一比较困难,表现为理想自我极度缺乏或丧失,对现实我又深感不满。
他们往往认为理想自我难以实现,甚至永远无法实现,要么放弃对理想的自我追求,得过且过,极度放任;要么玩世不恭,自轻自贱,自怨自艾,出现自我拒绝心理,自暴自弃,自责,自轻等状态,甚至产生心理变态,最终向更严重的心理与行为发展,严重者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或者因绝望而轻生。
4、自我矛盾型这类学生表现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无法协调,无法转变出一个新的自我。
其自我意识冲突强度大,延续时间长,新的自我久久不能确立,积极地自我难以产生。
表现为内心的矛盾冲突激烈,持续时间长,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缺乏稳定性和确定性,因为新的自我无从统一。
分析与讨论例1艺术学院大一新生小慧高中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将来逍遥成为著名的艺术家。
小惠入校时成绩排名年级前二十,老师和同学都认为她很有天资和很努力,但小慧总觉得自己舞蹈基本功不好,理论课也没有同学理解的快,各个方面都不如同学,每天都很不开心,导致无心学习,想要退学。
例2Z大学学生生小川因高考失利考入Z大学,入学之后觉得自己比周围的同学高考分高很多,比他们聪明,周围的同学都不如自己,觉得老师水平低,不配给自己教课。
上课经常迟到早退,课余时间上网打游戏,看不上学校的社团活动,与同学格格不入,两年后小川因为多数课程成绩不合格被学校劝退。
例3M大学学生小月,高考报考志愿时听从父母的意见报考了会计学,但半个学期过后发现会计学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内容枯燥,乏味,高数难度太大学不会,想要换专业也不知道要换什么,每天都在抱怨,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整日郁郁寡欢,后来课也不去上了,感兴趣的社团也不参加了,班级聚会也不出席,期末的时候被查出患上了抑郁症。
例4F大学学生小贝从小立志当中国最著名的律师,高考后报考了某大学的法律系。
经过专业的学习发现好的律师不仅要熟悉各种法律条文还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然而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每学期开学小贝就给自己就制定了很多计划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可是每次的计划都坚持不到一周就放弃了,到了大四马上要毕业了,小贝觉得自己离儿时的理想越来越远,不知道该怎么办。
四、大学生如何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具有健康的自我概念、自我体验和自我实现的愿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正确地认识自我设问:大家对自己有所了解吗?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1、介绍乔韩窗口理论2、大学生如何清晰地认识自我①与他人比较认识自己主动社会交往:“自我概念来源于社会交往。
”——米德合理运用比较策略:综合比较、适当的向下比较、缺陷补偿等。
②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自己③与自己比较(过去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④通过内省方式⑤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客观地归因)3、训练营训练营一——我是谁?①.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