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因素2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4
2.3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因素
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因素有:
化学成分冶金和轧制过程时效冷作硬化温度
应力集中和残余应力复杂应力状态
1.化学成分
钢的基本元素为铁(Fe),普通碳素钢中占99%,此外还有碳(C)、硅(Si)、锰(Mn)等杂质元素,及硫(S)、磷(P)、氧(O)、氮(N)等有害元素,这些总含量约1%,但对钢材力学性能却有很大影响。
碳:除铁以外最主要的元素。碳含量增加,使钢材强度提高,塑性、韧性,特别是低温冲击韧性下降,同时耐腐蚀性、疲劳强度和冷弯性能也显著下降,恶化钢材可焊性,增加低温脆断的危险性。一般建筑用钢要求含碳量在0.22%以下,焊接结构中应限制在
0.20%以下。
硅:作为脱氧剂加入普通碳素钢。适量硅可提高钢材的强度,而对塑性、冲击韧性、冷弯性能及可焊性无显著的不良影响。一般镇静钢的含硅量为0.10%~0.30%,含量过高(达1%),会降低钢材塑性、冲击韧性、抗锈性和可焊性。
锰:是一种弱脱氧剂。适量的锰可有效提高钢材强度,消除硫、氧对钢材的热脆影响,改善钢材热加工性能,并改善钢材的冷脆倾向,同时不显著降低钢材的塑性、冲击韧性。
普通碳素钢中锰的含量约为0.3%~0.8%。含量过高(达1.0%~1.5%以上)使钢材变脆变硬,并降低钢材的抗锈性和可焊性。
硫:有害元素。引起钢材热脆,降低钢材的塑性、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抗锈性等。一般建筑用钢含硫量要求不超过0.055%,在焊接结构中应不超过0.050%。
磷:有害元素。虽可提高强度、抗锈性,但严重降低塑性、冲击韧性、冷弯性能和可焊性,
尤其低温时发生冷脆,含量需严格控制,一般不超过0.050%,焊接结构中不超过
0.045%。
氧:有害元素。引起热脆。一般要求含量小于0.05%。
氮:能使钢材强化,但显著降低钢材塑性、韧性、可焊性和冷弯性能,增加时效倾向和冷脆性。一般要求含量小于0.008%。
为改善钢材力学性能,可适量增加锰、硅含量,还可掺入一定数量的铬、镍、铜、钒、钛、铌等合金元素,炼成合金钢。钢结构常用合金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较少,称为普通低合金钢。
2.冶金轧制过程
•按炉种分:
结构用钢我国主要有三种冶炼方法:碱性平炉炼钢法、顶吹氧气转炉炼钢法、碱性侧吹转炉炼钢法。
平炉钢和顶吹转炉钢的力学性能指标较接近,而碱性侧吹转炉钢的冲击韧性、可焊性、时效性、冷脆性、抗锈性能等都较差,故这种炼钢法已逐步淘汰。
•按脱氧程度分:
沸腾钢、镇静钢和半镇静钢。
沸腾钢脱氧程度低,氧、氮和一氧化碳气体从钢液中逸出,形成钢液的沸腾。沸腾钢的时效、韧性、可焊性较差,容易发生时效和变脆,但产量较高、成本较低;半镇静钢脱氧程度较高些,上述性能都略好;而镇静钢的脱氧程度最高,性能最好,但产量较低,成本较高。
3.其他因素
时效
随着时间的增长,纯铁体中残留的碳、氧固溶物质逐步析出,形成自由的碳化物或氧化物微粒,约束纯铁体的塑性变形,此为时效。
时效将提高钢材的强度,降低塑性、韧性。时效的过程可从几天到几十年。冷作硬化
钢结构在冷加工过程中引起的强度提高称为冷作硬化。
冷加工包括:剪、冲、辊、压、折、钻、刨、铲、撑、敲等。
温度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钢材力学性能变化不大。
温度达250︒C左右时,钢材抗拉强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表面氧化膜呈蓝色,即发生蓝脆现象。
温度超过300︒C以后,屈服点和极限强度显著下降,达到600︒C时强度几乎等于零。
温度从常温下降到一定值,钢材的冲击韧性突然急剧下降,试件断口属脆性破坏,这种现象称为冷脆现象。钢材由韧性状态向脆性状态转变的温度叫冷脆转变温度。
应力集中和残余应力
钢结构构件中存在的孔洞、槽口、凹角、裂缝、厚度变化、形状变化、内部缺陷等使一些区域产生局部高峰应力,此谓应力集中现象。应力集中越严重,钢材塑性越差。
应力集中动画
残余应力为钢材在冶炼、轧制、焊接、冷加工等过程中,由于不均匀的冷却、组织构造的变化而在钢材内部产生的不均匀的应力。残余应力在构件内部自相平衡而与外力无关。残余应力的存在易使钢材发生脆性破坏。
复杂应力状态(图)
钢材在单向应力作用下,当应力达到屈服点
f y
时,钢材屈服而进入塑性状态。当钢材处于复杂应力作用下(平面应力或立体应力),按能量强度理论(第四强度理论),以折算应
力σ
cr 是否大于
f y
来判断钢材是否由弹性状态
转变为塑性状态。
若为弹性状态;
若为塑性状态;
纯剪情况下,即时为弹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