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环境规划教学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383.00 KB
- 文档页数:62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课堂案例引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地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压力。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案例,向学生介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
本文将探讨一些适合在高中地理课堂上使用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案例。
案例一:城市垃圾处理与回收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的话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城市垃圾处理和回收的案例,如北京的垃圾分类和回收系统。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个系统的原理和运作方式,并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系统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学生可以了解到通过垃圾分类和回收,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并节约资源的利用。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该系统的优点和不足展开讨论,并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
案例二: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资源之一,因此,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话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涉及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案例,如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现状和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长江的水资源。
学生可以了解到通过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可以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减少水资源污染和浪费。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进行探讨,并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合理使用水资源。
案例三:气候变化与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也是一个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话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涉及气候变化和应对的案例,如《巴黎协定》的签署和实施。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巴黎协定》的背景和目标,并引导学生分析该协定对减缓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学生可以了解到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可以降低全球气温上升的速度,并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案例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是对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优化和改善的一种综合性治理方法,包括水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水环境的污染治理、防洪减灾、生态修复、经济发展等面。
在城市化进程中,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重要性,并对教学带来的启示进行探讨。
【案例分析】案例一: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化的工程,是对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改善的一项重要举措。
珠江三角洲地区背靠珠江,是一个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群,拥有众多的海上港口,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和商业中心之一。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空气质量下降、水污染严重、噪声污染、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不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势在必行。
为此,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这项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污染物排放监控与治理,处理城市垃圾,规划城市绿地、湿地和公园等生态绿地,加强城市建设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推广节能和低碳生产方式等。
通过对城市环境的整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城市的景观也得到了提升,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推动作用。
案例二: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黄河是中国著名的河流之一,它不仅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河流之一。
然而,在近几年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重大的威胁,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此,中国政府启动了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旨在提高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水平,打造一个生态优美、人民幸福的美丽黄河。
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包括水资源整治、土地整合治理、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经济等多个方面。
2.2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教案【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学习内容特征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中图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Ⅲ)必修》的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在必修一二也已对相关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进行了学习,必修Ⅲ第一单元区域已介绍了区域分析的基本方式、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应该说都已经了然于胸,一个关键就是怎么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解决问题(流域治理)。
【学生特征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为高二上学期学生,他们初中已学习过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又经过一年多高中地理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活力四射、乐于尝试、敢于探索。
在学习交往上“个别化学习”和“协作讨论学习”并存,具有一定的小组交流能力与协同讨论学习能力,能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图表了解田纳西河的位置,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特点和开发背景。
2、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决定了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阶段的开发的方向与结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3、培养阅读分析图表和数据的技能,逐步形成运用基本原理综合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教材、网络等各种媒体获得文字、图表、数据等地理信息资料,分析和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背景、方向和意义,使学生通过分析某个特殊案例,掌握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通过运用有关知识,去学会分析我国主要的河流长江、黄河、珠江等流域的开发和治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还要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拓展视野并养成科学探索的精神,体会科学研究认真的态度、缜密的推理和严谨的表述。
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教材分析本节通过分析流域的特性,说明流域协作开发的必要性。
主案例选取了具有特殊水文特征的一条国家内部河道——黄河,“活动”选取了一条国际河流——莱茵河。
以这两条河流为案例,说明协作开发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水质、水环境的协同治理,二是水资源用量的统筹调配,教材列举了统筹协同管理的常用措施、手段,以及统筹协同后促进流域内协调发展的结果。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结合材料分析,理解黄河调沙减淤的背景及措施。
综合思维:举例说明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的必要性。
地理实践力:结合本区域相关案例,说明水资源调配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人地协调观:实例分析,掌握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的意义及影响。
教学重难点1.了解流域协作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方式,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
2.了解流域内协同解决水质等水环境问题的措施,说明流域内部保护环境的意义。
3.理解流域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根据太湖治理前后水质变化情况,思考问题:1.为什么要实行“河长制”?2.河长能协调解决哪些问题?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流域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了水系。
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水资源的功能提供工业、生活用水、发展航运、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水能发电、旅游、生态保护……【案例研究】三峡大坝建成之后,在防洪、航运、灌溉、发电等方面取得巨大的效益。
与此同时,三峡大坝也给长江流域上下游地区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淹没农田、村庄和城市,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和使流域水资源分配矛盾增加等。
这会导致长江流域不同地区之间因水资源的利用不同而产生利益冲突。
针对此状,我们该如何开发利用流域内的水资源?(水资源的协作开发是流域内协调发展的核心)黄河流域的开发:上游开发水电;中游水土流失区开展水土保持;下游巩固堤防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筹管理。
流域综合开发教案:整合流域管理搭建协同发展平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水资源被开发和利用,导致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剧。
同时,水污染问题和水环境破坏也日益加重。
为了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水环境,流域综合管理成为了当代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思路。
流域综合开发教案的目标是建立流域管理的协同发展平台,制定科学的流域综合开发规划,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流域综合管理的概念和意义流域综合管理是指在一个连续的水系上,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文、水土保持等方面因素,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控制方案,并在流域范围内统一管理。
流域综合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水环境。
流域综合管理的意义在于:一是解决了传统水资源管理的局限性,将水资源的管理范围从点位转向整个流域,保证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是使得各种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活动协调统一,规避了各种环境保护冲突。
三是有助于实现流域发展的协调和平衡,避免了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二、流域综合管理的基本内容1.流域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是建立流域综合管理体系的基础。
流域规划必须综合考虑水资源的数量、品质、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确定适宜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保护措施,使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保护。
2.流域生态保护流域生态保护是对流域生态系统进行合理保护和管理的活动。
流域生态保护涉及水资源的环保和生态保护,包括水土保持,山地林业,水土保持等方面。
3.流域水资源管理流域水资源管理是对水资源的供需、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活动。
流域水资源管理要制定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计划,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流域水环境保护流域水环境保护是指对流域内水环境的守护和恢复,既包含水污染防治,又包括水生态修复和改善水环境质量。
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实现往往需要多部门协作、多领域整合。
三、建立流域管理的协同发展平台一般来说,流域综合管理的工作涉及多部门、多层级,必须通过协同发展平台,整合各种资源,才能实现流域综合管理的目标。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摘要: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自古以来培育了斑斓的滇西文化,养育的一代又一代的滇西人民。
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
本文就滇池污染的污染现状做出浅显的分析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字:水污染滇池现状措施前言:从大气化学环境的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资源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本来就已经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了,各地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
有专业人士曾指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必然是水资源的短缺。
滇池作为三大水污染案例之一,可见形势相当严峻。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12.9亿m3,素有“五百里滇池”的美誉。
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
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
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一.滇池污染现状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
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
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人金沙江。
基于OBE理念的流域水文模型课程教学模式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流域水文模型是研究流域水文过程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地表水资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流域水文模型课程通常缺乏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探索一种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的流域水文模型课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OBE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将OBE理念引入流域水文模型课程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OBE理念的流域水文模型课程教学模式,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未来从事流域水文模型研究和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
【字数:207】1.2 研究意义流域水文模型是水资源管理和水文预报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流域内水文过程。
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往往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运用所学知识。
基于OBE理念的流域水文模型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倡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
将OBE理念应用于流域水文模型课程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基于OBE理念的流域水文模型课程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他们在水文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这对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文专业人才,推动水文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的流域水文模型课程教学模式,并通过实施和评价,验证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
流域共治活动方案策划一、背景分析当前,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传统的单一水利工程治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流域共治成为必然选择。
二、流域共治目标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合理安排供水和排水工程,减少浪费,实现用水压力与资源供需矛盾的平衡。
2. 河流污染治理。
采用综合治理措施,减少污染源排放,提升水体水质,恢复流域生态系统。
3. 保护生态环境。
针对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提高生态功能,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
4. 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加强水资源供给保障,提高水源地水质,提升饮水安全,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
三、流域共治活动方案1. 流域规划与管理(1)建立流域规划体系,制定流域规划,明确流域整体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项目,确保流域共同治理目标的实现。
(2)成立流域治理委员会,由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组成,协调流域治理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
(3)建立流域流量监测和水质监测网,及时掌握流域内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水资源利用与调度(1)制定水资源配额制度,对流域内各行业和地区进行配额管理,鼓励水资源高效利用和节约用水。
(2)完善供水和排水系统,提高供水设施的运行效率和供水能力,改善排水管理,减少污水排放对水质造成的影响。
(3)推广节水措施,开展水资源管理培训,提高社会公众的水资源节约意识,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3. 水污染治理(1)建立健全污染源监察与排放标准,严格控制工业与农村污染源的排放,减少水体污染。
(2)推进农村环境改善工程,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
(3)加强水环境监测与评估,开展水体监测,定期评估水体污染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4. 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1)根据流域特点,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方案,开展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提高流域的生态功能。
《流域内协调发展》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运用资料并结合实例,理解流域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结合实例,了解流域上中下游协作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方式,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综合分析理解流域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结合实例,了解流域上中下游协作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方式和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流域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出示材料及图片“太湖水质景观图、河长制由来图、太湖蓝藻爆发”地处太湖流域的浙江湖州长兴县,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有547条河流、35座水库、386座山塘。
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禀赋,造就了长兴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文化特质。
但在20世纪末,这个山水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承受之重”,污水横流、黑河遍布成为长兴人的“心病”。
2007年夏季,由于太湖水质恶化,加上不利的气象条件,导致太湖大面积蓝藻爆发,引发了江苏省无锡市的水危机。
痛定思痛,当地政府认识到,水质恶化导致的蓝藻爆发,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是在岸上。
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在水上下功夫,更要在岸上下功夫;不仅要本地区治污,更要统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治;不仅要靠水利、环保、城建等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更需要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
2007年8月,无锡市在中国率先实行河长制,由各级党政负责人分别担任64条河道的河长,加强污染物源头治理,负责督办河道水质改善工作。
河长制实施后效果明显,无锡境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2007年的7.1%提高到2015年的44.4%,太湖水质也显著改善。
阅读材料并思考:为什么要实行“河长制”?河长能协调解决哪些问题?带着这两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流域内协调发展”。
(板书)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讲授新课】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关于河流的基本概念:出示图片“水系与流域模式图”师:在图中找出水系、干流、支流、流域、分水岭。
选择性必修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开展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开展】教案【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说明该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爱护环境的意义。
【核心素养】1.举例说明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的必要性。
(综合思维)2.结合材料分析,理解黄河调沙减淤的背景及措施。
(区域认知)3.实例分析,把握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的意义及影响。
(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学问梳理】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1〕水系:由河流内部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
〔2〕流域: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
2.流域特点:整体性强、关联度高【辨析——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的区分】河流水系特征指河流的源地、流向、河流长度、水系归属和水系形态( 如树枝状、扇形等)、流域概况(面积、水力资源等)、河道宽窄曲直、河网密度(支流的发育程度)等。
即向、系、积、道、度(支流的发育程度)。
河流水文即水情,是指河水结构、变化等,如流量、流速、水位、汛期、水温柔冰期、含沙量等。
〔1〕水资源的功能农业浇灌、淡水养殖、供应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开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爱护、旅游等多种功能。
〔2〕协作开发的必要性①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不同,导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在水资源利用、水质爱护中消失利益冲突。
②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筹管理。
【课本材料延长】P611.黄河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参考答案】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2.黄河依次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及简称。
【参考答案】青海青,四川川,甘肃甘,宁夏宁,内蒙古蒙,陕西陕,山西晋,河南豫,山东鲁3.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参考答案】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托克托(河口镇),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郑州的桃花峪。
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及名称。
【参考答案】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依次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教材思索】P611.为什么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参考答案】黄河上游水流湍急,加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使黄河水中掺杂大量的泥沙,黄河流出黄土高原后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变慢,黄河水中泥沙沉淀,使河道上升,成为地上河,所以下游支流无法汇入黄河,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窄。
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教学设计课题流域内协调发展单元第四章学科地理年级高二教材分析本节通过分析流域的特性,水资源的功能等说明流域协作开发的必要性。
主案例选取了具有特殊水文特征的一条国家内部河道——黄河,“活动”选取了一条国际河流——莱茵河。
以这两条河流为案例,说明协作开发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水质、水环境的协同治理,二是水资源用量的统筹调配,教材列举了统筹协同管理的常用措施、手段,以及统筹协同后促进流域内协调发展的结果。
学情分析流域是河流水流为联系主体的区域,与一般区域的特性具有相同性,还有可能跨多行政区的特性。
学生对流域的内部要素间关系,尤其是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要素的影响即流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对问题还不能进行综合分析。
在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还处在较低水平。
课标以某流域为例,说明该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并结合实例,理解流域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结合实例,了解流域上中下游协作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方式,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
3. 结合实例,了解流域内协同解决水质等水环境问题的措施,说明流域内部保护环境的意义。
重点难点1. 流域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图片导入)讲述河长制由来。
2007年夏季太湖水质恶化导致大面积蓝藻爆发,引发无锡市的水危机。
2007年8月以来无锡市试行河长制,加强污染物源头治理,河湖水质逐渐改善。
2016年12月我国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多级河长体系,构建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让学生看图和材料思考河流的治理导出流域内协调发展展示目标展示学习目标认真听讲、做笔记清楚学习目标问题探究一:流域1.读图,说说什么是流域?读图思考综合思维、区探究2.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1)联系黄河流域的纽带是什么?(2)黄河的下游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