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案: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 格式:docx
  • 大小:14.84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教案: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⑴课前导学

[课程规范] 了解商鞅变法的详细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早年立志:商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____________,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初投魏国:不受__________重用。

3.弃魏投秦:__________爱才如命,商鞅提出了____________的主张,得到重用。

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1.“为田开阡陌封疆”,破除井田管理办法,以法律形式承认____________,允许____________。

2.重农抑商,奖励______。

3.统一________。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1.目标:实现富国强兵,争取____________的主动,获得优势。

2.措施

(1)奖励军功,实行____________制。

(2)破除“______________”,鼓舞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紧密的户籍管理办法,制定________。

(4)普遍推行______。由______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根据李悝的《______》,制订了秦律。

(6)在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进行改革,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⑵课堂识真

知识点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的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 )

A.齐国B.魏国C.秦国D.赵国

2.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实现抱负,其原因不包括( )

A.出身贵族家庭B.在魏国不受重用

C.秦孝公爱才如命D.商鞅本人才能突出

知识点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3.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

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4.下图为秦国在商鞅变法中统一的商鞅铜方升,这与变法中哪一措施有关(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

C.统一度量衡D.改革社会风俗

5.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 ) 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凌乱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

D.社会动乱,无法经商

知识点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6.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 )

①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②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③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

C.燃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管理办法

8.九岁的男孩金阳出版的《时光魔琴》一书中写道:通过时光魔琴回到了秦朝,他看到彪形大汉郑兴的邻居刚成年的儿子在搬家,搬到了郑兴的对面。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办法造成了上述现象( )

A.经济改革B.文化改革

C.政治改革D.社会习俗改革

⑶课后见功

9.浏览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悼王素闻(吴)起贤,(吴起)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材料二(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

请答复:

(1)两则材料的措施有何雷同之处?原因何在?

(2)材料二的目标是什么?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

(3)概括两则材料所述改革的结果,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⑷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⑸拓展空间

10.浏览下列材料: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

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请答复:

(1)三则材料中哪一则对商鞅变法完全持肯定态度?

(2)材料二中作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错在哪里?

(3)材料三中“务本”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第5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⑴课前导学

一、1.法家学说 2.魏惠王 3.秦孝公治国平天下

二、1.土地私有土地买卖 2.耕织 3.度量衡

三、1.兼并战争 2.(1)二十等爵(2)世卿世禄制(3)连坐法(4)县制国君

(5)法经(6)社会风气习俗一夫一妻小家庭

⑵课堂识真

1-8 BAACBBDD

⑶课后见功

9.(1)削弱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因为在战国激烈的兼并战争中,政权与军队的作用显得特别重要。

(2)富国强兵。措施:用什伍等连坐法建立紧密的基层组织;用大力奖赏的规定开展农业生产;以军功为基础,授爵赏田,削弱贵族的势力。

(3)结果:都在一定程度上到达富国强兵的目标。认识:改革是强国之路,因循守旧必然失败,改革必然受到传统势力的阻挠和毁坏,要顶住阻力,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到达目标。

解析解习题关键要抓住两次改革的目标及所处的社会环境,要能够从所给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⑸拓展空间

10.(1)材料一完全肯定商鞅变法。

(2)认为商鞅为“刻薄人也”,其“变法”为“挟持浮说,非其质矣”,责备变法。仅从商鞅个人品德方面评价,没有认识到其变法的历史进步性。

(3)器重农业生产。

解析材料一主要强调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即富国强兵,对外战争获得重大胜利,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材料一中“民以殷盛”不符合历史事实,即便在商鞅变法时期,人民的累赘和所受的政治、经济压迫依然非常沉重。材料二主要从道德角度评价商鞅,很明显,材料二对商鞅的认识非常片面。材料三主要从商鞅变法中起到富国强兵的作用的角度去评论,认为商鞅变法造成贫富差距过大、国力强盛、兼并邻国等,此认识基本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