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13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日期】2020.07.31•【文号】教师〔2020〕5号•【施行日期】2020.07.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2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党委组织部、党委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委组织部、党委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时代进程,深刻认识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1.重要意义。
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乡村教师队伍还存在结构性缺员较为突出、素质能力有待提升、发展通道相对偏窄、职业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总体要求。
紧紧抓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加强区域协同,定向发力、精准施策,破瓶颈、强弱项,大力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高效率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力争经过3—5年努力,乡村教师数量基本满足需求,质量水平明显提升,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地位大幅提高,待遇得到有效保障,职业吸引力持续增强,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激发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3.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6.13•【字号】厦府[2009]170号•【施行日期】2009.06.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厦府〔2009〕17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推动厦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下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放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位。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资源。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推动厦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为目标,统筹规划、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素质。
到2012年,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75%,小学专任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92%(思明95%、湖里93%、集美90%、海沧90%、同安85%、翔安96%、直属98%),初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95%(思明97%、湖里99%、集美95%、海沧95%、同安85%、翔安98%、直属98%),高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98%;15%的中小学教师接受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65%的中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结构失衡得到根本改善,农村教师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专家型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市培养专家型教师100名、学科带头人300名、市级骨干教师3000名;教师岗位大练兵、师德建设和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等“三项主题活动”常规化、制度化,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提高,形成一支适应我市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两个先行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江苏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2.25•【字号】苏政发[2007]125号•【施行日期】2007.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江苏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07〕12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水平的关键措施,是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我省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从总体上看,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与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教师待遇也有待进一步改善。
为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苏发〔2005〕15号)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以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为支撑,以加强教师教育和岗位培训为重点,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为建设教育强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教师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到2010年,基本建立以师范类高校举办教师教育为主体,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协调发展,职前职后教育相互沟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高等学校补充师资以研究生为主,中等学校补充师资以本科生为主,小学、幼儿园补充师资以专科生为主,教师数量满足教育改革发展需要。
进一步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工作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思政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思政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重要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道德素质的影响尤为重要。
进一步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意见,以期推动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严格选拔任用程序,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素质在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中,首先需要严格遵循选拔任用程序,打破“唯学历、唯资历”的观念,注重以德育为先的原则,选聘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良好师德的人员担任思政教师。
在选拔任用过程中,要注重对应聘人员的政治立场、教学水平、师德修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确保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师德水准。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思政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其师德和师风对学生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是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学校要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和监督管理,督促教师恪守教育职业道德,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提供持续的教育培训机会,提升教师水平教育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领域,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思政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为思政教师提供持续的教育培训机会。
通过定期举办各类教育培训班、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思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推动思政教师队伍的不断进步。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仅是关注个体教师的素质提升,更需要关注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校应注重加强思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共享,通过组织各类教研活动和座谈会,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共同进步的合力。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正文:----------------------------------------------------------------------------------------------------------------------------------------------------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衢政发〔2014〕3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
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满足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对师资的需求,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如下意见: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建立教师思想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确保教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帮助和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激励、监督、惩处、检查和保障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纳入培养、准入、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
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促进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
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对违反师德行为者,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教师〔2014〕1号)进行严肃处理。
二、健全教师编制管理。
原则上1年1次开展教师编制核定工作。
县域内的中小学编制可以统筹使用、余缺互补,具体由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中小学编制总量内,结合班额、生源等,提出编制调整意见,按核编程序报批。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1999.08.16•【文号】教人[1999]10号•【施行日期】1999.08.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教人[1999]10号)现将《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意见》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强全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请各地和高等学校根据《意见》的精神,结合当地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和本校“十五”期间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将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各省(区、市)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的实施规划,请尽快报我部备案。
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1999年8月16日教育部印发)世纪之交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
在科教兴国的战略布局中,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现就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1.“八五”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倡导重教尊师的社会风尚。
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国家颁布了《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教师队伍建设开始走上法制化轨道;教师队伍总体素质有较大提高;人员结构逐步得到改善;学术梯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教师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生活、工作条件总体上有所改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深化,用人效益明显提高;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得到较好的发挥,涌现了一大批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0.13•【字号】莆政综〔2009〕99号•【施行日期】2009.10.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莆政综〔2009〕9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单位,各直属机构、各院校:为认真贯彻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精神,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经济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一)充分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推动莆田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教育的基础、保障、后劲和支撑作用,加快我市港城崛起,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好。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依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为目标,统筹规划、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到2012年,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基本解决;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力争全市中小学拥有市级学科带头人400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20名,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型名师20名,培养500名左右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升,涌现出更多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优秀教师典型;教师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提高,形成一支能适应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和意见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那就是“教师队伍建设”。
现在的社会发展可真是日新月异,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咱们的老师们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这就像是给老师们加点“燃料”,让他们的教学更具“火花”。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梳理一下几点建议和意见,希望大家能轻松听懂,顺便也能引发点思考。
2. 提升教师素养2.1 加强培训首先,咱们得说说培训。
光靠课堂的那点知识可不够,老师们需要不断充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你想想,要是老师自己都“水深火热”,怎么教得出优秀的学生呢?所以,定期组织各种培训,尤其是新技术、新理念的学习,特别重要。
比如,网络教学、心理辅导等,这些都是当今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调味料”。
培训不一定要严肃呆板,可以搞些轻松的活动,像是户外拓展,边玩边学,这样老师们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2.2 互动学习其次,互动学习也很重要。
老师之间的交流,可不是简单的“打个招呼”。
可以定期组织“教师沙龙”,让大家畅所欲言,分享教学中的趣事和难题。
说实话,很多灵感就是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冒出来的。
而且,碰撞出的火花,往往比单打独斗来得更有效。
有时候,大家聊聊天,可能就会发现自己以前没想到的解决办法,简直是“意外之喜”。
3. 加强师德建设3.1 树立榜样接下来,咱们不能忽视师德建设。
老师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德。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
如果老师们都能做好榜样,学生们自然会向他们看齐。
所以,咱们要定期开展师德教育,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同时,可以通过“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激励大家向榜样学习,让更多的老师加入到做好人的行列中来。
3.2 关注心理健康当然,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不可忽视。
教学压力大、生活琐事多,很多老师都有些“喘不过气”的感觉。
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地投入教学,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心理疏导活动,帮助老师们释放压力。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7.21•【字号】湘政办发[2003]22号•【施行日期】2003.07.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湘政办发[2003]22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省教育厅二00三年七月十一日)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1、进一步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加强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推进培养培训一体化。
加强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逐步建立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现代远程教育为依托、课程改革为核心、学分制为管理手段,任职学校、培训机构和行政部门共同管理,岗位培训与学历提高培训相互结合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以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定点定向为职业学校培养培训“双师型”教师,鼓励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举办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扩大定向为高校培养研究生教师和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的规模。
加快高等师范院校布局调整。
从2003年起,原则上停止招收培养专科层次初中教师的新生,加大中小学信息技术、英语、艺术类和综合类课程教师的培养力度,扩大教育硕士的招生规模和招生范围。
重点建设好2至3所师范院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举办教育学院或开设教育专业,参与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加大现代教育技术改造教育类课程的力度,加强教育学科和其他学科交融渗透,加强和改革教育实践环节,积极探索培养模式改革,加速教师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中发…2010‟12号)精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大意义(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师承担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职责,肩负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使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人力资源强市的紧迫任务。
建设人力资源强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当前,我市基础教育师资配置还不够均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还不够高,高等教育教师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尚需提高。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市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
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城市,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
教师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和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推进全市改革创新的多重任务,是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城市的主力军。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学校要为广大教师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创设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
广大教师要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增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城市奠定基础。
二、明确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总体目标,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四)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明确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总体目标。
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一、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建设是事关教育工作成效的基础性工作。
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坚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支持保障教师队伍更好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使命。
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系统设计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强化制度保障,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
二、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管理应进一步理顺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
部分出席人员指出,要注重解决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的问题。
目前农村学生向城市集中,出现乡村学校教师相对过剩,城区学校教师数量不足、有使用非在编教师的现象。
建议优化教师编制统筹配置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
严把入口、打通出口,健全完善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
部分出席人员建议,加强对教师队伍改革举措的精细化设计。
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稳慎推进,不能搞“一刀切”。
完善配套措施,建立教师骨干人才到乡村学校任职培养成长机制。
教育评价改革中“破五唯”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一些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有些学校在教师评价和人才引进中对教育教学能力的考察仍然不够,重科研轻教学的老问题还未根本解决,迫切需要加快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有的出席人员建议,要建立健全以教书育人、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实绩为主要依据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教师不合理负担过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切实落实基层减负要求,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确保教师主要精力放在主责主业上。
要关心和爱护一线教师,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
三、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近年来教师待遇保障得到较大改善,教师职业社会认可度明显提升,但还存在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未完全落实到位、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比例较低、限制较多等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2.08.20•【文号】国发[2012]41号•【施行日期】2012.08.2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亟待提升。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加强教师工作薄弱环节,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专任教师数量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高,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职务(职称)、学科结构以及学段、城乡分布结构与教育事业发展相协调;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管理制度科学规范,形成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教师工作体制机制。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渭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01•【字号】渭政发〔2011〕35号•【施行日期】2012.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华山景区管委会: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师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为依据,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升教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统筹规划,强化管理,切实形成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优质教师资源。
(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着力在制度改革、机制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全面加强培养培训、经费保障和督导考核,用五到十年时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二、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与制度建设(一)规范教师编制管理。
中小学教师编制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
各县市区要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适当考虑中小学体、音、美、劳技、信息技术等学科变化和课时变化以及寄宿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后勤服务人数的增编因素,及时调整编制。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农村边远地区的师资力量,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升教师素质,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决定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具体意见如下:一、加强教师队伍规划和管理1.制定全面覆盖的教师队伍规划,确保教师队伍数量与质量的协调发展。
2.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强化教师的职业发展激励,提高教学水平。
3.搭建多元化的教师培训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二、强化教师岗位选拔与流动机制1.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教师招聘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2.减少不必要的层级,简化教师晋升渠道,提高教师发展的灵活性。
3.推行交叉学科、跨学段的教师流动制度,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互相借鉴。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1.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高师范类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
2.推动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参与学科研究和创新实践。
3.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力度,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改进教师评价体系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指标和标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核教师的综合能力。
2.推行互评互信的教师评价机制,鼓励教师间的相互认可和良好竞争。
3.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奖优罚劣,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加强教师队伍的保障措施1.提高教师薪酬水平,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
2.完善教师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教师的权益和福利。
3.加强教师队伍的安全保障工作,保障教师的身心健康。
六、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1.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引领,培养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3.加强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培养,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能力。
通过以上意见文件的全面实施,可以有效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同时,教师队伍的建设改革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只有如此,才能不断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为未来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结构,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学科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和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的开发。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引导教师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行为和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因此,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和职业道德。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范。
四、加强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队伍是一个团队,只有形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工作氛围,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团队的培养和建设,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鼓励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五、加强教师的自我发展机会。
教师是一个永远在成长的职业,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
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学习和发展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教育研究活动,提供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学校应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为教师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0.24•【字号】甘政发[2012]121号•【施行日期】2012.10.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甘政发〔2012〕121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大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推动全省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重要意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对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西部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目标,推动甘肃转型跨越、实现富民兴陇大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努力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依据,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规划、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jiànshè)的意见为建设一支政治(zhèngzhì)强、业务精、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适应我市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你《教育法》、《教师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jìhuà)》,制定本意见。
一、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zhǔyào)目标教师队伍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六大精神(jīngsh én)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师法》为依据,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为主线,以骨干教师队伍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努力创建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一)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教育事业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根据我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新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各地从实际出发,确定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和规模,确保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所有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
到2005年,新补充的幼儿、小学教师分别达到中师(幼师)和专科以上学历;新补充的初中教师60%达到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中硕士研究生达到一定比例。
(三)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
教师队伍的新老结构、学科结构、城乡分布结构、职务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专任教师比例,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不低于91%、88%和85%。
(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进展。
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十五"期间,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00人,省级骨干培训300人,市级骨干培训1100人;重点选拔培养市级青年骨干教师600人。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鲁政办字〔2016〕56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高等院校:中小学教师是我省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力量。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合理配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1.健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
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建立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
县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每3年核定一次教职工编制总量。
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按照班额、生源以及师资结构等情况具体分配到各学校,实行动态调整,并到机构编制和财政部门备案后实施。
2.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中小学年级学生数达到标准班额数的,仍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委办公室等三部门关于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11〕44号)规定的教职工与学生比例核定编制;年级学生数达不到标准班额数的,小学按照年级(教学班)配备2.4名、初中按照年级(教学班)配备3.7名教职工的标准核定编制。
承担示范、实验、双语教学任务的中小学,举办民族教学班或有寄宿学生的中小学,安排教师脱产进修、现代化教学设备达到一定规模的中小学,承担教学点管理任务的乡镇中心小学,以及育龄女教师较多的中小学,可按不超过教职工总量5%的比例增加教师编制。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时间:2009-9-10][信息来源:办公室1](本文已被浏览:169 次)淮政发〔2009〕12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对于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基于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存在差距的实际状况,现就2009-2011年间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07〕125号)精神,以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为出发点,以加强教师教育和岗位培训为重点,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学识底蕴较为深厚、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素养的师资队伍,为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1.教师队伍结构合理。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师资队伍学段、区域、学科结构趋于合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50%以上。
2.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
幼儿园、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50%、70%以上,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60%以上,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5%以上。
3.教师队伍素质明显增强。
广大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品行、先进的教育思想、较高的教学水平,适应教育基本现代化的需要。
4.名师队伍建设成果显著。
实施“百千万名师培养工程”,培养100名左右特级教师,1000名左右学科带头人和10000名左右骨干教师后备人才,名师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凸显。
5.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提高。
二、健全师德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一)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深入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师德规范》),紧密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以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重点,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全面提高师德素养,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健全师德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师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师德典型,发挥模范教师的榜样作用,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到农村、偏远地区为教育事业发展建功立业,对长期在农村任教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由政府给予表彰。
(二)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教,严格按照《教育法》、《教师法》、《师德规范》要求,规范教师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
对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严肃处理。
(三)完善师德监督考评制度。
建立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监督体系,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电话”,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考核、职务评聘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建立教师招聘和交流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一)建立教师公开招聘制度。
坚持凡进必考、择优聘用原则,全面推行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
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本辖区所属中小学新教师招聘计划和方案,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公开招考新教师的考试科目、内容和方法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师职业特点,把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教师队伍中来。
严禁录用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教师。
(二)建立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制度。
各县(区)要结合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政策,积极探索并逐步完善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制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组织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合理流动。
原则上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10年的教师都要进行交流,每年交流人数要达到应交流人数的10%以上。
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任期制度,5年为一个任期。
在同一所学校任校长满两个任期的必须交流。
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照执行。
加强对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工作的管理。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城乡互动、优弱相济、稳步推进”的原则,制订具体的教师校际交流实施意见,明确校际交流的基本原则、条件、程序和办法等。
教师校际交流实施意见要向社会公开,保障广大教师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参与校际交流工作。
(三)完善“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
根据《义务教育法》关于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体制,推动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教师资源配置、培养培训、资格认定、职务评聘和考核等工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县(区)人事行政部门对本地公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宏观指导和监督。
(四)建立健全教育人才市场。
继续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进全员聘任制。
为了与社会人才大市场接轨,促进教育系统各类人才的人尽其才、合理有序地流动,市、县(区)要建立健全教育人才市场,起到教育人才蓄水池的作用,以缓解和调节师资供求矛盾。
教育人才市场要形成纵横相连的网络,互通信息,为教育人才的储备、流动、使用提供便捷的渠道,充分发挥出“学校补充师资、毕业生寻求就业”的平台作用。
四、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一)科学合理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根据高中、初中、小学不同教育层次和不同地域的情况,按照学生数额的一定比例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鉴于农村中小学学生数骤减,小班化教学势在必行的实际,各县(区)在核定编制时还应考虑班级数等因素。
对年老体弱、不能胜任正常教学的教师,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主管部门批准,安排提前离岗退养,享受同类在职人员的基本工资待遇。
完善编制管理,坚决清理并归还被占用的教职工编制,对各类在编在册不在岗人员要限期归队或解除其与学校的关系。
(二)积极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根据我市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每年因到龄退休等原因自然减员的比例达4%的实际,要本着优化结构、提升素质的原则,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补充新任教师,积极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一是根据农村教育发展需要,对紧缺学科师资的补充实行灵活、特殊的政策。
二是积极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工程,充分利用国家农村教育硕士项目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引进的优秀应届师范毕业生报考农村教育硕士。
(三)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1.实施对口交流,抓好结对帮扶工作。
积极实施“三百工程”和“千校万师支教工程”,百所薄弱学校得到优质学校的帮扶,每年选派200名左右城镇优秀教师赴农村支教,100名左右农村教师到优质学校挂职进修。
把城镇中小学教师具备1年以上的支教经历作为教师中、高级职务评聘的必备条件。
2.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短期支教活动。
在做好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工作的同时,各地要因地制宜地拓宽支教渠道,发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短期支教活动。
积极挖掘优质资源开展智力支教。
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牵头组织“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等系列活动,发挥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要健全和完善支援学校与受援学校之间的校际教研和联片教研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要结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积极开发优秀教师示范课课件和教学光盘,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中小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五、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一)大力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围绕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对课程与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评价与考试改革、学生学习质量分析与指导、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带有全局性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研究成果引入培训课程,使培训课程和内容更加符合中小学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新任教师的培训不少于100课时,以促进新任教师巩固专业思想,掌握教学常规,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考核合格后,从下一年度起参加岗位培训。
2.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全市教师按类别、学科、职称层次等有针对性地参加专业培训,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创新培训模式,坚持因地制宜、以校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建立教师校本培训考核检查制度,切实落实学校在承担校本培训中的责任;充分发挥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网络等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促进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有机结合,提高培训效益。
到2011年,每位在岗教师要完成180课时的学习任务。
实行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岗位培训,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结合“校校通工程”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
培训时间不少于50学时。
3.完善校长任职培训、提高培训和校长高级研修制度。
新任校长任职培训时间不少于50学时,在职校长每4年应接受不少于200学时的提高培训,定期举办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
结合我市教育工作实际,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和讲究实效的原则,积极进行校长培训工作的改革,全面推进我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现代教育理论素养、先进办学思想、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学校管理专家。
4.学历培训。
要激励教师通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增加必要的知识储备。
积极鼓励在职教师攻读教育硕士。
(二)加强培训体系与基地建设,统筹协调培训力量。
进一步优化教师培训机构的资源配置,明确任务职责,加强培训能力建设,提高为广大教师学习进修服务的水平。
积极参与省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构建覆盖全市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网络。
不断完善省、市、县三级培训网络。
整合县(区)级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电化教育等力量,加强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培训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服务。
(三)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和经费投入力度。
健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体系,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的激励机制,继续实施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制度,促进教师自觉学习。
把接受继续教育情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评聘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