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58.50 KB
- 文档页数:19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 202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禹会村遗址发现了经过精心设计营建、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大型而别致的T形坛和以祭祀为主的器物组合。
这一考古成果显示“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或为真实历史事件。
这说明A.禹会村已经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B.文化中心已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凝聚力C.禹会诸侯于涂山真实性毋庸置疑D.夏朝已经实现了对全国各地的有效控制2.如果观察者稍用想象力,即可以闭目看出在制造这些陶塑兵俑时,哲学家、艺术家、匠人曾与成批的占卜者以及数以百千计的军官在集思广益、摩肩抵掌的研磋情景。
这地下人像的工程,自设计至施行不可能没有全面交换意见,然后在技术上不断协商侥幸而成。
兵马俑的制作及其展示的场景,反映出A.秦始皇的专制与暴虐B.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形成C.秦朝军队强大的战斗力D.集权制度高度的动员水平3.魏晋南北朝时期,后赵石勒设“君子营”,礼遇“衣冠华族”,重用汉儒张宾等,“朝会常以天子礼乐飨其群下,威仪冠冕从容可观矣”。
北魏拓跋珪吸收汉族士人,制定典章制度,按照周秦以来中原王朝的规模,建立北魏朝廷,这些做法A.致使民族矛盾基本消除B.增强了北魏政权合法性C保障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D.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4.“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
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为商周时期的赐贝情况。
商周赐贝仪式的变化表明()主持者场合对象商王祭祖、宴飨等多为陪同王臣,未见外服诸侯周天子政治性大祭祀、大射礼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A.王权逐渐实现高度集中B.贝的货币实用功能增强C.商朝时礼乐制度已形成D.等级统属关系强化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表格信息商周时期的赐贝情况可知,从商到周,赐贝仪式由“祭祖、宴飨等”到更具政治性的场合;以及对象从“多为陪同王臣,未见外服诸侯”到“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可见在周代的分封与宗法制度下,等级更加严格,周天子的权威有所加强,等级统属关系强化扩大,D 项正确;先秦时期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贝的货币实用功能增强,而是赐贝的流程和仪式的变化,排除B项;周朝礼乐制度才形成,排除C项。
故选D项。
2.下图是嘉峪关魏晋墓中6号墓壁画《犁地》,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力度感强烈,生活气息浓厚。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反映了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B.再现了西域民众安定的生活风貌C.得益于南北方民族交融的推动D.反映了精耕细作的田庄经济盛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
根据材料“嘉峪关”、“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嘉峪关,人们在用牛耕地,反映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传播到嘉峪关所处的河西地区,A项正确;嘉峪关不属于西域,且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排除B项;牛耕技术源于北方,嘉峪关也在北方地区,这与北方民族间交融有关,而不是南北方民族交融,排除C项;材料信息可反映出魏晋时期该地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但无法得出田庄经济盛行的结论,排除D项。
绝密★启用前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 2022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暑假返校联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详解2021年8月1.选A。
解析:结合材料中“十一年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可知武王仍通过占卜来理解天命,①符合;材料“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最终伐纣决战,表明武王是伐纣的最高决策者,但这不能说明他不再信天意而只重人功了,②排除,③符合;“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在材料中无从体现,而且与史实也不符,④排除。
故答案为 A。
2.选D。
解析:图片所示的是“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但这一技术始于东汉,而不是西汉,A 项排除;仔细观察图片,其实其描绘的是唐代的曲辕犁,曲辕犁不存在回转不便的缺点,B 项排除;就世界整体而言,清朝时已出现更为先进的工业文明,C 项不妥;从清康熙命内廷重新绘制可知,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在清代还在使用,说明传统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进展,D 项正确。
故答案为 D。
3.选 B。
解析:依据材料“儒玄佛道四家并立”、“有的人儒玄双修,有的人调和儒佛”、“佛教……初步完成了中土化的过程,道教则完成了官方化的过程”等信息,可推知这一多元文化的面貌开始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项属于汉代,C 项属于宋代,D 项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特别是新文化运动期间)才出现,而且与材料意思也不符,排除。
B 项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且与材料意思相符。
故答案为 B。
4.选C。
解析:“唐三彩”属于中国古代独特的美术陶制品,而且主要出现于唐代,与题意不符, A 项排除;釉下彩绘装饰艺术首创于唐代晚期,与题意不符,B 项排除;“孩儿枕”是北宋定窑白瓷的代表作,C 项与题意相符;粉彩瓷器烧制技术水平在清朝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D 项排除。
故答案为C。
5.选 B。
解析:据材料相关信息判断,这些画家的画作属于文人画。
A 项是花鸟画的特点,排除;“以书法笔意入画,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观抒情”、1。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一、单选题1.如图为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它可以实证()①长江下游的灿烂文化②匣钵技术的运用推广③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使用④河姆渡居民最早饲养猪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有学者认为,都江堰这样巨大的工程,是四川人的经验,是土著文化,它不同于关中黄土地带的治水经验。
其意在强调()A.四川土著文化起源最早B.各国纷纷新建水利工程C.地域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D.地理环境影响治水技术3.某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统一,但也有史家评之为:“所征服之地极广,中国不过是其一部分……对于中国,并不能十分了解”。
这一朝代是()A.秦朝B.唐朝C.元朝D.清朝4.《睡虎地秦简·厩苑律》中规定“假铁器,销敝不胜而毁者,为用书,受勿责”,即农民借用铁质农具,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自然磨损不能使用的,做一个书面说明,交还原物,不需农民赔偿。
这说明()A.律令儒家化特征明显B.政府重视耕作工具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C.商鞅变法的效果显著D.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5.《通典》记载唐玄宗“天宝八年(749),通计天下仓粮屯收并和籴等见数,凡一亿九千六百六万二千二百二十石”。
有学者认为,唐朝此阶段的实际人口数字在7800万左右,人均粮储2.5石,足够当时全国人吃上4个月,据此可知()①农业经济繁荣②政府重视粮食储备③两税法实施的效果显著④政府开始成为社会救济主体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阅读如表,这反映出当时北宋宰相和副宰相出身表()A.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B.文官和士人地位的抬高C.科举在官员选拔中的重要地位D.庶族地主希望打破门阀政治7.中国古代某机构有三个特点:简、速、密。
“简”是机构精简,人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调来调走,便于控制;“速”是迅速,办事效率高;“密”是保密性强。
这一机构最有可能是()A.政事堂B.枢密院C.内阁D.军机处8.《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史载:“(武王)十一年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伐纣决战)。
”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周武王①通过占卜来理解天命②不再信天意而只重人功③是伐纣的最高决策者④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耕织图》最早为南宋作品,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
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这是中国古代很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
清康熙南巡,见到此图,感慨于织女之寒、农夫之苦,命内廷重新绘制,《耕织图·耕图》即为其中一幅。
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始于西汉B.图中农具存在回转不便的缺点C.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D.传统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进展3.论及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多元文化的面貌,有研究者指出:“这个时代,儒玄佛道四家并立,而且相互影响,有的人儒玄双修,有的人调和儒佛。
……(这其中),佛教在这一时期初步完成了中土化的过程,道教则完成了官方化的过程。
”该时期这一多元文化面貌的出现,反映了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渐确立B.儒家思想的核心地位受到冲击C.庞大而又严密的理学体系建立D.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根本上动摇4.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繁荣昌盛时期,宋瓷产品多样,技艺娴熟,工艺精细。
这其中,定窑系以薄胎白釉产品为主流,覆烧工艺颇具特色。
因此,被北宋皇宫选定为“名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品,并将其产品作为官窑产品。
下列项中,与此吻合的是A.“唐三彩”风行一时B.釉下彩绘装饰艺术首创C.“孩儿枕”闻名天下D.粉彩瓷器烧制水平极高5.元代曾聚集了一大批著名画家。
元代赵孟頫等主张以书法笔意入画,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观抒情;元中晚期黄公望等则以寄兴谴情的写意诗为旨,作品以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菊等题材为主。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史载“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侯。
” 淮、汉之间建有“汉阳诸姬”,其中以随(今湖北随州市)国为最大。
由此可见周朝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C. 王权受到诸侯国限制D. 周天子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侯”“汉阳诸姬”等说明周朝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B项正确;商朝政治的特征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不出王权受到诸侯国限制,故C项错误;周朝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争鸣,有学派主张“上之所是必皆是,上之所非必皆非之”,逐级逐层统一思想,最后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要求集中统一到中央。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A. 孔子B. 韩非子C. 老子D. 墨子【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说明墨家的“尚同”思想,该派创始人是墨子,故D项正确;孔子是儒家创始人,故A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故B项错误;老子是道家思想创始人,故C项错误。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属于中国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下列考古出土的文物,有可能属于河姆渡遗址的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记录片《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中说:“张骞启程出使西域时,一定知道西去的路上,必定充满艰辛和不测,但他无法知道的是,他的这次出行就将注定被载入史册,而河西走廊也将从此进入中国人的视野。
”下列有关河西走廊历史状况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汉——由西域都护府管辖B.隋——命常骏掌管通商事务C.唐——石窟壁画画有曲辕犁D.元——属宜政院辖区范畴3.有学者指出,中国的赋税,合几千年的历史观之,以最大多数的农民所负担的田税、军赋、力役为基本,随时代变化而成为种种形式;自此以外的税,最初无有,后来逐渐发生,逐渐扩张。
下边结构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A.①“税民资”②募役法③“科差”B.①租调制②“科差”③“金花银”C.①租庸调制②更卒、戍卒③地丁银D.①租调制②“金花银”③摊丁入亩4.有史籍云:“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对材料“板印”或“活板”的解读,正确的是()A.板印技术从五代就开始使用B.板印印刷在唐朝已相当普及C.活板最早使用的是金属活字D.活板是印刷术一次质的飞跃5.有学者在评述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监察体系时说:“设六科给事中,使其成为专门监察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与都察院不相统属,并可互相弹幼。
这种台省分立之法,旨在加强皇帝对六部及都察院的控制。
”该学者评述的这一监察体系出现于()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6.1867年,徐寿提议:“将西国要书译出,不独自增识见,并可刊印播传,以便国人尽知。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19届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地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地,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史载“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侯。
” 淮、汉之间建有“汉阳诸姬”,其中以随(今湖北随州市)国为最大。
由此可见周朝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C. 王权受到诸侯国限制D. 周天子实现了权力地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侯”“汉阳诸姬”等说明周朝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B项正确;商朝政治地特征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不出王权受到诸侯国限制,故C项错误;周朝没有实现权力地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争鸣,有学派主张“上之所是必皆是,上之所非必皆非之”,逐级逐层统一思想,最后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要求集中统一到中央。
该学派地创始人是A. 孔子B. 韩非子C. 老子D. 墨子【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说明墨家地“尚同”思想,该派创始人是墨子,故D项正确;孔子是儒家创始人,故A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地集大成者,故B项错误;老子是道家思想创始人,故C项错误。
3.随着社会经济地发展,古代手工业地位极其重要。
下列表述不正确地是A. 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自给自足地手工业经济B. 西周青铜器地铸造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地水平C. 春秋战国时中国开始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D. 东汉初期地水排让供风形式有了革命性地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给自足地手工业经济在中国社会长期存在,故A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西周青铜器地铸造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地水平,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地“青铜时代”,故B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商朝时中国开始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故C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东汉初期地水排是鼓风冶铁装置,改变了人力鼓风地形式,故D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第一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查士丁尼时代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写到:“受法律和习惯通知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
一个民族所指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
”材料中所说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A.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B.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C.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到庭作证D. 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25、李贽因思想“异端”而被明神宗御批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
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自杀身亡。
布鲁诺因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被天主教会宣布为“异教徒”,并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以上史实说明()A.君主专制统治阻碍社会发展B.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同样艰难曲折C.教会势力的强大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6、“凡有识见的人,皆知道社会革命,欧美是绝不能免的,这真是前车之鉴。
”孙中山想在中国进行“社会革命”的目的是()A.不愿少数满洲人专权B.不愿君主一人专制C.不愿少数富人专利D.不愿欧美列强统治2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2届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将该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内。
)1.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中正制为基础选拔官吏,逐渐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其中“品”主要是指A.品评官的职位等级B.品评士人的家世等级C.划分士人优劣的等级D.授予士人官职的等级2.对于清代军机处的设置,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政令统一的需要 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3. 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B.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4.“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
……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
以下运动最符合题意的是( )A.维新变法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5. 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张岂之在《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6.《西方文明史》中记载:“1920 年代和1930 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
”但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的人却感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喷薄欲出”,这是因为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共的诞生,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②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正面战场迎来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A.①②④B. ①②C. ①④D. ②③④A. 见证了国共两党对峙一合作—对峙的历程B. 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领导地位C.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胜利D.中共作了两次重大的工作重心的转移8. 丰子恺认为“文艺之事,无论绘画,无论文学,无论音乐,都须具有艺术的形式,表现技巧,与最重要的思想。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第一次联考1、周武王灭商之后,将王畿之地分为邙、墉、卫三地,封商纣王子武庚于殷地(河南安阳),称邙国。
此举主要目的是A、开发镇守国家边远地区B、安抚旧贵族巩固统治C、彻底消灭商王朝旧势力D、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2、战国诸子争鸣时,各流派都声称自己的智慧包罗万象,认为竞争对手那只是部分真理。
“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孔子仁知且不蔽”。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韩非C、荀况D、孔丘3、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帝国规模扩大的主要方向是A、新疆地区和蒙古高原B、蒙古高原和岭南地区C、岭南地区和云贵高原D、云贵高原和新疆地区4、下列属于古代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是A、秦朝的“道”B、汉代的州部C、唐代的“道”D、元朝宣政院5、图1是元代吴镇的《芦滩钓艇图》,下图选项对该画的描述正确的是A、注重客观景物的写实描摹B、强调个性,追求抒情写意C、技法上属于工笔画的范畴D、苏轼开创了这种独特画风6、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
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材料特别强调“海禁”政策的影响是A、维护了自然经济B、激化了社会矛盾C、促进了海上贸易D、巩固了专制统治7、随着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一些沿海沿江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下列城市属于19世纪末被迫开放的是A、广州、上海、杭州B、广州、厦门、宁波C、重庆、上海、宁波D、重庆、苏州、杭州8、1923年梁启超在评价一位思想家的著作时说:“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他评价的书最有可能是A、《萍洲可谈》B、《四书集注》C、《明夷待访录》D、《孔子改制考》9、国旗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时期国家与政府的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
Z20 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30 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选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出现于距今约7000 至50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①属于磨制石器,有可能属于河姆渡遗址;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出土文物②有可能属于河姆渡遗址;河姆渡居民饲养猪和狗,而且还掌握了制陶技术,出土文物③有可能属于河姆渡遗址;中国大约是从夏朝开始才进入青铜时代的,而且当时只是出现一些小件青铜器,出土文物④不可能属于河姆渡遗址,事实上它是商朝时期(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的青铜器。
故答案为A。
2.选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汉的西域都护府设置于乌垒城(今新疆),是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河西走廊不属于西域都护府管理,A 项排除;隋炀帝命裴矩而不是常骏驻河西走廊的张掖,掌管通商事务,B 项排除;河西走廊敦煌莫高窟壁画唐朝牛耕图中有曲辕犁,C 项符合;元朝时,河西走廊一带设置的是甘肃行省,其不属于宣政院辖区范畴,D 项排除。
故答案为C。
3.选B。
解析:依据题干学者的评述及结构图可知,图中①②③处要求填写的应该是相关的赋役制度。
再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实行的是租调制;元朝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明朝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故答案为B。
4.选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板印”是指雕版印刷术,“活板”是指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开始使用,只不过“尚未盛为之”,A、B 项排除;毕异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最早用的是由胶泥制成的活字,C 项排除;北宋毕异发明的泥活字,是印刷技术一次质的飞跃,D 项符合。
故答案为D。
5.选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表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特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
姓名 ______准考证号绝密★启用前2022届湖南新髙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用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廉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苻合題目要求。
1 •《商君书・垦令》指出百县之治一形,则徙迁者不饰,代者不敢更其制•过而废者不能㈱I;举/这表明战国时期县制的推行成为“公天下”的开端 B.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C.有助于克服分封制弊端D.提高了各国政府的行政效率2.汉初军队分散于全国各地,首都内外却无重兵,为此武帝先后设立期门军、羽林军、羽林孤儿等中央常备军。
这一变化旨在削弱各诸侯王的军权 B.旨在为解决匈奴问题创造条件C.使西汉形成内重外轻格局D.使西汉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巩固3.有学者指出:“汉代之齐家治国,期致太平,而复为魏晋之逍遥游放,期风流得总也。
故其时之思想中心不在社会而在个人,不在环境而在内心,不在形质而在精神。
”魏晋肘期的这一变化有助于书法艺术从自觉走向自发 B.与佛教、道教的发展和影响有关C.表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颠覆D.有助于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4.按照南宋陈莠的《农书》记载:太湖流域的湖州10 口之家养蚕10箔可以获茧120斤,收丝156两,可织小绢31匹,以1匹绢易米1石4斗的比价计算,31匹绢相当于43石4斗米,按当时最高亩此3石米计;需;14亩4分7厘优质水田一熟的产量,才可与之相抵。
由此可知,该地区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髙B.开始出现自然经济解体C.粮食供给主要依赖外地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C.与西欧国家已建立了直接贸易联系D.与周边国宋贸易在来凤为频緊6.由下表可知•中国传统冰雪运动A.兴盛绿于封建君主的推崇邯山谢牲民族创造~C.发展与芳动生产筍切相关I)•历史悠久恥响广泛7.中英1858 i签订的《通商章程》对进口货物的爻锐曾n伽下规V凡風进口新仲惋佚木借赅载者,即按价值若干侮百两抽恨五两m吐定“货,例内5A.表明消政府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旨在提附政府财政收入抵制商品倾销C.为列强此后对华倾销商品捉供便利D.反映出清政府关税制度开始近代化转战历史试卷笫2贝(共&贾)历史试卷第3页(北&页)。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本卷共两大题,28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试卷的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将该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内。
)1.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观察所示两图,结合《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所论述,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
你认为其主要目的是商周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2.据记载:“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
”材料说明了A.内阁随着军机处的建立而废止B.军机处由内阁演变而来C.雍正时期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D.军机处因时势变化而设3.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些情景的描述,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材料反映了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C.英军发展海外贸易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4.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
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
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新疆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最终收复新疆。
下列相关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左宗棠制定了“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作战方针B.1876年,左宗棠收复南疆大部领土,阿古柏兵败自杀C.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了除伊犁外的新疆D.在左宗棠上书建议下,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6.第一张《新华日报》于民国二十七年创刊,有《蒋委员长告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还有彭德怀撰写的专论,文章从华北抗战的新形势,五个月来抗战的收获,抗战中遭遇严重失利的原因,持久抗战胜利的因素等四个方面论八路军对抗战形势及抗战任务的认识。
对上述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认识较为准确的是A.报纸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战斗中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B.抗战相持阶段到来,报纸凸显了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的精神C.国共双方都强调了全民抗战、持久抗战的决心D.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以牵制日军成为主战场7.胡适曾收到这样一封来信,“从沦陷起对政府所怀各种希望完全变成失望,……自四月下旬物价暴涨,同时内战更打的起劲。
……联想到祖国的今后前途,不禁悲从中来,原因是生受过敌人压迫,实再怕做第二次亡国奴!”这封信应该写于A.新文化运动时期B.国民大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8.1923年在中共三大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中共重要领导人陈独秀主张共产党员应全体加入国民党,并应在工人群众中发展国民党组织,认为只有“一切工作归国民党”,“才能增强国民革命的力量”。
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暂时放弃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B.接受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C.已决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D.致力于开展民族民主革命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两个重要目标,即“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
这一政策A.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10.毛泽东指出:“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并强调“通过政协容纳许多人来商量事情很需要”。
毛泽东此番言论A.肯定了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作用B.奠定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C.背景是一届人大的顺利召开D.不利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11.罗马共和国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我们天赋具有平等和理性的潜力,但并不都能实现。
自然已规定那些在品德和精神上更优越的人应该统治弱者。
雅典人在某些时期成功地履行了公共职责,但他们的国家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却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
材料表明,西塞罗A.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认为全体公民掌握权力是不公正的C.提出并捍卫了自然法精神D.将雅典声誉受损归因于其民主政治12.有学者认为:“这个初时不受欢迎的意外诞生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现在博得了绝大多数法国人民的忠诚。
……共和主义向来都是最好斗的革命运动之一,如今在法国却已经显示出与秩序、法律、议会政府和经济繁荣的和谐性,以及一种阶级间的相互容忍。
”这反映出A.民心的导向说明共和政体已经巩固B.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C.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D.共和主义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13.右图是一副名为“眼疾”的时政漫画,站着的眼科医生说:难道你连六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看不见吗?坐着的杜勒斯(美国国务卿)回答:我看不见。
我只能看见蒋介石。
该漫画主要A.讽刺了二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B.反映了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C.说明了美国对中国敌视政策的破产D.强调了美国已陷入国共内战的泥潭14.“犁”是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下列关于它的表述错误的是A.唐代曲辕犁的出现便于控制耕地的深浅B.东汉时一牛挽犁完全取代了耦犁C.春秋战国开始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D.古代犁的雏形是神农发明的耒耜15.春秋时期,商鞅变法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和封建制度形成,汉代董仲舒却对商鞅进行过一定的批判,认为汉代很多社会问题源于商鞅,下列可能成为其理由的是A.商鞅是法家代表,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B.商鞅确立土地私有制,易产生土地兼并C.商鞅提倡重农抑商,压抑社会经济活力D.商鞅奖励军功,冲击了门第对选官的影响16.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下列认识的变革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包产到户”不等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②应建立产权清晰、职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③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④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17.“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诗句中涉及的改革措施是A.财产等级制度B.解负令C.津贴制度D.陶片放逐法18.1991年,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中苏联解体,关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改革初期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上,制定了“加速发展战略”B.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改进工业管理C.在政治改革中,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D.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19.观察右图,依据其服饰和宣传的主要内容判断,该时期为A.抗日战争B.国共十年对峙C.新文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20.法国外交部长提出建立一个小规模试验厂,将为法国、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这四个国家所分割的莱茵河流域的煤铁资源合并起来,做到使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从而减轻法国对工业复兴的西德的担忧。
为此他们签订了A.《凡尔赛和约》B.《巴黎条约》C.《欧洲联盟条约》D.《布雷顿森林协议》21.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如右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共同推崇殷商周礼B.儒家产生环境特殊,流传时间最为久远C.法家异地而同心,社会辐射面更广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22.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
”该思想应该是A.王阳明B.李贽C.顾炎武D.王夫之23.泰戈尔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和猫王的摇滚乐反映了一个共同主题,这一主题是A.浪漫与理性主义B.自由与民族奋斗C.反传统倾向D.文化交流与融合24.清末思想家严复在谈到牛顿力学·时说:“自其例出,而后天学明、人事利者也。
”这一评价直接揭示了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①引导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②促成了人们对自然认识的飞跃③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④实现了对近代物理学框架的突破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5.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
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①②③④A.③②④①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①③②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中国的“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历史的每一个时代的变异也是中国史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折射。
(20分)材料一在春秋晚期直到西汉末年的社会中,“士”都是出现在贵族阶层的,而在隋唐之后“士”便从贵族阶层逐渐走向庶民阶层。
“成为庶民之首。
”从隋唐到明清一千年间,“士”在文化与政治方面占据着中心位置。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士”从贵族走向庶民并占据文化与政治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分析这一转变对古代政治的影响?(10分)材料二在传统的中国,士以求义为志,商以求利为本。
士与商不仅道不同不相谋,而且后者为前者所不齿。
但从19世纪中叶起,这种人为的界线开始模糊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气——旧式士类渗入了工商业。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2)概括材料二中的新风气,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风气”出现的原因。
(10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
严复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乙。
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严复《候官严先生年谱》(1)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中严复和孙中山关于中国出路问题的不同观点。
(4分)材料二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2)阅读材料三,概括章太炎的政治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