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最终版
- 格式:docx
- 大小:113.20 KB
- 文档页数:7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些因素的分析:1.收入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他们消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较高的收入意味着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使居民能够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也推动了消费水平的增长。
3.物价水平: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具有直接影响。
物价上涨会降低居民的购买力,导致消费水平下降。
相反,物价下降会提高居民的购买力,促进消费水平的增长。
4.金融政策:金融政策对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货币政策较为宽松,货币供应增加,居民的借贷成本可能会降低,促使他们更愿意借贷消费,从而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升。
5.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一些人比较节俭,更注重储蓄而不是消费,这可能会降低整体的消费水平。
而另一些人可能更注重享受生活,愿意花费更多的钱来购买奢侈品或体验消费,这可能会提高整体的消费水平。
6.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可以提供一定的保障,使居民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不会因为经济压力而导致消费水平下降。
例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可以减轻居民的经济负担,提高他们的消费信心和能力。
7.教育水平:教育水平对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有影响。
受过较高教育的人更容易获得高薪工作,因此他们的消费能力可能更高。
此外,教育也可以提高人们对消费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更加理性地进行消费。
8.税收政策:税收政策对个人和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消费水平。
如果税收负担较重,个人和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水平可能会下降。
相反,如果税收减轻,个人和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水平可能会提高。
总结起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物价水平、金融政策、文化因素、社会福利制度、教育水平和税收政策都会对消费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大就业促进政策、控制物价上涨、实施适度的货币政策、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等。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2023-11-10contents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同人群的消费行为特点•消费行为的市场影响与营销策略•未来消费行为的趋势与展望目录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01从节俭消费到适度消费0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居民逐渐抛弃了过度节俭的消费观念,开始接受适度消费的理念,即既要满足消费需求,又要避免浪费。
重视生活质量02近年来,中国居民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追求健康、环保、品质化的消费,例如对健康食品、旅游、教育等领域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个性化、多元化消费0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逐渐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消费者更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从计划消费到自由消费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消费模式主要是计划消费,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消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转向自由消费,即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进行消费。
追求品牌化、时尚化消费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提高,中国居民越来越追求品牌化、时尚化的消费,即注重产品的品质、设计和流行元素。
线上线下融合消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从传统的实体店消费转向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即通过线上渠道进行购买,线下渠道进行体验和服务。
从生存型消费到发展型消费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即从基本的温饱需求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发展,例如旅游、教育、娱乐等领域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要点一要点二服务性消费比重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性消费的比重逐渐增加,例如旅游、教育、医疗、娱乐等领域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城乡消费结构差异缩小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消费结构差异逐渐缩小,例如农村居民对家电、交通工具等消费品的需求逐渐增长。
要点三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02经济因素收入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
居民消费水平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物质生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
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影响到全国经济增长,而且也关乎个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多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本文将从个人收入水平、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价格水平、文化因素等方面探讨这些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个人收入水平是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个人收入水平直接决定着个人在购买物品和服务时的消费能力。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居民购买力越强,消费水平也会越高。
事实上,许多研究表明,个人收入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除了个人收入水平外,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也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影响。
社会基础设施包括住房、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
这些设施的完善度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与消费水平。
例如,如果交通设施不便利,很多消费品无法流通到消费者手中,商品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同样的,如果教育和医疗的设施不足,则相应的消费水平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度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居民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
价格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另一个因素。
价格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与消费决策。
高物价会使消费者的购买力减少,降低其消费水平,而低物价则会促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提高其消费水平。
因此,当前物价水平的高低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极大。
文化因素也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之一。
文化因素是指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因素。
不同文化的人们在消费和生活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有的人注重物质与消费品牌,更容易花费大量的钱购买高档商品,而有的人则注重情感与精神追求,更容易选择相对低价的商品或服务。
因此,文化因素对居民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上有明显的影响。
总之,居民消费水平和个人收入水平、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价格水平、文化因素等因素密切相关。
摘要: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目前, 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我国居民消费能力也不断升级。
因此,研究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对于国家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对各变量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何种因素对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积极作用,何种因素对其有消极作用。
将结果应用到实际的调控过程中去,我们可以在未来长久的发展道路上更合理地提升居民消费的总体水平。
本文以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为目的,选取了人均居民消费为因变量,城乡居民储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利用我国1978年至2014年的统计数字,建立居民消费水平的经济模型,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得出各种主要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城乡居民储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者价格指数一、居民消费影响因素模型(一)数据来源本文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统计年鉴搜集1978年至2014年人均居民消费、城乡居民储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者价格指数整理而得。
(二)变量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想到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我选择了四个自变量:1)消费者价格指数(X1),用p表示,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一定时期的物价波动情况,价格的上升会使消费下降。
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X2),用英文字母ri表示,同理,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居民消费增加。
3)城乡居民储存(X3),在下文中用英文字母s表示,从储蓄上来看,居民把一定的钱用于储蓄,储蓄的增加可能会引起消费的减少。
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4),用英文字母ui表示,根据常理推测,收入的增加会刺激居民消费,使居民消费增加。
居民消费水平可有多项指标来观测,在本文中我选择了人均居民消费为因变量,用英文字母e来表示,来作为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
当前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及政策建议一、当前居民消费需求的基本特征(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快速增长,其它类消费亦快速增长但比重仍然较低这几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XX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1543亿元,增长14.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4867亿元,增长12.6%。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4326亿元,增长13.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0345亿元,增长16.4%;其他行业零售额1739亿元,增长2.3%。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是消费扩大的主要原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实际增长10.4%。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0.2%,农民收入增长11.9%,而GDP增长初步核算,比上年增长10.7%。
此外,围绕着扩大消费、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GJ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完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出台了更多政策,减少了城市居民的后顾之忧。
在农村,则尝试建立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进城农民的各种收益和权益,则促进了消费的快速增加。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不足30%,比发达GJ要低20―30个百分点。
如果城乡合算,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更要低出很多。
(二)城乡消费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消费向进展和享受型转变,农民生存型消费模式特征依旧明显从恩格尔系数来看,城镇居民20XX年37.7%,20XX年36.7%,20XX年35.8%,这一系数虽然与发达GJ30%以下的水平仍有距离,但已经接近日本,其中,、、广州等地居民恩格尔系数已降至35%以下。
此外,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排第二位占14.4%,其次是交通和通讯占11.7%,居住(指水电燃料及其它)占10.2%,衣着占8.4%,医疗保健占7.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占5.7%。
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城镇居民消费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媒体宣传等方面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首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居民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逐步提高。
对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不断提高。
当家庭收入增加时,城镇居民可以选择更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
二、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高素质的人才更具有高消费能力。
另一方面,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消费者素质,使人们更加理性地购买商品和服务。
三、媒体宣传媒体宣传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也较大。
媒体宣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例如,音乐和电影可以影响人们的审美意识,使人们更加愿意消费。
同时,网络购物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也使消费者更加便捷的获取商品信息,从而促进了消费需求的提高。
四、城市的文化、环境和消费氛围城市的文化、环境和消费氛围也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和家庭文化背景也可以影响消费的决策和行为。
消费者选择消费品时,往往会考虑该品牌是否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内涵,这对城市消费氛围也存在影响。
总之,城镇居民消费是城市经济发展和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因素有很多。
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信息流通畅通以及良好的消费氛围等因素,都能够实现消费者更加理性地消费行为,对城市经济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首先,经济因素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经济增长、就业和收入水平是决定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因素。
当经济增长、就业市场繁荣时,居民的收入会随之增加,从而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
此外,通货膨胀率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水平可能会受到影响。
其次,社会因素也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福利政策的完善程度,例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将直接影响居民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
社会安全稳定程度也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之一、在一个社会安全稳定、法治环境好的社会中,居民有更多的信心去消费和投资。
另外,文化因素也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之一、消费习惯和价值观是由文化所影响的。
在一些文化中,节俭和勤俭节约被看作是一种美德,居民在消费时可能更加谨慎和理性。
相反,在一些消费主导的文化中,人们倾向于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此外,教育水平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仅会提高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还会改变他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
最后,政策因素也会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影响。
比如,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都会对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提供贷款支持等措施来促进居民的消费。
综上所述,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政策等多个方面。
经济增长、就业和收入水平等是决定居民消费能力的主要因素。
此外,社会福利政策的完善程度、社会安全稳定程度、消费习惯和价值观、教育水平以及政策因素等也会对居民的消费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因素、个人收入水平和社会文化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有重要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和就业状况都会影响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居民收入普遍较高,消费支出相对较大。
而物价水平的波动也会对消费支出产生影响。
物价上涨会减少居民的消费能力,从而降低消费支出。
就业状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就业机会多的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较高,消费支出也相应较大。
个人收入水平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关键因素之一。
个人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个人收入水平高的人群通常有更多的剩余收入,可以进行更高水平的消费支出。
相反,个人收入水平低的人群消费支出相对较少。
提高个人收入水平是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途径。
社会文化因素也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价值观念、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等。
价值观念代表了社会对消费的认可程度,消费习惯代表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习惯,而消费模式则体现了社会的消费主导方向。
社会对消费的认可度高的地区,居民倾向于更高水平的消费支出。
消费习惯的改变也会导致消费支出的波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购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而线下实体店的消费支出相应减少。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受到宏观经济因素、个人收入水平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培养积极的消费文化,可以促进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我国人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探析人均居民消费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影响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可以分为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等。
首先,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提高,这使得人们的购买力增加,进而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
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他们会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了人均居民消费水平。
而经济因素中的投资也会影响人均居民消费水平。
当投资增加时,企业会增加生产,刺激就业增加,从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促进人均居民消费的增长。
其次,社会因素也是影响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文化、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
文化对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一些地区对于节俭的文化传统,会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储蓄,减少消费。
而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人们更加注重品质和品牌,从而提高日常的消费水平。
同时,社会环境的稳定和安全也会对人们的消费意愿产生影响。
只有社会环境稳定,人们才会更加愿意去消费。
最后,政策因素也是影响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政府制定的消费政策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例如,降低税收和减少关税对于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和促进人均居民消费有积极的影响。
政府还可以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工资水平来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提供来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
总之,在影响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因素中,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
只有这些因素能够相互配合和协调,才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人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因此,政府应该制定积极的政策,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改善社会环境,从而推动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持续增长。
我国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及对策提要目前,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我国居民消费能力也不断升级。
消费品的档次越来越高,消费周期越来越短,折旧越来越快。
一、经济背景分析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历经了从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逐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移的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一)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的初级阶段。
1978年前主要追求“三转一响”的“老四件”,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
(二)生活大为改善的电器普及阶段。
始于八十年代的城镇居民消费从千元级向万元级、十万元级消费发展,农村从百元级向千元级、万元级消费发展,形成了以家用电器普及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热潮。
大约延续了十年左右,其主要标志是以排浪式消费方式在城市普及家电商品,家用电器开始进入农村家庭。
(三)高层次的享受型阶段。
以住房、汽车为主的新的消费热潮扑面而来。
抽样调查资料表明:2002年有82.1%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
其中,60.7%的家庭购买了房改房,9.3%的家庭购买了商品房,12.1%的家庭拥有私房。
根据当前我国居民收入状况,居民消费是建立在经济实力之上的。
目前,城市居民家庭户均金融资产已达到七万元,具备一定的购买潜力;农民收入也具有购买千元以上商品的消费能力。
引领消费龙头的商品首推住房。
住房制度改革以后,居民购房意识增强,我国房地产业已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的上升期。
2006年前九个月,销售给个人的商品房面积达8,215万m2,比2005年同期增长33.1%,占销售总面积的90%以上。
2006年前九个月,个人商品房销售额达到1,787亿元,同比增长44.9%,比2005年底增加近十个百分点。
住房之后的第二消费大件当推汽车。
目前个人消费占汽车销售量的70%以上。
2006年前十个月,中国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2.7%,其中轿车生产增长23.4%。
中国累计生产汽车205.33万辆。
在消费方面,通信、电脑、教育、旅游都是热门领域。
2001年7月底,中国移动电话业务收入首次超过固定电话业务收入,成为国内第一大通信业务。
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首先,收入水平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的购买力也相应提高,从而促进了消费的增长。
相比较于较低收入层的居民,高收入群体更容易有更多的闲余资金进行消费,因此其消费需求更旺盛。
同时,收入分配的不均衡也会导致不同群体的消费水平存在差异。
其次,物价水平也对居民消费产生巨大影响。
通货膨胀会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加剧居民消费的压力。
当物价快速上涨时,居民可能会降低消费水平,或者选择购买价格较低的替代品,以减少消费支出。
金融政策也对居民消费产生重要影响。
货币政策的宽松与紧缩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消费倾向。
当货币政策偏向宽松时,利率降低,居民更容易通过贷款等方式获取资金,从而提高消费水平。
相反,当货币政策偏向紧缩时,利率上升,居民的消费意愿相对减弱,因为贷款成本的提高会促使居民节约支出。
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消费观念、价值观、审美观等。
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对消费的态度和观念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消费行为。
例如,一些人更注重物质生活,会倾向于购买奢侈品;而一些人更注重精神文化生活,会选择参加旅游、教育等文化消费活动。
个人偏好与需求也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不同个体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它们的消费决策往往受到个人偏好的影响。
例如,一些人更喜欢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一些人更喜欢购买高科技产品等。
最后,外部环境也对居民消费产生一定影响。
国内经济形势、国际形势、自然灾害等都会对消费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经济衰退期间,居民往往会减少消费以应对不确定的经济状况。
而自然灾害可能会导致居民购买农产品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增加。
总结起来,我国居民消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收入水平、物价水平、金融政策、社会文化因素、个人偏好与需求以及外部环境等。
通过充分了解和分析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把握居民的消费动向,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首先,收入水平是决定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提高消费水平。
同时,收入水平也反过来受到教育水平、就业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教育水平提高可以提高人们的就业竞争力和工资水平,进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会带动就业增长和工资增长,从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第三,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带动就业增长和工资增长,进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同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会推动商品和服务的增加和提升,使居民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消费选择,进一步提高其消费水平。
第四,社会福利政策也会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影响。
一些社会福利政策如养老、医疗和住房等福利提供,可以减轻居民负担,增加其可支配收入,提高其消费水平。
社会福利政策的健全和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最后,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人们的就业竞争力和工资水平,从而增加其收入水平。
高教育水平的人们更有可能获得高薪工作,从而有更高的消费能力和更高的消费水平。
因此,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收入水平、就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政策、教育水平等。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居民的消费水平。
政府和社会应该通过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就业状况、推动经济发展、健全社会福利政策以及提高教育水平等措施,以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居民消费水平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收入水平、生活成本、就业状况、社会福利和政府政策等。
收入水平是决定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收入通常意味着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提高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然而,收入分配不均导致一部分人的消费水平较低,这可能限制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
生活成本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包括食品、住房、教育、医疗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对居民的消费能力有直接影响。
生活成本的上升可能会抑制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
就业状况也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就业率的提高通常意味着更多的人有收入来源,从而提高了整体消费水平。
相反,高失业率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可能较低。
社会福利是另一个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
社会福利项目包括退休金、医疗保险等,可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
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通常可以推动消费水平的提高。
政府政策也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国家通过减税政策、增加公共支出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
这些政策可以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动力。
居民消费水平受多个因素影响。
收入水平、生活成本、就业状
况、社会福利和政府政策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需要综合考虑来分析和评估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
影响消费居民的因素
1. 收入水平:个人收入水平是消费力的基础,收入水平高的居民更容易消费较高档次的商品和服务。
2.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对消费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就业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3. 物价水平:物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购买力的大小和消费预期的形成,物价上涨会降低居民购买力。
4. 利率水平:在利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居民通常更愿意借贷以消费,利率上升则会对消费产生一定的制约。
5. 政策环境:政府有一定的调节经济的职责和权力,政策环境的变化会对消费居民产生影响。
6. 健康状况:健康状况较差的人,需要更多的医疗、保健和健康食品等的消费支出。
7.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的提升和知识水平的增加会提高消费者对品质、安全、健康等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8. 文化娱乐:居民对文化娱乐和旅游等消费需求的增长,也为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分析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因素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绝对数逐年增长,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长到2008年的4760.6元,增长了33.63倍;城镇居民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增长到2008年的15780.8元,增长了44.95倍。
从1997年开始,我国的GDP年平均环比增长率保持在12.8%左右,而同期我国农村居民实际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26%,城镇居民的实际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9%。
根据相关经济理论与实践,投资、出口与消费一向被认为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
温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扩大居民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反映了这一点,“增加消费,扩大需求,启动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
因此,对于消费的研究就显得极为迫切且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的凯恩斯消费理论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消费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在我国居民消费还存在着两个几乎完全不同的消费群体: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
对于两个不同的消费群体,他们各自的消费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孰轻孰重呢?即我国政府应该将经济的增长点着重放在刺激哪个消费群体上呢?是农村居民呢还是城市居民呢?对此我们展开了关于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研究分析。
二、模型设定(1)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因此《宏观西方经济学》中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即凯恩斯消费函数: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居民最终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系别:金融学院班级:07金融三班姓名:冯雪学号:200701050234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这已为各界所取得共识。
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本地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
关键字:消费支出,居民储蓄,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一. 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前,中国上至中央,下至各级政府,由于人才的匮乏,资金的短缺,观念的保守,我们对各种经济的决策大都是依据历史的数据,凭借个人经验作出决策,无法切中要害,导致最后的指导行动的措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成效不大,延误了国家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国家对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大量采用科学、定量、求实的预测、指导方法,摒弃太多的人为影响,所作出的决策越来越切合实际,而效果亦愈来愈好;而这其中,计量分析方法功不可没。
所以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居民投资的作用,但是居民存款额依然居高不下,居民消费虽有增长却不能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
最后得到的收益不仅仅是最终的最佳模型以及结论,还有通过建模自身感触到的:任何一个结论的得出都需要实际操作与理论的结合、严谨的思考。
二.变量的选择分析通过研究以前学者对影响因素的选取并且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我认为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主要受居民储蓄,可支配收入、工资水平、消费者支出、恩格尔系数、通货膨胀率、收入分配、居民贫富情况的影响。
摘要: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目前, 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我国居民消费能力也不断升级。
因此,研究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对于国家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对各变量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何种因素对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积极作用,何种因素对其有消极作用。
将结果应用到实际的调控过程中去,我们可以在未来长久的发展道路上更合理地提升居民消费的总体水平。
本文以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为目的,选取了人均居民消费为因变量,城乡居民储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利用我国1978年至2014年的统计数字,建立居民消费水平的经济模型,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得出各种主要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城乡居民储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者价格指数一、居民消费影响因素模型(一)数据来源本文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统计年鉴搜集1978年至2014年人均居民消费、城乡居民储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者价格指数整理而得。
(二)变量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想到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我选择了四个自变量:1)消费者价格指数(X1),用p表示,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一定时期的物价波动情况,价格的上升会使消费下降。
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X2),用英文字母ri表示,同理,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居民消费增加。
3)城乡居民储存(X3),在下文中用英文字母s表示,从储蓄上来看,居民把一定的钱用于储蓄,储蓄的增加可能会引起消费的减少。
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4),用英文字母ui表示,根据常理推测,收入的增加会刺激居民消费,使居民消费增加。
居民消费水平可有多项指标来观测,在本文中我选择了人均居民消费为因变量,用英文字母e来表示,来作为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
表1 1978-2014各数据指数年份人均居民消费(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乡居民储蓄(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元)1978 184 100.7 210.6 343.4 133.61979 208 101.9 281 405.0 160.21980 238 107.5 399.5 477.6 191.31981 264 102.5 523.7 500.4 223.41982 288 102.0 675.4 535.3 270.11983 316 102.0 892.5 564.6 309.81984 361 102.7 1214.7 652.1 355.31985 446 111.9 1622.6 739.1 397.61986 497 107.0 2238.5 899.6 423.81987 565 108.8 3081.4 1002.2 462.61988 714 120.7 3822.2 1181.4 545.01989 788 116.3 5196.4 1372.9 601.51990 833 103.1 7119.8 1510.2 686.31991 932 103.4 9241.6 1700.6 708.61992 1116 106.4 11759.4 2026.6 784.01993 1393 114.7 15203.5 2577.4 921.61994 1833 124.1 21518.8 3496.2 1221.01995 2355 117.1 29662.3 4283.0 1577.71996 2789 108.3 38520.8 4838.9 1926.11997 3002 102.8 46279.8 5160.3 2090.11998 3159 99.2 53407.5 5425.1 2162.01999 3346 98.6 59621.8 5854.0 2210.32000 3632 106.7 64332.4 6280.0 2253.42001 3887 101.7 73762.4 6859.6 2366.42002 4144 99.8 86910.6 7702.8 2475.62003 4476 102.8 103617.6 8472.2 2622.22004 5032 104.3 119555.4 9421.6 2936.42005 5573 105.6 141051 10493.0 3254.92006 6263 104.7 161587.3 11759.5 3587.02007 7255 104.5 172534.2 13785.8 4140.42008 8349 104.3 217885.4 15780.8 4760.62009 9098 95.4 260771.7 17174.7 5153.22010 11800 104.5 303302.5 19109.4 5919.02011 12130 105.1 343635.9 21809.8 6977.32012 12550 102.2 399551 24564.7 7916.62013 12990 103.0 447601.6 26995.0 8896.02014 13037 102.1 485261.3 28844.0 10489.0 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二、居民消费水平的多元回归分析(一)模型建立基于以上数据,建立Y=B0+B1X1+B2X2+B3X3+B4X4+u,由于不能所有影响因素都表示出来,用随机变量u表示。
(二)参数估计1)模型估计结果Y t=302.4515-1.0830849X1-0.970319X2-0.007573X3+0.943764X42)经济意义从回归结果来看,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指数每上升一个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就减少1.830849个单位;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消费支出反而减少0.970319个单位;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储蓄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减少0.007573个单位;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增加0.943764个单位。
图1 eviews回归结果3)假设检验F检验:由上图可知F(3,330)=891.8467,对应的P值接近于0,说明整个方程是显著的,所有变量联合起来有显著影响。
t检验:由上图可看,在显著水平为0.05的情况下,X1、X3的P值都超过0.05,说明可能存在共线性的问题。
(三)计量经济学检验1)多重共线性图二R2=0.09,p值为0.323245,说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其他变量不具有共线性。
图三R2=0.990805,P值接近于0,说明农村可支配收入与其他自变量具有共线性。
图四由图可看出,储蓄与其他变量也存在着共线性。
图五城市可支配收入与其他变量存在着共线性。
经过修正后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居民储存仍是不显著,最终舍弃这两个变量,选择X2与X4为自变量,Y t=299.7014-1.097951X2+0.859021X4,方程通过检验各系数与方程均显著。
图六2)异方差图七由以上结果看出,方程对应的P值为0.0758,统计不显著,方程基本上不存在异方差。
3)自相关由图六可看出,d=0.972494,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k=2,n=37,d L=1.364,d u=1.590,0<d<d L,则拒绝原假设,无正自相关。
三、结论总体而言,通过对1978-2014年32年间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各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获得了以下基本结论,居民消费水平是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因而它受到多项与经济政策和经济水平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了居民储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数据的可取得性,本文只针对以上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实际过程中,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风俗习惯、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消费者偏好等也会对我国消费水平产生影响。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初始线性回归模型的验证和分析,最后得到的线性回归模型在理论上符合实际,结果分析一致。
在实际生活中,居民的消费支出方面有很多,本文只是浅显的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因素,通过建立模型假设检验得到消费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预测与实际几乎一致。
最终结果可看出,城镇居民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消费增加0.809521个单位,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减少1.097951个单位。
集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思考,总结出主要原因:第一是我国是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而居民消费水平是以人口数为权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加权平均计算而得到的;第二是农村居民的消费动力远远大于城镇居民。
针对以上两条原因,我认为国家在接下来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执行上应该着力与提高居民收入, 大力增强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
对于城镇居民,应当根据不同收入群体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举措,尽力缓和贫富两极化的社会现状。
可采取的措施如对于低收入群体要实行保障制度,保证其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其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所有收入在基本工资线以下、失业、下岗的人员都能及时、足额领到基本生活费,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对于中等收入群体要维持他们的生活水平,逐步将低收入群体发展到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和培养中等收入阶层。
参考文献[1]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4》,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年版。
[2] 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郝卉.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4]范亚东,杨莹.农村消费与收入的实证分析.北方经贸.2009(6),p25-28[5]吴承业.应用计量经济学教程.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6]伊志宏.消费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