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
理干预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护理干预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胎龄<32 周、出生体重≤1500 g的早产儿。随着医学的发展,如何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存活率及其生存质量,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需求,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喂养不耐受的判断标准及喂养方法的选择,旨在使极低出生体重儿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
1 VLBW I 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
1.1 胃肠道形态、功能不成熟
VLBW I因吸吮、吞咽协调能力差;胃肠收缩幅度、传播速度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低,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不成熟,胃排空延迟;小肠的动力随胎龄的增加也有一个发育与成熟的过程。因此,VLBWI较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的体征。同时,由于VLBW I 胃酸p H 低、蛋白酶活性低、肠黏膜渗透性高、SIgA 水平低和动力障碍,使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性增加。
1.2 窒息缺氧
正常肠道功能的实现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肠道神经系统、肠肌等互相配合,窒息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同时肠黏膜较严重的缺血缺氧都会增加VLBW I 不耐受喂养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的发生。
1.3 其他因素
心肺功能疾病,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动脉导管开放( PDA) 使心肺负荷加重,可引发NEC 等严重并发症。同样,体温变化、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感染等都会影响到VLBW I的喂养。
2 喂养的耐受性
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喂养不耐受:① 观察胃残留量:用胃管喂养的婴儿每次喂养前先抽取胃中残余奶量,残留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3或持续喂养时超过1 h的量。② 观察腹胀:间断测量腹围的方法,固定测量部位和时间。腹围增加1.5 cm伴有肠型。③ 呕吐、腹胀、胃残留量增加,胃残留物被胆汁污染,血便或大便潜血,提示感染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④ 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明显增加及便稀薄.。还原物质超过2%(乳糖吸收不良)也提示喂养不耐受。胃残留量超过正常和腹胀,是喂养不耐受的重要指标。
3 VLBWI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
3.1 选择适合的乳类
母乳富含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和免疫成分,可增加早产儿胃肠道防御功能。母乳含有较多谷氨酰胺,有利于维护小肠黏膜的完整性,提高胃肠屏障功能,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对于无法母乳喂养的VLBW I 给早产儿配方乳。但早产儿配方乳较高的蛋白含量可导致高氨基酸血症,引起酸中毒。邓靖怡研究发现,调整配方乳浓度,先用1∶1的早产儿配方乳喂养一周,再用2∶1早产儿配方乳喂养一周,最
后用配方乳原液喂养。这种过渡的调整,可防止高渗奶进入肠道后肠壁缺血缺氧、加重胃肠道负担,从而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3.2 改进喂养方式
①经口喂养:吸吮是早产儿原始反射之一,最好的营养途径是经口喂养,但由于VLBW I 有效的吸吮、吞咽要到34~36 周才成熟,因此,生后早期可给予鼻胃管喂养。
②管饲:口胃管,鼻胃管推注法:适用于较成熟,胃肠道耐受性好的新生儿,但不宜用于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延迟者。
间歇输注法:采用输液泵输注,每次输注时间可以持续30 min~2 h,根据患儿肠道耐受情况间隔1~4 h输注。
适用于胃食管反流、胃排空延迟和有肺吸入高危因素的患儿。
持续输注法:连续20~24 h用输液泵输注喂养。此方法仅建议用于上述两种管饲方法不能耐受的新生儿。应每8h更换注射器,每24 h更换输注管道系统。整餐式�z推注式�{给予或间歇性输注较持续输注利于患儿尽快过渡为经口喂养。
3.3 非营养性吸吮(NNS)
新生儿可有很多口腔运动,其中,吸吮可分为营养性吸吮( ENS) 和非营养性吸吮(NNS)。不能经口喂养,给其吸吮无洞眼、空的橡皮奶头,即称(NNS)。每次10~15 min,7~8 次/ d,直至VLBW I 有吸吮和吞咽能力为止。
NNS 通过刺激口腔内的感觉神经纤维,兴奋迷走神经,改变胃肠调节肽的水平,刺激胃肠激素分泌,促进胃肠运动,加速胃的排空,缩短鼻胃管留置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刺激胃肠道生长发育,减少废用性萎缩。
3.4 早期微量喂养(MEN)
早开奶可早期促进肠胃功能成熟,逐渐增加对胃肠喂养的耐受性,胃肠道喂养开始越晚,不耐受性的危险性越大。临床实践证明,肠蠕动开始和胎粪排出是开始喂养的指征。可于生后24 h后开始喂养。但如有机械通气、腹主动脉插管、动脉导管未闭和败血症等,可适当推迟喂养时间,也应尽可能在出生3 天内开始喂养。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少量喂养可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加速肠黏膜生长和胆汁分泌,促进肠蠕动,减少肝肠循环,可早期达到足量胃肠喂养,减少常见并发症,提高了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及存活质量。
美国Bo ston 儿童医院常规推荐:VLBW I 采用早产儿母乳/ 配方乳微量喂养,每次剂量依体重不同而异。体重1 000 g,1~2 ml/ 次;1 001~1 500 g,2~3 ml/ 次,以后每日每次递增1~2 ml/ kg。增加奶量不宜过快,防止喂养过度而促发NEC。
3.5 腹部抚触
胎儿的感觉发育非常早,按摩、摇晃、拥抱和肌肤接触可刺激婴儿的触觉、前庭、运动感觉系统,调节行为状态,减少应激行为。腹部抚触在VLBW I 生命体征平稳、生后4 d 即可进行,每日3 次,每次5~10 min,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速度、压力适中。VLBW I 由于肠蠕动缓慢,排便无力,应用腹部按摩温和的刺激可增加VLBW I迷走神经张力,能促使胃肠激素水平增高,有助于胃肠
蠕动增加,改善VLBW I 对喂养的耐受性,增加排便次数。
3.4 刺激排便
刺激排便能激发排便反射、促进结肠动力成熟及胃排空、畅通排泄途径。早期温盐水灌肠可促进排便、刺激胃肠迷走神经、刺激胃肠道的G 细胞释放GAS。GAS能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3.5 加强环境管理
①噪音刺激: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中的大脑有很多副作用,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急剧波动。导致早产儿交感神经受影响,不利于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因此,护理人员应尽力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如说话轻柔,走动轻柔,不要用力摔碰暖箱门,避免敲击暖箱等。②光线刺激:光线对早产儿发育有很大影响,持续性照明能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黑暗环境使早产儿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地位,一些胃肠激素如促胃动素、胃泌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具有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促进肠胃活动和胃肠黏膜生长等作用,有助于早产儿消化吸收,从而进奶量增加,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减少。临床上正大力推广使用暖箱遮光罩和配戴眼罩,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
综上所述,通过调整适合于VLBW I 的最佳喂养方式和喂养方法,同时重视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吸吮的生物学作用、腹部抚触等护理干预,可改善VLBW I 的喂养不耐受,使之能安全渡过喂养关,尽早从胃肠外营养过渡到经口全肠营养。同时,,护理干预重视发育性支持作用,可进一步改善VLBW I 远期预后,从而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