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神童”13岁考上清华 其母称儿子并不特别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CCTV央视记者探访叛逆孩子考上清华不为人知的背后2021年,李鑫以659分的高考成绩拿到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了周围所有人追逐和羡慕的对象。
然而就在两年以前,李鑫还是一个令家长头疼、让老师抓狂的问题少年,因为打架被记过2次、在寝室里看黄片被抓1次,谈恋爱、逃课、考试作弊、赌博、四处游玩,反正该干的坏事,他几乎全干过。
大家都说:这个孩子其实很聪明,就是因为太懒,整天就知道玩手机,不愿意学,所以成绩才会上不去。
妈妈为了让这个“混世魔王”能有点出息,给孩子请过最好的家教、报过最好的辅导班,可这个不成器的东西,似乎对所有的坏事都有兴趣,唯独对读书提不起任何兴趣,不管家长怎么打、怎么骂、怎么讲道理,他就是一点也不长进。
对于李欣的学习问题,妈妈陷入了迷茫,不知道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2018年,李欣的妈妈在一次同事的聊天中发现,同事的孩子也有和自己孩子一样的问题,不爱学习,但现在能考上重点大学,父母也不用担心了。
追问之下才知道他们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方法。
在同事的推荐下,李欣的妈妈毫不迟疑地给孩子买了一套。
用了一个星期,她发现李欣对学习并不反感。
一个月后,她的成绩突飞猛进。
对于之前的辅导班和培训班,李鑫的妈妈很后悔。
如果她知道有这么大的变化,早就买了,就不会花这么多钱了。
李鑫的妈妈告诉我们,之所以李鑫后面有如此大的改变,她主要是让孩子按照这套学习方法系统性学习,这套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总结起来也就三个步骤,如果家长都能够让孩子去学习,她相信大部分“无药可救”的孩子,都将走上人生巅峰。
记者了解到,李鑫学习的这套方法是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根据“中国教育之父”孙维刚老师的教学方法,精心研究出的一套高效学习方法,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内容编写,适合各地学生使用。
据北京四中师生调查发现,74.6%的学生,尤其成绩中等或一般的学生都感叹,考试时间短、题目做不完、题目陷阱多、很容易出错,还有的学生反映听老师讲能听明白,但一做题就卡壳,不知道如何下手。
【精彩收藏】最爱固始到北京的风景——对话清华大学2014级新生张跨越作者:吴晓军张跨越,男,生于1996年5月9日,固始县蒋集镇孙岗村人,固始慈济高中2014届三(32)班学生。
2014年高考,他以681分(其中语文125分,数学140分,外语139分,理综277分)全省第96名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录取。
近日,笔者对其进行了一次专访。
晓军:张跨越你好,首先要祝贺你被清华大学录取。
你的名字有什么寓意?是否觉得高考的成功就是人生的跨越?跨越:我小学就读于蒋集镇孙岗小学,初中就读于蒋集二中。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融入到务工的队伍,到北京丰台区收废品以维持生计。
上小学时,我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上中学后,我又和姥爷姥姥在一起。
在儿时的记忆中,父母就离我非常的遥远。
我也曾问父亲我名字的寓意,他说,我们祖祖辈辈务农,和田地打交道,你一定要混个样子出来,出人头地。
我从此明白了,我的名字包含着父母对我殷切的期望。
2011年中考,我考了577分,蒋集镇第三名,当年全镇考到固高的正取生也只有九人,我压线进入实验班,是班里的42号,也就是进班第42名,但是今年高考,我考出了校本部第一名的好成绩,看来农村孩子的潜力还是不错的,我对得起“跨越”这个名字,也没有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
晓军:读书改变命运,曾经是农村寒门子弟坚守的信条,如今,这一信条正受到很大的挑战和质疑。
2009年,全国84万应届毕业生退出高考,导致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考生总量首次出现下降,并且每年都有下降的趋势,你觉得农村孩子放弃高考的原因何在?他们还有其他向上的通道吗?跨越:大学生越来越多,学费越来越贵,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也越来越多。
这是人们普遍的感受。
虽然老百姓认为“除了读书没有别的出路”,但就业难也让他们心生疑惑,好不容易跳出去了,怎么又回来了?读书还有用吗?教育成了“高投入,低产出”的行业,读书改变命运这条路越来越窄,也越来越崎岖。
十三岁男孩的担忧阅读答案十三岁男孩的担忧阅读答案。
十三岁男孩的担忧阅读答案篇一《十三岁男孩的忧伤》十三岁男孩的忧伤 1儿子桑岩和同学去爬山,出了点小事故,左腿小腿骨折了,在骨科医院治疗。
2这是桑岩长这么大,第一次因受伤住院,看望的人络绎不jüé,带着各种营养品和水果。
我和老公也轮流值班陪着他,每天想办法给他做可口的饭菜。
3家境富足,这个时候更想让孩子享受到好的照顾。
4那天中午,我开了车带着从家里煲的冬瓜排骨汤赶到医院时,病房里静悄悄的,桑岩旁边的病床空空荡荡的,只有桑岩在,老公在我快到时赶回去处理公事了。
5我把冒着热气的排骨盛出来,这是桑岩从小最爱吃的,每天都吃不厌。
但这次,他却并没有表现出我熟悉的热情来,只是看了一眼,然后说:“妈,以后你别给我送饭了,我想吃医院的饭菜。
”“怎么了?”我有些诧异,“医院的饭菜做得那么粗糙,哪有家里的可口?” 6桑岩却并不回答我,又说:“你也别让那么多叔叔阿姨带着东西来看我了,好吗?” 7我有些愣怔,看着他——我在这个十三岁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柔软的忧伤。
8我轻轻问他:“告诉妈妈,为什么呀?” 9桑岩犹豫了一下,转过身指指旁边的床位:“因为我不想让那个哥哥心里难受。
”1 10桑岩旁边的床位,有个比他大两三岁的男孩,小腿粉碎性骨折,已经住院半个多月了。
我不知道桑岩为什么会这么说。
于是我问:“哥哥为什么会难过?” 11“因为……”桑岩说,“你知道吗?他没有妈妈,他爸爸在工地上班,都没有时间照顾他,工地上的人有空就轮流来陪他,但是没有人给他带好吃的,他只能吃医院的饭。
妈妈你看,他的柜子里面都是空的,连一盒牛奶都没有,可是你们什么都给我买,他看了,心里一定会难受的。
以后我和他一起吃医院的饭,我陪着他,他就不难过了……” 12我的心也不由得柔软起来,因这个十三岁男孩的善良——这些天,我只顾着他,心疼他的伤,担心着他的恢复,全力以赴地照顾他,却忽视了他旁边那个跟着父亲在工地上受伤的少年和他的处境、他的感受。
清华考生庞众望的故事第一篇嘿,朋友,今天我想跟你唠唠清华考生庞众望的事儿。
你知道这孩子吗?庞众望啊,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娃!他家境那叫一个贫寒呐,穷得让人心疼。
可他愣是没被生活的苦给压垮。
他出生在一个特别贫困的家庭,妈妈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爸爸呢,精神上还有些问题。
家里就靠着年迈的爷爷奶奶操持着,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但这小子从小就特别懂事,知道家里不容易,主动帮着干活儿。
上学的时候,他学习可刻苦了,那股子认真劲儿,谁看了都佩服。
别人放学出去玩,他就留在教室里继续学习。
回到家,一边照顾家人,一边还不忘看书做作业。
有时候啊,灯光太暗,他就借着月光读书。
他也从来没抱怨过命运的不公,总是笑嘻嘻的,好像啥困难都打不倒他。
大家都为他高兴,觉得这孩子终于熬出头了。
庞众望的故事告诉咱们,只要有梦想,肯努力,啥困难都能克服,啥坎儿都能迈过去!第二篇亲,咱们来聊聊清华考生庞众望的故事呗。
庞众望这孩子,简直就是逆境中绽放的花朵。
他家穷得叮当响,可他的心却充满了阳光。
你能想象到吗?他每天除了学习,还要照顾生病的家人,洗衣做饭,啥活儿都干。
但他从来没喊过累,也没觉得生活没希望。
他上学的路也不容易,没钱买文具,就用别人剩下的。
有时候连学费都交不起,可他还是咬着牙坚持。
而且啊,他在学校里表现可优秀了,老师同学都喜欢他。
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学习成绩还一直名列前茅。
别人问他累不累,他总是笑着说:“不累,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高考前,他压力也大呀,但他自己给自己打气。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上了清华。
这消息一出来,大家都觉得太励志了。
他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
我觉得咱们都该向庞众望学习,不管生活多苦,都要笑着面对,努力向前冲!。
13岁考入清华男孩“传奇经历”:没上过幼儿园范书恺:1999年12月出生,5岁上四年级,7岁上初中,借助贫困专项计划,以601 分的高考[微博]成绩被清华[微博]大学[微博]机械工程专业录取。
本报讯昨天,清华大学迎来新生报到。
在报到的新生中,一个身材瘦小、稚气未脱的小男生受到瞩目。
他叫范书恺,1999年12月出生,还未满14岁。
学姐看到他,忍不住轻叹道:“好萌啊!”大多数13岁的孩子还赖在父母身边当着“小公主”、“小少爷”,而来自山西河曲的范书恺已经走入清华园,成为机械工程系年纪最小的新生,从此开始自己独立生活。
学前生活是在家里度过1999年12月出生,5岁上四年级,7岁上初中,未满14岁进入清华大学。
说起自己的“传奇经历”,范书恺显得很谦虚,“我不是什么神童,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学习方法,就是上课听讲,课后练习,只不过比别人早上了几年学而已。
”范书恺告诉记者,自己没有上过幼儿园,学前生活是在家里度过的。
在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就买了小学教材,在家里辅导他的学习。
“4岁的时候,我爸爸给我做过三四年级的测试题,当时得的分数都挺高的,本来想要直接给我报三年级,但是校长没答应,觉得4岁的孩子在楼道里容易磕着碰着太危险。
”范书恺的母亲是当地中学教师,教生物,也教过数学。
受母亲的影响,范书恺对理科兴趣浓厚,选择机械工程作为自己的专业,“希望今后从事科研工作”。
虽然身边的同学都是哥哥姐姐,但是范书恺说除了身高矮一些,自己从来没觉得跟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同。
“我虽然年纪比较小,但是我的心理比较成熟,所以跟同学的交往没什么问题。
”范书恺:1999年12月出生,5岁上四年级,7岁上初中,借助贫困专项计划,以601 分的高考[微博]成绩被清华[微博]大学[微博]机械工程专业录取。
本报讯昨天,清华大学迎来新生报到。
在报到的新生中,一个身材瘦小、稚气未脱的小男生受到瞩目。
他叫范书恺,1999年12月出生,还未满14岁。
学姐看到他,忍不住轻叹道:“好萌啊!”大多数13岁的孩子还赖在父母身边当着“小公主”、“小少爷”,而来自山西河曲的范书恺已经走入清华园,成为机械工程系年纪最小的新生,从此开始自己独立生活。
12岁少年考上重点大学12岁少年考上重点大学刘晨曦成了今年高考全国年龄最小的考生7月25日深夜11时零5分,刘彬拨了无数次的电话里终于传来了高考成绩:刘晨曦,总分425分……泪湿笑脸,刘彬的心激动地跳着―――今年河南省的本科线是420分,儿子的成绩过线了!刘晨曦还不满12周岁,是今年高考全国年龄最小的考生。
即使是报考少年班的考生,也比他大1至3岁。
未满9岁考入高中刘彬家住河南省上蔡县东岸乡,他和妻子袁秀荣原来都是乡一中的民师。
1989年11月1日,二人的爱情结晶诞生了。
他们给儿子取名刘晨曦,希望孩子像早晨的阳光一样朝气蓬勃。
儿子出生后,刘彬阅读了大量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资料表明:0-3岁是开发智力的最佳时期,这期间孩子的眼睛像摄像机,耳朵像录音机,感知世界的能力极强。
孩子刚满4个月,刘彬夫妇就给孩子讲起了情节简单的童话,如“小老鼠偷油喝”、“小山羊乖乖”等等,孩子瞪着大眼睛,似懂非懂的样子十分可爱,孩子刚满1岁,他们就绘声绘色地讲起“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等寓言故事。
此时晨曦已呀呀学语,不但会叫“爸爸”、“妈妈”,而且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了。
晨曦两岁时,刘彬夫妇用省吃俭用的钱买来《儿童看图识字》、《妈妈教我学唐诗》、《安徒生童话选》等书。
晨曦听故事着了迷,爸爸妈妈下班后,他总缠着要听故事。
此时,刘彬夫妇不管多累,也会撇开家务讲上一段,但晨曦仍不肯罢休,总是问“后来怎么样了”。
晨曦3岁时已识字500多个,刘彬开始有计划地教授小学语、数课程。
刘彬教初一数学,妻子教初一语文,晨曦6岁时,就跟着他们到教室听课,成为初一班的“旁听生”。
1996年8月,晨曦尚不满7岁,刘彬决定让他正式上学,直接读初中二年级!晨曦蹦蹦跳跳走进了课堂,身边是一些大哥哥大姐姐,开始他有些胆怯,但没过两天,“小不点”就恢复了顽皮本性,课下常常端着象棋找对手,还与人滔滔不绝谈足球明星呢!不过,课堂上他听讲比谁都认真。
1997年,晨曦读初三了。
人人生而平等,但有人却因为特殊的天赋造成了很多“不平等”,羡煞旁人。
13岁的范书恺考上了清华大学,9岁的凯孝虎拿到了副学士学位,18个月大的婴儿会打乒乓球,这些人都比自己的同龄人优秀许多。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神童。
这世界上的神童你知道多少?来自山西河曲的范书恺是今年清华大学年龄最小的新生。
1999年12月24日出生的他,5岁直接上小学四年级,7岁上初中,如今13岁就考入清华。
许多人称范书恺为“神童”,范书恺并不认同。
他说,自己是一名普通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他只是上课听讲,然后反复练习。
13岁的阎霄汉是北京八中少儿班学生,今年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
据介绍,今年阎霄汉凭借自己的研究课题“CPI权重变化分析及走势预测”,成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项目二等奖,被推荐赴美参加国际中学生科技项目。
他赴美的时间离北京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从美国回京后,阎霄汉最终高考成绩为理科698分。
宋文清,2000年3月出生,山东泰安二中的学生,今年高考成绩609分,超过山东重点本科线(554分)55分,被东南大学少年班录取。
宋文清6岁上三年级,小学读了两年,8岁那年,宋文清正式被泰山博文中学初一录取。
入学时,宋文清比同学小了整整4岁,身高矮了一个头。
新近公布的西安交通大学本硕连读少年班录取名单中,郑州中学共有6名同学榜上有名。
其中,12岁男生焦羡琪更是以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从2045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笑傲江湖”。
焦羡琪老家在开封。
从幼儿园开始,他就对数学有着莫大的兴趣。
小学四年级时,年仅9岁的焦羡琪参加了郑州中学初中部的创新班考试,并顺利通过。
“就知识水平来说,他当时的水平读初中完全没问题。
但年纪这么小,会不会不适应?我们学校也有过很多讨论。
”郑州中学副校长耿宝柱介绍,“最终我们认为,让那些能跑的孩子回去继续学走路,也是一种教育不公;给能跑的孩子创造环境,让他们能够跑得更快、更稳,这是我们教育者应该做的。
山西省历届高考状元2014年山西高考理科状元马志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6月24日,备受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高考成绩出炉了,山大附中学生马志浩以总分705分成为全省第一名。
“我开始自己查了分,当时并不知道是全省第一,后来老师告诉我才知道。
”从当年中考第一到今天的高考第一,他到底是怎样学习生活的?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马志浩,开朗、沉稳、自信,是这个大男孩留给记者的印象。
专注知识积累细节是硬道理马志浩高考夺魁,一点也不出乎老师和同学的意料。
他在任课老师眼里是各门功课均衡发展的好学生,他在周围同学口中是无所不知的“马老师”,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一枚。
他的成功秘笈在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
从语文、英语日常积累性的学习,到生物、化学基本概念细节的梳理,马志浩以他近乎完美的学习态度实现了自身的理想。
出于对物理学科的喜爱,马志浩在高考前就通过参加物理竞赛的方式获得了清华大学60分的降分优惠。
针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他给出了一些建议:“第一,由于物理学科计算量大的特点,数学运算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第二,多观察,勤思考。
留意自然、生活中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现象,思考学科知识内部板块之间的联系。
”他认为,学习方法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
“我不会把自己的学习计划写下来,严格按时间表做事太死板,一般都在心里想着什么时候看什么书。
”马志浩说,他对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有大体的规划,当天基本都能完成。
高考前一天仍在复习三年前,马志浩就以太原市中考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进入山大附中。
“我们学校的老师教学水平非常高,讲课效率高,让每位学生在课堂40分钟内获得最大的收效。
”马志浩说,在高中学习中,老师和同学给了他很多帮助。
马志浩告诉记者,从老师身上他理解了好老师不仅是帮助学生考高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
去年11月,马志浩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由于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他有些失落。
班主任陈芳连夜打电话鼓励他。
清华大学金榜录翟上脚踏实地走进清华□记者刘保军见习记者胡烨晔文/图学习其实一点儿都不苦。
翟上是个很直的小伙子,一来是说话直,有什么说什么;二来是坐得直、站得直。
今年高考,翟上以总分665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开学后,他将成为一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大一新生。
翟上说,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脚踏实地地学习,为他考取清华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妈妈,谢谢您翟爸爸在广东省中山市工作,所以翟上从小就与妈妈一起生活在洛阳。
翟爸爸常年不在家,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得靠翟妈妈一人照顾。
为了照顾好一家老小,翟妈妈辞职专心做起了家庭主妇。
翟上身体比较瘦弱,妈妈便挖空心思地给他做好吃的。
翟上爱吃鱼,翟妈妈几乎学会了所有做鱼的方法。
但翟上又吃不多,翟妈妈只好多做几样菜,让儿子每样都吃一些,全面补充营养。
上高中后,学习时间紧张,不少学生中午不回家,就在学校门口的小饭店随便吃点儿。
但翟上的肠胃不好,一吃外面的饭就容易闹肚子。
为了儿子的健康,翟妈妈一直坚持给翟上送饭。
从家到学校,20分钟的路程,翟妈妈坐着公交车、提着保温饭盒走了一趟又一趟。
妈妈的付出,翟上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我最感激的人,是我的妈妈,从小学到现在,她对我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提起妈妈,翟上显得有些激动,他丝毫不掩饰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给儿子做个心理按摩翟妈妈十分注意与儿子沟通,并将这种沟通称为“心理按摩”。
“孩子爸爸不在家,我很担心他的性格出现问题。
”翟妈妈不仅经常与儿子聊天,还让儿子主动给爸爸打电话,“男孩子还是要和爸爸多接触一些。
”翟上喜欢和家人聊天,有什么想法都会告诉妈妈,妈妈也会站在成年人的角度,给他提建议,但从来不勉强他,更不会以长辈的身份命令他。
进入高三后,翟上几次考试的成绩都很不错,再加上老师对他寄予厚望,翟上情绪上出现了波动。
“一看成绩不错,我就有些想入非非了,又想考北大又想考清华。
”翟上把这些想法都告诉了妈妈。
翟妈妈知道,高三出现这种心态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复习考试需要心静,一旦心绪不定难免影响复习。
孩子过早学习的失败例子
李玫瑾教授曾指出:“无论是超前学习还是超前教育,本质上并
没有很大区别,都是属于浪费金钱与时间的事情。
当孩子逐渐长大,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才会显现!”
说起从“神童”到教育的反面教材,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
湖南省华容县的“神童”魏永康。
13岁便能考入湘潭大学本科,是
当时湖南省大学生里年龄最小的一个。
之后更是以优异的成绩,17
岁就成为了中科院硕博连读的高材生。
然而,入学不久后,便因生活自理能力过于低下,离开了母亲
全权包办的生活模式,连简单的穿衣都成问题,加上知识结构与中
科院的模式不符,继而被中科院劝退了。
无独有偶,辽宁盘锦市也出现了一位“神童”。
那就是年仅10
岁便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张炘炀,他也是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从小学到高三,他仅用了4年时间。
而后,又以13岁的年纪获
得了北工大硕士研究生的入读机会。
不过,在读研究生时,张炘炀的青春叛逆期才来临,与父母的
矛盾、与同学年龄差距太大无法获得正常的人际交往等,一度让张
炘炀成绩难以跟上学业要求。
后来以16岁的年纪被北航数学专业录取研读博士生期间,随着
学业更为繁重,同学的年龄差距更大,以及一直倍受追捧,张炘炀
还曾表现出狂妄自大,同时又脆弱敏感,继而说出许多低情商的言
论而被许多网友讨伐,如“没钱的人肯定没素质”、“白领阶层对
北京的发展毫无价值”等。
“高智商低情商”成为了许多人对张炘炀的评价。
高考2023时事热点作文素材(10篇)高考2023时事热点作文(篇1)一夜之间,不少人的朋友圈被六小龄童刷屏了,#帮六小龄童上春晚#一下成了网络热搜。
2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六小龄童表示,自己尚未接到央视春晚的邀请,但看到大家对他的支持,让他非常感动。
(1月28日《成都商报》)如何看待“帮六小龄童上春晚”刷屏,这只是网友任性或对春晚不满的一种发泄吗?当然不是,实际上,当我们谈论这一话题时,不能离开这样一个背景:随着诸多与西游有关的图书、游戏和影视作品的出现,孙悟空已经成为了一个“超级IP”,其在国内的受欢迎程度绝不亚于美国大片中的超级英雄,并且影响力已不限于国内,去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仅通过海外市场就收回了总投资的1/4就是一明证,而今年恰好是86版《西游记》播出30周年,剧中六小龄童扮演的美猴王孙悟空深入人心,陪伴着几代人的童年。
所以,不是网友太任性,而是情怀这东西太微妙。
春晚剧组回应称“今天你说要让谁上,明天又想让谁上,这样起哄是很不负责任的”。
应该说,春晚剧组简单地将“帮六小龄童上春晚”,当成了一般的明星粉丝起哄,忽略了在30周年这一时间节点上,人们对六小龄童美猴王形象的致敬,忽略了西游文化下人们的共鸣。
为什么大家希望六小龄童登上的是央视春晚,而不是其他平台,不仅是因为春晚的影响力高,更是因为,当除夕夜阖家团圆,一个能够勾起全家回忆的美猴王出现在舞台上时,是令人无比温暖的。
这种朴素的情怀本应被尊重。
公众希望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超级IP”登上春晚舞台,绝不是起哄。
在文化传播领域,尊重情怀是一种游戏规则。
一些好莱坞电影,时隔几十年后拍出续作,仍能全球热映,票房大赚,其中当然有情怀的力量。
我们一直在讲文化输出,一直在努力打造具有知识产权的文化形象和产品,如今西游大热,公众希望我们自己的“超级英雄”登上春晚舞台,怎么就成起哄了?诚然,能登上春晚的节目,在各个环节都有着严苛的规定。
但这并不代表一切都须墨守成规,而对公众的意见,对植根于我们文化深处的情怀视而不见。
刘鸿昌的故事
刘鸿昌,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出生在山西省一个小村庄。
他的父母勤劳朴实,将家里的生计务农和养殖所依靠。
鸿昌从小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和勤奋。
他爱读书,对知识
充满渴望。
即使在农村环境的限制下,他仍然尽力掌握每一本书籍
的知识。
在村庄小学的研究中,鸿昌表现出色,常常在班级中名列前茅。
老师们发现了他的潜力,鼓励他继续努力研究。
鸿昌虽然有些苦恼于村庄学校教学资源的有限,但他没有放弃。
他利用每一个机会,包括放学后的时间,在村庄图书馆独自阅读。
他相信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所以他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高中时,鸿昌因优秀的成绩获得了一份奖学金,进入了一个城
市的重点高中。
在新的环境中,他遇到了更多机遇和挑战。
然而,
鸿昌没有退缩,他沉下心来研究,摆脱了农村学生的固有局限,逐
渐适应了城市的研究和生活。
大学期间,鸿昌选择了法律专业。
他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使他
深深着迷于法律这个领域。
他在研究中勤奋努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随着时间的推移,鸿昌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律师。
他在法庭
上代理了许多案件,为无助的人争取权益。
他努力追求正义,帮助
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刘鸿昌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才华和努力的故事。
他从一个农村孩
子变成了一名律师,通过坚持不懈和追求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他的故事鼓舞着更多的人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困苦,勇
敢向前。
基础不扎实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例
河南“神童”9岁参加高考,10岁上大学,如今月薪2000元生活堪忧。
这位河南“神童”是一名女生,名字叫张xx,有如今的结果,离不开爸爸的急功近利式教育。
4岁时,张xx去幼儿园只读了一周,父亲就武断地退学,他觉得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这种递进式的传统教育过时了,就是浪费金钱、时间。
所以,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父亲给女儿张xx辅导功课,正常来说小学到高中12年的课程,他用5年的时间就全部传授给女儿。
9岁时,张xx就去参加高考,结果这名“神童”名不副实,只考了350分。
当然,作为一名10岁孩子,350分已经是不错的成绩,毕竟有许多18岁的孩子可能也就勉强达到这个分数,甚至还不如。
但是,张xx身上有“神童”的称号,结果只拿350分,最后在10岁时被xxx学院录取,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毕业后,张xx也没有找到工作,只能在自己家开的培训机构工作,月薪仅2000元,如果没有父母的扶持,生活堪忧。
坦白而言,张xx的智商并不低,能够在5年的时间里学完其他孩子12年的知识,同时考取350分,这也是一种能力。
如果张xx的父亲能够学会脚踏实地,先打好基础,就可能给女儿创造一个不错的未来。
在我们印象中,名牌学校毕业的人,教育孩子肯定有更好的方法。
不过,这也具有两面性,恰恰是名校毕业的父母,可能对教育就会另辟蹊径,把孩子当成“实验品”,张xx的爸爸就是最好的例子。
山西“神童”13岁考上清华其母称儿子并不特别
山西有个少年很“非常”:2岁会加减乘除,5岁上学,7岁上初中,13岁考上清华,让望子成龙的万千家长感慨是“神童”,自叹子不如人。
然而“神童”妈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真不是谦虚,我儿子绝对不是神童,没什么特别的,像他这样的智商、家境的孩子,在中国有千千万万。
孩子可塑性强,全在于大人引导,小时候惯下坏毛病,大了就不好纠正了。
”
1、老成得让清华校长吃惊
13岁,是很多孩子小学毕业、刚上初中的年龄,可山西省河曲县的范书恺,现在已经在清华大学读大一了。
他不是特长生,而是通过参加普通高考被录取的。
如果晚出生一周,1999年12月24日出生的范书恺将再创纪录:他将成为清华大学首位“00后”大学生,而“00后”进入清华读书的高峰,只有5年后才会出现!
今年8月21日,范书恺来到清华大学报到。
戴低度近视眼镜、初中生模样的范书恺,面对记者采访有问必答,条理清楚又有主见;听人说话时,他会目不转睛直视对方,想打哈欠也强忍住,如果他嘴里嚼着东西,就坚决不开口说话。
见此场景,在场的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吃了一惊”,觉得范书恺“少年老成”,谈吐举止表现得与年龄段不相符合。
至今,即使面对电话采访,范书恺也十分礼貌地回答问题,假如没空,他会客气地讲明原因;假如对方反复要求,他会再三解释,实在没有办法,才会说“我真要挂电话了”。
范书恺开始拒绝父母送他到北京,最终因妈妈说“半年都见不到你了”才心软同意,但入学手续全是一人操办。
在清华一个多月来,从小在家就做家务的范书恺,把床铺、衣物收拾得井井
有条。
大学第一次班会上自我介绍,范书恺说:“大家可以说我小,其实我不小。
我的心理年龄跟大家一样大,大家不要把我当小孩子看。
”说这番话时,他瘦小的身体包裹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新生文化衫里,衣服的肩缝落在他的肩膀下面。
他的额头上布满坑坑洼洼的痘印,嘴唇两边长着绒绒的胡须。
一位同班男生还是忍不住感慨:“我小时候跟范书恺长得一模一样。
”引来全班笑声一片,范书恺有些尴尬。
2、普通却不凡的养育方式
范书恺老家在山西河曲县,家很普通:爸爸范相是县交警大队的普通职员,妈妈王静是普通老师,爸爸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英语、语文很厉害,妈妈毕业于沂州师专化学系,现在教初中物理。
两人工作时间弹性大,有空教范书恺。
王静大学毕业就在一所山村小学教书,生活十分艰苦。
范书恺从小就跟妈妈在学校吃住。
半岁时,妈妈就教儿子认识动物、看图说话。
和别的妈妈不同,王静从不说“狗狗”、“猫猫”等幼儿用语,一开始就教规范的语言,错了就反复教,从来不训斥。
在山村教书,王静深深领悟到,孩子要成才,家庭要温馨,父母要多引导孩子。
她说,其实在穷山村,有很多小孩子很聪明,也很努力,但父母整天吵架、闹离婚,连孩子读书的书桌都舍不得买,读书环境太差。
农村孩子就像山里的野草,自生自灭。
“我的孩子决不能这么过!”虽然身在小山村,但王静有空就教孩子,陪孩子玩,即使儿子读高中了,她也坚持每天去接孩子,与他谈心、聊天,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在听大人讲故事中磨砺心智。
范书恺刚出生时,爷爷奶奶提出,要来带孩子。
王静与丈夫商议后坚决不从,“在山村教书的经历让我明白,孩子应该自己带,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孩子,教孩子知识也有些力不从心。
生了他,就要对他负责,要一步步地陪他走下去。
”王静说,带儿子很辛苦,现在看很值。
3、5岁入学直接读四年级
儿子2岁时,王静发现儿子记忆力很好,就找到小学课本系统教学,还买了《新概念英语》整套光盘练习听力,除了语数英,思想品德、自然、科学、社会等课程亦都学习。
范书恺从小表现出很强的求学欲望,不教新内容,就开始哭闹。
这让范相夫妇乐开了花,单位应酬能推就推,有空就回家辅导孩子。
到5岁时,范书恺已学完小学主要课程,数学已学起初中的“负数”等内容;语文能背诵两三百首古诗文;英语学完了《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一半内容,听力已达到正常初中生的水平。
2004年9月,王静想让儿子到县实验小学跳级读三年级。
校领导担心孩子爬楼梯会磕到,不同意这么早入学。
第二年,范相再次求情,“他现在小学全部课程都会了,让他再从一年级开始读,他会很厌烦,害了孩子”。
学校不相信,找来一套四年级试卷,范书恺仅用3个小时就把几门课的试卷都做出来了,几乎全对。
小县城里跳级并不罕见,校领导同意了。
还没到上学年龄,范书恺却直接读了四年级。
当年期末考试,范书恺考了年级第一。
4、良好作息习惯坚持至今
孩子成绩好,当爸妈的很骄傲。
不过,王静觉得,儿子小学成绩好并不代表什么。
她教的孩子里,小学成绩比儿子好的很多,但由于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一上初中就成绩很差,有的连重点高中都考不上。
王静与丈夫商量,现在孩子成绩好,应该让儿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坚持下去,不能打一点折扣。
经过摸索,他们逐步让儿子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双休日也不例外:一早起床,洗漱后吃早餐,然后早读、学习,中午小睡一会儿,读小学期间晚上10点入睡,读初中、高中晚上11点必须入睡,读高三时晚上12点30分必须入睡,每天作息时间一分钟都不耽误。
王静以身作则,即使熬夜备课,也坚持次日比儿子早起。
懂事的儿子即使没睡够,看妈妈早已起床,他也二话不说,开始早读。
这习惯一直坚持至今,读高三时,睡觉时间少,但范书恺不用闹钟也能准时起床。
小孩子喜欢拖沓,王静教育孩子,一个小时做完的作业,必须按时做完,绝不拖到下一分钟,因为每一分钟都有该做的事情。
不断言传身教,范书恺学习逐渐有章法。
王静说,她带过那么多学生,很少有学生能做到这一点,“很多成年人也做不到这一点。
”
儿子领悟能力好,做题出手快。
范相夫妇觉得,应该多教孩子新知识,让他常常有新鲜感,感觉“学无止境”。
他们给儿子买来很多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小说散文无所不包。
至今仅买书就花了一万多元。
书架上成套的中外名著,范书恺在初中时全部看完了。
范相又在县图书馆给儿子办了借书证,经常带他去借书。
海量的阅读,让小书恺尽情地感受着文字的魅力和思想的力量,也让他比同龄的孩子显得早熟许多。
5、人人家里都有“神童”
河曲县实验小学实行五年制,2007年7月,年仅7岁半的范书恺小学毕业,升入河曲县实验初中,并正常地读完初中、高中。
范书恺的高中班主任苗建民说,范书恺智商并无异常,他能走到今天,与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他一出生,父母始终给他传递正能量,一步一步的教育都非常用心,难能可贵,一般人根本做不到。
尤其是他的母亲,几乎每天都没有离开过孩子。
这样的家庭教育出这样的孩子,不是奇迹,是必然。
”
高中三年,每个任课老师几乎都接过范书恺的“求助”电话,疑问从不过夜。
范书恺领悟力强,但从不投机取巧,做的题比别的同学都多。
让苗老师叹服的是,很多家长不管孩子成绩好坏,都喜欢在节假日、晚自习后让孩子上兴趣班、补习班等,而范书恺父母从不这么做,他们尊重孩子的成长需求、兴趣爱好。
“养成好习惯,长大了就不用怎么操心了。
”王静说,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范书恺仍然每天坚持读书、练字、跑步。
王静感慨,学习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
很多家长只关心结果,却忽视了过程,其实养成好的习惯最重要。
一些家长以为花高价钱搞课外辅导、报特长班,孩子学习就能上去,其实这是以爱的名义在伤害孩子。
“很多人羡慕我们家出了一个神童,他们不知道,人人家里都有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