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三农工作的宣讲材料
三农工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统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下面,我将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收入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三农工作的现状和前景。
一、农业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农村地区最重要的产业。
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通过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结构调整,我国农业产量不断提高,粮食和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同时,农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水平得到提升。
二、农村建设
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关键。
我国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在农村电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村环境整治也在不断加强,农村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
三、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核心,也是农村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我国通过实施农村扶贫政策,加大农村产业发展力度,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展望未来,我国三农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我们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治理能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大学三农知识点总结一、农业生产技术1、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生产现代化是指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推动农村农业生产向高效、高产、高质、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为了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业产量,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科学技术包括植物种植技术、农作物品种选育、土壤肥料与施肥技术、农田水利技术、植物保护技术等。
其中,植物种植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是农业生产的关键。
通过科学施肥、合理浇水、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3、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指使用农业机械设备,比如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合理的农业生产和耕作方式,保护农业生产所需的土壤、水资源和空气质量,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和消费者的健康。
5、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包括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农产品的检验和检测、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和加工等方面。
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维护消费者权益、稳定农产品市场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经济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指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与现代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发展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农村工业等多个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3、农村金融扶贫农村金融扶贫是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投放,为农村贫困地区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农村金融扶贫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4、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是指通过农业生产、农村产业发展或其他途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三农工作课件标题:三农工作概述Slide 1:引言- 介绍三农工作的定义和重要性- 概述本次课件的内容和结构Slide 2:三农工作的定义- 解释三农工作的含义:即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工作- 强调三农工作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Slide 3: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分析农业对经济的贡献:提供食品、原材料和就业机会- 分析农村对国家的贡献:保持社会稳定,提供劳动力和市场需求- 分析农民对社会的贡献:承担粮食生产和农业经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Slide 4:三农工作的内容- 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等-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改革、社会事业等- 农民:种植、养殖、农技培训、农民权益保护等Slide 5:三农工作的挑战- 困难与问题:农业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低等- 需要解决的挑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Slide 6:三农工作的政策与措施- 政府支持:加大农业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农民培训:提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 农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民集体经济和合作社发展Slide 7:三农工作的成就与未来- 展示三农工作取得的成就: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发展提速等- 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农民素质和福利Slide 8:总结- 概括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内容- 强调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的参与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关注三农工作,积极参与三农事业Slide 9:提问环节-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关于三农工作的问题Slide 10:感谢和结束- 表示感谢并结束课件。
"三农问题"通常指的是中国面临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这个术语涵盖了多个层面的关切,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
以下是与三农问题有关的一些知识点:
1.农业现代化:
-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科技创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2.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3.农民收入水平: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步缩小,是三农问题中的一项重要目标。
4.土地制度改革: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农地流转、农村土地确权等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道路、水利、电力等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6.农村社会事业:
-发展农村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提升农民素质和社会福祉。
7.农村环境保护: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包括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工程、农药农草管理等,维护农村生态平衡。
8.农业投入政策:
-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农业税收、补贴政策,以支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增长。
9.农村治理体系:
-完善农村治理体系,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加强村民自治和基层组织建设。
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协同推进各项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三农问题1、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2、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 之首“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农民发展关系农业、农村的稳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农民生活、生产之地;作为农业生产者和农村居住者,是我国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群体,他们的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农业的进步和农村的稳定。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目前突出表现为农业基础地位薄弱。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农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为农民增收问题。
3、a、农业问题主要是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极低,经济效益低下。
b、农村问题主要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社会发展严重不足,现代文明成果难以进农村寻常百姓家,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尤为突出。
c、农民问题主要是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这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
4、“三农”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小规模的分散经营方式造成农业效益低,从而使农民收入低下。
(2)农业人口过多、素质过低。
我国“三农”问题最深刻的根源在于过多的农村人口与过少的农业资源之间的尖锐矛盾。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农民的自由流动。
(4)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
(5)目前农村的管理体制不合理,使得农民不合理负担进一步加重。
5、解决“三农”问题途径及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发展的历史过程。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即使城市化提高1个百分点,就涉及1000多万人转移到城市,因此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城市化。
•1、坚持全面发展,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2、发展规模经济,实行农业的优质化、高效化和专业化。
2012版国家公共基础知识教材:农业农村篇 2011年09月15日 17:00 中公教育微博第七篇 农业农村篇第一章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述第一节 “三农”问题的历史由来、变化轨迹与基本含义“三农”问题是工业社会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历史现象,它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出现而出现,又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演进而变化的。
一、农业社会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三农”问题“农业革命使城市诞生于世界,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了世界。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商业和城市逐步产生和发展,人类社会开始有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市民与农民关系,但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三农”问题。
因为在农业社会,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主导力量,工商业是补充,并由农业决定的;乡村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是政治、军事和商业中心且数量很少;农民是社会成员的主体部分,官僚、士绅、手工业者、商人等人口数量很少。
从总体上说,农业社会是以“三农”为主导的传统“一元社会”。
二、工业社会产生“三农”问题起始于英国的18世纪工业革命,把人类社会带入了工业社会,也使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农业革命始于“吃”,工业革命则始于“穿”,1735年纺纱机在英国首创,敲开了农业社会的坚冰,宣告了工业革命的开始;1784年蒸汽机在英国诞生和使用,开启了机器大工业的新时代。
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引发了生产方式急剧、深刻和全面的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开始取代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工业社会开始取代农业社会,现代城市也开始取代古代城市。
农业比重日益下降,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力量;乡村人口大量进城,城市成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农民数量不断减少,市民成为社会成员的主体部分。
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发生突变并处于急剧变迁之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市民与农民差别产生并不断扩大,“三农”发展缓慢,“三农”问题产生并不断凸现。
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由工业主导、城市主宰的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二元社会”。
三农科普知识手册第1章农业基础知识 (2)1.1 农业生产概述 (2)1.2 土壤与肥料 (2)1.3 气候与农业 (2)1.4 农田水利 (3)第2章耕作技术与作物种植 (3)2.1 耕作制度 (3)2.2 作物生长周期 (3)2.3 常见作物种植技术 (3)2.4 间作与套作 (4)第3章农田管理与保护 (4)3.1 农田管理技术 (4)3.1.1 土壤管理 (4)3.1.2 肥料管理 (4)3.1.3 病虫害防治 (5)3.2 农田保护性耕作 (5)3.3 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5)3.4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 (5)第4章农业机械与设备 (5)4.1 农业机械概述 (5)4.2 常见农业机械设备 (6)4.3 农业机械化作业 (6)4.4 农业机械维护与保养 (6)第5章畜禽养殖技术 (7)5.1 畜禽养殖概述 (7)5.2 畜禽繁殖技术 (7)5.3 饲料与饲养管理 (7)5.4 畜禽疫病防控 (7)第6章水产养殖技术 (8)6.1 水产养殖概述 (8)6.2 水产养殖种类及特点 (8)6.3 水质管理与调控 (8)6.4 常见水产病害防治 (9)第7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藏 (9)7.1 农产品加工概述 (9)7.2 常见农产品加工技术 (9)7.3 农产品储藏原理与方法 (10)7.4 农产品保鲜与运输 (10)第8章农业市场与经济 (10)8.1 农业市场概述 (10)8.2 农产品价格波动原因 (11)8.3 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 (11)8.4 农业保险与风险管理 (11)第9章农业政策与法规 (12)9.1 农业政策概述 (12)9.2 农业补贴政策 (12)9.3 农村土地政策 (12)9.4 农业法律法规 (13)第10章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13)10.1 现代农业概述 (13)10.2 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 (14)10.3 农业生物技术 (14)10.4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生态农业 (14)第1章农业基础知识1.1 农业生产概述农业生产是指人类为满足生活需要,通过对土地、气候、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改造,进行种植、养殖、渔业等产业活动的过程。
2024年公职人员考试三农知识试题库带答案(精练)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农业生产中,哪种作物最适合在盐碱地种植?A.小麦B.水稻C.花生D.芝麻2.下列哪种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A.增施氮肥B.增施磷肥C.增施钾肥D.使用保水剂3.下列哪种动物不属于家畜?A.牛B.羊C.猫D.猪4.下列哪种作物不属于粮食作物?A.小麦B.玉米C.花生D.水稻5.下列哪种措施可以有效防治农业害虫?A.使用化学农药B.使用生物农药C.人工捕杀D.使用驱虫剂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农业生产中,氮肥对作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2.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农业生产中,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没有影响。
()4.农业生产中,灌溉方式对作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5.农业生产中,种植结构对农业产量没有影响。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农业生产中,______是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2.农业生产中,______是防治农业害虫的重要手段。
3.农业生产中,______是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4.农业生产中,______是保持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5.农业生产中,______是提高作物品质的关键因素。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简述农业生产的意义。
2.简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简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4.简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5.简述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某农户种植小麦,如何提高小麦的产量?2.某农户养殖鸡,如何提高鸡的产蛋率?3.某农户种植蔬菜,如何防治蔬菜病虫害?4.某农户养殖猪,如何提高猪的生长速度?5.某农户种植果树,如何提高果树的产量?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分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分析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设计一个农业生产的灌溉方案。
2.设计一个农业生产的施肥方案。
三农基础知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变更或者终止集体资产所有权,其集体资产较大得,须经其成员会议或者其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并在集体资产所有权取得、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30)日内,向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机构备案。
2、《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前已经预留机动地得,机动地面积不得超过本集体经济组织耕地面积得(B)。
A、3%B、5%C、7%D、10%3、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D)承包,应当事先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A、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得农民B、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得农民家庭C、本集体经济组织兴办得乡镇企业D、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得单位或者个人4、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得筹资筹劳由(B)讨论决定后,向本村村民筹集。
A、村民委员会会议B、村民会议C、村党支部会议D、村民代表会议5、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向农民筹集得资金,由(C)负责管理、使用。
A、县农经管理部门B、乡、镇政府C、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D、乡、镇财政部门6、下列行为不属于农村审计机关权限得就是(D)A、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财务报表等有关资料B、检查被审计单位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她有关资料与资产C、制止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得违反财经法纪、损害集体与农民利益得行为,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与建议D、废止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制定得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得财务收支规定7、邮寄、承运应施检疫得植物、植物产品必须凭(A)收寄、承运。
A、有效得植物检疫证书正本B、植物检疫证书副本C、邮寄、承运合同D、付款收据8、调运种子、苗木与其她繁殖材料时(C)A、本省内不必办理植物检疫手续B、非疫区办不办植物检疫手续均可C、应当办理植物检疫手续D、列入应施检疫得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得,必须经过检疫,未列入得,不用检疫9、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与其她繁殖材料(国家禁止进境得除外)实行(A)审批。
三农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农业生产
- 农业区划:根据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将农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方便进行农作物的种植。
- 农作物种植:包括选择合适的作物品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
- 畜牧业:包括养殖畜禽、养殖管理、饲料供给、疾病防治、产品加工等。
- 渔业:包括养殖水生动植物、捕捞、养殖技术、渔业管理等。
2. 农村经济
- 农业产业化:将传统的农业以小规模、低效益的生产模式转化为现代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 农产品加工: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和销售额。
- 农产品流通:包括农产品的市场流通、物流、打包、运输等。
- 农村金融: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贷、农村保险等金融服务。
- 农村副业:农民可通过兼营农村副业来增加收入,如养殖、种植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等。
3. 农村社会
-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供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包括改善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卫生设施、环境卫生等。
- 乡村治理:包括乡村干部培训、村民自治、农村协商等。
- 农民生活服务:包括农村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服务。
- 农民权益保护: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
以上仅为农村基础必学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具体学习时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下列哪项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A.产业兴旺B.生态宜居C.乡风文明D.城乡一体化2.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不包括?A.科技创新B.产业融合C.规模化经营D.自给自足3.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不包括?A.出租B.转让C.入股D.拍卖4.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强调个人自愿参加B.政府提供全面资助C.实行大病统筹为主D.提高医疗保障水平5.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是?A.明晰产权归属B.强化资产管理C.增加农民收入D.完善市场体系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6.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7.农村扶贫工作应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8.农村电商的发展对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增加农民收入没有直接影响。
()9.“三权分置”改革是指将农村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所有权分开。
()10.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1.农业生产的“三品一标”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______。
12.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变”改革是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______。
13.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______。
14.新时代我国农村工作的总基调是______。
15.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6.简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17.什么是农业科技园区?其作用有哪些?18.简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
19.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振兴”是什么?20.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模式有哪些?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21.分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22.设计一个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
23.论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
24.分析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途径。
25.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三农基础知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变更或者终止集体资产所有权,其集体资产较大的,须经其成员会议或者其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并在集体资产所有权取得、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30)日内,向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机构备案。
2、《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前已经预留机动地的,机动地面积不得超过本集体经济组织耕地面积的(B)。
A、3%B、5%C、7%D、10%3、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D)承包,应当事先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A、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民B、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民家庭C、本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的乡镇企业D、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4、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的筹资筹劳由(B)讨论决定后,向本村村民筹集。
A、村民委员会会议B、村民会议C、村党支部会议D、村民代表会议5、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向农民筹集的资金,由(C)负责管理、使用。
A、县农经管理部门B、乡、镇政府C、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D、乡、镇财政部门6、下列行为不属于农村审计机关权限的是废止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制定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的财务收支规定7、邮寄、承运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必须凭有效的植物检疫证书正本收寄、承运。
8、调运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时(C)A、本省内不必办理植物检疫手续B、非疫区办不办植物检疫手续均可C、应当办理植物检疫手续D、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的,必须经过检疫,未列入的,不用检疫9、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国家禁止进境的除外)实行(A)审批。
A、农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两级B、农业部C、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D、市农业主管部门10、农业有害生物预报信息和气象信息(A)A、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与气象主管机构共享B、分别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气象部门独享C、只向政府提供D、向社会公开11、(A)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国家级或省级野生植物类型保护区以外的其他区域,建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点或设立保护标志。
三农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三农问题细节考点
1、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3、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4、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
5、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
6、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攻方向: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
7、农业经营者队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
8、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
9、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10、特别法人: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11、农村土地承包经。
营纠纷调处机制: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
农业农村基础知识(一)1、农业社会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三农”问题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商业和城市逐步产生和发展,人类社会开始有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市民与农民关系,但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三农”问题。
因为在农业社会,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主导力量,工商业是补充,并由农业决定的;乡村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是政治和军事和商业中心且数量很少;农民是社会成员的主体部分,官僚、土绅、手工业者、商人等人口数量很少。
2、工业化进程中“三农”问题演变的历史轨迹我国从建国以来,随着“三农”问题主要矛盾的不断演变,“三农”工作围绕着“促进农业增产—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民全面发展”这一主线不断拓展。
3、新中国建立以来,各阶段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①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城乡居民和工业化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与落后的农业生产力的矛盾。
②20世纪80年代——城乡居民和工业化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和落后的农业生产力的矛盾。
③20世纪90年代——满足温饱的农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改善生活需要与过低的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矛盾。
④进入新世纪以来——富足以来的农民群众日益扩张的全面发展需要与滞后的农村公共服务和不均的农民发展机会的矛盾。
4、“三农”问题的基本含义“三农”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简称。
5、造成农民素质不适应的原因①工业化提升、城市化提速的趋势,凸显农民阶层的素质问题。
②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趋势,凸显农民阶层的素质问题。
③促进社会结构优化的要求,凸显农民阶层的素质问题④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凸显农民阶层的素质问题。
6、农民收入难增的问题更加突出,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①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快②消费需求快速升级,农产品需求增长困难③农村贫困状况发生很大变化,贫困农民脱贫难度加大7、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任务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在政府主导下,把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筹划,建立以公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更多地配置到“三农”领域,形成城乡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格局,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美好社会。
2020年三农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江西省从2006年开始就免除了农业税。
2、新型农民应该具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能力。
3、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
4、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不包括不断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的过程。
6、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要求必须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筹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7、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
8、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和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9、在“十一五”时期,要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优先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血吸虫病区和农村学校的安全饮水,争取在2010年基本实现农村人口安全饮水目标。
10、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
11、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13、改革开放以来,共有8个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问题。
14、农民外出就业的制度保障是必要的。
A、城乡统一,实现公平就业。
B、实行区域管理,同时注意城乡差异。
C、城乡统一,但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工资标准。
D、要注意城乡差异,但也要实现公平就业。
15、开展“三级联创”活动,选好配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以村委会为核心的村组织配套建设。
1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业、农村。
传统农业主要的生产工具是铁木制农具,以人畜力作为动力,实行手工劳作,生产者根据累世相承的经验和技能组织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发达的科学农业,它既包涵有高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等特征;更重要的特征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或技术进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或制度创新的过程。
科学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它包括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两层含义。
根据观察和研究的范围,可把科学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三大体系。
技术科学是知识,而技术则是与人们的实际活动相联系并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技能。
在现代,技术是经物化的科学知识,是人类根据生产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总称。
广义来说,技术还包括物化了的各种生产手段和其他物质装备。
农业技术是人们根据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工具和物质设施等,包括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科技进步的概念1、狭义科技进步指自然科学技术本身(包括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法)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成功应用。
2广义科技进步指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金投入量增长的贡献份额后,所有其他生产要素的贡献份额之和。
即除了狭义科技进步的内容外,还包括管理水平、决策水平、智力水平等软科学的进步,如经济体制改革、组织管理和决策方法的改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
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
技术创新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是指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激励制度是组织者为了使组织成员的行为与其目标相容,并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潜能而执行的一种制度框架,它通过一系列的组织行为规范和设计的奖惩制度来运转。
农村是一个与城市相对的概念,泛指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域空间。
农业科技成果指对某一农业技术研究课题,通过思考观察、试验研究所取得的,经过鉴定确认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创造性成果。
农业科技成果一般分为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和软科学成果三大类。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具体是指在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在推力和市场需求的外在拉力的共同作用下,把农业科技成果作为商品推向市场,由生产部门对科技成果实行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实现科技与经济全过程的结合。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利用试验、示范、宣传等手段,将所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转移到农业生产实践中,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具体实施。
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依靠生物机能,通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农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社会生产部门。
农民“是主要利用家庭成员的劳动从事生产并以此为经济来源的居民户,其特点是部分参与不成熟的投入要素和产出市场”道德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等等的观念以及同这些观念相适应的由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来实现的人们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农业政策党和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制定的各种重大措施和行动准则。
劳动节约型技术是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中活劳动消耗的农业技术。
资源节约型技术指能使活劳动以外的其他生产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的农业技术。
中性技术是将劳动节约型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密切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的农业技术。
中性技术综合上述两种技术的优点,能够使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同时提高。
政策:一定阶级为实现一定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和采取的重大措施。
农业政策实施又称农业政策执行,是指农业政策方案正式确定批准之后,把政策所规定的观念形态的内容变为现实行动的过程。
农业政策评估是指根据特定的标准,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农业政策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以对具体的农业政策做出优劣判断。
传统农业的特点(1)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2)持有和获得收入来源的偏好和动机状况亦长期变化甚微; (3)人力资本稀缺。
现代农业的特点(1)现代农业是高效益多功能的产业.(2)现代农业是高度科技依存型的产业。
(3)现代农业是生态环境友好的产业(4)现代农业是高投入高保护的产业。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即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主要体现在:①目的、任务不同。
②形态不同。
③成果和奖励方式不同。
科学和技术也有本质的联系,是密切相连、相互促进的。
它们都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研究是技术发明的理论基础,促进技术不断进步;技术成果的不断创造,为科学发展提供新动力。
科学与技术逐渐交融,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界线将更加模糊,科学与技术日益一体化。
农业技术的作用(1)农业技术是农业生产力的首要要素。
(2)农业技术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变革。
(3)农业技术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产量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农业技术进步是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变革的主导因素。
农业科学技术的结构农业科学技术由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构成的。
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一)劳动节约型技术(二)资源节约型技术(三)中性技术(一)根据农业技术的存在形态1、物化形态。
主要指工具、肥料、良种、农药等。
2、设计形态或意识形态。
如技术资料、设计书、专利权、发明权等。
3、能力形态或经验形态。
如劳动生产技能、经验等。
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农业技术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和农业经济科学。
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一)由育种学提供的有关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技术知识。
(二)有关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的技术知识,(三)有关农产品收获、采伐、捕捞和贮藏、加工的技术知识,是关于农业生产过程产后环节的知识体系;(四)为改进生产手段,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实施各种农业技术的农业工程学知识,(五)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分析的知识体系及方法论,可以有效地指导人类对自身经济行为的选择,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门类。
科技进步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经济系统。
作为经济系统,它至少包括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教育体系等四个亚系统。
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容1、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物化为生产资料。
2、农艺制度的变革与新农艺方法的出现。
3、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的出现与应用(软科学)。
4、农业生产者素质的提高。
农业科技进步的阶段1、农业利技成果的生产(创新);2、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3、农业科技成果的扩散与推广应用。
农业科技进步的类型(一)按照农业生产部门可划分为种植业、林业、养殖业等科技进步;(二)按照科技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科技进步;(三)按照科技贡献的不同方式可划分为机械型和生物型科技进步;(四)按照科技对农业投入要素边际生产率的不同影响可划分为劳动集约型、资源集约型和中间型科技进步等。
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一)系统性(二)渐进性(三)外生性(四)周期性(五)复杂性1、区域适应2、综合性、相关性3、研究开发周期长4、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农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一)追求产量目标(二)追求质量目标(三)追求利润目标(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目标农业外部发展的拉动(一)农村产业结构变(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四)全球经济一体化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一)拓展经济赢利边界,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替代稀缺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三)提高农产品质量(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变革(五)提高农业的效益21世纪的农业科学技术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1.农业科技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2.现代农业科学在学科分化、分工与更新的同时,将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3.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研究的更大进展和更广泛应用,使农业成为生物技术最有应用价值的产业;4.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更紧密结合技术创新的内涵、类型及特征新组合应包括:①引进新产品;②引进新技术;③开辟新市场:④控制原料新的供应来源;⑤实现产业的新组织。
技术创新的基本含义是指与新技术(包括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
技术创新的主体就是“企业家”技术创新的分类一是宏观与微观分类法,二是创新客体与主体分类法,此外,还可以根据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变化强度的不同,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根据创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
技术创新的特征①创造性②风险性③连续性。
农业技术创新中的制度安排(一)激励制度(二)组织制度实现农业科研组织结构的模式转换,将原来松散型,板块式结构转变为社会网络结构,明确管理职责和分工,建立起有明确分工的科研开发组织体系格局就显得尤为重要(三)投入制度农业科技产品及服务拥有“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属性特点,具有很大的溢出效应。
由于农业企业数量偏少,投资技术创新能力弱,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农业科研与开发的投资主体仍然是政府。
(四)科技管理制度按照有利于技术创新与农业产业发展有效结合的原则,首先应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其次,努力形成国家层次农业科技重大问题的协商机制,建立相配套的创新项目评估与监督体制,(五)其他制度环境除以上制度安排外,农业技术创新还受到法律制度、土地制度、风险制度及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1、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重点以挖掘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有选择地发展劳动节约型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2、面向2l世纪,确保我国食物安全的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优先领域①高产、优质、高抗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技术. ②节水、节肥、节约能源和节省饲料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③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
④农业生物灾害防治。
⑤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
农业技术创新道路具体涉及:实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自主研究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成果推广相结合。
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发展结合前期的障碍(1)农业科技成果供方的障碍(2)农业科技成果需方的障碍(3)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障碍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发展结合中的障碍(1)农业科技成果需求主体障碍(2)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障碍.一般而言,农业技术扩散从而农民接受新技术主要经过三个阶段:①了解新技术;②被说服,喜欢新技术;③决定采用(或拒绝)新技术等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