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教师综合素质模拟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docx
- 格式:docx
- 大小:76.04 KB
- 文档页数:9
教师综合素质模拟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成功与当学生的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这说明教师的仁慈
对学生学习具有【 D 】D、激发努力学习动机作用
2、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B】
B、教书育人
3 、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是【A】
A、孟子的观点
4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是要真正【C】
C、尊重和信赖学生
5 、良心中最一般、最基础和最普遍的内容就是【D】D 、一般良心
6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A】 A 、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7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 A 、元谋猿人
8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于【A】A 、鸦片战争
9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D】 D 、五四运动
10 、我国陆地边界全长【 B】B、2.28 万公里
11 、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C】C、热心和同情心
12 、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C】C、存在负相关
13 、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有【C】
C、预见性
14、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的心
理素质,即【 B】B、教育机智
15 、教师的【 B】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
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B、威信
16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A 】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
年人。 A 、全社会
17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 A 】的原则。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18、《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
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B】 B、刑事责任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D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20、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C】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21、1929 年经济危引发了政治革命,当时罗斯福认为,自由的基础不是对政符权力的,如果这样的话,会“把人民拱手送给大公司任其奴役” ,大公司只有通过政府权力的扩展和延伸才能受到钳制。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B】B、限制
22 、热天可能会使人烦躁不安,对他人采取负面反应,甚至进攻,发生反社会行为,世界上炎热的地方,也是攻击行为较多的地方。由此可推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B】B、自然物理环境可对特定行为做出一定的解释
23 、测验题目对预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 D 】
D、内容效度
24 、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D 】
D、家中遇害到煤气泄漏事件应立即使用房间的电话报警
25 、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关键人物是【B】
B、李鸿章、曾国藩
二、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某校初中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
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
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
要求将高某找回。李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1) 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2) 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解析】:
(1) 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 条和第 31 条的规定。
(2)李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
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
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李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
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 、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 ?”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 ?”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又问
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 ?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 !”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
法。
【答案解析】:
(1)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培养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学生的提问诱发同学们的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这
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使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
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该案例
中教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
取新知,并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3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
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 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
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
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
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
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
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
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订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