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
- 格式:docx
- 大小:16.64 KB
- 文档页数:5
初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文言文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
通过阅读文言文,不仅可以增加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还能提升语文素养和解题能力。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古老性和独特性,初三学生常常对其感到困惑。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复习文言文的技巧与解题方法,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表达形式,深受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思想观念的影响。
因此,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在阅读文言文之前,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或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古代社会、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内涵和含义。
二、分析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通常比较复杂,由于古代人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因此初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困惑。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分析句子结构入手。
首先要明确主谓宾的关系,确定句子的主旨。
其次,分析修饰成分,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最后,注意句子的逻辑推理,通过推断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三、记忆古文常用词语文言文中有很多特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词语在古代非常常见,掌握它们对于理解文意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花时间记忆这些古文常用词语。
可以通过制作词语卡片,每天背诵一些,加深记忆。
同时,在平时的阅读中,要注意留意这些词语的出现,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运用。
四、注重阅读理解题的训练文言文阅读试题通常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形式。
为了顺利解答这些题目,同学们需要注重阅读理解题的训练。
可以从平时的习题中选取一些文言文阅读理解题进行练习,通过不断的实战演练,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技巧。
同时,要注意理解题目的问法和要求,分析选项之间的异同,选择正确答案。
五、多读经典文言文篇目初三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应该多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目,通过阅读经典文本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我们可以从古代诗词、历史典籍、名人文集等方面入手,选取一些知名的文言文篇目进行阅读。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中考文言文阅读必定会考到课外语言资料。
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种题目时,好多同学感觉一筹莫展。
我依据教课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
第一步迅速阅读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色: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重点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阅读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认识文言文的大概意思。
因此,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第一应当迅速阅读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认真剖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神并认真剖析文段的标题。
由于大多半标题自己就归纳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比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构造的标题归纳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认真剖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迅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联合说明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关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说明。
这些说明有助于同学们正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因此,教师应提示学生千万别忽视这些说明,而应联合说明速读全文。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教要提示学生在全文的程中,遇到“ 路虎”千万停下来苦苦考虑,而。
之,速全文,不求完全懂,能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就能够了。
第四步“ 症下”解答外文言文有三种型,即解、句子翻和内容理解。
于不同的目采纳不一样的解方法:(1)解。
目多半是考文言中一多的象,而些文言基本上都是同学在内文言文中学的。
解,先套用我学的文言的意思,再系上下文,意思通,正确答案。
(2)句子翻。
翻句子在直的基上意。
第一,在底稿上把关的字的意思解出来 (直 );而后,将句子的大概意思写出来 (意 )。
在翻句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名、国名等闻名保存原,不用翻。
比如:“ (年号 )四年春,滕子京 (人名 )守巴陵郡 (地名 ) ”。
课外文言文阅读拿高分技巧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欧阳修苦读》。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课外文言文阅读拿高分技巧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命题解析及答题思路技巧面对课外文言文考题,同学们首先从心理上不要惧怕。
畏惧、慌张只会自乱阵脚,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就已经开始失分了。
下面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言文的中考知识点,欢迎大家前来学习!文言文阅读命题解析及答题思路技巧命题解析我们走上中考考场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复习,再加上平时的积累,我们已经拥有了解答课外文言文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
另外,中考课外文言文内容上一般比较浅显,并不深奥难懂,在命题上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选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
且选文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某个道理。
第二,题型。
中考课外文言文涉及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篇章理解、主旨把握等考查。
其中,字词解释主要是实词解释,另外还有“之”、“而”、“其”、“以”、“于”、“何”六个虚词也会出现在课外文言文的考察中;句子翻译一题既有要求将文中的某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也有给4个选项,选择正确的义项;而篇章理解、主旨把握是主观简答题,通常提问重点在语段内容的理解上,这一题一般能从语段中找到解答的语句,有时也要求对短文中的人物进行性格特点的概括,或提问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中得出什么道理。
第三,考点。
虽然课外文言文的选文来自课外,但遵循的却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课外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阅读文言篇章的能力,这能力从何而来?当然是从课内来。
所以,实则考查的是同学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至课外的能力。
题型答题技巧一、划分句子节奏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重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从整体上看,文言文阅读难度加深,课外文言文的比例逐步提高。
考查的文段、内容容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材料的组合形式上看,除了常见的单篇(或节选)文言文外,诗文联读、两篇(段)对比阅读以及群文阅读、试题最后一题中链接文言材料的形式逐渐增多。
从具体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断句是必考的。
实词的理解注重引导学习及解题方法,融入查字典法、语境推断法、成语助记法、课内外迁移法等;断句一般会提示断几处,降低错误率;句子翻译则给出关键词助记,提醒考生重视关键词与采分点,也有的结合文意理解、句子赏析考查;理解基本内容并归纳内容要点,或与其他篇目链接探究,或融入情境,或跨学科考查。
一些试卷还会将文言文阅读整体设置为专题任务群,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所有任务,注重问题的解决。
从题型上看,客观题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主观题成为主要考查形式,特别是开放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考点一、词语(实词、虚词)(一)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考查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活用。
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3.理解文言实词的方法(1)语境推断。
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要紧密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2)联想推断。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释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干货分享)中考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1)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一、题型一:文言虚词和实词方法指导:1.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二、题型二:文言句子翻译方法指导: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
中考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指导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般都立足于教科书,但又不拘泥于此。
所以,课外篇目的出现也就成为了该项考查的难点。
它重点考查的也无非是理解文言字、词和句子在文中的意义;从整体的角度理解并分析材料的基本内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等。
针对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可以应用以下四招:一、结合语境推断法——词语解释题此法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等)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体味、判断、推导,以达到准确把握词义的目的。
如2007浙江湖州中考题:2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口舌:能言善辩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熟悉D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鄙贱:见识浅薄我们只要将每一句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答案就浮出水面了。
A是蔺相如官居廉颇之上后廉颇的抱怨,说相如只会说嘴却当了高官。
“口舌”的解释是对的;B是针对相如的退让手下人的埋怨。
“去”的解释也可知道是正确的;C出自“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的语境,可以看到并推断出句意:相如问:你看廉将军与秦王比哪一个(厉害)?手下人说:“廉将军没有秦王厉害。
”孰与,译为“跟……比较,哪一个……”;D乃廉颇负荆请罪之语,对自己的谦称。
毫无疑问,正确选项是C。
二、遵循原则连接法——句子翻译题文言文翻译题,在翻译时可遵循严复提出的外文翻译的三个原则,即“信、达、雅”,联系上下文,逐字解释,即把文言词语逐一解释为现代汉语,特别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意思的落实;然后再串词成句,即把词语的解释串结、连缀成句。
最后调整润色,对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更应做到这一点,使之尽可能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还是2007浙江湖州中考题:21.翻译句子。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文言文阅读解题步骤思路指导一、理解题目要求在阅读文言文的解题过程中,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自己需要解答的问题。
一般来说,题目可能涉及到对文言文的理解、翻译、注释等方面。
二、通读全文在解题前,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脉络,对文章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提早锁定答案的方向。
三、理解文句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文句的含义。
关注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修辞手法等,以确保对句子的理解准确无误。
四、注重上下文语境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把握上下文的语境,理解文字之间的关联关系。
有时候,通过上下文的暗示,可以推断出一些隐含的信息,帮助回答问句。
五、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文言文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明白修辞手法给表达带来的变化和意义。
六、对比各个选项在选择题型中,要仔细对比各个选项,排除错误选项,选择正确答案。
要注意选项之间的差异,看清每个选项是否符合文意,通过对比选择最佳答案。
七、字词理解文言文中有一些独特的词汇和依据语法规则形成的词组,对这些词汇和词组要进行适当的解释和理解。
可以借助辅助工具,如词典等,帮助理解生僻词汇的含义。
八、总结归纳在解题结束后,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出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这有助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并为最后的答题提供思路和依据。
通过以上步骤的指导,相信能够提高在阅读文言文解题时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实际解题中,需要多加练习和积累经验,在积极思考和探索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⑶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 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 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解题方法: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其次,理解文旨;最后,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直接摘抄原句,或找到相关的句子再进行翻译。
一般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又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这些描写都不难,关键是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到那个环境中去想象,再结合自己的写作功底,就不难写出。
要注意:文字简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
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
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方法指导及真题实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中考是每个初中学生都要经历的一场考试,而语文阅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介绍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方法指导及真题实战,特别是涵盖了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方法指导1. 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在语文阅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要想解题得分,考生需要掌握以下方法:(1) 首先静下心来,通读全文。
读完后回顾一下,了解大体意思;(2) 找出问题,仔细阅读选项中涉及到的句子或段落;(3) 根据选项中出现的关键词去定位原文内容;(4) 最后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匹配程度,选择正确答案。
2. 认识理解题认识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中生词或词语的理解程度。
考生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通读全文,理解文本大意;(2) 判断问句的层次和侧重点,确定所需要寻找的知识点;(3) 基于上下文理解、词义猜想等方法理解生词或词语,整理出正确答案。
3. 短文写作题短文写作题分为两部分,分别是阅读文章和写作题目。
考生应该按照以下步骤完成这道题:(1) 通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2) 观察题目和要求,分析结构和写作要求;(3) 以现有知识组织思考,撰写短文。
二、文言文阅读真题实战1. 文言文阅读题上册五语考古文陈友于《头陀箴》中说:“持鉢乞食之人,以空心忘物,则外物不应破空而入,心亦不被尘埃而染污”。
这里的“空心”指的是A. 心中没有杂念B. 心中空虚无物C. 心中有空间D. 心中虚胖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可知题目关键在于“空心”二字,通过分析文句可知,“空心”指的是“持鉢乞食之人的心”,而且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空心”指“心中空虚无物”,因此答案为B。
2. 文言文阅读题《孙子兵法》:“不失民之心,不失天下之心”。
其意是什么?A. 对手二心B. 顺应民心C. 知晓天时D. 符合天意答案:B解析:根据“不失民之心,不失天下之心”可知,此处是论述如何保持一国民众的信心和认同度。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之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思路及答题要点1.学习建议:(1)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不止于中考,阅读文言文本身应该是一场与古人的心灵对话。
太过机械,太过功利会失去你思想原本的活力。
注重复习课本,对课本进行多角度梳理。
把文言词语的积累当作日常功课。
(2)端正阅读态度,保持良好心态。
(3)通过出处、作者、注释、了解背景。
分辨人物不同称呼,弄清人物关系。
注意断句和分层,理清事情前因后果。
品味人物描写和对比烘托感知人物形象。
紧扣文本,先点后面,规范答题。
2.文言词汇意义推断(1)语境推断法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解析:“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第二次”。
(2)字形推断法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解析:“瞑”字部首为“目”,与眼睛有关,而“冥”意为“昏暗”,据此我们可推断其含义是“闭上眼睛”。
(3)成语推断法例:十年春,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解析:由“出师不利“师出有名”“兴师问罪”等成语可以推断此句中“师”的含义是“军队”。
(4)组词法例:自往数王蓝田。
(2016中考江西卷)解析:“数”组词有“数落”,代入句中译为“亲自前去数落王蓝田”,句意正确,语意连贯。
3.文言句子翻译(1)基本原则:信、达、雅A.文言文翻译基本原则:信、达、雅。
做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用现代汉语词汇对应文言词语翻译,尽可能符合原意,做到“信”;意译,则根据语句大意翻译,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生搬硬套,力求优美传神,富有韵味,做到“达”“雅”。
(2)五字口诀如何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既要达到句意准确,又要做到语意顺畅。
请记住并学会运用这五个具体方法:留、替、调、补、删(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积累拓展五”)。
1)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因罪贬请到巴陵郡做太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四个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方法指导:1.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一、题型梳理从近年出题形势看,多以选择、翻译、简答等形势呈现。
1、选择题:基本还是围绕字词基础知识展开,文言实词、虚词均有所涉及,特别对一些具有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的字词"情有独钟",一般以"选择与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下面哪一(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等方式加以提问。
2、翻译题:即将文言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一般选择文中包含重点实词含义,具有特殊句式,或在文本中处于重要位置的语句。
3、简答题多进入文本内里,关乎课文整体的把握,包括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内涵的分析,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的评论、艺术手法的剖析以及选文间的比较辨析及延伸拓展。
二、应对技巧针对不同的题型,复习和应考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近年语文中考中,选择题仍以词义辨析为主,具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等文言现象的字词是重点。
这类题一方面仍倚赖同学平日积累,反复训练,触类旁通,以至对一些重点字词"刻骨铭心",另一方面做此类题特别要注意审题,到底是选择"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的一项"。
另外,做选择题除了扎实的认知基础外,还可讲究方法,用代入检验的方法将解释放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语境,语句是否通畅;用排除确定项的方法将自己有把握的选项剔除出去,以缩小选择的范围,降低选择的难度;用对照选项的方法对选项词语进行意义、用法、语法位置的分析与判断。
翻译题今年将出现在课外文言文考查中,因此基本字词义的掌握程度及翻译技巧的把握将成为关键。
文言翻译不是个体字词简单的拼凑,它既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及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又考察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只是有时呈现出来的译句语言不够通顺,导致文意晦涩难懂。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解答文言文阅读题的实用方法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一道难题,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阅读理解时常感到头疼。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你更好地应对文言文阅读题。
一、重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1. 了解常用文言文词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可以通过背诵、记忆来提高自己的词汇量。
2. 学习文言文的语法规则:熟悉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对于理解句子结构和句子间的关系很有帮助。
可以通过参考文言文语法书籍或者请教老师来提高对文言文语法的掌握程度。
二、了解文言文阅读的题型特点1. 理清题干要求:在解答文言文阅读题之前,先读懂题干要求,了解题目要求你找出文章的哪些信息。
通常文言文阅读题要求考生理解词义、猜测句意、辨析句子结构等。
2. 抓住关键词:在阅读文言文文章时,抓住关键词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和具体细节,从而答对阅读题。
三、运用有效的解题方法1. 上下求索法:对于一些较难的阅读题目,可以通过上下求索法来解答。
先读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文章相关内容,逐个解答问题,最后进行比较,找出正确答案。
2. 理解上下文的关系:文言文篇章结构复杂,词义多变,理解上下文的关系对于正确解答阅读题非常重要。
在阅读时注意识别上下文中的转折、因果、递进等关系词,帮助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
3. 多看多练:提高文言文阅读解题能力需要长期积累和练习。
可以多读一些文言文文章,多做一些文言文阅读题,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四、辅助工具的使用1. 查阅工具书: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工具书,如《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国历代文选》等,帮助理解生词、疑问句的意思。
2. 请教老师或同学:遇到难以理解的句子或解题困惑时,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总结起来,要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解题能力,需要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了解题型特点,运用有效的解题方法,多做练习,并适时使用辅助工具。
希望以上方法对同学们在中考语文复习中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点及答题技巧课外文言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不少同学苦不堪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理一理课外文言文怎么考怎么答!常考课外文言文主题有写人记事和讽谏劝说。
先来两道题感受下(文末附翻译):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写人记事类)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
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
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二》)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答: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内修政教(整治、整顿)(2)终申子之身(去世)(3)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曾经)(4)申子有怨色(脸色或表情)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申不害者马之千里者B.以干昭侯皆以美于徐公C.我将奚听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申子乃辟舍请罪曰乃入见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答:我之所以向你学习,是打算用来治理国家的。
5.请简要说说文中的韩昭侯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答:①知人善用;②明法度;③善于说理;④坚持原则。
(答出两点即可)6.简要谈谈你对文中“修功劳,视次第”的理解,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答:按照功劳的大小来封赏等级。
这样做有助于维持君王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安定。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讽谏劝说类)后唐庄宗猎于中牟,践蹂民田,中牟令当马而谏。
庄宗大怒,命叱去斩之。
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擒至马前。
数之曰:“汝为县令,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奈何纵民稼穑,以供岁赋,何不饥饿汝民,空此田地,以待天子驰逐?汝罪当死,亟请行刑!”诸伶复唱和,于是庄宗大笑,赦之。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
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
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
一、试题回放(2010年上海市中考)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
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家恒服布衣(居住) (2)实勉我也。
(其实,实际)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4、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治学严谨(勤勉好学)的态度。
(3分)
二、命题解析
面对课外文言文考题,同学们首先从心理上不要惧怕。
畏惧、慌张只会自乱阵脚,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就已经开始失分了。
我们走上中考考场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复习,再加上平时的积累,我们已经拥有了解答课外文言文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
另外,中考课外文言文内容上一般比较浅显,并不深奥难懂,在命题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选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选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
且选文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某个道理。
第二,题型。
近几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都安排了四道题,12分。
四题分别涉及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篇章理解、主旨把握。
具体的题目是,第一题是“解释加点词语”,有两小题,主要是实词解释,另外还有“之”、“而”、“其”、“以”、“于”、“何”六个虚词也会出现在课外文言文的考察中。
第二题是“翻译文中的句子”,一小题,既有要求将文中的某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也有给4个选项,选择正确的义项。
第三题和第四题是主观简答题。
通常第三题的提问重点在语段内容的理解上,这一题一般能从语段中找到解答的语句。
第四题多是对短文中的人物进行性格特点的概括,或提问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中得出什么道理。
第三,考点。
虽然课外文言文的选文来自课外,但遵循的却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课外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阅读文言篇章的能力,这能力从何而来?当然是从课内来。
所以,实则考查的是同学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至课外的能力。
三、解题技巧
在答题之前我们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语段。
不能仅初读一遍就匆忙答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你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后才能开始做题目。
第一题词语解释题
1、重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
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
观察近五年的考题,试题涉及到的词语解释有这样几个:徙、去、使、居、故、归、诣、为、具等,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课内的解释相同。
另外,我们应该知道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
以前五年的考题为例,上面考到的词语中,“徙”和“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过他们的一种解释,“徙”解释为“迁移”,“诣”解释为“往,到……去”,其余都有两种以上解释。
所以我们要把学过的各种解释都回忆起来,从中选择最为恰当的,还要把你认为最为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
2、组词法。
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你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
如果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
当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那么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
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
第二题句子翻译题
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
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分点”。
比如200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的句子翻译题,考的是“白者频来顾视之”,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要翻译这句句子关键要将“频”“顾”“视”这几个词翻译出来。
“频”并不在2009年考察的150个实词内,但是我们可以将它解释为“频繁”,或者用其他同义的词替代,如“多次”等。
而“顾”、“视”都能解释为“看”。
2009年的考题中“之”字加了点,结合2009年的考情,因为考前将常用虚词“之”也列入了考查范围,因此,将“之”所指代的“黄小鸡”一并翻译出来也是关键所在。
以上就是所谓的“拆分”,然后把这些翻译出来的词再“整合”成一句话。
整合不是作简单的加法,整合后的句子还要通顺流畅。
为了做到通顺流畅,我们可以将省略的部分补足,甚至可以添一些辅助性的词语让语句更合理通畅;有时候还遇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文言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要将他们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
2010年中考的翻译题改为选择题型。
不少同学错选为A项,是把文中的“再”理解为“多次”,尽管在本句中也能讲得通,但我们在课内学习《曹刿论战》一文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明确掌握的是“第二次”,所以选择B。
第三题内容理解题
从近五年中考本道试题的形式上看,这五年的题目均为填空简答题。
五年中有三年的题目后面带有答题要求。
答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
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
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基本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保证了。
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
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
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
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方式表述出来。
第四题主旨理解题
课外语段通常选用短小又有意义的故事作为考试的选文,这类故事的情节或人物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
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完成,与内容理解题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再能从文章中找到。
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些文章涉及到的主题不外乎三种: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
如何做这些题呢?除了读懂故事之外,在答题技巧上还要懂得抓细节。
什么是抓细节?简单的说就是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
比如,郑人白天移席,晚上也移席;秦西巴放生,而孟孙辞退秦西巴又聘请他;人们为鲍鱼置屋立庙;卓茂把自己的马给他人;白鸡养黄小鸡,这些就是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比胡乱总结更有效。
此外,也要适时积累一些“主旨”。
平时读到的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将它们记下来。
有时候文章虽然不同,但主旨却相似,考试时若遇到了类似的文章,平时的积累就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