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
- 格式:doc
- 大小:78.80 KB
- 文档页数:27
“一张图”模式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1系统概述“一张图”是遥感、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遥感监测以及基础地理等多源信息的集合,与国土资源的计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监管系统迭加,共同构建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实现资源动态监管的目标。
“一张图”的实现主要是将多种信息有机的综合到统一的地图上,并提供这些信息的交互查询和相应的空间分析,因此按信息特征做好各图层的划分并梳理清信息之间的有机关系是建设“一张图”系统的先决条件,后续的信息更新、系统维护是“一张图”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后期管理是根本。
实现“一张图”管理将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成本,有效实现部门间业务信息资源及时共享,便于领导及时准确进行决策。
2应用特点国土资源管理是一个综合的、有机的业务管理过程,需要把各类过程、信息进行有机的组合,并梳理调顺各业务间衔接关系才能真正满足管理的需求。
经过对业务科室深入调查、互动探讨,我们发现用户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违法用地红线图、征地报批红线图、土地储备红线图、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红线图、地籍图、遥感影像图等图件信息都有着查询、分析的需求,而将这些图形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与整合则是“一张图”系统建设的最基本要求。
综合地图的查询、定位、历史回溯、叠加分析、对比分析等功能。
“一张图”不仅仅是一张综合地图,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张能反映业务关系的“关系图”,即涵盖国土资源监管各个业务分支关系图。
通过该关系图,我们就能对土地的变迁情况一览无遗,比如:何时被征迁转用,何时被收储,何时被供应,供应面积用途如何,何时进入地籍登记等。
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大部分图件都是属于机密信息,在“一张图”管理系统的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用户的职权来赋予其相应的地图浏览和编辑权限,不同的业务办理人员、以及各级管理人员在对地图浏览时根据所属行政区,业务处理范围来控制对地图的浏览。
附件国土资源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工作实施方案一、推进国土资源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重要意义国土资源信息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十分重要的基础资源,推进国土资源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是国土资源系统积极主动服务于社会公众的重要体现,是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一直将信息服务作为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提出要建立“测绘为基,陆海相连”的国土资源信息共享服务体系。
近年来开展了地质资料、土地登记、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土地交易等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初步建立了国土资源信息集成与共享平台和地质调查数据服务系统;与银监会合作建立了银行国土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并开展了服务试点;建立了由国土资源科学数据主中心和地质调查、地质科学、土地调查科学分中心进行管理的数据资源共享体系。
国土资源信息的获取、集成管理和服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服务的主动性不强,信息共享服务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比较单一,信息服务的集成度较低,信息整合程度不高,信息产品深度加工不够,产业化的机制还没有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信息的需求不相适应。
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的集群化和产业化十分紧迫。
二、总体思路推进国土资源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总体思路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对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国土资源信息的需求,围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服务这条主线,充分利用已有基础,统筹规划、集成整合、建立制度、探索机制,构建信息服务集群化的框架体系和共享服务平台,逐步推进信息服务的产业化。
1.打破封锁,主动服务。
全面梳理现有的国土资源信息,摸清资料家底,明确各类用户对不同类型、不同形式国土资源信息的需求,按照服务内容、数据类型、涉密性对国土资源信息进行分级分类。
通过制度建设,打破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封锁,疏通信息汇集、管理和服务的渠道,盘活各类信息资源,主动开展服务。
2.适度集中,资源共享。
自然资源局信息化行业市场分析
《2022中国自然资源信息化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该报告将是2019年底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以来相关领域的首份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随着自然资源部机构职责升级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当前自然资源领域正在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数字化变革,自然资源管理流程和治理方式都将进行全链条的数字化,自然资源信息化工作正在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2021年3月,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全省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明确提出2025年前实现自然资源全领域、全要素、全过程数字化覆盖,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体制机制、制度规范成熟定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十多个省份发布了自然资源信息化行动方案。
构建了全新的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即“一网一图一平台三大应用体系”,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安全高效自然资源“一张网”、建立三维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以及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应用体系、构建自然资源监管决策应用体系、构建“互联网+一体化政务服务”应用体系。
本报告,将从市场环境、市场概况、典型企业、市场趋势四个大方面来呈现自然资源信息化当前的市场现状和发展态势,重点研究自然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以及“三大应用方向”背后的市场机遇和产业图谱,为业内各相关产业链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以参考。
**市国土资源局“一张图”数据管理及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技术要求1.主要技术参数要求1.1.采购内容1.2.平台建设目标与任务**市国土资源“一张图”是指基于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面向国土资源监管和服务目标,集成管理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等各类数据的多源数据集。
1.2.1.建设目标基于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涵盖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等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建立并更新全市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国土资源的真实现状,为国土资源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应用服务,对国土资源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管,同时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多用途、多功能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
1.2.2.建设任务1、制定全市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标准和建库规范,包括“一张图”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来源和数据用途;2、全面收集和整理全市国土资源各类业务数据,按照掌握国土资源“总量、结构、布局和时序”的要求,建立各类业务数据的关联关系,形成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3、构建国土资源监管指标体系,通过数据分析工具提取和展示各类指标数据,实现对国土资源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全程监管;4、开发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各类国土资源业务数据的存储、管理、应用和动态更新;5、开发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服务系统,对内实现国土资源“一张图”的数据共享,对外为其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1.3.平台建设内容“一张图”数据管理及服务平台分为“一库四系统”,即“一张图”数据库、“一张图”数据管理系统、国土资源监管指标综合分析系统、“一张图”数据应用服务系统和“一张图”数据共享服务系统。
1.4.“一张图”数据库介绍按照**市国土资源局“一张图”数据库建设应用和管理需求,制定“一张图”数据采集和建库技术标准。
对不同种类、内容、来源和用途的各类数据进行收集、整理。
第34期2021年12月No.34December ,2021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下的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设摘要:城市地质调查是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
在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土地资源紧缺等因素影响下,城市地上地下协同规划、同步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探明城市地下三维地质结构、地质环境条件、地下空间资源情况,将有效推动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与城市规划布局优化。
基于MapGIS 10.5平台搭建成都市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借助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面向自然资源国土空间规划业务领域,提供地质调查数据管理、查询、共享、预测评价及全空间应用分析服务,实现将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成果融入成都市城市规划布局、建设管理的流程。
文章从系统架构、功能体系、平台应用等方面探讨了成都市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思路,为城市地质信息化建设支撑城市发展布局、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国土空间规划;MapGIS ;成都中图分类号:P628文献标志码:A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杨其菠,李泓儒,潘声勇,周炜,陶海江(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基金项目: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项目;项目编号:5101012018002703。
作者简介:杨其菠(1990—),男,河南宜阳人,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城市地质信息化研究。
引言城市土地资源紧缺、人口不断扩张、城市周围地质灾害频发等,已严重制约了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以及快速、健康、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
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具有先导性、示范性、引领性,调查成果将为推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4],打造“智慧成都”提供决策性支撑。
引言国土空间规划是从空间上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对一定时期内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统筹部署,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陆海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是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基于新技术、新手段,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查、实施、监测、评估和预警全过程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和自适应的智慧型规划奠定基础。
为规范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开放、可扩展、可伸缩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体系,支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订本标准。
实施本标准宜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已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已开展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的总则、数据要求、功能要求、环境要求和安全运维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8827.1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33453-2016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basic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territorial space按照“共建、共用、互联、共享”的原则,对自然资源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形成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治理数据基础,为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职责提供基础服务、数据服务、专题服务和业务应用服务的信息化技术支撑。
3.2一张底图basic spatial data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为基础,集成整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所需的现状数据,形成全国统一、坐标一致、边界吻合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底图。
Megatrends大趋势16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测系统的建设,是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双向匹配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文|周俊杰自然资源信息化的总体思路:其建设目标为服务 “两统一” 管理职责,支撑调查监测、管理服务、监管决策、系统共享;其内容为建设 “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以及调查评价、政务服务、监管决策三大应用体系。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采用分布式、协同联动的方式,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监管决策、“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三大应用体系建设提供统一的基础服务、数据服务、专题服务和业务应用服务。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基于“国土资源云”总体思路,以国土资源、测绘地理等各类数据为基础,聚合集成政府和社会各类国土空间相关数据,形成数据更全面、应用Megatrends大趋势17更广泛、共享更顺畅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统一的国土空间工作“底图”“底线”“底板”。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目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一是编制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标准规范;二是建立了统一的自然数据资源体系;三是开发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四是构建了自然资源大数据统一支撑平台;五是基于平台搭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督实施信息系统。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督实施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一是支撑规划编制体系的建立,利用信息系统载体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二是支撑实施监督体系的建立,引入新技术、新手段,保证规划实施落地。
从系统关系上看,系统一方面对外提供国土空间规划 “一张图” 数据服务,项目合规性审查等功能,为规划许可、用地审批、督查执法工作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平台获取和使用与规划实施相关的项目审批、确权登记和违法处置信息等反馈数据,作为规划实施监督,掌握规划实施情况的重要来源。
目前自然资源部已初步形成了从国家到市县的国土空间规划 “一张图” 信息化支撑框架,实现上下联通与对接。
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方案为了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信息化和现代化,国土资源局制定了信息化建设方案。
本方案旨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1)建设国土资源局的局域网,并连接各地市、县的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流。
(2)建设高速光纤骨干网,提高信息传输速率和保证网络安全。
(3)建立远程会议系统,实现视频会议、网络会议等多种远程协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2.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1)建设统一的安全监管体系,保障信息安全。
(2)加强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数据安全。
(3)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建立网络安全监测与处理机制,防止网络攻击和恶意代码的侵害。
3.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1)建设全局性电子政务平台,提供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政务办公、决策支持、监管执法等方面。
(2)建设手机APP,提供移动端服务,实现更便捷的服务体验。
二、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1. 土地信息资源共享(1)建设国土资源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的土地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查询、浏览、分析、决策等。
(2)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共享。
2. 矿产信息资源共享(1)建设矿产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信息共享。
(2)建设地质信息系统,实现矿产资源储量预测、矿区环境监测等方面的信息共享。
3. 自然灾害信息资源共享(1)建设自然灾害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各级相关部门的自然灾害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统计分析。
(2)建设灾害预警系统,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预警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精细化、科学化与规范化1. 数据建设和规范化(1)建设国土资源数据中心,负责国土资源数据的收集、整合、挖掘和服务。
(2)建设数据质量监管体系,制定数据质量标准,提高数据质量,保证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浅谈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作者:贾月昌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12期摘要: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我们已经步入到了全新的电子信息时代。
现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将该技术应用到国土资源信息管理工作上,是实现我国国土资源有效监管的重要方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够提高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效率,还是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对其进行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关键词: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为了实现国土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保证我国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国土管理工作中,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策略。
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的问题1.1国土资源建设制度问题。
因我国的城乡具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我国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做的并不是完善,数字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十分欠缺。
因此,政府应用努力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增强自身技术应用的认知。
1.2缺乏信息建设知识。
经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社程度还没有做到全国普及,不少地方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过于形式化,没有根据国家推行的相关政策落实工作,在先进理念和信息意识方面欠缺严重。
大多数的政府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对信息建设的认知过于肤浅,而且投资力度也不够。
1.3缺乏专业人才。
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这也对我国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确保我国的国土资源发展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其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需求也越来也大。
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土地资源建设人才短缺,因此,若想提高我国国土资源建设的步伐,就需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解决人才缺乏的困扰。
1.4缺乏技术统一标准。
⾃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案公布(附全⽂)近⽇,⾃然资源部印发《⾃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案》(以下简称“⽅案”)。
⽅案从背景形势、需求分析、信息化基础状况、总体框架、组织实施、保障措施等⽅⾯对⾃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进⾏了明确。
⽅案提出,将围绕⽣态⽂明建设⽬标和⽹络强国战略部署,充分运⽤移动互联⽹、云计算、⼤数据、物联⽹、三维仿真、⼈⼯智能等新⼀代信息技术,建成以第三次全国国⼟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为基础,以⾃然资源“⼀张⽹”“⼀张图”“⼀个平台”为⽀撑,⾯向⾃然资源部调查评价、监管决策和政务服务的信息化体系。
建设发展⽬标⽅案明确了⾃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发展⽬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然资源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统⼀融合的⾃然资源信息化框架体系,⼀批以统⼀平台为⽀撑的、贯穿四级的重要信息系统上线运⾏,实现⾃然资源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明显提升部门间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社会化服务⽔平。
初步建成⾃然资源“⼀张⽹”“⼀张图”,基本建成国⼟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初步形成统⼀规范、多级联动的⾃然资源政务服务系统,实现⼟地、矿产、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等审批及⾃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等业务的“⼀⽹通办”;接⼊国家⼀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监管平台,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总对总”信息共享范围不断扩⼤,服务国家⽬标的能⼒显著增强。
⾃然资源信息化基本组成到2025年,形成⾃然资源动态监测和态势感知能⼒,实现对国⼟空间的全时全域⽴体监控;建成以⾃然资源“⼀张图”为基础的⾃然资源⼤数据体系,基本形成“数据驱动、精准治理”的⾃然资源监管决策机制;“互联⽹+⾃然资源政务服务”体系全⾯建成联⽹运⾏,服务事项标准统⼀、整体联动、业务协同,⾃然资源政务服务和共享开放能⼒全⾯提⾼。
⾃然资源部信息化总体架构为:以政策、制度、标准为基础,以安全运维为保障,在“⼀张⽹”、“⼀张图”、“⼀个平台”基础上⽀撑“三⼤应⽤体系”。
六⼤主要任务⽅案明确了⾃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的六⼤主要任务。
县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我局十分重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
我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其中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土地利用现状及总体规划数据库、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等数据库建设),构建县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业务流程、工作审签等日常办公的一体化、自动化、无纸化.在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支持下的信息共享,为政务决策提供现势、准确、科学的依据.(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在局办公大楼设置专业机房,机房内有专业的机柜、服务器HP DL580R05 、防火墙和路由器各2台、网络交换机4台和专业的网络型在线式不间断UPS电源,电池续电能力近两小时,配置了专业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和精密空调,没有存储设备。
局机关网线布置到每个办公室,每个办公室都有一个以上信息点,配备电脑,各股室配置了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
到现在,已经建立起包括1台服务器和40余台电脑的分布式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化办公和信息资源共享。
配置了相关办公软件、数据库软件、图形处理软件等专业配套软件。
局会议室配置了视频会议、投影仪等数字化设备,满足日常会议需求并可与省、州、县相连实现网络视频会议的召开.我局没有配制数据中心。
目前二调数据库的使用,主要是查询和出图.政府也没有建立数据集中中心.2、内外网布置及结构外网采用中国电信光纤接入,8M带宽.内网为省市县三级内网,4M带宽,没有与政府或其它单位联网。
由于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包括需要保密的内部资料和公开的信息.这就要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要分为内部网和外部网。
各股室电脑安装物理隔离卡或内网专用电脑,将内外网分开使用。
内部网由一台服务器为电子政务系统服务器,各股室电脑作为客户机组成。
此网络连通省、州、县三级国土资源办公网,各股室可通过客户机运行服务器上的电子政务程序,进行网上办公,可实现省、州、县共同协作处理国土资源相关业务工作。
外网通过物理防火墙接入各股室。
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架构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土空间规划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在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架构下,通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支撑环境,赋能国土空间规划全生命周期业务智慧应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方式开展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提升广州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自然资源信息化;国土空间规划;智慧0背景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作为文明发展的重要要素和驱动力,为国家,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随着人工智能、5G、区块链、云计算、互联网、元宇宙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智慧化变革提供可能,在自然资源部提出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下,更多先进的信息技术被融合应用到国土空间规划之中,秉承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和自适应的智慧型规划思路,我们需要借助新兴的信息技术型赋能国土空间规划全过程,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1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作用1.1改变协调规划为整合规划以规划为统筹,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汇聚全国、省级、市级、县级和镇(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等,推动空间数据资源的数字化汇聚,实现数字化规划编制,建立起支撑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智慧城市运行的底板数据库,夯实数据基础,形成上下一致的二三维一体化的统一的底数底图,改变过去各领域空间规划职能交叉重复,空间规划重叠冲突等问题,从协调规划转变为整合规划。
1.2改变静态方案为动态蓝图通过对五级三类指标数字化,明确各级规划的指标要求和空间要求,统一数据标准,支撑规划的层层传导,总体规划是详细规划的依据、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相关专项规划要互相协同,并且与详细规划做好指标衔接,结合感知数据的采集,形成现状数据、规划传导、管控、反馈适应的全过程数据动态流动管理,促进规划落地实施。
山东省国土资源系统“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建设方案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二○一一年三月目录第一章项目背景 (2)第二章目标任务及总体框架 (4)2.1目标任务 (4)2.2建设原则 (6)2.3总体框架 (7)第三章建设内容 (9)3.1国土资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9)3.2国土资源数据中心 (10)3.3行政审批应用系统 (12)3.4业务管理应用系统 (12)3.5土地市场和矿业权市场管理系统 (14)3.6国土资源综合监管系统 (15)3.7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6)3.8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 (17)3.9安全保密体系 (18)3.10标准规范体系 (18)3.11协同开发管理体系 (19)3.12系统总集成 (19)第四章项目进度安排及概算 (20)4.1进度安排及责任分工 (20)4.2项目建设概算 (22)第五章保障措施 (24)5.1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综合协调 (24)5.2开辟多种渠道,保障资金投入 (24)5.3切实抓好应用,充分发挥实效 (24)5.4规范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 (25)5.5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25)第一章项目背景当今世界,信息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积极应对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国土资源部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全力推进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2009年11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工作现场会,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金土工程二期的总体思路与工作内容;2010年6月发布了《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以全国国土资源“一张图”、综合监管系统和网络互联互通为基础,构筑以科技信息手段为支撑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实现国土资源的全程监管和高效配置;2010年8月3日国土资源部党组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建立国土资源系统反腐倡廉工作长效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2010年9月3日国土资源部党组印发《关于国土资源系统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的通知》,都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建设,提高科技防腐能力;2010年9月27日国土资源部在湖南长沙召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就进一步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系统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地理信息赋能,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对我国来说既是一场医疗“战役”,更是一次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的大考。
此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万众一心全民“抗疫”的决心,让我们看到从病毒防治、感染应对,到物资供应、物流管理,再到应急防控、社会治理等,信息化、数字化对疫情精准防治的重要作用,让我们感受到社会治理越来越受益于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的提升。
而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以此为鉴,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各部门数据资产整合及价值最大化,为相关部门及业务提供动态数据和决策依据,使自然资源管理更加高效和便捷。
我们迫切需要提升自然资源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深度融合,这是自然资源领域深度发展与变革的要求,也是信息技术应用拓展的难得机遇。
新形势下自然资源信息化发展趋势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随后,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由此,自然资源部取代国土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与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
要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完善创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管理。
机构改革前,原国土资源部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基本完成了国土资源云的建设,在全国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完成了覆盖全国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并实现了不动产登记全国联网。
自然资源部对国土资源部的取代以及三定方案的实施,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明确,强调在生态、规划、管控、监管四方面加强重视。
特别在信息化方面,自然资源部及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充分认识到了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是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部分,尤其应关注新技术应用,积极推进GIS、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自然资源业务相融合,以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2019年11月22日,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其建设要点概括为“一个基础,两个支撑,三类应用体系,四大目标和五大保障体系”。
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目录一、背景情况二、基本定位三、目标原则(一)建设目标(二)建设原则四、业务架构(一)土地管理(二)矿产资源管理(三)地质环境管理(四)土地督察(五)执法监察(六)综合事务(七)辅助决策五、数据架构(一)国土资源数据类型、来源(二)国土资源数据管理(三)国土资源数据总体框架六、应用架构(一)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需求(二)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构成七、技术架构(一)统一数据中心(二)统一政务工作平台(三)统一门户网站(四)统一网络系统八、工作统筹(一)统筹金土工程和"数字国土"工程(二)统筹国土资源专项调查与数据库建设(三)统筹国土资源业务网建设(四)统筹各类应用系统建设九、保障措施(一)制度保障(二)标准保障(三)安全保障(四)数据更新(五)骨干工程一、背景情况进入2l世纪以来,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传统经济向新兴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或地区提升综合竞争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途径。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这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同时,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就国土资源管理本身来说,技术密集特征显著,信息化必定会在国土资源管理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建部以来,国土资源信息化以"数字国土"工程、金土工程为主要依托,在电子政务、数据库、网络与网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回顾十年发展历程,从整体谋划、试点起步、总结经验,到逐步形成总体建设思路,凝聚了全系统信息化领域的经验和认识。
1999年启动"数字国土"工程,先后印发《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1)、《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2006),制定《全国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总体方案》(2002)、《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信息化总体方案》(2003),完成《国土资源部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2004),提出四个"统一"的电子政务建设基本思路,建成国土资源部电子政务基础平台,金土工程在国家成功立项并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
虽然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建设思路已经明确,但在目前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统筹不到位、系统集成整合程度不高、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
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总体建设思路没有在具体的项目组织实施中得到始终如一地贯彻。
新的发展形势下,国土资源信息化迫切需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现活动为契机,以全球信息技术发展为背景,站在国土资源管理全局,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行全方位、多视角地审视,并在迄今已形成的总体思路基础上,进行统筹和框架设计。
二、基本定位信息化总体框架是以规划为指导而设计的建设蓝图,作为规划与实施之间的桥梁,既是规划的延伸,也是实施的前提与依据,对于指导信息化建设实践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国土资源信息是基本国情的重要反映,是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
国土资源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行业信息化之间具有信息共享、政务协同的密切关联,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同时,国土资源信息化贯穿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策研究与宏观决策、日常管理、监测监管和社会服务等业务的全流程,是促进流程优化、提高效率、科学决策、有效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资源监管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
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采用信息化顶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设计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理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明确信息化建设内容与管理业务的关联,在国土资源信息化规划和总体建设思路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提出适应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方向、国土资源工作需要、与管理业务紧密融合的信息化总体布局,形成指导今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实践的总体设计。
三、目标原则(一)建设目标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愿景是建立覆盖全局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实现管理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信息化,为国土资源管理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提供全面有效技术支撑。
总体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工作各个环节的充分应用,提高行政执行力,增强资源监管能力和参与宏观调控的主动性,为构建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机制及共同责任机制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国土资源工作前瞻性,适应国家行政体制改革方向,为构建开源节流机制及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机制提供技术支撑(见图1)。
具体实现以下目标:1.调查评价技术先进,资源状况动态更新。
基本形成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的3S技术应用体系,实现调查评价与更新全过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数据快速准确获取、处理、传输和更新能力显著提高,保障数据的现势性和实时更新,全面掌握和动态更新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等状况。
2.资源监管明显加强,行政效能显著提高。
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业务联网运行,形成上下联动的网络化国土资源管理模式和贯穿国土资源主要业务的政务信息化体系,资源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各项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及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全生命周期。
推行网上审批和行政效能监察,全面提高行政执行力。
3.空间资源全面统筹,宏观调控更加主动。
着眼于国家空间资源综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准,整合土地、地质、矿产等专题空间数据,建立"测绘为基,陆海相连"的国土资源空间数据框架,构筑全国"一张图",充分反映国土资源的数量、质量、布局、潜力、变化趋势等,做到资源状况"一览无余"。
4.对外服务便捷有效,部门形象明显提升。
面向社会提供全面快捷的"一站式"对外服务,满足国家、相关行业和社会公众对国土资源信息的广泛需求,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方向。
建立统一的国土资源门户网站,推行国土资源网上受理和信息查询,全面实现四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
初步形成国土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和信息化服务体系,基础信息基本实现系统内共建共享,并发布权威的国土资源品牌信息产品。
5.地灾预警更加科学,应急能力显著增强。
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及监测指挥中心,地质灾害监测网络覆盖全国地质灾害多发区、易发区,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能力,降低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
(二)建设原则1.牢固树立为国土资源管理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
围绕参与宏观调控,加强资源监管,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广泛的资源信息共享服务。
2.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建用并举,适时并轨"的建设方针。
深化需求分析,做好需求调查。
具体需求由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研究、梳理和提出,信息化建设机构负责技术支持和系统维护。
在技术选择上,应采用成熟技术,做到节约、实用,不应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系统边建设,边应用,通过应用拉动需求,进一步扩大建设和应用规模,通过系统应用尽快实现相关业务运行的无纸化、网络化。
3.强化资源整合,加强统筹开发。
围绕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集成、整合各级、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统筹好已有系统与在建系统、各类与各级系统、不同来源信息化工程项目之间的关系等。
四、业务架构国土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当前的重点是构建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机制、共同责任机制、开源节流机制、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机制。
主要业务包括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海洋资源管理、地质环境、测绘管理、土地督察、综合事务、辅助决策、执法监察等九个板块(见图2)。
其中,海洋和测绘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行政体制上分别由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测绘局管理,鉴于其业务的相对独立性,总体框架不作具体描述。
(一)土地管理土地管理业务的主要任务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严把土地"闸门",促进集约节约用地,加强土地监管,保持耕地占补平衡,规范土地市场,积极参与宏观调控。
土地管理业务主要包括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土地开发整理、土地登记等业务,以土地利用规划、计划为指导,以建设用地审批为主线,贯穿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涉及土地的批、供、用、补全过程。
国家级、省级负责建设用地预审和建设用地审批,市级、县级负责土地供应和土地登记发证,并需向国家备案,通过这几个环节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确保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
土地调查是土地管理其他各项业务的基础,按照《土地调查条例》,国家定期依法组织开展全国土地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统一要求分别组织开展本辖区土地调查,并将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结果逐级上报到国家。
国家级根据土地调查数据等基础数据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地方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修编和调整,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开发整理需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计划。
国家级、省级批准建设用地后,由市级、县级负责土地供应和土地登记发证。
土地管理业务与其他国土资源业务之间横向上有密切的关联。
建设用地审批涉及矿产管理中的压覆储量登记和地质环境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土地资源管理产生和"沉淀"的大量业务数据,支撑国土资源综合研究,通过对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结构、分布和时序动态变化的掌握和综合分析研究,参与宏观调控。
(二)矿产资源管理矿产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监管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过程,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矿产资源管理业务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管理等业务,涉及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部门,围绕矿产资源储量的增加与消耗,贯穿从地质勘查活动开始,找到新的矿产地,新增矿产资源储量,到矿产资源开发直至结束全过程。
矿产资源管理依矿产资源法规定的权限采用分级管理和审批的方式,矿产勘查由国务院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两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