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方周末为例浅谈报纸的娱乐性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4
《媒介伦理的新思考——以《南都娱乐周刊》“周一见”事件为例》篇一一、引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介的伦理问题愈发受到公众的关注。
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媒体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承担着维护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责任。
本文以《南都娱乐周刊》的“周一见”事件为例,对媒介伦理进行新的思考,探讨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伦理责任和道德约束。
二、事件回顾“周一见”事件指的是《南都娱乐周刊》在某段时间内连续报道的一系列明星绯闻事件。
其中,该周刊在报道中涉及到部分明星的隐私权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
三、媒介伦理的思考1. 尊重隐私权《南都娱乐周刊》在报道中涉及到的明星隐私权问题,是媒介伦理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媒体在报道时,应当尊重个人隐私权,避免过度侵犯个人隐私。
虽然公众对明星的私生活有一定的关注度,但媒体在报道时应当把握好度,避免对个人隐私造成不必要的侵犯。
2. 真实性与公正性媒体在报道时,应当坚持真实性与公正性的原则。
在“周一见”事件中,媒体应当对所报道的信息进行核实,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同时,媒体在报道时应当公正客观,避免片面报道或夸大事实。
3. 社会责任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传播者,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
在“周一见”事件中,媒体应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考虑到自身的社会责任。
媒体应当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
四、改进建议1. 加强自律媒体应当加强自律,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伦理规范,确保在报道过程中严格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
2. 提高媒介素养媒介从业者应当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对伦理问题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在报道过程中,应当以客观、公正、真实的态度对待每一则新闻。
3. 加强监管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力度,对违反伦理规范的媒体进行惩处,以维护良好的媒介生态。
五、结论“周一见”事件提醒我们,媒介伦理是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媒体应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考虑到自身的社会责任。
对《南方周末》文化版作品特色的分析作者:王敏来源:《新闻世界》2010年第04期【摘要】娱乐新闻报道“量”大但“质”精的不多,存在低俗化等现象。
本文分析了《南方周末》记者袁蕾的文化娱乐新闻的写作特色:有深度、有内涵、有关怀,并探讨出娱乐新闻写作的新趋势。
【关键词】记者风格写作特色娱乐新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娱乐活动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为了吸引受众,新闻媒介纷纷加大对娱乐新闻的报道,然而“量”虽不断加大,但“质”精的却不多见,娱乐新闻开始出现低俗化等现象,表现为一味地猎奇,满足受众的低级趣味。
由此,提高娱乐新闻的“质”,提升其品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南方周末》一直以深度报道见长,其娱乐报道也打上了“深度”的烙印,即上升为高品位的文化报道。
本文分析了《南方周末》文化版的作品特色,以期探讨娱乐新闻发展的方向。
一、有深度——对本质事实的诉求有人说读者看娱乐新闻图的就是轻松快乐,那么要求娱乐新闻也有深度是不是吹毛求疵了?其实不然。
没有深度的作品就像只有花枝没有花架——里面没有骨架,如何能立得起来?又如何有长久的美感?而有深度的作品会给读者以思想启迪,给读者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南方周末》一直是“深思成就深度”,追求新闻的延展性,其文化新闻也就自然有了一般娱乐新闻所没有的深度。
这种深度表现为:1、对事件的深入挖掘。
这是指对新闻事实的深入挖掘和对背景的深入解读,为读者提供丰富立体的信息,让读者不仅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这种深入挖掘体现在人物专访上便是对人物心理的解读,这种心理解读可以通过对人物动作细节及语言的描绘来表现。
如《汤唯同学:下课了》一文中有多处细节描绘,如“汤唯带了一个宽大的笔记本,一只腿搭在另一只腿上,把笔记本搁在膝盖上,一笔一画地抄课文、记笔记”、“她洗碗不戴胶手套,洗完一摞碗也想不起搽护手霜。
”记者通过细心的观察记录下了这些细节,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可感的生活中的明星形象。
2、思想的深度。
思想的深度在于从某一题材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其具有的新闻价值,这种新闻价值或是具有普遍意义,或是具有哲理的慎思,或是关于人生的思考,或是对社会的反思等。
浅析南方周末的新闻特点《南方周末》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创刊于1984年2月1 1日。
被评为读者“最喜爱阅读"的报纸;还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称号。
在众多媒介的竞争中可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什么造就了《南方周末》的成功呢?笔者主要从分析《南方周末》的内容特点人手,分析它成功的原因。
一、观点开放.理念独到的深度报道如今提及《南方周末》,读者很容易联想到“深度报道"与《南方周末》的成功与“深度报道”不无关联。
它要给受众的印象是厚重的新闻素材、信息质量好,反馈高、数繁多,且能多方面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受众。
对待新闻事实,是由表层向深层抽丝剥茧、深入渗透。
它的话题指涉广泛,不只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及时性,而且父注重大的新闻事实的选择,这是深度报道区别于消息等体裁的一大特点,也造就了《南方周末》的一大属性,这些都使《南方周末》的新闻肓路相对其他报纸来说更宽广。
另外,《南方周末》的深度理念独到。
从创刊副现在,《南方周末》倡导的“深入成就深度"的口号已深入人心。
深度报道介入《南方周末》,从而丰富了“新闻"这一概念,深化了“新闻”内涵。
还原事实真相,挖掘新闻价值,成了《南方周末》的一大标牌。
在新闻结构上,因为追加式、系列式、组合式报道方式的运用,《南方周末》报道的问题呈现出立体化、透彻化的形象特征。
因为深度报道对新闻真相的零距离把握,《南方周末》在中国的媒体中,被认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媒体,一份有良知的、敢于说真话的报纸,相对于之前因浮躁而备受诟病的大众媒体而言,这是最稀缺的资源。
此外,《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文本质最高,可读性强。
文本字数多、篇幅宏大,是它的深度报道的文体特征。
为避免读者的阅读疲劳,它严格要求深度报道文体风格,或者添加人性化元素,刺激读者的阅读兴奋,或者文本的剧情设立和结构安排要合理紧密,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超过r这个疲劳底线,进而享受到深度报道的阅读价值。
新闻特稿的文学性特征研究-以《南方周末》为例
新闻特稿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它以深度、细节、分析和评
论为特点,不同于新闻快讯和新闻报道的简明扼要风格。
相比于其
他新闻形式,新闻特稿不仅传递新闻信息,更具有文学性特征。
以《南方周末》为例,该报是国内较具代表性的新闻、评论类
周刊,其新闻特稿充满了文学味道。
首先,它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描
写手法,使事件形象化,读者易于沉浸其中。
例如,一篇报道深入
探访了一个小城镇的历史故事,通过精细的描写,展现出那里的风物、人物、气氛和文化内涵,令人感受到浓浓的乡愁之情。
其次,新闻特稿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夸张
和感性。
比如,一篇关于环保的特稿中,以“垃圾山”形容城市中
的垃圾场,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恶劣的环境和严峻的形势。
再如,
《南方周末》对流行文化的报道就大量使用对比、比拟等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新生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象。
此外,该报的新闻特稿注重节奏感和音乐感,有时采用排比、
平仄等表现手法,使文章具有更强的语感和韵律美。
例如,一篇反
映校园生活的报道,用了各种句式和语言风格,表现出了校园生活
的多姿多彩和丰富性。
综上所述,新闻特稿具有浓郁的文学性特征,它不仅具有新闻
报道的信息功能,更是一个多元的文学载体。
在读者阅读报纸时,
新闻特稿成为了一种文学享受,同时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另一种全
新的视角和形式。
《媒介伦理的新思考——以《南都娱乐周刊》“周一见”事件为例》篇一一、引言在数字化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媒介伦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其报道的公正性、真实性和道德性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众舆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媒体行业也频繁出现伦理问题,其中《南都娱乐周刊》的“周一见”事件更是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媒介伦理的深入思考。
本文将以此事件为例,探讨媒介伦理的重要性及其在现实操作中的挑战。
二、事件回顾《南都娱乐周刊》的“周一见”事件,指的是该杂志在某段时间内连续报道的一系列涉及明星的负面新闻。
这些报道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但随后被揭露部分内容存在不实甚至捏造的情况。
事件曝光后,不仅对相关当事人造成了严重的名誉损害,也引发了公众对媒体报道真实性和道德性的质疑。
三、媒介伦理的内涵媒介伦理是指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它要求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要遵循真实、公正、客观的原则,尊重事实、尊重人权、尊重法律。
在《南都娱乐周刊》的“周一见”事件中,媒体在追求新闻热点和吸引眼球的过程中,忽视了媒介伦理的基本原则,导致了报道失实和道德沦丧的问题。
四、媒介伦理的挑战1. 商业利益与道德责任的冲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部分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和点击率,往往忽视道德责任,进行不实甚至捏造新闻的报道。
2. 公众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平衡:在信息时代,公众对知情权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同时也要保护个人隐私不受侵犯。
媒体在报道时需要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3. 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当前媒体行业缺乏有效的自律机制,导致部分媒体在报道中存在失实和道德沦丧的问题。
五、应对策略1. 加强媒介伦理教育:媒体从业者应加强媒介伦理教育,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坚持真实、公正、客观的报道原则。
2. 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媒体行业应建立有效的自律机制,对违反媒介伦理的行为进行惩戒,维护行业的公信力。
如何提升大众化报纸文化新闻的内涵【摘要】当今时代,许多大众化报纸为了市场化经营,文化新闻丧失了文化的特性,以丰富的娱乐性取而代之。
这导致很多报纸的文化新闻质量低下,也影响了国民的审美能力。
因此,如何提升大众化报纸文化新闻的内涵,不但关系到文化新闻的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升。
在众多媚俗的大众化报纸中,《南方周末》却以其独特的内容和丰富的手法保持着文化新闻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界和知识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本文通过分析文化新闻的内涵、《南方周末》的总体风格及其文化新闻的特点,为其他大众化报纸提升文化新闻内涵提供参考,从而推动大众化报纸文化新闻的发展。
【关键词】大众化报纸;文化新闻;《南方周末》大众化报纸是指面向社会大众的,以广泛的新闻或娱乐休闲题材为主要内容,以赢利为主要目的,注重知识性、趣味性的这一类报纸和期刊。
由于其以赢利为目的,因此许多报纸在文化新闻的采写方面,一味追求市场化的需要,偏重娱乐性,质量低下。
《南方周末》是中国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公信力最大、版数最多的综合类周报,它的广告收入连续几年过亿元。
它成功地完成了从大众化报纸向精英报纸再到主流报纸的转型,在文化新闻的取舍和操作上也显其独树一帜的景观,使之在中国文化界和知识界享有较高的声誉[1]。
因此,本文从《南方周末》文化新闻的内涵、总体风格和具体特点来分析其独特之处,旨在为其它大众化报纸提升文化新闻的内涵提供参考。
一、文化新闻的现状和内涵随着受众拥有更多的媒介来了解娱乐新闻,媒体为了竞争,于是多方面迎合受众去发表娱乐新闻,导致现代的媒介传播上,娱乐已经跟文化并列,甚至有超越之势。
对娱乐的现状,曾有人比喻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
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浅谈《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特色中文摘要:自20世纪中叶始,报纸这一传统大众传播媒体,就不断面临着来自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的激烈竞争, 这些竞争给报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变化。
其中,尤以60年代开始的报纸与电视的竞争对报纸标题制作影响最大。
面对电视时效性强、形象性强和善于做现场报道等优势,严肃报纸必须加强深度报道。
但是,深度报道往往要出现冗长而抽象的文字和数字,令绝大多数读者望而生畏。
没有充分的时间和耐心,读者往往很难读完全篇。
聪明的《南方周末》把力气使在了刀刃上,大量使用新闻小标题来应对读者快速获取大量信息的要求,既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又提高了新闻的易读性,从而既适应了读者生活的快节奏,又使新闻更具竞争力。
本文从新闻小标题的定义和作用出发,就《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特色和制作中体现的鲜明的个性特色进行初步地探讨,并结合《南方周末》中的具体题例进行简要地分析,期望能为现代新闻改革提供一点具体的实践方法,为现代新闻标题制作提出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特色;表现形式;制作On the Features of Subtitles in Nanfang WeeklyAbstract: Since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newspaper as a traditional mass media has been facing the fierce competition against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as well as the Internet, which make a powerful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ess. The deep result of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newspaper and television is readily discernible in the 60‟s, and it has sparked great changes in the writing of news titles. So it is essential for serious newspapers to cover the news intensively and extensively because of the superiority of TV programs with immediacy, symbolization on the spot. However, the deep coverage inevitably results in some tedious and abstract words or numbers, which is so boring to most readers that they may not be patient enough to finish the whole report. Nanfang Weekly managed the embossing situation well, large amountsof subtitles are employed to meet the readers' needs for the latest information, so as to increase the legibility and save the readers‟ time. That makes the news coverag e more competitive in this rapidly changing world. Starting with the defini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subtitles, this paper presents analysis about the variety of the news subtitles in representation and the individual features in writing. Furthermore, it also can put forward some guiding principles to promote the journalistic reform and improve the writing style of news subtitles by demonstrating some advisable examples in Nanfang Weekly.Key words: Nanfang Weekly; subtitles; feature; representation; writing目录引言 (1)一、新闻小标题的定义和作用 (2)(一)新闻小标题的定义 (2)(二)新闻小标题的作用 (3)1、概括评论新闻内容 (3)2、分清层次 (3)3、检索新闻 (4)4、补充新闻主标题 (4)5、吸引读者阅读新闻 (4)6、调节美化版面 (5)二、《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表现形式 (5)(一)叙述归纳式 (5)(二)评论分析式 (6)(三)引语式 (7)(四)描绘抒情式 (8)(五)悬念启迪式 (8)(六)日记式 (9)(七)对比式 (10)(八)并列式 (10)(九)花絮式 (10)(十)派生式 (11)(十一)组合式 (12)三、《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制作特色 (12)(一)《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文字特色 (12)(二)《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内容特色 (14)(三)《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形式特色 (16)(四)《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风格特色 (17)1、小标题标示深度报道的脉络 (17)2、小标题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 (19)四、结论 (21)注释 (23)参考文献 (24)浅谈《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特色引言:提起《南方周末》,全国超百万的报纸读者都会脱口而出:“一纸风行二十年”。
《媒介伦理的新思考——以《南都娱乐周刊》“周一见”事件为例》篇一一、引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介的伦理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新闻媒体不仅要关注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还要重视其在传播过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近年来,媒介伦理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南都娱乐周刊》的“周一见”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本文旨在分析该事件中媒介伦理的体现,并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媒介伦理建设。
二、事件回顾《南都娱乐周刊》的“周一见”事件指的是该杂志在某段时间内连续报道了一系列关于某明星的绯闻,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
这些报道不仅涉及个人隐私,还对当事人的名誉造成了损害。
由于报道过程中存在不实信息和侵犯隐私的现象,该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媒介伦理的广泛思考。
三、媒介伦理的体现在“周一见”事件中,媒介伦理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真实性原则:新闻报道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周一见”事件中,部分报道存在不实信息,损害了当事人的权益,违背了媒介伦理的真实性原则。
2. 尊重隐私权:新闻报道应尊重个人隐私权,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在“周一见”事件中,部分报道涉及当事人的私人生活,侵犯了其隐私权。
3. 公正性原则:新闻媒体应公正地对待所有当事人,避免偏袒或歧视。
在“周一见”事件中,部分报道存在对当事人的不公正评价和偏见。
四、加强媒介伦理建设的措施针对“周一见”事件中暴露出的媒介伦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媒介伦理建设:1. 强化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为新闻媒体的伦理行为提供法律保障。
2. 提高媒体素养:新闻从业者应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遵循媒介伦理的原则。
3. 强化自律机制:新闻媒体应建立完善的自律机制,对报道内容进行严格把关,避免侵犯隐私权和名誉权等行为。
4. 公众监督:鼓励公众对新闻媒体进行监督,对违反媒介伦理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
《南方周末》与深度报道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南方周末》的读者定位和报道风格,进一步探讨其在深度报道领域所取得巨大成就。
并提出在如今新媒体的冲击下,深度报道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方向。
关键词:《南方周末》;深度报道;读者定位;报道风格;新媒体冲击《南方周末》作为中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和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能够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其独具一格的创办思想和内容风格。
其在深度报道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
一.深度报道与《南方周末》1.深度报道根据《新闻学大词典》的定义,深度报道是指“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在这个解释的引领下,深度报道对于新闻事件是更深层次的剖析,它以其题材重大、报道面广、深刻透视新闻事件、富有思辨色彩,成为各家新闻媒体的报道重点,同时也因为深度报道在选择题材时往往能紧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事实背后的事实,针贬时弊,直击要害,起到监督的作用。
近些年来,西方新闻业界往往从操作的角度去理解深度报道,最广为人知的是美国专栏作家朱蒙得的观点“: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明日的意义”,也就是说深度报道使昨天的新闻背景与今天的事件发生关系,以获得明天的义;也有说深度报道是在“5W”理论的基础上,将五个“W”和一个“how 的内涵加以扩大;而美国哈钦斯委员会也在其著名的报告《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为深度报道下定义。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
”换句话说,深度报道“深”就深在以实问题的解释分析为核心,为呈“点”状分布的有关新闻事实编织出一个正确地确定其社会位置的经纬度坐标系来。
如果说,客观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实事”,那么,深度报道的本质要求就是“求是”。
然而上述几种观点也还并不能够完整地揭示出深度报道的理论本质,它们更多地体现在指导新闻从业人员的深度报道写作实践上。
浅析《南方周末》文化新闻选材角度的特点【摘要】在一些媒体的文化新闻丧失文化性的背景下,《南方周末》却以其独特的内容和丰富的手法保持着文化新闻的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对比《南方周末》和其他媒体在文化新闻方面选材角度的不同,不但为媒体提升文化新闻的内涵提供参考,也可以提升读者对文化新闻的审美能力,从而推动媒体的文化新闻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新闻;《南方周末》;选材角度娱乐经济时代,不少媒体的文化新闻丧失文化性,严重影响了媒体行业文化新闻的良性发展。
但仍有一些报纸依然保持文化新闻的文化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家是《南方周末》。
它成功地完成了从大众化报纸向精英报纸再到主流报纸的转型,在文化新闻的取舍和操作上也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化界和知识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南方周末》和其他媒体在文化新闻方面选材角度的不同,体现出《南方周末》的特点,为媒体提升文化新闻的内涵提供参考。
1、表现多方观点,寻找隐藏的社会问题2006年4月6日《南方周末》文化版曾针对韩寒和白烨在博客上争吵一事进行整版的报道,主题为《傲慢与偏见——清点“韩白之争”》,详细讲述了此事的来龙去脉和发展的激烈态势。
为了平衡报道,记者先后采访了白烨和韩寒,写出《不是评论家说了算》和《我定性为赛前消遣》。
人物专访中的提问大都围绕与文学界相关的话题,以这两个代表性人物为引子,描述了他们各自代表的两个阵营人士的思想冲撞。
不仅涉及了语言暴力,要提倡要建立网络道德规范,还总结了80后的代表性作家和文坛上主流的作家思想上本质的差异。
同期,新浪网关于“韩白之争”的报道大都停留在谴责韩寒语言粗俗,不尊敬资历高的文学家的程度,甚至把一些莫须有的语言嫁接在他们身上。
这就是文化新闻的炒作。
炒作传递的是失真的被人为制造的信息。
它和窥视一样,两者的危害都是通过不准确或不健康的信息干扰并利用了公众的注意力,其最终的结果是破坏了报纸的公信力。
而负责任的媒体恰好相反,在处理新闻时,首先是从公众的立场出发,在判断清楚新闻的价值后,所要传递的必然是真实、客观的信息。
高级报纸与大众报纸对比举例分析高级报纸也称严肃报纸、独立报纸或上层报纸,着重刊登国内外重大新闻和严肃评论,其读者多属有权势、有声望、有知识、有教养的社会“精英阶层”。
大众报纸也称廉价报纸,又叫“人人都看的报纸”。
我们以南方周末报(高级报纸)和天中晚报(大众报纸)为例进行对比分析。
(1)高级报纸的读者对象和廉价报纸不同,主要是面向社会中上层,如政界、工商界和知识界的人士。
南方周末是中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每期发行量稳定在120万份以上,核心读者群为知识型读者。
大众报纸读者不限于特定的社会群体,而是面向分散的,异质的,不定量多数的受众。
天中晚报为纯市民生活型晚报,它面向全市不同的受众,不管你是工薪阶层还是小草民都可以感受到它的精彩。
(2)高级报纸在政治上尽管与政党、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标榜独立,不依附任何党派、政府;经济上能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南方周末报隶属于南方报业,经济力量雄厚。
南方周末坚持大新闻概念,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广阔的视野,在党的新闻工作要求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认真执行“积极、正向、均衡、稳健”的编辑方针。
大众报纸在与政党和政府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其并不能通过报纸本身获得经济上的独立。
广告收入是大众报纸经营的主要财源。
中共驻马店市委为天中晚报的主管单位,广告是其主要经济来源。
其广告传播效果佳,渗透力强,辐射面广,广告千人成本低,为驻马店地区当之愧的强势媒体。
(3)高级报纸的新闻则主要是以严肃、客观的新闻为主,内容主要是有关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的重大内容,文字严谨。
南方周末每期32版,分新闻、经济、文化三大板块,内容紧扣时代发展得热点与焦点,通过全面、深入、生动地反映和报道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向广大读者提供更完整、真实的中国社会迈向未来的脉络、趋势和图景。
大众报纸内容以报道新闻,社会事件和提供娱乐为主。
天中晚报以其具镇捷简练的报道风格和浩新自然的生活气息,贴近生活,服务百姓,公证强人的舆论监督力量,为天中人民带去真相与欢乐。
是“热”媒介还是“冷”媒介?——看《南方周末》评论版的精神一、《南方周末》及其评论版发展简介《南方周末》创办于1984年,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办报宗旨,以“正义、良知、爱心、理性”为基本理念。
《南方周末》是中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是中国发行量最大、传阅率高、影响最广泛、公信力强的新闻周报。
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南方周末坚持大新闻概念,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广阔的视野,在党的新闻工作要求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认真执行“积极、正向、均衡、稳健”的编辑方针。
南方周末每期32版,分新闻、经济、文化、时局和评论五版,内容紧扣时代发展得热点与焦点,通过全面、深入、生动地反映和报道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新闻以独家为主,时评以纵深见长,向广大读者提供更完整、真实的中国社会迈向未来的脉络、趋势和图景。
二、《南方周末》新闻评论的蜕变(1)1984——1996:娱乐沧海中的一粟(2)1996——2001:创办评论版,针砭时弊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南方周末》曾定位为:时事政治评论性报道为主。
这是《南方周末》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因为,《南方周末》前十年基本是以"周末文娱副刊"的面目出现,影响有限;这次改革后真正进入社会主流语言,日渐严肃硬朗,获得"敢言"的口碑,但也有"莽撞"之嫌;(3)2001——至今:重视理性思辨和建设性意见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方周末》更加成熟稳重,时政评论更注重理性分析,并结合社会转型期间言论诉求增多的情况,开设更多版面直接用于言论,且评论版面层次分明。
她有鲜明的中国情怀。
她始终以中国议程, 作为自己的首要议程; 始终以问题意识, 呈现中国社会不断变动的趋势,从而最大限度地适应读懂中国这个强烈的社会需要。
南方周末关注的中国,不是大而化之的中国,而是具体的中国。
三、《南方周末》新闻评论特点与价值(1)第一版中“方舟评论”唱主角对媒体来说,话语权就是力量。
浅谈《南方周末》爱上南方周末是得益于老师,之前听过《南方周末》的粉丝们谈及过,当他们谈的时候,那种胜似遇上一位备受敬仰的学者喜悦的表情到现在还是历历在目。
但是,由于本人不爱读太多文字且比较深奥的文章,所以就没有了兴趣。
现在想起,后悔莫及,但现在已经喜欢上了这位“大人物”。
几乎每一周的都要看,遇到深奥的东西就只能当过眼烟云了,看了很多,有些许想法,在这里就浅谈一下。
1.版面结构的大方、张弛有度南方周末的版式基本上采用的是重心型、满版型、对称型、左右分割型。
使读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信息,活而不乱,版式灵活,却不凌乱。
多数时候首版以及新闻类版都采用这种形式,一张主要照片占据报纸的视觉中心,文字围绕在附近,标题使用黑粗体,字号也较大,重心型版式容易使读者产生视觉焦点,视觉元素向版面中心聚拢的运动。
满版型,给人大方、舒展的感觉,版面以图像充满整版,主要以图像为诉示,视觉传达直观而强烈。
广告版通常会采用这种形式《南方周末》的广告图片以大、简单、干净、漂亮为主要特点,而且多以车的广告为主,其色彩也与《南方周末》的主色彩相得益彰。
总之,给人很舒服的感觉。
另外,版面内容安排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重轻度把握很好。
2.图片与字《南方周末》的标题字总是有其特殊之处,在标题里,不管是整行字,还是其中一个字都会带个双引号,其用意应该是多是为了突出引号里面的字,更进一步说是起到引号所起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就像一道独特的菜一样,它的名字就让你食欲大增,诱惑力不一般。
这就叫与众不同,《南方周末》就是这么个精灵古怪,将你诱惑,看完之后还要回味回味。
说到图片,不是再谈广告图片,而是新闻图片,其大小都有,图片信息传达基本正确,色调与《南方周末》的主色调红色相匹配。
南周的主要色系还是以红色为主,也就是《南方周末》几个红色的字体的颜色,特别是头版,基本都是以红色为主,这个颜色应该是南周的标准用色,红色醒目抢眼,视觉传达效果强烈;清晰、歧义较少,但在此提一下关于《南方周末》24日的观察与写真版的“天灾大于人祸”的报道的图片,我还是始终不明白日本人为什么要举着反对战争的牌子,而用此图片是否让读者会很疑惑。
以南方周末为例浅谈报纸的娱乐性摘要:报纸的娱乐性是报纸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定义正在从狭义走向广义,它具有自己独特的报道内容、报道目的和受众构成。
同时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报纸娱乐化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
一些报纸娱乐化现象以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等构成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
本文从编排形式和内容特色上试析《南方周末》娱乐性的特色。
关键词:市场经济;普遍现象;娱乐化;《南方周末》娱乐化作为报纸新闻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报道灵活、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的特点,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们的关注。
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可以在报刊上得到自己关心的明星的趣闻逸事,找寻到最新的演艺资讯,从中得到放松和收获。
与此同时,娱乐化也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绝大多数的党报、几乎所有的市民报都开辟了娱乐新闻报道的版面。
然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娱乐新闻,却经常出现种种问题,比如报纸之间抄袭成灾,跟风连连;记者采访不够深入,任意臆断,捕风捉影;有的内容直接转载互联网上的相关新闻,有的则来自演艺机构新闻发布会所准备的材料。
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
报纸如何娱乐化,从而做出新意。
体现自身特色,是当前环境下许多报纸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1 《南方周末》概述《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2月l1日,和当时很多综合性周报一样,《南方周末》也是从娱乐起步的,之后逐渐转向综合新闻。
20年磨砺后,它已经形成新闻、文化、经济等几大板块的办报格局。
最早《南方周末》是一份对开四版、发行量只有70010份的报纸。
时至今日,《南方周末》已经成为了一个对开32版,发行量突破1300万份的大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南方周末》开创了一个新闻周报的巅峰时代。
作为一份成功的报纸它肯定会有很多的独到之处,在《南方周末宣言》中他们就归结出了“新闻以独家为主,时评以纵深见长,副刊则佳作迭现”这三个特点。
但它在逐步的转型中,娱乐类成为体现其“民主与启蒙”理念的重要载体。
正是这样一个定位,文化报道作为南方周末的重要一脉,在它日后转型为一张综合类周报的过程中一直在纵深的通道上行进,便有了在今天32个版块中占有四分之一的分量,在娱乐新闻或者新闻的娱乐性的取舍和操作上也显其独树一帜的景观,使之在中国报纸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2 报纸的娱乐性近年来,报纸娱乐化现象开始在中国流行。
体育新闻、大案要案、突发事件、奇闻怪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报刊、电视和网络媒体上,如超女、香港《东周刊》裸照事件、春节晚会、马加爵事件等都成为卖点。
对于报纸娱乐化现象,笔者认为,其研究价值非常之大。
2.1 报纸娱乐性的的内容形式与影响2.1.1 报纸娱乐性的界定与内容综合目前对报纸新闻娱乐化的种种界定,大致可以看出:报纸娱乐化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
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
从最初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以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的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软新闻是与传统的“硬新闻”相对而言的,指“人情味较浓,社会性、趣味性较强的新闻。
其政治性要求不高,时效性限制不严。
可动用多种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报道,易引起受众的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
“软新闻”讲究减少严肃性的政治、经济新闻的比例,将非严肃的名人趣事、日常琐事、有煽情性和刺激性的犯罪暴力事件、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软性的内容作为新闻报道的重点。
将“硬新闻”软化成游戏化。
主要是指从严肃的政治、经济等事实中找出其中的娱乐价值。
为了加强新闻的可读性,有的媒体“强调在硬性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强化或有意添加所报道的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的道路。
”报纸娱乐化在中国呈现上升趋势,不仅是都市报,严肃大报也同样受其影响。
《南方周末》抽取其1992年2月9日-2月15日、1998年2月9日-2月15日、2006年2月9日-2月15日的前四版,经统计发现:1992年软新闻占所有新闻的50.2%.1998年这个比例为52.6%,而到2006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为69.8%,比1992年高了近19个百分点。
从中可以看出,《南方周末》自1992年至2006年这14年中,软新闻的比重在逐渐增长,而硬新闻的比重却在逐渐减少。
除此之外,在这3年样本中,软新闻均占绝对多数,皆超过60%,而硬新闻远远少于软新闻。
这表明,当今我国的软新闻在报纸至少是大众化报纸中,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2.1.2 报纸娱乐化的形式报纸在新闻编辑上,采用多照片、大标题,有的在版面上采用组合式的结构或者连续剧式的结构,或者采用大幅的标题和彩色的页面。
一切都以尽量刺激受众的感官和感觉为目的。
比如,在萨达姆被擒的那一天,儿乎所有大大小小的报纸部在头版上进行了报道,而且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大幅大幅的图片,甚至美国军方将萨达姆等人的头像印制成扑克牌,非常醒目。
2.2 报纸娱乐化的影响2.2.1 对读者的影响报纸娱乐化倾向对年轻一代的读者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对新闻的需求既呈现出多元趋向,又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无论是政治、经济这些事关国计民生的“硬新闻”,还是那些社会、娱乐、体育、文化等各类轻松愉快的“软新闻”,都在大学生的兴趣之列。
通过“大学生感兴趣的报纸新闻”的数据分析,“你主要看哪类新闻(多选题)”的回答显示,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政治”新闻,占所有被调查者的56%,超过半数;其次,“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旗鼓相当,比例在43%左右;大学生对经济新闻和体育新闻的关注度也很高,比例分别占到了40.8%和35.6%,对文化新闻的关注大约为25%。
这说明,大学生群体兴趣广泛,新闻需求比较多样化。
但我们也看到,位列前两名的恰恰是软硬新闻的代表政治新闻列第一,社会娱乐新闻紧随其后。
也就是说,大学生一方面对严肃新闻非常关心,另一方面对轻松的软新闻又充满兴趣。
@笔者认为,新闻一定程度上的娱乐化即软新闻的增加及硬新闻一定程度上的软处理增强了新闻的贴近性,这种贴近性增强了公众对于社会公共事务关注和参与的热情,这无疑是新闻民主化的一种表现。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不管什么样的报道,一定要“度”字当先。
2.2.2 对注意力经济的追逐在市场机制下,新闻媒体被推向市场,收视率、视听率成为媒体追求的目标,而大众对媒体的注意力越多、越强,就意味着媒体的注意力经济越强,那么,其广告费就越高。
当市场逻辑成为主宰,发行量、收视率等标志着受众群的数量指标已成为媒体的生命线时,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转化为对客户群的追逐,而媒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不可避免地执行市场经济商品的通用原则,即什么商品最好销、消费群最大,就生产什么。
2.2.3 淡化社会责任传媒的社会责任包括:真实而公正地报道和评述新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做社会与公众的耳目喉舌;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发挥媒介社会监督作用;尊重公民人格尊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履行社会公共文化的使命,不传播低俗不雅的信息。
大众传媒有责任让公众迅速、准确、充分、完整地知晓和理解新闻事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中存在的机遇、挑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形成正确的判断。
而媒体为了一味满足受众的需要,争取最多的眼球,以提高媒体收视率、视听率,就可能会不顾其社会责任,就会造成社会的负面影响。
例如许多媒体为了创造更多的利润,选择了那些成本低却受欢迎的、突出消遣娱乐功能的新闻信息,这虽然使得媒体得到了暂时的经济利益,但传媒的社会监测功能、信息提供功能却弱化了,这种结果必然给整个社会都带来负面影响。
2.2.4 报纸新闻功能异化报纸的首要功能是报道事实、提供信息。
是为人们守望或监督环境,为人们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受众,能够影响社会进程、社会决策、市场消费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是报纸的主要价值。
因此,重要性原则是报纸价值判断和取向的首要标准。
新闻娱乐化将新闻的首要功能异化为娱乐,使之成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报纸价值取向的首要标准。
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的受众,正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人们关心他人丑闻的注意力被拉长并乐此不疲,对那些与他们没有利益关系的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故事当成他们需要的新闻,而对与他们生存和发展利益密切相关的诸如住房、就业、教育、就医、交通、安全等公共事务报道的注意力减弱,不以为是他们需要知道的新闻,不认为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根据人类获知信息的本性和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硬新闻等有关决策的知识信息仍将是社会信息需求的主体;人们从硬新闻中更能获取权威的信息。
“硬新闻”永远是主流媒体的标志性核心产品,新闻应该以“硬”为主,“软”只是一种佐料,只是气氛上的调剂。
由于媒介在受众的议题选择上有着重要作用。
在这方面,媒体应当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能忽视新闻的基本规律,记者应该牢记在新闻报道中的职业操守,强化新闻的专业主义精神,对新闻报道做到真实客观全面。
3 《南方周末》的娱乐性众所周知,在新闻时效性上《南方周末》几乎没有任何优势,但他发挥其在于充分发挥报纸媒体的优势做深度报道的长处。
《南方周末》头版的深度报道特点十分鲜明,它巧妙地避开了热点问题同质报道的竞争而剑走偏锋取了一种“另类”的手法。
这种手法可以概括为深度报道与“娱乐化”的有机结合。
目的在于突出《南方周末》新闻的独家视角,表明报纸对于新闻本身的态度和评价。
以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美的报道为例。
全国各家报社都倾全力对此做了连续报道。
此系列报道的新闻主体是双方国家领导人,焦点是中美关系,这可以说是最严肃的时政新闻,但今年各家的报道手法都比以前更轻松更亲民。
围绕胡锦涛主席的访美日程,各家推出了一系列生动的报道,如《胡锦涛访美盖茨率大腕接风》、《胡锦涛:“我也每天用微软”》、《带上波音帽品尝星巴克》、《胡锦涛关颖珊碰杯布什盛赞姚明》等。
具体来讲,《南方周末》的娱乐性有以下的一些特点与优势。
3.1 内容讲究准、博、短,形式突破常规上世纪8O年代开始兴起的中国报纸周末版尽管在当时以“周末大特写”、“周末特稿”、“深度报道”等赢得读者的青睐,也曾对报纸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阅读报纸的时间已大大压缩。
那些曾经靠情节曲折、故事性强的长稿取悦于读者的特写栏目,读者已经渐渐失去兴趣,何况娱乐版,这就要求编辑在处理稿件时一定要认真筛选、比较、删节、浓缩,以最精美的文章呈现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