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1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趋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此管理观念,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其涵义为面临变遭剧烈的外在环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因应、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当代的管理理论有以下几个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管理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分析管理职能对管理进行剖析;可以根据管理经验总结出一些基本管理原理;可围绕基本原理开展研究,以确定其实际效用,增大其作用和适用范围;如同医学和工程学,管理是一种可依靠原理的启发而加以改进的技能;管理的基本原理像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一样可靠,违背管理原理会造成损失;管理者的环境和任务受各种因素影响,管理理论也从其他学科中吸取营养社会系统学派:人在社会中会遇到各种相互冲突的力量,要找到恰当的平衡,把各种差异结合起来,从而避免极端化;管理人员的职责在于使各种冲突的力量、各种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得以维持一种恰当的平衡;管理人员有些什么职能以及如何行使管理职能,是由组织的本质、特征和过程决定的;组织中人的行为由决策和作业两部分组成,组织的决策过程是管理的重点在这方面社会系统学派的继承和发展者西蒙等人的观点更为突出决策理论学派: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西蒙等人对管理决策特别重视,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他们将决策分为4个阶段:收集情报、拟定计划、选定计划、评价计划,特别强调信息联系在决策中的作用;他们提出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被认为是较为实际可行的理论;他们将社会系统力量与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有关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运用系统管理学派: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理,全面分析组织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人造系统,是一个受环境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系统;组织不仅本身是一个系统,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的分系统,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取得动态平衡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数量学派:注重定量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认为管理就是利用数学模型和程序系统来表示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职能活动合乎逻辑的过程,通过对各种数据做出最优的解答,实现管理目标;由于该学派是由新理论、新方法与科学管理理论的结合而逐渐形成的以定量分析为主要方法的学派,因此它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拓展权变理论学派:该学派由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发展起来,认为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应当善于用系统观点考虑问题,依托环境因素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素之间的变数关系,研究确定最有效的管理方式经验主义学派经理主义学派:该学派中有管理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统计学家、心理学家、大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和管理咨询人员,以向西方大企业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认为有关企业管理的理论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抽象和概括,然后传授给管理人员,向经理提出实际建议;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的经验,通过研究管理中的成败,了解存在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学会进行有效管理经理角色学派:该学派以对经理所担任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以求提高管理效率;该学派认为,其他一些管理学派未能全面地理论结合实际,未能对经理的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因而对提高经理的工作效率帮助有限;他们一方面采用日记的方法对经理的工作进行系统观察记载,另一方面又在观察的过程中和结束后对经理的工作内容进行分类;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在各种经理类型的经理职务之间存在一些差别,也存在一些基本的共同点,找出共同点就可以找到提高经理工作效率的规律计算机管理学派:该学派继承了系统学派的观点,认为一个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人造系统,因此对于这个系统的管理就需要采用系统的工具和软件;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管理,出现了众多管理系统平台和管理概念,如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在我看来,未来的管理趋势必定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借鉴科学管理理论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既不能“见人不见物”,又不能“见物不见人”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发展,人对自身创造能力的开发与挖掘日益关注为实现自我,提出了“能力人”和“本管理”理论;人的因素:价值观、创造性、个人、才能等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以“不断激发人的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能本管理”,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开发人力资源,重视人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优秀企业文化,实行以“能力开发”为基础的“能本管理”即重视对系统理论的研究,管理理论重视对现代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研究,把对组织中人性、人的行为研究放在日益重要的地位;。
十一个管理学派概述:管理世界在不断发生变化,每天都有新的管理问题和管理理论出现,对管理的本质的认识会直接决定一个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并影响其管理效果。
哈罗德•孔茨是当代最著名的管理学家之一,他把管理提升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将管理定义为“通过他人完成任务的机能”。
哈罗德•孔茨在1980年5卷2号《管理学会评论》上发表了《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认为此时的管理学主要学派已经达到十一个,即经验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孔茨的这篇文章,和他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般被看作对管理学体系较全面的概括。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是孔茨在完成《管理理论的丛林》的19年后,观察异彩纷呈的管理学派,指出了更加繁荣茂盛的“管理丛林”。
细细品味“管理理论的丛林”,慢慢体会名家流派的经典思想,绝对是一种能够带来满足感与成就感的心灵享受。
一、管理过程学派1、代表人物:⑴.法约尔。
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⑵。
詹姆斯•穆尼;美国高级管理人员和管理学家。
其主要著作是《组织原理》⑶.拉尔夫•戴维斯,美国管理学家和一些大公司的顾问。
1916年在科内尔大学获机械工程学位。
他比较强调管理哲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管理哲学才能为企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其主要著作有《工厂组织和管理原则》《采购和储存》《组织和系统中的一些基本考虑》《企业组织和作业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原理》《高层管理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管理哲学》等。
⑷.哈罗德•孔茨;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早年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以后在美欧各国讲授管理学,并在美国、荷兰、日本等国的大公司中任咨询工作,曾担任美国管理学会会长,以后在美国加利福利亚管理研究院任管理学的名誉教授.2、发展过程:法约尔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人加以增减或修改,但基本上包括了到那时为止的有关管理过程的观点,并成为以后有关这类研究的出发点。
古利克有关管理七职能论的基本观点是:计划即为了实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而制定出所要做的事情的纲要,以及如何做的方法。
后来有人将计划具体分为:(1)为企业经营活动而设定目标;(2)确定经营方针,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3)为使方针具体化而制定严密而科学的活动程序;(4)为某种特定的项目而制定具体规划;(5)对资金、劳动时间、产品单位和机械时间等进行预算;(6)制定企业长远规划即战略性决策;等等。
组织为了实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就必须建立权力的正式机构和组织体系,以便对各个工作部门加以安排、规定和协调。
传统的管理理论所强调的主要是正式组织机构,是使人适应于机构,他们强调要按照目标的需要来决定活动和建立组织机构,而不受人事关系、感情等方面的影响。
他们很重视设立参谋机构,并注意参谋机构与直线指挥人员的协调。
他们认为,参谋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向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咨询,它不直接向下发布行政命令。
指挥则由直线指挥人员统一进行。
他们还建议,除了专业参谋之外,还应设主要协助高领导制订和传达指示、监督工作进行的一般参谋人员,他们负有协调各专业参谋人员工作的职能。
然而,一般参谋人员在协调专业参谋人员工作的职能。
然而,一般参谋人员在协调专业参谋人员工作时,不是以他们的参谋身份,而是以高层领导代表的身份出现的。
人事包括有关职工的选择和训练、培养和适当安排等方面的职能。
以后,有人进一步发展了这方面的思想,认为必须按照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来选择和训练人才,并将这一职能视为使企业能得到持续发展的关键。
指挥指包括以下各项的一种连续的工作:作出决策;以各种特殊的和一般的命令和指示使决策具体化;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发挥作用,即包括对下属的领导、监督和激励。
传统的管理不排除泰罗以外都很强调“统一指挥”原则,他们还很强调所谓“一个最高领导者原则”或“一个管理原则”,不大同意委员会式的管理方式,认为那会影响效率。
第一部分:题目二:谈谈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
1、经验学派:经验学派又称案例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和欧内斯特·戴尔。
这一学派的中心是强调管理的艺术性。
他们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概括和理论化,不必企图去确定一些原则,只要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一些成功经理人员的成功经验和他们解决特殊问题的方法,便可以在相仿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管理。
经验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关于管理的性质,他们认为管理是管理人员的技巧,是一个特殊的、独立的活动和知识领域。
2)关于管理的任务,他们认为作为管理人员的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任务:一是必须造成一个“生产的统一体”,二是在作出每一个决策和采取每一行动时,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协调起来。
3)提倡实行目标管理。
2、群体行为学派:这个学派同人际关系行为学派密切相关,以致常常被混同。
但它关心的主要是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它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
这个学派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
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均在研究之列。
有人把这个学派的研究内容称为“组织行为”研究,其中“组织”一词被用来表示公司、企业、政府机关、医院以及任何一种事业中一组群体关系的体系和类型。
这个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和研究活动就是梅奥和霍桑试验。
德国学者卡特·卢因(1890--1947)于1944年首先提出“团体动力学”的概念来描述团体中人与人相互接触、影响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对以后的团体行为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后来美国管理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1923-)在1957年发表的《个性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所谓“不成熟一成熟交替循环的模式”指出“如果一个组织不为人们提供使他们成熟起来的机会,或不提供把他们作为已经成熟的个人来对待的机会。
现代管理学派(上)现代管理理论,是在古典管理理论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现代管理理论除了在科学管理和组织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充实完善外,更主要的是表现为发展的多元性,形成了“管理学说丛林”。
比较重要的学派主要有:传统的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技术经济系统学派、决策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经济分析和会计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等。
这些纷杂的“理论丛林”有些是表明或扩充原有概念,有些是适用于某种特定范围,有些是融汇各家编织成新的方法,更有一些是采用了全新的观念和工具。
如果说,近代管理理论主要侧重于研究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和组织控制,解决管理的行为。
那么,现代管理理论就其主要特点来说,研究的重点是人群关系,并且把管理对象的相关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旨在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解决经营管理的决策性问题,现代管理理论把人看做是受社会环境影响和制约的,具有自主性和个性的决策人,强调用各种激励方法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行为科学学派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劳资矛盾的尖锐化,古典理论已不能适应有效地控制工人和提高利润的目的,所以,从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开始,就逐渐出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学研究,即出现了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是运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学等科学的理和方法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这一学派认为,管理问题的解决,如果只重视物质和技术条件,而忽视人的行为和社会环境对工效的影响,是片面的.他们强调人和人的行为是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重视环境和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提高工作效率的影响,因此,它研究人的行为以及产生行为的思想动机,探求人类行为的规律.行为科学产生于美国,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⒈人际关系学说--早期的行为科学早期的行为科学着重研究职工在生产中的人际关系,侧重于阐述职工作为“社会人”的假设和社会需要的满足问题。
企业管理的十一个学派范光华力学0801 20080868一·古典学派(管理过程学派)1概述:管理过程学派,又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主要致力于研究和说明“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侧重说明管理工作实务。
2主要代表人物:事实上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法约尔就是这个学派的开山鼻祖。
这一理论是在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这个学派后来经美国的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等人的发扬光大,成为现代管理理论学丛林中的一个主流学派。
3主要观点: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他们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应该分析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一些基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
有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研究,通过对原理的实验,通过传授管理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则,改进管理的实践。
4管理过程学派主要特点: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是将管理理论同管理人员所执行的管理职能,也就是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
他们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多么不同(如经济组织、政府组织、宗教组织和军事组织等),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职能逐步展开和实现的过程。
因此,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的职能作为研究的对象,他们先把管理的工作划分为若干职能,然后对这些职能进行研究,阐明每项职能的性质、特点和重要性,论述实现这些职能的原则和方法。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应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把管理工作的主要方面加以理论概括并有助于建立起系统的管理理论,用以指导管理的实践。
管理过程学派主要贡献一、相对于其他学派而言,它是最为系统的学派。
他们首先从确定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入手,并将此作为他们理论的核心结构。
5管理过程学派确定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为训练管理人员提供了基础。
把管理的任务和非管理的任务(如财务、生产以及市场交易)加以明显地区分,能使经理集中于经理人员的基本工作上。
现代管理学五个学派分别是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亨利•约法尔。
•经验学派。
经验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彼得·德鲁克和戴尔。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即指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
会技术系统。
•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分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求出最佳方案,实现企业目标。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的管理学派如下: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
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
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2.人类行为学派。
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
主要观点是: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该学派注重心理学,注重个人和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视作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
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4.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
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
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
2.组织要素: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是组织成员协作活动相互联系的中心。
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本世纪50 年代以来,在已有的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管理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学说,形成了许多学派,这些学派大大小小总起来可能不下一百余个,其中的主要学派,有人将其概括为六个,也有人将其归纳为八个或十一个。
应该着重说明,所谓“学派”,主要是指从什么角度或方面,运用什么样的理论去研究管理问题.下面介绍八个主要的学派。
一、社会合作系统学派这个学派认为,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要围绕着物质的(材料与机器)、生物的(作为一个呼吸空气和需要空间的抽象存在的人)和社会的(群体的相互作用、态度和信息)因素去适应总的合作系统.这个学派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各类组织。
它的特点是将组织看作是一种社会系统,是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的协作体系,它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是这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经理的职能》对该学派有很大的影响。
总起来看,该学派的理论有以下一些要点:(一)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
这个系统能否继续生存,取决于:(1)协作的效果,即能否顺利完成协作目标;(2)协作的效率,即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是否使协作的成员损失最小而心理满足较高;(3)协作目标能适应协作环境。
(二)指出正式组织存在的三个条件:(1)有一个统一的共同目标;(2)其中每一成员都能够自觉自愿地为组织目的实现作出贡献;(3)组织内部有一个能够彼此沟通的信息联系系统。
此外,还指出,在正式组织内部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三)对经理人员的职能提出三点要求:(1)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2)善于使组织成员能够提供为实现组织目标所不可少的贡献;(3)规定组织目标。
此外,美国的怀特·贝克(Wihyte Bakke)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组织结合力”的概念,对管理理论也有很大意义。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编辑本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编辑本段]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
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理论丛林主要的管理学派如下: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
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
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2.人类行为学派。
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
主要观点是: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该学派注重心理学,注重个人和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视作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
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
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4.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
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
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
2。
组织要素: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是组织成员协作活动相互联系的中心。
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
哈洛德·孔茨在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19年后又发展《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他对管理流派进行分类,指出管理已由6个学派发展形成了11个学派。
《管理思想史》第十章主要讲述了以下八部分内容:一、关于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为经营管理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是历史悠久并有巨大影响力的一种管理理论。
管理学者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管理过程理论渊源于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
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种职能,这五种职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诸因素来协调有关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关于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的形成以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为标志。
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的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和库尔特·科弗卡的心理学理论以及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等。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由于他在研究组织和管理性质及理论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而曾经得到过7个名誉博士学位。
巴纳德使用社会的、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管理问题,后人称他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三、关于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是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管理决策问题,形成了关于决策和决策方法的完整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1.赫伯特·西蒙西蒙是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一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确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现代管理理论的9大主要流派●管理过程学派:管理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分析管理职能对管理进行剖析;可以根据管理经验总结出一些基本管理原理;可围绕基本原理开展研究,以确定其实际效用,增大其作用和适用范围;如同医学和工程学,管理是一种可依靠原理的启发而加以改进的技能;管理的基本原理像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一样可靠,违背管理原理会造成损失;管理者的环境和任务受各种因素影响,管理理论也从其他学科中吸取营养●社会系统学派:人在社会中会遇到各种相互冲突的力量,要找到恰当的平衡,把各种差异结合起来,从而避免极端化。
管理人员的职责在于使各种冲突的力量、各种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得以维持一种恰当的平衡。
管理人员有些什么职能以及如何行使管理职能,是由组织的本质、特征和过程决定的。
组织中人的行为由决策和作业两部分组成,组织的决策过程是管理的重点(在这方面社会系统学派的继承和发展者西蒙等人的观点更为突出)●决策理论学派: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西蒙等人对管理决策特别重视,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他们将决策分为4个阶段:收集情报、拟定计划、选定计划、评价计划,特别强调信息联系在决策中的作用。
他们提出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被认为是较为实际可行的理论。
他们将社会系统力量与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有关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运用●系统管理学派: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理,全面分析组织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人造系统,是一个受环境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系统。
组织不仅本身是一个系统,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的分系统,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取得动态平衡●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数量学派):注重定量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认为管理就是利用数学模型和程序系统来表示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职能活动合乎逻辑的过程,通过对各种数据做出最优的解答,实现管理目标。
现代管理学派的划分1961年12月,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tz,1908~1984年)发表了《管理理论的丛林》,标志着西方现代化管理理论的形成。
19年后他又发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对现代诸多的管理流派进行了梳理和分类,指出管理已由6个学派进展形成了11个学派。
1. 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等人。
该学派认为管理是一个过程,此过程包括方案、组织、领导、掌握等若干个职能。
这些管理职能对任何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性。
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各个职能的详细分析,归纳出其中的规律与原则,指导管理工作,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他们把管理看成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应当分析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一些基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
有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讨论,通过对原理的试验,通过传授管理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则,改进管理的实践。
2. 人际关系学派人际关系学派是从20世纪60年月的人类行为学派演化来的。
这个学派认为,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讨论就必需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
这个学派把有关的社会科学原有的或新近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讨论人与人之间和人群内部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品性动态始终到文化关系,无所不涉及。
这个学派注意管理中“人”的因素,认为在人们为实现其目标而结成团体一起工作时,应当相互了解。
3. 群体行为学派群体行为学派是从人类行为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因此同人际关系学派关系亲密,甚至易于混同。
但它关怀的主要是群体中人的行为,而不是人际关系。
它以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
它着重讨论各种群体行为方式。
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都在它讨论之列。
它也常被叫做“组织行为学”。
“组织”一词在这里可以表示公司、政府机构、医院或其他任何一种事业中一组群体关系的体系和类型。
1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参考答案:
(1)管理过程学派。
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约法尔。
其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
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经验学派。
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
他们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不少学者认为,经验学派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实践证明,这是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3)系统管理学派。
该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
它提出,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作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应该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系统管理学派突破了以往各个学派仅从局部出发研究管理的局限性,从组织的整体出发阐明管理的本质,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是西蒙。
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5)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6)权变理论学派。
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是绝对有效也不是绝对无效,采用哪种理论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2假如某企业要选聘一名高级主管,它应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援渠道?为什么?
参考答案:
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
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通常,一个组织高级主管的选聘采用外源渠道。
因为内源选任有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
(1)“近亲繁殖”,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
(2)易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任人唯亲,拉邦结派。
(3)备选对象范围狭隘,易受管理人员供给不足的制约。
如果采用外源招聘,可以避免这些不足。
因为:
(1)外源招聘,应聘人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
从外部招聘是面向社会的,任何符合条件的人员,包括现在供职于其他组织的管理人员都可应聘,因而可选范围十分广泛。
(2)外源招聘的管理者不受现有模式的约束,能给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和活力,有利于组织创新和管理革新。
此外,由于他们新近加入组织,没有与上级或下属历史上的个人恩怨关系,从而在工作中可以很少顾忌复杂的人情网络。
(3)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组织中空缺的管理职位可能有好几个内部竞争者希望得到。
每个人都希望有晋升的机会。
如果员工发现自己的同事,特别是原来与自己处
于同一层次具有同等能力的同事提升而自己未果时,就可能产生不满情绪,懈怠工作,不服管理,甚至拆台。
从外部选聘可能使这些竞争者得到某种心理上的平衡,从而有利于缓和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
3试述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参考答案:
直线职能制又称为U型结构。
它是以权力集中于高层为特征的组织结构。
它的基本特征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功能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每一个部门又是一个垂直管理系统,每个部门或系统均由企业最高层领导直接进行管理,所以这一结构又叫“功能型垂直结构”。
U 型结构的优点是,由于是垂直领导,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按总体设想,投资到最有效的项目上去。
同时这种结构还有利于产供销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协调,这一点对于纵向一体化的产品相关度很高的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U型结构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其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即高层领导者陷于日常经营活动,过多地涉入原本应是中层管理者的范围,疏于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同时,由于行政机构越来越庞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越来越困难,形成体制僵化,管理成本上升。
事业部制,又称M型组织结构。
它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即:事业部制是在总公司领导下按产品、按地区或按市场划分的统一进行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的相对独立经营、单独核算的部门化分权结构。
事业部是总公司控制下的利润中心,下设自己的职能部门,如生产、销售、开发、财务等等,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M型结构的优点在于:
(1)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问题。
(2)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能充分发挥部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各事业部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
(4)便于培训管理人才。
M型组织结构还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在上层与事业部内部都要设置职能机构,容易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管理费用增加;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容易忽视整体利益,各事业部之间协调难度增大,等等。
4企业在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
参考答案: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体现了全新的质量观念。
质量不仅是指企业产品的性能,还包括企业的服务质量、管理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等。
它强调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企业对质量的控制,应当强调动态的过程控制,将重心落在和生产制造相互关联的所有环节,而不仅仅是产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