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
英语教学论是教育学科中课程与教学论的一个学科分支,本专业将帮助研究生系统掌握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英语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本领域最新发展与研究成果。
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能结合自身教学环境对涉及英语教育的有关领域展开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并由此形成严谨的学风和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能在英语教育学方面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实践工作;关注国内外英语教育的最新动态,重视运用现代教学与研究手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为大、中学英语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能够培养出大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高水平的大、中学英语骨干教师,为推进基础英语教学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主要培养各类学校、教育科研院所、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从事英语教学、英语教育研究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和研究,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养。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较高的教育学素养,勇于创新,能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能独立从事英语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和涉外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3.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础,能熟练运用现代外语教育理论和语言学理论去研究当前的外语教学问题;4.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和英语教育研究中。
5.毕业后能够承担中等和高等院校的英语课程论、英语教学论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
二、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论英语教学论研究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又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强调外语教育理论研究与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相互交叉渗透。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数学)攻读硕士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旳培养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方面旳高层次旳专门人才, 具有比较扎实广阔旳专业基础, 理解数学课程与教学旳进展与动向, 并受到一定旳科研训练, 有较系统旳专业知识, 能纯熟运用计算机及有关教学软件, 初步具有独立进行理论研究旳能力或运用专业知识与有关人员合作处理实际问题旳能力, 较为纯熟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阅读本专业旳外文资料, 且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基本规定是:1.政治立场坚定,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热爱祖国,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 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敬业、博学、求实、创新”, 遵纪遵法, 学风严谨, 品行端正, 具有较强旳事业心、责任心和为科学研究、教育事业献身旳精神, 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刻苦学习, 勤于思索, 具有严谨旳治学态度及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旳科学精神, 掌握数学课程与教学旳广阔坚实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旳专业知识, 具有较强旳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旳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比较纯熟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撰写论文摘要, 具有较强旳语言体现能力和沟通能力, 可以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能较纯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 具有较强旳信息检索能力。
4.具有较高旳科学素养和健康旳身心。
二、研究方向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三、学习年限我校硕士培养实行弹性学制, 一般为三年。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毕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 可申请提前毕业;对于没有到达学校培养规定, 完不成学业者, 可以申请延期毕业, 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 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规定硕士课程由学位课程(含政治理论课、外国语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含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学术活动、实践活动、补修课程(同等学力和跨专业硕士须补修)构成。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我的思绪随着键盘的敲击声逐渐展开。
作为一位拥有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深知一个优秀的培养方案对学生的重要性。
我将用意识流的方式,为大家呈现一份关于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我们要明确培养目标。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较高语文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硕士研究生。
1.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体系,熟悉我国语文教育政策和发展趋势。
2.掌握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能够独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对语文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4.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2.专业课(1)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2)语文教学方法论(3)语文教育史(4)语文教育心理学(5)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3.选修课(1)古代汉语(2)现代汉语(3)外国文学(4)文学理论(5)语文教育研究方法三、实践教学1.教育实习:安排学生到中小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习,了解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教育调查: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教育调查,了解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研究提供实证材料。
3.教育论坛:定期举办教育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
四、科研活动1.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培养科研能力。
3.学术活动: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提升学术素养。
五、毕业要求1.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取得相应的学分。
2.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提交一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3.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在这个方案中,我们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又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其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学校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实际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
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
科研实践及毕业论文为一年半。
三、研究方向1.教学原理2.课程原理3.小学学科教学原理(语文、数学)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实践环节三大部分。
应修总学分3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10学分,专业学位位课1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选修课12学分。
入学前CET-6考试成绩达到425分以上或取得CET-6合格证书的研究生免修英语读写和英语听说课程。
(一)必修课1.公共学位课(10学分)(1)自然辩证法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二选一) 2.5学分(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5学分(3)英语 6学分2.专业学位课(10学分)(1)教育学原理 3学分(2)学习理论 3学分(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学分(4)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 2学分(二)选修课1.方向选修课(1)教学原理方向(10学分)教学原理 3学分教学设计与教学技术学 2学分学科教学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美术、音乐) 3学分国外教学理论流派 2学分(2)课程原理方向(7学分)课程原理 3学分课程设计与课程评价 2学分国外课程理论流派 2学分(3)小学学科教学原理方向(语文)(7学分)小学语文教学原理 3学分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 2学分小学语言教材研究 2学分(4)小学学科教学原理方向(数学)(7学分)小学数学教育学 3学分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 2学分数学教材理论 2学分(5)任意选修课教学思想史 2学分教育心理学问题研究 2学分教学艺术论 2学分教学测量与评价 2学分基础教育改革实验 2学分中小学课程问题研究 2学分(三)补修课程随本科生修读或安排集中授课,并参加考试或考查。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旳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旳, 德、智、体全面发展旳, 具有坚实而系统旳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严谨旳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面向二十一世纪旳从事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和教学旳高层次人才。
基本规定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坚持党旳基本路线, 热爱祖国, 遵纪遵法, 具有良好旳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广阔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旳专业知识, 理解学科旳进展、动向和发展前沿;具有一定旳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具有较强旳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肩负专门技术工作旳能力。
3、纯熟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纯熟地阅读本专业旳外文资料, 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旳语言能力;具有对试验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论文写作能力;能纯熟地使用计算机, 具有较强旳运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旳能力。
4.具有较高旳科学素养和健康旳身心。
二、研究方向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三、学习年限硕士培养实行弹性学制, 全日制硕士硕士旳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 一般为三年。
课程学习时间和毕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原则上各占二分之一。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毕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 学校容许其提前毕业;对于完不成学业, 没有到达学校培养规定者, 可以申请延期毕业, 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 培养经费须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硕士硕士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 实行学分制, 学分不少于37分(含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各1学分;学术汇报和科研成果各1学分), 详细课程构造及学分派置如下:政治理论课程, 2门, 必修, 共4学分;第一外国语和专业外语, 2门, 必修, 共4学分;学位基础课, 2门, 必修, 6学分;学位专业课, 3门, 每门3学分, 共9学分;非学位专业选修课, 每门2学分, 至少修满6学分;非学位公共选修课, 每门2学分, 至少修满2学分。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硕士培养方案(2023年1月修订)一、专业概况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新兴旳学科,属教育学旳二级学科。
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创立于2023年。
本专业遵照高校人才培养规律、面向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人才培养旳新型模式,着力塑造服务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学校和高等院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管理、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评估以及教师发展培训开发等方面旳专门人才。
本专业依托综合性大学所具有旳学科群体优势、学术研究气氛,融合有关学科旳教学和研究力量,统整式、前瞻式地培养课程与教学研究、评价、管理和服务领域旳专门人才。
授予学位:教育学硕士。
往届毕业生重要就业岗位:教育科研机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管理部门,大中型国企旳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企业旳人才管培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
二、培养目旳本专业重要培养具有现代课程与教学理念、严谨治学态度、良好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适应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需要旳课程与教学专门人才。
其详细规定是:1.具有严谨旳治学态度、科学旳思想措施和诚朴旳工作作风,具有良好旳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
2.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学科领域旳专门知识,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外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旳动向,掌握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有关领域旳新知识、新理论,具有扎实旳知识基础和较宽旳知识面。
3.具有措施论意识,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旳基本措施,学会运用科学旳研究措施开展教育研究工作,并具有运用教育理论、措施分析和处理实践问题旳能力。
54. 具有较强旳国际交流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可以在本学科使用外语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
5. 具有良好旳团体合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善于进行跨学科合作,能胜任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服务于课程与教学开发、设计与评估实践旳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以认识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现象、揭示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规律和指导数学教学实践为主要目的。
本专业主要研究数学学习理论、数学课程理论、基础数学和竞赛数学的教学实践;密切关注国内外数学课程改革发展动态;深入探究先进数学课程教学理念;积极参与现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作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硕士研究生,是高层次的教学科研型专门人才,要求他们具有比较扎实宽广的数学教育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目前的进展与动向,并在某一子方向上受到一定的科研训练,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初步具有独立进行理论研究的能力或运用数学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某个专业方向上做出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成果。
二、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在政治上积极向上的、具有良好道德品格和科学素养的、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献身数学教育事业的、具有宽厚和扎实基础知识和一定科研能力的专门人才和中、高等学校师资。
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掌握数学教育或数学奥林匹克教育方面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较全面和深入的教育科学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沿及热点。
硕士论文选题时应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较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以及能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三、研究方向了解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基本方法,掌握数学学习论、数学课程论、数学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为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打下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学制年限一般为三年,至少应修满35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并成立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行端正,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开拓进取,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2.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化学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3.系统地掌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方面基础理论、了解国内外发展状况、具备进行化学教学改革实验和分析研究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4.身体和心理健康,能够承担工作重任。
二、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属于教育学科的二级学科,化学教学论是该二级学科中的研究方向之一。
化学教学论研究方向既需要广博的化学学科专业基础,又需要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跨越文科和理科,跨越教育学和化学的一门交叉学科。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第一年修完学位课、研究方向课和选修课,全部通过考试考查;第二年、第三年主要撰写学位论文和通过答辩,同时完成教学实践。
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或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但不得少于两年;个别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实行学分制,至少应取得34学分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硕士生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
(一)必修课程1.公共学位课:7学分(1)政治 80课时 3学分(2)外国语 240课时 3学分2.专业方向课:6门,17学分(1)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60课时 3学分(2)教育心理学 60课时 3学分(3)教育科研方法 60课时 3学分(4)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45课时 3学分(5)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45课时 3学分(6)化学学习论 45课时 3学分(二)选修课程要求至少选修1门课程3个学分。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概述教育是国家的命脉,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许多高等院校特设有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文将对该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进行探讨。
2. 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教育理论基础和较高教育研究能力的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设计,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专业性的建议和支持。
3. 课程设置3.1 基础理论课程研究生需要修习一系列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教育学理论、心理学、学习理论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研究生提供坚实的学科基础,帮助他们建立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3.2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涵盖了教育研究的前沿领域和重要内容,如课程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与评价、教育技术与创新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素养,为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供有效的支持。
3.3 选修课程研究生还需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需要选择一定的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政策研究、跨文化教育、课堂管理等。
这些选修课程的开设旨在满足研究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扩展他们的学术视野和专业知识。
4. 实践环节4.1 教学实习为了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研究生培养方案通常包含一定的教学实习环节。
研究生将进入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进行实习,通过亲身参与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4.2 课程设计与研究项目研究生学习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设计与研究项目。
通过独立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或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研究生能够提升自身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5. 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培养方案的一部分,研究生需要撰写一篇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培养期间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综合性论文。
通过撰写学位论文,研究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为国家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学位研究⽣培养⽅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学位研究⽣培养⽅案⼀、学科专业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是属于教育学⼀级学科下的⼀个⼆级学科,其发展历史不长,所以也是⼀门新兴的学科。
⽬前该学科正朝着新的、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向发展。
本学科着重探索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研究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的课程教学改⾰。
我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主要借助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和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争为基础教育课程改⾰、教师教育改⾰和发展做出贡献。
⼆、培养⽬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教育科研机构、教育⾏政部门、⾼等院校和中⼩学所需要的从事课程与教学实践教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和管理的专门⼈才。
具体培养⽬标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的⽂化素养;2.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教育教学改⾰与研究的能⼒,能独⽴地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作;3.具有⼀定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4.具有运⽤⼀门外语进⾏学习、研究和交流,能够⽐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的外语⽂献资料的能⼒;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理素质;6.具有较⾼的信息素养,能够利⽤信息技术进⾏学习和研究。
三、研究⽅向1.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如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与⽂化、课程与教学等问题。
2.基础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问题,如基础教育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基础教育课程改⾰等问题。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学制年限⼀般为三年,⾄少应修满35学分。
五、培养⽅式与⽅法硕⼠研究⽣的培养实⾏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个⼈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式。
导师是硕⼠研究⽣培养的第⼀负责⼈,教育科学学院根据专业实际情况成⽴了教育科学学院硕⼠研究⽣导师组,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
本学科着重探索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研究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行的课程教学改革。
目前,本学科的研究水平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其中有关科学教育教学论的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我校本学科的发展目标是借助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咨询,并通过学科理论研究与创新,使我校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与国内同类学科进行广泛的交流,力争把我院的这一学科研究水平推向更高层次。
二、主要研究方向A:课程论B:教学论C:学科教学论三、专业培养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师德优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养;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能力;能够对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做出判断和分析研究的能力;具有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够完成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硕士学位论文,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能够比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的能力;毕业后能够承担高等院校的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五、课程简介及参考书目(一)学位基础课(二)学位专业课(三)专业选修课A:课程论B:教学论C—1数学教学论C-2物理教学论C-3化学教学论C-4生物教学论C-5地理教学论C-6科学教育教学论C-7信息技术教学论C-8历史教学论C-9英语教学论C-10语文教学论C-11音乐教学论C-12体育教学论C-13美术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2)一、培养目标在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要求基础上,我们提出本学科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如下: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具有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较为系统地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与初步应用相关的数学教育技术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关注国内外数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最新动态;在本学科前沿问题的探索中,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学术对话的能力、科研合作的精神;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数学课程设计、开发与研究,培养能够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学人才或教学管理人才。
二、研究方向:一级学科名称:教育学二级学科名称: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具体可分为:1、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2、数学方法论3、现代数学教育方法4、竞赛数学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硕士生的学制为2年。
课程学习在前2个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时间不应少于1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1五、文献阅读根据本专业对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文献阅读量的需求、我们拟定从入学的第二学期开始,第三学期末结束。
阅读文献的目的是能够了解国外数学教育的基本发展状况及当前数学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考核通过,获得1个必修学分。
六、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一般安排在第3、4学期。
所实践的课程应为数学教育或相关专业(如高等数学等)的课程,由导师亲自指导或委托有关课程主讲教师负责指导。
本环节包括研究生的见习、试讲、授课、做助教等方面的工作。
在见习、试讲的基础上,研究生应当亲自授课不少于8学时。
上课时由导师或具有经验的老教师听课,做具体指导和评价工作。
此外,研究生还可以适当地跟班做辅导教师,做答疑和批改作业等工作。
教学实践结束,经考察合格可以记1学分。
七、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形式有收集资料、参加学术会议等。
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
调研工作前,硕士生拟定调研计划;调研工作结束后,硕士生应写出调查报告,并由导师评定成绩。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育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2一、培养目的〔1〕掌握扎实、精深的有关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根底知识,包括英语课程演变过程、英语教学流派、英语语言习得和英语教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2〕具有系统、严谨、科学的研究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的思想体系、原理、方法论。
包括英语教育研究方法、教学行为研究方法和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
〔3〕理解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包括普通意义上的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以及语言教师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4〕积累教师教育、英语语言学、语用学和英美文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手段,如教师教育、教师开展、课程资源开发、二语习得等方面的知识。
〔5〕具有独立的学习和研究才能,形成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并且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
主要集中在 3 个领域:课程与教师;教师与教学法;教师开展。
二、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3年。
其中第1~1.5年为课程学习阶段,其余时间为学位论文阶段。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特别优秀者可提早至2.5年毕业。
硕士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1、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育学〕·研究内容:本课程将帮助研究生系统掌握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英语方面的理论知识,理解本领域最新开展与研究成果。
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能结合自身教学环境对涉及英语教育的有关领域展开以调查数据为根底的理论研究,并由此形成严谨的学风和扎实的学术研究才能。
能在英语教育学方面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理论工作。
在英语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方面均具有相当高的程度,能用英语撰写高程度的学术论文,并具备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理论才能。
·特色:关注国内外英语教育的最新动态,重视运用现代教学与研究手段,坚持理论与理论相结合,着力为大、中学英语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
·意义:可以培养出大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才能、研究才能的高程度的大、中学英语骨干教师,为推进根底英语教学的开展发挥重大作用。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基础理论)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专业教学和教育科学的能力,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教育科研与教学理论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具有比较宽厚的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课程和教学论发展的动向和趋势;2、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3、具有相关的学科知识,能够承担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4、在本学科前沿问题的探索中,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学术对话的能力、科研合作的精神;5、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2、课程与教学管理三、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一般为三年。
课程学习时间和毕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原则上各占一半。
对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学校允许其提取毕业;对于完不成学业,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
学位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外国语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3个学期,总学分不低于37分(含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
具体课程结构及学分配置如下:1、学位课程(23学分)(1)公共课程:8学分(2)基础理论课程:6学分(3)专业课程:9学分2、非学位课程(10学分)(1)专业选修课程:6学分(2)跨专业选修课程:2学分(3)公共选修课程: 2学分3、学术活动(2学分)(1)科研成果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其他成果 1学分(2)学术报告至少听6次、公开做1次学术报告 1学分4、实践活动(2学分)(1)教学实践不少于36学时 1学分(2)社会实践答辩前至少完成1篇社会实践报告 1学分5、补修课程(不计学分)本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2-3门,每门课程不少于54学时,不计学分。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年月)
一、专业概况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属教育学的二级学科。
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旨在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着力塑造服务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实践,以及课程与教学研究和管理的专门人才。
该专业于年创建。
本专业依托综合性大学所具有的学科群体优势、学术研究氛围,融合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力量,统整式、前瞻式地培养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新型人才。
本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有张红霞教授、汪霞教授、吕林海副教授和汪学立教授、王海啸教授、吕浩雪教授等。
授予学位:教育学硕士。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较强的科研、教学和为课程与教学实践服务的能力。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知识和能力,并具有在本学科前沿进行科学研究的潜力。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技术;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以及进行跨学科合作研究的态度和能力。
、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诚朴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
、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关注国外课程与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和最新动态,并能够在本学科使用一门外语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
三、研究方向
1.大学课程与教学
2.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
.科学教育
四、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本科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优秀大专毕业生。
考生须通过全国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和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科目。
复试为课程与教学论笔试和综合素质考察两部分。
五、学习年限
1.学历教育:学制一般为年。
2.非学历教育: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年,折合全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年。
六、课程设置
本专业准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一般需修满总学分学分。
非本学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学分。
其中:类课程即公共基础课学分;类课程即专业基础课学分;类课程即
专业课程学分;类课程即选修课程学分,其中-学分为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
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分)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学分)
英语(学分)
类:
教育学导论(学分)
高等教育管理(学分)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学分)
类:
课程与教学:理论和实践(学分)
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学分)
教育科学的定量研究(学分)
教育研究的质性方法 (学分)
类:
※课程·教师·学生专题研究 (学分)
另可选修本院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技术学、高等教育学专业或其他院系地相关课程。
七、培养方式
.教师集体培养和导师制相结合,集体制定培养方案和承担课程教学;论文阶段由专门的导师指导,并实行学生和导师互选制。
.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要求研究生参加教师的有关课题研究工作,参加校内外有关学术活动,加强学术交流、协作,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服务能力。
.专业课教学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自学、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提倡研究生广泛研读专业领域和相关专业的重要著作,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八、学习要求与考核方式
(一)课程学习要求
学生应认真、投入地学习各门课程,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课程学习活动,广博与专精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加强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广泛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从做中学,通过研究和反思,学会研究、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对于跨学科考入的硕士生,如未修过本专业低一级学位的基础课程,需补修门以上的学位基础课,学分另计,但不能顶替所攻读学位的课程学分。
(二)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书面考试与课程论文考核相结合;因课程性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
部分课程的考核可以结合学生课堂报告或答辩的形式。
(三)实践环节要求
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实习或社会实践或课题研究,累计不少于学时。
(四)科研成果数量要求
学位论文答辩以前需要在公开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篇(署名第一作者)。
(五)中期考核
在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内容以课程学习和自学阅读为主,学位论文计划制订或准备工作为辅。
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九、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学生在确定论文的选题前,需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广泛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特点,在此基础上与导师充分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
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在前人、他人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研究要具有学术价值或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所研究的问题要进行批判性思考,要提出新的见解。
(二)论文开题
在中期考核结束后,学生可以开始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根据院里拟定的统一格式)。
一般在第四学期中期以前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论证会。
(三)论文撰写
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该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必须保证投入论文写作的时间不少于年,以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
学位论文必须独立完成;内容应反映作者对研究问题的清楚的认识、对本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总体了解,研究方法得当,研究结论有理有据。
字数要求在三万字左右。
十、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生在修完规定的学分并在考核合格和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后,方可申请进行论文答辩。
本专业实行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制度(正式答辩前个月)。
在预答辩合格或通过修改合格后可申请正式答辩。
对学委论文实行“双盲”评审,合格者方可参加答辩。
通过论文答辩并在规定级别期刊上独自发表至少一篇论文者可获得硕士学位。
答辩后根据答辩委员提出的合理的意见,进行修改,并由导师签字认可后,提交学位管理部门。
十一、参考书目
(一)必读书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的使命——面向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从现在到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版。
.钟启泉总主编“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教学原理》、《教学机智》、《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后现代课程观》、《比较课程论》、《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版。
.徐辉主编“国外大学教学与教改”译丛:《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使用指南》、《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掌握教学技巧》、《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浙江大学出版社,年版。
. .() : . .
. . .() . .
(二 )选读书目
1.钟启泉主编“当代中小学课程研究”丛书:《课程设计基础》、《课程流派研究》、
《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年版。
2.顾明远等主编“卓越教师专业发展译丛”:《学习的视界》、《教学伦理》、《课程
与目的》、《教学的方法》。
3.钟启泉主编“世界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译丛”:《教学论》、《课程开发:实
践指南》、《情境中的课程》、《课程领导》。
4.“教学之道丛书”:《理解教与学》、《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给大学新教
员的建议》。
5.“古典教育与通识教育丛书”:《苏格拉底之道》、《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
《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教育》。
6.“教育学科经典教材译丛”:《教育的哲学基础》、《学习与教学》、《课程导
论》、《设计有效教学》。
7.“学问之道丛书”:《教育研究方法》、《比较教育前沿》、《社会研究:问题、方
法与过程》、《心理学研究方法》、《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
8.施良方、崔允漷等主编《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年版。
9.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版。
10.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程》、《教育学文集: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版。
11.泰勒著,施良方译,瞿葆奎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版。
12.张红霞著:《科学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版。
13.张红霞等译著:《大学理工科教学的评价与改进》,科学普及出版社,年版。
14.汪霞著:《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年版。
15.汪霞著:《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安徽教育出版社,年版。
16.吕林海译:《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
17.高文著:《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版。
18.., , . (.). . , : .
19., . . , ., ( .) . : , .
20. . . ( .) .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