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美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和教学反思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
- 格式:docx
- 大小:13.97 KB
- 文档页数:3
教案设计:教案名称:《建筑艺术的美》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建筑作品,使学生掌握建筑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建筑的形式、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
2. 建筑艺术的魅力: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建筑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建筑艺术的美。
3. 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包括建筑的外观、内部空间、装饰等方面。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和魅力,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难点:使学生掌握建筑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建筑艺术图片、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艺术,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欣赏与分析(15分钟)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建筑作品,如故宫、巴黎圣母院、悉尼歌剧院等,引导学生从形式、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使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Step 3:讨论与交流(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建筑艺术的魅力和表现手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Step 4:实践与创作(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用彩笔、剪刀、胶水等工具和材料,制作自己心中的理想建筑。
Step 5: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看待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建筑艺术的美基本特征形式、结构、功能、材料魅力经典作品欣赏表现手法外观、内部空间、装饰作业设计: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建筑作品,从形式、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欣赏,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特点,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1. 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 建筑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4. 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 建筑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难点1. 建筑艺术美的内涵和表现;2. 建筑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3. 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建筑艺术作品图片;2. 学具:笔记本、彩笔、建筑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建筑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美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讲解: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欣赏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建筑艺术美的内涵。
3. 欣赏:展示建筑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欣赏和评价。
4.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分享研究成果。
5. 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建筑艺术美。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下搜集更多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板书设计1. 课题:建筑艺术的美2. 教学目标: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特点,培养欣赏能力3. 教学内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欣赏方法和技巧4. 教学重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欣赏方法和技巧5. 教学难点:建筑艺术美的内涵、评价标准、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6.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欣赏、实践、总结7. 作业布置:搜集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作业设计1. 课下搜集更多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2.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3.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建筑艺术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能够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表现和价值。
3.能够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作品,培养审美情趣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表现和价值。
2.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作品,并分析其特点和表现方式。
三、教学内容
1.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建筑的定义和分类
–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功能
2.建筑艺术的美学表现和价值
–建筑的美学特征
–建筑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3.代表性建筑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雁荡山别墅、故宫、颐和园等
–国外建筑的代表作品: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古罗马斗兽场等
四、教学方法
1.授课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文化背景和代表性建筑作品,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发展及特点。
2.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分析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作品,理解建筑艺术表现方式的多样性。
3.观察实践:现场参观建筑艺术作品,感受实际建筑环境和建筑艺术对人们的影响。
五、教学时长
两节课(90分钟/节)
六、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出席情况、听课专注度、课堂互动、问题回答等。
2.作业评估:对建筑艺术的思考和认识,可以通过书面、绘画等形式进行呈现。
3.实践体验:现场参观建筑艺术作品,感受实际建筑环境和建筑艺术对人们的影响。
七、教学资料
1.建筑艺术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和书籍资料。
2.参观建筑艺术作品的场所和路线安排。
《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研究主题:巧用多种媒材启发学生美术创造思维能力的研究。
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2.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3.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1、将教材中的建筑艺术进行分类分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组:一组:故宫。
二组:凡尔赛宫。
三组:泰姬陵。
古代特殊场所建筑组:四组:科隆大教堂。
五组:古罗马斗兽场。
现代建筑组:六组: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
现代仿生建筑组:七组:里昂国际机场、香港中银大厦、悉尼歌剧院。
2、将各组的问题集发放为组长,安排组长分配课前任务收集资料,以备上课介绍。
3、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宏村》,让学生学会从建筑材料、功能、造型、色彩、建筑风格分析和时代背景分析建筑。
二、小组探究学习1、第一、二、三小组按照课前布置好的任务从第一组开始汇报交流学习内容。
(各组自行组织教学。
)2、教师创设问题:①了解了故宫和凡尔赛宫两个中外古代宫廷建筑,谁能说说从东方与西方建筑风格对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建筑材料对比有什么不同之处?②它们分别又与泰姬陵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给你什么感受?3、第四、五、六、七小组上前汇报交流学习内容?4、教师创设问题:谁能说说对比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最大的变化时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三、深入探究结合各组的交流汇报从多角度分析建筑艺术的美。
教师创设问题:1、东方与西方建筑风格对比有什么不同?2、皇家建筑与居民建筑对比有什么不同?3、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对比有什么不同?四、拓展1、课后同学们可以了解一下你的家乡有怎样的建筑及其特点。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建筑艺术的美(哥特式建筑之眼)
教学目标
1.了解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2.理解「眼」在哥特式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
3.学习使用铅笔和淡彩笔画出哥特式建筑之眼。
教学重点
1.了解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2.熟悉哥特式建筑之眼的形态和构造。
3.学会使用铅笔和淡彩笔勾勒和填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眼」在哥特式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
2.学会细致地填色,使作品更有层次感。
教学准备
铅笔、淡彩笔、A4纸、哥特式建筑之眼的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教师通过展示哥特式建筑主要特点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并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哥特式建筑之眼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和作用。
第二步:学习哥特式建筑之眼的构造
教师通过展示哥特式建筑之眼的构造图,向学生讲解其构造原理和形态特征,并引导学生发现「眼」在哥特式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步:练习绘制哥特式建筑之眼
教师通过展示具体绘制方法的图片素材,向学生讲解如何使用铅笔和淡彩笔画出哥特式建筑之眼,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练习。
第四步:完成作品
教师让学生自主完成哥特式建筑之眼的填色,提醒学生需要注意填色的层次感。
课堂小结
通过此次课程,学生掌握了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点和构造,理解了「眼」在哥特式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学会了使用铅笔和淡彩笔画出哥特式建筑之眼,并完成了一幅层次感较强的哥特式建筑之眼作品。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使用所学技能完成一幅哥特式建筑之眼的作品,并注重作品的层次感和细节处理。
建筑艺术的美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2、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
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
学习用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3、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建筑,可以算是与孩子们距离最近的艺术了。
然而正是每天生活在其中,他们对建筑缺少了惊异和震撼,建筑的审美功能几乎被使用功能所淹没。
这一课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拓宽孩子对建筑的认识内涵,让建筑在他们心中活起来,流动起来,感受建筑的内部空间,观看建筑美的造型,聆听建筑的节奏和旋律,呼吸建筑蕴涵的文化气息,启发孩子们用心灵触摸建筑,把他们领入到一片艺术的新天地中。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出示丽江、北京、安徽宏村建筑的图片,感受建筑艺术的美,引出课题。
(板书:建筑艺术的美)说到建筑你会想到什么?欣赏北京故宫建筑1、整体感受故宫。
首先让我们走进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 -故宫。
(课件,图片,音乐)北京故宫简介:故宫又名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宮。
故宫开始建造是在明永乐五年(1406年),历史14年的才建造完成。
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9999.5间,这么多: 房间会不会有种很乱的感觉?为什么多而不乱?北京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两边都是对称的。
布局很严谨,对称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传统模式。
在这条中轴线上,有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故宫四周围还有10米高的城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城的四个角上分别有有一座华丽奇特的角楼。
教案名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哥特式建筑之眼)▏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哥特式建筑的特点,特别是建筑中的“之眼”,即玫瑰窗。
2.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建筑美感的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及历史背景。
2. 玫瑰窗的装饰风格及艺术价值。
3. 创作方法及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掌握玫瑰窗的装饰风格。
2. 难点:如何将建筑美感运用到创作中,形成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彩铅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巴黎圣母院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中的玫瑰窗,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讲解(10分钟)讲解哥特式建筑的特点,重点介绍玫瑰窗的起源、装饰风格及艺术价值。
3. 欣赏与讨论(10分钟)展示不同风格的玫瑰窗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共同特点和差异。
4. 创作指导(10分钟)讲解创作方法及技巧,引导学生如何将建筑美感运用到作品中。
示例:以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为蓝本,创作一幅线描作品。
5. 创作实践(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属于自己的建筑作品。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板书设计:1.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2. 玫瑰窗的装饰风格3. 创作方法及技巧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以玫瑰窗为主题的线描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哥特式建筑及玫瑰窗的短文,介绍其特点和艺术价值。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创作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哥特式建筑的特点,特别是玫瑰窗的艺术价值。
在创作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建筑美感,形成具有个性的作品。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能过于紧张,导致部分学生作品完成度不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适当延长创作时间,提高学生的作品质量。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把古镇带回家)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古镇建筑,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古镇建筑的观察和描绘3. 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古镇建筑的观察和描绘,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古镇建筑的细节描绘和绘画技法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古镇建筑的图片或模型,绘画工具和材料。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或水彩。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古镇建筑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3.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古镇建筑的特点和细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表达。
4. 绘画:教授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让学生尝试自己描绘古镇建筑。
5. 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鼓励学生的创作和表达。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建筑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板书设计1. 板书建筑艺术的美(把古镇带回家)2. 板书内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古镇建筑的观察和描绘,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
作业设计1. 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古镇建筑进行观察和描绘,要求运用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观察和描绘古镇建筑的感受和体会,强调建筑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古镇建筑,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表达。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的教授,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品。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识别不同风格的建筑,并能够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表达对建筑美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掌握欣赏和分析建筑艺术的方法,培养审美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增强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概念:介绍建筑艺术的基本定义,包括建筑的功能、形式和意义。
2. 建筑风格的识别:学习并识别中国传统建筑、西方古典建筑、现代建筑等不同风格。
3. 建筑美的表达: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表达对建筑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风格的建筑,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建筑美的理解。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并将其运用到创作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建筑模型、图片资料等。
-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引发学生对建筑美的兴趣。
2. 新授:介绍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不同风格的建筑特点。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建筑风格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
4. 展示与评价:每组展示作品,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给予反馈。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建筑艺术的重要性和美的价值。
板书设计- 建筑艺术的美- 提纲:建筑艺术的概念、建筑风格的识别、建筑美的表达- 重点:不同风格建筑的识别与表达作业设计- 个人作业:选择一种建筑风格,绘制一幅建筑画或制作一个建筑模型。
- 小组作业: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合作创作一幅建筑艺术作品。
课后反思-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适宜,学生是否能够充分理解和表达建筑艺术的美。
- 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其创作思路和技巧,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以人美版教材为依据,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旨在通过丰富的内容和严谨的用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培养其审美和创造力。
教学设计教案: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美感表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建筑作品,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建筑特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制作等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包括建筑的形式、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
2. 建筑美感的表现:包括建筑的线条、色彩、比例、空间等方面。
3. 经典建筑作品欣赏:包括中国古代建筑、外国古代建筑、现代建筑等。
4. 建筑艺术创作:学生运用绘画和制作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建筑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美感表现,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制作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建筑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建筑图片、建筑模型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建筑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美感表现。
2. 教师通过展示经典建筑作品,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建筑特点。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制作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建筑作品。
2.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建筑艺术的美1. 基本特点形式、结构、功能、材料2. 美感表现线条、色彩、比例、空间作业设计:1. 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建筑图片,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2. 完成一幅建筑绘画作品,要求体现自己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建筑作品,使学生了解了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美感表现,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掌握建筑绘画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建筑艺术是空间艺术,具有实用性、审美性、技术性和环境适应性等特点。
2. 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包括比例与尺度、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
3. 建筑绘画的基本技巧:如透视法、光影表现、材质表现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建筑绘画的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建筑绘画中的透视法、光影表现和材质表现。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建筑艺术作品图片、建筑模型、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彩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建筑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建筑艺术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让学生对建筑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案例分析:分析建筑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建筑绘画的基本技巧。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建筑绘画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1. 板书建筑艺术的美2. 板书内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建筑绘画的基本技巧。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建筑绘画创作。
2. 作业要求:运用透视法、光影表现和材质表现,表现建筑的美。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讲解、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掌握了建筑绘画的基本技巧。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一. 教材分析《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的建筑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建筑艺术的美。
教材内容丰富,包含了古今中外的经典建筑案例,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对建筑艺术有一定的认知。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建筑艺术的了解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审美素养。
此外,学生们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欣赏和分析不同的建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提高对美的追求和欣赏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和分析不同的建筑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建筑艺术的美,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2.示范法:展示优秀建筑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创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互动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2.课件:准备相关的建筑艺术图片和案例,制作课件进行展示。
3.材料:准备纸张、彩笔等绘画工具,供学生创作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艺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系列建筑作品,如古代建筑、现代建筑、国外建筑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建筑艺术的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展示的建筑作品,从造型、色彩、结构等方面进行欣赏和评价。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建筑艺术知识,强调欣赏和分析建筑作品的方法。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上《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美术六上》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主要介绍了建筑艺术的特点、历史和审美价值。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以及建筑艺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本课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对建筑艺术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建筑艺术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和审美价值的认识尚不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建筑艺术,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历史和审美价值,学会从多角度欣赏建筑艺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历史和审美价值。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建筑艺术,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风格特点。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分析建筑艺术作品。
3.实践法:学生动手绘制自己喜欢的建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美术六上》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
2.课件:相关建筑艺术图片和视频。
3.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建筑艺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艺术的美。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建筑美吗?美在哪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风格特点。
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图片,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发展脉络。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建筑艺术作品的特点。
每组选择一座建筑,从造型、结构、色彩、材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 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一. 教材分析《1 建筑艺术的美》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美感,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建筑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建筑入手,逐步认识和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美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认识和理解建筑艺术的美感。
2.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美感。
2.建筑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建筑艺术的美。
2.案例教学法:分析经典建筑案例,使学生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美感。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出具有建筑美感的作品。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视频资料:收集相关的建筑图片和视频,用于教学。
2.绘画工具和材料: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供学生创作使用。
3.建筑模型:准备一些建筑模型,用于展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的建筑案例,分析建筑艺术的特点和美感,使学生对建筑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建筑艺术知识,创作出具有建筑美感的作品。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建筑艺术。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建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建筑艺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建筑艺术的美》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2)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造型、材质方面的特点。
技能:(1)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运用资料简单分析建筑的造型、色彩、材料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
(2)尝试用文字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2)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资源共享,相互启发,完善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建筑进一步了解、认识的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引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
教学重点: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初步认识不同风格的建筑,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与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准备:户外旅行的照片,PPT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感受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世界文化的交融,现代人已将旅行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娱乐内容,在休闲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丰富自己的视野。
现在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谁在刚刚度过的暑假中出去旅行呢?那谁能说一说在你去过的景点当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民宿,古代房屋……可以看出,一个景点当中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大多都是当地的建筑。
(板书:建筑)建筑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古至今,为人类提供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现在就请同学们说一说,建筑的哪些方面吸引着你?世界各地建筑风格迥异,多姿多彩,这其中,以古代建筑最具特色。
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欣赏在众多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古代建筑。
(补充课题:建筑艺术的美)二、初识感知建筑以静态之躯向人们传达着节奏韵律之美、结构造型之美、材质色彩之美和地域文化之美。
小组总结:以建筑的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和园林建筑等类型。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 | 人美版1. 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艺术的概念,以及建筑艺术对生活的影响;2.能够掌握建筑艺术的几何形状特征,如立方体,长方体等;3.能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建筑的立体特征,如透视,阴影等。
2. 教学准备1.课堂上需要展示建筑图案及其构造形式的图片;2.色彩笔、铅笔等基础美术材料;3.一定数量的画画纸;4.一些已经造好的简单建筑小模型。
3. 教学内容3.1 建筑艺术的概念学习目标1.了解建筑艺术的概念;2.理解建筑艺术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步骤1.讲解建筑的概念,以及建筑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2.展示建筑图案及其构造形式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建筑艺术的美;3.带领学生讨论建筑特色和美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3.2 建筑的几何形状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建筑的几何形状特征,如立方体,长方体等。
教学步骤1.通过展示建筑的几何形状,引导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形式;2.教授立方体,长方体等基本几何形状的构造方法;3.引导学生用颜色笔勾勒出不同的建筑形状。
3.3 建筑的立体特征学习目标1.理解透视的意义和作用;2.能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建筑的立体特征,如透视,阴影等。
教学步骤1.教授透视绘画的原理和方法;2.通过对建筑模型的观察、分析、绘制,加深对透视原理的理解;3.通过画面色彩和亮度的对比,引导学生表现建筑的立体特征。
4. 实验课4.1 实验目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加深学生对建筑艺术美的感受。
4.2 实验内容1.建筑模型制作,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表现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创造力;2.根据模型进行绘画,让学生用色彩和笔触来表现建筑的整体效果,注重深化对透视原理的理解。
4.3 实验过程1.学生采用石膏、卡纸等材料,制作建筑模型;2.学生用铅笔和彩色笔记录模型的形态特点;3.学生根据模型进行绘画。
5. 教学评价5.1 教师评价1.评价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感受;2.评价学生对几何形状,透视绘画的掌握情况;3.评价学生能否在模型制作和绘画中充分的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新人美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和教学反思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凝固的音乐--建筑”,了解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了解美术的门类有很多,建筑是其中的一个。
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审美观念。
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重点难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能够把自己喜欢的建筑描绘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学生:"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类?"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美术各门类图片,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世界中的氛围,引起学生兴趣,形成美术除绘画外还有许多门类的初步认识。
其中我们展示的中国古代建筑图,大家肯定不陌生。
同学们说是什么建筑?对,是我们的天安门城楼。
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出示课题建筑艺术的美二、讲述新课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欣赏课本中故宫的门、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等图回答问题。
1、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么?2、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么?3、你留意过古建筑屋檐上的仙人走兽么?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呢?我们了解了关于古代建筑的一些知识及造型,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外国建筑有什么特点?欣赏凡尔赛宫殿内景及科隆大教堂、泰姬陵等古建筑。
回答问题,1、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教堂是西方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不同地区、不同宗教的建筑展现着不同的风格。
建筑与音乐的关系。
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具体的建筑分析。
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了巨大的变化,你认为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欣赏现代建筑图片了解。
《凝固的音乐—建筑》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学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2、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学建筑的不同风格,初步了解文化内涵。
2、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
3、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准备:建筑图画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欣赏古建筑图片(配音乐)。
修改:1、提问:“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类?”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美术各门类图片,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世界中的氛围。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形成美术除绘画外还有许多门类的初步认识。
)师:其中我们展示的中国古代建筑图,大家肯定不陌生。
同学们说是什么建筑?对,是我们的天安门城楼。
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出示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二、讲授新课(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1、课件出示:欣赏课本中故宫的乾清宫内景、故宫的云龙大石雕、故宫的门、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及故宫远景等图。
(1)、乾清宫:明清帝王寝宫、内设暖额,清代是皇帝读书、批阅奏章、召见官员的地方。
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华丽、稳重。
(2)、你知道故宫的云龙浮雕上图案的意思吗?(故宫的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戏珠”,精美异常。
九条游龙、五座浮山——九五之尊)(3)、故宫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什么意思?大概有两种说法:固定门板的(因为古代的门是两个门板拼在一起的);另一种说法认为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新人美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和教学反思第
1课建筑艺术的美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凝固的音乐--建筑”,了解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了解美术的门类有很多,建筑是其中的一个。
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审美观念。
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重点难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能够把自己喜欢的建筑描绘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类?"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美术各门类图片,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世界中的氛围,引起学生兴趣,形成美术除绘画外还有许多门类的初步认识。
其中我们展示的中国古代建筑图,大家肯定不陌生。
同学们说是什么建筑?对,是我们的天安门城楼。
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出示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二、讲述新课
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
欣赏课本中故宫的门、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等图回答问题。
1、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么?
2、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么?
3、你留意过古建筑屋檐上的仙人走兽么?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呢?
我们了解了关于古代建筑的一些知识及造型,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外国建筑有什么特点?欣赏凡尔赛宫殿内景及科隆大教堂、泰姬陵等古建筑。
回答问题,1、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教堂是西方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不同地区、不同宗教的建筑展现着不同的风格。
建筑与音乐的关系。
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具体的建筑分析。
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了巨大的变化,你认为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欣赏现代建筑图片了解。
三、学生作业
你家乡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建筑是那座?把它画下来或用文字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