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分析(3)
- 格式:ppt
- 大小:167.00 KB
- 文档页数:10
煤矿安全事故是一种严重的工业灾难,给矿工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剖析:案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时间:2019年X月X日地点:某煤矿经过调查和分析,该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管理不到位:煤矿存在着安全管理缺失的问题。
矿方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未能有效防范和控制瓦斯爆炸等安全风险。
2. 瓦斯监测不及时:煤矿瓦斯监测设备运行不稳定,监测数据反馈不及时,未能提前发现危险信号。
此外,操作人员对监测设备操作和维护培训不足,无法准确判断瓦斯的积聚情况。
3. 通风系统异常:煤矿通风系统存在问题,无法有效清除矿井内的瓦斯。
通风机设备运行不稳定,通风管道堵塞严重,导致瓦斯在矿井内积聚。
4. 应急救援不力: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措施不及时,抢救人员配备不足,救援装备缺乏。
造成救援行动困难,增加了伤亡人数和损失。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了这起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针对此类事故,有以下改进措施: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确保安全管理落实到位。
2. 强化瓦斯监测:提高煤矿瓦斯监测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依据监测数据及时采取措施防范瓦斯积聚。
3. 维护通风系统:加强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确保通风设备正常运行,通风管道畅通,有效清除瓦斯。
4. 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人员和装备,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救援效率。
通过对该典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剖析,我们深刻认识到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只有加强安全管理、提升监测能力、改善通风条件并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
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煤矿运输是矿井生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做好煤矿运输工作能够为整体矿井生产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
然而,目前我国煤矿运输中还存在较多的风险事故,例如由于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出现违章蹬车行为等,进一步引发风险事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供大家阅读!煤矿运输事故案例分析篇1:2009年3月21日中班(16时~24时),玉皇山煤矿由当班值班长柏兴金安排该班作业任务。
当班井下共安排4个作业地点且均分布在第三水平。
当班共有作业人员17人。
其中:北大巷岩掘工作面3人,南大巷石门岩掘工作面3人,南大巷煤掘工作面3人,北1上山煤掘工作面4人;一水平车场暗斜井绞车司机1人,挂钩工1人;二水平暗斜井绞车司机1人(推车挂钩由各工作面人员兼负);井下值班长1人。
北1上山煤掘工作面4人分别是大工柏化国、柏南生,小工黄付清、曾庆亮;南大巷煤掘工作面3人分别是大工柏南乐、柏共产,小工邓付国。
3月21日15时40分左右,中班井下作业人员接受生产任务后陆续到达作业地点。
柏化国带领本工作面人员在北1上山煤掘工作面打眼放炮后,约16时30分,安排小工曾庆亮到二水平上部车场先将材料车下放到第三水平(工作面需要支护材料)然后再调空矿车到工作面装煤,自已则与柏南生、黄付清在三水平井底车场等待;这时,南大巷煤掘工作面的采煤大工柏共产也来到二水平车场放空矿车到三水平本工作面装煤矸。
16时48分,曾庆亮和柏共产协商一趟下放1个装满树木的材料车和1个空矿车,曾在前边推材料车,柏在后边推矿车,曾将材料车和矿车连好钩后,看到柏共产提着钢丝绳大钩也在连钩,误认为已连好钩,于是继续埋头推材料车往下放,等材料车越过变坡点,曾庆亮发现钢丝绳大钩未连好,材料车和矿车飞速向三水平井底车场跑去,将坐在井底车场的柏化国、柏南生撞倒在地。
坐在离事故地点稍远并靠拐弯处休息的小工黄付清看到该情况,立即跑到井下其他工作地点叫来柏兴金、王国来、周兴国等人员进行抢救,柏兴金迅速安排人员向地面调度室和矿领导汇报。
案例分析(一)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孙家湾矿瓦斯爆炸事故主要违法事实:1)矿山安全法,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致使冲击地压造成3316风道外段大量瓦斯异常涌出,3316风道里段掘进工作面局部停风造成瓦斯积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
2)没有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带电检修临时配电点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产生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3)外包工队特殊工种无证上岗。
4)劳动组织管理混乱,缺乏统一、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包代管;安全管理混乱,基本无人佩带自救器和便携甲烷检测仪、生产值班人员擅离工作岗位、瓦斯监控值班人员及有关负责人在瓦斯监控系统报警后长达11分钟时间内没有按规定实施停电撤人措施、没有严格执行有关定期做好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工作、对重大事故隐患监督管理不严。
5)严重失职,未能有效地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
(二)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五七(集团)公司大井“12-10”瓦斯爆炸事故主要违法事实:1)造成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风流短路,风量不足;大串联通风: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盲目向采空区送巷,导致瓦斯增大、瓦斯积聚,达到爆炸界限。
2)没有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在长385m、宽83m 的狭小煤柱上同时布置2个掘进头和2个高落式采面,超通风能力生产;同时,没有实行“一炮三检”,违章放炮。
3)五七(集团)公司对大井以包代管,对安全包面不管。
4)没有依法履行监督检查和管理职责。
(三)贵州省水城矿务局某煤矿四采区41114机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主要违法事实:没有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现场人员违章拆卸矿灯引起火花,造成瓦斯爆炸,煤尘参与爆炸。
(四)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县富强煤矿“7-4”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主要违法事实:1)致使1号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放炮崩透采空区,放炮产生的火焰引起采空区瓦斯爆炸,煤尘参与爆炸。
2)造成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不具备保障安全生产的条件。
3)采用非正规的采煤方法,开采布局不合理。
无序开采。
4)长期非法越界开采。
煤矿典型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引言煤矿火灾是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之一,一旦发生火灾,将会给煤矿生产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煤矿火灾事故具有瞬间发生、扩散迅速和破坏力强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对煤矿火灾事故的案例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火灾事故的原因和特点,也有助于总结经验,提高煤矿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二、煤矿火灾事故案例分析1. 事故概况某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
事故发生在01煤层工作面,当时工作面上共有80名矿工在进行开采作业。
事故发生时,矿工们正在进行掘进工作,突然发现了一处煤层自然裂隙,随后开始有煤层窜火现象。
由于当时矿工们正在进行作业,没有及时处置,导致火势越来越大,短短数分钟内工作面上充满了浓烟和高温。
2. 事故原因经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失灵:事故发生时,矿工们正在使用掘进机进行开采作业,但是掘进机因为长期没有进行维修和保养,导致设备失灵,无法及时关闭,从而使火势得不到及时的控制。
(2)作业操作不当:事故发生时,矿工们在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报警,也没有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应对,导致火势失控。
(3)安全管理不到位:事故发生时,煤矿的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响应,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火势,导致煤矿火灾事故扩大,造成了严重后果。
3. 事故影响由于该煤矿火灾事故发生在工作面,导致80名矿工被困在火场中,目前已有20名矿工被煤矿救援人员成功营救出来,并送往附近医院救治,但是其余60名矿工仍然处于被困状态,目前尚无法确认其生死情况。
4. 救援措施煤矿火灾事故发生后,煤矿安全管理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煤矿救援人员进行营救,同时向当地政府请求援助,增援救援人员和装备。
同时,煤矿相关部门也在第一时间通知事故的相关家属,并派人安抚家属情绪,保持通讯畅通,做好家属的接待工作。
5. 总结经验通过此次火灾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经验教训:(1)加强设备维护: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应该得到重视,要定期对煤矿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煤矿“三违〞导致的典型顶板事故案例分析一、由于支护不合格导致的顶板事故【案例1】1990年12月7日8时5分,省双鸭山矿务局四方台煤矿一井15层±0右翼残采队工作面输送机头处发生局部冒顶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1.事故经过1990年12月7日一班,残采队出勤7人,接班后先处理刮板输送机,2时40分左右进入工作面。
这时,井口安检员检查现场,发现刮板输送机头处只有两架钢梁,便告诉值班段长某把钢梁补上,某容许一会来人补打。
到7时35分,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链断了,此时已近下班时间,工作面不能干活,某留下5人在刮板输送机头处接链子,其余2人升井。
8时05分,刮板输送机头处4. 7 m ×3. 85 m×0. 6 m的顶板突然冒落,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2.事故原因一是由于端头支护不好,只架两根钢梁,其中一架为一梁二柱,另一架又在冒顶的上部边缘,未起支护作用。
二是支柱稀少,在冒顶区域下边只发现有四根支柱。
三是空顶时间过长,刮板输送机端头处缺钢梁少支柱,这还是12月6日二班造成的,三班接班后未生产,一直处理输送机事故,到发生冒顶为止,空顶时间长达20 h,使顶板逐渐下沉,以致冒落。
客观上看,冒落岩石中间厚,且冒茬比较光滑,近似蘑菇顶状,这是该处顶板易于冒落的自然条件。
3.事故教训这起事故外表看是支护质量问题,但暴露出来两个深层次且带普遍性的问题。
①各级干部对平安生产是喊在嘴上,还是落实在行动上;是真抓实干,还是假抓虚抓;是真严真狠,还是名严实松。
对该工作的钢梁数量缺乏、支护不合理、空顶作业等问题,副井长、副段长、安检员都曾先后发现,但都没有严肃对待,既没停工处理好再生产,也没有帮助解决钢梁弯曲、数量缺乏问题。
起码是作风不实,责任心不强。
严格说,是渎职。
如果我们的干部中哪怕一个人,发现问题后能盯住不放,认真负责地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盯在现场,问题不解决不走,像这类事故是完全可以防止的。
煤矿“三违”导致的典型顶板事故案例分析一、由于支护不合格导致的顶板事故【案例1】1990年12月7日8时5分,省双鸭山矿务局四方台煤矿一井15层±0右翼残采队工作面输送机头处发生局部冒顶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1.事故经过1990年12月7日一班,残采队出勤7人,接班后先处理刮板输送机,2时40分左右进入工作面。
这时,井口安检员检查现场,发现刮板输送机头处只有两架钢梁,便告诉值班段长某把钢梁补上,某答应一会来人补打。
到7时35分,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链断了,此时已近下班时间,工作面不能干活,某留下5人在刮板输送机头处接链子,其余2人升井。
8时05分,刮板输送机头处4. 7 m ×3. 85 m×0. 6 m的顶板突然冒落,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2.事故原因一是由于端头支护不好,只架两根钢梁,其中一架为一梁二柱,另一架又在冒顶的上部边缘,未起支护作用。
二是支柱稀少,在冒顶区域下边只发现有四根支柱。
三是空顶时间过长,刮板输送机端头处缺钢梁少支柱,这还是12月6日二班造成的,三班接班后未生产,一直处理输送机事故,到发生冒顶为止,空顶时间长达20 h,使顶板逐渐下沉,以致冒落。
客观上看,冒落岩石中间厚,且冒茬比较光滑,近似蘑菇顶状,这是该处顶板易于冒落的自然条件。
3.事故教训这起事故表面看是支护质量问题,但暴露出来两个深层次且带普遍性的问题。
①各级干部对安全生产是喊在嘴上,还是落实在行动上;是真抓实干,还是假抓虚抓;是真严真狠,还是名严实松。
对该工作的钢梁数量不足、支护不合理、空顶作业等问题,副井长、副段长、安检员都曾先后发现,但都没有严肃对待,既没停工处理好再生产,也没有帮助解决钢梁弯曲、数量不足问题。
起码是作风不实,责任心不强。
严格说,是渎职。
如果我们的干部中哪怕一个人,发现问题后能盯住不放,认真负责地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盯在现场,问题不解决不走,像这类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教育近年来,在煤矿行业中,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危及工人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煤矿的生产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必须深入挖掘和分析不同类型的煤矿事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安全防范体系,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本文将从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出发,探讨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实践效果。
一、典型事故案例阐释1、乌东煤矿火灾(2007年)这是中国煤矿史上的一起重大火灾事故,造成了81名矿工死亡。
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矿井深度较大,火灾发生后矿工无法撤离。
在该事故之后,国家政府加强了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通过扫黑除恶,大规模整顿煤矿等方式,严肃打击违规生产行为。
2、朝阳煤矿井下突水事故(2017年)由于煤矿地质条件差,加上企业管理不当,朝阳煤矿发生了一起突水事故,造成了19名矿工死亡。
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未按照规定设置水文检测设施,未提前预警和及时疏散矿工。
这次事故也提醒了广大煤矿企业必须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事故应急能力的管理。
3、甘肃蒲峪煤矿突出事故(2019年)该事故是由于甘肃蒲峪煤矿违规开采,导致煤体松动突出,矿工被困,最终造成5人死亡。
这次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提醒煤矿企业不能只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对煤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以上三起典型的煤矿事故案例,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和警示。
只有通过这些事故案例的深层次分析,才能更好地探讨出如何做好煤矿安全教育。
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通过煤矿事故案例的细致分析和讲解,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意识教育。
让矿工了解到,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之本,煤矿事故不仅危害自身生命安全,也会对家庭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同时,也要让矿工了解到,应该如何做好安全防范,积极参与煤矿安全监管,自我保护,预防事故的发生。
只有在企业和矿工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更安全、更稳定、更高效的生产环境。
2、完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分析事故案例,可以更好的了解公司管理制度缺陷,从而进行改进。
机修工岗位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经过2002年10月29日,XX煤矿机电车间职工周XX、张XX、孙XX三人在进行斗式提升机机头轮组更换检修项目施工。
下午4:40分左右,新机头轮组安装完毕,解除了千不拉的钩头和钢丝绳头,周XX和孙XX竖起铝合金梯子,靠放在工字钢梁旁边的水泥柱上,3吨千不拉挂在顶板的工字钢梁上,距离地面约有3米。
周XX和孙XX在下面扶着梯子,张XX爬上梯子摘除千不拉,张XX一手扶着工字钢梁,一手去托千不拉没能摘掉,接着他用一只手托着千不拉,一只手打开千不拉钩头的防脱装置,千不拉被摘掉了,他的身体随着千不拉也从梯子上端掉了下来,造成踝骨骨折。
二、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王XX在检修更换斗提机机头轮组过程中,高空作业未系安全带,没采取防护设施,造成高空坠落、坠物伤人,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主要原因1、张XX作为项目负责人对施工过程中的困难预想不足,对千不拉的重量和摘除不当造成的后果没有预想到、不采取妥当的方法,只图赶紧收工,马虎大意,自保意识差。
2、因检修中午加班,身体疲劳体能下降,临近收工时有急躁心理。
3、周XX和孙XX没能及时提醒张XX,互保联保意识淡薄,没尽到现场安全管理责任和监护责任。
(三)间接原因1、三名职工对协同工作互保联保意识差,对困难和后果不去想,对自身安全马虎大意。
2、工区对职工安全管理、安全教育、措施贯彻学习力度不够,职工安全意识薄弱,自保、互保意识差,图省事,轻安全。
三、防范措施1、本单位要立即开展“我要安全,安全为我”讨论活动,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提高职工安全责任心,规范职工作业行为,切实将此项工作抓到根上,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提高职工对安全的认识和对隐患的判断和防范能力。
2、各单位要认真组织职工讨论此次事故的原因和危害,举一反三,深刻反思,开展好安全警示教育,加大现场安全管理力度,加强特殊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管理。
3、各级管理人员要接受教训,强化现场规程措施的落实,坚决杜绝此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输送带着火事故1.事故案例[案例一]1982年9月7号,某矿采煤工作面运输平巷使用非阻燃带式输送机,司机班中睡觉,带式输送机过负荷未能及时发现,输送带打滑,造成摩擦起火事故。
死亡3人,全矿停产11天。
[案例二]1989年8月23号,某矿为加快运输速度在南一采区北侧401工作面运输平巷安装一条420m长的带式输送机代替矿车运输。
在试运转过程中,由于拉紧装置出现故障,输送机运转时输送带松弛造成打滑。
司机不顾运转异常,听到信号工发出的开车信号就开机,致使输送带打滑,摩擦起火,死亡15人。
[案例三]1990年5月8号,某矿斜井安装带式输送机时,用气焊切割钢板的余火点燃非阻燃输送带,造成输送带着火,死亡80人,直接经济损失567万元。
2.原因分析(1)使用非阻燃输送带或不合格的阻燃输送带。
(2)带式输送机超载压住输送带或由于输送带严重跑偏以及部分托辊不转或输送带松弛等原因使输送带打滑,如不及时停机处理,驱动滚筒与输送带摩擦生热引起火灾。
(3)液力偶合器使用不合格的易熔塞或易熔塞安错位置和使用可燃性介质,致使液力偶合器喷油引起火灾。
(4)高速转动的机械、输送带长时间与煤粉、矸石、木块、电缆、管线等摩擦起火。
3.预防措施(1)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使用合格的阻燃输送带。
(3)带式输送机巷道应保持清洁,做到无杂物、浮煤,无淤泥、积水,电缆、管线吊挂整齐。
(4)机道要设置防灭火水管,每隔50m设一个管接头和阀门。
机头部要备有不少于的内装黄砂的砂箱和2个以上的灭火器,同时机头部必须备有25m消防软管。
(5)液力偶合器必须使用合格的易熔塞,必须使用难燃液或水介质。
(6)定期巡检,加强输送机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输送带运行不跑偏、输送带张力适当,托辊、滚筒转动灵活。
煤堆自燃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案例概述某某煤矿发生了一起煤堆自燃火灾事故,导致矿井运营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此次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矿方在煤堆管理上存在疏漏,未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煤堆自燃的风险。
以下将对该事故进行详细分析,总结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二、事故背景该煤矿位于某某地区,是当地的重要煤矿企业之一,拥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设施和人员配置。
由于该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矿井采煤规模较大,每天生产出大量的煤炭,为当地的能源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煤炭开采量的增加,煤炭采暖市场需求的增加,煤矿企业生产的煤炭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
而伴随这种情况,煤矿企业的煤堆管理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煤堆自燃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煤堆自燃不仅会导致煤炭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威胁。
因此,对于煤堆管理工作,矿方应该充分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然而,事故发生的煤矿却未能对煤堆自燃问题进行充分重视,忽视了风险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最终导致了这次严重的火灾事故。
三、事故过程1.事故原因根据事故调查报告,此次煤堆自燃火灾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煤堆管理不到位。
煤矿企业未能对煤堆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测,导致煤堆内部温度升高,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自燃隐患。
(2)储煤方式不合理。
矿方的煤堆堆放方式未能科学合理,煤炭堆放密度过大,通风不畅,容易出现自燃现象。
(3)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自燃现象。
煤矿企业未能及时发现煤堆内部存在的自燃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导致了自燃现象的不断扩大。
2.事故过程根据现场勘查和事故调查结果,这起煤堆自燃火灾事故的具体过程如下:某某煤矿的一个较大规模的煤堆因煤堆内部温度升高,导致了煤堆的自燃现象。
煤矿企业并未及时发现这一情况,更没有采取控制措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燃现象逐渐加剧,最终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火灾。
由于该煤矿的煤堆密度较大,通风不畅,火势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扑灭,最终矿井内部大范围煤堆着火,严重威胁到了矿井的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