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资产
- 格式:docx
- 大小:38.26 KB
- 文档页数:4
课程类型:大学历史与文化课程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2. 掌握武汉大学的文化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2. 武汉大学的文化特色教学难点:1. 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中的重要事件2. 武汉大学的文化特色与当代社会的联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武汉大学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办学历史等。
2. 提出问题:武汉大学有哪些历史和文化特色?二、讲授新课1. 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a.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1893年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
b. 1903年,自强学堂改为湖北高等学堂。
c. 1913年,湖北高等学堂更名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d. 1928年,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为武汉大学。
e. 1952年,武汉大学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f. 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2. 武汉大学的文化特色a. 历史文化底蕴:武汉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樱花园、老斋舍、东湖等。
b. 学术氛围:武汉大学注重学术研究,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学术资源。
c. 国际化程度:武汉大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世界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特色有哪些?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特色。
2. 布置课后作业:收集武汉大学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历史事件和文化活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武汉大学历史和文化特色的掌握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对当代社会有哪些启示?二、讲授新课1. 武汉大学的历史事件a. 1911年,武昌起义:武汉大学的前身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是武昌起义的策源地之一。
b. 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成立:武汉大学成为了国民政府的临时办公地。
武汉的发展历史武汉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从武汉的起源、历史变迁、经济发展等方面详细介绍武汉的发展历程。
1. 起源和历史变迁武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
当时的武汉地区属于楚国的领土范围。
随着历史的演变,武汉地区先后经历了楚汉争霸、三国鼎立、南北朝时期等多个时期的政权更迭。
在唐朝时期,武汉成为了重要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奠定了其后来的发展基础。
2. 经济发展2.1 工业发展武汉在20世纪初迅速崛起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武汉先后建设了一大批重工业企业,如武钢、华中重机等,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武汉的工业结构也发生了转型升级,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
2.2 交通发展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拥有独特的水陆交通优势。
随着长江航运的发展,武汉成为了重要的内河港口城市。
此外,武汉还是中国铁路网的重要枢纽之一,多条铁路干线在武汉交汇,使得武汉成为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
2.3 教育发展武汉是中国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拥有众多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知名学校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这些高等学府的建设和发展,为武汉培养了大量的人材,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和科技发展。
3. 文化和旅游武汉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黄鹤楼、东湖、户部巷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武汉还是中国的音乐之都,拥有众多的音乐节和演出,吸引了众多的音乐爱好者。
4. 城市建设近年来,武汉加大了城市建设的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武汉的城市建设也获得了国内外的认可,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的城市建设奖项。
5. 未来展望武汉作为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支持,武汉将继续发挥其地理和经济优势,推动城市的全面发展。
论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西迁王 园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摘要:抗战时期,为保存中国文化的血脉,大批高校陆续内迁。
武汉大学在抗战爆发后迁往四川乐山,并在乐山办学达八年之久。
武汉大学西迁办学,虽历尽艰辛,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的故事。
关键词:武汉大学;西迁;乐山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0-0382-0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抗战的爆发,使得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备受牵连,大片校舍被毁,财力物力损失惨重。
为保存我国的高等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许多高校迁至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以寻求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出口。
作为中部地区著名的高等学府,武汉大学在抗战期间曾迁往四川乐山,在那里办学达8年之久,期间历尽艰辛,取得了诸多成就,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的故事。
直到今天,“乐山精神”仍将武汉大学和乐山地区的教育联系在一起,继续谱写出动人的新乐章。
一、西迁的原因(一)日本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抗战爆发之始,日本就把矛头指向中国的高等教育,力图削弱中华民族的根基。
教育部1939年的统计结果显示,至1938年底,国内各大学的图书设备和仪器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损失过半。
在抗战之前,全国共有108所专科以上的学校,抗战开始一年半以来,有14所学校遭受重创,18所学校难以继续正常教学活动,73所学校被迫转移。
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当时领导全国抗战的中心,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为日军下一个进攻的重点。
1938年1月至8月,日军对武汉进行多次空袭。
日本的侵略和破坏,使我国大片国土沦丧,大学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展开,这是我国高校内迁的最直接原因。
(二)国民政府的政策措施抗日战争的爆发,给了国民政府一记重锤,使其深刻认识到,教育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高等教育更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国民政府因此制定了《非常时期各大学生安置办法》、《战事发生前后教育部对各级学校之措置总说明》等相关法令,全面实行教育大内迁。
参观武大的感想和体会小片段参观武大的感想和体会小片段一参观武汉大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厚重与丰富。
漫步在武大的校园中,我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每一处景色都让人心旷神怡。
而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建筑风格,更是让我惊叹不已。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武大的历史沿革和学术成就,更感受到了这里独特的人文气息。
无论是图书馆里丰富的藏书,还是实验室里先进的设备,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武大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
此外,我还从这次参观中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智慧。
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我们要学会坚持与奋斗;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承担责任与担当。
参观武汉大学,让我收获了许多的感动和启示。
在这里,我不仅领略了美丽的校园风光,更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宝贵的经历和感悟会一直陪伴我前行。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我踏入了武汉大学的校门。
阳光洒在绿意盎然的草坪上,古老的建筑散发出岁月的韵味。
作为一名学子,我对这所著名学府有着敬仰与期待。
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树成荫的小径和充满历史感的建筑。
那种浓郁的文化底蕴与学术氛围让我肃然起敬。
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历史人物的气息,他们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为学校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漫步在校园的小道上,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知识的海洋。
图书馆、研究所、学术交流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尽显学校对于学术的重视。
我深深地被这种氛围所吸引,对于未来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在与武大的师生交流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与校园文化。
他们热情洋溢、博学多才,让我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与知识的力量。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与规划。
总的来说,参观武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严谨的学术氛围以及热情洋溢的青春气息让我对于未来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门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担任了先锋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
现有155个博士点、177个硕士点、86个本科专业,以及涵盖139个专业的29个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大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8人,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0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拥有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及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
国际地位:一直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北大,一直在国际上被看做中国大学的代表。
北大出国人数也是中国大学中最多的。
北大的理科生一直是出国的主体,北大的理科是中国最强的,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
近年来,北大文科学生也越来越受国外高校的青睐。
北大学生出国档次一直是最高的,比如Harvard 招收中国学生,大部分都招北大学生。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校门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
发展初期,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
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1952年大陆国家高等教育的院系调整,清华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清华人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赵九章研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被称为中国卫星的功臣;华凤祥被称为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先行者;梁守盘是中国火箭的奠基人,他们都为中国跻身航空科技贡献了智慧和心力,大陆引以自豪的“两弹一星”,清华人真是功不可没。
武汉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ResearchCenter, Wuhan University武汉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是从事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专业性研究机构。
中心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文物馆、武汉大学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测试中心、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等院系的相关学科共同组建,横跨了考古与博物馆(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测绘遥感技术、数字信息技术、化学材料等多学科领域。
中心充分利用武汉大学多学科优势,以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文化遗产传承为己任,力求建设成珠三角地区有专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研究与交流平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平台。
中心已完成和推广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较大社会影响的科研项目,目的是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科研基地服务于国民整体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Wuhan University is a professional research institution giving priority to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he Center is established by related subjects of the College of History of Wuhan University, the Cultural Relics Museum of Wuhan University,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 Digital Engineer Research Center of Wuhan University, th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Organosilicone Compound & Material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Testing Center of Wuhan University, the School of Remote Sensing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Wuhan University, and the School of Urban Design of Wuhan University, etc.; and stretches over multiple disciplinary fields including archaeology and museum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surveying & mapping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hemical material, etc. By making the best of the multiple disciplinary advantages of Wuhan University, oriented at the great demand on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taking the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heritage as its own responsibility, the Center strives to grow into a representative 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platform with professional influences. The Center has completed and promoted a seri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with high application value and great social influenc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to rais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objective that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serves national overall quality education.。
一、前言武汉大学,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全国重点大学。
为了深入了解武汉大学的历史文化、教育理念和社会影响力,我们团队于2023年秋季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目的与意义1. 了解武汉大学的历史文化:通过参观校园、图书馆、博物馆等,了解武汉大学的发展历程、学术成就和文化传承。
2. 体验武汉大学的教育理念:与在校学生交流,了解武汉大学的教育教学特色、学生培养模式和校园文化。
3. 考察武汉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参观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医院等,了解武汉大学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
三、实践内容1. 校园参观:我们首先参观了武汉大学校园,感受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气息。
武汉大学校园占地面积广阔,环境优美,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
我们参观了樱花园、武大图书馆、老斋舍、武大樱花大道等标志性建筑,感受到了武汉大学深厚的历史底蕴。
2. 图书馆调研:武大图书馆是湖北省最大的图书馆,藏书丰富,设施完善。
我们深入了解了图书馆的藏书体系、借阅流程和服务特色,并与图书管理员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图书馆在学术研究、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3. 博物馆参观:武汉大学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书画等。
我们参观了博物馆的多个展厅,了解了武汉大学在文物收藏、保护和研究方面的成果。
4. 学生访谈:我们与武汉大学的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和未来规划。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武汉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校园文化。
5. 附属中学、医院参观:我们还参观了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了解了武汉大学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情况。
四、实践成果与体会1. 历史文化的传承:通过参观校园、博物馆等,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武汉大学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
武大樱花、老斋舍、武大图书馆等都是武汉大学文化传承的象征。
2. 教育理念的体验: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武汉大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科研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历史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一篇:中国历史学专业大学排名中国历史学专业大学排名是衡量一个学校提供历史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历史学专业的选择对于对中国历史以及文化有兴趣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中国,有许多大学提供历史学专业,但是排名靠前的大学往往具有更高的声誉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以下是中国历史学专业的大学排名:1.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学专业的领先学府之一。
该校历史学系成立于1912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系统的研究方法和扎实的历史理论基础。
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术界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2.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是中国顶尖的大学之一,也在历史学专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清华大学的历史学专业肩负着培养具有宏观历史视野,能够深入理解中国历史脉络的人才任务。
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历史学者和研究人员。
3.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是中国的一所知名大学,该校的历史学专业也具有很高的声誉。
复旦大学历史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知识和研究能力。
该专业注重学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了许多在学术界和文化遗产领域有良好表现的人才。
4.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学专业的重要学府之一。
南京大学的历史学专业拥有一流的教师团队和教学资源,该专业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和主题。
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系统的历史知识和扎实的研究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
5. 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的历史学专业在中国也具有很高的声誉。
该校历史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培养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的历史学人才。
毕业生在学术界和文化遗产领域都取得了优秀的成就。
中国历史学专业的大学排名不仅仅是学校的声誉,也反映了该专业的教育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以上排名仅供参考,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第二篇:国际历史学专业大学排名国际历史学专业的大学排名是评估一个学校在历史学领域的学术实力和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
课题:大学之门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校门建筑作为学校出入口标志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欣赏、领会大学校门造型所体现的各自独特风格和美感以及从中反映出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2.初步学习校门的设计,懂得校门的一般结构,认识校门造型的形式美,掌握校门设计的基本方法。
通过利用各种美术媒材进行设计练习,提高空间设计的创造与实践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对大学的向往,树立志向;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并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美术设计的独特价值。
教学重点:能够欣赏不同风格与美感的大学校门造型,懂得校门的一般建筑结构,初步学会利用徒手画或制作模型设计出校园的大门。
教学难点:理解大学校门造型中反映出的历史、文化内涵,设计出有一定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且结构合理的学校校门造型。
方案一:教学准备:(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查询收集相关大学的资料。
(教师)课件,当地一些学校校门设计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出示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的宣传资料或录取通知书,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大学,是每个学子都向往的地方,被称为“双子星座”的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更是每位学子心中理想的求学殿堂。
1、设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大学?”(激发学生对大学的向往,请学生讲出中外一些著名大学的校名。
)2、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一看到上面的建筑,人们能够立刻知道这是哪一所大学?(引出课题:大学的校门是学校的标志与象征。
)二、引导学生观察北大与清华校门设计的各自特色?1、简介北京大学的历史沿革:北京大学是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许多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都出自该校。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12月,当时的京师大学堂就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构。
1916年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长后,“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学校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初阵地。
2、引导学思考:在中国历史上如此重要的一所大学,它的校门设计整体上给人什么感觉?与平时所见到的其他大学校门比较有什么不同?结论:北京大学校门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其他大学校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样式,这种木结构的殿门式的大门,具有古香古色的建筑美感,且显得古朴、庄严、典雅。
参观武大观后感
参观武大观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武汉大学在教学、科研以及文化传承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优秀的学术成果。
首先,我被武大观的建筑风格所吸引。
整个校园融汇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古朴而庄重。
漫步在校园里,绿树成荫,湖泊和花坛点缀其中,给人一种宁静与美好的感觉。
我尤其喜欢那些古老的建筑,它们承载着历史的痕迹,让我仿佛能感受到过去的时光流转。
参观中,我还了解到武大是一所充满活力的学术机构。
在图书馆里,我看到了大量的书籍和学术期刊,这些资源可以让学生们尽情探索知识的海洋。
我还参观了一些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感受到了武大在科研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
这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除了学术方面,武大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参观了学生活动中心,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社团和俱乐部,学生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我还了解到武大非常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体育设施和课程。
总的来说,参观武大观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
我被这个学府所倡导的学术精神和人文关怀深深吸引,也深深感受到了武大对于教育的热情和责任感。
我相信,这个学府将会培养出更多杰出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汉人必读篇之-------武汉的历史文化武汉历史武汉市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北效黄陂县有近几年才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
三国时期,在武昌和汉阳筑有江夏和却月古城,唐代已是著名商埠,明清时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
在中国近代史上,三镇遍布革命胜迹,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首义于此,现存有起义门旧址,武昌阅马场的红楼是当时的指挥中心,现存有孙中山的纪念铜像。
最负胜名的景点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东湖,以五百罗汉、玉佛及悠久历史著称的归元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等。
江城的由来和山城重庆、蓉城成都、春城昆明一样,武汉市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别致的名字——江城。
也许大家要问:长江从上至下,流经了大大小小为数不少的城市,为何此称独钟武汉?其原因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武汉游玩,与史郎中在黄鹤楼上饮酒,边饮酒边欣赏音乐,喝到了兴头上,李白诗兴大发,于是题下一首诗,诗名叫做《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诗是这样写的:“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武汉人非常喜爱“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这一佳名,于是自号为江城人。
除江城之外,武汉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称,这些名称的来源反映了武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源源。
武汉三镇的由来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
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
感受百年学府武汉大学文化底蕴作文江城多片,珞珈独秀。
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作为百年名校,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它如一块耀眼的翡翠镶嵌在东湖之滨,珞珈之角,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校园”,并以它悠久的历史,厚重的底蕴,成为武汉独有的名片,吸引着无数世人瞻仰。
武大对于我来说一直是心之神往之地。
一天的参观学习,更是让我流连忘返。
虽然已经过了樱花烂漫之季,但武大作为百年名校依旧给我们触动很大。
我们三俩成群漫步在武大校园中,触目所及皆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武汉大学,条条道路两旁有大树,座座大楼周围有佳山。
漫步期中,静谧的环境让人感觉不到一丝城市的嘈杂,心也跟着沉静许多,只想找个石凳,悄然坐下,漫卷诗书。
大学之为大,在有大师,在有大树,在有大楼。
武汉大学,大树确是处处可见的,无论是桂园,亦或梅园、竹园,大树们叶叶交通,蓊蓊郁郁。
大楼给人印象也很深。
武大的大楼像极了学识渊博却深藏不露的大师,即使是现代建筑也是虽高却不张扬,温婉如玉;更不用说散落在珞珈山周围的“珞珈十八栋”,这些高楼曾经见证了周恩来总理的日理万机,也倾听过历任校长的慷慨陈词。
而正是那些大师们曾经鞠躬尽瘁,才逐步成就了武大,使之成为百年名校。
置身武汉大学,随处可见文化墙,它们有的是学校、大师简介,有的是师生作品,每一处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武大师生的优秀。
赞武大学子之博学,叹自己所学之浅薄,不禁愧从心生,暗自督学。
参观中,我们亦被洋溢着青春与自信的大学生们所感染,不禁忆往昔,叹如今,不觉得自身又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珞珈山,东湖水,武大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参观时有限,学习无极限,每一次的实践都是学习,而学习之路将会继续。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磨砺成长。
感受最深刻的是,武汉大学的樱花。
盈暖春期,又是樱花灿漫时,不知何时,三月到武大赏樱花,已经成了武汉人每年例行的风俗习惯,似乎武大的樱花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甚至和黄鹤楼一样成为了武汉的象征。
我为什么选择武大大学是半个社会,选择一所好的大学对一个人的一生非常重要。
我之所以选择武大,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武汉大学是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文化底蕴深厚。
学校坐落于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
这里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洋务运动的试验区,辛亥革命的首义城,我国中部最具辐射力的大都市。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综合性大学,迄今已有116年的历史。
翻开中国近现代各类史册,一串串闪亮的名字都与武汉大学血肉相连。
武汉大学是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百余年的建设发展,奠定了武汉大学坚实的办学基础和卓著的学术声望,无论是办学规模、水平,还是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武汉大学都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武汉大学历经数次拆分与整合,孕育了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等一批国内知名高校。
2000年,四校合并、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武汉大学学科建设跨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更加雄厚。
学校的法学、哲学、新闻学、图书馆学、情报与档案管理、理论经济学、公共管理、生命科学、水利水电、测绘、遥感、口腔医学等诸多学科全国领先且具有国际影响。
武汉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在多次“中国十大最美丽校园”评选中均名列第一。
学校濒临东湖水,环拥珞珈山。
凭窗远眺,碧波万顷,满目苍翠。
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气势恢宏,布局精巧,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
郭沫若、苏雪林等文化名人曾深情赞叹武大校园之美。
武大校友、凤凰卫视主持人窦文涛说:“这样的地方,每一天都有不同的风景,每一天都有不同的颜色和味道”,“我觉得大学应该是这样一个地方,让一个学生如何拥有一段精彩生活的回忆;而说起大学,是听几个大学生讲他们的大学故事,独特的环境、人、故事,这才具有审美的价值。
”武汉大学是中国最具开放办学意识的大学之一。
在中外合作交流方面起步早且范围广,学校与世界上40个国家和地区的321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资产
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大学是营造文化和谐的宝库。
每所高校
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资产,它们记录着一所学校的发展史和
精神面貌。
武汉大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建校于1903年,走
过了117年的风风雨雨,留下来的不仅是学校的建筑、校园和文
化景观,更是流传下来的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精神基因。
下面
就和笔者一起走进武汉大学,感受其历史和文化乡愁。
【建筑、校园和文化景观】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坐落在绿树成荫的珞珈山麓,自然环境宜人,风景如画。
武汉大学校园内建筑风格各异,
有古典的中式建筑、现代的欧式洋房和实用的现代化教学楼。
其
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东湖书院”。
它建于明末清初,是武汉大
学的前身“中央大学”中文系的旧址,也是湖北省现存最早的书院。
东湖书院的设计简洁而实用,每个房间都带有阳台,在书院内读
书可俯观东湖美景,感觉是一种“湖光山色皆入笔”的感慨。
此外,武汉大学还建有教师公寓、学生公寓、食堂、超市、机房、电视台、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等配套设施。
其中图书馆是
武汉大学文化资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武汉大学图书馆藏书量较为
丰富,主要馆区为总馆和东湖分馆。
总馆内设有人文社科、自然
科学和工程科技三个馆区,内容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法律、教育、心理学、历史、宗教、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工程、
计算机等各个学科。
【历史、人物和精神基因】
武汉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时期的“东林书院”,建校至今,
已有117年的历史。
过去,武汉大学曾经被誉为“民主”的堡垒,“激进”的源头,培养了无数人才,其中不乏一些政治家、科学家、文艺家和学者。
近年来,武汉大学络绎不绝地产生了一批学术殿
堂级的学者,他们代表了武汉大学智慧素质的顶峰。
这些学者在
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对中国哲学文化、社会学、历史、法学、数学、物理、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科技等多
个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武汉大学也留下了无数学子的曲折成长史。
他们披荆斩棘,勇攀高峰,从学术研究到人生格言,从家国情怀到全球眼光,都值得一篇新闻报道。
武汉大学的另一个精神基因是奉献和爱国。
武汉大学总门口悬
挂着一面国旗,上面配有一段歌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
之责任。
」这句话道出了武汉大学天性所在,也反映了一所大学
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武汉大学的英文标语是“Seek Truth, Pursue Excellence”,中文标语是“博学、创新、和谐、奋斗”。
两幅标语不仅能够让武汉大学人坚定信仰和起点,也成为武汉大学良好传统
的积淀。
【文化活动和社团组织】
武汉大学的文化活动和社团组织与校园生活密不可分。
学校已
有近千种不同类型的社团和科研团队,涵盖了音乐、画画、摄影、旅游、健身、保育、留学、公司,等各个方面。
社团组织通过系列
活动仪式、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爱心传递等多种形式,将学生
们的兴趣爱好和才华激发出来。
武汉大学每年的文化艺术节也成为了学校的一个亮点。
它是学
校的代表性文化活动,每年举办一次。
这里有各种类型的演出,
比如音乐会、戏剧、独舞、合唱、听课等,还有各种活动,比如
讲座、读书会、展览等。
文艺节的举办不仅带动了学校师生对艺
术与文化的热情,还为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形成了浓
郁的艺术氛围。
【结语】
武汉大学是一所充满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大学。
在武汉大学,您
可以感受到传统和现代的碰撞、青春和知识的交融,从而收获到
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体验。
希望每位读者都有机会走进武汉大学,切身领略其中的历史和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