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17.46 KB
- 文档页数:120
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摘要
随着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机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平均每辆车电机使用量在30-40个,部分高端车型电机使用量可达80个。随着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等要求的日益提高,汽车空调、电
动燃油泵等的装配率越来越高,与之配套的智能化汽车电机控制器亦
将迎来同步快速增长。汽车电机按照安装位置可分为车身电机、底盘
电机和动力传递电机。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预计2016年至2020年,全球汽车电机出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将达到8.3%左右。
根据汽车电子产品直接服务的对象不同,可以将汽车电子市场分
为整车配套市场(OEM市场,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和零售改装市场(AM市场,AfterManufacturing)。整车配套市场即前装市场,指在汽车出厂前,由汽车电子供应商直接为整车厂商或者汽车零
部件系统供应商提供汽车电子产品配套,供整车厂商生产整车使用。
整车配套市场一般包括整车厂商的下属企业或者是经整车厂商认证的
汽车电子产品供应商。由于整车厂商供应体系认证门槛较高,作为大
部分汽车电子产品主要销售渠道的整车配套市场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零售改装市场即后装市场,指在汽车出厂后,由汽车电子供应商依据
汽车消费者需求或汽车消费者自主选择汽车电子产品的售后改装市场
和配件市场。零售改装市场一般既包括经整车厂商认证的汽车电子供
应商,也包括自行研发生产而未经汽车整车厂商认证的汽车电子供应商,与整车配套市场相比进入门槛较低。经整车厂商认证的汽车电子
产品供应商更容易进入零售改装市场,市场份额也通常由经汽车整车
厂商认证的汽车电子供应商占据。
全球汽车电子行业集中度较高,汽车电子的发展程度与整车行业
紧密相关,目前汽车电子巨头主要市场集中于欧洲、北美、日本等地区,并形成多个全球化专业性的集团公司,包括海拉、大陆、电装和
德尔福等,其产品结构丰富、种类广泛,业务范围遍及全球。其中海
拉主要从事汽车照明业务及汽车电子产品供应;大陆主要从事底盘与
安全、车身电子业务;电装主要从事汽车电子自动化和电子控制产品;德尔福主要从事汽车电气、电子与安全系统以及动力、推进、热工及
内饰系统业务。上述汽车电子巨头在行业中均享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和品牌影响力,并凭借着较强的技术水平与整车厂商客户建立了长期
紧密的合作关系,相较于低端品牌竞争优势显著。而从国内市场看,
近年来,随着规模较大的内资汽车电子企业在研发投入、人才建设以
及资金实力方面的不断加强,部分产品在功能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方面已逐渐接近外资汽车电子企业,在成本和价格方面的优势也日益
突出。同时,国内汽车电子企业具有及时的响应服务体系,能够迅速
满足市场对产品性能更新的需求。整体而言,国内汽车电子行业正呈
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该汽车零部件项目计划总投资16379.0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
资11957.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00%;流动资金4421.5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00%。
达产年营业收入40219.00万元,总成本费用30519.01万元,税
金及附加355.77万元,利润总额9699.99万元,利税总额11393.69
万元,税后净利润7274.9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118.70万元;达
产年投资利润率59.22%,投资利税率69.56%,投资回报率44.42%,全部投资回收期3.75年,提供就业职位588个。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项目承办单位的管理决策层要以求实、
科学的态度,严格按国家《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要求,在全面完成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做到
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以
客观公正立场、科学严谨的态度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科学的评价。
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背景、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项目市场调研
第四章项目规划分析
第五章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第六章土建工程方案
第七章工艺技术说明
第八章项目环境分析
第九章项目职业安全
第十章投资风险分析
第十一章节能概况
第十二章实施安排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经济效益
第十五章招标方案
第十六章总结评价
第一章概论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科技公司
(二)公司简介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形成了完整的内控制度。公司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以及相关行业规范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强力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作为企业科学发展的永恒目标和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公司始终坚持“源头消减、过程控制、资源综合利用和必要的未端治理”的清洁生产方针;以淘汰落后及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为重点;以强化能源基础管理、推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