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明细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6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有哪些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在生产、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可以引发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1. 电气设备隐患:电气设备老化、损坏、无维护、无保护装置等,可能引发漏电、短路、火灾等事故。
2. 机械设备隐患:机械设备存在磨损、松动、缺乏保护装置、无安全教育等问题,可能导致起重机械事故、机械损伤事故等。
3. 安全生产管理隐患:企业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缺乏安全制度、安全规范、安全组织、安全培训等,可能导致安全责任缺失、安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4. 高处作业隐患:升降机、脚手架、防护网等高处作业设备缺乏维护、存在损坏、无安全标志、无操作规程等,可能引发高处坠落、物体落下等事故。
5. 危险化学品隐患:危险化学品贮存、运输、使用不符合规定,容器老化、泄漏等问题,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等。
6. 火灾隐患:消防设施缺乏、防火隔离不完善、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7. 交通运输隐患:车辆老化、驾驶人员疲劳驾驶、超速、违法操作等问题,可能导致交通事故。
8. 施工工地隐患:施工现场无有效标识、无临时围挡、安全标志不明确等问题,可能引发触电、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
9. 紧急救援隐患:紧急救援设备缺乏、人员不熟悉操作、应急预案不健全等问题,可能导致救援效率低下、事故扩大等。
10. 人为因素隐患:员工操作不规范、违章操作、无安全意识等问题,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总结起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种类繁多,包括设备设施隐患、管理隐患、环境隐患及人为因素隐患等。
企业应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依法依规进行安全生产,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以减少和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分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划分。
下面就按照事故隐患的性质、危害程度和行业特点等方面,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进行分类。
一、分类标准一:根据事故隐患的性质1. 机械类事故隐患:包括机械设备的老化、磨损、松动等导致的故障风险。
2. 电气类事故隐患:包括线路老化、设备绝缘损坏、电线电缆敷设不规范等导致的电气设备故障风险。
3. 化学类事故隐患:包括有害物质的泄漏、存储不当、危险品泄露等导致的中毒、爆炸等风险。
4. 火灾类事故隐患:包括用火不慎、电气设备故障、易燃物品存放不当等导致的火灾风险。
5. 高处类事故隐患:包括高空坠落、坍塌等导致的人员伤亡风险。
6. 搬运类事故隐患:包括物品落下、被撞击、坠落等导致的人员伤亡风险。
7. 操作类事故隐患:包括操作不当、违章操作等导致的人身伤亡、设备故障风险。
二、分类标准二:根据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1. 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造成多人重伤、死亡或重大损失的事故隐患。
2. 一般事故隐患:指可能对一人或数人造成轻伤或小损失的事故隐患。
3. 轻微事故隐患:指可能对一人或几人造成轻微伤害或轻微损失的事故隐患。
三、分类标准三:根据不同行业特点1. 建筑行业事故隐患:包括高层建筑坍塌、机械设备倒塌等事故隐患。
2. 交通运输行业事故隐患:包括车辆超载、疲劳驾驶等事故隐患。
3. 化工行业事故隐患:包括有害物质泄露、储罐爆炸等事故隐患。
4. 矿山行业事故隐患:包括矿井透水、瓦斯爆炸等事故隐患。
5. 电力行业事故隐患:包括电气设备故障、电网故障等事故隐患。
以上是根据事故隐患的性质、危害程度和行业特点等不同角度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进行的分类。
通过分类,可以更加具体地识别和防范各类事故隐患,强化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生产和员工的安全。
安全生产隐患类别包括哪些在安全生产中,隐患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和危害的潜在因素。
隐患的分类主要是为了方便管理者和从业人员进行识别和处理,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安全生产隐患的分类。
一、人为隐患1.工人的日常行为:包括操作失误、过度疲劳、不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设备等。
2.职工安全意识:包括缺乏安全意识、麻痹大意、对安全规章制度不熟悉等。
3.管理人员的不当指导:包括对工人的安全教育不足、管理方式不合理、对事故隐患的忽视等。
二、设备设施隐患1.机械设备故障:包括设备老化、电气线路短路、设备结构松动等。
2.设备维修保养不到位:包括设备润滑不足、零部件磨损严重、保护装置失效等。
3.设备操作不规范:包括违反操作规程、使用不当的工具、负荷过重等。
三、物料隐患1.易燃易爆物料:包括存储不当、泄漏、遗留物料等。
2.有毒有害物料:包括操作不当、泄漏、未及时清理等。
四、环境隐患1.工作环境:包括高温、低温、高湿、低湿等不适宜于工作的环境。
2.工作场所:包括狭窄的工作空间、不良的气体环境、不稳定的工作平台等。
3.工作设施:包括消防设施不全、紧急疏散通道堵塞、交通安全设施不全等。
五、管理隐患1.制度不完善: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违章随意操作现象等。
2.管理薄弱环节:包括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不到位、应急救援预案不健全等。
3.安全培训不到位:包括缺乏安全教育、员工培训不足等。
六、自然灾害隐患1.地震:包括建筑物结构不抗震、设备控制系统瘫痪等。
2.洪水:包括水位上涨导致机器设备受损、机房漏水造成电气设备故障等。
3.台风:包括高风速导致建筑物损坏、外露设备被吹倒等。
以上所述只是安全生产隐患的一部分,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的隐患还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和整改措施的制定,以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事故隐患的分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事故隐患无处不在。
了解事故隐患的分类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事故隐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按照事故隐患的性质分类1、人的不安全行为隐患这是指由于人的失误、疏忽、违规操作等导致的潜在危险。
例如,在工作中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未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疲劳作业,冒险蛮干等。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人的行为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2、物的不安全状态隐患主要包括设备、设施、工具、材料等存在的缺陷或故障。
比如,设备老化、损坏,防护装置缺失或失效,电气设备漏电,物料堆放不当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很容易引发事故。
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隐患环境因素包括工作场所的温度、湿度、照明、通风、噪声等条件不符合要求。
例如,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可能导致人员中暑,昏暗的照明可能影响操作人员的视线,通风不良可能导致有害气体积聚等。
此外,自然灾害、地质条件等外部环境因素也可能构成事故隐患。
4、管理上的缺陷隐患管理方面的问题包括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监督检查不严格等。
管理上的漏洞往往使得其他类型的隐患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整改,从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按照事故隐患的可能后果分类1、一般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这类隐患虽然不会立即导致严重的事故,但如果长期存在,也可能逐渐积累成重大事故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一旦引发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按照事故隐患的存在场所分类1、生产场所事故隐患在生产车间、工厂等生产区域存在的隐患,如生产设备故障、工艺流程不合理、原材料储存不当等。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分类
1. 设备设施隐患:
- 设备老化、损坏或未经维修
- 设备操作不当或违规使用
- 设备缺乏保护装置或安全设备
- 设备故障频繁或存在设计缺陷
2. 安全管理隐患:
- 缺乏或不全面的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
-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或不全面
- 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或不遵守操作规程
- 安全巡检、检修和维护不及时或不完善
3. 作业操作隐患:
- 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或不符合安全规程
- 作业人员缺乏专业技能或经验
- 作业环境不安全或存在安全隐患
- 作业程序不合理或缺乏事故应急预案
4. 环境因素隐患:
- 建筑物或场所存在结构破损或不符合安全要求
- 环境缺乏通风、照明、防爆等必要设施
- 作业场所存在火灾、爆炸、电气、化学等危险因素- 周边环境存在交通、气候、地质等危险因素
5. 人为因素隐患:
- 人员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或工作压力过大
- 人员擅自违规操作或违反安全要求
- 人员过度自信或缺乏安全风险意识
- 人员互助合作不足或沟通交流不畅
注意:以上仅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一般分类,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具体的隐患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行业、工作环境和作业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排查隐患类别安全生产事故排查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设备设施、工作流程及人员行为等方面进行常态化排查,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事故排查的主要目的是提早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
对于安全生产事故排查的隐患类别,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细分和描述:1. 设备设施类设备设施是工作场所安全生产的基础,对其进行排查是非常关键的。
包括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情况、重要设备的年检和定期检修情况、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电气类电气设备是工作场所电力供应和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电气隐患有可能引发火灾和电击事故。
排查的内容包括电气设备的老化和磨损情况、接地保护和过载保护等措施的有效性,电线电缆的破损和漏电情况等。
3. 火灾防控类火灾是工作场所最常见的事故类型之一,火灾防控是重点排查的内容之一。
包括消防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疏散通道的畅通情况、易燃和可燃物品的存放和使用情况、漏电和短路的隐患等。
4. 化学品类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是安全生产中的重点隐患之一,存在化学品泄漏和燃爆的风险。
排查内容包括化学品的储存方式和场所、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泄漏和溢出的处理措施、防护设施的完善情况等。
5. 劳动保护类劳动保护是关乎员工个人安全的重要方面,排查内容包括职工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工作场所的通风和抗震设施、职工休息和劳动时间的合理安排、各类劳动危害的防护措施等。
6. 作业操作类作业操作是许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对作业操作进行排查是安全生产事故排查的重点之一。
包括工作程序的合理性和操作规范性、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作业时是否穿戴个人防护设备以及是否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等。
7. 管理控制类管理控制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排查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安全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增强情况、安全责任的明确和分工情况、安全生产监管和检查的有效性等。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
1. 人的不安全行为隐患,这就好比一个司机开车老是玩手机,这能不出事吗?就像上次老王,在工地不戴安全帽,多危险呀!这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隐患,大家可千万别这样啊!
2. 物的不安全状态隐患,比如说一台机器的零件松了,那不就随时可能出问题嘛!之前那个工厂的输送带总是卡,就是物的不安全状态隐患在作祟呢!
3.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隐患,像在那种昏暗的灯光下工作,能不出差错吗?我们村那个旧仓库,周围堆满杂物,环境多不安全啊,这就是环境的隐患!
4. 管理上的漏洞隐患,有些老板对安全规定不重视,这能不出事吗?隔壁厂的管理制度乱糟糟的,难怪老是有小事故,这就是管理上的大隐患呀!
5. 操作流程不规范隐患,有的人干活不按步骤来,不就容易出乱子吗?上次看到有人装设备,步骤全错啦,这就是操作流程的隐患呀!
6. 教育培训不到位隐患,要是大家都没经过好好培训就上岗,能知道怎么应对危险吗?咱们这儿小李不就是没培训好,遇到点小问题都不知道咋办,这多要命呀,这就是教育培训不到位的隐患!
7. 应急措施不完善隐患,一旦出了事儿没个好的应急办法,那可咋办?上次那个火灾,就是因为应急措施不全,差点酿成大祸,这就是应急措施不完善的隐患呀!
我觉得呀,这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都得重视起来,不管是哪种,都可能造成大麻烦,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或存在潜在安全隐患的现象,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根据事故隐患的性质和产生原因,可以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为以下几类:1.技术设备隐患:包括生产设备老化、损坏、缺乏维护、维修不及时等问题,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停机,引发生产事故。
例如,电缆老化、电线接线不规范、气体泄漏等。
2.人为行为隐患:包括操作人员违章操作、不按规程进行操作、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可能导致操作失误、事故发生。
例如,工人违章爬高、操纵不当、未经培训操作等。
3.消防安全隐患:包括消防设施不完善、未经定期维修和检查、消防设备故障等问题,可能导致火灾无法及时控制,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例如,消防通道被堵塞、灭火器过期等。
4.电气安全隐患:包括电线老化、电路不合理、电气设备使用不当等问题,可能引发电气火灾、触电事故等。
例如,用电线漏电、电线绝缘损坏等。
5.危险品隐患:包括储存不当、运输不当、操作不当等问题,可能导致危险品泄漏、爆炸事故发生。
例如,储存危险品地点不符合规定、未进行必要的标识等。
6.环境隐患:包括工业园区周边环境存在潜在的危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废水废气未经处理等问题,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例如,排放废水未经处理、废气排放超标等。
7.劳动防护隐患:包括劳动者缺乏必要的防护装备、工作区域缺乏安全设施、操作不合理等问题,可能导致劳动者受伤,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例如,安全帽、手套、防护眼镜等未正确佩戴。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企业和管理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应对这些隐患进行认真排查和整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安全生产,保障员工和社会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
安全事故隐患分类
1. 一般事故隐患:指的是那些危害相对较小,发现后能够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隐患。
这类隐患的特点是整改难度不大,不需要大规模的停产停业就能解决。
2. 重大事故隐患:涉及的则是那些危害性较大、整改难度高的隐患。
针对这类隐患,可能需要全部或局部停止生产活动,并且需要一段时间来整改治理才能彻底解决。
有时候,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生产经营单位自身可能难以排除这些隐患。
3. 人的不安全行为:如忽视安全警告、操作失误、人为使安全装置失效等。
4. 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设备老化、维护不当造成的隐患。
5. 管理上的缺陷:比如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检查不到位等。
6. 作业环境的问题:如工作环境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噪音振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7. 自然灾害引发的隐患:地质灾害、极端天气等导致的安全问题。
8. 其他类隐患:不属于以上分类的其他潜在安全问题。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分级类别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分级、类别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人的活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
按照事故的等级可分为: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感谢您的阅读!。
事故隐患的分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事故隐患的分类(一)事故隐患按照其可能造成的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共分三类:一般性事故隐患:指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导致一般性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指随时有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隐患。
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指随时能够造成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而且事故征兆比较明显,已经危及国家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隐患。
(二)事故隐患按照其发现途径和方式,共分三类:一是检查过程中的事故隐患。
二是各区域部门上报的事故隐患。
三是顾客、消费者举报的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的处理方式(一)一般性事故隐患:应要求有关区域部门限期排除。
(二)重大事故隐患:应做出暂时局部、全部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并立即上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进行限期整改。
(三)特别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做出停产停业,立即上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并及时进行人员疏散、加强安全警戒等相应措施,进行彻底整改。
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和上报按照工作分工,各部门对分管领域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和上报实行排查整改和上报责任制。
(一)各部门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及时进行查实,并登记造册,上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
(二)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要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尤其要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监管。
(三)各部门对重大事故隐患和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隐患要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并登记造册,逐级上报,进行彻底整改。
(四)各部门要建立事故隐患登记制度,将检查发现的各类事故隐患的具体情况、应对措施、监管责任人、整改结果、复查时间等一一进行详细记录。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事故的潜在风险因素。
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进行分类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根据事故隐患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可以将隐患分为以下几类:
1. 人为因素隐患:人为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的疏忽大意、不合理的操作、操作程序不规范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人为因素隐患需要高度重视,加强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中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行为符合规范要求。
2. 设备设施隐患:设备设施的老化、损坏、安装不当等问题可能引发事故。
因此,需要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引发的事故风险。
3. 环境因素隐患:生产环境中的气候条件、空气质量、地质条件等因素也可能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
对于环境因素隐患,需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确保生产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4. 管理因素隐患:管理因素包括管理制度、管理监督等方面的问题。
管理不善、管理人员素质等因素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
通过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分类,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从而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确保生产过程安全稳定。
只有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事故隐患,才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
关于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的说明导语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的标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划分为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两个大类,其中基础管理包含13个中类,现场管理包含11个中类。
下面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一、基础管理类基础管理类隐患主要是针对match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安全生产投入、应急救援、特种设备基础管理、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相关方基础管理、其他基础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类隐患1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类隐患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消防验收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法律法规的问题和缺陷。
如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或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过期等。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类隐患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类隐患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未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如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且仅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类隐患3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安全生产责任制涵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车间主任、班组长、岗位员工等层级的安全生产职责。
其中,生产经营单位至少应包括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三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责任制建立不完善的,属于此类隐患。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类隐患4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隐患排查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其他保障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的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事故隐患)分类:事故隐患是指根据作业场所、工艺、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况,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根据隐患可能导致事故损失的程度分为两级: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根据我公司现有装置实际情况,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一、安全管理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的;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
4、没有编制操作规程、开车方案而盲目生产的。
5、未落实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盲目组织生产的。
6、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未按“三同时”要求进行的。
7、特种作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无证上岗的。
8、中控室、现场值班室、设备的框架或平台的安全疏散通道不符合规范的。
9、防火、防爆间距不符合规范的,在易燃易爆场所擅用明火的。
10、办公楼、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没有配备足量合格消防设施设备,或消防设施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而没有及时更换的。
11、消防给水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故障不能正常运行的。
12、查出的重大隐患在限期内未整改的。
13、新设备安装完毕后,未经调试和竣工验收确认合格,直接投入生产使用的。
14、未按公司规定组织召开安全办公会的。
15、未按公司规定进行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的。
16、没有严格执行“两票三制”的(“两票”:倒闸操作票、工作票;“三制”:岗位(现场)交接班制度;设备巡视检查制度;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度)。
17、在雷雨、暴雨、浓雾、六级及以上大风时进行高处厂房外作业的。
18、重点防火区,如在包装、污水站、煤仓上口(内)等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电气焊作业,没有安全技术措施擅自施工的。
19、未采取彻底清理或置换惰性气体等防爆措施,对存放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和情况不明的容器进行焊接的。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分级一、人员因素在安全生产中,人员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员因素主要包括:操作不当、违章操作、安全意识淡漠、技术水平低等。
操作不当是指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违章操作是指操作人员违反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从而引发事故。
安全意识淡漠是指操作人员对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对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缺乏认识,容易造成事故。
技术水平低是指操作人员对所操作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不熟悉,导致操作不当,从而引发事故。
二、设备设施因素设备设施因素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设备设施因素主要包括:设备老化、设备维护不当、设备设计缺陷等。
设备老化是指设备长时间使用后,性能下降,安全隐患增多,容易引发事故。
设备维护不当是指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及时、不到位,导致设备故障率增加,从而引发事故。
设备设计缺陷是指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导致设备的安全性能不足,容易发生事故。
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周围环境等。
气候条件是指气温、湿度、风力等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容易导致设备故障、人员疲劳等,从而引发事故。
地质条件是指地质结构、地质环境等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从而引发事故。
周围环境是指工作场所周围的环境条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如有毒气体、易燃易爆物质等存在,容易引发事故。
四、管理因素管理因素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管理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监督不力等。
管理制度不完善是指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和约束力,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安全培训不到位是指企业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不够,缺乏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安全监督不力是指企业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不到位,对违规行为不加以惩处,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五、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几种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标准一、重要事故隐患1.山西省《煤矿重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看管督查方法》中规定的十五大项七十六小项隐患。
2.未获得安全生产赞同证或不具备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例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3.未按规定提取安全花费的;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经安全资格培训而上岗任职的。
5.其余以为近似重要的事故隐患。
二、较大事故隐患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2.未向从业人员供给吻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劳动防范用品的;3.未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4.未按规定装备专职(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5.未按规定装备基层区队、车间安全副职的;6.未按规定对“重要危险源” 进行登记建档和有效管理的;7.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未经公安消防部门审察也许经审察不合格,私自施工的;8.依法应该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完工时未经消防查收也许经查收不合格,私自投入使用的;9.生产经营单位未在有较大危险要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相关设备、设备上设置显然的安全警示标记的;10.特种设备以及危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未经获得专业资质的机构检测、检验合格,获得安全使用证也许安全标记,投入使用的;11.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地域内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也许未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1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储蓄使用危险品的车间、商店、库房、与职工宿舍在同一建筑物内,也许与职工宿舍的距离不吻合安全要求的;13.施工检修项目作业时,未编制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的;14.未向作业、施工、检修人员贯彻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的;15.特种设备存在重要安全隐患的;16.防爆场所未使用防爆设备或电气设备存在严重失爆的;17.要点消防部位存在重要火灾隐患的;18.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凌乱,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的;19.作业场所未装备专职或兼职安全检查人员的;20.举行大型活动未拟定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方案的。
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明细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煤矿[2005]133号文等规定,结合山东实际,认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煤矿重大安全事故隐患。
一、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的
1、矿井全年产量超过矿井核下生产能力的;
2、矿井月产量超过当月产量计划10%的;
3、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布置3个(含3个)以上回采工作面或5个(含5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的;
4、未按规定制定主要采掘设备、提升运输设备检修计划或者未按计划检修的;
5、未制定井下劳动定员标准或者实际入井人数超过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批准人数的。
二、瓦斯超限作业的
1、瓦斯检查员配备数量不足的;
2、不按规定检查瓦斯,漏检、假检的;
3、瓦斯超限后不采取措施继续作业或有超限记录却未采取相关措施的。
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措施的
1、未建立防治突出机构并配备相应专业人员的;
2、未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和抽放瓦斯系统,未设置采区专用回风巷、回风井的;
3、未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的;
4、未采取防治突出措施的;
5、未进行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的;
6、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
7、未按规定配备防治突出装备和仪器的;
8、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执行《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的;
9、有瓦斯动力现象或邻近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本矿井未按要求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的。
四、高瓦斯矿井未建立瓦斯抽放系统的
1、一个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于5m3/min或一个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3m3/min,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而未建立抽放瓦斯系统的;
2、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达到《煤矿安全规程》第145条第二款规定而未建立抽放瓦斯系统的。
五、瓦斯矿井未建立安全监控系统,或者瓦斯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
1、未配备专职人员对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管理、使用和维护的;
2、传感器设置数量不足、安设位置不当、调校不及时,瓦斯超限后不能断电和报警的。
六、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的
1、矿井总风量不足的;
2、主井、回风井同时出煤的;
3、两台主要通风机能力不匹配的;
4、违反规定串联通风的;
5、没有按正规设计形成通风系统的;
6、采掘工作面等主要用风地点风量不足的;
7、采区进(回)风巷未贯穿整个采区,或者虽贯穿整个采区但一段进风、一段回风的;
8、风门、风桥、密闭等通风设施构筑质量不符合标准、不能满足通风安全需要的。
七、综合防尘系统不健全的
1、防尘用水水质、水压、水量不能满足安全需要的;
2、井下积尘超过规定的;
3、防尘系统不健全或未按规定采取综合防尘措施的。
八、自然发火严重,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1、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未编制防治自然发火设计或者未按设计组织生产的;
2、矿井采用放顶煤采煤法采取措施后仍不能有效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
3、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未选定自然发火观测站或者观测点位置并建立监测系统、未建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性灌浆或者全部充填、注隋性气体等措施的;
4、有自然发火征兆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并继续生产的;
5、开采容易自燃煤层未设置采区专用回风巷的。
九、爆炸材料和爆破作业管理不符合规定的
1、爆炸材料库设置不符合规定的;
2、未建立爆炸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
3、未按矿井瓦斯等级选用相应的煤矿许用炸药和雷管、未使用专用发爆器的;
4、未坚持“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的。
十、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1、未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采空区、相邻矿井(含非煤矿山)及废弃老空(窑)积水等情况而组织生产的;
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没有配备防治水机构或人员,未按规定设置防治水设施和配备有关技术装备、仪器的;
3、在有突水威胁区域进行采掘作业未按规定进行探放水的;
4、擅自开采各种防隔水煤柱的;
5、有明显透水征兆未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的;
6、防、排水系统不完善、防排水设备和设施不完好的;
7、井口标高低于历年最高洪水位的;
8、未制定雨季三防工作计划或者未组织实施、按时完成计划项目的;
9、开采区域上部采空区有积水水患,未排除隐患、进行采掘活动的;
10、受底板承压水威胁严重、开采前未编制防治水设计进行治理的;
11、地表水下、煤层露头等部位开采,未组织专家进行安全可靠性论证的;
12、矿井施工的防水隔离设施无设计、未经验收或不合格的。
十一、超层越界开采、擅自开采保安煤(岩)柱;
1、超出采矿许可证规定开采煤层层位、坐标控制范围进行开采的;
2、擅自开采保安煤岩柱的;
3、超过规定的煤层上、下限开采的。
十二、有冲击地压危险,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1、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未配备专业人员并编制专门设计的;
2、未进行冲击地压预测预报、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
3、在现有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冲击地压危险,未按规定进行专家论证的。
十三、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工艺的
1、使用列入国家淘汰的煤矿机电设备和工艺目录的产品或工艺的;
2、矿井提升人员的绞车、钢丝绳、提升容器、斜井人车等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的;
3、使用非阻燃皮带、非阻燃电缆,采区内电气设备未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
4、采用不能保证2个畅通安全出口采煤工艺开采的;
5、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薄煤层除外)矿井采用前进式采煤方法的。
十四、年产6万吨以上的煤矿没有双回路供电系统的
1、单回路供电的;
2、有两个回路但取自一个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端的;
3、一回路停止供电时,备用回路不能担负全部负荷的。
十五、新建煤矿边建设边生产,煤矿改扩建期间,在改扩建的区域生产,或者在其他区域的生产超出安全设计规定的范围和规模的
1、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未经审批擅自组织施工的;
2、违反建设程序,未经核准(审批)或越权核准(审批)擅自组织施工的;
3、对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做出重大变更后未经再次审批并组织施工的;
4、改扩建矿井在改扩建区域生产的;
5、改扩建矿井在非改扩建区域超出安全设计规定范围和规模生产的;
6、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未经竣工验收并批准而擅自组织生产的。
十六、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从事生产,或承包方再次转包,以及煤矿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的
1、生产经营单位将煤矿(矿井)整体承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
2、煤矿(矿井)实行整体承包(托管)但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载有双方安全责任与权力内容的承包合同进行生产的;
3、整体承包方(承托方)未重新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生产的;
4、整体承包方(承托方)再次转包的;
5、将井下采掘工作面或者井巷维修作业对外承包的。
十七、煤矿改制期间和改制后未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安全管理机构,或在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变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
1、煤矿改制期间和改制后,未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进行生产的;
2、煤矿改制期间和改制后,未明确政府监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其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生产的;
3、煤矿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变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以及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进行生产的。
十八、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的
1、企业未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教育制度、经费不足的;
2、未进行全员培训教育或考核不合格仍安排上岗的;
3、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合格上岗作业的。
十九、受自然条件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
1、开采极薄煤层的采煤工作面支护后空间净高度低于0.6m的;
2、矿井采深超千米未经地方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论证的,或论证认为现有技术条件难以保证开采安全仍进行生产的;
3、矿井处于低洼地带或附近有河流、湖泊、水库未采取防止地面水溃入井下措施的;
4、未制定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规定的。
二十、有其他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
1、图纸、资料与实际严重不符或故意提供虚假资料的;
2、有其他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安全隐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