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把阅读课文分为三种类型课文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7
小学语文三种类型课文的教法作者:党俊俊来源:《成才之路》2013年第17期目前,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对讲读、阅读和独立阅读三种类型的课文不加区别,把二、三类课文都当一类讲,不敢放手让学生读。
这对于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来说,显然是不利的。
因此,开学前教师必须读通全册教材,学习教学大纲、教材介绍和教材总说明,吃透教材精神,领会编写意图。
在此基础上才能把握住各类课文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三种类型课文的教学要求和方法。
一、教学要求讲读课文,是学生学习阅读和独立阅读的范例,应根据《大纲》对各年级的具体要求,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扎扎实实的“双基”教学,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能力。
如字、词、句的教学,朗读、默读、背诵、复述能力的培养;分段、概况段意的训练,中心思想的归纳;简单常用的语法知识及写作方法的讲解等。
总结带规律性的知识,为阅读,独立阅读打好基础。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不引导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学生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也没有依据,不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知识,只谈培养能力,必然是空中楼阁。
基础知识是少年儿童成长、进步的精神食粮,是促进儿童智慧和能力的源泉。
因而,讲读课教学,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正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课文,是在教师全面指导下的读书逐步过渡到完全独立阅读的中间教材。
这类课文是在教师指点下运用讲读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中心意思,回答课后问题。
使学生逐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适当地讲解,又要随时注意放手让学生分析思考问题。
要突出重点,坚持一课一得。
通过反复熟读,使学生能有所得。
独立阅读课文,是放手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自己阅读的材料。
胡凤琴:部编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建议阅读教学建议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课文类型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阅读教学也相应有了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种课型。
三上册共27篇课文,其中精读20篇、略读7篇。
接下来,分别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快乐读书吧”以及特殊的“预测策略单元”谈阅读教学建议,“习作单元”课文的功能及教学建议放在“习作”中谈。
(一)精读课文1.解读文本,提高欣赏水平统编教材的选文非常注重经典性和育人价值,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同时也体现时代特点与现代意识,深受老师和学生喜欢。
二年级下册有篇课文《小毛虫》,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故事,讲述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成蝶的过程。
浙江有位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做了调查:说说喜欢这篇课文的理由。
三年级上册教材入选了很多名家作品。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水平,准确把握文本的特点,选择契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段目标的教学内容。
解读文本应该经历“读者、教师、学生”三种身份。
如果读每一个文本,教师都经历“读者、教师、学生”三重角色,阅读教学会更符合常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更能体现儿童立场。
2.用好课后题,体现教学价值三年级上册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基本通过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和语文园地的各个板块体现、落实。
精读课文的教学要特别关注课后思考练习题,每一题都是努力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出题,大致从三个维度编写。
理解与交流: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特点、交流阅读感受等题型,旨在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文章内涵的领悟把握。
积累与运用:包括朗读、默读,篇章、段落、词句的积累、背诵和摘抄,有特色的句式与段式的仿写、小练笔等题型,旨在引导学生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活动。
三年级上册共27篇课文,“朗读课文”安排了21次,“默读课文”安排了11次,对篇章、段落、词句的背诵和摘抄共安排了7次,有特色的句式与段式的仿写、小练笔等题型安排了7次。
人教版小学语文常见的四种文体分析报考小学语文教师的考生若想在面试中获得好成绩,不论是试讲还是说课,都需要对小学语文教材有一定的深入了解。
然而,六年十二册的语文课本课文繁多,考生若想对每篇文章进行分析,必定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需要概括出一个共性的材料,使考生知道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并表达得更好。
小学语文共有四种常见的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语言童话和古诗。
本文将对以上四种文体进行分析。
一、记叙文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法的一种文章体裁。
在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从记叙文的种类、特点、结构、教学以及如何教小学生写好记叙文等几个方面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
一)记叙文的种类和特点记叙文从内容上分为写人和记事两种。
从形式上分,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散文、纪实、回忆录等等。
相较于说明文和议论文,记叙文有以下三个特点:1.形象性。
说明文和议论文直接运用概念、判断和逻辑推理来说明问题,而记叙文则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情进行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以表达中心思想。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就是通过记叙“我”与伯父XXX的谈话,来歌颂XXX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并教育下一代人。
2.典型性。
记叙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所写的人物和事件都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且不是一些平凡之事、人。
例如,《一件小事》中的主人公是革命前辈XXX。
他对朋友的关爱无微不至,体现XXX为人的高尚情操。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XXX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的典型。
他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对敌人无比憎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而赴汤蹈火,以至献出生命。
而XXX一生,文章只选了几个片断特别详细地叙述了他在危险时刻仍遵守纪律的英雄事迹。
3.情感性。
记叙文是通过叙述和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教学课文有哪些
阅读教学课文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
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课文的选择通常需要考
虑学生的年龄、语言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以及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学科领域,教学课文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
在小学阶段,教学课文通常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童诗歌等,这些课文往往内容简单、形式生动,能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初中阶段,教学课文会逐渐涉及到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这些课文既可以帮助
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又可以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的人文
素养和审美情趣。
在高中阶段,教学课文会更加注重文学经典和学术性的文章,
如《论语》、《资治通鉴》、《红楼梦》等,这些课文不仅可以提
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学术研究
能力,为他们的学术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文学作品,教学课文还可以包括一些实用性强的文章,如科普读物、新闻报道、专业论文等,这些课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动态,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总的来说,教学课文的选择应该注重多样性和针对性,既要考虑学科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帮助他们在阅读教学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
34阅读金钥匙三种课型,玩转整本书阅读指导□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马集镇费庄小学蔡珊整本书阅读通常属于课外阅读,统编版语文教材将课文阅读纳入课堂教学范围,就是为了教师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
其具体的体现就是在每学期都安排有“快乐读书吧”栏目,旨在系统指导小学生学习整本书阅读,将阅读由课内有效地向课外延伸,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使学生走进自由阅读的殿堂。
根据“快乐读书吧”栏目的学习目标,整本书阅读一般需要教师在三个阶段以三种课型来落实指导,分别是导读课、阅读推进课和成果交流课。
一、以导读课引进门所谓导读课是教师在学生开始整本书阅读之前,根据学生所在学段和阅读水平,对指定的阅读书目进行推荐,吸引学生走进整本书阅读之中。
教师要想在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无疑需要在激趣上下功夫。
对于整本书的导读课,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所读书目的题目、作者、简介、目录、评价等内容读给学生听,学生肯定会觉得索然无味,甚至会对读书产生排斥心理。
这里就需要教师一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技术,从互联网上搜集与该书相关的图文资料进行编辑,最后以图文并茂且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形式在课堂上加以呈现。
另一方面采用游戏竞猜等方法吸引学生的关注:如“看书名,猜内容”,学生可以结合平时学习课文时围绕课题进行猜测的经验,说出这本书可能会写一个什么样有趣的故事,里面会出现什么样好玩的人物等;如“看插图,猜故事”,教师从书中精选几幅插图或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后猜一猜,图片中的人物都是谁,他们正在做什么,这么做好不好玩等;如“看人物,说喜好”,教师出示书中的主要人物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你是喜欢还是讨厌他,从哪儿能够看得出来等。
当然为了吸引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书中最精彩的几个片段,呈现出来后,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说说读后的感受,教师还可以用充满激情的朗读加深学生的印象,吸引学生迫不及待地去读整本书。
除此之外,教师最好还引导学生制订阅读整本书的计划,以确保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关于精读课文、批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教学(1)精读课文、批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学的辨证关系西南师大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把阅读课文分为三种类型课文。
即:精读课文、批读课文、略读课文。
这是从语文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划分的。
三种课文的相互联系及教学定位:“精读课文”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阅读理解,让学生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获悉文本传递的信息。
教学策略上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法上落实一个“教”字,侧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习得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批读课文”的课型定位为“精读课文。
它是在“精读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要领,学会读书,学生独自边读边做注解地理解课文。
教学策略上是以课文批注语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法上落实一个“扶”字,侧重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形成的阅读能力、习得的阅读方法、养成的阅读习惯尝试于阅读实践,逐渐形成自主阅读,既让老师慢慢放手,也培养学生独自思考的能力。
“略读课文”则是在“精读课文”与“批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主独立阅读。
教学策略上以学生为主体,教法上落实一个“放”字,放手让学生自主独立阅读,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紧扣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能力、方法、习惯等),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或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
这样学生阅读经历了一个由“教”到“扶”、由“扶”到“放”的过程,达到一个“教是为了不教”的语文教学境界。
(3)关于批读课文的教学本册在五册的基础上,批读课文的关注点有扩展和提升。
⑴正确认识批读的侧重点每篇课文的批注内容既有侧重,又把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体现精读课文中的某一个读写知识、学习方法、人文情思,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批准内容,试着自己阅读学习体会,自己动手批读学习体会,悟到的表达方法,在实践中逐步形成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常见文章类型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学生常常接触各种类型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下面将介绍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一些常见文章类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文章。
一、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发展过程来表达观点和情感的文章。
它通常通过描述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发展来展开故事情节。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记叙文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想象力。
例如,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自己参加一次有趣活动的记叙文。
他们可以描述活动的背景、自己的参与过程以及活动的结果,通过叙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通过说明事物特点、规律、原理或过程来传递信息的文章。
它通常通过定义、举例、分类、比较等方式来解释事物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说明文来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如何种植花卉的说明文。
他们可以解释花卉的种类、栽培方法、水土要求等,通过说明帮助读者了解花卉的养殖技巧。
三、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通过阐述和论述观点来表达作者意见的文章。
它通常通过提出论点、论据和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议论文来提高自己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是否应该阅读电子书的议论文。
他们可以列举电子书的优点和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论证和分析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四、应用文应用文是一种通过书信、通知、邀请函等形式来传达特定信息或进行特定交流的文章。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应用文来提高自己的文书写作和沟通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写一封邀请函,邀请同学参加自己的生日派对。
他们可以清楚地表达时间、地点、内容和邀请对象等信息,以便对方明确了解邀请的目的和安排。
通过学习这些常见的文章类型,学生不仅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还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同时,这些文章类型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充分掌握这些文章类型,并灵活运用于实际阅读和写作中。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摘要】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也随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
其中比较明显的是课文的类型有了变化。
弄清楚各类型课文的价值、功能、任务和作用,可以更科学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构建学生的精神人生。
本文着重谈一下略读类课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精读阅读一对小学语文教材分类的认识第一,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文一般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种类型。
而大纲版本教材课文分为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三类。
讲读类课文承担着向学生传授听说读写知识与方法的任务,需要教师的帮扶;阅读类课文是在教师半扶半放的状态下,学生利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语文实践,获得语文能力;独立阅读类课文则是教师完全放手,学生运用获得的语文能力自主地进行阅读,解决听说读写问题。
三者是获得、练习与运用的关系。
课标版本教材的课文分类在功能上与大纲版本有着巨大的相似之处,但二者也有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在学习方式上。
课标版本教材的三类课文主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虽然也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地位得到了明显加强。
而在大纲版本教材中,讲读课文是名副其实的“讲读”,学生只是处于“听读”的地位。
第二,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阅读教学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完成需要这三类课文的共同支撑才能完成。
也就是说三类课文承担着共同的目标,只是随着学生心智的成长,达到目标的过程有所不同而已。
这就需要教师很好地把握三类课文的教学要求。
他们的教学要求是相同的,都要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但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过程却又不相同。
不能望文生义,想当然地降低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要克服的错误倾向1.略读不是“浅读”,更不是“忽略读”现在,许多的教师都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降低了,只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几遍,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了课文的思想情感就算完成教学任务。
这种理解使教学目标大幅度窄化,课文的教学价值大幅度缩水。
一
两个关键词(一)双线组元
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二)三位一体
二
五个显著特点(一)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
(二)加强方法指导,促进素养提升
“交流平台”集中体现方法指导:
练习活动渗透方法学习:
(三)加强语言实践,强调积累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
(四)安排特殊单元,实现特殊功能阅读策略单元:预测
什么是预测策略: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有关信息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的假设,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自己已有的假设,如此反复假设、验证,不断推进阅读。
预测策略有什么好处:
(1)激活原有知识,产生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2)引导阅读时关注文章的重要内容和细节。
(3)促进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和阅读速度。
(4)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5)丰富学生的认知图式。
使学生爱上阅读,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五)重视交际表达,听说读写并重习作:。
7.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编写所说的“三位一体”中的三位指什么是“三位一体”?“三位”是指“精读”“略读”“课外阅读”。
“一体”是指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三位一体”是指统编教材的单元阅读由“精读”“略读”“课外阅读”共同构建的阅读体系。
1.从小学教材三种课型呈现情况看,是“三位一体”的。
(1)小学一、二年级教材三种课型呈现不太明显。
虽说一、二年级教材三种课型呈现不太明显,但通过分析其教学目标,可以分析出不同课型,还是“三位一体”模式。
如一年级教材穿插在拼音、识字课、园地中的阅读一共有54篇,它们是略读课文,是为拼音实践、识字辅助,经典积累,提供各种阅读材料,不需要精读。
(2)三—六年级“三位一体”三种课型呈现区分明显。
略读课文标有符号“*”,篇目序号用绿色标注,与“精读”区分明显。
课型不同,结构不同。
“精读”由“课文”“识字写字”“思考练习题”组成;“略读”由“阅读提示”“课文”“识字”组成。
部分课文会有“资料袋”“阅读链接”。
2.单元课型不同,但单元学习主题一体,使“三位”融为一体。
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三篇课文:“精读”——《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略读”——《不懂就要问》。
单元主题是“学校生活”,通过分析发现,它们都是反映“学校生活”。
单元学习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我们发现它成为三篇课文的学习重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练习显示:“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不懂就要问》在阅读提示中提示:“……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可见,单元里的课文,它们的单元主题和单元学习要素都是一体的。
3.从提倡课外阅读的纳入方式“1+X”看,为“一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温儒敏认为,虽然新教科书也往课外阅读拓展,但阅读量仍然不足。
建议教师采用“1+X”的方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
我们可以理解为,“1”:课文——精读和略读;“X”: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语段、一篇文章、一本书、多本书。
⼩学语⽂的⼏种课型⼩学语⽂⼏种课型要全⾯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标,切实提⾼教学质量,必须全⽅位优化语⽂教学过程。
语⽂教学过程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习作、⼝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教学,以及这五⽅⾯教学的所有教学程序,即教学预设、教学操作、作业留批、教学评价等各教学环节。
同时从⼤语⽂教育观⽅⾯讲,语⽂教学过程还应该包括课外语⽂活动和⽣活中学语⽂。
语⽂教学所有这此⽅⾯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因此,语⽂教师应该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前提下,统筹兼顾,认真研究优化各个教学环节。
(⼀)、优化识字、写字教学识字写字是新闻记者和习作的基础,是学⽣学好各门学科的必备前提。
为此《语⽂课程标准》明确重提:“识字写字是⼀⼆年级语⽂教学的重点。
”为了在保证这⼀重点的同时,使⼩学⽣尽早阅读,开发智⼒,发展语⾔和思维,提出了:“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策略。
同时开辟两条识字渠道:教材识字和⽣活识字,以加快识字速度。
然⽽,当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只抓阅读理解,蜻蜓点⽔式的处理识字写字的状况。
尤其对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往往把教师指导写字、学⽣练字的环节挤掉,或者以展⽰媒体课件代替写字指导,因⽽造成识字不扎实,写字不落实。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切实加强识字写字教学。
1、优化识字教学(1)明确各学段识字教学的要求和重点⼩学各学段识字应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体现识字教学的阶段性、连续性。
⼀⼆年级识字教学要求:①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的识字兴趣。
②会认1600——1800字,其中的800——1000字会写、会⽤;⿎励学⽣在⽣活识字,增加识字量。
③使学⽣掌握三套识字⼯具:A、会⽤汉语拼⾳熟练、准确地拼读字⾳;B、认识27种笔画,8种笔顺,149个常⽤的偏旁部⾸(见⼈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年级上册教师⽤书附录),7种汉字结构和构字能⼒强的近百个独体字;C、学习⽤⾳序、部⾸两种⽅法查字典。
④指导学⽣结合实物、图⽚、词句,或结合⽣活组词、造句等形式感知字义。
怎样分段分层(一)为什么要给文章分段分层我们说一段话或写一篇文章,总要有一定的顺序。
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不能胡言乱语,颠三倒四的。
同样,我们阅读一篇文章,也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怎样构思一篇文章的。
学习给课文分段分层是阅读中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查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标志。
掌握了分段分层的方法,可以透过文字表面的内容,看到文章内在的联系,可以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也可以培养思维的严密性与逻辑性。
因此,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给一段话分层,到小学毕业要学会给一篇文章分段。
(二)弄清段、层概念一篇文章是由许多段组成的。
这里的段是指自然段、小段,也叫小节。
它是由一句或几句话连在一起,自成段落的。
在书写格式上,是以开头空两格的形式为标志的。
一般情况下,每段都能表达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
大段,是指结构段,也叫逻辑段,它是由一个或几个自然段组成的。
这些自然段在内容上是紧密相联的。
分层,是指把一段话分成若干个小层次,也可以把几段话合在一起再分成若干个小的层次。
分段,则是指把一篇文章分成若干个大段。
在分段分层时要先把这些概念搞清楚。
(三)掌握一般文章的结构文章是千变万化的,作者的成文思路也各有不同,我们在分段分层时不能拿着一个模式去生硬地套。
但分段分层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多是记叙文体,包括写人、记事、描景状物、写活动等几类文章,也有一部分知识性小文。
我们在阅读中,要找出所阅读的文章安排层次结构的线索,以此为依据,分段分层。
常见的安排材料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事情(或时间)发展顺序安排材料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都用这种方法,多是先写起因,再写经过,有时推出高潮,最后写结果。
即:起因→经过→高潮→结果。
我们以《高大的背影》为例:这样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成三大段。
再如《跳水》一文:这篇课文讲了一艘轮船环游了世界正往回航行。
人们在甲板上逗一只猴子。
小学语文教学法期末考试24号试卷一、填空题:1、语文学科既有()性,又有()性。
因此,语文教学应把语言文字训练和()结合起来。
2、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个声母,()个韵母,()个整体认读音节。
3、现行小语课本中安排有()、()和看图学文三种类型的课文。
4、对小学生进行默读训练,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不()、不()、不(),并有一定的速度。
5、汉语拼音是()、()的有效工具。
6、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7、阅读教学要注意体现年段特点,低年级以()为重点,中年级以()为重点,高年级则以()为重点。
二、判断题:1、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识字包括“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的要求,会认的字只要求读字音,考试时只考读音。
()3、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在低年级集中完成的。
()4、小学教材的编排,主要以思想教育的内容来组合排列。
()5、在小学拼音教材中,GOU、ZHUAN都是三拼音节,WU、DANG都是两拼音节。
()6、对小学生进行毛笔字训练,一般是从描红到仿影,最后到临帖,由易到难。
()7、识字能力是指学生独立学会汉字的能力。
()8、对学生进行复述训练,《小猫钓鱼》可详细复述,《草地夜行》则适于简要复述。
()9、篇章教学是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每教一篇课文,都应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10、朗读和默读训练是阅读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三、选择题:1、()是词汇教学的重点。
A读准字音B书写词语C理解意思D积累运用2、小学生一般从()年级开始练写钢笔字。
A一年级B二年级C三年级D四年级3、教案的主体部分是()A教学目标B教学重难点C教学过程D作业设计4、阅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A想象能力B理解能力C表达能力C思维能力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口语交际教学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B小学识字教学的主要形式是集中识字。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见解在小学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小学生理解书面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
阅读教学一般指看图学文、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三种类型课文的教学,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有的时间最多。
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的能否完满实现,教学要求是否全面达到。
另外,阅读教学与认字、听话、说话、作文教学又有密切关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到核心作用。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本人认为,要把小学阅读教学这项工作做好就要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在传统的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教材的组成这主宰者,教材至上,以教为主题,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互动缺乏,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经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把“分段”、“概括段意”这个手段变成了必不可少的训练程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生机和灵活性。
在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方式牵牵地主宰着我们,师生互动的机率极低,唯一的互动方式就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而且始终局限于课文本身,学生只是知识的单向接收者。
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信息的流动方式基本上是单向性的,即师→生的简单方式,这种封闭的信息系统,导致了信息的淤积,学生的想法得不到表达与交流,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作为教师,这就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改变过去那种由原来传统的单纯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由管理者传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的首席”转换。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以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是只会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教学过程,而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是师生富有个性化创造的过程。
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作者:陈桂娥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4期摘要: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紧紧地围绕单元安排的主题,根据自学导读要求进行略读教学,让学生自读自悟。
把握重点,略中有精。
适度拓展,加强课内外联系。
关键词:重要性;理念;策略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如果只注重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而新课标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语文课程标准》把精读、略读和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并列,“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搜集信息。
”因此,我们认为“略读,就是以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为目的,大略地、非精细地读。
在教学时,教师要自己要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略读课文不等于粗知课文内容,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一定要掌握,比如一些阅读的方法及技巧等。
自主阅读并不等同于自学;略读课文的课时一般比较短,我们可以采用“三读”的做法,就是一读知文章大概意思,二读时谈谈自己对文章的感受,三读时抓住重点段落认真读。
因此,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把课文读懂,读明白,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紧紧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学鲁教版教材编排是以单元为主题安排的,分别是有: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回顾与拓展,习作组成。
它们是一个整体,教学中要一脉相承。
不能因为是略读课文而放松要求。
如: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这一课时,可以与学生们先谈谈《老人与海鸥》,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情感,本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老人爱护海鸥,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到翠湖,只是为了给海鸥送餐,和海鸥建立了深厚地友谊,有一天老人死去了,照片放在了地上,有了情感,因此它们也是对他恋恋不舍。
从而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深厚友谊,从而引出了《最后一头战象》。
第三学段---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O(∩_∩)O-----张华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先生给老师的备课定位了三种角色:第一种角色是一般阅读者,是一种完全自由的、放松的、纯粹的的阅读,不带任何框框,以一颗真诚的心与作者进行自由对话。
第二种角色是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把阅读教学比作一次难忘的旅游,教师的阅读仅仅是先行一步,引导学生去欣赏途中的美景才是真正的目的,何处驻足、哪里歇脚、怎样观赏等等细节都要事前做周密思考。
即教师要考虑如何把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转化为阅读教学行为。
第三种角色是一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内容的已知、未知与难易程度;从学生角度想想怎样学才有趣,能满足求知欲;课文解读应设想多种可能性,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与引导等。
●窦桂梅老师提出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学会把课本读厚。
●于永正老师说:要想备好课、上好课,唯先于学生读书,先于学生感悟,先于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这样,如何引导学生感悟的法儿就浮于脑中,在教学中就能驾轻就熟。
●孙双金老师告诉我们:“为了上好这篇课文,我重新走进了《二泉映月》,重新用心灵感悟这首不朽的名曲。
我从网上下载了各种不同版本的《二泉映月》,查询到阿炳当年亲自演奏的《二泉映月》录音,我一遍一遍地倾听,一遍一遍地比较。
……我的卧室一遍遍地响起《二泉映月》那如泣如诉的曲子,我的整个身心沉浸在《二泉映月》那优美、凄婉的旋律中。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上课之前,让学生放声把课文反反复复地朗读几遍,读得字字正确,句句通畅,入情入境,达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情发自吾胸”的境地。
当学生读熟了,读透了,读出了味道,读出了自己的东西,才能更好的在课堂上对话。
●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
”,读通是第一课时的特点及重点,放手试读,出声读,有意识地训练默读,读中动笔画生字词,难读句段;读中交流,提供学生学习方法;难处回读,指导、示范,达到正确、流利的效果。
反复的度,长课文一般在3-5遍,短课文5-7遍,不能打折扣。
小学语文教材把阅读课文分为三种类型课文。
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这是从语文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划分的。
一、关于精读课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阅读理解,让学生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获悉文本传递的信息。
教学策略上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法上落实一个“教”字,侧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习得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具体落实到课文中,我们该先思考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再确定“教什么”“怎么教”呢?我们的做法就是找准每篇“精读课文”的“精读点”,以此为抓手,引导学生进行习得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1.整体感知,确定精读点。
初读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既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又是把准文章精读点的重要环节。
学生初读课文扫清“拦路虎”(即生字新词),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后,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标》学段、单元及课文的要求和特点来确定精读点,把准精读点,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各种项目一齐上”的局面。
2.重点感悟,突破精读点。
①紧扣关键词,教活一课。
许多精读课文,常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语,或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者点明了文章的情感;或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者暗示了文章的思路。
教学设计时找准一篇课文的关键词,就可以紧扣这个关键词来重点感悟,教活
整篇课文。
如《北京的色彩》可紧扣“壮丽而辉煌”作者从哪些地方写北京壮丽而辉煌的色彩?(品析重点句子,梳理观察顺序: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从机场进入市区--------漫游天坛------登香山---------攀登长城,漫游故宫(建筑),体会思想感情),你的头脑中还浮现出哪些壮丽而辉煌的色彩?”来设计;《我的百草园》精读点:结合课后题1、说说百草园带给我哪些快乐?抓精读点:“乐”(不必说-------也不必说--------单说--------)捕鸟的动作理清观察顺序:先概括(不必说------)-也不必说-,后具体(单说--------捕鸟)《歌词两首》中《我的中国心》紧扣“中国心”,哪些诗句体现了作者的“中国心”?这些诗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你能读出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吗?《将相和》可紧扣“和”来设计。
②抓住重点句,串联整篇。
有些精读文章的作者,常常在文中精心安排了重点句,或揭示题旨;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内容;或抒发感情。
抓住这些重点句,就提纲挈领,以一句串联全篇。
如《鸟的天堂》课堂上需指导的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找出描写大榕树的有关段落(体会静态之美);第二天,作者看到了群鸟欢腾的景象,体会这儿的确是鸟的天堂。
《把耳朵叫醒》中的重点句子:把耳朵叫醒,注意倾听世界。
相信总有一种声音是属于成功的。
③精导重点段,拨通全文。
《“妙极了”与“糟透了”》中母亲的宽容和父亲的严厉体现的都是“爱”。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爱的表达方式让我们思考应怎样正确对待赞扬与批评。
它的结尾段:“妙极了”,“糟
透了”,这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
他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将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船帆。
我们只要围绕这句话,就能拨通全文。
有些精读课文的段落呈并列式结构,段落之间无轻重之分,可抓住有代表性的段落精心指导,其余各段则需略加指点即可弄通。
如《仙人掌》一课也是从根、叶,果实,茎片等方面介绍仙人掌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可抓住一段重点讲,不必平分秋色逐段串讲串句,而要精导一段,拨通全文。
④突破精彩点,举一反三。
有些精读课文,没有明显的关键词、句、段,但都有其精彩的一点。
抓住精彩点突破,并形成训练层次,可以全盘皆活。
29、《古文两篇》教学策略:1、激发兴趣。
因为初次接触文言文,应该让孩子们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精深博大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学习一点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先读,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解读。
3、学习过程指导要精细(教方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诚然,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内部活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视学生为盛装知识的容器,使其丧失个性,而应精细地“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应用。
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实践,归纳出相关的读书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①查阅法。
即在教学前布置学生自读,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掌握课文内容。
如教学《匆匆》一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朱自清先生的资料,查阅文章写作的背景资料,并提出自己没弄懂的问题。
教学《沙漠玫瑰》一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地衣的有关资料,并提出自己没弄懂的问题。
《卧看牵牛织女星》《数字图书馆》。
这样,让他们带着问题上课,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
②提要法。
有些课文内容较复杂,头绪较多,可用提纲法,抓住要领,理出线索。
如《北京的色彩》《七月上天山》是按观察顺序写的。
学生在学习类似课文,能自觉运用此方法。
③展开法。
有些概括性语言,扩展开来,可得到更鲜明的印象,从而深刻体会文章中心。
如《将相和》一文中“将”“相”怎么和好的?。
④入境法。
即进入课文意境,从感性入手领会,做到读中见其物,读中入其境,把自己的情感融于作者的情感之中。
如《北京的色彩》中作者引导学生联想到北京还有哪些壮丽而辉煌的色彩,《我的百草园》中引导学生想象还有哪些“乐”?。
批注法
1.注释式批注
注释式批注一般是学生在预习时,注意对词语的理解。
2.理解式批注
理解式批注是对文本内容的梳理,一般指学生在生预习时在书本上一一作的回答。
3.拓展式批注
这是对文本的补充、具体化。
文本的空白点、丰富点,经过学生的拓展,文本更具张力、感染力。
4.延伸式批注
这是以文本的辐射点,广泛汲取与此相关言语材料,引入社会生活事件等。
延伸式评注使生本对话更具开放性、创造性。
5.抒情式批注
这是学生内心情感的流淌。
“美丽的日出”,其美丽不仅是日出的本身,更在于给我们带来绚烂的天空。
一篇好的文章,总让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语文底蕴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抒情式评注注意学生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生命的轻舞飞扬。
6.议论式评注
这是学生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小学生要“自己思索,自己作主”。
向自己的经验汇兑作品的情意,获得独特的体验,就敢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的内容和和形式、思想和艺术进行是非、美丑的评判,也许学生的见解是肤浅的,不全面的,笔融是稚嫩的,单薄的。
但这样的对话是学生感性认知和理性审视的结合,能深入学生的骨髓。
巴西教育学家保罗·佛莱雷在他的著作《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所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
”学
生给文本写评注,是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
二、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则是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主独立阅读。
教学策略上以学生为主体,教法上落实一个“放”字,放手让学生自主独立阅读,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核心是提高阅读能力,学会略读、浏览、跳读、扫读、猜读、抓重点读等方法。
其次是粗知文本大意,抓住主旨,恰当地学习语言。
最后是训练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养成阅读的习惯。
上海的特级教师在点评他所带的骨干教师所上略读课文的观点:
略读教学的关键词
粗略抓大放小,有所侧重
应用阅读方法,迁移运用
自主放手实践,体现个性
依托提示语,突显教学重点
具体中的具体做法:
1.学习相关阅读方法,粗知课文大意,了解“写了什么”;
2.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充足时空,练习略读浏览,谈“有什么感受”;
3.把“哪些印象特别深”的圈圈划划、写写,重概括重筛选。
崔峦指出:“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
建议采取几遍读
的方法。
如,一读,读对读通,目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