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武式太极拳传人之一刘积顺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16
杨武太极拳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及影响传播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太极拳也不例外。
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秘诀”写道:“重拳,重老师真传,自得之;不重拳,轻老师,枉费力也,”纵观一部太极拳史,正是通过代代相传而绵延不绝的。
永年太极拳源自杨禄禅和武禹襄。
本章节溯本,以人为本,由点及线,由线及面,通过记录一代代师承关系,再现太极拳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这个传播体系上,可以看出永年太极拳自古至今的传承脉络,各个历史时期太极拳自永年传向社会的传播渠道以及太极拳在各地的发展情况。
永年传承一、杨式杨禄禅首传三子凤侯、班侯、健侯,传人甚多,代表有凌山、万春。
全佑(后令人三人向班侯拜师)。
杨班候 19世纪50—80年代进京教拳,著名弟子有凌山、万春、全佑、王茂斋、牛连元等。
在家乡永年有传人教莲堂、陈秀峰、张信义、李莲芳、张印堂、李万成等。
杨健候随父进京教拳,传播广泛,其中一部分弟子按他吩咐转到其子杨澄甫名下。
传人有三子少侯、兆元、澄甫及许禹生等人。
杨兆林得家传,在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南和县、任县、尧山县(今隆尧县)及邢台一带传拳。
主要传人有李宝玉、王其和、刘东汉等。
在家乡传翟文章等人。
杨少候父健候所传,在北京传张文炳、张文炳又传刘习文、韩世昌、王秀田李顺波梁礼蒋林等杨澄浦得家传一生收弟子40多人,学生千余人,徐哲东评语:“杨家累世教拳,以澄甫的学生最为多。
”教莲堂得传于班候,传人有李双彬、张新庆。
李双彬传李竹林、张有志。
李竹林传辛社军、李尚存、张现考、刘春方、张小平、张新成、李亚鹏等。
李万成得传于班候,传人有林金声、周志德、周志成、郭振清、郝从文、贾治祥、白忠信、关子敬、白彦如、穆振景、张其、张田所、潘河清、韩会明等人。
郝从文得传于李万成,弟子将近百人杨振铭得家传14岁起助父澄甫教拳,后到安微、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授拳,门人21人。
杨振基得家传曾到广州、南宁。
咸阳、太原、济南、大连、北京、石家庄等地办班义务传拳。
赵堡太极拳源流(历代宗师简介)及发展概况赵堡太极拳源流(历代宗师简介)及发展概况张三丰(1247淳佑七年)精武林之技元延佑元年(1314年)入终南楼观台。
元泰定甲子(1324年)携徒王宋(道童、西安灞桥人)由宝鸡金台观登武当潜修数十年,结合前辈技击秘笈、创出太极拳,因拳理法完备无暇。
逐以太极内家拳称名于世。
其太极拳十三式歌,打手歌等拳理使习者研究终生。
王宗岳(又名王林桢,明德末年,山西阳城人)嘉靖年承云游道人(刘古泉)之真传张三丰太极拳(称北派)太极拳理八册: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传河南温县赵堡镇蒋发(1574---1665)。
赵堡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国太极拳的一个优秀拳种,在赵堡镇传播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先师蒋发将太极拳传入赵堡镇温县赵堡镇北依巍巍太行山,南傍滔滔黄河水,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春秋时期,晋昭公封大卿赵公食邑于温县,在温县东15里的地方挖地筑堡居住,因此称赵堡。
古赵堡有宏伟的城池,有众多的古建筑等丰富的人文资源。
公元1723年,雍正皇帝曾经题写过“乾坤正气”的匾额悬挂于关帝庙的门楣。
但是在20世纪由于战火和动乱这些雄姿胜景逐渐毁灭消失。
赵堡镇由于地处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人们为了保家卫国,尚武之风甚盛,出现过一批批将军、武举、侠客义士,这种尚武的风俗延续至今。
在赵堡镇累代有一个口耳相传的故事:明朝万历年间,在赵堡镇小留村(现在这个村的名字是小刘村)有一个名叫蒋发的人,他生于万历二年,是个十分热爱武术的青年。
一天,山西人王宗岳和郑州的一位客商从山西过黄河到郑州经商,路经赵堡小刘村要前往黄河汜水渡口,在小刘村东的一棵大柏树下歇脚,看见有一群青年在练拳,随行的客商问王宗岳:“你看这群练拳的青年哪一个根底好一些?”王宗岳说:“那个穿紫花布衫的人还可以,如果有好的老师指点的话,可能会练出高功夫来。
”说完他们两人就起程了。
这些话被旁边一个逗小孩玩的老太婆听到了,她把王宗岳和客商的话告诉了蒋发,蒋发就是王宗岳说的穿紫花布衫的人。
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1990年10月初,中共邯郸地委召开了冬季农村工作会议。
提出了“一手抓好农业开发,一手抓好对外开放”的发展经济战略。
会后,广府镇党委书记崔彦彬带领党委、政府一班人认真分析了广府独有的三大优势。
一是广府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古城墙、弘济桥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是古城四周是4.6万亩的永年洼、芦苇荡,是一座水城。
三是广府古城是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故乡,永年太极拳对外传播最早、影响最大,广府更是一座太极城。
在广府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贾红军的直接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初步确立了“开发永年洼、复修广府城、弘扬太极拳”的思路及规划,并成立了指挥部。
经过紧张的筹备,同年12月13日,在广府礼堂召开了“开发永年洼、复修广府城”动员大会。
综合开发广府的三项工程全面启动。
1991年1月24日,贾红军、李剑青(镇党委副书记)陪同翟金录、刘长顺(地区文化局长)、耿复生(地区教委主任)到石家庄向省政协主席李文珊汇报三项工程进展情况。
李文珊指示:成立永年太极拳协会,建设永年太极武馆,以拳会友,发展经济,意义重大。
1991年5月31日,省政协主席李文珊一行4人,在地委行署,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陪同下,亲临广府考察工作。
6月1日,在邯郸冀南宾馆由李文珊主持召开了综合开发广府专题座谈会。
李文珊把广府三大工程概括为四句话16个字:开发洼淀、复修古城、弘扬太极、振兴广府,到2000年达到全面振兴广府的宏伟目标。
这次座谈,省、地、县、镇四级主要领导统一了认识,明确了任务和要求,决定当年10月份召开第一次永年太极拳国际性会议。
时间紧、任务重,地委行署由行士文挂帅,翟金录主抓;县委由郑汉先挂帅,贾红军主抓;广府镇由崔彦彬挂帅,苗恒军、李剑青主抓,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各项筹备工作。
1991年9月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复函邯郸地区行政公署,同意举办“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并决定每两年举办一届。
河南武术
“改革开放四十年杰出贡献人物”
(按姓名汉语拼音排序)
陈小旺
陈正雷
李德成
栗胜夫
梁以全
刘宝山
王西安
张耀庭
朱天才
陈家沟陈氏十九世、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武术协会原主席,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协会
名誉会长
中国武术九段,陈家沟
陈氏十九世、陈式太极拳第
十一代嫡宗传人,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氏太极
拳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武
术协会副主席
李德成
中国武术九段,国家级
武术教练,河南省体育局武
术队原主教练
中国武术九段,河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重点研究机构武术
文化研究所所长
梁以全
中国武术九段,少林鹅
坡教育集团创办人,国家高
级武术教练
刘宝山
中国武术九段,少林塔
沟教育集团创办人,河南省
武术协会副主席
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
人
第五届中国武术协会主
席,第六、七、八、九届
中国武术协会顾问,曾任亚
洲武术职业联合会荣誉副主
席,国际武术联合会秘书长,
中国奥委会执委
中国武术九段,陈式太
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氏太
极拳代表性传承人。
2020年(第10卷)第15期社会体育学①作者简介:杨惠晓(1982—),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研究工作。
DOI:10.16655/ki.2095-2813.2020.15.192焦作“一赛一节”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①——以第十届焦作“一赛一节”为例杨惠晓(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焦作 454000)摘 要:城市发展是关乎一个城市未来的大计。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焦作“一赛一节”的举办对焦作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研究表明:“一赛一节”的举办对焦作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知名度的提升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因此要不断提升赛事水平和服务水平,使之能更好地为焦作城市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
关键词:焦作“一赛一节” 城市发展 影响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5(c)-0192-02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Jiaozuo's "one competition and one festival" on urban development——Take the 10th Jiaozuo "one competition andone festival" as an exampleYang Huixiao(JiaoZuo Teachers College, Jiaozuo, Henan, 454000)Abstrac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inf luence of Jiaozuo "one competition one festival" on Jiaozuo's urban development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one competition one festival"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 construction, the promotion of popular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competition and service, so as to better bring greater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Jiaozuo City.Key Words: Jiaozuo "one competition one festival"; Urban development; Inf luence1 焦作“一赛一节”概述“一赛一节”是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暨云台山旅游节的简称,从2001年开始移至焦作市举办,每2年1届,截止到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
武式太极拳传承人武禹襄武河清,字禹襄(1812-1880),号廉泉,清代直隶广平府人。
禹襄曾祖静远以武痒生授卫千总职;祖父大勇,弱冠游武摩;父烈,邑摩生。
长兄澄清,举人,官河南舞阳县知县;次兄汝清,进士,官刑部四川司员外郎。
武禹襄武学,以气贯串。
武式太极拳融儒家文化、道家养生、中医保健、武术强身于一体,具有增寿益智、祛病健体、美容塑身的功效。
武式太极拳,朴实无华,人称干枝老梅。
与人交手,不重招数外形,注重接劲打劲。
练习中要求用意气的变换来支配外形的运动,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外形,以达到制人而不伤人的神奇境界。
李启轩和李亦畲武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李经论字亦畲,河北永年望族。
父世馨,字贻斋,生于1832年卒于1892年,终年60岁。
于1852年始,从其舅武禹襄学习太极拳。
李亦畲躯干短小,目近视,而数十年纯功,始于守中,中于行气,归于凝神致虚。
以虚灵为体,以因循为用,比手时变脸变色,静以待动,当之者辄腾空而出。
李亦畲精于技击、拳理,苦研拳功,勤于笔耕,继承和完善了其舅武禹襄的拳架和拳论。
著有“太极拳小序”、“五字诀”、“撒放密决”、“擎引松放七言四句”、“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打手歌”入韵,并绘“左右虚实图”二幅,“论虚实开合”等。
郝为真郝为真,名和。
永年城里人。
生于清朝末年(1849年)卒于民国初年(1920年),他体貌魁伟,敦厚强毅,深嗜武技,及观李亦畲打手,遂改从亦畲专心学太极拳,两年余仅得粗迹,勤学苦练者六载。
亦畲叹其诚笃,乃授之真诀,自此功力日进。
当时爱武者都以拜郝为师学拳为荣,授徒逅布华夏。
其拳技演为一派(曾一度称为郝派)。
其所传架子,系将武李氏所传架子加开合,按一至四呼发口令,以便领导学生集体学习。
生平无著作,现有讲解“不丢不顶”和叙述其“练功之阶段”的感觉两篇纪录。
他传子郝月如,徒弟有孙禄堂、李保玉、李圣端、李福荫、韩钦贤、张振宗等武林高手。
由于创编了一呼四发的开合太极拳,使武氏太极拳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十大新发展守正创新让非遗太极拳成为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刘火财太极拳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也是中国和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既要保护好,更要传承好,需要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理念,更加关注其存续力和生命力,让文化遗产走进现实生活,并与之融合、绽放光彩。
一、太极拳在快速发展中的矛盾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太极拳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习练太极拳人数多达3亿人,为中国文化传播和改善人类健康做出了应有贡献,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太极拳老龄化现象和太极拳价值取向问题显得越发尖锐,只有解决了这些突出矛盾,才能为太极拳的更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让太极拳真正成为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
1.太极拳的老龄化的历史原因为了普及和推广太极拳,1954年,原国家体委邀请各门派太极拳名家,根据简练明确、易学易练原则,保留太极拳传统风貌,突出太极拳群众性和健身性,制定了简化24式太极拳。
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追捧尤其是中老年人喜爱。
因为在有限的运动可选项里面太极拳似乎是最好的选择,清晨的公园小区,随处可见习练者的身影,太极拳已然成为公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然而时至今日,也产生了一些流弊,比如一说到太极拳,大家就会认为这是老年人著名投资理财专家、太极思维全球倡导者刘火财做太极拳表演,用身体给与会嘉宾诠释中正平和的太极思想8少林与太极‖ 2022年第8期二十大新发展的专利,也被贴上了老年人的标签,很多想练的年轻人也因此望而却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太极拳的进一步发展,太极拳怎样赢得年轻人的青睐?这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2.太极拳内在价值取向的迷失太极拳因为具备了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以及防身自卫的功能而被备受人们所推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听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和出现了很多乱象,社会上的各种功夫造假、夸大宣传、大师宗师满地的新闻也不绝于耳,信徒的膜拜和民族的质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质疑之声被2017年的一场民间约架推向了顶峰,一场关于太极拳实用性的话题引发了全民热议,新时代太极拳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二、青年才是太极拳的未来可以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怀着一颗武侠梦,我们对于武术的热爱大多源于此。
武林动态时讯江西省“体育•惠民100”举办系列太极拳活动2020年11月28日,江西省“体 育•惠民100”太极拳系列活动暨江 西省“重阳杯”太极拳精英赛在江西 省南昌县举行。
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 十一代嫡宗传人陈正雷、陈氏太极拳 第十二代嫡宗传人陈斌、陈媛嫒和湖 南省武术协会特邀副主席、湘潭市太 极拳协会主席旷文华等参加开幕仪式。
来自江西全省的35支代表队共约5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比赛活动幵幕仪式由南昌县副县长伍曦主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伟峰致欢迎辞,江西省太极拳协会主席徐理考和省陈式太极拳协会主席、陈家沟太极拳馆馆长程保荣分别发表讲话,由江西省体总会秘书长卢铁民宣布比赛开幕。
开幕仪式结束后,太极拳友们分别进行了太极单剑、太极单刀、太极拳五大门派等集体表演。
展示表演阶段,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陈斌的个人表演把活动推向高潮。
陈正雷作了题为“以太极拳科学论证,享受人生颐寿天年”的讲座,从太极拳的历史渊源、科学理论、习练太极拳的益处和方法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了阐述,令在场所有太极拳迷激动不己。
本次赛事的举办,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到全民健身,建设健康昌南的热潮中,为南昌市南昌县“创建全国老年太极拳之乡”增光添彩。
(编辑/凡人)和式太极拳网络大赛暨展演大会颁奖典礼圆满举行2020年11月11日,“太极贵和 杯”第八届和式太极拳网络大赛颁奖 典礼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 式太极拳展演大会颁奖典礼于温县和 式太极拳学院隆重举行。
中国武术协会原秘书长康戈武、焦作市政协原主席赵功佩等出席活动。
和有禄在致辞中向各位领导对和 式太极拳的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 示衷心的感谢。
他说: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的持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稳步实施,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和式太极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们坚信,经历百余年传承,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和式太极拳,在当代定能走向更大更广的舞台,发挥更大的时代价值。
武当赵堡太极拳600年历代师承录武当赵堡太极拳600年历史师承录,通过视频记录了武当赵堡太极拳是由明朝武当道士张三丰始创太极拳后由其弟子云游道士刘古泉传于山西壬宗岳、明万历年由王宗岳传于赵堡蒋发,由赵堡师承至今600年之后历代师承明录历史中华武当赵堡太极拳真实传承历史图谱:中华武当赵堡太极拳传承史图谱由武当张三丰排序称:武当赵堡太极拳、张三丰为第一代己有600多年历史。
历史称武当太极拳三丰派.由赵堡蒋发排序称:赵堡太极拳、蒋发为第一代己有400多年历史。
称史赵堡派。
明末清初赵堡蒋发(1645年后称明末清初)→武当赵堡太极拳传陈王庭。
亁隆年间赵堡陈敬柏又传陈家沟陈继夏,把赵堡太极拳又传回陈家沟。
陈式太极由陈王庭排序300多年,楊式由楊露禅排序170多年,…。
……………………………………………………一、追根述源:武当赵堡太极拳以老子、宓子、麻衣真人、陈抟老祖、火龙真人、张三丰等道家为渊源,由张三丰之徒刘古泉(云游道人)明嘉靖年间传王宗岳太极拳。
自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河南温县赵堡镇蒋发(1574..1655),承山西王宗岳(字林桢(1525-1606))所传武当张三丰太极拳(时称太极拳十三式),在万历三十三年(1606)蒋发收赵堡镇邢喜怀为徒。
之后,武当赵堡太极拳在赵堡传承1一10代。
(明末清初顺治年间1645年后晚年的蒋发收陈家沟陈氏九世孙陈王庭(1600.1680)为徒传授太极拳,…其后人称之陈式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第一代宗师:蒋发(1574-1655)明万历33年传邢喜怀:蒋发(1645年后明末清初)→传陈王庭(1600-1680陈式太极第一代),(陈王庭→所乐→光印→甲弟。
…断档了)↓第二代、邢喜怀(1589-1679)(传张楚臣) ;↓第三代、张楚臣(1628-1712)(传王柏青、陈敬柏) ;↓第四代、王柏青(1653-1742)(…传陜西一支略);↓第四代、陈敬柏(1653-1738)(陈敬柏传张宗禹、陈继夏) ;(亁隆年间陈敬柏在赵堡镇开武馆授赵堡太极拳,弟子800张宗禹为最…;陈敬柏又传陈家沟陈继夏,把赵堡太极拳又传回陈家沟…;)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陈敬柏二次传授赵堡太极拳给陈家沟陈继夏、继夏传→陈秉旺→陈长兴(1771-1853);陈长兴定赵堡蒋发所传太极拳为一路,陈沟原有炮锤为二路,其后将炮锤发力劲溶入太极一路中,行拳发力,外方内园,锤手跺足,所以陈式太极拳又称炮锤架。
武式太极拳始祖武禹襄武禹襄(1812--1880年),河北永年县人,约于1851年从杨露禅学陈氏老架,1852年从陈青萍学陈氏新架,从而创造了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既把陈氏新架与老架结合起来,又把杨露禅“大动作”与陈氏“小动作”结合起来,行拳时强调开合虚实,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并重视身法。
武禹襄传李亦畲(奢)(1832--1892),李传郝为真(1849--1920)。
郝从适应老年人需要考虑,去掉了一些动作。
以后,郝又传孙禄堂。
上述这些名家,每人对拳法都作了修改,并以自己的姓氏命名。
武氏太极拳的特点是动作连绵不断,身体挺直,讲究用内气推动身躯,用一臂保护身体半身,手不伸延到脚的垂线外等。
太极名家洪均生洪均生,河南禹县人,自幼随父在京,少年因体弱多病而辍学,唯每日散步,见北京《小实报》刊登名武生杨小楼从陈家沟陈发科拳师学拳后身体转健,能演重头戏的消息,遂拜陈发科为师。
洪均生自幼聪颖过人,善于思索,博览强记,通音律,工诗词,文武兼修,随陈发科习拳不久,即对太极拳的缠丝劲颇有心得。
为使习拳者走上便捷之路,洪均生将拳的奥妙及多年的心得著成通俗易懂的歌诀,对太极的缠法、眼、手、身、步、双重、推手等内容作了详尽的解说,习者容易诵记并得到完整明确的概念。
洪均生为人忠厚诚实,视师如亲,随师十五年,师徒感情深厚。
时隔六十年每每提及恩师,言情间溢于崇敬之情。
洪均生在太极理法上,主张讨论实验,对有些著作及观点,坦率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对那些弄虚作假的现象毫不客气的提出批评,他提出教学相长的原则,并指出“人有品,拳亦有品,拳品高低实以人品为主。
”洪均生技高艺纯,发人腾空丈外而感觉不到疼痛,快拳进攻,略一抬手,来人便跌于丈外,屡试屡爽,被人誉为神技。
日本的曾吾忠弘写道:“观看了洪老师的师范表演,真正看到了我们所倾慕的东西,感到在他身上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极高雅的武术气质,而他就象一位杰出的哲人,蕴藏着人类的奥秘....洪老师具有天才般的反应、速度和精确度,有人曾试图推动他的身体,但在欲推的瞬间,突然力量好象被什么东西给带走了,自己反而被弹出甚远。
首届郑州太极拳全民健身交流展演活动开展作者:
来源:《少林与太极》2020年第12期
2020年11月7日、8日两天时间,“全民战疫武动太极”首届太极拳全民健身交流展演活动总展演在郑州海宁皮革城开展,2天时间共计60多个团队、1100余名太极拳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参与展演。
本次活动由《河南商报》、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主辦,郑州海宁皮革城协办,旨在提倡全民健身、共同抗击疫情,传播太极拳精神和太极拳文化,让太极拳走进大众,全民普及。
本次活动以“全民战疫武动太极”为主题,本着继承、发掘、研究传统武术文化遗产,广泛推动群众性武术运动,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推广全民健身的理念开展,致力于向民众揭开太极拳的奥秘,普及太极拳文化,从而带动民众参与、交流、推广、继承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强身健体、提高民众自身免疫力的效果,同时为全国太极拳爱好者搭建权威专业的切磋、交流、竞技、学习的平台,引导大家自觉引领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争做忠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展演活动现场,郑冬霞、刘继宏、侯桂云、陶秀元、帖梅凤、丁仲国、孔祥楷等7位太极拳名家以及郑州陈式太极拳研究会的太极高手纷纷登台,为参赛选手展示标准太极拳的招式和风采。
太极名家门动作舒缓连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意、气、体三者协调配合,展演了极具美感和震撼力的太极拳术。
来自郑州市各区、荥阳、辉县、中牟等各区太极拳协会推荐的太极拳辅导站、拳馆的各门派太极拳传人,展示了太极拳、剑、扇、刀等各种形式。
评审团各位专家老师对活动期间登台展示的团队做了精彩的点评和现场指导,使参演团队受益匪浅。
(编辑/崔玉田)。
武术世家情牵四海——访中国武当武术十佳名家、史式八卦
掌第四代传人李义芹
王正龙
【期刊名称】《华人时刊(上旬刊)》
【年(卷),期】2013(000)010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王正龙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单刀李存义对近代中国武术的影响与推动 [J], 王军
2.武术入奥要强调对抗性——访太极柔术创始人、杨式太极第五代传人周敏德 [J], 宋云
3.武术是我的信仰——访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金玉铮 [J], 赵丛君;
4.武术是我的信仰——访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金玉铮 [J], 赵丛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太极传人和中央国术馆当看到近代太极宗师时,发现他们总和“中央国术馆”有着不解之缘,例如:杨式太极宗师杨澄甫及其弟子田兆麟、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陈式太极拳宗师陈照丕等,都有在中央国术馆执教的经历,不仅仅是太极门派,还有形意、少林等各个门派的武林高手,可以说当时的中央国术馆可谓卧虎藏龙。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传人和中央国术馆。
中央国术馆的介绍1927年下半年,刚脱离军界在南京就任政府委员的张之江(1882-1966),邀集钮永建、李烈钧、戴传贤、于右任、蔡元培、何应钦、冯玉祥、孔祥熙等26名国民党党政要员,发起成立国术研究馆。
1928年3月15日获准。
3月24日,国术研究馆在南京内桥金陵大舞台召开成立大会,租借韩家巷基督协进会的数间房屋为临时馆址。
国术研究馆除行政事务外,主要工作是设国术训练班,培养武术师资,并没有进行多少研究工作。
经李烈钧、邵力子、钮永建等人游说,将该馆归属政府直接指导,由财政部拨给经费。
并于1928年6月,将国术研究馆正式易名为中央国术馆。
馆长仍为张之江,副馆长李景林。
中央国术馆建馆初期,设理事会和监事会为权力机构,负责议定重大馆务事项。
下设少林门和武当门,负责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
将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列于武当门下,其他拳种皆入少林门。
这种分类不仅不够准确,而且加重了旧武坛的门户之见。
未出三个月,就酿形了多起争斗事件:如少林门长王子平和武当门长高振东徒手搏斗,科长马裕甫与柳印虎竹剑拼搏。
门长、科长相争,暴露了分门体制的弊端。
乃废除少林、武当两门的设置,采用“一会三处“的组织建制,设置机构。
一会,即理事会,三处包括教务处、编审处、总务处。
这个建制被作为中央国术馆的定制,写入《中央国术馆组织大纲》。
1929年2月,国民政府通令各级行政遍设国术馆(社)。
《国术馆组织大纲》规定“省、市国术馆正馆长,应推各省、市政府主席、市长兼任,或由省、市政府及董事会推荐资望相当都充之”。
[转载]访武式太极拳传人之一刘积顺武式太极传人之一刘积顺刘积顺先生29岁开始跟太极名家郝少如先生学武式太极拳,艺成以后,从北到南广为传授太极拳艺,也被邀请到国外授拳。
武功出众者大多是从少年时学起,可他近而立之年才起步,却能大器晚成,成为当今中国一位太极拳名家,他的学拳经历对人们是很有启发的。
由怀疑到真信刘积顺出生于上海,日本入侵中国后,由于战火纷飞,社会动乱,父亲把他和母亲一起送回广东老家避乱。
他的少年时代就是在广东省的乡下渡过的。
11岁那年,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蹂晌到了广东,在乡下也不安全了,父亲又叫他们母子返回上海。
以后他便在上海,从小学读到大学,大学学的是法律系国际法专业。
读书时,他爱好广泛,喜欢武术,还跟别人学过拳击。
参加工作后,他见上海有各派太极拳传播,学太极拳的人很多。
当时他对太极拳不太了解,见别人学也想跟着学。
经朋友介绍,他就向武式太极拳传人郝少如先生学武式太极拳,此时他29岁。
他默默地、很用功地学了一年,老是对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心存怀疑。
有一天,他独自到郝老师家里,听老师讲拳理。
长时间憋在心里的话不得不吐。
他问郝少如老师:“太极拳能不能用于对打?”郝少如说:“怎么不能打?太极拳既然称为拳,当然能打。
”刘积顺又问:“我能不能打打你试试?”郝少如说:“当然可以。
”由于郝少如先生是家传功夫,社会上的人虽都知道他艺业非同凡响,但很少人见识过他的真功夫。
只见郝少如随便地站着,说:“你打吧。
”刘积顺心里七上八下的,到底是真打还是假打呢?他决定先试试看。
他不用全力,一个直拳向郝少如打去。
拳一碰到郝少如,未见人家如何动作,就感到有一股劲传到自己身上,整个人向后仰面跌出,碰到墙壁上。
郝少如从接劲中知道刘积顺还未敢放手真打,便说:“你要真打。
”刘积顺说:“那我可真打了。
睁他见郝少如身体肥胖,可能转动不够灵便,就先做了一个假动作,一闪身,用一个横勾拳向郝少如肋部击去,郝少如身不动,当拳触及他肋部时,只听到他“哼”了一声,刘积顺感到从郝少如老师的肋部透出一股类似冲击波的巨大力量来,一下子把他打进了靠墙的八仙桌下,头和手臂都受了伤。
刘积顺的引进落空的招式第一,应该研究拳势动作的技法。
太极拳是武术,不是健身术,也不是体操它离不开武和术。
武,就是架势、姿势;术就是应敌的方法。
离开了这些,太极拳就不是武术了。
武术,就是以武为体以术为用。
练习太极拳,除了要掌握动作的用法外,还要注意虚实、开合。
只有把虚实开合弄清楚.并且练到身上,才能做到王宗岳说的“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达到了懂劲和神明境地自然能做到“引进落空合即出”。
第二,练习太极拳,一定要在空松圆活外柔内刚上下工夫,这样才能做到上盘轻灵,下盘稳固,中盘灵活。
这是练习太极拳的基本要求。
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反应灵敏快速、眼睛锐利准确步法稳当、手法灵活、身体灵便,也就是“心敏、眼锐、步稳、手活、身灵”。
这样才能做到“上下相随”,才能“引进落空”。
在这五个要点中,身灵是主要的问题。
身灵才能随机应变,才能“引进落空”。
所以练习太极拳要练习活步功夫不能练习死步桩功。
如果练习死步桩功,可能桩步很稳定,但是要在技击中做到身法灵活,“引进落空”,那是很难的。
第三,要多学习,研究太极拳论。
学习、研究太极拳理论文章,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要注意真伪。
中国历来重文轻武,民间武术理论书籍良莠不齐,民间武术有许多夸大的不真实的东西或者是玄虚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注意甄别。
二是不能有门户之见。
三是不能以个人好恶为取舍标准。
四是通过学习,要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品德修养。
第四要多实践。
理论毕竟是理论,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
要多向名师请教,多和志同道合的益友交流。
没有一定的太极拳技击实践,没有太极拳技击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指导,没有和同伴的切磋交流,光学太极拳理论是练习不出“引进落空”的功夫的。
在切磋交流中,要注意,太极拳是练习技巧不是练习蛮力,所以,在研究推手技击时要注意技巧,不要比拼蛮力。
4月29日恰逢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由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体育总会、山东省老年体协、日照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阳光海岸·太极日照”在奥林匹克六大武术名家齐聚阳光海岸 全球同胞共贺年度太极盛会文/少林与太极记者周鏐超 孙幸晨 图/日照摄影记者动态阳县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比赛个人竞赛项目按年龄分为17周岁以下组、18—39周岁组、40—59周岁组、60周岁以上组。
竞赛项目分为个人项目、对练项目和集体项目三大类别,其中个人项目分为传统拳术(太极拳类、南拳类、其他拳术类),传统器械(单器械、双器械、软器械、长器械、太极器械等)对水上公园太阳广场举行。
来自国内外的武术名家齐聚在此,与日照市各区县、武术协会、健身气功协会、太极拳协会、健身活动站点、中小学生及陈中华先生门人弟子共计6000余人,一起面朝大海、共武太极,正式启动“2017日照‘世界太极日’活动”,共同感受太极的独特魅力。
当天,来自山东省、日照市的各级相关领导以及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太极拳世界冠军、王西安大师之长子、王家太极创始人王占海,青城派第三十六代掌门人、四川省武术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刘绥滨,八卦掌第五代门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混元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戈春艳,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世界永年太极拳联盟主席、澳大利亚国际太极拳学院院长傅清泉,陈家沟陈氏十九世、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正雷长女陈娟,中华全球洪门联盟总会长刘会进,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海外掌门人陈中华等武术名家出席活动。
此次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启动仪式、太极展演、太极·日照论拳。
随着启动球的开启,活动进入第二阶段,与会各级领导和来宾在陈中华先生的陪同下在太阳广场内依次观看精彩纷呈的太极展演。
古有华山论剑,今有日照论拳。
在当天开幕式的主会场,太极名家、日照市武术协会等表演了24式太极拳;日照各县区太极爱好者轮番展示了太极河南省武动中原传统武术大赛(新乡赛区)拉开帷幕5月13日,武动中原•河南省首届传统武术大赛(新乡赛区)在新乡市延津县体育馆举办,共有66个代表队,836名运动员参赛。
太极陈正雷:扎根中原影响世界r 不遗余力弘扬国粹吴泳【期刊名称】《少林与太极》【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3页(P10-12)【作者】吴泳【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核心提示他功夫高超,诲人不倦,致力于太极拳教育40余年,引领800余名弟子、数千再传弟子,在50多个国家设立了上百个教学分支机构和上万个辅导站。
他师承泰斗,传承发扬,数十年来坚持不懈地向世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受益人群据统计过千万。
他扎根中国,辐射世界,带领家人和弟子建立的太极拳教育、传承、弘扬体系,形成了世界一流的太极拳教学系统和教练培训体系。
他热心公益,无私奉献,引领“陈正雷太极体系”不断回报家乡和社会。
他就是陈家沟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中国武术九段、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式太极拳杰出传承人、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仅20人)、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陈正雷。
他曾任河南省人大代表、焦作市政协常委、河南省武术管理中心副主任。
现任河南省武术协会顾问、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发展基金会法人代表。
近日,在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少林与太极杂志社举办的,武术界广泛参与的2017“河南省武术‘双评’(武术‘十大杰出贡献人物’及‘十大武术活动’评选)活动”中,陈正雷先生荣膺“2017年度河南省武术‘十大杰出贡献人物’”光荣称号。
人物小传陈正雷先生,男,汉族,1949年5月生,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村人,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
1992年,陈正雷被编入《中国人物年鉴》及《世界名人录》。
1992年,首届国际太极拳年会聘其为副秘书长及太极拳大师。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大庆期间,他被推选为与共和国同龄人的行业代表;央视4频道拍摄《太极人生》,央视10频道《人物》栏目拍摄《陈式太极拳传人——陈正雷》,央视4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拍摄《大道太极》等专题片并播放。
[转载]访武式太极拳传人之一刘积顺武式太极传人之一刘积顺刘积顺先生29岁开始跟太极名家郝少如先生学武式太极拳,艺成以后,从北到南广为传授太极拳艺,也被邀请到国外授拳。
武功出众者大多是从少年时学起,可他近而立之年才起步,却能大器晚成,成为当今中国一位太极拳名家,他的学拳经历对人们是很有启发的。
由怀疑到真信刘积顺出生于上海,日本入侵中国后,由于战火纷飞,社会动乱,父亲把他和母亲一起送回广东老家避乱。
他的少年时代就是在广东省的乡下渡过的。
11岁那年,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蹂晌到了广东,在乡下也不安全了,父亲又叫他们母子返回上海。
以后他便在上海,从小学读到大学,大学学的是法律系国际法专业。
读书时,他爱好广泛,喜欢武术,还跟别人学过拳击。
参加工作后,他见上海有各派太极拳传播,学太极拳的人很多。
当时他对太极拳不太了解,见别人学也想跟着学。
经朋友介绍,他就向武式太极拳传人郝少如先生学武式太极拳,此时他29岁。
他默默地、很用功地学了一年,老是对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心存怀疑。
有一天,他独自到郝老师家里,听老师讲拳理。
长时间憋在心里的话不得不吐。
他问郝少如老师:“太极拳能不能用于对打?”郝少如说:“怎么不能打?太极拳既然称为拳,当然能打。
”刘积顺又问:“我能不能打打你试试?”郝少如说:“当然可以。
”由于郝少如先生是家传功夫,社会上的人虽都知道他艺业非同凡响,但很少人见识过他的真功夫。
只见郝少如随便地站着,说:“你打吧。
”刘积顺心里七上八下的,到底是真打还是假打呢?他决定先试试看。
他不用全力,一个直拳向郝少如打去。
拳一碰到郝少如,未见人家如何动作,就感到有一股劲传到自己身上,整个人向后仰面跌出,碰到墙壁上。
郝少如从接劲中知道刘积顺还未敢放手真打,便说:“你要真打。
”刘积顺说:“那我可真打了。
睁他见郝少如身体肥胖,可能转动不够灵便,就先做了一个假动作,一闪身,用一个横勾拳向郝少如肋部击去,郝少如身不动,当拳触及他肋部时,只听到他“哼”了一声,刘积顺感到从郝少如老师的肋部透出一股类似冲击波的巨大力量来,一下子把他打进了靠墙的八仙桌下,头和手臂都受了伤。
他当时30出头,年轻力壮,又有一定的拳脚功夫,竟如此受挫,顿时感到武式太极拳不得了,老师的功夫不得了,太极拳里有很多高超奥妙的东西,原来的疑虑烟消云散,坚定了学太极拳的信心。
郝少如见刘积顺有文化,肯用功,善于动脑筋,有悟性,也有意传他拳艺,收他为衣钵门徒。
这样,刘积顺学太极拳的兴致越来越浓,每周抽出两个下午的时间单独到老师家学拳,学推手,这样一直坚持了4年,到1966 年“文革”开始时才中断了。
“文革”期间,郝少如被冠以“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受审查。
由于郝少如与太极拳名家顾留馨关系不错,顾留馨被批斗时,郝少如也被拉作陪斗。
当时街道组织对郝少如规定,如果有人来访,他必须向街道报告。
郝少如对刘积顺说:“你目前不宜来找我,因为要报告很麻烦。
”刘积顺只好听老师的话,坚持在家自练,但每年还偷偷地去老师家几次,看望一下老师,每次在老师家半个小时,让老师给他纠正拳架的不准确之处。
1974年,由于国家推广太极拳,太极拳活动逐步开展,郝少如又被请出来到公园教拳,刘积顺每周日都到郝少如教拳的地方学拳,练架子,学推手,并兼做老师的助教。
凡有需要表演推手的,郝少如都叫刘积顺上场,与他一起推手。
这时,刘积顺的拳艺已得到郝少如的赏识,郝少如也逐步根据他学习的进度增加了学习内容。
在郝少如的教导下,刘积顺的功夫长进很快。
郝少如过去因家里人患肺病,自己也染上过肺病,但因他长期练拳,身体变好了。
1981年,温州的太极拳爱好者请郝少如去教拳,因水土不适,加上往返晕船,一度发低烧。
他以为是感冒发烧,随便吃了点药。
谁知吃药只是暂时抑制一下,不久,又烧起来,最后病出于肺部,不治而逝。
郝少如去世前,全国第一届太极拳邀请赛正在浙江绍兴举行,大会邀请他参加,因身体不适,指定刘积顺为代表,刘积顺成了郝少如的衣钵传人之一。
广为授拳刘积顺作为郝少如的传人参加了一些全国性的太极拳会议并作了表演,崭露头角,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一些地方的武式太极拳爱好者纷纷邀请他前去授拳。
近10年来,他除在上海授拳外,先后到过浙江、广东等省和国外传拳。
温州是武术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的地方,各式太极拳均有人传授和练习。
郝少如生前曾去温州教过拳。
郝少如去世后,刘积顺去温州教拳的次数和时间最长,教的学生也最多。
郝少如在温州教拳时曾与人表演过推手,由于推手时郝少如的身体好像没怎样动,别人就被发放出去了,一些人认为他的功夫是假的。
加上人们对武式太极拳不大了解,认为武式太极拳很硬,架子也不好看。
刘积顺去温州教拳时,也碰到过类似问题。
他并不急于让人们接受武式太极拳,起初只教了几个武式太极拳爱好者,让人逐渐认识武式太极拳,他教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练习后出了功夫,成了有名的太极拳师,在当地影响很大。
以后他再去温州教拳,参加学拳的人越来越多。
从1985年起,他连续三年南下广东教拳,在广东这块开放地区教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一年元旦,刘积顺教拳的那个县里举办武术表演,他被请上台表演推手,他与学生盘了几下手,借力发了一个劲,发劲时学生不是往前、往后跌倒,而是脚步踉跄地移动,台下便有人议论这功夫不是真的。
元旦后的一天,他正在讲课时来了不少人,其中有些是武术爱好者。
有人说,元旦的表演是假的,他们不相信武式太极拳能打人。
刘积顺见课讲不下去了,便说:“武式太极拳能不能用。
光嘴巴讲没有用,各位哪个有兴趣可以上来试一试。
”他话音刚落,就上来了一位身体壮实的小伙子,这小伙子学过南拳,对太极拳也有过接触。
他认为刘积顺与学生表演推手的那天,刘积顺的学生没有用力,于是他摆好姿势,用大力向刘积顺推去,刘积顺接住他的来劲,稍一转手臂借到对方的力又给了对方一点力,那小伙子双脚离地,攻势尽失,胜负立判。
对方连声说:“功夫是真的,功夫是真的广这小伙子罢手退去,刘积顺说:“哪一位还想来试一试,请上来。
”全场寂然。
经过这次试手,当地群众对武式太极拳有了新的了解,对刘积顺的功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刘积顺连着三年到那里教拳,每年一期为3个月。
刘积顺除应邀到外国传拳外,对一些慕名求教的外国朋友也单独授艺。
英国之江太极拳研究院院长黄济复先生是英国的太极拳名家,曾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先后学过赵堡、杨式、吴式、孙式太极拳,后又到中国河北省邢台市学过武式太极拳,经友人介绍,知道刘积顺是郝少如的传人,便去信要求向其学武式太极拳,刘积顺复信,表示愿意教他拳艺。
一次,刘积顺去香港省亲,黄先生专程到香港学了一个月的拳。
通过习练,黄济复先生感到效果很好,从此就专心练起武式太极拳,同时不断来信,请刘老师解答他在学拳过程中碰到的各种疑难间题,刘积顺均一一给予满意的答复。
现在,黄济复先生在英国收徒授艺,从学武式太极拳的人不少。
刘积顺讲学,总是从学者的实际出发,从架子到拳理、拳法都给学生作详尽的讲解,认真进行身教,从不敷衍了事,加上他为人随和,因此,每到一处授拳,都受到学生的尊重和欢迎。
谈拳和推手刘积顺说,练武式太极拳是有一定顺序的,每一个练习阶段都有不同的关口要攻。
练武式太极拳第一阶段是练外形。
开始按架式动作一招一式的学,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用意识去支配,摆好架子的外形,做到手脚的“三虚一实”。
招式练熟了,再攻身法,武式太极拳有13个身法,这些身法要求很重要,在练架子时要逐步贯彻这些身法要求。
身法关攻下了,在今后练架子和推手就能起到重要作用。
身法一关中有一“蓄字诀”,“蓄字诀”是指练拳者的上下肢和躯干的五张弓要形成人体的一张大弓口“蓄字诀”做到了,上一下相随了,才可以练擎引松放之法。
第二阶段是练内形,又称练内劲。
练外形有了一定体会,打好基础了,回过头来问拳架,看自己是不是意气分得开,这是“开字诀”口“开字诀”的内容是每一式的动作要做到气向下沉,意向上升,气随皮肉活动向下沉,意随骨骼的组合向上升,练拳时感到皮肉和骨骼之间是分开的。
意气分得开后还要继续练意气分得清,这是“清字诀”。
它的内容是指气势的大小、长短、轻重皆可随意安排,这中间有一个“串字诀”,也就是要节节贯串,打架子、推手能表现出意到、气到、劲到的效果。
武式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意气分得灵,这是“灵字诀”。
到了意气分得灵阶段,全身都是浑然一太极,不论对方挨到自己何处,何处都能起反应,就像拳论所说的”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不稍滞”,到此地步就能随心所欲了。
对于太极拳推手技击,笔者曾访问过国内外一些名家,常揣摩他们说法的异同,刘积顺谈武式太极拳的推手技击法,笔者感到有不少新鲜的内容,能比较完整地体现出武式太极拳的特点。
“擎引松放”这一《撒放密诀》是武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李亦畬的力作,社会上对此诀的解释众说纷纭。
刘积顺认为此诀的四字是一气贯串的,不是割裂开来使用的。
在推手时,要接得住对方的劲,然后朝自己身前引,引时身体要放松,不紧张,放出时要朝一个点。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这《撤放密诀》,他叫笔者与他单搭手,让笔者抓住他的手腕用力。
笔者抓住他的手腕外侧,并用力一折,即感到有一股力从沾着处打到笔者手上,传导到身上来;刘积顺说:“你刚一用力,我就有一股力透到你身上,可以到你的背,或到你的胸,或到你的腰腿,也可以透到你的内脏,到你的头上。
这种意念与动作的配合,一气呵成,就是‘擎引松放’的实施。
施‘擎引松放’之法,一般要打人身体外侧,不宜打人内脏、头部,因为那样会伤人,使受者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重者会受内伤。
”刘积顺认为,要做到“擎引松放”,接好别人的劲是关键。
在接劲的过程中互相接触处有一定幅度的转动。
这种转动是很微小的变化,没有这个转动,就无所谓“擎引”了。
在转动的当中,吃掉对方的一部分劲,同时也给对方一个劲,这过程中双方沾在一起,我可以把对方的手臂作为我手臂的延长,通过对方的手臂把劲发放到自己确定要打的对方的某个身体部位上,对方走化不了,即被我发放出去。
著名的《打手歌》中有“沾连私随”的说法,对于这四个字,刘积顺解释说,“沽连粘”三字是指手和身体上部而言的,“随”是讲身体下部。
“随”不是跟随的“随”,而是上下相随的“随”。
上面用劲,先问下面,上面要作安排,自阿要相随。
刘积顺对“随”字的这种解释与其他式一些一左极拳传人的解释有所不同,他说,不能说别人不对,也许别家太极拳有自己的练功要求,跟武式太极拳的要求不一样。
武式太极拳拳论中有“无中生有”的说法,刘积顺对这一技法进行了解释。
无中生有的做法是行拳、推手时,一些部位的骨头向前进,肌肉往后拉。
比如,我的肋部一侧受到一个自上向下的力,受力处的肌肉是向下走的,而骨头是微向上的,骨头在受到对方的压力后不向下走,骨骼之间的组织更趋严密紧凑,能抵抗对方加在我身上的力量,这里有向上的意思。
此时,加上腰腿的作用,转动一点点就能进行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