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普通话的方言词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6
清涧土话与普通话一致的字和词囟:xìn〔~门〕婴儿头顶骨未合缝的地方。
亦称“囟脑门儿”、“顶门儿”。
厾:dū用指头、棍棒等轻击轻点:~点(指画家随意点染)。
~一个点儿。
扳:bān往下或往里拉:~动。
~道岔。
扭转,~回败局。
~本(赌博时嬴回输掉的钱)。
芡:qiàn~实(芡的果实;种子的仁可食,经碾磨制成淀粉。
亦称“鸡头米”)。
~粉。
烹调时用淀粉加水调成的浓汁。
呔:dāi叹词,突然大声招呼,使人注意。
佗:tuï负荷妗:jìn舅母。
妻兄、妻弟的妻子:大~子。
小~子。
纳:nà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鞋底。
纵:zîng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身。
起皱纹:~花(用有皱纹的纸做成的花)。
抿:mǐn刷,抹:~子(妇女梳头时抹油用的小刷子)。
~头发。
(嘴、翅膀等)收敛,稍稍合拢:~嘴。
收敛嘴唇,少量沾取:~酒。
擦拭:~泣(揩拭眼泪)。
茔:yíng坟墓,坟地:坟~。
~地。
祖~。
杵:chǔ舂米或捶衣的木棒:~臼。
砧~。
~臼交(旧称互相不嫌贫贱的朋友)。
用长形的东西戮:~了他一拳。
虮:jǐ〔~子〕虱的卵。
迮:zã逼迫。
仓猝:~~。
狭窄:山道~狭。
瓮:wâng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水~。
酒~。
菜~。
~城(围绕在城门外的小城)。
~牖绳枢(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
形容家里穷)。
姓。
驹:jū少壮的骏马,有时用以喻少年英俊的人。
白~过隙;~隙;~阴;~光(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缝隙前一掠而过)。
小马,又指小驴、小骡。
驹:jū少壮的骏马,有时用以喻少年英俊的人。
白~过隙;~隙;~阴;~光(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缝隙前一掠而过)。
小马,又指小驴、小骡。
甚:shân很,极:~好。
~快。
超过:日~一日。
方言,什么:~事?shãn同“什”。
秕:bǐ子实不饱满:~子(不饱满的子实)。
~糠(秕子和糠,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山东济南方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的习俗、个性、历史渊源、文化底蕴都会融入到其言语之中。
要深度地了解济南和济南人,济南话是一本无法绕过的教材。
而伴随着城区的拓展,普通话的推广以及外来人口的拥入,在七嘴八舌的城市语言中,济南的母语正走向消隐。
以致不少土生土长的济南人都戏称自己所说的不过是“济普”(济南普通话)。
原汁原味的济南话正成为人们留恋的对象。
出立(chu li )四声,---意思是:“掉”的意思。
例如:你注意着点,别出立下来老。
奏——做。
如:你奏啥呢?滋洇滋洇——指慢慢喝酒。
如:王哥,晚上到俺那滋洇两口去啊?丝孬——指食物变质,起初指变质后食物里的丝状物质,后泛指变质物体。
死眉塌哈眼的——指办事不看眼色不灵活。
洋获——指臭美。
如:你看这个女的真洋获啊。
拾漏毛儿——指钻空子得了便宜。
如:老王病了,让他小子拾个漏毛儿占人家名额出国了!哩哏儿棱——指装糊涂,办事敷衍。
腻歪——指使人厌烦和无休止的纠缠。
没没答答的——指对事情漫不经心,不置可否的态度。
(没读mu)木乱——指心绪很乱,理不出头绪来而烦躁不安。
如说身体部位木乱,则指该部位既不是疼,也不是酸麻,但又好象有点什么似的。
母量——估量的意思。
秫米——指办事不利索,好事办瞎了,还含有不懂事,说话不当之意思;或遇事不顺利。
如:我今天把钱包丢出租车上了,真秫米啊!尧巧——指奇巧,有奇怪的意思。
捞么——指拖拖拉拉,没有时间观念。
例:快迟到了,你还捞么啥?拉呱(三声)儿——指聊天说话。
迂磨/黏痰——指说话办事不利索。
打搐搐——指退缩不前。
甜么索的——指一个人嬉皮笑脸,故意讨好的样子。
也指食物有甜味但不好吃。
瞎包——指不学好,没出息,不成气(歇后语:虾米皮包包子——瞎包)。
涕溜圆——指非常圆的东西。
瓢扁——指平面的东西不平了,一部分翘起。
(有的也读翘扁)龙弯——指圆的东西不圆了。
皮塌——指食物受潮不脆不酥,不好咬。
死孙——指办事不灵活呆板的人。
(骂人的话)刺挠——指讽刺挖苦人。
重庆方言经典句子重庆方言是一种充满魅力的方言,它承载了重庆人的生活情感和文化精髓。
在重庆方言中,有许多经典的句子,它们不仅表达了重庆人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重庆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些重庆方言中的经典句子。
1. "嘚瑟"(dē sè),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重庆方言词汇,意思是炫耀、卖弄。
在重庆方言中,人们常常用这个词来形容那些自以为了不起、喜欢炫耀的人。
2. "骂街"(mà jiē),这个词汇在重庆方言中的意思是指大声吵闹、争吵。
重庆人非常喜欢用这个词来形容那些吵吵嚷嚷的人或者场面。
3. "嘞嘞"(lei lei),这是一个表示疑问的词汇,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吗”。
在重庆方言中,人们常常在句子的末尾加上“嘞嘞”,表示询问对方的意见或者确认事情的真实性。
4. "撇瓜"(piě guā),这个词汇在重庆方言中的意思是指不愿意、不乐意。
当重庆人用这个词的时候,通常是表示不满或者不愿意做某件事情。
5. "搁晒"(gē shài),这是一个非常地道的重庆方言词汇,意思是指放置、摆放。
重庆人常常会用这个词来描述物品的摆放位置,例如“把东西搁晒这儿”。
6. "搓派"(cuō pài),这个词汇在重庆方言中的意思是指瞎说、胡扯。
重庆人常常用这个词来形容那些信口雌黄、没有根据的言论。
7. "磨叽"(mó ji),这是一个表示拖沓、拖延的词汇。
在重庆方言中,人们常常用这个词来形容那些拖拖拉拉、不爽快的人或者行为。
8. "瞎掰"(xiā bāi),这个词汇在重庆方言中的意思是指瞎说、胡扯。
重庆人常常会用这个词来形容那些信口雌黄、没有根据的言论。
重庆方言中的这些经典句子,不仅反映了重庆人的生活态度和性格特点,也展现了重庆方言的独特魅力。
汉语的七大方言1、吴方言吴方言称为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
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
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约一亿。
吴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有国际语言代码。
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极近中古雅言,继承中古汉语的整齐八声调和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
现代吴语比官话具有更多古音因素,字音及语言要素与《切韵》《广韵》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
吴语保留全部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
吴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有数千个特有词汇和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的生动体现。
吴语是吴越人的母语,一百余城构成以上海为首的吴语城市群和江南文化圈。
吴语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醉里吴音相媚好”。
2、官话方言官话方言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定义的北方部分语言统称,即广义的北方话(晋语等除外)。
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官话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响。
以洛阳为中心的北方话通行地区一直是中国政治的心脏地带,因而有“官话”之称。
现在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就是在"北京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官话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强,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3、客家方言客家语(Hak-kâ-ngî),简称客语(Hak-ngî),在非正式场合又称客话、客家话等,而在部分地区还称涯话(粤西等地)、新民话(广西等地)、广东话(土广东话)(湖南、四川等地)、怀远话(江西等地)、惠州话(广西等地)等,是中国台湾的官方语言之一(法定公事语言)、苏里南共和国的法定语言之一、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国际语言代码:ISO 639-3 hak。
一般认为,南宋时客语便初步定型,但直到20世纪才被定名为客语。
语言学者对于该将其归属至汉语方言或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定争论;特别在中国国内,被认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
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
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
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
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
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
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
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
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
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
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
掌握河南话与普通话的词语转换方式及发音规律-普通话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我国汉语的方言历史悠久,不同地域的人口聚居就有可能产生相应的方言,正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音辞》中所说: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固常然也。
河南话属北方方言之一,除河南省域外,也包括周边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等省份中接近河南的一些地域。
大家从豫剧中听到或学到的河南话,它只是为追求舞台效果,为切合字正腔圆而做了艺术加工的,其实这种带有拖腔、尾音又稍微挑个弯的话并不是真正生活中的河南话。
在全国各类方言中,河南话听起来虽然发音较重,却比较接近普通话。
但是接近并不等于完全相同,河南人要想说好普通话,也必经过一定的训练。
河南人练习普通话,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了解河南话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别是说好普通话的前提河南话虽然接近普通话,但是主要差别还是在发音上。
特别是河南地处中原,人口上亿,而且18个地级市又有着不同的方言,单从发音上讲,各地老方言中,怪冷生僻的特色就较为浓厚。
因此,要想说好普通话,必须先了解一下河南话与普通话的主要发音差异。
第一个明显的差异是,在河南大部分地区的方言里,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与普通话有着明显的不同。
有些县市虽然也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但在z,c,s与zhi,chi,shi 的读音r,常把声母是z和zhi的都读作声母z,即把资与支都读作资的音;把声母c和chi的都读作声母c,即把操与钞都读作操的音;把声母s和shi的都读作声母s,即把僧与生都读作僧的音。
如新安、孟津、洛宁等地。
有些县市没有舌尖后音,舌尖后音的字多成舌尖前音,zhi,chi,shi 的读音便是z,c,s,常把支、持、师读作子、此、思等字的读音。
如信阳等地。
有些县市根本就没有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而混同于舌面音。
常把舌尖前音紫、粗、死读作舌面音纸、初、使。
如安阳、汤阴等地。
第二个明显的差异是,在n,1的读音上,河南许多地区的方言与普通话存在不同。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
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
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
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
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
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
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
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
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
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
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
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
江西方言:乜斜癫子磨叽喷香细伢子扯白鸡公鸡婆北京话:01、鸡贼—小气,吝啬,暗藏私心。
02、土鳖—形容没见过世面不开眼的人。
03、鸡---野鸡的简称,也被称为"鸡婆",就是暗娼。
04、大限---即寿数。
过去人们迷信,认为人的寿命都是有定数的,"大限已到"就是数已到,快到死的意思。
05、点儿背---北京土话,"点儿",指不幸的遭遇、运气;即所谓的背时。
"点儿背"的意思是运气不好,倒霉。
06、遭践---北京土话,埋没、糟踏的意思,自己把自己给淹践了,即自杀的含义。
07、业障---作孽、罪过。
08、卖---京城隐语,即卖身。
09、消停---北京土语,踏实的意思。
10、刷夜---北京流行语,即有家不回,夜里在外闲荡。
11、应场---北京土话,到某种场合参加活动。
12、眼里见儿---北京常用语,指眼里有活儿,不用别人提醒就能及时动作。
13、发小儿---北京方言,从小一块长大的,发,读fa。
14、他大爷的---北京土话,不带脏字的骂人的话。
15、哪一出儿---北京土话,什么事儿的意思,是一出戏的简化。
16、完菜---北京新流行语,完蛋的意思。
此语是由"歇菜"、"瞎菜"等引申而来,"菜"作为后缀词语,并没有实际意义,如北京话中的"戏"作为后缀一样。
17、晕菜---北京新流行语,晕了的意思,"晕菜"与"瞎菜","完菜"等类似。
18、棒槌---北京话,蠢笨,外行的意思。
19、上赶着---北京土话,主动的意思。
20、姥姥的---北京土话,感叹词语,作惊讶状时用。
如不加"的",单说"姥姥"则是反驳词,有"胡说"、"不行"、"不干"的意思,但加上"的"的意思就变了。
普通话宣传标语普通话的宣传语篇一1、说普通话,交四方友2、一句中国话,一份中国情;一口普通话,一颗中国心3、文明语融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贯通东西南北情4、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说普通话5、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6、学好普通话,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用好普通话,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7、普通话,让社会更温馨,让生活更精彩8、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礼貌语,创文明社区9、普及九州,通达四海,话为良媒,心无阻碍10、一人一句普通话,中华美德靠大家11、用普通话构建一个语言家园:心,可以住得更近12、大家来说普通话,亲情关爱遍中华13、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人都说普通话14、同祖同根,同声同心,同讲普通话,同传中国情15、推广普通话,四海为一家16、普通话,让彼此靠得更近17、一字一句普通话,千言万语绘中华18、普通话沟通人与人;普通话连结心与心19、普通话九州通,做生意定兴隆20、推广普通话,弘扬爱国情21、普通话给你我多一点沟通,给世界多一点精彩22、我爱我中华,我说普通话23、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中国人爱说普通话24、说普通话,爱新中华;携万众心,建现代化25、学习普通话,行动在大家;推广普通话,依靠你我他普通话宣传标语篇二1、让您的孩子从小学会普通话。
2、人人都讲普通话,校园文化靠大家!3、大力推广普通话,创设投资好环境。
4、普通话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是雄鹰飞上蓝天的翅膀,是让小树茁壮成长的`阳光,让我们学说普通话,让普通话伴我成长。
5、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说普通话。
6、说流利的普通话,做文明的上海人。
7、推广普及普通话,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8、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9、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10、56个民族56朵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请说普通话。
11、大力推广普通话,营造良好语言氛围。
12、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规范字,显华夏文明。
13、新闻媒体要做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4、树立公共服务行业新形象,人人都讲普通话。
著名的湖南少年郎方言词
著名的湖南少年郎方言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霸蛮:有恒心、毅力的意思。
2. 恰饭:吃饭的意思。
3. 嬲:常用来表示生气、骂人、亲昵等意。
4. 莫:不要的意思。
5. 冇:没有的意思。
6. 哈:常用于表示程度,例如“好哈”、“好哈哦”等。
7. 嘞: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提醒等。
8. 嘿:常用于表示程度,例如“好嘿”、“好嘿哦”等。
9. 嘎:常用于表示程度,例如“好嘎”、“好嘎哦”等。
10. 哈子:表示惊讶、惊奇等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湖南少年郎方言词,由于湖南方言的多样性和地域性,还有很多其他的方言词。
试论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方言知识的融入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方言知识的融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逐渐受到关注。
研究者们也开始探讨在汉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方言知识融入,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方言资源。
然而在传统的汉语教学中,往往忽视了方言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对于汉语方言的认识和掌握有所欠缺。
将方言知识融入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成为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通过研究方言知识在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可以促进学生对汉语语言的全面了解,增强学生对方言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研究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方言知识的融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方言知识的融入是为了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体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融入方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拓展他们的语言视野,培养他们的语言意识和语言能力。
通过方言知识的融入,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引入方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实践中的语言环境,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意识。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方言知识融入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
2. 正文2.1 汉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目前,现代汉语课堂教学大多以规范的普通话为主要教学语言。
教师通常会注重学生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能在书本上学习到一种标准的语言,缺乏对方言知识的了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很多学生来自不同方言区域,他们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会遇到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冲突和差异,这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各地方言详解运城标准口语1. 只达——这里2. 五达——那里3. 亚个——昨天4. 前个——前天5. 后个——后天6. 灭个——明天7. 年四个-去年8. 蹭——厉害9. 碟——吃饭;打人 10. 四火——试一试, 11. 谝(音pian)——聊天 12. 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 13.细法——形容富人过穷生活;精打细算 14. 凹遭——邋遢,不讲卫生15. 逼啦——完蛋了 16. 灯劳——脑袋 17. 所——啥 18. nia——人家 20. 砸——咱们 21. 伙计——一般指朋友、哥们 22. 血——说 23. 包--表(不要),例如:“你包血啦”就是“你别说了”24. 做回事——咋回事 25. 妖孽——不是妖怪,是指人做事张扬 26.显化——做事爱显摆 27. 加死敢——张,强,厉害,牛B 28. 楼搜——形容做事爱做多余的事 29. 墨——那么 30. 肉——磨蹭,慢东北话速成手册(完整版)说明:手册里出现的拼音前面的字母是读音,后面的数字是声调。
例如:da-4 jia-1 hao-3读做:大家好!第一部分:东北话发音规则一,平卷舌:不区分平卷舌是东北话的显著特点,不过这个特点在许多城市里已经逐渐消失,希望大家重新捡起来,跟外人的时候说普通话,在家乡的时候不用费心的区分什么平卷舌,怪累的!方法:可以把所有的zh,ch,sh全部读成z,c,s或反过来。
最有意思的是有的地方是全部颠倒,及平舌全部读成卷舌,卷舌全部读成平舌。
你可以选择上面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加以练习。
练习:出差(cu-1 cai-1),森林(shen-1 lin-2),算算术(suan-4 suan-4 su-4)。
二,零声母:东北方言中,如果是a开头的发音(及没有声母的情况下)时,在前面一律加上个n作开头。
练习:安排(nan-1 pai),肮脏(nang-1 zhang-1),爱人(nai-4 yin),恩爱(nen-1 nai-4)。
2013.05李婷婷1.“冲凉”在粤语和普通话中的区别1.1“冲凉”的词汇义粤方言中的“冲凉”,等同于普通话中“洗澡”的含义,既指简单的冲洗,也指仔细的搓洗,但其命名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文化特性。
因为粤方言流行的香港、广东及广西东南部一带地处亚热带,夏季漫漫,赤日炎炎,用冷水洗澡成为人们去暑降温的一种方式。
冲凉冲凉,“冲”的结果是“凉”,显然,清凉爽身,是人们一日数浴的目的,因而把洗澡这种行为命名为“冲凉”,这个命名突出了这种行为在独特的亚热带地理气候环境下的专门功能。
两广人洗澡用“冲”的方式,也体现了南北生活细节的差异。
由于高温多雨,气候湿热,两广人洗澡以桶浇水泼为痛快,自是为了去暑爽身。
由于长年气候炎热多湿,洗澡成为两广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而各家必建有冲凉房,哪怕偏僻的乡村农户,尽管条件简陋,也少不了用几块木板、或用一块布、或用黄泥糊着稻草围起来的一米见方的小小冲凉房。
即使宾馆旅舍的公众用浴之所,也是分隔成只容一人使用的单间,北方那种澡堂一大间,莲蓬头一排开的景象在粤地是很难见到的。
在“冲凉”进入汉语普通话词汇系统后,经过语言融合和汉语自身的改造,使得这一词语在普通话中的词义有所不同,从字面上看,不仅指拿冷水冲洗身子,也引申为简单的冲洗身体,均与字面意义相近。
如:(1)“寒冬赤膊雪地冲凉各国儿童冬季抗寒锻炼盘点。
”(《新华网》2013.01.09)(2)“男子绑杆上用8吨水‘冲凉’”(《重庆晨报》2009.09.06)(3)60桶冰水裸身冲凉冰雪大王表演再次震惊延吉(《新文化网》2013.01.11)北方人洗澡是为了除污去垢,而天寒地冻,日久方浴,故以盆浴、池浴为主要洗澡方式,且往往少不了“搓澡”这一重要环节。
与“搓澡”相对的简单的洗澡就可以说是“冲凉”了,此外还有“冲澡”一说,这两个词汇在普通话中词义相近。
本文只讨论由粤语词演变的“冲凉”。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它同社会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
关于普通话的顺口溜(6篇)每个人都有写作文,这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那你知道怎么写好作文吗?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关于普通话的顺口溜【6首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爸爸一直想让我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我从他的文章里也不知道原因。
原来他只是想让我以后生活在更高的阶层,和我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不过,我能理解他。
父母不希望孩子以后过得好!只是我不想过更好的生活。
也许是因为热爱艺术,热爱性格,所以喜欢写抒情文章。
我觉得写作也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
看到适合自己口味的精彩文章,总有一种创作的冲动。
或者,我会摘录一些抒情优美的句子,反复阅读。
我渴望写这样好的文章。
有时候,在上学的路上或者放学后,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心里默默的想,用美好的语言默默的描述。
那种感觉真的很美!不仅要我写,有时候一些人和一件事也会激发我的创作灵感。
就算有时候没时间写,我也会在脑子里“写”一篇文章。
我不喜欢“文章一定要写”或者“一定要广泛宣传”的想法。
我热爱的文学就像我热爱的音乐艺术一样。
当我开心或难过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哼起歌来。
我不需要别人来欣赏,但我可以唱给自己听。
这是我自己的歌唱,也是我自己的生活。
文学也是如此,无论是一篇文章,一个片段,甚至一句话,只要能想起来,就能感受到幸福,感受到文艺的魅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这是目的,这是我热衷文学的初衷,也是我一直把文学融入生活的源泉。
我也想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看大家的作品真的是一种享受,甚至惊叹于大家的才华。
让别人看自己的文章。
如果他们能读懂我的心思,互相交流,那将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都说猫走的是直线,但有时候也会在外界的影响下掉头。
我对文学的一些感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在心里默默体会。
但是,我会一如既往的坚持对文学的热爱,不会忘记一开始就坚持下去!春节假期,我跟着一个亲戚和一个同龄的朋友去了他们的家乡,一个12小时路程外异地的热土。
当时我就被冷泉打中了。
开了一夜的车,睡不着觉后在车厢里跌跌撞撞,睁开惺忪的眼睛,我看到了另一个地方的黑色寂静。
普通话一般指普通话口语,而普通话书面语叫当代白话文。
普通话是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
金、元、明、清各代在北京建都,北京话在明代已经取得标准音地位,并在书面语里不断占据优势。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把北京话引进了书面语言;五四运动以后,北京话更常常出现在各种文艺作品中,又通过老舍等人的作品介绍到全国和海外。
所以,北京话成为各方言区的人均熟悉的方言。
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情况下,北京话特有的方言成分出现在书面语里的机会很多,如“挺高兴”等,大家都能懂会用。
可见,普通话在北京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但她又排除了北京方言里的土音、土词和土语。
具体地说,普通话口语就是在北京土生土长、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北京人的口语。
近年来,随着粤语区的高速发展,一些与商业活动有关的广州话的方言词相继融入普通话口语,如商业广告的“哗!”、“靓!”和与商业密切相关的“炒”、“捞”等。
以“减肥”一词为例,可以看出内地对港式广州话的认同。
古代,人和动物的脂肪多,都可以称为“肥”,广州话保留了古代这一用法。
然而,在普通话里,“肥”只用于动物,“胖”用于人。
如果当面称呼北方的年轻姑娘为“肥妹”,即等于骂她“肥猪”。
可是,八十年代香港推出的“减肥灵”,特别受到内地女士们喜爱,她们服用“减肥灵”后,接受“肥”这个字眼,听到“减肥”反而高兴了。
广州话融入普通话的方式多种多样。
1949年后,通过汉语书面语而融入普通话口语的广州话方言词,一般限于读得出音,写得出字的那些词语,如:饭堂、菲林、马蹄、雪糕等。
六十年代香港的“的确靓”布料进入北京市场,由于“靓”不好折合北京音,商场改“的确靓”为“的确凉”。
但是,这种布料做成的衣服穿起来并不凉快,于是改为“的确良”,这才在书面上固定下来。
改革开放以后,广州话的方言词大量融入普通话口语,历经三个阶段:1.原装进口,如:“电饭煲”等。
2.同音词替代。
因为上述冷僻的方言词对多数北方人来说,理解上有困难,于是改装词语,如:“靓丽”改为“亮丽”。
江西方言:北京话:01、鸡贼—小气,吝啬,暗藏私心。
02、土鳖—形容没见过世面不开眼的人。
03、鸡---野鸡的简称,也被称为"鸡婆",就是暗娼。
04、大限---即寿数。
过去人们迷信,认为人的寿命都是有定数的,"大限已到"就是数已到,快到死的意思。
05、点儿背---北京土话,"点儿",指不幸的遭遇、运气;即所谓的背时。
"点儿背"的意思是运气不好,倒霉。
06、遭践---北京土话,埋没、糟踏的意思,自己把自己给淹践了,即自杀的含义。
07、业障---作孽、罪过。
08、卖---京城隐语,即卖身。
09、消停---北京土语,踏实的意思。
10、刷夜---北京流行语,即有家不回,夜里在外闲荡。
11、应场---北京土话,到某种场合参加活动。
12、眼里见儿---北京常用语,指眼里有活儿,不用别人提醒就能及时动作。
13、发小儿---北京方言,从小一块长大的,发,读fa。
14、他大爷的---北京土话,不带脏字的骂人的话。
15、哪一出儿---北京土话,什么事儿的意思,是一出戏的简化。
16、完菜---北京新流行语,完蛋的意思。
此语是由"歇菜"、"瞎菜"等引申而来,"菜"作为后缀词语,并没有实际意义,如北京话中的"戏"作为后缀一样。
17、晕菜---北京新流行语,晕了的意思,"晕菜"与"瞎菜","完菜"等类似。
18、棒槌---北京话,蠢笨,外行的意思。
19、上赶着---北京土话,主动的意思。
20、姥姥的---北京土话,感叹词语,作惊讶状时用。
如不加"的",单说"姥姥"则是反驳词,有"胡说"、"不行"、"不干"的意思,但加上"的"的意思就变了。
"的"读"逮"。
21、南蛮子---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蔑称,但此语早过时,现一般指南方来的性情粗野的人。
22、走了眼---即把东西看错了,北京土话,用在这里是引申,即分析问题不正确。
23、报销---北京土话,即完了,没了的意思。
24、联手儿---北京土话,合伙、合作人。
25、这会子---北京土话,"会"字读"悔"。
这会子表示时间很长,即这么半天的意思。
此语是京城很流行的俗语。
26、王老五---单身汉的谑称。
27、闪---北京新流行语,闪开,躲避,舍弃的意思。
28、晕了菜---北京土话,晕眩的意思。
29旮旯儿30遛弯儿31搓火儿32打住33抠门儿34露怯35火:在北京方言中指生意兴隆,商品受欢迎。
这个词到湖南后,不仅保持了原意,还进一步指某种热闹的气氛、火热的场面。
36宰:在北京话的口语里比喻行市要价凶狠。
如今在湖南也被广泛应用。
湖南方言:1.策(cé):等我哪天休息再跟你策。
意指“调侃地说”、“神吹海聊”。
源于湖南经视一档收视率很高的脱口秀节目《越策越开心》。
2.哈蜊油:你怕是个哈蜊油,这么好的条件都不答应。
原指像软体动物蛤蜊的油,现指人憨厚、傻气、弱智。
源于湖南卫视《幸运三七二十一》栏目中相声演员奇志、大兵表演双簧时塑造的角色名。
3.那确实:--他穿黄色不好看。
---那确实!源于湖南经视《越策越开心》栏目主持人的口头禅。
4.拽味:这槟榔真的是拽味。
意为不同寻常的味道。
源于刊登在湖南各媒体上的一则槟榔广告。
5.踩一脚:司机,等下在五一路踩一脚。
意为“车子停一下”。
源于湖南卫视《幸运三七二十一》栏目中演员奇志、大兵所说相声。
6.菠萝货:喻质量低劣的或档次低的产品。
宁愿多花点钱也不买地摊上的菠萝货。
7.捡篓子:喻得了便宜。
这次运动会他捡篓子,得了八百米第一。
8.提篮子:喻轻松得到利益。
他专门提篮子,赚了不少钱。
9.扯麻纱:喻闹纠纷。
这两个饭铺专门为了争客扯麻纱。
10.钉子户:喻在城建拆迁中提出过高要求,不达目的就不搬迁的住户。
居委会一班人终于做通了几个钉子户的工作。
11.摸螺拐:“螺拐”在湖南方言中意为“脚踝”,此处代领导。
“摸螺拐”即讨好巴结领导的意思。
他最会摸螺拐了,所以官升得快。
12.帮老倌:用方言“老倌”(老头儿)指代各种等级的人。
“帮老倌”即各种等级的人的部下或随从。
的士老板请个帮老倌开夜班。
13.叭叭叭:相声词,指三轮摩托车启动后发出的声音,现成为这类摩托车的代名词。
我从不打的,出门就坐叭叭叭,省钱。
14.斗把:原意指安装工具的把柄,在湖南长沙等地方言中指故意作对、开玩笑。
开会时不能斗把,要认真讲。
15.秀气:原意指人长得小巧,现有“少”、“浅”、“轻”的意思。
他病得不秀气。
16.来米:原意指碾米时出米了。
现指来钱、发给钱。
明天单位会来米了。
17.筐瓢:“筐”在湖南话中为“倾倒”的意思。
“筐瓢”原指舀水时勺子倾斜使水出来了,现指事情出了问题。
事前做好准备了就不会筐瓢。
18.扯粟(xiú)磕:原指闲聊,现指荒诞不经的说法。
别扯休磕了,你外公都死了几时年了,你是碰到鬼了吧!19.调牌:原指打扑克时调整手中的牌,现指挑剔、显排场。
他娘最调牌了,难伺候。
20.砌长城:即打麻将。
他下岗了,一天到晚砌长城。
21.敲边鼓:指受雇于卖主,假装成顾客帮卖主拉生意。
他上了那几个敲边鼓的人的当了。
22.扯手气:指抢走了别人的好运气。
他倒是赚了,那也是扯了我的手气,现在倒装得不认得我了。
23.扮式样:“扮”在长沙方言是“摔”、“跌”的意思,摔一跤即“扮一跤”。
“扮式样”的意思是丢人。
小李穿得这样土气,真扮式样。
24.“行蛮(动武)”25.“有狠(有本事)”26.“犟筋(固执倔强)”27.“厉霸(指能干或强悍)”粤语融入普通话1. T恤衫2. 巴士3. 白斩鸡白切鸡(被普通话加工改造,变了一个字)4. 包二奶5. 爆满6. 炒鱿鱼解雇7. 冲凉广东天气潮热,长夏短冬,每天洗浴几次,消热除汗,增添凉爽,粤人谓之“冲凉”(北方人称之洗澡),以前冲凉没有热水器,用凉水冲淋或舀水冲洗,形象贴切,现在条件好了,洗浴方便,北方人也常冲凉,叫“冲凉”的人也多了。
8. 打的,“的”指“的士”,即出租车,是英文“TAXI”的读音,通过粤语“舶”进普通话,“打车”只不过省略了外语而保留了粤语成分。
9. 打工仔10. 大哥大11. 的士高(经过巧妙音译由粤语方言区推广至全国)12. 电风扇电扇13. 豆角豇豆14. 发烧友15. 发型发式16. 番茄17. 搞定粤人办妥了一件事情称“搞定”,“定”不作动词,有“行”、“好”之意,这个词近来也上了内地报刊版面。
18. 荷兰豆19. 减肥20. 警署派出所21. 酒店饭店22. 老公在称谓上,内地城镇女性原把配偶称“丈夫”、“爱人”,农村女性原把配偶叫“孩他爹”23. 镭射激光24. 靓漂亮25. 马仔原指港粤地区黑恶势力的帮凶、爪牙,地位卑微,过去在港澳片上常见这些“马前卒”打打杀杀,为害一方,其词性在粤语中含贬义。
近年看了不少缉毒、缉私、破案的电视节目,各地警方把这类人统称为“马仔”,憎恶之意溢于言表,斗智斗勇,不怕牺牲,打掉了不少犯罪团伙。
26. 埋单到酒楼请客,饭后要付款,过去北方人叫“结账”,现在基本被“埋单”一词替代。
27. 牛市28. 拍档29. 拍拖谈恋爱30. 派对(经过巧妙音译由粤语方言区推广至全国)31. 企稳股市跌宕起伏,在众多股评中,不乏“全球股市企稳反弹”、“蓝筹龙头近日企稳回升”等字眼,何为“企稳”?《现代汉语词典》并无标注,而对“企足而待”的注释是“抬起脚后跟等着”,词不达意。
原来,粤语把站立叫“企”,翻开早期港粤地区的股评,很多是用方言表述的,“企稳”就是“站稳”,引伸为股市止跌回稳,只是被股评人约定俗成罢了32. 强人能人或有强硬手腕的人33. 抢手34. 骚人模特儿35. 生猛海鲜36. 士多商店37. 贴士提示38. 我顶你个肺39. 西装西服40. 宵夜粤人有“宵夜”习惯,夜晚到酒楼或街边排档,要几份小炒,边吃边聊,沟通信息,这种生活方式也被一些内地商客、居民全盘接受,夜晚也嚷着“宵夜”了。
41. 小巴42. 熊市43. 油麦44. 啫喱45. 芝士奶酪46. 置业购房47. 朱古力巧克力48. 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