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模块编译步骤(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15
linux 0.11编译方法
Linux 0.11是Linux内核的一个早期版本,其编译方法相比现代版本有所不同。
下面是大致的编译步骤:
1.获取源代码
获取Linux 0.11的源代码。
这个版本的代码可以在历史存档中找到。
你可以从网络上找到存档并下载,或者使用像GitHub等代码托管平台上的存档。
2.准备编译环境
确保你的系统拥有合适的编译环境。
Linux 0.11是早期版本,可能需要特定的编译器和工具链。
一般来说,你需要安装合适版本的GCC编译器和相关的开发工具。
3.编辑Makefile
进入Linux 0.11源代码目录,在Makefile中设置适当的编译选项。
你可能需要调整编译器参数和其他配置,以适应你的系统环境。
4.运行编译命令
在Linux 0.11源代码目录中,运行适当的编译命令。
在这个版本中,可能有一个名为make或make all的命令可以启动编译过程。
5.处理编译错误
如果出现编译错误,需要根据错误信息进行调试和修复。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查看源代码,理解错误原因,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6.生成内核镜像
一旦编译成功,你将会得到一个内核镜像文件。
这个文件可以用于启动系统。
请注意,Linux 0.11是一个非常早期的版本,其编译和构建流程可能相当复杂和不稳定。
同时,这个版本可能并不适用于现代硬件,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才能在当前系统上运行。
在学习和尝试编译早期版本的Linux内核时,请确保备份数据和系统,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linux 编译ko的方式
在Linux中,编译ko(内核对象)的方式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 准备开发环境,确保已经安装了适当的编译工具链、内核源代码和开发包。
可以使用包管理器(如apt、yum等)来安装这些组件。
2. 进入内核源代码目录,使用终端进入内核源代码目录,通常位于`/usr/src/linux`或者`/usr/src/linux-<kernel_version>`。
3. 准备配置文件,可以选择使用现有的内核配置文件或生成新的配置文件。
使用`make oldconfig`命令可以生成一个新的配置文件,并根据提示进行必要的配置选择。
4. 编译内核,运行`make`命令开始编译内核。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你的硬件和内核源代码的大小。
5. 编译ko模块,进入你的ko模块所在的目录,运行`make`命令来编译ko模块。
如果你的模块有依赖关系,可能需要提前解决这些依赖关系。
6. 安装ko模块,编译完成后,你可以使用`insmod`命令将ko 模块加载到内核中。
例如,`insmod your_module.ko`。
7. 卸载ko模块,如果需要卸载已加载的ko模块,使用
`rmmod`命令。
例如,`rmmod your_module`。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步骤只是一般的编译ko模块的方式,具体步骤可能会因为不同的内核版本和模块的特定要求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你可能需要查阅相关文档或参考特定模块的编译指南以获得更准确的步骤和命令。
编译linux 源代码
编译 Linux 源代码需要以下步骤:
1.下载 Linux 源代码
可以从官方网站或者其它可靠的源下载 Linux 源代码。
2.解压源代码
使用解压工具将下载的源代码解压到一个目录下。
3.配置编译环境
在终端中输入以下命令来配置编译环境:
bash复制代码
export ARCH=arm64 # 根据自己的硬件架构选择合适的架构
export CROSS_COMPILE=arm64-linux-gnueabi- # 根据自己的硬件架构选择合适的编译器前缀
4.执行编译命令
在终端中输入以下命令来执行编译:
bash复制代码
make menuconfig # 配置内核选项,按上下键选择需要的选项,按空格键进行确认/取消选择,按Y 键保存更改,最后按 Esc 键退出配置菜单。
make # 开始编译内核,等待编译完成。
5.等待编译完成
编译完成后,会在arch/$ARCH/boot/目录下生成一个名为Image的文件,这就是编译好的 Linux 内核映像文件。
riscv linux内核编译过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RISC-V(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V)是一种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的开源指令集架构,旨在提供更灵活、更适用于现代计算需求的处理器设计。
在RISC-V架构中,Linux内核是最受欢迎的操作系统之一,为RISC-V平台提供强大的支持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RISC-V 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帮助您了解如何在RISC-V架构下编译和定制Linux内核。
一、准备编译环境无论您是在本地计算机还是远程服务器上编译RISC-V Linux内核,首先需要安装必要的工具和软件包。
一般来说,您需要安装以下软件:1. 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编译器套件,用于编译C、C++和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
在RISC-V架构下编译Linux内核时,可以使用最新版本的GCC版本。
2. Make:Make是一个构建自动化工具,可以大大简化编译和安装过程。
在编译Linux内核时,Make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3. Git:Git是一个版本控制系统,可以帮助您获取和管理源代码。
在编译RISC-V Linux内核时,您需要从GitHub上克隆Linux内核源代码。
4. 软件包:除了以上基本软件外,您还可能需要安装其他依赖软件包,如Flex、Bison等。
二、获取Linux内核源代码```git clone https:///torvalds/linux.git```通过上述命令,您将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linux”的文件夹,其中包含了Linux内核的源代码。
您可以根据需要切换到不同的分支,如稳定的分支或特定版本的分支。
三、配置内核选项在编译RISC-V Linux内核之前,您需要配置内核选项以适应特定的硬件平台或应用需求。
您可以通过以下命令进入内核配置菜单:```make menuconfig```通过上述命令,将打开一个文本界面,您可以在其中选择不同的内核配置选项。
linux编译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Linux操作系统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用和开发Linux,对于Linux的编译方法有着深入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Linux的编译方法,包括准备工作、编译过程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Linux编译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来保证编译的顺利进行。
1.1 环境搭建首先,需要确保你的系统已经安装了必要的软件和工具,比如gcc编译器、make工具等。
可以通过运行以下命令来检查软件是否已经安装:```shellgcc --versionmake --version```如果显示相应软件的版本号,则表示已经安装成功。
1.2 获取源代码在开始编译之前,需要先获取源代码。
通常情况下,你可以从开源项目的官方网站或者代码托管平台上下载源代码。
通过以下命令可以从远程仓库中克隆代码到本地:```shellgit clone <repository_url>```其中`<repository_url>`是代码仓库的URL地址。
二、编译过程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Linux的编译了。
下面介绍一般的编译过程。
2.1 配置首先,在源代码所在的目录中运行以下命令来进行配置:```shell./configure```配置命令会检查系统环境,并生成一个Makefile文件,用于后续的编译。
2.2 编译配置完成后,运行以下命令进行编译:make```编译命令会根据Makefile文件中的规则,将源代码编译为可执行文件或者库文件。
2.3 安装编译完成后,可以运行以下命令来进行安装:```shellmake install```安装命令会将编译生成的文件复制到系统指定的目录中,使得这些文件可以被系统正常调用和使用。
三、常见问题处理在进行Linux编译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1 缺少依赖库在编译过程中,可能会提示缺少某些依赖库。
Linux操作系统的编译和安装在正文规定的字数限制下,为了准确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需求,并确保内容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全文表达流畅且无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本文将按照以下格式进行写作:一、简介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开源的、自由的Unix-like操作系统,它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服务器、嵌入式设备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Linux 操作系统的编译和安装过程。
二、编译准备1. 下载源代码在编译Linux操作系统之前,首先需要从官方网站下载Linux内核的源代码包。
2. 安装必要的依赖软件在编译过程中,需要安装一些必要的软件和工具,如编译器、构建工具等。
三、编译步骤1. 解压源代码包使用解压命令将下载的源代码包解压到指定目录。
2. 配置编译选项进入源代码目录,并运行配置命令,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编译选项。
3. 执行编译命令运行编译命令开始编译操作系统内核,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四、安装步骤1. 安装编译生成的内核镜像文件将编译生成的内核镜像文件复制到合适的位置,并修改相关配置文件以引导新编译的内核。
2. 安装相关系统文件运行安装命令,将其他必要的系统文件复制到适当的位置。
五、系统配置1. 修改引导加载程序根据系统的引导加载程序,如GRUB、LILO等,修改引导配置文件以支持新安装的内核。
2. 配置网络和驱动程序根据具体需求,配置网络设置和硬件驱动程序。
六、测试与验证1. 重新启动系统重新启动计算机,并选择新编译的内核进行引导。
2. 验证系统版本和功能运行相应的命令,验证新安装的Linux操作系统版本和功能是否正确。
七、常见问题解决1. 编译错误分析编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信息,根据错误提示进行逐步修复。
2. 硬件兼容性问题部分硬件设备可能需要额外的驱动程序或补丁文件才能正常运行,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八、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Linux操作系统的编译和安装过程,同时了解到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ubuntu12.04下编译linux内核写这个东西的时候,想起07年第一次编译内核,想起06年开始看内核代码,想起那段,生命中最灰暗的日子。
那时,经常在校内写读内核的心得,只因发现,你目录前言 (2)一、编译前的准备工作 (2)二、内核的配置 (2)三、内核的生成和安装 (3)四、启动新内核 (4)五、修改默认的配置文件 (4)5.1修改默认配置添加软件功能 (4)5.2修改默认配置添加pci和usb设备驱动 (5)5.3修改默认配置添加杂类设备驱动 (7)前言编译内核和编译其它软件相比,除了配置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既然编译内核这么简单,网上也能找到很多介绍的文章,我为什么还要写呢?因为看到有些文章源自不断抄袭旧东西,导致抄了些没用的东西,而且基本都对内核配置避而不谈,这样实际上一定会有人遇到问题。
所以,写点吧,给初学者。
一、编译前的准备工作编译软件需要先安装编译环境,主要的就是工具链(toolchain)。
由于安装包需要下载的数据量较大,所以如果软件源建议还是换成国内的吧。
我用163的源,source.list文件在这里,覆盖/etc/apt/source.list就行了。
替换源后,执行如下命令:apt-get update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p7zip-full后面的7z工具供下载了xz后缀文件的同学使用。
下载内核源码的网站是,版本随意,源码包名字是linux-3.x.x.tar.gz,有很多版本提供.xz结尾的压缩版本,压缩比较高,看自己网络情况定吧。
我这里下载的版本是3.6.6,名为linux-3.6.6.tar.gz。
接着解压源码,假设我们的编译目录为/home/sb/,解压命令为:tar xf linux-3.6.6.tar.gz-C/home/sb这样/home/sb/下出现一个linux-3.6.6的目录。
二、内核的配置内核支持很多的设备和功能,这些设备驱动和功能的开关主要通过内核的配置文件确定。
linux固件编译过程Linux固件编译过程在Linux系统中,固件是指驱动程序加载到硬件设备上时所需的程序和数据。
固件编译是将源代码转换为可执行的固件文件的过程。
本文将逐步介绍Linux固件编译的过程。
1. 安装编译环境在开始进行固件编译之前,需要安装编译环境。
这包括GNU工具链(如gcc、make等)、交叉编译工具链(如果需要为不同的平台编译固件)、源代码管理工具(如git、svn等)以及其他所需的开发工具和库。
可以使用系统的包管理器来安装这些软件。
2. 获取源代码获取所需的源代码。
这可以通过下载稳定版本的源代码包或者克隆版本控制系统中的存储库来实现。
通常,固件的源代码可以从设备制造商的网站或开发社区中获得。
使用版本控制系统可以方便地更新和管理源代码。
3. 配置编译参数进入源代码目录并运行配置命令。
该命令将根据所需的目标平台、要编译的功能模块以及其他选项进行设置。
通常,配置命令是通过运行"./configure"或者"cmake"来完成的。
这些命令将检查系统环境并生成构建系统所需的Makefile文件。
4. 构建固件使用make命令来构建固件。
make命令将根据Makefile文件中的规则和依赖关系来编译源代码。
在构建过程中,make将执行所需的编译器命令,并生成目标文件和可执行程序。
构建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具体取决于源代码的大小和复杂性。
5. 安装固件构建完成后,可使用make install命令将固件安装到指定目录中。
安装目录通常是Linux系统的根目录下的/lib/firmware。
这样,系统在加载驱动程序时将能够找到并加载相应的固件文件。
6. 测试和调试当固件完成安装后,可以进行测试和调试。
这可以包括运行固件的功能测试集、检查日志文件以及使用特定的工具进行调试。
测试和调试的目的是验证固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并修复可能出现的问题。
7. 发布和更新一旦固件通过了测试和调试,可以将其发布到设备制造商的网站或开发社区中。
编译Linux内核实验目的学习重新编译Linux内核,理解、掌握Linux内核和发行版本的区别。
实验内容重新编译内核是一件比你想像的还要简单的事情,它甚至不需要你对内核有任何的了解,只要你具备一些基本的Linux操作系统的知识就可以进行。
本次实验,要求你在RedHat Fedora Core 5的Linux系统里,下载并重新编译其内核源代码(版本号KERNEL-2.6.15-1.2054);然后,配置GNU的启动引导工具grub,成功运行你刚刚编译成功的Linux内核。
实验提示Linux是当今流行的操作系统之一。
由于其源码的开放性,现代操作系统设计的思想和技术能够不断运用于它的新版本中。
因此,读懂并修改Linux内核源代码无疑是学习操作系统设计技术的有效方法。
本实验首先介绍Linux内核的特点、源码结构和重新编译内核的方法,讲述如何通过Linux系统所提供的/proc虚拟文件系统了解操作系统运行状况的方法。
最后,对Linux编程环境中的常用工具也有简单介绍。
1.1查找并且下载一份内核源代码我们知道,Linux受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PL)保护,其内核源代码是完全开放的。
现在很多Linux的网站都提供内核代码的下载。
推荐你使用Linux的官方网站: ,如图1-1。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所有的内核版本。
图1-1 Linux的官方网站由于作者安装的Fedora Core 5并不附带内核源代码,第一步首先想办法获取合适版本的Linux内核代码。
通过命令# uname –r2.6.15-1.2054_FC5这就是说,RedHat Fedora Core 5采用的内核版本是2.6.15-1.2054_FC5。
但是,官方网站/pub/linux/kernel/找不到对应版本。
请别着急,既然它是RedHat发布的,RedHat的官方网站总有吧。
浏览/pub/fedora/linux/core/5/source/SRPMS,我们发现果然有文件kernel-2.6.15-1.2054_FC5.src.rpm,这个rpm文件就是2.6.15-1.2054_FC5版的内核源代码了。
编译linux外部驱动模块时的基础知识linux内核模块编译引言为了清晰的编译Linux内核,内核编译系统使用Kbuild规则对编译的过程以及依赖进行规约。
在内核模块的编译中,为了保持与内核源码的兼容以及传递编译链接选项给GCC,也使用Kbuild规则。
内核模块的源代码可以在内核源码树中,也可以在内核源码树外,当使用Kbuild时,两种情况的编译方式也大致相似。
一般的内核模块在开发时,都是放在源码树外的。
本文主要是针对源码树外部的内核模块的编译。
为了屏蔽内核模块编译的复杂性,开发人员需要编写额外的Makefile,最终让编译内核模块就像编译普通的应用程序一样,敲入”make”就行了。
本文后面就给了一个实例。
编译外部模块在编译外部模块之前,需要首先准备好当前内核的配置以及内核头文件,同时,当前内核的modules enable选项应该开启(编译内核时指定)。
命令行选项使用如下命令编译外部模块:make –C <kernerl_src_dir> M=<ext_module_path>其中-C表明make要调用<kernel_src_dir>下的Makefile,该Makefile就是内核的Makefile,M为该Makefile的参数,指定外部模块源码的路径。
当Makefile接收到M参数时,就默认编译外部模块。
例如,当前目录下存放一个外部模块的源码,其编译命令如下:make –C /lib/modules/`uname -r`/build M=`pwd`其中uname –r获取当前运行内核的版本,pwd为当前源码路径,将其展开之后为:make –C /lib/modules/ 2.6.42.9/build M=/home/user/hello其中/lib/modules/ 2.6.42.9/build是指向内核源码目录的符号链接。
编译完成之后,要安装驱动时,调用如下命令:make –C /lib/modules/`uname -r`/build M=`pwd` modules_install编译目标modules编译外部模块,默认目标就是modulesmodules_install安装编译成功了的外部模块,默认的安装目录为/lib/modules/<kernel_release>/extra/,前缀可以同过INSTALL_MOD_PATH指定。
linux 编译ko流程在Linux下,编译内核模块(.ko 文件)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这些步骤可能会根据具体的内核版本和构建环境有所不同,但基本流程是相似的。
准备源代码:获取内核源代码,通常可以从官方网站、发行版仓库或Git仓库获取。
将源代码解压到适当的位置。
设置编译环境:安装必要的编译工具,如make、gcc 等。
配置交叉编译环境(如果需要)。
配置内核:进入内核源代码目录。
运行make menuconfig 或make defconfig(或其他配置命令)来配置内核选项。
在这里,你可以选择要编译为模块的内核特性。
保存并退出配置工具。
编译内核模块:在内核源代码目录下,运行make 命令来编译内核。
如果只需要编译特定模块,可以使用make M=$(PWD) modules,其中$(PWD) 是当前目录的路径。
编译完成后,生成的.ko 文件通常位于arch/<体系结构>/boot 或drivers/<模块目录> 下。
安装内核模块:将生成的.ko 文件复制到/lib/modules/$(uname -r)/kernel/ 或/lib/modules/$(uname -r)/extra/ 目录下。
运行depmod -a 来更新模块依赖。
(可选)创建软链接,以便在其他内核版本下也能加载模块。
加载和测试模块:使用insmod 或modprobe 命令加载模块。
使用lsmod 命令检查模块是否已加载。
使用dmesg 或/var/log/messages 查看加载过程中的消息,以确认模块是否成功加载。
运行任何必要的测试或验证模块功能。
卸载模块:使用rmmod 命令卸载模块。
请注意,具体的步骤可能会因内核版本、架构和特定需求而有所不同。
在编译内核模块之前,建议仔细阅读相关文档和内核源代码中的说明。
Linux的内核编译和内核模块的管理一、内核的介绍内核室操作系统的最重要的组件,用来管理计算机的所有软硬件资源,以及提供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RED hatenterpriselinux的许多功能,比如软磁盘整列,lvm,磁盘配额等都是由内核来提供。
1.1内核的版本与软件一样内核也会定义版本的信息,以便让用户可以清楚的辨认你用得是哪个内核的一个版本,linux内核以以下的的语法定义版本的信息MAJOR.MINOR.RELEASE[-CUSTOME]MAJOR:主要的版本号MINOR:内核的次版本号,如果是奇数,表示正在开发中的版本,如果是偶数,表示稳定的版本RELEASE:修正号,代表这个事第几次修正的内核CUSTOME 这个是由linux产品商做定义的版本编号。
如果想要查看内核的版本使用uname 来查看语法#uname [选项]-r --kernel-release 只查看目前的内核版本号码-s --kernel-name 支持看内核名称、-n --nodename 查看当前主机名字-v --kernel-version 查看当前内核的版本编译时间-m --machine 查看内核机器平台名称-p --processor 查看处理器信息-I --hard-platform 查看硬件平台信息-o --operating-system 查看操作系统的名称-a 查看所有1.2内核的组件内核通常会以镜像文件的类型来存储在REDHAT ENTERPRISE LINUX 中,当你启动装有REDHAT ENTERPRISE linux的系统的计算机时,启动加载器bootloader 程序会将内核镜像文件直接加载到程序当中,已启动内核与整个操作系统一般来说,REDHAT ENTERPRISE LINUX 会把内核镜像文件存储在/boot/目录中,文件名称vmlinuz-version或者vmlinux-version 其中version就是内的版本号内核模块组成linux内核的第二部分是内核模块,或者单独成为内核模块。
Linux内核编译内幕详解内核,是一个操作系统的核心。
它负责管理系统的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和网络系统,决定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Linux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其源代码的公开性,所有的内核源程序都可以在/usr/src/l inux下找到,大部分应用软件也都是遵循GPL而设计的,你都可以获取相应的源程序代码。
全世界任何一个软件工程师都可以将自己认为优秀的代码加入到其中,由此引发的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Linux修补漏洞的快速以及对最新软件技术的利用。
而Linux的内核则是这些特点的最直接的代表。
想象一下,拥有了内核的源程序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可以了解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通过通读源代码,我们就可以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这在Windows下简直是天方夜谭。
其次,我们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量体裁衣,定制适合自己的系统,这样就需要重新编译内核。
在Windows下是什么情况呢?相信很多人都被越来越庞大的Windows整得莫名其妙过。
再次,我们可以对内核进行修改,以符合自己的需要。
这意味着什么?没错,相当于自己开发了一个操作系统,但是大部分的工作已经做好了,你所要做的就是要增加并实现自己需要的功能。
在Windows下,除非你是微软的核心技术人员,否则就不用痴心妄想了。
内核版本号由于Linux的源程序是完全公开的,任何人只要遵循GPL,就可以对内核加以修改并发布给他人使用。
Linux的开发采用的是集市模型(bazaar,与cathedral--教堂模型--对应),为了确保这些无序的开发过程能够有序地进行,Linux采用了双树系统。
一个树是稳定树(stable tree),另一个树是非稳定树(unstable tree)或者开发树(d evelopment tree)。
一些新特性、实验性改进等都将首先在开发树中进行。
如果在开发树中所做的改进也可以应用于稳定树,那么在开发树中经过测试以后,在稳定树中将进行相同的改进。
简单实例讲解linux的module模块编译步骤本⽂将直接了当的带你进⼊linux的模块编译。
当然在介绍的过程当中,我也会添加⼀些必要的注释,以便初学者能够看懂。
之所以要写这篇⽂章,主要是因为从书本上学的话,可能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学会整个过程,因为看书的话是⼀个学习过程,⽽我这篇⽂章更像是⼀个培训。
所以实践性和总结性更强。
通过本⽂你将会学到编译⼀个模块和模块makefile的基本知识。
以及加载(卸载)模块,查看系统消息的⼀些知识;第⼀步:准备源代码⾸先我们还是要来编写⼀个符合linux格式的模块⽂件,这样我们才能开始我们的模块编译。
假设我们有⼀个源⽂件mymod.c。
它的源码如下:mymod.c#include#include#includeMODULE_AUTHOR("Yu Qiang");MODULE_LICENSE("GPL");static int nbr = 10;module_param(nbr, int, S_IRUGO);static int __init yuer_init(void){int i;for(i=0; i{printk(KERN_ALERT "Hello, How are you. %d\n", i);}return0;}static void __exit yuer_exit(void){printk(KERN_ALERT"I come from yuer's module, I have been unlad.\n");}module_init(yuer_init);module_exit(yuer_exit);我们的源⽂件就准备的差不多了,这就是⼀个linux下的模块的基本结构。
第9⾏是导出我们的符号变量nbr。
这样在你加载这个模块的时候可以动态修改这个变量的值。
稍后将演⽰。
linux内核编译过程解释
Linux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控制着系统的资源管理、任务调度、驱动程序等重要功能。
编译Linux内核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它决定了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
1. 下载内核源代码:首先,我们需要从官方网站上下载Linux
内核的源代码。
这里我们可以选择下载最新的稳定版本或者是开发版,具体取决于我们的需求。
2. 配置内核选项:下载完源代码后,我们需要对内核进行配置。
这一步通常需要使用make menuconfig命令来完成。
在配置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系统所需的各种驱动程序和功能选项,以及定制化内核参数等。
3. 编译内核:配置完成后,我们可以使用make命令开始编译内核。
编译过程中会生成一些中间文件和可执行文件,同时也会编译各种驱动程序和功能选项。
4. 安装内核:编译完成后,我们可以使用make install命令将内核安装到系统中。
这一步通常需要将内核文件复制到/boot目录下,并更新系统的引导程序以便正确加载新内核。
5. 重启系统: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重启系统以使新内核生效。
如果新内核配置正确,系统应该能顺利地启动并正常工作。
总的来说,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操作经验。
但是,通过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编译技巧和命
令,我们可以轻松地完成内核编译工作,并为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做出贡献。
libtorch linux编译要在Linux上编译libtorch,你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安装CMake:确保你的系统已经安装了CMake。
2. 下载libtorch源代码:你可以从PyTorch的官方GitHub仓库中下载最新的libtorch源代码。
3. 解压源代码:解压下载的源代码文件。
4. 创建一个构建目录:在源代码文件夹外创建一个新的目录(例如`build`),并进入该目录。
5. 运行CMake:在构建目录中运行CMake命令,指定源代码的路径。
例如,运行以下命令:```cmake /path/to/libtorch/source/code```6. 配置编译选项:配置CMake来适应你的编译需求。
你可以添加额外的编译选项,例如选择编译器版本、构建库类型(静态/动态)、CUDA支持等等。
你可以通过运行`ccmake .`或者使用`cmake-gui`来配置这些选项。
7. 开始编译:运行`make`命令开始编译libtorch。
你可以使用`-j`选项来并行编译以加快速度,例如`make -j4`。
8. 等待编译完成:编译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等待编译完成。
9. 完成编译:当编译完成后,你将会得到libtorch的库文件,可以在构建目录下的`lib`文件夹中找到。
10. 配置环境变量:为了在其他项目中使用libtorch,你需要将libtorch的路径添加到你的环境变量中。
你可以将以下命令添加到你的`.bashrc`或者`.bash_profile`文件中:```exportLD_LIBRARY_PATH=/path/to/libtorch/lib:$LD_LIBRARY_PA TH```完成以上步骤后,你就可以在你的Linux系统上使用libtorch 了。
linux内核裁剪及编译步骤Linux内核裁剪及编译步骤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是其最重要和核心的组成部分。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内核进行裁剪以减少内核代码的大小,以及支持特定的硬件和功能。
Linux内核的裁剪和编译步骤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安装环境的支持。
下面将介绍Linux内核裁剪及编译的具体步骤,以供参考。
一、准备工作在开始进行Linux内核的裁剪及编译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环境。
其次,需要下载Linux内核的源代码,可以从Linux 的官方网站或者其他开源社区下载。
二、配置内核选项安装好开发环境和下载好源代码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内核的裁剪和编译了。
首先需要进行内核选项的配置。
可以使用make menuconfig命令进入配置界面。
在这个界面中,用户可以对内核进行不同程度的裁剪,包括去掉多余的硬件支持和功能选项。
在配置选项中,用户需要选择一些基本的配置选项,包括文件系统类型、设备驱动、协议栈、安全选项、虚拟化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项的选择和配置。
三、编译内核在完成了内核的配置之后,下一步就是进行内核的编译。
可以使用make命令进行编译。
编译过程中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资源,因此建议在空闲时刻进行编译。
如果出现编译错误,需要根据错误提示进行排查和解决。
编译错误很可能是由配置选项不当造成的,因此要仔细检查配置选项。
四、安装内核编译完成后,就可以安装内核。
可以使用make install命令进行安装。
安装完成后,可以重启系统,以使新的内核生效。
在重启时,需要手动选择新的内核,可以选择自己编译的内核或者系统默认的内核。
五、总结对于不同的用户,对内核的需求和选择是不同的。
因此,在对内核进行裁剪时,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适当的选择,以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在进行内核的编译时,也需要仔细检查配置选项和随时记录日志以便排除可能出现的问题。
arm64 linux 编译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ARM64 Linux系统的编译流程详解在嵌入式和移动计算领域,ARM架构因其低功耗和高性能而广泛使用。
linux gcc编译命令
GCC是 Linux系统下的一个很常用的开源编译器。
使用GCC编译
C/C++程序,大致需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1、准备工作:确定要编译的程序源码文件,源码文件通常以 .c
或 .cpp结尾。
2、编译阶段:使用GCC命令进行编译,编译完成后生成目标文件,
比如 a.out 或者带有其它后缀的文件名。
3、链接阶段:使用GCC将目标文件与静态库链接在一起,最终生成
可执行文件。
4、执行文件:使用./<文件名>命令运行可执行文件,查看其执行结果。
常用的GCC编译命令为:
1、gcc [选项参数] 源文件名 -o<输出文件名>,该命令可以进行编译,默认输出文件名为 a.out 。
2、gcc [选项参数] 源文件名 -c,该命令仅进行编译,不进行链接,源文件编译生成 .o 格式的文件。
3、gcc [选项参数] 源文件名 -S,该命令仅进行编译,不进行汇编,源文件编译生成 .s 格式的文件。
4、gcc [选项参数] 汇编文件名 -c,该命令进行汇编并编译,汇编
文件编译生成 .o 格式的文件。
5、gcc [选项参数] 目标文件名 -o<输出文件名>,该命令可以链接多个 .o 格式的文件,最终生成可执行文件。
6、gcc [选项参数] 动态库文件名 -shared -o<输出文件名>,该命令将多个 .o 格式的文件链接成动态库,最终生成动态库文件。
7、g++[选项参数]源文件名-o<。
Linux下编译⽣成SO并进⾏调⽤执⾏Linux下编译⽣成SO并进⾏调⽤执⾏参考博客的博客:1 代码结构(1)include中是⽤于⽣成SO的头⽂件,当前只有⼀个test.h⽂件,内容如下:void print_func(void);(2)src中是⽤于⽣成SO的源⽂件,当前只有⼀个test.c⽂件,内容如下:#include <stdio.h>void print_func(void){int i = 0;for (; i < 10; i++)printf("i = %d\n", i);return;}(3)Makefile⽂件是⽤于⽣成SO的,内容如下:PROJECT=libprint_func.soCC?=gccSOURCES=$(wildcard src/*.c)OBJECTS=$(patsubst %.c,%.o,$(SOURCES)).PHONY:cleanCFLAG = -Iinclude -fPIC -sharedLD_FLAG = -fPIC -s -Wl,-z,relro,-z,now,-z,noexecstack -fstack-protector-all$(PROJECT): $(OBJECTS)mkdir -p lib$(CC) -shared -o lib/$@ $(patsubst %.o,obj/%.o,$(notdir $(OBJECTS))) $(LD_FLAG)@echo "finish $(PROJECT)".c.o:@mkdir -p obj$(CC) -c $< $(CFLAG) -o obj/$(patsubst %.c,%.o,$(notdir $<))clean:-rm -rf obj lib@echo "clean up"⽣成的SO的名字为libprint_func.so。
MODULE_LICENSE("Dual BSD/GPL");static int hello_init(void){printk(KERN_ALERT "hello,I am edsionte/n");return 0;}static void hello_exit(void){printk(KERN_ALERT "goodbye,kernel/n");}module_init(hello_init);module_exit(hello_exit);// 可选MODULE_AUTHOR("Tiger-John");MODULE_DESCRIPTION("This is a simple example!/n"); MODULE_ALIAS("A simplest example");Tiger-John说明:1.> 相信只要是学过 C 语言的同学对第一个程序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也许大家看了第二个程序就有些不明白了。
可能有人会说: Tiger 哥你没疯吧,怎么会把 printf() 这么简单的函数错写成了 printk() 呢。
也有的人突然想起当年在大学学 C 编程时,老师告诉我们“一个 C 程序必须要有 main() 函数,并且系统会首先进入 main() 函数执行 " ,那么你的程序怎么没有 main() 函数呢?没有 main() 函数程序是怎么执行的呢?可能也会有更仔细的人会发现:怎么两个程序头文件不一样呢?不是要用到输入和输出函数时,一定要用到 <stdio.h> 这个头文件,你怎么没有呢?--------------------------------------------------------------------------------------------Tiger 哥很淡定的告诉大家其实第二个程序是正确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到底如何来编写一个内核模块程序。
2. 内核模块编程的具体实现第一步: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程序的头文件#include<linux/kernel.h>#include<linux/module.h>#include<linux/init.h>这三个头文件是编写内核模块程序所必须的 3 个头文件。
Tiger-John 说明:1> 由于内核编程和用户层编程所用的库函数不一样,所以它的头文件也和我们在用户层编写程序时所用的头文件也不一样。
2> 我们在来看看在 L inux 中又是在那块存放它们的头文件a. 内核头文件的位置: /usr/src/linux-2.6.x/include/b. 用户层头文件的位置 : /usr/include/现在我们就明白了。
其实我们在编写内核模块程序时所用的头文件和系统函数都和用层编程时所用的头文件和系统函数是不同的。
第二步:编写内核模块时必须要有的两个函数 :1> 加载函数:static int init_fun(void)// 初始化代码}函数实例:static int hello_init(void)// 不加 void 在调试时会出现报警{printk("hello world!/n");return 0;}2> 卸载函数无返回值static void cleaup_fun(void){// 释放代码}函数实例:static void hello_exit(void)// 不加 void 会出现报警 , 若改为 static int 也会报错 , 因为出口函数是不能返会值的{printk("bye,bye/n");}在模块编程中必须要有上面这两个函数;Tiger-John补充:注册函数和卸载函数还有另一中写法:1> 模块加载函数static int __init init_fun(void)// 初始化代码}函数实例:static int __init hello_init(void){printk("hello tiger/n");return 0;}2> 卸载函数无返回值static void __exit cleaup_fun(void){// 释放代码}函数实例:static void __exit exit(void){printk("bye bye!/n");}Tiger-John补充: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第二中函数的写法与第一中函数的写法主要不同就是加了 __init 和 __exit 前缀。
(init 和 exit 前面都是两个下划线 )那么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有什么好处呢:_init 和__exit 是Linux 内核的一个宏定义,使系统在初始化完成后释放该函数,并释放其所占内存。
因此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建议大家啊在编写入口函数和出口函数时采用第二中方法。
(1)在linux内核中,所有标示为__init的函数在连接的时候都放在.init.text这个区段内,此外,所有的__init函数在区段.initcall.init 中还保存了一份函数指针,在初始化时内核会通过这些函数指针调用这些__init函数,并在初始化完成后释放init区段(包括.init.text,.initcall.init等)。
(2)和__init一样,__exit也可以使对应函数在运行完成后自动回收内存。
3 >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 printk() 函数a. 上面已经说了,我们在内核编程时所用的库函数和在用户态下的是不一样的。
printk 是内核态信息打印函数,功能和比准 C 库的printf 类似。
printk 还有信息打印级别。
b.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 printk() 函数的原型:int printk(const char *fmt, ...)消息打印级别:fmt---- 消息级别:#define KERN_EMERG "<0>" /* 紧急事件消息,系统崩溃之前提示,表示系统不可用 */#define KERN_ALERT "<1>" /* 报告消息,表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 #define KERN_CRIT "<2>" /* 临界条件,通常涉及严重的硬件或软件操作失败 */#define KERN_ERR "<3>" /* 错误条件,驱动程序常用KERN_ERR 来报告硬件的错误 */#define KERN_WARNING "<4>" /* 警告条件,对可能出现问题的情况进行警告 */#define KERN_NOTICE "<5>" /* 正常但又重要的条件,用于提醒。
常用于与安全相关的消息 */#define KERN_INFO "<6>" /* 提示信息,如驱动程序启动时,打印硬件信息*/#define KERN_DEBUG "<7>" /* 调试级别的消息 */Tiger-John 说明:不同级别使用不同字符串表示,数字越小,级别越高。
c. 为什么内核态使用 printk() 函数,而在用户态使用 printf() 函数。
printk() 函数是直接使用了向终端写函数 tty_write() 。
而 printf() 函数是调用 write() 系统调用函数向标准输出设备写。
所以在用户态(如进程 0 )不能够直接使用 printk() 函数,而在内核态由于它已是特权级,所以无需系统调用来改变特权级,因而能够直接使用 printk() 函数。
printk 是内核输出,在终端是看不见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系统日志。
但是我们可以使用命令: cat /var/log/messages ,或者使用 dmesg 命令看一下输出的信息。
第三步:加载模块和卸载模块1>module_init(hello_init)a. 告诉内核你编写模块程序从那里开始执行。
b.module_init() 函数中的参数就是注册函数的函数名。
2>module_exit(hello_exit)a. 告诉内核你编写模块程序从那里离开。
b.module_exit() 中的参数名就是卸载函数的函数名。
Tiger-John 说明:我们一般在注册函数里进行一些初始化比如申请内存空间注册设备号等。
那么我们就要在卸载函数进行释放我们所占有的资源。
(1)若模块加载函数注册了XXX,则模块卸载函数应该注销XXX(2)若模块加载函数动态申请了内存,则模块卸载函数应该注销XXX(3)若模块加载函数申请了硬件资源(中断,DMA通道)的占用,则模块卸载函数应该释放这些硬件资源。
(4) 若模块加载函数开启了硬件,则卸载函数中一般要关闭硬件。
第四步 : 许可权限的声明1> 函数实例:MODULE_LICENSE("Dual BSD/GPL") ;2> 此处可有可无,可以不加系统默认 ( 但是会报警)模块声明描述内核模块的许可权限,如果不声明 LICENSE ,模块被加载时,将收到内核的警告。
在 Linux2.6 内核中,可接受的 LICENSE 包括" GPL","GPL v2","GPL and additional rights","Dual BSD/GPL","DualMPL/GPL","Proprietary" 。
第五部:模块的声明与描述(可加可不加)MODULE_AUTHOR(“author”);// 作者MODULE_DESCRIPTION(“description”);//描述MODULE_VERSION(”version_string“);//版本MODULE_DEVICE_TABLE(“table_info”);//设备表对于USB,PCI等设备驱动,通常会创建一个MODULE_DEVICE_TABLE MODULE_ALIAS(”alternate_name“);//别名Tiger-John:总结经过以上五步(其实只要前四步)一个完整的模块编程就完成了。
第六步:常用的模块编程命令:1>在Linux系统中,使用lsmod命令可以获得系统中加载了的所有模块以及模块间的依赖关系2>也可以用cat /proc/modules 来查看加载模块信息3>内核中已加载模块的信息也存在于/sys/module目录下,加载hello.ko后,内核中将包含/sys/module/hello目录,该目录下又包含一个refcnt文件和一个sections目录,在/sys/module/hello 目录下运行tree -a可以看到他们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