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doc 101页)
- 格式:doc
- 大小:6.74 MB
- 文档页数:101
地质勘查规范地质勘查规范是指地质勘查工作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下面是地质勘查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第一,地质勘查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地质勘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勘查区域的地质背景、地质历史和地质条件等。
同时,要进行现场考察,对勘查区域进行综合的地形、地貌、植被、水文等方面的调查。
第二,地质勘查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地质勘查应该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实施。
地质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实地观察、采样和测试、测绘和地球物理勘探等。
地质技术主要包括地质剖面绘制、地质构造分析、地质图绘制等。
勘查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系统、全面、综合的原则,保证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地质勘查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在地质勘查中,需要收集大量的地质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地质数据包括采样数据、测试数据、测绘数据、地球物理数据等。
数据处理需要使用统计分析和地质模型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第四,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写。
地质勘查结果要及时、准确地整理成报告。
报告要包括地质勘查的目的、范围和方法,以及勘查结果和结论。
报告的内容要具体、详尽,使用清晰、简明的语言来表达,以方便相关人员理解和应用。
第五,地质勘查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地质勘查时,必须对勘查过程和结果进行质量控制。
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方法进行,确保采集的数据准确、可靠。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确保勘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总结来说,地质勘查规范是地质勘查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通过准备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数据收集和处理、报告编写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范操作,能够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对于推动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地质勘查规范的实施还能够提高勘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可应用性,为相关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GB/T 13908-2002前言本标准是根据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GB/T13908—1992《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T13688-1992《固体矿产详查总则》、GB/T 13687—1992《固体矿产普查总则》等三个标准进行修订,并合并为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3908—1992、GB/T13688—1992、GB/T13687—1992。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咨询研究中心、评审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本标准起草人:邵厥年、严铁雄、宾德智、张文海、邓善德、田绍东、王炳铨、甘先平。
本标准委托国土资源部储量司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范围总则代替GB/T 13687—1992GB/T 13688—1992GB/T 13908—1992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olid mineral exploration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工作、可行性评价工作,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各阶段的总体工作部署;可作为评审、验收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成果的总要求;也是制定各类(种)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规定、指南的总原则;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评价、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3 矿产勘查的目的任务矿产勘查最终的目的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也称矿物勘查测量,指从矿石钻孔、采掘、采样以及矿床和矿山内外形态、尺寸、构成等方面系统进行勘查观测和测量,以准确地反映矿床或矿山的性质、形状、大小、数量等特征,以保证生产运营安全,准确评估矿产储量,并为进行矿产勘查技术研究、地质找矿、工程勘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重要依据。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旨在规范矿产勘查测量技术行为和技术流程,为矿产的勘查、评价、预测等提供依据,确保矿产勘查测量的安全、准确、可靠,保证勘查测量技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为矿床开采等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一、勘查测量工作范围勘查测量工作范围包括:地质勘查测量、矿物勘查测量、构造勘查测量、地质调查测量以及条件有关的地球物理勘查测量等。
二、勘查测量要求1、勘查前应对现场条件和环境等信息进行充分、准确的收集和研究,以便把握全局需要采取的测量措施;2、勘查测量现场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勘查测量工作的安全;3、勘查测量应按照有效的工作技术规定和操作流程进行,以便准确反映矿床或矿山的形态、尺寸、构成等特征;4、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勘查测量应采取有效的记录手段,以便准确记录勘查测量过程中所得到的测量结果;5、勘查测量结果应检查、比对、统计,确保勘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勘查测量技术1、空间坐标测量:即测量空间位置坐标,分为水准测量、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三种,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或组合使用;2、勘查测量仪器:主要包括测距仪、水准仪、电子探测仪等,用于测定勘查测量距离、方向、量变量等;3、自动化检测技术:主要指测量系统、激光扫描仪等技术,可用于采集现场精细光学图像、地形图以及三维建模等;4、地形测量:包括地形概略测量、近景测量和远景测量等,可用于测定矿床走向及其形状等;5、地震勘查测量技术:主要指地震波形测定、三维电磁场测定和磁力仪测量等,可用于研究矿床的构造特征和结构特征等。
四、实施和管理1、勘查测量工作应由专业的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人员负责,有资质的勘查测量机构管理和协助,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管理;2、勘查测量应定期检查和校核,确保勘查测量的安全、准确、可靠,保证技术质量;3、勘查测量结果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要求和时间要求报送并记录,及时反映实际情况和变化。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是对勘探工作中的测量活动进行规范的一系列要求和步骤,包括测量对象、测量方法、测量误差、数据处理等方面,它对于实现精准的勘探成果和提高勘探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测量对象地质矿产勘查测量的对象一般包括地形地貌、岩石构造、矿床分布、矿体形态、矿物品位、水文地质等内容。
对于地形地貌测量应注意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和仪器,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岩石构造测量需要根据具体岩石种类和构造类型采取不同的测量方法,并要注重对各种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和处理。
矿床分布测量重点是确定矿区和非矿区的分界线,应注意对矿床矿化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矿体形态测量主要是为了确定矿体的三维空间坐标和体积等参数,需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测量仪器和精度。
矿物品位测量是为了确定矿石中目标矿物的含量,要注意样品的取舍和分析方法的选择。
水文地质测量需要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和测量环境等因素,采用适当的仪器和方法,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测量。
二、测量方法地质矿产勘查测量的方法包括传统测量方法和现代测量技术。
传统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平面测量、高程测量、角度测量等,这些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地勘工作中,并已经得到了有效验证。
现代测量技术包括GPS测量、激光测量、地面激光扫描测量等,这些测量技术具有高效、高精度等优点,在一些特殊环境下能够得到更准确、更可靠的测量数据。
根据测量地点和测量对象的不同,选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技术,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现代测量技术的应用中,需要注意选用优质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并严格执行使用和管理规范要求。
三、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其大小和来源涉及到测量仪器、测量环境、测量人员等多方面因素。
为了减小误差的影响,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中应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和严格的测量程序,尽可能地消除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并进行误差分析,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数据的整理、分析、综合和应用等方面,需要采用科学的处理方法和一系列专门的数据处理软件。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1. 引言地质矿产勘查测量是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量和定位地质和矿产资源信息,为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本文档旨在规范地质矿产勘查测量工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一致性。
2. 术语和定义本文档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如下:•地质矿产勘查测量:指对地质和矿产资源进行测量和定位的工作。
•地质勘查:指对地球表面和地下进行系统性调查和研究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
•矿产资源:指地球上存在并具有经济价值的矿物和能源。
•测量准确性: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可重复性:指在同样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一致性:指在相同的测量对象和条件下,不同测量员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3. 测量仪器和设备的选择与检定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全站仪、GPS测量仪等。
在选择测量仪器和设备时,应根据勘查任务的要求和工作环境的特点进行选择。
同时,对已有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测量方法和流程地质矿产勘查测量的方法和流程应根据具体的勘查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确定。
一般而言,地质勘查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测测量:根据勘查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前期调查结果,对勘查点位进行预测,并确定测量方法和最佳测量时间。
•现场测量:根据预测的点位,使用相应的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现场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勘查结果和结论。
数据处理应使用专业的软件工具,并按照规范进行数据校正和误差处理。
5. 测量结果的报告与保存地质矿产勘查测量结果的报告应包括测量方法、仪器设备、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报告中的数据应经过校核和审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数据和报告的保存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
对于重要的勘查测量数据,应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或档案,以方便后续的数据查询和利用。
地质勘探勘测规范地质勘探勘测是指对地球表层及其下部的构造、性质、成因、资源等进行系统观测、测量、分析和实践应用的科学与技术活动。
为了保证勘探勘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规范、规程、标准等。
本文将从勘探勘测的目的、方法、数据处理与评价等方面,对地质勘探勘测规范进行探讨。
一、地质勘探勘测的目的地质勘探勘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地质信息,揭示和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地壳运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一系列地质现象,为国土资源开发、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地质勘探勘测的方法1. 野外地质调查:通过采集野外地质样品和地层、构造、沉积等野外地质资料,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以获取地质信息。
2. 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如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等,探测地下构造、岩性、矿产等信息。
3. 地球化学勘探:通过实地采集岩石、土壤、地下水等样品,进行元素、同位素、矿物、化石等地球化学分析,获取地质信息。
4. 遥感勘查: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技术,对地表进行空间观测和监测,获取地表地貌、土地利用、植被、水文等信息。
5. 钻探:通过井下或井旁钻探设备,进行岩心、取样、测井等操作,获取地下岩石、构造、矿产等信息。
三、地质勘探勘测的数据处理与评价1. 数据处理:对野外调查、勘探测量等获得的数据进行编辑、整理、校核、标定等步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解释: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学科原理,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解释,揭示地下岩石、构造、工程地质及资源等的空间分布与特征。
3. 评价报告:根据数据解释的结果,编制地质勘探勘测的评价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决策者参考,为资源开发和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四、地质勘探勘测的质量控制1. 设备标准:勘探勘测设备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确保设备的精度、可靠性、安全性。
2. 人员资质:勘探勘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地质勘探规范引言:地质勘探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通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地壳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以了解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矿产资源等信息,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确保地质勘探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来指导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
本文将从地质调查、取样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对地质勘探规范进行探讨。
一、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地质勘探的基础工作,旨在了解地质条件,确定勘探目标和方案。
在地质调查中,应遵循以下规范:1.田野工作(1)确保勘探人员安全,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2)进行详细的地理勘察,在地图上标明勘探区域的边界;(3)认真查阅历史地质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工作;(4)正确使用地质测量仪器,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钻探工作(1)选择合适的钻探点位,避免地质灾害风险;(2)钻探前进行地质勘察,了解井址地质条件;(3)按照规定的钻探方法和流程进行钻孔施工;(4)做好记录,及时采集岩心样品,并正确标识。
二、取样分析取样分析是地质勘探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样品的化验和测试,得出地质信息。
在取样分析中,应遵循以下规范:1.取样方法(1)根据不同岩层特点,选择合适的取样方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2)避免取样过程中的污染和损坏,保证取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样品保存(1)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样品保存好,避免样品的变质;(2)对不同类型的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保存,保持其原有性质。
三、数据处理地质勘探的数据处理是对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以得出地质结论。
在数据处理中,应遵循以下规范:1.数据整理(1)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建立完整的数据库;(2)清洗数据,剔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2.数据分析(1)采用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统计学方法、地质解译方法等;(2)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地质特征。
四、结果表达地质勘探结果的表达是将研究成果向他人传达的过程,其准确性和清晰度对于人们的理解至关重要。
地质勘探勘测规范概述:地质勘探是指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等手段来了解地质体的分布、性质和构造等信息的过程,是开展工程建设、资源勘查、灾害防控等工作的基础。
为了保证地质勘探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和遵守地质勘探勘测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勘探设计、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勘探设计:地质勘探的第一步是制定合理的勘探设计。
勘探设计应当根据地质目标和项目需求,合理确定工程区域的勘探范围、勘探方法,以及勘探的工作内容、任务和目标等。
勘探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地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勘探方法的技术要求,确保勘探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地质勘探的核心环节之一。
在野外调查中,勘探人员需要详细了解地质体的分布、性质和构造等信息。
为了规范野外调查工作,勘探人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野外调查应当按照预定的调查路线进行,不得随意变更。
2. 野外调查应当尽可能获取多种类型的地质样品,包括岩石样品、土壤样品和水样等。
3. 野外调查应当注重记录和标识,及时整理和归档相关数据和样品。
4. 野外调查应当使用适当的调查工具和仪器设备,确保采集的数据准确可靠。
室内分析:室内分析是对采集的地质样品进行实验和检测的过程。
室内分析是判断地质体性质和特征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严格遵守以下规范:1. 在进行室内分析前,必须对采集的地质样品做好标识和记录,并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样品的处理和制备。
2. 室内分析应当使用规范的试验方法和仪器设备,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室内分析应当根据需要对不同性质的地质样品进行不同的测试和检测,包括岩石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等方面的测试。
4. 室内分析应当对测试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并与野外调查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以得出科学和合理的结论。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地质勘探工作的最后一步,也是决定勘探结果和评价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遵守以下规范:1. 数据处理应当依据勘探设计和野外调查的结果,进行科学和合理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矿山测量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条矿山测量是矿山企业生产建设的一项基础技术工作。
是正确指导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矿山生产技术现代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任务是及时进行生产测量和施工测设;执行生产监督,实现正规采掘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第2条矿山测量技术工作的主要内容:1.建立或利用矿区测量控制网;2.测绘或补测矿区地形图;3.进行地上、地下各种工程的施工测设;4.填绘反映生产现状的各种采掘(剥)工程图和专用图;5.验收采掘(剥)充填工程量和生产量;第3条规范中的各种精度指标与要求,是根据黄金矿山生产建设工作的需要,考虑经济合理的原则及技术现状而确定的。
第4条测量成果的精度评定以中误差为标准,当观测误差与观测值本身大小有关时,应同时应用相对误差来评定观测结果的质量。
允许误差(限差)一般采用中误差的二倍值。
第5条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应有检核。
凡提交使用的一切测绘资料和成果,必须经过检查和负责人签字。
第6条加强测绘仪器,工具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查、校正和维修。
进行重要测绘工作前,还应按规定检核。
第7条矿山测绘资料是正确进行采掘工作的重要依据,是矿山建设和生产管理的重要技术资料,必须长期妥善保存。
第8条开展矿山测量研究,改革测绘方法与仪器,工具。
积极推广测量先进经验和新技术。
第9条要注意总结测量经验,积累资料,求出矿山各种测绘误差的基本参数,满足生产需要。
第10条矿山测量工作对考核矿山企业的工程质量、生产量及保证安全生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测量人员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严格执行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充分发挥测量工作在矿山生产中的作用。
第11条矿区控制网测量、矿区地形测量可参照国家测绘局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矿区近井网控制测量第一节基本要求第12条矿区在地质勘探时期所建立的矿区平面基本控制网点。
在矿区基本建设和生产时,应对其测量的保有情况和原始数据及精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检查,在满足规范要求时原则上不需重新布网。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doc 101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Dl0001—89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Specifications Of survey for Geologicai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1 总则1.1 一般规定1.1.1 本规范规定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1:1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标准。
1.1.2 本规范适用于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进行大地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使用,并可供相应精度的矿山设计及生产利用。
1.1.3 在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基本精度时,可采用其它作业方法或新技术作业,并制定补充技术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
1.1.4 作业前,应根据任务要求,充分收集测区各项有关资料,分析测区自然地理及交通情况进行测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
作业结束后,应编写测量成果工作报告,进行成果成图验收。
1.2平面控制测量1.2.1 平面控制点是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基础。
根据测区的面积及测图比例尺可布设三、四等和一、二级三角或导线测量。
各等级三角点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m,各等级导线网最弱点与起始点或相邻路线中最弱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m。
1.2.2 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测制地形图,均应布设满足相应测图比例尺所需密度和精度的平面基本控制点。
1.3高程控制测量1.3.1 测区的高程基本控制应为三、四等水准或四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小面积测区且无发展远景时,亦可布设等外水准或等外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1.3.2 各等级水准网(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对起始点不大于0.05m。
1.3.3 各等级三角点(导线点)的高程,采用水准、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或三角高程测定,其高程中误差不大于l/20等高距,当采用0.5m等高距时,不大于1/10等高距。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测量规范要求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数据和测量结果。
为了确保地质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地质测量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地质测量规范要求的相关内容。
一、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地质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首先是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并保证其正常工作和准确度。
其次是准备测量点的选取和布设。
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和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点,并合理布设,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此外,还需要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熟悉测量方法和操作规程。
二、测量的实施地质测量的实施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进行。
首先是测量的顺序和步骤。
根据具体的地质测量任务,确定测量的顺序和步骤,并按照计划进行。
其次是测量的精确度要求。
不同的地质测量任务对精确度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量的精确度,并保证测量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此外,还要注意测量的环境条件,如光照、天气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地质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是数据的整理和归档。
将测量数据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编号进行整理和归档,以方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利用。
其次是数据的精确度分析。
对测量数据进行精确度分析,评估其可靠性,并进行相应的误差修正。
此外,还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和建议。
四、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为了确保地质测量的质量,需要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首先是定期进行设备校准和检查,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是对测量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地质测量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总结: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地质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严格按照地质测量的规范要求进行工作。
在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中,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准备和测量点进行布设。
地质勘探规范地质勘探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用来了解地下的地质情况、确定资源储量和开采价值,为各个行业提供数据支持。
为了确保勘探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系列规范、规程和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勘探前期工作、勘探方法和勘探结果解读等方面来论述地质勘探的规范。
一、前期工作的规范地质勘探前期工作是确保地质勘探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步骤,包括目标区域选择、资料调研和勘探方案设计。
以下是前期工作的规范:1.目标区域选择目标区域选择应基于综合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震活动性等方面因素,合理确定最有潜力的勘探区域。
同时,需要利用现有的地质调查数据和现场勘探数据进行分析,确保区域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2.资料调研在确定目标区域后,需要进行资料调研,综合分析文献资料、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数据等,了解地质背景和区域特点。
此外,还需要调查相关的地质灾害情况,确保勘探过程的安全性。
3.勘探方案设计勘探方案设计需要根据目标区域的地质特点和勘探目的,结合勘探方法和技术要求,合理选择勘探手段,以确保勘探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勘探方案应详细描述勘探的步骤、数据采集方式和数据处理方法,同时也要考虑环境保护等相关要求。
二、勘探方法的规范地质勘探方法的规范是确保勘探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及其规范:1.地电法勘探地电法勘探是通过测定地下电阻率分布来推测地下结构的一种方法。
在进行地电法勘探时,需根据勘探目标和地质特征,确定测线布置和观测点间距,同时还需选择合适的电探测仪器和参数设置,确保测量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地磁法勘探地磁法勘探是通过测定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变化来推测地下岩性和构造的方法。
在进行地磁法勘探时,要选择合适的磁力仪和测量参数,严格控制测量环境的干扰,确保测量数据的精确性和可比性。
3.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来获取地下构造信息的方法。
在进行地震勘探时,需要合理设计地震仪器的布放位置和参数设置,同时还需根据地震波反射和折射的特点来解释勘探数据,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Dl0001—89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Specifications Of survey for Geologicai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1 总则1.1 一般规定1.1.1 本规范规定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1:1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标准。
1.1.2 本规范适用于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进行大地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使用,并可供相应精度的矿山设计及生产利用。
1.1.3 在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基本精度时,可采用其它作业方法或新技术作业,并制定补充技术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
1.1.4 作业前,应根据任务要求,充分收集测区各项有关资料,分析测区自然地理及交通情况进行测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
作业结束后,应编写测量成果工作报告,进行成果成图验收。
1.2平面控制测量1.2.1 平面控制点是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基础。
根据测区的面积及测图比例尺可布设三、四等和一、二级三角或导线测量。
各等级三角点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m,各等级导线网最弱点与起始点或相邻路线中最弱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m。
1.2.2 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测制地形图,均应布设满足相应测图比例尺所需密度和精度的平面基本控制点。
1.3高程控制测量1.3.1 测区的高程基本控制应为三、四等水准或四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小面积测区且无发展远景时,亦可布设等外水准或等外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1.3.2 各等级水准网(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对起始点不大于0.05m。
1.3.3 各等级三角点(导线点)的高程,采用水准、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或三角高程测定,其高程中误差不大于l/20等高距,当采用0.5m等高距时,不大于1/10等高距。
1.4地形图的基本要求1.4.1 测制地形图应内容齐全,综合取舍合理。
3—13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18341-201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矿产勘查中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以及地图制图与复制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进行控制测量1:1000~1:5000比例尺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并可供相应精度的矿山设计及生产利用。
2 引用标准(略)3 总则3.1 一般规定3.1.1 本标准取两倍中误差为最大误差。
3.1.2 在满足本标准成果成图精度的前提下,可采用本标准未列入的新技术、新方法,但应在项目设计书中明确规定。
3.1.3 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任务要求,充分收集、分析测区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
作业过程中应加强内、外业的质量检查。
工作结束后应编写测区技术总结,及时组织对成果、成图的检查验收,并做好测绘成果的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
3.1.4 为了便于本标准的贯彻执行,各有关测绘单位可结合具体情况,根据本标准所定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制定本单位使用的作业细则或补充规定。
3.2 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3.2.1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亦可采用1954年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03-19发布2001-10-01实施第 1023 页当投影长度变形大于2.5cm/km时,可依次采用:a. 投影于高斯平面上的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b. 投影于测区平均高程面或任意高程面上的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当测区面积小于50km2且无发展远景时,可直接在平面上计算。
3.2.2 高程控制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困难地区可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暂用独立高程系,当采用独立高程系时,应尽量与国家高程基准联测。
3.2.3 当扩建控制网时,为了保持成果成图的连贯性,一般应采用原有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3.3 地形图的基本要求3.3.1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按40cm×50cm或50cm×50cm的矩形或正方形分幅。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Dl0001—89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Specifications Of survey for Geologicai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1 总则1.1 一般规定1.1.1 本规范规定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1:1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标准。
1.1.2 本规范适用于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进行大地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使用,并可供相应精度的矿山设计及生产利用。
1.1.3 在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基本精度时,可采用其它作业方法或新技术作业,并制定补充技术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
1.1.4 作业前,应根据任务要求,充分收集测区各项有关资料,分析测区自然地理及交通情况进行测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
作业结束后,应编写测量成果工作报告,进行成果成图验收。
1.2平面控制测量1.2.1 平面控制点是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基础。
根据测区的面积及测图比例尺可布设三、四等和一、二级三角或导线测量。
各等级三角点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m,各等级导线网最弱点与起始点或相邻路线中最弱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1m。
1.2.2 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测制地形图,均应布设满足相应测图比例尺所需密度和精度的平面基本控制点。
1.3高程控制测量1.3.1 测区的高程基本控制应为三、四等水准或四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小面积测区且无发展远景时,亦可布设等外水准或等外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1.3.2 各等级水准网(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对起始点不大于0.05m。
1.3.3 各等级三角点(导线点)的高程,采用水准、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或三角高程测定,其高程中误差不大于l/20等高距,当采用0.5m等高距时,不大于1/10等高距。
1.4地形图的基本要求1.4.1 测制地形图应内容齐全,综合取舍合理。
图式符号运用正确着重显示与地质勘查有关的元素。
1.4.2 地形图上地物点对附近图根点(航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在平地、丘陵地不大于图上0.6mm;山地、高山地不大于0.8mm。
1.4.3 图上等高线插求高程点对附近图根点(航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表1—1的规定(以测图等高距为单位)。
当采用0.5 m等高距时,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2等高距。
高山地地面倾角大于45。
时,等高线平面位移中误差不大于图上lmm。
1.4.4 森林荫蔽及其它困难地区,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及等高线插求高程点的高程中误差可放宽0.5倍;特别荫蔽地区,无法按本规范规定的正常方法施测时,其成图精度及施测方法可结合测区具体情况,拟订技术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1.4.5 地形图符号及注记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791-86(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及GB 7929'-87《1:500。
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0。
1.5地形图规格1.5.1 平面控制点的坐标暂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三度带分带。
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任意轴子午线或控制网边长投影于任意高程面的局部坐标系。
测区面积小于50km2且无发展远景时,可直接在平面上计算。
高程控制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当扩建控制网时,为了保持成果成图的连贯性,一般应采用原有的平面和高程系统。
1.5.2 地形图按40cr n×50cm或50c m×50crn的矩形或正方形幅。
1:5000比例尺测图面积大于50km2时,应采用国际分幅。
1.5.3 地形图图幅以图廓西南角纵、横坐标值公里数编号,取位至0.1km,如:4151.0—556.5,1:5000比例尺地形图按经纬度分幅时,应使用国际分幅编号方法。
1.5.4地形图的地形类别,按图幅内绝大部分地面倾角划分.其分类标准按表1-2规定。
1.5.5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符合茨1-3的规定。
表1-3注:每幅图内应采用同一种等高距。
1.6地质勘探工程测量1.6.1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主要依据地形测量的成果成图进行,其平面及高程系统应保持一致。
当尚未进行地形图测量时,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应布设相应精度的控制网(线),以便于施测地形图时连测。
1.6.2 本规范规定的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标准,系指详查、勘探阶段的要求。
普查阶段的勘探工程测量,可根据矿区的具体情况、工作程度及地质上作发展远景,另订技术要求。
1.6.3 勘探线部面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4的规定。
注:①平面及高程中误差均指对图根点而言;②当剖面比例尺大于地形图比例尺时,图上平面位置中误差系指地形图比例尺。
1.6.4 勘探工程点定位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5的规定。
注:①平面及高程中误差均指对图根点而言;②在森林隐蔽及其它困难地区,按常规作业困难时,表中探槽、探井、坑口、取样钻孔及地质点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放宽0 .5倍。
1.6.5 勘探坑道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6的规定。
注:表中M为地形地质图比例尺分母。
1.6.6 勘查坑道导线测量终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对导线起始点不大于0.3m,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1m。
当导线全长为400~1000m时,平面及高控中误差可放宽0.5倍。
2 平面控制测量2.1 一般规定2.1.1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应满足相应比例尺地形测图和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需要。
根据测区的面积、测图比例尺、矿区发展远景,因地制宜地选择经济合理的布网方案。
2.1.2 本规范所指的三等、四等、一级和二级三角点或导线点,均可作为测区的基本平面控制点。
平面控制点的密度应保持在图上500~1000mm的间隔内有一个点.2.2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2.2.1 各等级三角网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的规定。
注:三角网边长根据布网方案及测图比例尺确定。
2.2.1.1 三角网的布设,可布设为利用一个已知点及已知起算方位并直接测量起始边的独立三角网。
当测区已有高等级控制点能满足起始点的精度要求时,可逐级或越级加密。
布设控制点应能全面控制测区的范围,且点位分布均匀。
2.2.1.2 各等级三角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a)独立控制网可布设为三角单锁、双锁、中点多边形或连续网。
不论布设那种图形,三角形的内角一般不得小于30°,特殊情况允许小至25°;b)在高等级点下布设控制网时,可采用插网、插锁、插点或其它典型图形:c)插锁的三角形个数不得超过8个,三角形内角的规定与a款要求相同;d)布设插网和插点的位置尽量避免靠近高级点,当插点与高级点或插点与插点间距离短于平均边长时,应尽量组成图形联测;e)布设插点时,应至少由三个方向测定,且各方向均须双向观测,使能构成极条件或边条件:f)线形锁尽量布设为直伸形,求距角应大于40°,三角形个数一般不多于8个,当求距角小于40°,图形个数超过8个时,按求距角计算图形强度的总和应小于85(以对数第六位为单位):g)在特殊情况下,一级、二级三角网可布设无定向线形锁,但应有必要的检核条件。
2.2.1.3 各等级三角网的起始边用光电测距仪测定,一级、二级三角网起始边也可以用钢尺直接丈量。
当受地形限制需要采用基线网扩大的方法测定时,基线网图形一股为近似正菱形,扩大比不超过1:30基线网测量应符合表2-2的规定。
2.2.2各等级导线网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3、表2-4的规定.(一)光电测距导线(表2-3)注:△=[左角]中+[右角]中-360°(二)钢尺量距导线(表2-4)2.2.2.1 各等级导线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a) 导线宜布设成直伸等边形状,相邻边长之比不应超过1:3,其图形可布没成附合单线、单结点或多结点网等形式。
独立导线网应布设成多边形格网式:b) 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路线长度,应不大于附合路线的0.7倍。
当采用钢尺量距导线网作为首级控制时,其控制面积一级不超过5km2,二级不超过2km2;c)加密的一级、二级导线,可布设无定向导线,无定向导线应组成有结点或形成闭合环的形式。
2.2.3各级测边网的布设应符合表2—5的规定.2.2.3.1测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a)测边网的布设应与三角网布设图形一致,各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大于100°和不小于30°;b)测边网以布设典型图形为准,如中心点多边形和大地四边形,不允许布设无多余观测条件的单三角锁;c)在测边网布没中,应在图形的适当位置加测对角线,以增加图形强度和校核条件。
2.3选点、造标、埋石2.3.1 三角点点位要求2.3.1.1 相邻点间应通视良好,观测视线离地面障碍物1.5m以上。
2.3.1.2 便于控制网的扩展和低等级点的加密。
2.3.1.3 标石能长期保存,并便于进行造标和观测工作。
2.3.1.4 三角点一般应取村名、山名、地名作为点名,并应实地认真调查确定。
一、二级二角点的点名也可采用编号方法。
2.3.1.5 选点时应尽量利用旧点位,或将旧点联入新网内。
2.3.1.6 选点后应填写三角点的位置说明。
2.3.2 三、四等三角点造标要求2.3.2.1 三、四等三角点应因地制宜选用标材,建造不同类型觇标。
2.3.2.2 建造觇标应使标形端正,标心、圆简垂直,结构牢固,视线距离橹柱应大于0.1m 。
2.3.2.3 标心或圆筒中心与标志中心应在同一铅垂线中,最大偏差不应超出0.1m 。
2.3.2.4 利用旧三角点的觇标,应检查其坚固性。
不合要求的觇标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加固或重建。
2.3.2.5 四等三角点在边长较短的情况下也可不建觇标,但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标杆稳定地竖立于标志中心位置。
2.3.2.6 各类觇标的照准标位可采用标心或圆筒,其直径大小可按下式计算: R=S P·12……………………………………………………(1) 式中:S 制网的边长,以米为单位。
2.3.3 三角点(导线点)埋没中心标石的要求2.3.3.1 三角点(导线点)均应按各等级不同的规格,埋设稳固的中心标石,各层标志中心应严格地在同一铅垂线中,最大偏差不应大于3mm ,并精确量取各层标志面间的垂直距离(取至厘米),将量取结果记入三角点的位置说明中。
2.3.3.2 与旧点重合的三角点,尽量利用旧标石。
若新点为三,四等点,原标石只有一层,但坚固完整者,可不重埋。
2.3.3. 3 旧点必须重埋标石时,要确保所埋设新标石的标志中心与原标志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中,偏差不应超过3mm ,并精确测算出新、旧标志面间的高差(量至厘米)。
重埋情况记入重新埋设中心标石报告表.并通知原单位。
2.3.3.4 三角点标石一般用混凝土灌制。
在有条件的地区也可用相同规格的坚硬石料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