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老王》评课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王君老师《老王》教学课例教学分析
王娜
教育,乃是发现、创造、享受幸福生活的艺术。青春之语文,其本质就是提倡通过激活汉语言文学本身的生命力等手段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青春状态,进而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即幸福人生)作准备。这是王君老师“青春之语文”的教学理念。王君老师指出:“阅读教学是文本细读之后的“再读”和“再创造”,优质的教学深植于优质的文本细读。”“文本细读,是属于教师本位的。而课堂教学,是立足于学生本位的。把细读的成果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和程序,这中间,还隔着千山万水。只有一个摆渡者——教师。”
我认真观看了王君老师在山西师大的《老王》教学视频后,让我对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理解。王君老师的教学设计很新颖、灵活,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首先,在处理教学内容方面做到了合理、恰当、重点突出。王君老师在学生已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从引导学生重点找出关键词“活命”入手,对文中两个人物——老王和杨绛作出分析。让学生通过细细品味文中重点句、段,理解了老王的生活状态是“活命”,又通过设置具有思考性、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杨绛也是“活命”的生活状态。通过把握老王与杨绛“活命”的生活状态,王君老师让学生深入文本,使学生领悟到活命的状态也能活出高贵的命。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多种具有语文特点的方法。如诵读法、
文学鉴赏法、复述法、提问法、探究法等,整堂课活力四射、激情澎湃。在分析老王生活状态时,王君老师重点采取指导诵读的方法。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王君老师设计了五个多角度、多方位的诵读情境。引领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首先,让孩子们以老王的身份叙述,以理解老王被社会遗弃的痛苦;其次,由王君老师扮演杨绛,学生饰演老王,创造性改编对话,以理解老王没有家人的孤苦无依;第三,让孩子扮演看客,创造性演读社会闲人对老王的讽刺挖苦,以理解社会对老王的凉薄;第四,演读老王和杨绛的对话以理解老王有房无家的痛苦情感;最后,指导学生注意重读“只”字,诵读文中反复出现“只”字的几句文字,以理解体会老王的走投无路。王君老师通过指导诵读使学生反复体会到老王的生活状态——活命,这个情感体验是自然而然的。
探究法的运用也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王去世了,究竟杨绛的心该不该安呢?王老师提问学生,指导学生用“咬文嚼字、深情朗读、重现情景、发现空白、探究疑点”等文本细读的方法去思考老王和杨绛之间的那些事,进行课堂探究。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纷纷从文中找依据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充满了活力,回答的学生越来越多,观点也表述得有理有据。紧接着对“我也不懂,也没多问”,为什么没多问进行探究,当学生在此处思考有了偏差后(有学生答没脸多问),王君老师适时出示了杨绛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写作背景的
深刻理解体会到杨绛也是活命的生活状态。学生深深体会到不是杨绛对老王不够关心,而是她心有余而力不足,她也是处于“活命”状态的苦命之人,她的活命难度远远大于老王,而杨绛称自己是“幸运的人”,多么高贵的情怀呀!
第三,在使用媒介手段上简单、得体,充分服务于教学。整堂课,王君老师主要使用了PPI,而PPT的制作并没有追求花哨、美观,而是充分服务于教学。凡是需要强调的文本知识,需要学生重点体味的字、词、句、段,王君老师均简洁地用大号黑体字展示,多次出示“活命”,以加深学生对老王与杨绛生活状态的感悟;为感受中国汉字意思表达的深刻性,王君老师说“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只’让人感到走投无路”,并用PPT展示文中含有“只”的几处句子,并特意将“只”重点突出打在屏幕上;背景材料的呈现是在学生解读杨绛形象遇到障碍时,适时用PPT呈现杨绛图片、杨绛简介及杨绛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悲苦境遇,学生的情感有了提升;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王君老师将自己所写的小诗《老王与杨绛》用PPT播放出来,同时,在几处重要文字的展示中,使用感人的配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深深融入到文本中,体会出人物的艰辛与善良。
此外,王君老师课堂上随时采用有效的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导入语、结束语的有机衔接、前后语言天衣无缝的转换以及王君老师丰富的课堂教学语言、恰当得体的态势语言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