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玻璃类来料检验规范

玻璃类来料检验规范

玻璃类来料检验规范
玻璃类来料检验规范

来料检验标准

隔离并标识 来料检验报告 特采 选用 退货 供应商 NG OK 跟进签批 1. 目的:确保来料质量符合本公司规定要求。 2. 范围:适合公司原辅材料及外加工半成品的检验。 3. 职责:质控部:负责材料的检验。 4.作业流程: 5.公司来料按类别分类为:纸张类、辅料类、外协类。 5.1 纸张类 5.1.1 术语及定义: A 、尺寸偏差(横向坚向):对规矩型样品进行平行或垂直方向测量得到数据与标准数据比。 B 、歪斜底:对规矩型样品,进行对角线测量,对比其两者的数据差异。 C 、克重:指在一般条件下,所测量数据(不考虑环境及材料本身的含水量)。 1.仓管员通知IQC 检验。 2.IQC 开始准备检验。 检验合格流程: 1、IQC 依据《物料RoHS 对应清单》确认所来物料其 有害物质含量是否符合要求后进行后续检验,如不符合作则直接作退货处理; 2、检验物料与《收货通知单》一致性及外观有无异常。 3、据物料的抽样标准及检验标准进行验收检查,填写《来料检验报告单》。 3、检验合格后书面通知仓库办理入库手续,并挂“合 格品”标识牌,注明检验状态、检验时间及检验人。 检验不合格流程: 1、检验不合格的,由IQC 挂“不合格品”标识牌,通知仓库隔离并提交《来料检验报告单上报品质经理处理。 2、根据《来料检验报告单》的签批情况,进行相关处理。 3、特采与选用合格的按合格品流程入仓,选用不合格的与报告签批退货的通知仓库退供应商。 流程 操作规范 OK NG IQC 验收物料 通知IQC 检验 仓库 品质部 异常处理 入库

D、厚薄均匀度:包含同一样张的不同部位或不同样张的同一部位两组数据。 5.1.2 指标要求: 来料与《来料通知单》一致,有效的标签(生产厂家、日期、批号及等级等),整批 纸张平整,没有卷曲,外观包装一致,包装完好。 5.1.3 抽样标准: 5.1.3.1 来料为散装纸(分切纸等)的,按国标GB2828.1-2003的AQL 2.5标准进行抽检。 5.1.3.2来料为板装铜版纸、灰卡纸、单铜纸、哑粉纸的查看外观及生产日期即可。 5.1.3.3 来料为大批量的,按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进行抽检: A、同一生产日期或生产批次的,只抽检一板,每板随机抽5张。 B、不同生产日期或生产批次的,每板都随机抽5张。 5.1.4 检验项目、标准与使用: 检验 项目 控制标准轻微缺陷严重缺陷使用仪器操作方法 尺寸±1mm,歪斜度<0.5mm ±2mm,歪斜度≤1mm ±2mm以上,歪斜度≤ 2mm 卷尺/直 尺 见5.1.5.1 克重±5% ±8% ±8%以上电子天平见5.1.5.2 厚薄偏差<5% ±8% ±8%以上测厚仪见5.1.5.3 纸张颜色同一克重不同批次纸张颜 色相对一致。 同一克重不同批次 的纸张有轻微的纸 张颜色偏差。 同一克重不同批次的 纸张有明显的纸张颜 色不一致。 无见5.1.5.4 纸纹同批纸张纸纹一致或纸纹 不一致的纸有明确标识。 同一批纸纸纹不一 致,且无标识。 无见5.1.5.5 尘埃度直径小于0.2mm2的斑点、 墨点或污点,且一张纸表面 不允许大余等于2处。 有大于0.2 mm2的不 良斑点,且一张纸上 斑点多于10处。 无见5.1.5.6 耐折度反复折摺10次不应有裂 痕。 反复折摺10有轻微 裂痕。 反复折摺10有严重裂 痕。 无见5.1.5.7 含水量 双胶:<8% 灰卡:<12% 铜板:<10% ±2% ±2%以上 高周波数 字水分仪 见5.1.5.8 5.1.5 检验方法、使用仪器及保养。 5.1.5.1 尺寸检验: 5.1.5.1.1 使用仪器:卷尺/直尺。 5.1.5.1.2 取样要求:待测样品全样(整幅)。 5.1.5.1.3 操作方法: A、将待测样品平放在台面上。 B、样品边缘与0刻度对齐。

玻璃瓶检验标准

1 主要内容及使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采购的玻璃瓶技术要求、检验项目、抽样与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玻璃瓶的来货检验及品质判断之依据。 本标准未包括的内容,参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 引用标准 GB2828.1 计数检验抽样程序 GB4545 玻璃瓶罐内应力检验方法 GB/T4547玻璃容器抗热震性和热震耐久性实验方法 GB/T4548 玻璃瓶表面耐水侵蚀性能试验方法 GB6552 玻璃瓶罐抗冲击力试验方法 3 术语 致命缺陷对人体安全或健康造成危害的不良,质量否决项。 A类缺陷严重缺陷,影响使用。 B类缺陷一般缺陷,重要外观指标 C类缺陷轻微外观指标不合格 可擦除污染用蘸取75%酒精溶液的毛巾,一次性可擦除且不能损伤包装材料本身外观的污染。 主视面在产品装配好后,正常臵于水平面上,从标有产品名称和标志的水平正前方和垂直正上方目视所能观测到的范围。 非主视面除主视面以外的底面,背面,侧面和内表面。 理化性能玻璃的抗应力、耐水性、抗热震性等理化指标。

有害重金属铅、砷、汞、镉及六价铬。 4 技术要求 4.1外观质量要求 4.1.1异物不许有锈迹、油迹、水迹难以擦除的污染,瓶内不许有纸屑、昆虫、毛发、 碎玻璃、金属、大量灰尘等异物。 4.1.2瓶口无大口、小口、裂纹、破损、毛刺;瓶颈无明显歪斜或移位,影响灌装及 配合性。 4.1.3 螺纹须光滑平整,无变形、残缺、粗糙现象。 4.1.4 合模线不得有凸出明显、双合模线错位及尖锐毛刺等影响安全及配合性。 4.1.5 坐姿瓶底无凹凸变形及影响平稳性。 4.1.6 瓶身厚薄均匀在接收范围之内,厚度不小于1.5mm。 4.1.7瓶所有部位都不应有裂纹、裂缝及破损、。 4.1.8异色点主视面允许Φ≤0.5mm的I个或2个不集中点但不影响LOGO及版面;非主视面许Φ≤0.5mm的2个或3个不集中点但不影响版面。 4.1.9气泡主视面允许Φ≤0.5mm的1个或2个气泡但不影响LOGO及版面;非主视 面允许Φ≤1mm的3个以下气泡且不影响版面;但不允许有破气泡。 4.1.10砂眼主视面允许Φ≤0.5mm的I个或2个砂眼但不影LOGO及版面;非主视面允许Φ≤1mm的3个以下砂眼且不影响版面。 4.1.11蒙砂要求表面粗细适当,厚度适中,礞砂位臵一般不升至螺纹底,不低于瓶颈与瓶身交接处,瓶身正面不允许有亮点,侧面最多不超过0.8mm的亮点5个,底部不超过1.0mm的亮点5个。

玻璃制品控制程序

1.目的: 为防止玻璃制品的正常或非预期使用下发生破裂,给产品或人身造成安全危害。2.适用范围: 全厂范围内所有相关生产区域、宿舍或公共场所均适用于本程序。 3.定义: 无 4.权责: 生产部:对生产活动场所的玻璃制品的使用、维护、保管和监视负直接责任;相关岗位上的操作工,对这些物品的安全使用负直接责任。 后勤部:负责玻璃制品使用情况的监控并做好相关记录。 5.作业内容: 5.1所有生产车间的建筑物的窗户上,尽量不采用玻璃制品,已经安装好的玻璃制品,必须加贴玻璃纸。所有机器设备上禁止使用玻璃制品,必须采用类似玻璃等透明装置的部份,必须采用有机玻璃或其他类似玻璃的透明材料。 5.2生产区域内必须使用的玻璃制品,如钟表(罩)、灯管等,须在玻璃制品的表面包装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或加固塑料套。 5.3原则上,在生产区域内,不得将照明灯直接安装在操作台或有裸露产品的生产线的正上方,对已经安装的所有照明设施的固定装置,应加以保护,并安装防爆装置,以防止其破损而造成对产品的污染。 5.4办公室或其他办公区域使用的玻璃制品,使用人员必须小心操作,谨防打破。如不慎打破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清扫。 5.5原则上生产区域禁止带入玻璃制品,必要情况下的使用,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

施;任何员工不得将茶具、餐具等物品带入生产区域;不得佩戴任何玻璃的饰品。5.6后勤部负责人要定期检查全厂范围内所有玻璃制品的使用情况,并做好检查结果的记录。 5.7出现意外情况时,生产部门应立即停止生产,清理并隔离受污染的产品;维修人员要及时进行维修,清理事故现场,并在后勤部负责人检查无隐患同意后方可继续生产。 6.相关记录: 6.1《玻璃检查记录》 6.2《玻璃制品异常事故处理记录》

钢化玻璃检验标准

钢化玻璃检验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化玻璃的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适用于建筑、工业装备等建筑以外用钢化玻璃。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 分类及应用 钢化玻璃按形状分类,分类平面钢化玻璃和曲面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按应用范围分类,分为建筑用钢化玻璃和建筑以外用钢化玻璃。 4要求 不同种类的钢化玻璃必须符合表1相应条款的规定。 表1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条款

尺寸及偏差 平面钢化玻璃的长度、宽度由供需双方商定。其边长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一边长度大于3000mm的玻璃以及异型制品的尺寸偏差由供需双方商定。 表2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曲面钢化玻璃开关和边长的允许偏差,吻合度由供需双方商定。 钢化玻璃的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厚度及其允许偏差

边部另工及孔径允许偏差 磨边形状及质量由供需双方商定。 孔径一般不小于玻璃的厚度,小于4mm的孔由供需双方商定,孔径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遥规定。 表4孔径及允许偏差 孔的大小及质量由供需双方商定,但不允许有大于1mm的爆边。 外观质量

钢化玻璃的外观质量必须符合表5的规定。表5 外观质量

弯曲度 平型钢化玻璃的弯曲度,弓形时应不超过%,波形时应不超过%。 抗冲击性 取6块钢化玻璃试样进行试验,试样破坏数不超过1块为合格,多于或等于3块为不合格。破坏数为2块时,再另取6块进行试验,6块必须全部不被破坏为合格。 碎片状态 取4块钢化玻璃试样进行试验,每块试样在50mm×50mm区域内的碎片数必须超过40个,且允许有少量长条形碎片,其长度不超过75mm,其端部不是刀状,延伸至玻璃边缘的长条形碎片与边缘形成的角不大于45°。 霰弹袋冲击性能 取4块平型钢化玻璃试样进行试验,必须符合下列(1) 或(2)中任意一条的规定。 (1) 玻璃破碎时,每试样的最大10块碎片质量的总和不得超过相当于试样65m2面积的质量。 (2)散弹袋下落高度为1200mm时,试样不破坏。 透射比 钢化玻璃的透射比由供需双方商定。 抗风压性能 钢化玻璃的抗风压性能由供需双方商定。 5试验方法 尺寸检验 尺寸用最小刻度为1mm的钢直尺或钢卷尺测量。 厚度检验 使用GB 1216所规定的千分尺或与此同等精度的器具测量玻璃每边的中点,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即为厚度值。并以毫米(mm)为单位修约到小数点后二位。 外观检验

玻璃控制程序

玻璃控制程序 1. 目的:为防止玻璃制品的正常或非预期使用下发生破裂,给产品造成安全危害。 2. 范围:公司生产活动场所如办公室的相关物品的控制不适用本规定。 3. 职责: 3.1、办公室负责组织制定相关程序及技术文件等工作; 3.2、生产部对生产活动场所的玻璃制品的使用、维护、保管和监视负直接责任;相关岗位上的操作工,对这些物品的安全使用负直接责任; 3.3 后勤部负责玻璃制品使用情况的监控,同时负责相关技术性支持文件的起草和拟定;后勤部安全管理人员有权在出现玻璃制品使用中出现意外情况时,要求停机整改,并确认整改完成后恢复正常生产。 4. 玻璃制品的控制: 4.1 所有生产场所的建筑物的窗户上,都不允许采用玻璃制品;若因特殊需要必需采用玻璃制品的,应优先考虑有机玻璃或其他透明的不容易爆裂的材料;采用玻璃制品的窗玻璃必须加贴玻璃纸。所有设备上禁止使用玻璃制品,必须采用类似玻璃等透明装置的部分,必须采用有机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 4.2 生产区域内的操作员工不得佩戴眼镜,若因近视必须佩戴眼镜的,其镜片必须是采用树脂等坚固材料制成的,以防对人身和产品造成安全威胁。 4.3 生产区域内必须使用的玻璃制品,如钟表(罩)、灯管灯,须在带入生产区域前在玻璃制品表面包装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或加固塑料套;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时检查,使用结束后及时撤离生产区域。 4.4 原则上,在生产区域内,不得将照明灯直接安装在操作台或有裸露产品的生产线的正上方;对已安装的所有照明设施的固定装置应加以保护,并安装防爆装置,以防其破损而造成对产品的污染。 4.5办公室等其他部门使用的玻璃制品,使用人员必须小心操作,谨防打破。如不慎打破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清扫,并在之后一周的生产过程中加强目视检查频率,注意有无玻璃碎杂混入的情况。 4.6 原则上生产区域禁止带入或使用玻璃制品,必要情况下的使用,必须采取安全

玻璃制品和易碎品管理制度

玻璃制品及易碎品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LY-03-31 一、目的 为防止厂区内的玻璃制品和其他易碎品破裂后,对作业人员和产品造成安全性危害,以及日常对生产区内玻璃和易碎品的管理,特制定此制度指导玻璃及易碎品管理和破碎后操作处理。 二、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的玻璃制品及易碎品的管理和破碎后操作处理。 三、责任 综合组负责制定和修改本制度以及检查相应记录,各车间班组长负责对生产区内玻璃及易碎品登记和日常管理,并且负责在破碎后的安排处理。质量主管和车间主管负责对发生玻璃制品破裂区域产品进行确认。 四、内容 1、检查玻璃制品和易碎品的使用状况 1.1 由各班主长登记直接接触产品的生产区内玻璃制品和易碎品,并每个班次检查,每周检查其他区域内玻璃制品和易碎品,确保处于良好受控状态,防止其破裂造成产品污染和人员伤害。 1.2 玻璃制品和易碎品破碎时,现场人员要立即报告给组长,组长立即隔离破碎区域,停止该区域的生产,并安排人员即时进行清理。

2、清理程序和碎片处理 2.1 如果必要,将破碎危险区域标记出来。在处理碎片之前拍照以便进一步的跟踪追查。 2.2 组长安排人员找到所有玻璃碎片,确定所有可能被污染的物料。 2.3 危险区域的员工不得随意移动,必须通过指定通道离开车间,换掉可能被污染的工作服;人员离开时,工作鞋要严格清理。 2.4 严禁其他员工、产品进入污染区域,污染产品不能离开该区域。 2.5 用干燥的扫把和撮箕清除碎片,将碎片用塑料袋小心装起来,用废纸将其包住,并在废纸外用红色笔标注“内有玻璃碎片,危险”字样,最后丢入垃圾箱。 2.6 仔细检查碎片发生区域,以便消除碎屑残留的风险。 2.7 将清洁工具放入封口的塑料袋,拿到室外用低压水管在排水沟上面冲洗,处理人员处理完毕后,必须清洗鞋子方可进入车间。 3、受影响产品、工器具的处理 3.1 评估产品受污染的风险,并且将产品的污染风险做记录(包括产品批次和数量),经评估已污染的产品用低压水管冲洗后,确保无危害方可正常使用,否则作为垃圾遗弃。所有暴露在碎片发生区域2平方米以内的产品都视为污染产品,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经质量主管和生产主管同意。 3.2 所有受污染或可能受污染的工器具都须小心拿到室外,并

手机保护膜钢化璃玻膜检验标准(版).doc

玻璃膜检验规范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

1.目的 : 为了检测玻璃膜的性能,保障所提供的产品能持续满足客户的需求。 2.适用范围 : 适用于本公司所生产玻璃膜产品的检测,以及需要我司提供检测报告的玻璃膜产品。 3.检验环境:正常日光灯(800-1200LUX 光照),距离30cm处以 45角目视10秒; 试验应在温度23±2℃和相对湿度50±5%中进行。 4.产品检验:检验人员利用试验仪器进行检验和判断; 每批次来料至少要做1pc 的性能测试:透光率、铅笔硬度、落球测试等等。 100pcs <来料数量> 1pc,性能测试抽测 1pc; 1000pcs <来料数量> 100pcs,性能测试抽测 3pcs; 10000pcs < 来料数量> 1000pcs ,性能测试抽测 5pcs; 5.性能测试项目: ( 一) 透光率测试 ( 二) 耐磨测试 ( 三) 硬度测试(铅笔划痕) ( 四) 落球测试(跌落) ( 五) 拉力测试 ( 六) 耐油污(疏水)测试 ( 七) 排气性能测试 ( 八) 触摸灵敏度测试 ( 九) 1D/2D 硬度测试 下面分别对以上测试项目进行说明,测试时根据不同玻璃膜的材质进行甄别分类测试。

一.透光率测试 检验人员利用透光仪进行判断。透光率越高产品的贴膜效果越好。 仪器名称:透光仪 检验依据:参照产品材质规格、承认书。 操作步骤: 1.4.1启动仪器电源,等待仪器启动后自检完成后开始测试; 1.4.2把待测试的玻璃膜撕掉保护层,放置在测试处(如下图示); 1.4.3读取测试数值,记录测得的“可视光”数值; 1.4.4取不同的测试点测试 4 次,取最小值记录; 结果判定参考范围: 透光率玻璃膜透光率93% 记录测试结果。 备注:名词解释 可见光(即可视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 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 到 700 纳米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波长大约在380 到 780 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正常视力的人眼对波长约为555 纳米的电磁波最为敏感,这种电磁波处于光学频谱的绿光区域。

ITO导电玻璃检验标准

精心整理 1.0范围 本标准准适用于正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ITO 产品。 2.0规范性引用文件 2.1JISB0601—1994表面微观波纹度测量过程和方法的标准。 2.2GB2828—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一部分按照接收质量限(AQL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3.0玻璃基片的规格 3.1长度及宽度的允许偏差、厚度允许偏差表 序号 检验项目 标准范围 测量方法 1 长度/宽度 ±0.20mm 数显游标卡尺 2 厚度 1.10mm ±0.1mm 0.70mm ±0.05mm 0.55mm ±0.05mm 0.4/0.33mm ±0.05mm 千分尺 3 垂直度 ≤0.10% 宽座角尺和塞尺 3.2垂直度 玻璃基片的垂直度的公差等级a/L ≤0.1%(见图1,a 为公差带,L 为被测玻璃基片的相应边长)。 图1玻璃基片的垂直度 3.3弯曲度(h/L) 图2玻璃基片的弯曲度,不允许S 形弯曲 3.4微观波纹度(玻璃的浮法锡面) 微观表面波纹度的数值Rt 的最大值应符合表2要求 序号 厚度 玻璃类型 弯曲度 微观波纹度 1 1.10mm 非强化 ≤0.10% ≤0.15um/20mm 强化 ≤0.20% 2 0.70mm 非强化 ≤0.15% ≤0.20um/20mm 强化 ≤0.25% 3 0.55mm 非强化 ≤0.15% ≤0.25um/20mm 强化 ≤0.30% 4 0.4/033mm 非强化 ≤0.15% ≤0.30um/20mm 强化 ≤0.30% 3.5磨边倒角: R 型边 b 向 切角磨边示意图 a

编号项目标准要求检验方法 1 C型倒边0.05mm≤W≤0.4mm 10倍放大镜 2 R型倒边宽度:0.1mm≤W≤1.0曲半径:R≤50mm 10倍放大镜 3 标识角b=2.0±1.0mm c=5.0±1.0mm 10倍放大镜 4 相同角A=1.5±0.5mm10倍放大镜 5 崩边长≤1mm,宽≤0.3mm 深度≤1/2基片厚度 10倍放大镜 6 破裂不允许目测 7 边、角未磨不允许目测 3.6表面质量 包括内部气泡、夹杂物、表面凹坑、异色点等。 点状缺陷的直径d定义为:d=(L+W)/2,见图5。划伤缺陷的定义为:L3mm,W0.03-0.07mm见图6:图5点状缺陷的尺寸图6划伤图形的尺寸 3.6.1双面ITO产品表面质量检验标准 No 缺陷分类A品标准范围B品测量方法 1 内部气泡、杂质 点、针眼、污点、 锡斑、亮点、表 面凹凸点、颗粒 d=(W+L)/2 d≤0.05mm不计 0.050.20mm不允许 D≤0.2mm,10个/片,允 许;D>0.2mm,不允许. 裸眼≥ 1000LUX (30W日 光灯) 光照条 件 距离玻 璃30cm (注:客 户有特 别要求 的,以客 户要求 为准) 2 玻筋日光灯下不可见 3 划伤宽度W≤0.03mm,不计;0.03mm≤W≤ 0.07mm,单个长度≤3mm,1条/片允 许;W>0.07mm,不允许. W≤1mm,单个长度≤100mm,1条/片 允许.单个长度≤50mm,2 条/片允许.单个长度≤ 10mm,5条/片允许.单个 长度≤5mm,不计.间隔距 离100mm以上W>1mm,不 允许. 4 污染使用专用清洗剂经过正常清洗过程后清洗不干净的沾污不允许 5 膜层针孔 d=(L+W)/2 d≤0.05mm不计 0.050.20mm不允许 d≤0.05mm不计 0.050.20mm不允许 6 毛边.锡斑. 发霉 批量性.表面看比较明显不允许 7 手指印超出边缘5mm,批量性可擦拭不允许 8 亮道划伤.污渍. 手指印.轮印 偶尔1-2片日光灯不可见允许,批量性日光灯不可见不允许。 9 颜色日光灯检验有异色不允许

玻璃制品控制

易碎品的控制 1目的 为防止车间易碎品与产品接触,从而对产品造成污染和危害,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成品生产车间的易碎品控制管理。 3 职责 3.1 生产车间、仓管部负责各自区域的易碎品、的检查、报告和紧急情况处理。 3.2 生产部负责的易碎品危害的调查、处理。 3.3 品管部负责受影响产品的放行确认和纠正预防措施的验证。 4 程序 4.1 易碎品等与成品接触的控制区域和类似材料: 4.2 易碎品与成品接触的控制措施,不仅包括 4.2.1 对产成品存在潜在易碎品的污染区域,应避免使用易碎品,对不能避免的应对风险进行控制: a、对玻璃门窗、仪器表盘和类似材料粘贴防爆膜防护以防破碎; b、对照明灯和类似材料加保护罩防护以防破碎; 4.2.2建立并保持《易碎品的管理台帐》,内容包括:物品所在的详细地点、数量、类型和状况信息(如物品的清洗或更换)等。 4.3易碎品的风险评估、检查频次和记录管理 4.3.1风险评估:由生产部会同质量部进行,每年不少于一次; 4.3.2生产车间对各自区域的易碎品进行检查,每班不少于一次; 4.3.3仓管部对各自区域的易碎品进行检查,每天不少于一次; 4.3.4生产车间、仓管部对易碎品的检查,由当事人填写《易碎品(玻璃、陶制品)检查记录表》。 4.4当易碎品发生破碎时: 4.4.1当事人应及时报告生产车间和仓管部主管,及时隔离受到潜在影响的产品或生产区域; 4.4.2生产部会同质量部分析破碎事故原因,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包括检查、清洗生产区域;更换工作服、检查工作鞋等),确认污染产品的范围,

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4.4.3记录、报告破碎事故; 4.4.4验证生产区域并经批准后方可继续生产;对返工、返修的产品,经质量部确认合格后,产品方可放行。 5 相关记录 5.1《易碎品管理台帐》 5.2《易碎品检查记录表》 5.3《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品管部 2011年4月30日

来料检验规范方案

来料检验规范 来料检验是为检验生产用物料质量是否合乎工程技术要求,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确保产品质量。 —、来料检验方法: 1)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手感、样品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卷尺、直尺、百分表、塞规和平台等量具验证; 3)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4)特性检测: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二、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 1)全检: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2)抽检: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三、来料检验的程序: 1)品质工程师制定检验和试验的规范、作业指导书,由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2)采购部根据到货日期、到货品种、规格、数量等,通知库房和品质部准备来验收和检验工作。 3)检验员接到检验通知后,按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并填写检验记录和检验日报。 4)检验完毕后,对合格的来料贴上合格标识,通知采购与库房人员办理入库手续。 5)如果是生产急需的来料,在来不及检验和试验时,须按紧急放行规定的程序执行。

6)检测中不合格的来料应及时填写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单》,由品质工程师确认并给出参考意见,提交经理作出处理;重大问题必须提交品质部经理与工程部、生产部审核后再作出处理;不合格的来料不允许入库,并进行相应标识,将移入不合格品库 (区)隔离,采购部按处理意见办理相关事宜;保证不合格的零件、成品不装配,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7)来料检验和试验的记录由品质部文员每日收取,做好数据统计汇总后,整理成册存档备查,按规定期限妥善保存。 8)检验时,如来料检验员无法判定是否合格,应立即请品质工程师或经理会同验收来判定是否合格,会同验收的参与人员必须在检验记录表内签字。 9)回馈来料检验情况,并将来料供应商的交货质量情况及检验处理情况记录,每月汇总于供应商的交货质量月报内。 10)来料检验员根据来料的实际检验情况,对检验规范提出改善意见。 11)来料检验员定期校正检验仪器、量规,保养试验设备,以保证来料检验结构的正确性。 四、来料检验的结果: 1)检验合格:经来料检验员按照检验规范要求操作,来料检验员应在〈检验合格证》上签名,通知采购与库房收货。 2)检验不合格:来料检验员按照检验规范要求操作,检出不合格品应及时填写〈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单》,会同品质工程师、经理作出处理;不合格品处理有报废、让步接收

玻璃检验标准

批准:审核:编制:日期:日期:日期:

1.范围 本标准由广州南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研发部发布实施,适用于本公司玻璃的检验。本标准由质量控制中心遵照执行。 2.术语和定义 2.1 正视:指检查者站立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90°而进行的观察 (如图1)。 图1:“正视”位置示意图 2.2 花斑:腐蚀、或者玻璃中的杂质、或者玻璃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玻璃表面不同 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3 浅划痕: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玻璃本体的伤痕。 2.4 深划痕: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玻璃本体的伤痕。 2.5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 痕迹。 2.6 凹凸痕:明显变形、凹凸不平整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2.7 烧伤: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2.8 水印: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2.9 水纹:熔体流动产生的可见条纹。 2.10 气泡:因工艺原因内部出现的可见空气泡。 2.11 砂眼:表面的疏松针孔。 2.12 雾状:表面或透明表面上的模糊、不清晰、不光亮的现象。 2.13 异物:由材料、环境或机器设备中的灰尘、夹杂物、污物等影响而形成的与表面不同 色的斑点。

2.14 颗粒:因材料杂质或外来物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颜色与正常表面一致的凸起现象。 2.15 色差:颜色与标准色板样品片/件不兼容所产生的颜色不一致,不均匀。 3.外观检验条件 3.1 目视检测条件为: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X 的近似自然光下(如40W 日光灯、 距离500mm 处),相距为500-600 mm,观测时间为 5 秒,且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90°进行正常检验(参见图1)。要求检验者的校正视力不低于1.2 。 3.2检查时,每一表面按其面积或该表面最大外形尺寸划分为不同大小类别,当有两个条 件满足时、以大的一类为准。表面大小划分标准如表1。当缺陷所在的检测面尺寸超过表2 中对应的最大一类时,则将该面划分为几个这样的最大面对待,且划分方法应保持同一种方式(即始终按面积分,或始终按外形尺寸分)。 表1:表面大小类别划分 表2:产品外观缺陷的可接受范围(注①;注②)

玻璃制品控制规定

玻璃制品控制规定 1、目的: 为防止玻璃制品的正常或非预期使用下发生破裂,给产品造成安全危害。 2、范围: 公司生产活动场所,办公室及实验室内的相关物品的控制不适用本规定。 3、职责: 3.1、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制定相关程序及技术文件,以及文件的批准发布等工作;3.2、生产部:对生产活动场所的玻璃制品的使用、维护、保管和监视负直接责任;相关岗位上的操作工,对这些物品的安全使用负直接责任; 3.3、品质技术部:负责玻璃制品使用情况的监控,同时负责相关技术性支持文件的起草和拟定;品质技术部品控员有权在出现玻璃制品使用中出现意外情况时,要求停机整改,并确认整改完成后恢复正常生产。 4、玻璃制品的控制 4.1、所有生产场所的建筑物的窗户上,都不允许采用玻璃制品;若因特殊需要必需采用玻璃制品的,应优先考虑有机玻璃或其他透明的不容易爆裂的材料;采用玻璃制品的窗玻璃必须加贴玻璃纸。所有设备上禁止使用玻璃制品,必须采用类似玻璃等透明装置的部分,必须采用有机玻璃或其他类玻璃的透明材料。 4.2、生产区域内的操作员工不得佩戴眼镜,若因近视必须佩戴眼镜的,其镜片必须是采用树脂等坚固材料制成的,以防对人身和产品造成安全威胁。 4.3、生产区域内必须使用的玻璃制品,如钟表(罩)、灯管灯,须在带入生产区域前在玻璃制品表面包装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或加固塑料套;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时检查,使用结束后及时撤离生产区域。 4.4、原则上,在生产区域内,不得将照明灯直接安装在操作台或有裸露产品的生产线的正上方;对已安装的所有照明设施的固定装置应加以保护,并安装防爆装置,以防其破损而造成对产品的污染。 4.5、实验室等其他部门使用的玻璃制品,使用人员必须小心操作,谨防打破。如不慎打破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清扫,并在之后一周的生产过程中加强目视检查频率,注意有无玻璃碎杂混入的情况。 4.6、原则上生产区域禁止带入或使用玻璃制品,必要情况下的使用,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任何员工不得将茶具、餐具等物品带入生产区域;不得佩戴任何玻璃或类玻璃的饰品。 4.7、因测量和监控环境温度工作需要带入生产区域的温度计,不得采用玻璃温度计;若条件不允许,必须采用玻璃温度计的,可采用煤油温度计,严禁使用水银温度计;带到生产区域的温度计,必须严加保护,采用必须的安全防护措施,小心操作,整个测温的过程应是在测温操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内进行,中途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测量工作完成后及时取回温度计。 4.8、因监测环境卫生时必须带到生产区域的培养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非玻璃制成的为好。若采用玻璃平板,操作人员必须仔细操作,在采样过程中全程进行监控。 4.9、因生产需要必须对空气进生消毒的车间,采用紫外线杀菌灯的,应采用灭菌筒装置,不得将灯管直接爆露在防护筒外。 4.10、采用紫外线杀虫灯进行杀虫的区域,应将杀虫灯安装在远离操作台或有裸露产品的区域;灭虫灯装置的托盘必须安装,并且保持完好,有专人定期检查灯管工作情况。 4.11、在使用有机玻璃的位置,生产技术部应经常检查有机玻璃的自然褪化情况,以防止其自然的脱落或爆裂;在检查发现有褪化迹象时应及时予以更换。 5、玻璃制品监控的记录:

玻璃钢检验规范(DOC)

玻 璃 钢 验 收 标 准 编制: 校对: 审核:

1.目的 为了能准确地、更快地掌握产品的检验标准,规范大丰和玻璃钢制品外观及性能的通用检验规范,利于生产中的检验,保证产品品质。 2.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以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和不饱和聚酯树脂为主要构造材料,以手糊成型玻璃钢家具的材料检验、模具检验,半成品,成品检验。 3.定义 3.1 AQL: Acceptable quality level 可接受质量水平 3.2 缺陷等级 3.2.1 CRI(致命缺陷):AQL=0,开裂,明显变形。 3.2.2 MAJ(主要缺陷):AQL=0.65,属功能性缺陷,结构或者机构外观不符合检验标准规定。 3.2.3 MIN(次要缺陷):AQL=1.0,属外观包装轻微缺陷,非严重缺点或者主要缺点,不影响使用或装配。 3.3 外观面区域划分 3.3.1 A区: 正面, 3.3.2 B区: 反面 3.3.3 C区:组装后不可见面 4. 技术要求 4.1抽样计划 4.1.1根据MIL-STD-105E=Ⅱ AQL的取值CRI=0 MAJ=0.65 MIN=1.0 抽样计划表从不同的包装箱(包) 内随机抽样,其中性能测试按附表抽样数或按检验规范、判定按测试项说明。 4.1.2抽样开箱率要求:每批物料10箱(包)内按80%开箱抽样;超过10箱按60%开箱抽样,但不 小于8箱(包)。 4.2材料检验 4.2.1材料检验 4.2.1.1用于建造玻璃钢的树脂及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应为技术部门认可的材料。 4.2.1.2玻璃钢车间应向技术部门提交材料出厂合格证及材料性能试验报告。 4.2.2胶衣树脂 4.2.2.1胶衣树脂应与玻璃钢基体树脂具有相容性,其性能指标应逐项检测,应提交的质量检验报 告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主要用于模具制作。 4.2.2.2基体树脂

来料检验流程 (1)

来料检验流程制定: 审核: 审批:

来料检验流程 一、目的 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件的检验或验证进行控制,确保与采购控制要求一致。选择合适的控制质量的方式,以确保入厂的关键件的质量特性持续满足标准、认证机构要求 二、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产品生产所用关键件进行验证和和检验,以及关键件的质量特性。 三、职责 品质部负责制定、建立实施关键件的检验规程;并监督品质部门严格按认证要求进行实施。 采购部:负责将来料品质不良的信息传达给供应商,并跟踪其快速退换处理,以免物料因品质问题而误了交货期。 工程部:负责提供物料技术规格书、图纸和检验所有样板。 四、定义: 电器件安规测试不通过,不能判回用。 塑料件、五金件不合格率超过10%时不能判回用退货。 五、责任追究 来料时仓库不及时报检导致产线停产的扣责任人5分。 来料检验不及时导致线产停产的扣责任人5分。

来料漏检或误判的扣责任人3分。 工程部没有及时给出检验图纸和样板导致产线停产的扣责任人5分。 采购负责把不合格纠正措施转达给供应商,如不执行的扣责任人5分。 6、流程说明: 供应商送货与仓库对接。 仓库暂存开具报检单。 IQC按到报检单做验货准备(图纸、检测工具、样品等),IQC需参照来料检验规范、采购单、样品、工程资料等进行检验。抽样方式及判定基准参照《抽样作 业指导书》执行。 检验完成IQC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检验合格标识入库,检验不合格退货。 急料回用管理办法:1.不合格物料应由计划、采购提出申请。2、工程部和品质 生产部确认,让步、挑选、有一方不同意,则退货处理。 注:1.被判定回用物料由供应商进行挑选或与供应商协商让产线进行加工及挑选, 但费用由供应商支付。 2. 被判定回用物料结构问题由工程给出方案,外观由品质给出标准。

门窗中空玻璃检验标准

第1 页共6 页 页次 玻璃检验规范 1、目的: 为规范产品在过程生产、过程检验、入库检验提供统一操作及检验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质量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玻璃加工、制作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执行。 3、职责 品管部:负责按《玻璃检验规范》进行检验。 4、检验步骤: 4.1外观检验条件 4.2玻璃表面区分 4.3检验项目及判定准则 4.4检验项目附图说明 5、具体实施内容 5.1 外观检验条件: 5.1.1光源:自然光或日光灯 5.1.2 目视角度:与玻璃面成45~90度 5.1.3 目视距离:一般50~70cm左右 5.2 玻璃表面区分 5.2.1产品在安装之后,按照人们观看产品的习惯,以是否容易观察到产品的表面来区分产品的主要外露面、次要外露面和不易看见的面: 表面分区特点描述重要度 A面(主要面)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直接看得见或容易关注到的产品表面,通常指正常人站立平视时视 线上、下方各60cm范围内的区域(含室内、外)。 极重要 B面(次要面) 看得见但通常不是用户重点关注的表面或区域,如正常人站立平视时视线上、下方 60-120cm范围内的区域。 重要 C面(非关注面) 产品安装后的隐藏位、遮盖位。看得见但用户通常不会去关注的表面或区域,如正常 人站立平视时距视线120cm范围以外的区域。 一般

第2 页共6 页 页次 5.2.2玻璃表面分区与目视角度、距离图示 5.3检验项目及判定准则 5.3.1 玻璃款式:实物款式(如磨砂、白玻)须与采购单要求一致。 5.3.2 玻璃尺寸 长/宽(L:长度)尺寸范围L<1000mm 1000mm≤L<2000mm L≥2000mm 允差±3mm ±3mm ±3mm 对角线之差应不大于对角线平均长度的0.2% 厚度(D:厚度)尺寸范围D<17mm 17mm≤D<22mm D≥22mm 允差±1.0mm ±1.5mm ±2.0mm 组合叠差(L:长度)尺寸范围L<1000mm 1000mm≤L<2000mm L≥2000mm 允差<3mm <4mm <5mm 4 4 5 o 5 o 50~70cm A面 6 c m 6 c m 6 c m 6 c m B面 C面 B面 C面

异物的控制管理规范

四、异物的控制管理规范 1 目的 为更好的控制异物,提高产品的质量,特制订本控制管理规范。 2 职责 2、1 生产部及相关部门负责实施异物的控制。 2、2 品控技术部监督指导。 3 术语与定义 异物的定义:非源自食品本身的所有物品,包括金属、玻璃、塑料、砂石、线绳、纸壳、木屑、头发、纸渣、筐渣、手套碎屑、刷子毛、昆虫等。 4 工作程序 4、1 外来异物类型

4、2 手套的控制 1)手套材质的要求,不得戴易脱落纤维的手套,应戴食品级乳橡胶手套。 2)加工过程中手套破损时,需将破损手套及碎块收集完整以旧换新;严禁将手套随意乱丢。 3)须使用与产品颜色不相似的彩色手套,尽量使用蓝色手套。 4、3 玻璃、硬质塑料的控制 1)严禁员工私自携带玻璃及硬质塑料制品进入生产区域及库房区域,如水杯、塑料饭盒、搪瓷或陶瓷制品等。车间内使用的玻璃仪器等需专人负责每天检查数量及玻璃仪器的完好程度,并记录于《玻璃制品进出车间登记检查表》中。 如发生丢失应立即报告有关负责人,并展开追查,且必须有追查结果,同时对产成品及在线产品进行仔细检查,确认产品就是否被玻璃物品污染,并按下面第6)进行处理与记录。 2)所有与车间生产区域、储存区域相邻的及工人穿工作服可能会经过的区域的门、窗的玻璃必须贴好防护膜,如发现有玻璃裂缝,通知维修人员下班后进行更换。 3)根据风险分析结果,高风险玻璃及硬质塑料物品每日由卫生员班前检查并记录。检查如发现破损,及时通知维修人员班后维修;如有缺损,按纠偏规定执行。 4)根据风险分析结果,低风险玻璃及硬质塑料物品每月由各部门专人检查并记录。 5)品控部带进车间/库房的取样或检测用的玻璃仪器,进入车间时需要车间进行登记,出车间时根据登记核对就是否全部带出,并记录玻璃仪器的完好程度,如发生破损必须找到碎片,并记录于《玻璃制品进出车间登记检查表》中,确定对在线产品就是否造成污染,如发生污染接下面第6)条进行处理。 6)紧急情况处理:当意外发生玻璃制品破损时(如灯管、衣镜、车间窗户玻璃等),工序班长应先停止本工序人员加工,划定涉及的范围并报告带班长;带班长组织人员进行清理现场,保证无残渣遗留,并且由班长确认现场清洁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生产。待下班后即刻对破损的玻璃进行修复。 被涉及的产品需进行隔离存放并标识清楚,待品控部检验后确定对产品的处置,未受到污染则放行,被污染则由品控技术部下达处置意见由生产车间完成处置。 该工序班长或车间主任填写《纠正及预防措施处理单》,记录整个玻璃破损的处理情况,

玻璃安装规范

一:职责 1:总经办负责统筹策划。 2:市场部负责与客户信息的沟通。 3:技术部负责图纸审核、材料预算,下发生产指令。 4:计划部负责工程材料申购、跟踪材料到位情况、协调生产进度。 5:采购部负责原材料采购。 6:生产部负责产品加工。 7:质检部负责制程产品质量的监控。 8:仓库负责原材料储备、发料、产品的包装、出货。 二:过程输入 ▲过程输入客户信息由市场部负责收集后交技术部统筹下发生产指令,生产指令的内容必须包括:产品的交货期、材料预算清单、工程图纸、质量要求、包装要求、装箱落架要求、运输方式和其它特殊要求。 ▲各部门根据生产指令要求完成各项任务和指标。 1:过程输入采购部需要的产品信息 材料申购单、原材料质量要求。 2:过程输入计划部需要的产品信息 工程预算单、产品交货期。 3:过程输入车间需要的产品信息 工程图纸、生产指令、工程其它特殊要求。 4:过程输入质检部需要的产品信息 《型材开料检验方案》、工程其它特殊要求。 5:过程输入仓库需要的产品信息 产品的包装、落架要求、运输信息、出货型号规格、出货时间。 三:过程输入设备 1:测量工具 精确度1mm钢卷尺、~1mm塞尺、300mm钢直尺、1000mm钢直尺 2:使用加工设备 双组份打胶机、玻璃吸盘、软/硬胶枪。 四:过程要求 1:玻璃装配

按图纸要求将每款门窗/单元板使用的玻璃型号用吸盘器将玻璃放置在灯箱上,经IPQC检查确认合格后才可以安装。 按图纸的要求将玻璃安装在正确的位置,镀膜玻璃需按玻璃标识为室外面的为室外面,玻璃没有标识的禁止安装,必须通过IPQC确认方可安装。 双面贴要要平直,框架四边每边的1/4位置处安装垫底胶片。 玻璃嵌入门窗/单元框中前需在唧胶的位置上清洁,清洁采用二块布抹法。 玻璃要嵌入门窗/单元框中,下面要落到底,用胶块定位上下左右空位要相同。玻璃装配后由操作者自检合格后填写幕墙组装流程表经QC复核确认合格后进入下一工序。 五:质量控制 1:外观 玻璃的边缘需平直,不得有碎片,玻璃表面不允许有影响外观的缺陷。 :2:尺寸 玻璃长宽对角线允许误差±2mm。 3:抽样方案 玻璃安装前作100%检验。 4:使用标识 ●不合格品:红色不合格标签。 5:使用表格 《组装报告》《玻璃检验报告》 六:相关标准 夹层玻璃标准GB9962-1999 浮法玻璃标准GB/T1164-1999 中空玻璃标准GB/T11944-2002 钢化玻璃标准 半钢化玻璃标准GB/T17841-2008 着色玻璃标准GB/T18701-2002 阳光控制镀膜玻璃标准GB/ 低辐射镀膜玻璃标准GB/ 七:过程输出 合格后流入下一工序:唧胶 八:支持性文件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玻璃钢制品外观尺寸检验标准

玻璃钢制品检验标准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玻璃钢制品。 2、引用文件 Q/HN 21-2011 检验抽样判定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玻璃钢制品:玻璃钢制品是指以玻璃钢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成品。 4、要求 4.1 玻璃钢制品外观方面 4.1.1 外观采用目测法,用正常的或经过矫正的视力,在室内40W日光灯下,眼睛与试板距离30cm左右和约成120~140o进行检验。 4.1.1.1 颜色:颜色应与选定的样板或色板基本一致,产品表面色泽均匀,目测没有明显色差。 4.1.1.2 清洁:产品内外可见表面部位,均应清洁,无污渍、油渍等影响外观的污物。 4.1.2 玻璃钢制品外观缺陷检验要求 4.1.2.1 损坏变形:玻璃钢制品表面不允许有碰伤、变形,表面应平整无边角翘起、折弯现象。 4.1.2.2 擦伤:不允许因摩擦造成的成片擦伤。

4.1.2.3 颗粒、杂质:产品表面不能有成片的小颗粒、杂质,凸块、凸出的痕迹或流塑痕迹,允许分散和少量颗粒存在。 4.1.2.4 凹坑、气泡:产品表面不能有成片的凹坑、气泡、气孔,允许分散和少量存在。 4.1.2.5 划痕:产品表面不能有超过0.2×10mm的划伤,且划伤不能过深;产品表面不能有成片的划痕,允许分散和少量存在。 4.1.2.6 分层:无 4.1.2.7 裂纹:无

4.2 玻璃钢制品尺寸方面 4.2.1 尺寸允许偏差 4.2.2 检验方法 4.2.2.1 检验项目a、b:分别在产品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上部、中部、下部各取一个检测点,取其平均值。 4.2.2.2 检验项目t:在玻璃钢制品四边中心进行测量,取其平均值,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继续阅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