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拿大林业

加拿大林业

加拿大林业
加拿大林业

加拿大林业问题

一)森林资源

根据1994年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加拿大林地面积为4.176亿hm2,占国土面积45%。森林面积为4.14亿hm2,其中生产林为2.45亿hm2,非生产林为1.69亿hm2。森林资源以针叶林为主,约占森林总面积的67%,阔叶林占15%,混交林占18%。森林总蓄积量为247 亿m3,其中针 叶林蓄积量为193亿m3,

。1997年 工业用原木的允许采伐量为2.33亿占总蓄积量的78%;阔叶林蓄积量为54亿m3,占22%

m3,实际采伐量为1.83亿m3。

全国分为8个林区:

(1)北方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林区,跨越7个省和地区,其面积相当于全国森林总面积的82%,大于其他7个林区面积的总和。森林以针叶林为主,主要树种有白云杉、黑云杉及落叶松,东部和中部有香脂冷杉和短叶松(加班克松),西部和西北部有高山冷杉和扭叶松。阔叶林很少,主要树种是白桦和香脂白杨。

(2)大湖 圣劳伦斯林区:位于大湖和圣劳伦斯河流域盆地,是加拿大第二大林区,约占全国森林面积6.5%。该林区以混交林为主,主要树种有东方白松、红松、东方铁杉、黄桦、糖槭、红槭和红橡等。加拿大木质人造板工业的发源地——魁北克、蒙特利尔、渥太华位于该林区。

(3)亚高山林区:位于西部高山地区,属针叶林区,占全国森林面积3.7%。主要树种有恩氏云杉、高山冷杉和扭叶松。

(4)山地林区:主要分布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内陆山地及库特柰谷地和落基山东部,占全国森林面积2.3%。主要树种有北美黄杉、扭叶松等。

(5)沿海林区:分布在加拿大西部太平洋沿海地区,占全国森林面积2.2%。主要树种有西部侧柏、西部铁杉、美国西部云杉和北美黄杉等。该林区是加拿大主要木材产地之一,年采伐量占全国25%左右。

(6)阿克迪阿林区:分布在新斯科舍、爱德华王子岛及新不伦瑞克沿海三省,占全国森林面积2.2%。主要树种是白云杉、冷杉、黄桦和糖槭等。

(7)哥伦比亚林区:分布在库特柰谷地、汤普森河、弗雷泽河上游和奎斯内尔湖地区,占全国森林面积1.8%。西部侧柏和西部铁杉为主要树种。其他树种还有北美黄杉、西部白松和西部桦树等。

(8)落叶树林区:位于安大略省南部,是加拿大最小的林区,仅占全国森林面积0.4%。主要树种为糖

、白橡和白胡桃等阔叶树种。

槭、山毛榉、白榆、美国椴树、C440

森林资源按所有制划分,省有林占71%,联邦有林占23%,私有林仅占6%,并分属于42.5万个林主所有。由于联邦政府只管理直辖的2个区及各地的印第安保护区、军事区和国家公园的森林,不占有生产性森林,所以生产林96%为省有林,其余4%为私有林。省有林年允许采伐量占全国80.85%,私有林占19 。

%(表351)

加拿大西部地区(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木材径级大,单位面积蓄积量多;东部平原地区(如魁北克省)则以小径木为主,形成了西部以木材加工业为主、东部制浆造纸业工发达的工业格局。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魁北克省是2个主要木材产区,其森林面积分别占全国15%和20%,森林蓄积量分别占全国38%和18%,年允许采伐量分别占全国31%和25%。其中,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加拿大最重要的木材产区,1996年该省森林采伐量占全国39%,木材收入达到18.52 亿加元,占全国木材总收入的75.9%。

表351

加拿大各省和地区的森林面积和年允许采伐量

--------------------------------------------------------------------------------

分 类 森林面积(万hm2)年允许采伐量(万m3)

生产林面积 非生产林面积 其 他 合 计

全 国 24 457.216 966.5334.841 758.523 290

纽芬兰省 1 127.1 1 125.3- 2 252.4300

爱德华王子岛省 27.8 1.6-29.450

新斯科舍省 376.715.6-392.3530

新不伦瑞克省 595.415.2-610.6 1 120

魁北克省 5 399.1 2 990.4-8 389.5 5 780

安大略省4 220.4 1 579.1- 5 799.540

马尼托巴省 1 523.9 1 103.8- 2 627.7970

萨斯喀彻温省 1 263.3 1 615.5 1.82880.6760

艾伯塔省 2 570.5 1 202.2 48.7 3 821.4 2 210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5 173.9881.0 1.6 6 056.5 7 160

西北地区 1 432.1 4 434.7276.9 6 143.724

育空地区 747.0 2 002.1 5.8 2 754.9 1 ---------------------------------------------------------------------------------

资料来源:The State of Canada's Forests 1996~1997;Canada's Forest Inventory(1994 Version)。(二)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加拿大是世界著名的林业大国,林业(含林产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近200年的历史中,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林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居首位。

20世纪70年代以后,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林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因其增长速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而有所下降,但就林业本身而言,其产值的增长是很明显的。1995年和1996年林业产值均超过往年,突破200亿加元大关,相当于1970年的1.8倍。1990~1996年林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上保持在3%的水平上。

在加拿大林业和林产工业中,造纸及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最大,1995年其产值为98.6亿加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占林业产值的48.4%。同年,木材加工业创造的产值为63.7亿加元,采运业为36.5亿加元,森林服务业为5亿加元。1961~1994年期间,造纸及相关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上升了66%,木材工业上升了233%。此外,森林旅游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1993年国家公园接待游客2 800万人次。森林旅游业创造的产值为260亿加元。

林业和林产工业是加拿大最大的创汇部门,林产品出口创汇远远大于农业和其他部门,1994年林产品出口额为325.3亿加元,占全国出口总额14.4%。1997年林产品贸易顺差为317亿加元,超过农业、渔业、

矿产和能源部门贸易顺差的总和。

林业不仅是国家重要的经济部门,而且还提供了全国16.7%的就业机会。1995年林业就业人数为88万,1998年保持在87.7万人。全国大约有337个城镇的经济生活完全依赖林业。森林还具有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经济价值以外的多种机能,这些机能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三)林业政策

1.林业投资政策

林业投资主要指森林经营的投资。加拿大林业资金主要来自省政府、联邦政府和森工企业。省有林的经营,主要靠各省林业部门筹资,联邦政府给予部分支持,其支持的程度当于各省投资的10%~17%。联邦政府对林业的投资是通过自然资源部与省林业部门签订合同来实现的。这种合同详细地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效力。森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和发行股票。银行在决定给企业贷款之前,必须审查企业的偿还能力,如果其偿还能力低于银行规定的15%的标准,则不予贷款。金融机构与森林企业之间在资金上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1995年加拿大林业投资总额为29.41亿加元,是1990~1996年投资额最高的一年,其中省、联邦和森

)。近几年,加拿大林业投资总的来看略有增长,但20工企业所占的比例约为48%、5%和47%(表352

世纪90年代中期的投资与其丰富的森林资源相比仍显不足。

1990~1996年加拿大林业投资情况(亿加元)

表352

-------------------------------------------------------------------

分 类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

投资总额 24.5126.5524.6123.9622.9629.4126.2

省政府 13.8914.8313.3813.1411.9514.12-

联 邦 1.65 1.75 2.09 1.77 1.97 1.47-

企 业 8.979.979.139.039.0313.82-

其 他 --0.010.020.01--

-------------------------------------------------------------------

数据来源:加拿大国家林业数据库。

为加快林区的开发建设,提高林业生产效益,政府在扩大林业投资的同时,重视林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私人采伐公司修建林道,并对林道建设所需资金给予80%的补贴,其余的20%由公司负担。在政府的支持下,加拿大已具备了密集的林道网、先进的机械设备及采运技术体系,使森林采运效率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保证了森林工业的高速发展。

2.林业税收政策

加拿大税收管理体制由联邦、省、市三级政府组成。各级政府有其独立的课税权,可制定各自不同的税种和税率。一般来讲,联邦政府占有主要的税收权,其次是省政府和市政府。

1867年制定的《不列颠北美洲法案》把从土地、矿山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中获取收入的权利赋予各省,

但在征收直接税方面,省政府一直受到限制。而联邦政府为了保证其更加广泛的公共职能,同时拥有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征收权利,于1917年引进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扩大了资源税的征收权利。二战爆发后,联邦政府为解决其财政来源,1942年与一些省政府(魁北克、安大略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除外)之间达成了第1个税收租赁5年协议,并根据该协议,从省政府手中租赁了部分税收权。二战结束后直到50年代初,联邦一直拥有绝大部分税收权。1952年由于联邦机构变更,取消了税收租赁协议,取而代之的是1957年达成的税收分享协议。除魁北克和安大略省外,其他各省均与联邦政府达成了税收分享协议,共同征收所得税。此外,魁北克、安大略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在征收所得税之前,征收了森林采伐利润税,所以这些地区的企业税高于其他省份。为了摆脱经济萎缩,促进经济增长,联邦政府于1984~1990年进行了税收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扩大税收范围,简化税收管理体制,降低利率,以便为企业创造更加平等的竞争环境。改革分为企业所得税改革和消费税改革两个阶段。税收体制改革对联邦和省政府的林业税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因为林业企业和个人的经营活动主要受所得税、消费税和财产税的调节和制约。

(1)所得税:

加拿大按照企业的经营活动将其划分为一般企业、制造业、一般小型企业和小型制造业4种类型,并按照不同的经营类型制定所得税税率。所得税由联邦政府和省政府分别向各自所属企业征收。

联邦政府征收的所得税,其税率为:一般企业28%,制造业26%;一般小型企业12%,小型制造业12%。联邦政府征收的所得税均含有10%的附加作为省政府所得税收入。在森工企业中,采伐和营林活动被划为一般企业经营活动,适用税率为28%;木材加工、造纸及相关工业被划为制造业,适用税率为26%;小型企业一般指收入低于20万加元,并在国家管理计划内的企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随着税收制度的改革正逐渐降低。

各省政府对其所属企业征收的所得税可制定独立的税率,并可更改减免税额度及纳税时间。省政府所属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一般企业6.6%~16.5%,制造业15%,一般小型企业3.3%~10%。实际上,除了魁北克、安大略、艾伯塔3省外,其他各省的企业所得税都由联邦政府管理和征收。(2)消费税:消费税分为联邦消费税和省消费税,均为价外税,由卖方代征代缴。1990年1月24日,联邦政府实行消费税改革,修改税收法规,以商品和服务税替代制造业消费税。联邦消费税针对所有的商品和服务课税,税率均为7%,税源包括:商业经营活动的投入、非商业活动消费的物资产品。对出口产品不征税,而进口产品要按全额纳税。

省级消费税属零售商品消费税,它适用于国内外所有产品。不论产品产于何地,均依据零售商品价格,在最终消费环节课税。各省制定的消费税税率及各项免税规定均有所不同。税率一般为6%~12%。免税产品大致包括:出口产品、原材料、印刷材料、劳务及各项服务业。林产品中的新闻纸、书籍纸、食品包装纸板、原木、锯材、家具板材、纸浆材等作为原材料予以免税。应纳税的林产品包括:板材制品、书写纸、包装纸、非食品包装纸板及卫生纸等。应纳税的林业生产投入包括:能源、计算机、小型卡车和办公家具。用于林业生产的建筑厂房要间接纳税。

(3)财产税:

财产税为市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征收对象为不动产。林业财产税的征收对象主要是林地和立木。市政府对财产税可制定独立的税率,根据土地及立木的价值征税。私有林主是财产税的纳税对象。但为鼓励小规模私有林主提高森林经营质量,私有林地往往享有许多优惠政策。

(四)林业组织机构及管理体制

加拿大联邦政府于1993年进行了机构改革,将林业部和矿产资源部合并为自然资源部,管理全国森林、渔类、野生动植物、矿产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部下设林务局主管全国林业工作。由于加拿大为联邦制国家,而且森林绝大部分为省有林,地方省的自主权很大,因此联邦政府只管理直辖的2个区及各地的印第安保护区、军事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森林。联邦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国家林业发展战略、林业科技政策;

负责国际关系、贸易与投资,促进企业和地区发展;开展林业统计及管理印第安事务等。

加拿大宪法规定,省政府负责经营管理本省的森林资源。各省均设有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管理省有林和私有林。各省具有独立的林业立法权,可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林业法规、标准和计划,并以此来分配省有林的采伐权和经营责任。由于地广人稀,森林又多为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所以各省主要对1.19亿hm2

森林进行系统管理,管理的重点是强调森林的可持续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在西北地区,联邦政府已把森林经营权移交给地区政府。育空地区也在进行森林经营权的移交工作。

除政府机构外,民间成立了各种林业协会,其成员多数是当地林业官员、采伐公司和私有林主。林业协会根据政府的林业政策,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共同遵守的章程,使政府的林业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五)森林经营

1.林业经营管理特点

(1)公有林经营:

加拿大公有林占全国森林面积71%以上,占全国生产林面积的96%,是加拿大木材生产的主要来源。公有林的经营和采伐大部分通过招标方式进行,即由中标公司和省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签订合同,并按合同规定进行经营和采伐。合同期一般为10年、20年或25年,每5年进行一次调整,采伐公司须定期向林业主管部门提交合同执行情况报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期满前根据合同执行情况决定停止或延续。合同内容包括林区界限、采伐林龄、允许采伐量、更新义务、林价及纳税义务等。长期合同要求采伐公司开展森林抚育和更新、修建林道、预防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野生动物和栖息地,以及考虑诸如土著狩猎区、遗址保护和游憩用途等非木材生产活动。在加拿大3个林业大省中,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对生产林的经营利用90%采用了招标签约方式,安大略省为50%,魁北克省为30%。

(2)私有林经营:

私有林仅占全国森林面积6%,其中2/3由大约42.5万个私有林主所有,1/3为企业所有。私有林主要分布在魁北克、安大略、不列颠哥伦比亚、艾伯塔和马尼托巴各省。对私有林的森林采伐,政府并不加以限制,而是由私有林主根据市场需求和各自的经营目标来决定。私有林虽然仅占全国森林面积6%,但却提供了全国19%的工业原木、79%的薪炭材、77%的大糖槭产品及全国几乎所有的圣诞树,对全国林产工业及国家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

2.森林采伐

20世纪90年代中期加拿大广泛采用的森林作业法仍是皆伐,但皆伐的平均规模正逐渐下降。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对皆伐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认识到必须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土壤,提倡天然更新,维持自然景观,以及采伐成林,保护幼林。

加拿大虽然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对森林采伐的控制仍十分严格。规定森林采伐量不能超过生长量和年允许采伐量。为控制采伐,把森林分为生产林和非生产林,并把生产林中已进入采伐期,且交通方便,具有开发条件的林分划为工业林,再细分为若干个木材生产区,根据生产区内林分的成熟度、轮伐期、立地条件等因素确定年允许采伐量。由于加拿大在森林采伐量的管理方面已把注意力转移到可持续发展上,因此采伐量的确定,不仅考虑林木生长量、出材率、市场需求、企业利润和工人就业,而且起决定作用的是根据森林操作规程进行采伐后,如何确保更新、确保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优化。

过去的20年,加拿大年允许采伐量一直相对稳定。各级林业部门、林业企业、经营生产单位均按照年允许采伐量标准对森林采伐严加控制。森林经营承包给林业企业的林区,根据采伐后的森林面积每5年对年允许采伐量进行一次调减。在迹地更新为成林并验收合格后,再相应提高年允许采伐量。1992~1996年工业用原木的年允许采伐量平均为2.34亿m3,同期实际采伐量平均为1.71亿m3。由于针叶材和阔叶材的需求市场不同,1970年以来,针叶材采伐量一直在上升。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针叶材可采资源的减少,阔叶材的采伐量逐渐增大。1996年阔叶材采伐量占总采伐量的比重已达到17%的历史最高水平。

3.森林更新

采伐后的森林更新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遭破坏后恢复能力的指标。20世纪90年代中期加拿大60%的采伐迹地靠天然更新,其余40%为人工更新。20世纪80年代人工更新面积有所扩大,1991年达到高峰,为51.38万hm2。90年代人工更新面积趋于减少,1995年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及其他原因破坏的林地上的人工更新面积为46.2万hm2。

20世纪90年代中期,造林更新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但多数省份仍以天然更新为主,全国造林总面积中近70%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为保证造林质量,采伐公司一般不负责造林,而是承包给专门的营林公司。省有林的更新费用由政府支付,私有林更新由林主投资。为鼓励造林,无论是公有林还是私有林,造林所需苗木,大部分由政府免费提供,少部分为低价供应。

六)森林保护

加拿大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仍是森林火灾和森林虫害。西部北方林区主要是火灾,东部林区主要是森林虫害,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沿海地区主要是采伐造成森林破坏。

1.森林防火

(1)林火情况:

1985~1995年,加拿大平均每年发生林火9 500次,毁林300万hm2,相当于林业总面积的0.6%。1994~1995年,森林火灾共毁林1 275万hm2。生产林每年因林火损失73.6万hm2,占采伐区面积的74%,由此造成大约7 000万m3的木材损失,价值约10亿加元。

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在林火次数中,人为造成的火灾占58%,多发生在易通往森林的居住区;雷击火造成的火灾占42%,发生在难以进入的边远地区。在被烧毁的林地面积中,雷击火占85%,人为火灾占15%。1960年以来,林火次数和过火面积呈迅速上升的趋势。1960~1995年间有记录的火灾次数比1920~1960年间高出60%。(2)林火管理:

加拿大林火管理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全国有4个联邦直属的研究所,共27名森林防火科研人员。尽管人数不多,但研究领域分布合理,科技水平先进,科研成果显著。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加拿大又在林火管理的理论、政策、体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林火管理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

①信息技术的应用:过去加拿大森林防火的优势突出体现在充足的经费、现代化的扑火装备和航空探火、飞机灭火等优势。近两年来,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林火管理中迅速普及,极大提高了森林防火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信息技术包括:a.计算机网络。在加拿大,自上而下的森林防火体系已全部实现了计算机联网,从林火管理的法律政策到各级森林防火机构、人员的地址电话,以及扑火人员装备及其运动中的精确位置等,几乎所有的林火管理信息都可在网上迅速传输。b.全球定位系统(GPS)。GPS 在森林防火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各类森林防火机动设备都安装了GPS系统,通过无线电通信将地理位置、运动速度、甚至飞机的高度和油量传入森林防火计算机网络,使森林防火部门通过计算机屏幕的显示,对各种机动设备的运动情况一目了然。魁北克省森林防火中心将每架巡逻飞机的航线输入GPS,以便及时检测飞机是否按规定的重点航线飞行。c.气象信息及雷电探测系统。加拿大的林火信息系统都和气象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相连接,各种气象站的观测数据、气象卫星的遥感数据、气象雷达的探测数据和雷电定位系统的雷电探测数据随时输入林火管理部门的计算机网络。森林防火部门通过计算机上的数学模型,自动计算出火险形势图和雷击的时间和位置,为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及时提供决策信息。d.地理信息系统(GIS)。GIS是森林防火灭火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由于其信息量大,加拿大普遍在森林防火中心建立计算机数据库。无论哪个部门,只要通过森林防火计算机网络就能迅速得到有关数据。e.各类林火管理计算机程序。为实现林火管理信息系统高速高效、畅通无阻地运行,必须有各种可靠的计算机软件。加拿大林火管理部门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如林火管理决策综合程序、森林火险预测预报

模型、林火发生预测模型、雷击火监测模型、可燃物分类模型、火行为预测模型、森林防火预算分析模型、森林火灾评估模型等,基本满足了现代林火管理的需要。

②高效的林火管理体制: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林火管理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了条件。从1994年开始,加拿大各省对森林防火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普遍由过去分散的管理改为由省森林防火中心集中调度指挥。推动改革的动力是节省资金和资源,提高效率和效益;保证改革成功的条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林火管理中的普及和应用。改革前,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森林防火的调度指挥由各地区的分中心负责,1994年改革后由省森林防火中心统一调度指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森林保护面积为6 000万hm2,但全省专业扑火队员仅有1 000人,80%的火是由4人组成的直升机扑火队扑灭的,平均每场火的扑救费仅为800加元。

③林火预测预报系统:

实现高度集中统一的森林防火管理体制和建成发达完善的现代森林防火计算机信息系统后,能否实现林火管理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林火预测预报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20世纪90年代中期,加拿大在林火预测预报方面有了很大改进,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成为各级林火管理部门决策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加拿大联邦林务局统一研制的林火预测预报系统在全国得到普遍的应用,林火预报的准确率在80%左右。各省森林防火中心根据林火预报结果把各种森林防火力量部署在高火险地区,真正做到有火及时发现。一旦火灾发生,可根据气象、地理和可燃物燃烧类型预测火势发展趋势,为制定合理的扑火战略战术、及时增加扑救力量和经费提供决策依据。林火预测预报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项森林防火工作的效率,减少了火灾损失。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90%的森林火灾是在起火初期被扑灭的,其火灾面积仅占火灾总面积的10%;其余90%的火灾面积多数是在加拿大北部监控区内任其燃烧的林火。

七)林业展望

1.林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加拿大林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如何承担起全球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领导角色。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全球森林资源对保护大气层所起的作用,面对人口的增多及其对森林需求的不断增长,占世界森林面积7%、淡水25%的加拿大应如何为实现可持续森林经营的全球管理起带头作用。②行业竞争与市场准入。加拿大林产品的竞争和市场准入不仅受到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还受到出口市场中的低成本产品的影响。而且,在林业经营活动越来越多地受到公众监督和木材供应紧缩的情况下,环境和社会方面新的需求增加了林业经营活动的成本。所以,加拿大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与它的林业经营水平密切相关,要求林业经营活动在适应环境和社会要求的同时更具有国际竞争力。③林地利用的压力。随着木材需求的增长,林地面积正不断减少。公众对保护林地将其用作非木材生产的要求不断提高,使许多土地从商业用途撤出,用作公园和保护区,而且印第安人的土地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使投资者不能确定投资,用以发展商用林。④公众参与决策的问题。加拿大人对森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类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公众以多种形式广泛参与林业管理。随着公众在地方森林管理决策中的不断参与,森林非木材方面的价值(如野生动物栖息地、游憩和精神文化)已经成为可持续森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⑤森林经营的复杂性和责任感。在加拿大,森林经营变得更加复杂,对信息量的需求不断增大。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林产品注册等方面都需要新的知识和技术,但是,用于林业研究的资金在不断减少,而森林经营管理的费用更多地由私人部门承担,包括在森林规划、森林更新和加工方面的管理责任。

为了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需求协调发展,加拿大林业今后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发展可持续林业、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社区。首先,为了维持其在国内和国际上作为可持续林业国家的声誉,加拿大必须证明其森林是可持续经营的;第二,为了维持生活质量,加拿大森林工业必须在全球具有竞争力,必须使其市场和产品多样化;第三,为了维持国家的社会结构,加拿大必须继续支持那些生活上完全地或不同程度地

依赖林业的社区。

2.林业发展战略

加拿大不仅是世界森林资源大国和世界林产品贸易的主要出口国,而且还是森林可持续经营国际活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加拿大林业的发展不仅对本国,而且对全球经济和环境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1992年加拿大通过的《国家林业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为了全国和全球生命的利益,我们的目标是维持和提高一个长期健康的森林生态体系,为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提供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服务”的林业发展目标。同时,这也是1998~2003年跨世纪的林业战略目标。

1998年出台的新的国家林业发展战略在修改前期战略的基础上,制定了林业发展跨世纪的九大方向:森林生态、森林经营、公众参与、森工企业、林业科学和技术、社区与劳动力、土著人民、私有林地和全球观点。新战略还提出,要解决前期战略已经确认的需要特殊关注的8个问题,即:必须形成林地的生态分类;必须拓宽森林清查范围,把有关森林多种价值的信息包括在内;必须用客观的方法来检验可持续森林经营的标准与指标框架;阐明其可持续性;必须建成有代表性的保护区网络;解决土著林业的问题;中等职业培训和私有林问题等。

有删节原文见https://www.doczj.com/doc/3b18910708.html,/portal/main/map/sjly/Canadian/web/canadian01.html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2010年末

加拿大农业概况.doc

加拿大国土面积约997.06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1994年人口为2914万,相当于我国湖北省人口的一半。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3人。全国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仅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南部就集中了全国人口的2/5。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使用者分别占人口的67%和28%。首都渥太华,86万人。 加拿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3年为19970美元,是 西方七大工业化国家之一。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都很 发达,资源工业、初级制造业和农业也是经济的重要 支柱。加拿大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大。在8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期,加拿大经济有过一段明显的衰退,后来 有所回升,但增长仍然比较缓慢,失业率也相当高。 国家货币是加拿大元,1995年与美元的汇率大约是1 加元兑换0.73美元。 加拿大幅员辽阔,但是耕地面积只有4600万公顷左右,不足国土面积的5%,这是因为它处于高纬度,很大一部分地区在北极圈里面,气候寒冷。另外,还有永久性的放牧地约2800万公顷。加拿大西、北、东三面分别靠着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海岸线长达24.38万公里。加拿大的淡水和水利资源都十分丰富,马更些河全长4241公里,是北美洲第二长河;五大湖与美国接壤,河流众多,领土的7.5%由淡水覆盖,占世界淡水水面的15%。加拿大的气候、土壤条件及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全国地势呈西高东低状,西部雨量较少而气候较温暖,东部大西洋各省则相反。加拿大的林业资源也居世界前列,森林面积约440万平方公里,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加拿大的农场全部集中在南部,尤其是与美国毗邻的40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位于北纬49-53°之间,类似于我国黑龙江省的北部。加拿大最重要的农业区是通常所说的“大草原地区”,即阿尔伯塔、萨斯喀彻温和曼尼托巴三个省,那里的土壤以肥沃的棕壤和黑土为主,保肥性状良好,是国家的粮仓,不利条件是雨水不够充足。另外一个重要农区是“中部地区”,即安大略和魁北克两省。中部地区是加拿大人口最密集的工业区,农业主要集中在河流盆地,其最南端相当于我国的沈阳市,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主要种植饲料作物。“大西洋沿岸”各省的农业集中在沿岸地区,它的西部地区多山,农耕作业大部分局限于高其地及盆地,主要有养牛业和饲料作物。“太平洋地区”只有一个省,即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大部分是高山和森林,木材蓄积量占全国的2/5,但耕地只占全省面积的2%,农场集中在温哥华岛上。这个省是全国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此外,花卉、园艺等产品也较重要。加拿大的“北部地区”位于北纬55°以北,商业性的农场为数不多,但是该地区发展农业有很大的潜力。据估计,这个地区拥有120万公顷可供开垦的耕地及辽阔的放牧地。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1、农业劳动生产率高居于世界前列加拿大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第7大 粮食生产国。在农业生产总值中,种植业产值约占62%,畜牧业占38%。 2. 1993年加拿大的粮食产量为5224万吨。若按人口平均,其粮食产量名列世界第二。1994年加拿大农业劳动力只有39.2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7%。90年代初期,每个农业劳动力的生产值高达43000美元。平均来看,一个加拿大的农业劳动力能生产134吨粮食,2.4吨牛肉,3吨多猪肉和近13吨牛奶(表1、2)。 表1 加拿大主农产品的产量和人均占有量 年份1979-1981 1991 1993 人均占有量

全球及各国油菜籽基本面

全球及各国油菜籽基本面一、全球油菜籽供需平衡表 二、全球菜籽供需平衡表分项统计 1、全球菜籽主产国种植面积及产量

全球油菜籽种植面积除 2002/03、 2006/07 年度出现同比减少外,其他年份均保持增长态势, 2008/09 年度全球油菜籽种植面积超过了 3000 万公顷大关。自 2007/08 年度以来全球油菜籽种植面积连续保持增长,且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由统计图可以看出, 2011/12年度加拿大油菜籽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中国成为最大生产国,该国休耕地复垦是种植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其次欧盟27国的油菜籽种植面积从2003/04年度的421万公顷增长至2013/14年度的680万吨,增幅达61.5%,2010/11年度欧盟油菜籽种植面积曾达到创纪录的700万公顷。2013/14年度印度油菜籽种植面积达713万公顷,较2003/04年度的675万公顷增加38万公顷。乌克兰是过去10年中全球油菜籽种植面积增幅最大的国家。澳大利亚油菜籽种植面积稳步增加,13/14年度种植面积回落。 受油菜籽和菜籽油需求出现变化的影响,最近几年全球油菜籽生产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传统油菜籽主产区中国、印度和欧盟地区油菜籽产量保持稳定;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油菜籽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其中加拿大油菜籽产量

快速增加超过中国位居全球第二。由于加拿大有大量休耕地和未开垦土地,只要菜籽种植效益保持较高水平,将能鼓励农场主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预计未来加拿大菜籽产量将长期位居全球第一。 由统计图表:欧盟、加拿大、中国,印度始终是菜籽生产大国,而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美国、乌克兰这几个国家菜籽产量有限,从菜籽产量走势中看到,2013年是加拿大、欧盟、乌克兰菜籽丰收的一年,尤其是加拿大,菜籽增产客观,创造了产量历史最高点。乌克兰菜籽产量虽然不大,但235万吨的产量也是历史最高纪录。印度、巴基斯坦、美国也有小幅增产,但是幅度都不大,基本与去年持平。中国方面,2013年菜籽产量略有增加,但实际情况并没有数据反映的那么乐观,从今年的菜籽供应状况看,一是菜籽产量没有预期的那么高,二是趋势上很可能是下降的。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美国在2013年菜籽出现减产状况,尤其是澳大利亚,原因是干旱天气的影响。而巴、美两国减幅不大。 2、全球油菜籽进出口分国别统计 世界菜籽贸易量受产量和需求的影响较大,伴随着近年来世界菜籽产量和需求量的快速增加,菜籽贸易量也在不断扩大,全球菜籽出口量呈震荡增长态势。2003/04 年度全球菜籽出口量仅为553 万吨,而 2008/09 年度则达到历史高位的 1212.6万吨,之后几年出口量出现回落,2011/12 年度全球油菜籽出口量再次恢复高位水平,为 1291.5 万吨,同比增长 19.43%,占全球产量的 21.02%,2013/2014年度出口继续再创新高至1386.6万吨。全球出口量连续第 6年保持在 1000 万吨以上。

加拿大介绍Canada Introduction

Canada Introduction Canada has a population just less than 30 million people in a country twice the area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heritage of Canada was French and English; however, significant immigration from Asia and Europe's non-French and English countries has broadened Canada's cultural richness. This cultural diversity is considered a national asset, and the Constitution Act prohibits discrimination against individual citizens on the basis of race, color, religion, or sex. The great majority of Canadians are Christian. Although the predominant language in Canada is English,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varieties of French that are recognized: Quebecois in Quebec, Franco-Manitoban throughout Manitoba and particularly in the St. Boniface area of Winnipeg, and Acadian. The Italian language is a strong third due to a great influx of Italian immigrants following W.W.II. Canada's three major cities are distinctively, even fiercely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 even though each is a commercially thriving metropolitan center. Montreal, established in the 17th century and the largest French city outside France,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f French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It is a financial and manufacturing center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 发表时间:2018-03-24T11:42:10.1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作者:于满潮 [导读] 共同致力于打造一个和谐的舒适环境,为人们以后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这也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新林林场林下资源办公室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环境状况日益下滑,尤其是各种工程建设的施工以及各种工厂的生产制造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和污染,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就被人们提了出来。其中林业工程的发展建设尤为关键,其生态性能否保存和发展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目前我国在林业工程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使得环境遭到严重影响,不利于维护生态平衡,所以就需要有关人员加强举措,对于林业工程建设方面要注重保护,使得能够可持续发展,这样才有助于推进我国的现代化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化;林业工程建设;发展对策 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稳步发展与上升,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冲突使得生态化遭到破坏,所以现在人们的目光就聚焦到了林业工程的建设上。生态化是必然要求,为营造一个合理舒适的生存环境,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必须加快,但是实际在建设环节中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有关人员进行综合的考量,切实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为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及对策,这样才有利于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促进我国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林业建设可以促进地方生态平衡发展,缓解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对生态林发展区域进行建设时,要考虑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结合地方环境气候特征来开展,如果在林区设计规划期间,发现不利于树木生长的因素时,可以进行人工改造,形成森林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效益协调一致原则 生态林是以促进生态平衡发展为目的建设的,属于公益性,但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收益,以林养林,才能够促进生态林区长期稳定发展。公益性以经济性之间应当处于相互促进关系,保持一致的目标原则,林区发展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也要做到前期规划,这样才能够高效的规避风险,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3、生态工程技术配套原则 生态系统中,森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资源,因此在对生态林业工程进行建设时,要考虑是否存在影响周边环境平衡的因素,对其进行优化处理。林区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形成生态体系,森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也会因此而增大。 二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现存问题分析 1 林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现象 我国的林业工程建设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林业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就是一方面的体现。林业工程中最具有价值的就是树木这种资源,但是无良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顾生态环境的影响,就对此资源大肆利用,使得林木遭到大范围的砍伐。不仅如此,林地资源的开发也在某些企业的计划之内,这使得林地的资源岌岌可危,面临被灭的危险,很有可能成为一片荒地,土壤也变成废土,进而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和影响。这使得林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激烈。 2 生态林业建设和市场发育滞后现象 人们对生态保护的意识淡薄,环境保护所投入的费用及自然资源退化的情况都没有在国民经济建立物质和资源的平衡体系,在发展经济时,往往忽略了自然资源的变化。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还没有建立有关林业方面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上还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导致林业市场发展出现滞后现象。另外,我国集体林业区的经营模式仍旧采用的是统购统销的模式,致使无法达到育林人的利益,打消了他们对林区管理的积极性。 3 法制观念薄弱 法律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在各行各业以及生活中都有其作用,能对人们和企业的行为加以约束,是有力量的现代化武器。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今天,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作用和影响。但是随着林业经济的发展进程加快,林业管理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对于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改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现在的林业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在林业的管理上有很大的疏漏,尤其是在执法环节中,容易出现执行力不强,违规违纪频出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增加了阻碍。所以法制观念的薄弱也是其建设中的一大问题,需要有关人员加以重视。 三如何更好地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的探究 1 兼顾集体与个人双重利益,加强政策落实和引导 在现代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工程的一些环节势必会多多少少地牵涉到部分地区政府或是个人的利益,这样就会给工程建设的进展带来一定的阻力。如: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林业工程建设方案,以及相关的灾害地植被恢复、农林复合、河岸道路防护、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工作等。所以,在进行现代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并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以便提高当地政府部门和个人参与林业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2 提高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意义的认识 为了能在有限的林区提高产材率,实现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利用,以往的林地培育和技术管理会注重木本植物的种间和种内关系、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林区的结构功能,并且部分人对林区的经营管理还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建设林区就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只有用材林才是林,其它的植被、树种的功能往往被忽视。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加大力度宣传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意义,细致区分传统林业与现代化生态林业的概念,从根本上消除人们对林业建设所存在的错误认识,使其认识到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 3 完善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规范化 法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林业工程建设上也是如此,因此,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这也是推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本保障。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各个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各级政府都应该加以重视,对于林业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的完善,根据具体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规定,使其能够推进林业工程建设的顺利发展。在工作实践中,各级政府可将建设现代生态林业的成效纳入领导的工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弄潮儿- 绿缘思潮专业驿站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提出了国际森林问题,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森林问题已成为相关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全球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致力于开展以“获取全球森林信息”为目标的森林资源定期评估工作,得到了各国政府的积极参与。FAO最新开展的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以掌握世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进程为目的,对1990年以来全球森林资源及其功能效益变化趋势进行了监测与评估。并于2006年2月,通过联合国森林论坛发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公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

结果,全面分析了全球及各国森林资源状况及其演变趋势。 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05 年全球森林面积39.5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不含内 陆水域)的30.3%,人均森林面积0.62公顷,单位面积蓄积110立方米/公顷。从世界各国情况看,森林资源呈现如下特征: (一)世界各国森林面积分布不均衡。全球三分之二的森林集中分布在俄罗斯(20.5%)、巴西(12.1%)、加拿大(7.8%)、美国(7.7%)、中国(5.0%)、澳大利亚(4.1%)、刚果民主共和国(3.4%)、印度尼西亚(2.2%)、秘鲁(1.7%)和印度(1.7%)等10个国家,其中前5个国家森林面积占全球的50%以上。有105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世界上也有62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不到10%,其中,有些国家如莱索托、吉布提、埃及、利比亚、毛利塔尼亚、科威特、摩纳哥和瑙鲁不足0.5%。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工程建设论文-工程论文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工程建设论文-工程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效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需要重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现国家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新形势下发展的方式,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林业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我国当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正在有序地开展,林业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的时间较晚,其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反思和改进,笔者从事林业工作多年,简要阐述以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

这一方面发展的现状,并为其提出一些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帮助,推动其健康发展。 1发展林业生态工程的必要性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森林对于改善空气环境、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如果森林受到损坏,将严重制约人类的发展,为此,一个国家要重视林业工作。现如今,我国倡导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这种建设工作得益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在现阶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使其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提供更多的林业产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发展森林文化等多样化需求,让森林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提高[1]。 2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现状

我国林业工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将“生产木材”作为工作的中心,这种工作方向会伤害我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不健康的发展模式。为此我国开始向林业生态建设方向转变,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入了理论发展的快车道,同时,实际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1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更加全面化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过程,其与多个环节存在着联系,例如其要培育森林资源,保护珍稀树种,在有能力的前提下退耕还林,防沙治沙,保护森林中的野生动物,由此可见,林业生态工程并不仅仅是保护森林和树木,其还要保护与森林有关的其他事物,在林业生态工作方面,这种发展的理念更加科学[2]。

中国生态林业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提 要 通过分析研究世界各国的森林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中国生态林业工程的发展状况,运用软系统方法 (ssm)、综合集成法(sim)、定性中的广义归纳法和系统工程 (se) 的知识,针对森林系统及其效益评价系统均为软系统,形成了软系统综合集成法 (ssmii),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软件支撑,利用专家知识库和实测数据库,建立了生态林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评价指标体系 软系统 综合集成法(ssmii) 权重 分 类 中图法 f326.24 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而环境十分脆弱的情况下,防护林体系对环境的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已广泛成为世界林业组织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识,且世界林业组织和许多国家均在探索以其指导林业生产活动。对于森林可持续发展应明确其目标,并提出衡量它的标准与指标,以及度量、测定各项指标的方法,然后才能对森林类型,森林类型组合后对一个森林集水区、一个林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森林经营现状和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作出恰当的评估,继而才能采取适当的技术和手段,取得林业经济政策、法规和社会经济、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支持。然而,评价森林,尤其是防护林体系的综合效益在我国乃至世界均属一项探索工作,为此就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客观、简捷、实用,又能得到政府官员、林学、生态、环境等专家和公众认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本研究采取“共同建构”方法。目前,世界上正处于森林可持续发展标准与指标的研制高潮,而对其实验性实施只处于试点阶段。 1 国内外森林效益的评价与指标体系的研制进展 [1~7] 自从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对森林持续利用的标准与指标体系已展开了国际性广泛的研讨和协调行动,一些国家制定了国家级标准与指标,少数国家开展了示范区的实验性研究。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森林经营指标与标准有:①蒙特利尔行动纲要(温带与北方森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提出了 63 个指标;②亚马逊行动(amaironia process),分 3 个方面,即国家水平的 41 个指标,经营单位水平的 23 个指标,为全球服务水平的 7 个指标;③赫尔辛基行动,提出了 28 个指标;④国际热带木材组织 (itto) 指标,分两方面,即国际水平的指标 27 个;森林经营单位水平的指标 23 个。另外还有森林政府间工作组 (iwcf)、印度一英联邦活动、森林管理委员会(fsc)、森林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委员会 (wsfsd)、国际林业研究中心(cifor) 在 1994 年 12 月开展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国际对话,有世界各国 50 余名代表参加,发表了相应文件,还组织了在加拿大、印尼、巴西和非洲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的实施示范。 到目前为止,国内对森林效益的评价与指标体系研究才起步。仅对

浅谈我国林业的发展现状

浅谈我国林业的发展现状 林业的发展始终是生态建设的重点,也是保持社会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实现我国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战略步骤上,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需要和森林功能,划分生态功能区,采取不同的措施培育和保护不同功能的森林资源。在生产组织和技术措施上,应调整生产技术规程,使森林植被建设由注重取材的经营行为向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转变,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 新兴林业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林业发展的亮点,近几以年,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新兴林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比如竹产业、森林食品与药材、野生动植物的繁育利用、苗圃花卉以及森林公园旅游等。通过围绕林业的一种资源进行产品开发,然后发展成大产业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目前杨树、银杏和桉树等的发展已日渐成熟,经济林产品也是种以两位数速度增长。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 1.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发展林业要立足于增 加资源、改善生态,满足全社会在物质、文化、生理、心理、交往等方面对林业的需要。同时在林业发展中注意解决包括农民在内的生产经营者的收人问题和合法权益,增加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解决贫困林场、森工企业和自然保护区贫困职工的脱贫以及基本设施建设问题,要让林业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步入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列。 2.树立不侵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当 代人不能为了自己的发展,过度使用资源,造成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使后代人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当代人在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既要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又要不断发展新的森林资源,为后代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系统。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纵观人类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原始和谐,进入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索取,对环境的破坏,如果任其扩大和加剧,将必然导致人类文明本身的衰落甚至人类自身的毁灭。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抛弃人与自然的冲突模式而走向融合,去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进行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b18910708.html, 如何进行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作者:张丽丽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14期 摘要:如何有效的实施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环境 保护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提高我国林业建设的一些方法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深入研究,并进行了深入论述,以供广大林业工作者受到启发。 关键词:生态林业;林业建设;生态工程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77 1 提高生态林业建设水平的措施 1.1 建设好生态平衡的可持续性发展 只有建立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林业资源,才能体现社会、生态平衡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要按照林业建设生态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的有效计划。真抓实干的进行林业规划建设,能够使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优化,保证生态林业的持续发展能有序进行。当前生态农业的基本保护区域有原生林带、自然保护区、风沙地带等区域,其中森林系统还包含着道路、居民区、水区两边等地区的防护林。它们通过线、点、面等相互贯通共同构成网络状分布。从整体上保证了科学的、有目的的林业规划,充分发挥生态林业的作用,从而使经济建设和环境改变的需要。 1.2 稳定的生态林业性和各式各样的形式 根据各个地方的生态、气候、地质条件、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点差别,我国的生态林业的建设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这些形式,被广泛应用到生态林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种林业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合理地、科学的、有效地使用和发展我国的森林资源。 1.3 生态农业要发展均衡 如何根据当地的地理状况和自然条件的发展特点,以及当地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地区森林资源,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必须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引领,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要形成完备、有序的、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林业生态链。进一步使生态环境得到优化,促进经济的发展,保持生态平衡。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变化,确保生态农业的均衡发展。 1.4 建立林业生态一体化以及多方面的生态建设

加拿大油菜

关于加拿大油菜的二三事儿 世界油菜种植面积以亚洲最大,约占总面积的70%左右,但由于单产过低,其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其次为欧洲,种植面积较亚洲偏小,产量却足足占世界总产量的37%以上。 世界上主要生产油菜的国家除我国以外,还有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法国、波兰、瑞典、英国等国。其中,加拿大40年代开始种油菜,并且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油菜的主要生产国和输出国,其出口量甚至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一半;而荷兰、德国、意大利、日本则是进口油菜籽(油)的主要国家。相比之下,我国出口油菜籽的品质与加拿大相似,瑞典质量相对略好。 下面笔者就来给各位聊聊加拿大油菜,主要包含生产分布区、生产特点、加工与开发三个方面,不知道值不值五毛钱的? 首先是加拿大油菜生长的主要分布区。 众所周知,加拿大农业食品业是国家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其耕地主要分布于西部,主要产物为:小麦、燕麦、大豆、油菜籽、大麦、红肉类(牛、猪和羊)、水果、蔬菜、酒类、烟草、饮料等。其中,油菜生产主要分布在莎斯卡彻温、阿尔伯塔以及曼尼托巴等三省。加拿大统计局粗略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的油菜籽播种面积达到逾1900万英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0%左右,不过仍然比2014年减少约5%。 莎斯卡彻温省是加拿大的农业大省,其农业产值占加拿大全国农业产值的15%,更是向来以农业与畜牧生产著称,是加拿大重要的粮仓地带。全省的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油菜、燕麦、大麦和豌豆等等,其中,该省种植油菜面积为三省中最大,占全国油菜面积的52%左右,统计局称2015年该省油菜籽播种面积预计为1000万英亩左右,比2014年减少约4.2%。 阿尔伯塔省盛产石油和天然气,是加拿大最富裕的省份之一,经济支柱为石油开采加工和天然气产业,这两个行业的产值几乎占全国矿业产值的一半。除此之外,阿尔伯塔省与隔邻的萨斯喀彻温及曼尼托巴经常又被合称为“草原三省”,也是加国重要的粮仓,该省种植油菜面积占全国油菜面积的30%左右。统计局调查显示,2015年阿尔伯塔省农户计划减少播种面积,油菜籽播种面积预计为600万英亩左右,比上年减少约7.5%。 曼尼托巴省是加拿大主要粮食产区之一,加拿大小麦局、加拿大谷物委员会和温尼伯商品交易总部均设于此。农业收入的50%左右来自小麦、大麦、荞麦、豆类、油菜籽和土豆等农作物;40%左右来自畜牧业产品;其中,该省种植油菜面积占全国油菜面积的15%左右。农产品高度依赖出口市场,主要出口地为美国、日本、香港和墨西哥。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曼尼托巴省的播种面积或略有增长,达到300万英亩左右,同比提高约1.7%。 综合三省所处地区,莎斯卡彻温主要为内陆性气候,相对干燥,湿度自东北向西南递减;阿尔伯塔和曼尼托巴则属于大陆性气候。所处地区平原面积广大、灌溉水源比较充足、夏季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均为油菜生长所需提供了相对有利的自然条件。 接下来再看看加拿大油菜的生产特点。 与我国春油菜、冬油菜不同的是加拿大油菜播期普遍较晚,全部为春油菜。并且,由于播期晚却收获早,所以单产相对我国略低。一般为5月上旬播种,8月底收获,全生育周期为100-110天,但南部地区一般4月底开始播种,较西部地区稍微偏早。 其次就是整体密度较大。加拿大油菜全部是直播,病害较少,所以密度较大,一般每公顷播种25kg,约11千万粒,种子发芽率为90%-95%,平均每平方米有苗140-160株。在此密度下,单株一次有效分枝多的6-7个,一般也有3-4个,油菜角果细长,每荚子粒20-30个。合理的群体结构,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制造较多的有机物质,协调植株个体与群体生长发育关系,使单位面积总角果数多,每角粒数和千粒重达到较高水平,从而获得高产,每

林业生态工程生态经济概念与原则.pdf

1林业生态工程以及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实施对象是人工林的生态经济系统,它是基于自然界法则的生态系统,和天然森林生态系统有一定差异,它属于经营集约,投入的劳动较对,还与一些食用菌种植以及生物法的污水处理差异很大。而生态工程,主要实践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其产生是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的,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是信息论以及系统论等现代化的生态学和基础理论发展所产生的一种理论,它会受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社会问题所影响。 2生态经济的概念 它会受到社会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并会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通过这种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能使林业生态工程中的使用价值以及价值都能得以体现。在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生态功能的商品机制以及生态机制,这两者都是人类劳动所产生的,也是生产社会中的实用价值,生态机制产生的价值,这种载体为生态价值;而商品机制所产生的价值,这种载体为商品价值。人工林所产生的自然环境、资源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都是在林业生态工程价值当中的,其中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价值量都是由劳动时间来决定的,生态系统价值在组建的过程中就缺乏一定的平均机制,而且所有的人工林生态经济系统都有所不同,在定义其价值量的时候还是要依据林区的实际情况来定,主要还是根据劳动时间来定,并不是社会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人工林的生态经济系统价值以及使用价值是由林业生态工程来来体现的,这不光表现在自然环境和资源上,还会表现在自然的环境和价值中,也直接体现在生态经济系统上。其中,使用价值一般都表现在林产品和林木等一些产品上,这些都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能起到改善土壤、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以及防风沙等实用的使用价值,是企业生态产品不能替代的。而林业生态工程在实施的时候,林产品的生态能力和产出价值都是要耗费人工劳动的,这样才能形成林业生态工程特有的生态经济效益。在这其中不光有经济效益产生,还会有一定的生态规律,这也能产生经济效益,但其要经过一定的生产过程。 3生态经济的原则 3.1整体性原则 在整个林业生态系统中,其设计对象和规划对象都是人工林业生态经济系统。我们首先应考虑的是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并促进其长期和短期效益的统一性原则。通常的情况下,生态效益都是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如果这两者之间有矛盾,要从各个两面入手,并考虑林地的具体情况,再重新调配投入的程度,使资源利用率有所提升,并调整林种的种植结构,使营林水平有所提升。 3.2适应性原则 受到我国固有土地面积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林业生态体制比较完善,生态经济发展也比较快。但是各地气候差异比较大,在林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林业生态模式和类型,依据地理形貌划分主要有山区人工林、平原人工林等类型;依据林种划分主要有经济林、用材林、特种林以及防护林等类型;还有很多类型,这里不一一例举。林业生态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当地林区的情况,看适合什么样的林种,以选取相应的种植类型,要是在沿海地区修建防护林,地域属于亚热带或者暖温带气候,自然植被的分属就应该是落叶林区,而在东北地区就比较适合种植枫树、红松、以及桦树等种类,南方地区就比较适合种植马尾松、冷杉等种类的树种。林区的条件主要是选择种植树种的因素,不光要考虑到气候的情况,还要考虑到水分和肥力的情况,不能片面去选择树种种植类型。 3.3层次性原则 林业生态工程是一个多层次、多尺度的工程序列体系,从横向角度看,可包括农户林、林场、农田林、区域以及国家各个网络层次,有小到“庭院经营型”林业生态工程,大至诸如“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从纵向角度看,其层次结构是复杂的。因而应采取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产生各种层次水平的生态经济效益。 3.4动态性原则 基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原理,利用环境建设工程来保证生物群落的建造;反之,利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促使系统生产力不断提高,从而林业生态工程能加速或缓和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演替,使生态经济效益逐步得到再现。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实施林业生态工程的系统进行动态跟踪调整。 3.5最优性原则 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考虑影响人工林生态经济系统的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等生态因子和经济投入、经济管理以及经济政策等经济因素,调控、设计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系统,从而使生物生产力最高,产生最佳生态经济效益。3.6实用性原则林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实施与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具较大差异。在设计实施之前,人类就注重实用性,确定了明确的社会经济目标,进行人工干预,使产生的生态效益遵循自然法则,经济效益具有社会实用性。林业生态工程又是一项社会性工程,它的一切技术方案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如在我国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建设防护林工程,采用国家、集体、个人共同集资造林方法,运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结合,林片、网、带相配置,适地适树的多种林木相并重,防护与生态经济效益相统一。因此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立在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注重实用性原则。实用性还表现在灵活经营方面。由于自然森林生长周期长,人类对自然森林生态系

加拿大林业

加拿大林业问题 一)森林资源 根据1994年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加拿大林地面积为4.176亿hm2,占国土面积45%。森林面积为4.14亿hm2,其中生产林为2.45亿hm2,非生产林为1.69亿hm2。森林资源以针叶林为主,约占森林总面积的67%,阔叶林占15%,混交林占18%。森林总蓄积量为247 亿m3,其中针 叶林蓄积量为193亿m3, 。1997年 工业用原木的允许采伐量为2.33亿占总蓄积量的78%;阔叶林蓄积量为54亿m3,占22% m3,实际采伐量为1.83亿m3。 全国分为8个林区: (1)北方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林区,跨越7个省和地区,其面积相当于全国森林总面积的82%,大于其他7个林区面积的总和。森林以针叶林为主,主要树种有白云杉、黑云杉及落叶松,东部和中部有香脂冷杉和短叶松(加班克松),西部和西北部有高山冷杉和扭叶松。阔叶林很少,主要树种是白桦和香脂白杨。 (2)大湖 圣劳伦斯林区:位于大湖和圣劳伦斯河流域盆地,是加拿大第二大林区,约占全国森林面积6.5%。该林区以混交林为主,主要树种有东方白松、红松、东方铁杉、黄桦、糖槭、红槭和红橡等。加拿大木质人造板工业的发源地——魁北克、蒙特利尔、渥太华位于该林区。 (3)亚高山林区:位于西部高山地区,属针叶林区,占全国森林面积3.7%。主要树种有恩氏云杉、高山冷杉和扭叶松。 (4)山地林区:主要分布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内陆山地及库特柰谷地和落基山东部,占全国森林面积2.3%。主要树种有北美黄杉、扭叶松等。 (5)沿海林区:分布在加拿大西部太平洋沿海地区,占全国森林面积2.2%。主要树种有西部侧柏、西部铁杉、美国西部云杉和北美黄杉等。该林区是加拿大主要木材产地之一,年采伐量占全国25%左右。 (6)阿克迪阿林区:分布在新斯科舍、爱德华王子岛及新不伦瑞克沿海三省,占全国森林面积2.2%。主要树种是白云杉、冷杉、黄桦和糖槭等。 (7)哥伦比亚林区:分布在库特柰谷地、汤普森河、弗雷泽河上游和奎斯内尔湖地区,占全国森林面积1.8%。西部侧柏和西部铁杉为主要树种。其他树种还有北美黄杉、西部白松和西部桦树等。 (8)落叶树林区:位于安大略省南部,是加拿大最小的林区,仅占全国森林面积0.4%。主要树种为糖 、白橡和白胡桃等阔叶树种。 槭、山毛榉、白榆、美国椴树、C440 森林资源按所有制划分,省有林占71%,联邦有林占23%,私有林仅占6%,并分属于42.5万个林主所有。由于联邦政府只管理直辖的2个区及各地的印第安保护区、军事区和国家公园的森林,不占有生产性森林,所以生产林96%为省有林,其余4%为私有林。省有林年允许采伐量占全国80.85%,私有林占19 。 %(表351) 加拿大西部地区(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木材径级大,单位面积蓄积量多;东部平原地区(如魁北克省)则以小径木为主,形成了西部以木材加工业为主、东部制浆造纸业工发达的工业格局。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魁北克省是2个主要木材产区,其森林面积分别占全国15%和20%,森林蓄积量分别占全国38%和18%,年允许采伐量分别占全国31%和25%。其中,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加拿大最重要的木材产区,1996年该省森林采伐量占全国39%,木材收入达到18.52 亿加元,占全国木材总收入的75.9%。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题要 (2)

第一章绪论1.根据森林经营的目地和特点,可以将森林分为几类? (1)防护林;(2)用材林;(3)经济林;(4)薪炭林;(5)特种用途林。 2.防护林体系? 在一定地域内,根据需要建立的多功能、多用途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根据防护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发展的特点,及对防护作用的要求,将有关林种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大防护作用的有机结合体。 3.林业生态工程? 根据生态学、林学和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4.林业生态工程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相比,有什么不同? 对象不同,着眼点不同,地点不同,目的不同 (1)对象不同:传统的以林地为对象;林业生态工程以在特定的,需要防护的地段上,设计、建造和调控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2)着眼点不同:传统的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以及临汾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量流。林业生态工程关心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件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 (3)地点不同:传统的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而林

业生态工程需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用地上采用综合措施。人们常说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即此意思。 (4)目的不同:传统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的生产率,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 5.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 生物群落建造工程(保护型、防护型、经济型),环境改良工程(城镇、工矿区、劣地),食物链工程(桑基鱼塘系统中的鱼、动物控制病虫害的动物) 6.根据地形地貌,林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类型?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 7.根据规模,林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类型? 流域性的林业生态工程黄河中游,长江中上游,淮河太湖,辽河流域,珠江流域 区域性的林业生态工程沿海,太行山 跨区域的林业生态工程“三北”,平原,防沙治沙 8.我国生态环境存在哪些问题? 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面积扩大,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森林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镇生态环境有待改善,草场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逐年增加

油菜的三种类型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 农学0903 朱晨熹2009301200305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凡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中栽培作为油用的植物,统称为油菜。其中包括很多种类。我国栽培的油菜,按其形态和特性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 1、芥菜型油菜 该类型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原产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植株高大,株型松散,分枝纤细,分枝部位高,分枝多,主根发达。幼苗基部叶片小而窄狭,披针形,有明显的叶柄,叶面皱缩,且具刺毛和蜡粉,叶缘一般呈琴状,并有明显的锯齿,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薹茎叶具短叶柄,叶面稍有皱缩。花瓣较小,不重叠,四瓣分离,角果细而短,种子有辣味,呈黄、红、褐色或黑色,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含油量低,一般在30%~35%,高的达60%以上,且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较强。代表品种有牛尾梢、涟水小油菜、新油1号等。在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地种植较多。 2、白菜型油菜 油菜三大类型之一。学名Brassia campestris L.。包括原产中国的芸薹和油白菜。染色体组为aa,n=10。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边缘有明显的琴状缺刻,上有刺毛,覆被一层薄薄的腊粉,又称为小油菜、矮油菜和甜油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另一种白菜型油菜是从小白菜演化来的,在古籍中称为油青菜。它的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基叶发达,半直立的。宽大的叶片呈随圆形成或卵圆形,全缘或波状,无琴状缺刻。我国各地称为白油菜、油白菜、油菜白等。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该类型又称小油菜或甜油菜。其植株矮小,幼苗生长较快,须根多;基叶椭圆、卵圆或长卵型,叶上举,有多刺毛或少刺毛,被有蜡粉或不被蜡粉,苞茎而生;分枝少或中等,花大小不齐,花瓣两侧相互重叠,自交结实性很低。种子有褐色、黄色或五花子色,大小不一,千粒重3g;含油量中等,一般在35%~38%,高的达45%以上。该类型生育期短,成熟较早,耐瘠薄,抗病力弱,生产潜力小,稳产性差。该类型还可分为两个种: (1)北方小油菜:古代文献中称为芸薹,株型矮小,分枝少,茎秆细,基叶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