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6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1)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道光帝在位)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鼓舞了人民斗志)结果:签订《南京条约》①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④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⑤赔款2100万银元影响:①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③思想:掀起了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的思潮④外交: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⑤习俗:社会习俗发生变化(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咸丰帝)原因: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提出全面修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参与国:英法联合发动,美俄趁火打劫典型事例:火烧圆明园结果:1858年6月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①增开天津等11个通商口岸②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③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④赔偿英、法各800万两白银影响:政治:①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沦丧,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②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税务司经济: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起步③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思想:掀起了中体西用的思潮【知识拓展】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及启示(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由于科学技术领先,武器装备精良,海军实力强大,战争准备充分,取得胜利实属必然。
(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处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清王朝,自然经济造成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综合国力衰弱,政治腐败,军备废驰。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回顾初中所学并结合课本内容简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2)通过阅读课本P50页小字文能够了解鸦片输入带来的危害。
(3)通过观看视频并结合教师讲述能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4)结合《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及教师提供的材料能够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社会性质理解掌握鸦片战争带来的危害。
(5)通过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对比填写表格,并能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6)依据第一次鸦片战争,结合课本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影响。
(7)小组通过阅读课本并观察图片合作探究鸦片战争怎样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8)小组通过对比两次鸦片战争来论证第二次鸦片战争审核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2、过程与方法(1)受到社会环境、时代差异及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对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中国近代历史或慷慨愤怒或淡漠回避,这其实都不利于独立思维的培养和公民人格的塑造。
充分利用和开发课内外课程资源,包括钓鱼岛的时事话题、陈旭麓与蒋廷黻的经典论述等,实事求是而又不失活泼地告诉学生直面历史、以史为鉴.(2)通过提供材料中英对比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到清政府的腐朽落后,夜郎自大。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的掌握运用。
(3)通过表格的填写让学生准确的掌握鸦片战争的核心知识点。
(4)通过张鸣教授“三妇心态”导入新课,用文明史观认识战败原因,让学生接触史学动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的三种心态和当今国际时事要闻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看待近代中国的历史。
(2)借助英国代表璞鼎查的言论引导学生思考鸦片的大量输入中国国民的历史责任,培养学生“慎独”的责任感。
(3)收集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图片、资料,分组展览或编写纪实报道。
体会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精神。
(4)通过战争前夕中英对比的图片、表格,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中两种文明的差距;体会战争失败的必然性;培养学生反思历史的情感态度。
第12课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熟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2.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中国战败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中国战败的原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
)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西方各国相继建立了资本主义政体。
继而,他们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疯狂扩张。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命运,也开始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屈辱史。
(二)讲授新课:一、鸦片战争(指导学生回忆初中时学过的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生一般能回答出根本原因是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由鸦片战争的原因引出本目的知识点,提问:林则徐为何要禁烟?(因为鸦片烟的种种危害已威胁到清朝的统治。
)鸦片从何而来?(英国走私。
)英国为何向中国走私鸦片?(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辨析两组概念:“出超和入超、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
)小结:当西欧各国逐步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疯狂向外扩张的时候,愚昧的清王朝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虽然清王朝已经非常衰弱,但在对外贸易中却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以英国为首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久久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
于是英国开始采取非正当贸易手段,19世纪初,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造成中国政府的财政危机,军队丧失战斗力以及严重的社会问题。
鸦片带来的巨大危害引起了朝野的关注,清政府内部也为如何禁绝鸦片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最后道光帝决定禁烟,派林则徐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在虎门当众将收缴的鸦片销毁,虎门硝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
)中国是一个日趋衰落、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而英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生产力水平高于中国,武器更先进。
在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战和不定,几易主帅,派往前线的将领对这次战争既不重视,也不懂战略战术,武器装备落后,军队缺乏战斗力,最终中国战败。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节鸦片战争(教案1)【复习目标】【考点梳理】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和《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的背景:根本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衰败的封建主义无法抗衡新兴的资本主义。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地、赔款、开埠、协定关税)①割地: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②赔款: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③开埠: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中国向英国商人征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5.鸦片战争的影响:①政治:中国的主权(领土和关税等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社会由此存在两大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阶级矛盾;中国革命开始进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②经济:一方面中国开始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另一方面则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③思想:中国萌发了师夷长技的新思想。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860年洗劫北京并火烧圆明园)3.影响:①政治: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②经济: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张,加深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另一方面中国洋务运动兴起,开始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历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随后产生。
③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即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
第12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对鸦片战争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阐释“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增强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难点:对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理解,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把握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开始形成。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和比较分析法为主,辅以问题探究法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世纪上半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新课讲授一、鸦片战争的背景(通过图片、材料以及教材分析)1、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师:大家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6月26日)生:……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世界各国都要大规模销毁缴获的毒品,作禁毒宣传,而我们中国政府却早在6月3日就开始大规模的禁毒宣传,大家知道这是为纪念什么事件吗?生:……(虎门销烟)即1839年6月3日,林则徐把收缴的2376254斤鸦片在广东虎门镇口海滩当众销毁。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虎门销烟,找出销烟的原因、禁烟的概况、禁烟的意义2、虎门销烟(观看教学视频)a、销烟背景: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引起朝野的广泛关注,道光皇帝决心禁烟。
b、销烟概况: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虎门销烟:1839.6.3----6.25(国际禁毒日:6.26)c、销烟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挫败了英国利用鸦片走私大量掠夺中国财富的阴谋。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虎门硝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思考:师:有人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林则徐不采取禁烟形式,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XXX《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的基础知识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研究、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研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得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对严峻危急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本钱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
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
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冲动听心的场面。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清楚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本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风险?英国为什么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什么中国会失利?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新课研究1、虎门销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综合中国封建主义,日益腐败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够出完成了工业反动,商品经济发达装备陈旧,军备废弛闭关自守,愚昧无知封建统治,危急四伏船坚炮利殖民扩张本钱主义疾速崛起1.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②政治日益糜烂,土地兼并严峻,阶级矛盾尖锐;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在制定本方案的过程中我通过百度搜索,查阅了很多的教学参考资料,这些资料使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式、教材等有了深入的理解,这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在找到的教学参考资料中,我也借鉴了一些优秀教学设计的内容,以使本教学设计更加符合课标要求,更完整。
《鸦片战争》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
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此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中国人也开始了一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历史。
因此,就教材地位而言,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近代经济史、文化史专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就事件本身而言,是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题材。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悉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导火索、结果,影响等史实;2、能够从教师展示的相关图片、资料,总结出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科意识;3、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利用地图、图表数据等对两次鸦片战争进行比较,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能够从鸦片战争屈辱历史中,正确地思考历史,增强学生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感5、通过讲述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较低,深度不足,而且抽象逻辑思维比较缺乏,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第十二课鸦片战争基础知识点:一、虎门销烟1、背景:西方国家为改变长期以来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
从此,烟毒肆虐,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害。
2、时间:1839年6月3日3、人物: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4、地点:广州虎门5、影响:及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二、《南京条约》及战后中国1、鸦片战争○1原因: A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对外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B直原因接: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在华利益。
○2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2、《南京条约》○1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无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之后美、法等国又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传教士传教权等特权)○2影响:A、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C、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原因:A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B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1860年攻入北京。
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列强攫取新的利益,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4、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洋务运动。
重点:1、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影响2、熟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第12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岳麓版历史必修1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情景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2.通过对鸦片战争相关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紧跟历史潮流,强化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增强世界意识与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
2.通过感悟与体验,认识爱国主义是民族进步之魂,增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后果。
难点:中国战败的原因(三)、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诱导,由浅入深。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导入新课“馒头小了,饭菜少了,口感降了,价钱涨了”,时下校园食堂最流行的段子反映出老百姓最关心的CPI问题。
引发问题的因素很多,美国对中国输出通货膨胀占据重要地位。
今天中国几千万农民辛辛苦苦造出来的大米、衣物,美国人只要开动一下印钞机,轻易就全拿走了。
美元国用“印钱消费”手段,造成我国国民财富的滚滚外流。
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挺配合美国!有人称: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鸦片战争。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高中学生比较关注国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有哪些相似之处?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1840年的中国,先经历硝烟弥漫的鸦片战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教学设计第12课鸦片战争【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两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腐朽没落,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2)清政府关于禁绝鸦片的争论;3)林则徐虎门销烟;4)鸦片战争的过程;5)中英《南京条约》;6)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7)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9)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0)《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11)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12)洋务运动的兴起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地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试与价值观1)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
2)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妄自尊大,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最后落到被动挨打的地步。
3)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列强打开了中国大门,通过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开始发生重大转变,清政府也开始改变政局。
【学情分析】新疆班学生在语言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许多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导学精讲精练的方式展开课堂交流活动,以分组计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针对部分专有名词及其他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语汇,或加维吾尔语的翻译,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注解,以破解学生在语言方面存在的障碍。
【重点与难点】1.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3.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扩大?【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案导学法: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原则”,以《基础训练》“课前知识早知道”为底本,安排学生预习,初步掌握本课知识要点。
第12课鸦片战争【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腐朽没落;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其危害;清政府关于禁绝鸦片的争议;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的兴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历史材料的搜集,掌握从不同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通过运用多种史料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学会多角度地观察历史事实的方法。
通过对各类史料的研习,学会依据不同史料,对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评价;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关于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应到学生痛定思痛、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理清中国战败的原因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三、教材内容安排(1学时)教学过程五、知识链接“领事裁判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也称“治外法权”。
它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但清朝官员认为有关洋人的诉讼由他们自己裁决更便当。
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及公民的法律地位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的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等待遇。
通常通过签订商务条约由缔约国双方相互给予,这是发展国际间正常贸易、消除贸易歧视的一种手段。
第12课鸦片战争——两个世界的碰撞(一)课标分析课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课标要求掌握的是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
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三)学生分析《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学生对鸦片战争概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和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
高中的学生已基本具备了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要是学习中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多对课本中的隐性的知识内容感兴趣,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材料等材料创设历史情景,进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战争爆发前,东西方文明的各自发展与碰撞;战争过程中,工业文明带给农业文明的强烈震撼;以及战争结束后,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伤害和渗透。
能力目标: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材料等材料创设历史情景,进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方法与能力:(1)通过分析战争爆发前,东西方文明的各自发展与碰撞,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述工业文明带给农业文明的强烈震撼,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虎门销烟的基本史实以及《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2、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认识战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通过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能否避免”,帮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失败的必然性。
4、通过讲述鸦片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情感教育。
5、通过引导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及结果,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阐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影响。
本课脉络清晰,可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讨论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要注意贯彻新课标的精神,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将罂粟花图片制成ppt)这是一种美丽的花儿,它鲜丽夺目,娇艳欲滴,它的果实成熟饱满,但它却在美丽的外衣下包裹着罪恶,也是它引发了一场战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12课鸦片战争。
下面请大家齐读课标要求,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生:(齐读课标)师:我们知道:中英两国一个在亚欧大陆的东端,一个在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二、讲授新课:(一)山雨欲来——探究篇析背景师:请大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世纪中期起,在中国对外贸易国里,英国居首位。
英国卖给中国的主要商品是呢绒、棉布等;中国卖给英国的主要商品是茶叶、生丝、药材等。
材料二从1781年到1790年,中国卖给英国茶叶的总值为9600多万银元;而1781年到1793年,英国卖给中国货物的总值仅为1600多万银元,只及茶叶的1/6。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理念:《鸦片战争》一课包含两个要素: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从本质上说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我将重点分析鸦片战争,之后以类推的方法归纳第二次鸦片战争。
结合高一同学的认识水平,在学习过程中,我将按照事情发展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来分析鸦片战争。
在对背景分析中利用多媒体,打出史料,让学生对中英双方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利用线索图分析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过程略讲;结果和影响组织同学讨论,最后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分析: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西欧逐步确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疯狂扩张。
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步入存亡危机之秋。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学情分析:关于鸦片战争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对这方面的史实有所了解,针对这种情况,在学生认识水平和情感水平都有所发展的基础上,要对本课知识深化内在知识体系,透过现象看本质,进一步探究事物的原因、影响,引导学生做理性思考,从历史教训中体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关注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的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2)认识战败对中国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分析问题能力。
3、德育目标:(1)通过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分析,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
(2)通过对鸦片战争背景原因及战败原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中国战败的原因。
(2)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及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屏幕打出英雄人民纪念碑浮雕第一副图片和林则徐人物图像,提问:这两幅图片使我们想起了什么历史事件?(学生回答:鸦片战争)这节课就让我们回到160多年前的那场鸦片战争,了解它发生的原因及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岳麓版必
修1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腐朽没落;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其危害;清政府关于禁绝鸦片的争议;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的兴起。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相关历史材料的搜集,掌握从不同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通过运用多种史料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学会多角度地观察历史事实的方法。
通过对各类史料的研习,学会依据不同史料,对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评价;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关于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应到学生痛定思痛、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理清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三、教材内容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五、知识链接
“领事裁判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也称“治外法权”。
它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但清朝官员认为有关洋人的诉讼由他们自己裁决更便当。
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及公民的法律地位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的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等待遇。
通常通过签订商务条约由缔约国双方相互给予,这是发展国际间正常贸易、消除贸易歧视的一种手段。
但近代中国与外国所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
它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
清朝官员对最惠国待遇不知是双方共同享有的。
六、教学资源建议
书籍: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等。
网络:中学历史风云网;人民教育出版社等。
七、学习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理解度(和自己课前预想的作对比)。
2、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
……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你是否赞同上面的说法? 鸦片战争在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同时,有没有促进近代中国的发展? (示范校)
我赞同上面的说法,因为:(1)客观上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2)客观上使中国的知识分子抛弃自大陈腐的观念,开始注目世界,向西方学习。
但是又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灾害,而且火烧圆明园强盗式行为,给中国文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3)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统治阶级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向西方学习,这就是标志中国近代化开端的洋务运动。
清朝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汉族官僚取代满族贵族上台,控制中央实权。
总之,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灾难,但也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终于使沉醉于“天朝上国”梦幻中的封建士大夫开始惊醒。
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蹒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