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解释
- 格式:pdf
- 大小:118.47 KB
- 文档页数:5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解释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是我国的一项会计准则,它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摊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旨在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促进企业资产的合理管理和利用。
本文将对该准则进行解释,内容主要包括无形资产的定义、确认条件、计量方法、摊销方法及其他相关规定。
无形资产是指没有实物形态且具有经济实质的资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方可确认:首先,无形资产的存在必须是可预期的,这就要求企业在资产确认时必须能够预见到未来可能产生的经济利益;其次,企业必须能够对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即能够合理估计其价值;最后,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必须属于企业。
无形资产的计量分为两类:交易价值和合理价值。
交易价值是指在交易中形成的无形资产价值,如商标、专利权等,其计量基于交易金额。
合理价值是指没有直接的交易市场可以参考,需通过专业评估进行估计的无形资产,如软件开发费用、商誉等,其计量基于评估报告的结果。
无形资产的摊销也分为两类:有限生命周期的无形资产和无限生命周期的无形资产。
有限生命周期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等,应按照其使用寿命进行摊销,摊销期限不得超过其预计使用寿命。
无限生命周期的无形资产,如商誉等,不得进行摊销,但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减值测试,以确保其价值没有发生重大减少。
除了上述的确认、计量和摊销规定外,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还对其他方面的规定进行了说明。
例如,准则要求企业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其价值是否已经发生重大减少;准则还规定了无形资产转移与处置时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于政府补助形成的无形资产,准则还规定了其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的实施,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导。
准则的实施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
同时,准则的实施也可以促进企业无形资产的合理管理和利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解释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无形资产解释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各种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对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关注。
为了规范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准则6”),并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而本文就是要对《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无形资产》进行深入解释。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准则6对无形资产的定义给出了明确的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中所拥有的、不具有形态的、且预计能够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资产。
其中,“不具有形态”指的是无形资产不存在于物理或者金融金表现形式中,不能简单地用数字来表示。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无形资产的确认是指企业确认其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使其成为企业财务报表的内容。
准则6规定,企业只有在以下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能够确认无形资产:(1)无形资产能够产生未来经济利益;(2)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无形资产的计量是指确定无形资产的成本和可分离非流动资产组的公允价值。
一般而言,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两部分:购买或造价和可靠计量的附加支出。
而无法可靠计量的附加支出应该在其产生时确认为费用。
三、无形资产的分组与摊销准则6规定,无形资产应该按其预计使用期限划分成若干可分离非流动资产组。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无形资产按照具有相似使用期限、投资、政策规定、管理等特点划分为一个可分离非流动资产组进行会计处理。
摊销是指以等量减值法向相关非流动资产组摊销权益提供者的利润,或者减少相关非流动资产组的账面价值。
四、无形资产的转移、报废和处置无形资产的转移指企业将其所拥有的部分或全部无形资产现金流转给另一个有关方,换取现金或其他资源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根据交易的判断和准则6的规定来计量因转移而形成的利润或亏损。
无形资产报废指企业基于不可预见的因素对无形资产作出的不再进行使用的决策。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首先,无形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准则明确了无形资产的定义,即无形资产是企业所具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根据准则,无形资产主要分为两大类:可定期度量的无形资产和不可定期度量的无形资产。
前者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等可以通过公允价值进行度量的无形资产;后者包括商誉、房地产开发、广告等不能直接通过公允价值予以度量的无形资产。
了解这些定义和分类有助于企业正确识别和确认无形资产。
其次,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准则规定了无形资产在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原则和方法。
对于可定期度量的无形资产,通常采用购买成本或生产成本减去摊销累计金额的方法进行初始计量。
对于不可定期度量的无形资产,通常采用购买成本或生产成本减去累计摊销和减值准备后的净额的方法进行初始计量。
准则还规定了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摊销、减值测试和恢复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应根据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和可产生的经济利益来确定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并及时进行减值测试,确保无形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最后,无形资产的披露和信息披露。
准则对无形资产的披露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披露无形资产的分类、计量基础、减值测试等信息。
同时,准则还要求企业应当在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中提供与无形资产相关的信息披露,包括无形资产的重要假设和判断、摊销情况、减值测试结果等。
这样的披露和信息披露可以提供给利益相关者更多的信息,有助于他们全面了解企业的无形资产情况和价值变动。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应用指南是企业正确理解和应用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重要参考工具。
通过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和分类、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披露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详细了解,企业能够更好地运用准则,正确识别和确认无形资产,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信息透明度,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是我国会计领域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对于指导企业的无形资产的准确核算、评估、计量和披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该准则从无形资产定义、识别、计量以及披露等多个方面对无形资产进行了规范,为企业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工具,增强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保护了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做出如下定义:无形资产是指没有物质形态、无法触摸、无形无质的资产,具有经济价值,并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的那些资产。
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一样都是企业拥有的资产,但无形资产无法直接触摸,如商誉、专利权、版权、商标、软件等,并非实体资产。
因此,在无形资产的识别和计量方面,与有形资产有所不同。
企业准备财务报表时,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识别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在进行核算时,应具备以下条件:(1)无形资产应当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2)无形资产的成本或者价值可以可靠地进行计量;(3)企业能够掌握或者控制无形资产。
以上条件都应满足才是无形资产的真正识别。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对无形资产的计量提出了相关要求,无形资产的计量主要分为两种,即买入价值和自行研发价值。
1、买入价值的计量企业从他人手中买入的无形资产,其成本计量包括购买价款、应向关联方支付的费用以及其他直接发生的支出等。
企业通过购买获取商标、专利权、版权等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进行分摊,分摊方法应当与资产的使用年限相符合。
2、自行研发价值的计量企业为研制特定的产品或服务、改进现有的产品或服务、开发新的工艺、制定新的设计方案所产生的无形资产,按照其发生的研发支出计量。
研发支出是指企业在研制产品、服务、开展技术研究、实施技术改造等方面所发生的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无形资产的具体情况,包括无形资产的种类、成本、开始和结束的期间、摊销方法和摊销期限及无形资产的净值变化情况等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二)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三)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第二章确认第三条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一)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二)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第四条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五条企业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时,应当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作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证据支持。
第六条企业无形项目的支出,除下列情形外,均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一)符合本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构成无形资产成本的部分;(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不能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构成购买日确认的商誉的部分。
第七条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
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第八条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九条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五)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确认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等。
商誉以及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其他项目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主要是成本没有办法明确区分和计量。
其中定义中的可辨认指的是符合下列条件第一、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化分出来,并且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者负债在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第二、源自合同性权利或者其他法律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者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其重要说明得失商誉不在本准则中规范,商誉请参见《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号——资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号――企业合并》。
同时无形资产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可以予以确认:第一、与该资产相关的预计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要对无形资产在预计年限内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做出合理估计,并且有证据说明支持。
第二、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在无形资产成本计量时要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并判断。
(一),研究阶段研究阶段是指探索性的,为进一步开发活动进行资料以及相关方面的准备,以及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开发阶段相对研究阶段而言,开发阶段应当时已经完成研究设计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面具有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者新技术的基本条件。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与发生时记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下列条件的记入无形资产。
(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及其他能够使用或者出售在技术上面具有可行性。
判断是否具有可行性要以目前阶段的成果为基础,并且提供相关证据和资料,证明企业进行开发所需的技术条件等已经具备,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或者其他不确定性。
(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且使用或者出售的意图。
能说明开发无形资产的目的。
(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非货币性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无法直接触摸、看到和感知。
它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专利权、商誉、品牌价值、技术秘密等方面。
首先,准则明确了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企业只有在获取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并且能够获得经济利益时,才能确认无形资产。
此外,准则还规定了不同情况下的计量方法。
对于无形资产的成本,可以通过购买价格、自行研发的费用、交换实体或支付的政府补贴等方式确定。
其次,准则对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根据该准则,企业应按照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分摊其费用,以反映其经济效益的变现过程。
同时,企业还应对无形资产进行定期的减值测试,以确保无形资产的净值不会超过其可变现金额。
准则还规定了无形资产转让和无形资产出租的会计处理。
对于无形资产的转让,企业应按照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并根据无形资产的成本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进行调整。
对于无形资产的出租,企业应按照租赁合同中约定的租金确定每期的租赁收入。
此外,准则对于无形资产的披露要求也进行了规定。
企业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无形资产的种类、计量基础、摊销方法、减值测试的结果等信息。
如果无形资产的价值受到重大损害,企业还应在说明中披露该项无形资产减值的原因和金额。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为企业在财务报告中的无形资产计量、确认、披露和处理提供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
这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为企业决策者、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该准则的实施也促进了企业对无形资产价值的认识和管理,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探析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源,在学问经济快速膨胀的今日,拥有无形资产就把握了取得超额收益的能力。
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21世纪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经济动力源。
因此,2006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进行重新修订,在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准则中,我国新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新准则明确规定,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学问理解它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学问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对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满意下列条件时,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一是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二是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三是无形资产产生将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四是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五是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牢靠计量。
这种处理方法较单纯的费用化处理方法更严谨、更科学。
主要优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这种记入方法首先体现谨慎性原则。
新会计准则将企业的研发活动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
研究活动的实质在于产生一种可以为企业带来将来经济利益的科学学问成果,假如不进一步开发便不具有经济价值,其费用支出能否获得预期的经济利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不一定给企业带来将来的经济利益。
开发活动的实质在于它是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利用研究成果产生的一种专利技术或非专利技术过程,经过可行性分析,能够确定其为企业带来将来经济利益的可能性,依据资产的定义,研究费用应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而开发费用在符合某些特定标准,即当该费用有可能会产生将来经济利益,且这种经济利益可以牢靠计量时,就应当确认为一项资产,这样做充分考虑了研发投资活动的风险性,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3 号——投资性房地产》。
(二)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
(三)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 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第二章确认第三条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一)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二)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第四条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五条企业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时,应当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作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证据支持。
第六条企业无形项目的支出,除下列情形外,均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一)符合本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构成无形资产成本的部分;(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不能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构成购买日确认的商誉的部分。
第七条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
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第八条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九条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五)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解释无形资产是指没有物质形态,但具有经济价值且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非货币性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解释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减值、报告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
本文将对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解释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在购买无形资产时,应根据实质确定资产的界定和价值的重要性,权衡利益的大小,才能确认是否存在无形资产。
确认后,应当按照购买成本计量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购买成本包括购买价格、直接发生的购买相关费用等。
对于通过非现金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应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此外,企业还需要对无形资产进行分类。
常见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根据实质可分为可转让无形资产和不可转让无形资产。
其次,无形资产的减值测试。
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间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其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若资产可能存在减值迹象,企业需进行减值测试,并根据实质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
减值测试的要求包括基本要求、确定减值金额和计量。
基本要求包括与现金流量相关的企业资产组的划分,对减值金额的追溯以及不同资产组的减值测试顺序等。
再次,无形资产的报告。
企业在报告财务信息时,应按照持续经营基础将无形资产披露在财务报表中。
对于已确认的无形资产,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同时在注释中详细描述。
从资产负债表日起,企业需进行减值测试,并在相关账户中列示减值准备。
对于已转让或消除的无形资产,企业应记录相关交易和减值损失等信息,并纳入财务报表。
最后,无形资产的比较信息披露。
企业应在财务报告中提供有关无形资产的比较信息,以帮助用户理解和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比较信息披露的范围包括无形资产的数量、类型、计量基础、减值情况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影响等。
总结起来,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解释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减值、报告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规定。
企业在处理无形资产时,应严格按照准则的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用户提供有关无形资产的有效信息。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讲解一、无形资产的内容(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及基本特征1、无形资产的概念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①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②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2、无形资产的特征①、不具有实物形态;(见讲解及应用P305)②、它具有可辨认性;(见讲解及应用P306)③、它属于非货币性资产;(见讲解及应用P305)④、企业持有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使用而非出售;(见讲解及应用P305)⑤、它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见讲解及应用P305)(二)、无形资产的内容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在无形资产准则规范。
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改变土地使用权用途,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应当将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与建筑物应当分别进行处理。
外购土地及建筑物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
企业(房地产开发)取得土地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 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 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一)无形资产的确认无形资产在会计上加以确认,原则上应满足三个条件:①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解释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商誉不属于本准则规范的无形资产;(2)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区分;(3)开发支出的资本化;(4)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5)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当考虑的相关因素;(6)土地使用权的处理。
一、商誉不属于本准则规范的无形资产本准则第三条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商誉是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其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本准则所规范的无形资产。
二、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区分(一)研究阶段本准则对于企业自行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
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技术和知识等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其特点在于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为进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从已经进行的研究活动看,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有关研究活动的举例为:意于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活动;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研究;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可能替代品的配制、设计、评价和最终选择等。
(二)开发阶段开发阶段相对研究阶段而言,应当是完成了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有关开发活动的举例为: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含新技术的工具、夹具、模具和冲模的设计;不具有商业性生产经济规模的试生产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运营;新的或经改造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所选定的替代品的设计、建造和测试等。
三、开发支出的资本化(一)本准则规定,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是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准则,规定了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如何处理和计量无形资产。
以下是关于该准则的详细解读。
无形资产是指没有实物形态,但具有经济价值的资产,例如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
无形资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不可见性、非金融性、非货币流动性、趋向性和不明确使用期限。
根据该准则,无形资产应该满足两个条件才能被确认为无形资产:确定性和可辨认性。
确定性要求无形资产具有将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能力,可辨认性要求无形资产能够单独进行辨认,并能够计量其成本。
企业在确认无形资产时,应该按照实际交易发生时的成本进行计量,并将其分成购买成本和自主研发成本。
购买成本是指企业购买无形资产时所支付的价款和其他与购买相关的支出,自主研发成本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或维持无形资产所发生的直接支出。
对于购买的无形资产,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并根据其使用寿命进行摊销。
购买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估计,并在未来年度进行调整。
对于在摊销过程中出现的其他费用,企业应当立即确认为损益。
对于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企业应当将直接支出资本化,并在鉴定资产完毕后,按照使用寿命进行摊销。
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估计,并在未来年度进行调整。
无形资产的减值测试是评估无形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的过程。
企业需要在每个会计期间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判断其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如果存在减值迹象,企业需要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将减值损失列示在损益表中。
企业在报告期间末对无形资产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其使用寿命、预计经济利益或摊销方法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摊销方法。
同时,企业还需要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摊销方法及相关的会计政策。
无形资产是企业重要的财务资源,合理的处理和计量无形资产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的规定,正确核算无形资产,并及时更新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和使用寿命,以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㈠企业合并中产生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㈡矿区权益的确认和计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㈢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第二章确认第三条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资产在符合下列条件时,满足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㈠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㈡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第四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无形项目,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㈠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㈡与该资产相关的预计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㈢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第五条企业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时,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作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证据支持。
第六条企业无形项目的支出,除下列情形外,均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㈠符合本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构成无形资产成本的部分;㈡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不能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构成购买日确认的商誉的部分。
第七条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按本准则规定处理。
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第八条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06号——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06号(以下简称“准则06号”)是我国财务会计领域对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基本规范,于2024年发布,从2024年开始实施。
准则06号的制定旨在规范企业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推进企业财务报告的国际化。
无形资产是指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具有以下特征:存在于货币资金流中,具有利益或服务的预期,无需实施劳动或改造。
准则06号明确了无形资产的分类和会计处理方法。
首先,根据准则06号的规定,无形资产应当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两类。
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可以单独被识别和使用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无法单独被识别和使用的无形资产,如企业声誉、商誉等。
其次,准则06号要求企业在确认无形资产时,应当具备确定性和成本可测度性。
确定性要求企业能够可靠地估计无形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成本可测度性要求企业能够合理估计无形资产的成本。
在确认可辨认无形资产时,企业应当按照购买成本或自行制造成本进行初始确认;在确认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时,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成本进行初始确认。
再次,准则06号对无形资产的初始确认后的会计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对于可辨认无形资产,企业应当根据使用寿命的长短,按照摊销法或提前摊销法计提摊销费用;对于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应该进行减值测试,如果确认不可恢复的减值,需要按照减值损失的金额进行核销。
最后,准则06号还规定了无形资产的披露要求。
企业应当在财务报告中详细披露无形资产的种类、确认标准、成本、使用寿命、摊销方法以及减值测试等信息。
同时,准则06号还要求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发生重大变动或者影响财务报告的重大风险时,应当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总之,准则06号是我国关于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重要准则,对于加强无形资产的会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准则06号的规定进行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并且及时披露相关信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决策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详细解释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ASBE 6)是关于无形资产的准则,它规定了企业如何识别、计量、报告和处理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无形的非货币性资产,它们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具有实物形态。
首先,ASBE 6明确了无形资产的定义和特征。
无形资产具有以下特点:1) 是非货币性的;2) 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3) 是可辨认的;4) 是非实体的。
无形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专利、版权、商标、商誉、技术秘密和软件等。
准则要求企业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才能确认无形资产,包括可辨认性、控制权和未来经济利益。
企业应当能够明确辨认无形资产,并有能力对其进行控制以获取未来经济利益。
其次,ASBE 6规定了无形资产的计量原则。
无形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应当以成本计量,包括购买价款、开发成本或获得成本等。
对于已经取得的无形资产,企业应当按照成本模型进行后续计量,即按照成本减少的原则进行折旧、摊销或减值测试。
准则还规定了无形资产的减值测试要求。
企业应当定期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无形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如果无形资产的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需要进行减值准备,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此外,ASBE 6还规定了无形资产的报告要求。
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中明确列示无形资产,并披露其重要信息,如计量基础、使用寿命、减值测试结果等。
准则还对无形资产的转移、处置和合并等情况进行了具体规定。
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无形资产是指没有物理形态的、无形的具有经济价值且可控制的资源。
2、无形资产应按照其公允价值计量。
如果无法可靠地确定其公允价值,则应采用成本减值法计量。
3、在每个会计期末,企业应当对无形资产进行定期的减值测试,以确认其账面价值是否超过可收回金额。
如果超过,则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4、无形资产应按照其成本减去累计摊销额和减值准备的余额进行计量。
5、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有直线法和生产总量法等。
企业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内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情况进行合理估计,可以采用平均摊销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解释
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商誉不属于本准则规范的无形资产;(2)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区分;(3)开发支出的资本化;(4)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5)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当考虑的相关因素;(6)土地使用权的处理。
一、商誉不属于本准则规范的无形资产
本准则第三条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商誉是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其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本准则所规范的无形资产。
二、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区分
(一)研究阶段
本准则对于企业自行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
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技术和知识等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其特点在于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为进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从已经进行的研究活动看,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有关研究活动的举例为:意于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活动;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研究;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可能替代品的配制、设计、评价和最终选择等。
(二)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相对研究阶段而言,应当是完成了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有关开发活动的举例为: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含新技术的工具、夹具、模具和冲模的设计;不具有商业性生产经济规模的试生产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运营;新的或经改造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所选定的替代品的设计、建造和测试等。
三、开发支出的资本化
(一)本准则规定,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无法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应当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二)开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
本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内部开发项目发生的开发支出,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判断无形资产的开发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应当以目前阶段的成果为基础,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证明企业进行开发所需的技术条件等已经具备,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或其他不确定性,比如,企业已经完成了全部计划、设计和测试活动,这些活动是使资产能够达到设计规划书中的功能、特征和技术所必须的活动,或经过专家鉴定等。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企业能够说明其持有开发无形资产的目的,比如,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
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应当对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市场情况进行可靠预计,以证明所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并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能够证明市场上存在对该类无形资产的需求。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企业能够证明无形资产开发所需的技术、财务和其他资源,以及获得这些资源的相关计划。
自有资金不足以提供支持的,是否存在外部其他方面的资金支持,如银行等金融机构愿意为该无形资产的开发提供所需资金的声明等。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对于研究开发的支出应当能够单独核算。
比如,直接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等能够对象化;同时从事多项研究开发活动的,所发生的支出能够按照合理的标准在各项研究开发活动
之间进行分配。
研发支出无法明确分配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开发活动的成本。
四、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
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
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通常按照合同或法律规定产生的权利加以确认;某些并非合同或法律规定的权利,但能够与被购买企业的其他资产区分并单独出售或转让的,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五、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当考虑的相关因素
根据本准则第十七条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
(一)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通常来源于合同性权利或是其他法定权利,而且合同规定或法律规定有明确的使用年限。
来源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应超过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期限;如果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能够在到期时因续约等延续,且有证据表明企业续约不需要付出大额成本,续约期应当计入使用寿命。
合同或法律没有规定使用寿命的,企业应当综合各方面情况,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或与同行业的情况进行比较、以及参考历史经验等,确定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的期限。
经过上述努力仍无法合理确定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才能将其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二)企业确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该资产通常的产品寿命周期、可获得的类似资产使用寿命的信息;
2、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现实情况及对未来发展的估计;
3、以该资产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
4、现在或潜在的竞争者预期采取的行动;
5、为维持该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预期的维护支出,以及企业预计支付有关支出的能力;
6、对该资产的控制期限,使用的法律或类似限制,如特许使用期间、租赁期间等;
7、与企业持有的其他资产使用寿命的关联性等。
六、土地使用权的处理
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摊销和提取折旧。
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二)企业外购的房屋建筑物支付的价款无法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分配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确认为固定资产原价。
企业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将其作为用于出租或增值目的时,应将其账面价值转为投资性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