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法一》知识点:关税的申报与缴纳

《税法一》知识点:关税的申报与缴纳

《税法一》知识点:关税的申报与缴纳
《税法一》知识点:关税的申报与缴纳

《税法一》知识点:关税的申报与缴纳

今天的成功是因为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依赖于今天的努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税法一》知识点:关税的申报与缴纳,希望能帮到大家!

【内容导航】:

关税的申报与缴纳

关税的强制执行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税法一》科目第七章第28讲关税

【知识点】:关税的申报与缴纳

关税的申报与缴纳

1.关税的申报

(1)进口货物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14日内;

(2)出口货物在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区后装货的24小时以前。

2.关税的缴纳

(1)纳税义务人应当自海关填发税款缴款书之日起15日内,向指定银行缴纳税款;

(2)关税纳税人因不可抗力或在国家税收政策调整的情形下,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海关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关税的强制执行

1.征收关税滞纳金。滞纳金自关税缴纳期限届满之日起,至纳税

原产地规则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原产地规则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在XXXX早期,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货物给予普遍的优惠关税待遇,即在实施普惠制之后,原产地规则是在实施普惠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普惠制又称普遍优惠制,是一种普遍的、非歧视性的、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制度,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权利。 制度是1968年第二次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通过普惠制决议时宣布并建立的。它已经在全世界实施了近30年。目前,世界上已有19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享受了普惠制待遇,其中有29个给惠国,主要是15个欧盟国家和瑞士、挪威、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日本、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国。其中,除美国、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国外,还有25个其他给惠国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普惠制的具体实施计划由各给惠国分别制定。给惠商品的范围主要是工业制成品或半制成品以及列入给惠商品清单的少量农产品,给惠商品的关税减让率一般为最惠国税率和普惠制税率之差。受益国和地区仅限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具体范围由捐助国自己决定。由于普惠制好处的范围很广,为了确保普惠制好处只给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生产和制造的产品,每个给惠国都把确定进口货物的原产地作为海关监管的一个重要部分,并单独制定了确定货物原产地的规定。随着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各国的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多的产品跨国生产,一些产品最终在许多国家通过生产和加工完成。

这使得确定货物原产地的基础越来越复杂,需要制定明确的、普遍适用的标准。为了协调和统一该国的原产地规则,海关合作理事会于1973年5月制定了《京都公约》,这是一项简化和协调海关业务的国际公约,其中三项具体规定了原产地规则和原产地证书附件的这些规定已成为许多国家制定自己的原产地规则的参考依据。2.为了建立公平、透明、简化和一致的原产地规则,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 和海关合作理事会长期以来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早在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9条就规定了“原产地标记”的问题,以便于国家统计和进口产品的跨界销售。海关合作理事会于1973年在日本京都制定了1973年《海关手续简化和协调国际公约》(通常称为《京都公约》)。其核心内容是海关程序问题,包括原产地规则。 然而,只有40多个国家加入了该公约,而且该公约没有建立统一的原产地规则。它只提供标准条款和建议条款供成员国自由选择或参考。每个成员国仍然各自制定自己的原产地规则。直到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的“乌拉圭回合”,非关税措施谈判小组才把原产地规则问题列为一个重要议题。 在乌拉圭回合结束时,经过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终于在1993年通过了《原产地规则协议》。该协议是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体系中第一个关于原产地规则的国际协议。它在简化、协调和统一国际原产地规则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在其货物贸易理事会下设立了原产地规则委员会,以加强国际协调和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复习点总结 1.新中国成立前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 级所控制和垄断;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贸易对象集中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贸易长期入超和不等价交换。 2.新中国成立后对外贸易——通过没收对外贸易中官僚资本、建立过硬对外贸 易企业、改造私营进出口企业等三个步骤,全面建立起中国的社会对外贸易。3.1978年以后:对外贸易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与支柱力量。 *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写入我过新宪法。 *对外开放政策--P5 4.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主要问题? (1)容易引起贸易摩擦(2)加大了人民币值的压力(3)增大经济的对外依存度(4)出口产品竞争力单一、利润薄(5)加剧经济结构的不平衡 5.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 答:(1)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2)支援国内市场(3)提高科 学技术水平(4)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5)增加外汇储备(6)扩大社会就业(7)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8)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的原因: 答:(1)低成本优势;极度富裕的劳动要素禀赋(2)鼓励出口措施(3)限制 进口的政策(4)西方发达国家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5)汇率低估(6)外贸环境改善(加入WTO) 7.“六五”计划——(1981-1985)内容:发挥我国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矿产品和农副特产品;发挥我国传统技艺精湛的优势,发展工艺品和传统的轻纺 产品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展进料加工;发挥我国现有工业基 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 “七五”计划----(1986-1990)内容:提出以实现“两个转变”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1)实现逐步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2)实现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的转变。 “八五”计划——(1991-1995)机电产品在各类商品贸易中增长最快,成为贸易额最大的一类商品。 “九五”计划——(1996-2000)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增长更快。这时期我国制定了“以质取胜”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实现外贸出口增长由主要依靠数量和速度转向依靠质量和效益。【引进先进技术,适当提高高新技术、设备及原材料产品的进口比例】 “十五”计划——(2001-2005)继续贯彻“以质取胜”战略,重视科技兴贸,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基本实现外经贸发展从主要 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转变。 “十一五”计划——(2006-2010)内容: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由以数量增加为主向以质量提高为主转变;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 有品牌的商品出口。 “十二五”计划——(2011-2015)内容:加快培养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解析(调整版).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解析 第一部分概述 一、背景情况 经国务院批准,自 2016 年 5 月 1 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称营改增)试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 号,以下简称 36 号文件),其中包括《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和《跨境应税行为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规定》。根据 36 号文件及现行增值税有关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人转让不动产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6 年第 14 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不动产进项税额分期抵扣暂行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 年第 15 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人提供不动产经营租赁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6 年第 16 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6 年第 17 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6年第18 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委托地税机关代征税款和代开增值税发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6 年第 19 号)等相关的配套文件。 本次纳入营改增范围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涉及纳税人户数多、行业广、业态复杂,税收制度设计上,既要考虑遵循规范的增值税税理原则,也要兼顾原有营业税政策的过渡;既要保证所有营改增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又要兼顾不影响财政体制;既要方便纳税人操作遵从,又要便于税务机关执行。在方方面面兼顾的前提下,税收制度上就必然安排了许多过渡性政策,同时也有许多制度上的尝试和创新。 为配合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国家税务总局制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6 年第 13 公告,以下简称 13 号公告),对全面实施营改增后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进行了明确。 二、公告适用范围 鉴于自 2016 年 5 月 1 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13 号公告发布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适用于全国范围所有增值税纳税人。 三、申报表调整思路 以实现新旧税制平稳过渡,顺利推进营改增改革为原则,兼顾习惯性和适用性。即,考虑到原增值税纳税人已形成的申报习惯和征管信息系统的既有框架,保持原申报表基本结构和栏次不变;同时考虑到政策的适用性,通过申报表局部调整和增加附表的方法,与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相关政策规定相衔接。 四、纳税申报资料 (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表及其附列资料包括: 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以下简称主表)。 2.《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一)》(本期销售情况明细,以下简称《附列资料(一)》)。 3.《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二)》(本期进项税额明细,以下简称《附列资料(二)》)。 4.《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三)》(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扣除项目明细,以下简称《附列资料(三)》)。 一般纳税人销售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在确定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销售额时,按照有关规定可以从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价款的,需填报《附列资料(三)》。其他情况不填写该附列资料。 5.《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四)》(税额抵减情况表,以下简称《附列资料(四)》)。 6.《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五)》(不动产分期抵扣计算表,以下简称《附列资料(五)》)。 7.《固定资产(不含不动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以下简称《固定资产表》)。 8.《本期抵扣进项税额结构明细表》(以下简称《进项结构表》)。

原产地规则与实施程序-中国海关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

第四章原产地规则与实施程序 第一节原产地规则 第十六条定义 就本章而言: (一)水产养殖是指对水生生物体的养殖,包括从卵、 鱼苗、鱼虫和鱼卵等胚胎开始,养殖鱼类、软体类、甲壳类、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等,通过诸如规律的放养、喂养或防止食肉动物侵袭等方式对饲养或生长过程进行干 预以提高产量; (二)成本、保险费加运费价格(CIF)是指包括成本、 运抵进口国进境口岸或地点的保险费和运费在内的进口货 物价格; (三)船上交货价格(FOB)是指包括货物运抵最终出 境口岸或地点的运输费用在内的船上交货价格; (四)可互换材料是指出于商业目的可以互换的材料, 其性质实质相同,仅靠视觉观察无法加以区分; (五)公认会计准则是指缔约一方认可的有关记录收入、 支出、成本、资产及负债、信息披露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的会计准则。上述准则既包括普遍适用的概括性指导原则,也包括详细的标准、惯例及程序; (六)货物是指任何商品、产品、物品或材料; (七)《协调制度》是指世界海关组织编制的《商品名称

及编码协调制度》; (八)材料包括组成成分、零件、部件、半组装件和(或)以物理形式构成另一货物的一部分或已用于另一货物生产过程的货物; (九)中性成分是指在另一货物的生产、测试或检验过 程中使用,本身不构成该货物组成成分的货品; (十)非原产货物或非原产材料是指根据本章规定不具 备原产资格的货物或材料,包括原产地不明的货物或材料;(十一)原产材料或原产货物是指根据本章规定具备原 产资格的材料或货物; (十二)生产是指获得货物的方法,包括货物的种植、 饲养、开采、收获、捕捞、水产养殖、耕种、诱捕、狩猎、捕获、采集、收集、养殖、提取、制造、加工或装配等。 第十七条原产货物 除本章另有规定外,下列货物应当视为原产于缔约一方:(一)该货物是根据第十八条的规定,在缔约一方完全 获得或生产; (二)该货物在生产中全部使用原产材料,并完全在缔 约一方生产; (三)该货物在缔约一方使用非原产材料生产,只要该货物满足区域价值成分不低于40%的标准,但是附件2 所列货物必须符合该附件列明的要求。

海关进出口关税税款计算方法 中英文对照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关税税款计算方法 本书所列计算方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编制的。 为便于使用,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所称进口税包括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简称增值税)、进口环节消费税(简称消费税),其中消费税仅对少数商品征收;出口税只含出口关税一项。 二、关税税率分为优惠关税税率和普通关税税率。凡原产地属于与我国签定有贸易协定的国家商品,其进口关税税率,使用优惠关税税率,否则使用普通关税税率。 三、税款计算公式 进口关税税额=到岸价格×进口关税税率 出口关税税额=(离岸价格/(1+出口税税率))×出口关税税率 增值税税额=(到岸价+进口关税额+消费税额)×增值税税率 从价消费税税额=(( 到岸价+关税额)/(1-消费税税率))×消费税税率 从量消费税税额=应征消费税的商品数量×消费税单位税额The Calculation methods in this book is compiled in accordance with Regulations on Customs Tariff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ovisional Regulation on Value-added Tax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on Consumption Tax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the convenience of usage, relevant explanations are listed below: 1. Import tax we mean consists of import customs duty (ICD),value-add tax (V A T),and consumption tax (CT) among which CT is levied on a few items of goods. Export tax consists of only export customs duty (ECD). 2. Import customs duty rates we mean fall into general duty rates and preferential duty rates. The preferential duty rates apply to goods originally produced or manufactured in countries with whic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concluded trading agreement. Otherwise, the general duty rates will be applied. 3. Calculation formulae for tax collection ICD = (CIF value) × ICD rate ICD = (FOB value / (1 + ECD rate)) ECD rate V AT= (CIF value + ICD + CT) × V AT rate Ad Valorem CT= ((CIF value + ICD) / (1-CT rate)) × CT rate Specific CT = Quantity of goods × unit CT rate

2020年整理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doc

国际贸易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国际贸易的分类 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互相依靠。 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从根本上说,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 ①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VFT):一国或一定地区一定时期IM(G+S)+EX(G+S)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 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用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②世界货物贸易额: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CIF(FOB)1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世界货 物进口总额(世界出口货物出口总额)。为把货物贸易额中的服务项目剔除,通常以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代表世界货物贸易额。2 ③世界服务贸易额:各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中的服务额(包括政府服务 和商业服务)减去政府服务额代表。商业服务包括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 ④对外贸易量(QFMT):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 的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⑤总贸易体系(GTS):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凡进入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 的一律列为总出口。 ⑥专门贸易体系(STS):以关境3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 口的标志。 ⑦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总贸易差 额。一般有三种情况:①贸易顺差(出超):出口额>进口额;②贸易逆差(入超):进口额>出口额;③贸易平衡:出口额=进口额。 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占总 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 1离岸价格(FOB):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到岸价格(CIF)=FOB+运费+保险费。 2由于CIF>FOB,所以前者总是>后者。 3关境(关税领域):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①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则关境<国境;②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形成共同关境,则关境>国境;③关境=国境。我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采用总贸易体系,而德国、意大利、法国采用专门贸易体系。

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 表A类》填报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A类)》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居民纳税人填报。 二、填报依据及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填报,并依据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企业的《利润表》以及纳税申报表相关附表的数据填报。 三、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一)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正常经营的纳税人,填报公历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的当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公历当年1月1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的当月月末;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且年度中间又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的当月1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的当月月末。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统一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载纳税人的全称。 (二)表体项目 本表是在企业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额后计算出“纳税调整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等一次性和暂时性差异)通过纳税调整明细表(附表三)集中体现。本表包括利润总额

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和附列资料四个部分。 1.“利润总额的计算”中的项目,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其数据直接取自《利润表》;实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制度的企业,其《利润表》中项目与本表不一致的部分,应当按照本表要求对《利润表》中的项目进行调整后填报。 该部分的收入、成本费用明细项目,适用《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通过附表一(1)《收入明细表》和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反映;适用《企业会计准则》、《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填报附表一(2)《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附表二(2)《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的相应栏次;适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填报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和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支出项目明细表》。 2.“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中的项目,除根据主表逻辑关系计算出的指标外,其余数据来自附表。 3.“附列资料”包括用于税源统计分析的上年度税款在本年入库金额。 (三)行次说明 1.第1行“营业收入”: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一般企业通过附表一(1)《收入明细表》计算填列;金融企业通过附表一(2)《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计算填列;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应填报附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明细表》的“收入总额”,包括按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 2.第2行“营业成本”项目,填报纳税人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发生的实际

关税计算方法

进口关税税款的计算 计算进口关税税款的基本公式是: 进口关税税额=完税价格×进口关税税率 在计算关税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进口税款缴纳形式为人民币。进口货物以外币计价成交的,由海关按照签发税款缴纳证之日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买卖中间价折合人民币计征。人民币外汇牌价表未列入的外币,按国家外汇管理部门确定的汇率折合人民币。 2、完税价格金额计算到元为止,元以下四舍五入。完税税额计算到分为止,分以下四舍五入。 3、一票货物的关税税额在人民币50元以下的免税。 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因有不同的成交条件而有不同的价格形式,常用的价格条款,有FOB、CFR、CIF三种。现根据三种常用的价格条款分别举例介绍进口税款的计算。 (一)以CIF成交的进口货物,如果申报价格符合规定的“成交价格”条件,则可直接计算出税款 举例如下: 某公司从德国进口钢铁盘条100 000千克,其成交价格为CIF天津新港12 5 000美元,求应征关税税款是多少? 已知海关填发税款缴款书之日的外汇牌价: 100美元=847.26人民币元(买入价) 100美元=857.18人民币元(卖出价) 税款计算如下: (1)审核申报价格,符合“成交价格”条件,确定税率:钢铁盘条归入税号7 310,进口关税税率为15%。 (2)根据填发税款缴款书日的外汇牌价,将货价折算人民币。 当天外汇汇价为: 外汇买卖中间价100美元=(847.26+857.18)÷2=852.22人民币元 即1美元=8.5222人民币元 完税价格=125 000×8.5222=1 065 275人民币元 (3)计算关税税款即:1 065 275元人民币×15%=159 791.25人民币元(二)FOB和CFR条件成交的进口货物,在计算税款时应先把进口货物的申报价格折算成CIF价,然后再按上述程序计算税款

关税知识点总结

关税 第一节关税概述 一、特点:①征收的对象是进出境的货物(贸易)和物品(个人);②单一环节的价外税;③较强的涉外性。 二、关税的分类 一、纳税人——进口货物收货人,出口货物发货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 二、征税对象——准许进出境的货物和物品(包括入境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和物品、个人 邮递物品、各种运输工具上的服务人员携带进口的自用物品、馈赠物品以及其他方式进入国 境的个人物品) 注意: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商品按“货物”征税。 第三节税率的适用 一、进口关税税率: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普通税率、关税配额税率等税率形式,对进口货物在一定时期内可实行暂定税率。 二、出口关税税率:一栏比例税率。 三、税率的运用 (一)进出口货物,应当按照纳税义务人申报进口或者出口之日实施的税率征税。 1.进出口货物到达前,经海关核准先行申报的,应当按照装载此货物的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实施的税率征税。 2.因纳税义务人违反规定需要追征税款的进出口货物,应当适用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生之日实施的税率;行为发生之日不能确定的,适用海关发现该行为之日实施的税率。 (二)已申报进境并且放行的保税货物、减免税货物、租赁货物或者已申报进出境并且放行的暂时进出境货物,有下列情形之一需缴纳税款的,应当适用海关接受纳税义务人再次填写报关单申报办理纳税及有关手续之日实施的税率: 1.保税货物经批准不复运出境的; 2.保税仓储货物转入国内市场销售的; 3.减免税货物经批准转让或者移作他用的; 4.可以暂不缴纳税款的暂时进出境货物,经批准不复运出境或者进境的;

5.租赁进口货物,分期缴纳税款的。 1 / 5 第四节关税完税价格★★ 一、关税完税价格:以进出口货物的实际成交价格为基础,经调整确定的计征关税的价格。(一)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由海关以货物的成交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并应当包括该货物运抵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前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 (二)五种其他方法的成交价格估价方法。 1.相同货物 的成交价格估价方法。 2.类似货物 价格估价方法。3.倒扣 价格估价方法。4.计算 )境内生产的货物在境内1合理估价方法(补救方法),不允许使用的估价方法是( 5.)4货物在出口地市场的销售价格;(可供选择的价格中较高的价格;(3)的销售价格;(2)以计算价格估价方法中所含价值或费用之外的价值或者费用计算的相同或者类似货物的价最低限价或者武断、虚构的价格。出口到第三国或者地区的货物的销售价格;(6)格;(5)二、价格调整(一)需要计入完税价格的项目买方负担的下列费用★ 1.由 佣金和经纪费;(1)由买方负担的除购货佣金以外的 购货佣金:买方为购买进口货物向自己的采购代理人支付的劳务费用。 计指买方为购买进口货物向代表买卖双方利益的经纪人支付的劳务费用,经纪费: 入完税价格(如卖方佣金)。;)由买方负担的与该货物视为一体的容器费用(2 。)由买方负担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劳务费用(3以免费或者以低于成本的方式境内销售有关的,由买方 2.与进口货物的生产和向我国(如在境外进行的为生产进口货物所按适当比例分摊的货物或者服务的价值。提供,并可以需的工程设计、技术研究等) 。向卖方或者有关方直接或者间接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 3.买方需销售、处置或使用所得中获得的收益。卖方直接或间接从买方对该货物进口后 4. 特许权使用费。 5.与进口货物有关的计入完税价格的项目(二)不需要发生的建设、安装、装配、 维修或者技术援助费厂房、机械或者设备等货物进口后 1. 用,但是保修费用除外; 2.进口货物运抵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后发生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 2 / 5 进口关税、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及其他国内税; 3. 为在境内复制进口货物而支付的费用; 4.技术培训及境外考察费用。5.境内外

原产地规则

原产地规则 一、原产地规则概述 “货物的原产地”(The origin of goods)是指某一特定产品的原产国或原产地区,即货物的生产来源地。根据各国的原产地规则和国际惯例,原产国(地)是指某一特定货物的完全生产国(地);当一个以上的国家(地区)参与了某一货物的生产时,那个对产品进行了最后的实质性加工的国家(地区)即为原产国(地)。 原产地规则是各国(地区)为了确定商品原产地和地区而采取的法律、规章和普遍适用的行政命令。其目的是以此确定该商品在进出口贸易中应享受的待遇。原产地规则的内容一般包括原产地标准和书面说明。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原产地规则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研究探讨乃至统一原产地规则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和重视的问题。围绕着原产地规则问题,关贸总协定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并于1993年12月15日签署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时,将《原产地规则协议》正式列入最后文件的附件。 二、《原产地规则协议》内容简介 原产地规则协议由前言、四个部分(9个条款)和两个附录构成。第一部分是定义与适用范围;第二部分是关于实施原产地规则的规定,涉及过渡期和过渡期后的规定;第三部分是通知、审查、协商和争端解决的程序安排;第四部分是原产地规则的协调,附录一是有关原产地规则技术委员会的内容;附录二是关于优惠的原产地规则的共同宣言。具体内容包括如下: (一)定义与适用范围 1、原产地规则的定义 原产地规则是指任何成员方为确定货物原产地而实行的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决定,且此种原产地规则与导致授予超出《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一条的关税优惠的契约性或自治性贸易体制无关。 2、原产地规则的适用范围 它包括所有非优惠的商业政策措施,如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一、二、三、十一和十三条下的最惠国待遇;第六条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第十九条的保障措施;第九条的原产地标记要求;任何歧视性的数量限制或关税配额。此外,还包括为政府采购和贸易统计而使用的原产地规则。 (二)协议的实施程序 为使各成员方的现行的原产地规则协调起来,原产地规则协议对协调的目标与原则、协调的过渡期以及管理机构等作了规定。 1、协调原则 各成员方现行原产地规则要进行协调。整个协调工作由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与海关合作理事会合作进行,其原则如下: (1)与原产地规则协议所确定的定义和适用范围一致。 (2)视某项商品的原产地为其完整的生产国家。 (3)原产地规则应是客观的、可理解的和可预见的;应当条理清楚;不能作为直接或间接阻碍贸易的手段,

报关关税计算题

进出口税费核算 1、上海某公司从德国购进一批产轿车,成交价格共FOB 100000.00美元,另付港商佣金FOB 3%(非买方佣金),运费6000.00美元,保险费率3‰,经查该汽车的税则号列应归8703.2314,适用税率为50%。要求计算进口关税(外汇中间价折合率1美元=人民币8.27元)。 2、某进出口公司从日本进口硫酸镁1000吨,进口申报价格FOB横滨USD500000,运费总价为USD10000,保险费率3‰,当时的外汇牌价为US$100=¥827。经查,硫酸镁的税则号列为2833.2100,税率为10%。计算应纳关税额。 3、某单位委托香港某公司从英国进口柚木木材,运费计人民币44200元,保险费率3‰,佣金(非购货佣金)为到岸价格(香港)的3%,进口申报价格为:到岸价格香港为US$580000,当时的外汇牌价为US$100=¥827。经查,柚木木材的税则号列为4407.2910,税率9%,计算应纳关税额。 4、某进口货物成交价格为每公斤FOB汉城100美元,总运费为5500美元,净重1000公斤,保险费率为3‰,汇率为1美元=8.27人民币元,关税税率为15%。分别计算:关税完税价格和关税税额。 5、某出口货物成交价格为总价CIF新加坡30,000美元,运费总价为800美元,净重100公斤,毛重110公斤,保险费率为3‰,汇率为1美元=8.27人民币元,关税税率为10%。分别计算:关税完税价格 6、上海某汽车贸易公司从日本进口汽车一辆,成交价格CIF上海2,000,000日元/台,且经上海海关审定。查该汽车的适用关税税率为50%,增值税率为17%,消费税率为10%,外汇牌价为100日元=6.8531元人民币。计算应纳进口关税额.应纳进口环节消费税额. 7、某贸易公司从日本进口了1000箱啤酒,规格为24支×330毫升/箱,申报价格为FOB神户USD10/箱,发票列明:运费为USD5000,保险费率为0.3%,经海关审查属实。该啤酒的最惠国税率为3.5元/升,消费税税额为220元/吨(1吨=988升),增值税税率为17%,外汇牌价为100美元=827元人民币。求该批啤酒的应纳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额。 答案: 1、 完税价格=[(100 000.00+6 000.00)/(1-0.3%)+100000.00×3%] ×8.27=904067.77 元 应征关税税额=完税价格×关税税率=904067.77×50%=452033.89 元 2、完税价格=(500 000+10 000)/(1-0.3%)×8.27=4230391.17元 关税额= 4230391.17×10%=423039.12元

大学《税法》知识点总结

税法 项目一税法基本原理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依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特征:强制性(直接依据是政治权利)、无偿性(特征核心)、固定性(制度为保障,规定征税对象、征税标准、课征方法) 税法是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税法分类:(一)按征税对象分:商品劳务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目的税(二)按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中央税(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地方税(车船税,房产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三)按计税标准分:从价税、从量税 (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价内税(消费税)、价外税(增值税,关税,车辆购置税)(五)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间接税(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直接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 税法按职能作用分类:实体法、程序法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双方当事人(征税主体:国家税务机关、纳税主体) 纳税义务人=纳税主体=纳税人: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分自然人和法人 负税人: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直接税中纳税人=负税人,间接税中两者不相等。 代扣代缴义务人: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个人所得税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代扣代缴。资源所得税在收购环节代扣代缴。 代收代缴义务人:有义务借助与纳税人的经济交往而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并不直接持有纳税人的收入。 征税对象=课税对象:税收法律关系的权利客体,税法中规定征税的目的物。 计税依据=税基:税法中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或标准。表现形态上分两

关税守则——原产地规则.doc

一、原产地规则的起源 原产地规则是确定进出口货物原产国的标准和方法,是确定货物适用关税税率的重要依据。国际上对货物原产地的规定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货物给予普遍的关税优惠待遇,即实行普惠制以后产生的,也可以说,原产地规则是在实行普惠制的基础上确立的。普惠制又称为普遍优惠制,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一种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制度。 这项制度从1968年联合国第二届贸易与发展会议上通过普惠制决议起宣告建立,至今已在世界范围内实施了近30年。目前世界上已有19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享受普惠制待遇,给惠国达到29个,主要是欧盟15国和瑞士、挪威、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日本、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美国、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其中除美国、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外,其他25个给惠国都给予了中国最惠国待遇。普惠制具体实施方案由各给惠国分别制定,给惠商品的范围主要是列入给惠商品清单的工业制成品或半制成品和少量的农产品,而给惠商品的关税削减幅度一般为最惠国税率与普惠制税率之间的差额。受惠国家和地区限于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具体范围由各给惠国自行确定。由于普惠制优惠幅度较大,范围较广,为了确保普惠制待遇只给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生产和制造的产品,各给惠国都把确定进口货物的原产国作为海关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分别制定了确定货物原产地的规定。随着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不断

拓展、程度不断加深,各国生产分工也越来越细,跨国生产制造产品的越来越多,有的产品甚至经过多个国家的生产加工才最终完成。 这就使得确定货物原产地的依据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制订出明确的、能够普遍适用的标准。为了协调统一各国的原产地规定,1973年5月,海关合作理事会制定了简化和协调海关业务的国际公约《京都公约》,其中三个附约专门对原产地规则和原产地证书做出规定。这些附约的规定成为许多国家制定本国原产地规则的参考依据。 二、原产地规则的主要内容 原产地规则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原产地标准、直接运输规则和原产地证书。 (一)原产地标准 原产地标准指确认货物生产于何地的标准,主要有两项基本标准。 第一项基本标准为完全在一国生产的标准,这项标准适用于完全在受惠国生产的产品,而含有外国原材料、零部件的货物,不适用这一标准。完全在一国生产的货物主要有十类 (1)从一国的土地、领域内或从其海底采集的矿物; (2)在一国收获或采用的植物产品; (3)在一国出生或饲养的活动物;

关税计算题复习以及答案

关税完税价格:20*3 000+5 000=65 000 应缴纳关税=65 000*40%=26 000 3.15—15天到期缴款日3.29 3.30—— 4.3拖欠5天滞纳金=26 000*5/10 000*5=65 实际缴纳关税=26 000+65=26 065 进口:增值税、消费税、关税 增值税=组成计税价格*税率=(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税率=(65 000+26 000)*17%=15 470 应纳税金=26 000+15 470=41 470 1、关税完税价格=400 000+50 000+30 000+10 000=490 000 进口小轿车关税=490 000*20%=98 000 进口环节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588 000/0.91=64 6153.85 进口环节的消费税=64 6153.85*0.09=58 153.85 进口环节增值税=(490 000+98 000+58 153.85)*0.17=109 846.15 2、修理复运进境关税完税价格=50 000+100 000=150 000 修理设备复运进境关税完税价格=150 000*20%=30 000 进口环节增值税=(150 000+30 000)*0.17=30 600 3、关税完税价格=2 000 000+120 000+80 000=2 200 000 进口卷烟关税完税价格=2 200 000*20%=440 000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关税+进口数量*定额税率)/(1—消费税税率) =(2 200 000+440 000+80 000*200*0.003)/(1—36%)=4 200 000 应纳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进口数量*定额税率 =4 200 000*36%+80 000*200*0.003=1 560 000 进口环节增值税=(2 200 000+440 000+1 560 000)*.17=714 000

海关实务知识点整理

报关:指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或者其代理人向海关办理运输工具、货物或物品进出境手续及其他海关事务的过程。 报关的范围:1进出境运输工具(船舶车辆航空器驮畜)2进出境货物(包括一般进口货物一般出口货物保税货物暂准进出口货物特定减免进出口货物过境转运通运货物及其他进出境货物以及通过电缆管道输送的水电和无形货物)3进出境物品(行李邮递和其他) 按报关的行为性质:自理报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自行办理报关手续称为自理报关,根据我国海关法目前的规定自理报关单位必须具有对外贸易经营权和报关权。 代理报关是指接受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的委托代理其办理报关手续的行为。直接代理报关:报关企业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报关业务的行为。代理人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作用于被代理人。间接代理报关:指报关企业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以报关企业自身的名义向海关办理报关业务的行为。报关企业承担与进口货物收发货人自己报关时所承担的相同是法律责任。 海关的性质:1、海关是国家行政机关2、海关是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3、海关的监督管理是国家行政执法活动; 海关的任务:1海关监管,分为运输工具监管、货物监管、物品监管2征收税费,代表国家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3查缉走私,是海关为了保证顺利完成监管和征税等方面任务而采取的保障措施4编制海关统计,以进出口货物为分析对象进行统计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5、海关对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等。 海关的权利:特点(1)特定性—独一性(2)独立性(3)效力先定性(4)优益性(优先权)(5)单方性、强制性、无偿性;内容(1)行政法规制定权(2)行政许可权(3)税费征收权(4)行政检查权--检查权(运输工具)、查验权(货物)、查阅复制权(证件、合同等)、查问权(嫌疑人)、查询权、稽查权。(5)行政强制权--扣留权(运输工具、货物及单据等)、滞报金及滞纳金征收权、施加封志权、变卖权等。(6)行政处罚权(7)其他行政处理权; 海关权力行使的原则(1)合法原则(2)适当原则(3)依法独立行使原则(4)依法受到保障原则。 海关的组织机构:1海关总署2直属海关3隶属海关4海关缉私警察机构 报关单位注册登记:报关企业:具备规定的设立条件并取得海关报关注册登记许可;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备案制。备案登记制目前我国对对外贸易经营者的管理实施备案登记制。 对外贸易管制:各国政府为保护和促进国内生产,增加出口,限制进口而采取的鼓励或限制措施,或为政治目的对进出口采取禁止或限制的措施。 对外贸易管制三种分类形式:1)按照管理目的,分为进口贸易管制和出口贸易管制2)按其管制手段,分为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 3)按照管制对象,分为货物进出口贸易管制、技术进出口贸易管制和国际服务贸易管制 对外贸易管制的目的:1、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发展本国经济 2、推行本国的外交政策 3、行使国家职能;特点1、贸易管制政策是一国对外政策的体现,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的贸易管制政策各不相同2、贸易管制会因时间形势的变化而变化3、贸易管制以对进口的管制为重点。 禁止进口6批:第一批、第六批:涉及国家禁止进口属破坏臭氧层物质的“四氯化碳”及属世界濒危物种管理范畴的“犀牛角”和“虎骨”第二批:旧机电产品类,第三、四、五批:涉及对环境有污染的固体废物类。包括城市垃圾、医疗废物、含铅汽油淤渣等13个类别的废物

财务报告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比对分析

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讲稿 财务报表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比对分析 石玮 第一教研部税收稽查教研室 一、增值税申报表 (一)增值税申报表概述 增值税申报表是记录和反应企业当期增值税销项、进项、当期应纳及本期已纳税额

的重要载体和依据,也是税源管理部门进行纳税评估的基础数据来源,对增值税申报表进行相关的比对和分析,不仅可以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增值税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分析,还可以帮助纳税人发现和纠正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出现的错漏,矫正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提高纳税人的履行纳税义务能力。 为配合2009年增值税全面转型,国家税务总局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现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报事项进行了调整,并正式发布了《关于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税函[2008]1075号),明确了增值税转型后的增值税款的申报事项。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国税发[2003]53号)文件规定的增值税申报表相比,调整后的新表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1.删除了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三)、(表四),新增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 2.根据修订后的增值税暂行条例,申报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 3.《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销售情况明细表中第1、8、15栏,“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栏,应包含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数据;第2、9栏“非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再填写。 4.《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第5、28栏项目名称由“17%税率”调整为“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第6、29栏项目名称由“13%税率及扣除率”调整为“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第7栏项目名称由“10%扣除率”调整为“废旧物资发票”,自2009年5月1日起,该栏不再填写;第8、31栏项目名称由“7%扣除率”调整为“运输费用结算单据”;第11栏项目名称由“期初已征税款”调整为“外贸企业进项税额抵扣证明”,其“税额”栏填写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部门开具的《外贸企业出口视同内销征税货物进项税额抵扣证明》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第15栏项目名称由“非应税项目用”调整为“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用”,填写用于非增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