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标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二节《结构与稳定性》精品教案精品版
- 格式:doc
- 大小:120.00 KB
- 文档页数:5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任教学科:通用技术任教年级:高二任教老师:课题:稳固结构的探析学科通用技术探析结构强度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章 节 第一章第二节 课题名称 稳固结构的探析 探析结构强度 课 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23.9.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技术与设计2》模块第一章第二节中任务二的教学内容,计划用1课时进行教学。
“结构的强度 ”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探究结构的稳定性”之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也体现了“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是“结构与设计”这个单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续“结构设计与制作”“典型结构赏析”知识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正确认识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在结构设计中正确的选择结构和材料,通过增加结构强度使结构更加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
学生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经过《技术与设计 1》 模块学习后,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合作、分析问题以及概括总结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注意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通用技术学科的兴趣,挖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
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结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良好的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1.通过技术活动探究形状、材料、连接方式等因素对结构强度的影响,并尝试解决相关技术问题;2.能依据相关技术试验标准对结构强度进行试验。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 技术意识:通过技术活动探究形状、材料、连接方式等因素对结构强度的影响,能灵活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结构设计问题。
2. 创新设计:通过技术试验和案例分析,探究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对案例的试验分析、讨论的过程,也是提高观察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试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兴趣,培养他们严谨的思维,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
《稳固结构的探析》教学设计技术与设计2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第2课时1.教材分析本课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中的第2课时,学习结构的强度。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结构的强度”和“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两部分组成。
首先,从生活案例出发阐明结构强度的含义。
其次,结合案例分析、试验和探究等活动,学习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探究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本课的重点,其中,结构的形状对结构强度的影响是重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是:结构形状、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对结构强度的影响。
结构的“稳定性”与“强度”都是影响结构质量的重要因素,是结构的基本知识,是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
这一节在本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只有清楚了它们的影响因素,才能有可能进行后面的简单设计结构,这部分内容是进行结构设计的基础,所以让把握好这部分内容是关键。
2.设计理念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设计中,主要由学生观察、参与演示试验、讨论和分析案例等方式,去探究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学生通过感悟和体验,探索总结相关的结论,效果比教师纯粹讲授结论要好得多。
3.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结构的概念、结构与力、结构的分类,探究了结构的稳定性,影响稳定的主要因素,学生有了较好的知识基础,对进一步学习结构知识有一定兴趣。
这些对于探究影响结构强度有一定的帮助,希望通过本节内容学习,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通案例分析和技术试验把握技术思想和方法,为后面结构设计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结构强度的含义,知道内力、应力和σ=F/S,能够解释简单结构的一些日常现象;(2)理解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使用的材料、结构的形状、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3)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结构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试验观察和讨论,归纳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二节《结构与稳定性》精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二节第1部分的教学内容,计划用1课时进行教学。
“结构与稳定性”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结构的认识”之后,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浅到深由易到难。
“结构与稳定性”是“结构与设计”这单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结构与强度”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结构与稳定性”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
本课教学对象是我校高二年级学生。
学生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经过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学习后,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
但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创设情境,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材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通过技术试验,使学生了解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本节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技术试验及试验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与价值:通过本节教材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结构稳定性设计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技术试验,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难点:运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通过播放视频和做演示试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交流、探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引导发现:在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技术理论知识掌握和学习的兴趣。
《结构与强度》教学设计[教学背景材料]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章节: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结构强度的概念。
理解并掌握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掌握提高结构强度的一般方法,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通过学生的参与与讨论,结合常见实例,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自主探究和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参与技术探究的兴趣。
养成在探究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出影响结构强度的三个因素。
三、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设计的技术试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四、教学方法:教法: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本课是技术与设计2的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中的第二课时,探究“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本课的重点。
只有清楚了“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与“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才能可能进行后段的结构设计,这两部分内容是进行结构设计的基础,所以让学生弄清弄透这两部分内容是这一整章内容的关键。
课标的要求是: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
2. 学情分析在此前学生已学过了与结构相关的结构类型、结构的受力情况、结构的稳定性等知识,在结构的稳定性一节接触过乐高积木的拼装,再加上在高二的学生已具备相关的一些物理知识,学生有较好的知识基础,这些对于探究影响结构强度是有利的。
3、教学策略(1)通过观看强度试验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以相框的强度为课程的主线,借助乐高积木的搭建形成感性认识,探究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3)以学生为主体,通过3个技术试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总结出主要因素。
苏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稳固结构探析“结构与强度”教学设计【教材版本】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在学生需要之时给予适当的帮助。
秉承着这样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小试验验证和探索,结合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通过“做中学”的方式,以学生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为基础,在做中发现问题,学习知识。
【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单元内容属于《技术与设计2 》的第一个主题,该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结构”和“设计”共同构成本单元两个核心概念。
而结构的强度又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结构体现了空间的概念。
因此,本节内容在《结构与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通过马上行动、案例分析、探究、小试验及阅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结构的强度、探究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结构的基本概念有更深的认识,而且也为以后结构的设计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2、教材内容分析让学生通过技术试验,学会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的因素,教师应注意在技术试验中对学生引导。
本节讲述了结构的重要性质——结构强度,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材先从实例出发,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的主要因素(结构的形状、材料、连接等),并简单分析了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认识事物的能力,他们具备了细致的观察能力、归纳、推演的能力,初步具有了探究现象背后本质规律的能力。
能够通过试验手段认识事物的能力。
在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常见结构的基本知识。
学生已经初步明白了“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和构件的五种基本受力形式,通过有趣的小试验,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2020年新课标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二节《结构与稳定性》精品教案精品版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二节《结构与稳定性》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二节第1部分的教学内容,计划用1课时进行教学。
“结构与稳定性”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结构的认识”之后,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浅到深由易到难。
“结构与稳定性”是“结构与设计”这单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结构与强度”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结构与稳定性”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
本课教学对象是我校高二年级学生。
学生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经过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学习后,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
但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创设情境,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材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技术试验,使学生了解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本节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技术试验及试验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与价值:通过本节教材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结构稳定性设计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技术试验,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难点:运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通过播放视频和做演示试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交流、探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引导发现:在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技术理论知识掌握和学习的兴趣。
通过动手制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3、总结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及总结评价。
五、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铁块泡沐组合体1个、矿泉水2瓶、三角形、四边形等组合体的结构框架几个、活动的方形架1个、自制不倒翁1个、筷子几十把、橡皮绳和棉线若干米、小剪刀若干把。
六、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采用激趣法,播放视频资料,介绍超强台风的电影画面,台风中心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很多结构受到破坏,给人类带来了无比的恐慌和伤害,08年汶川大地震的灾难性的画面应该给我们带来很强的责任感,稳定的结构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日本的五重佛塔让我们知道稳定的结构是可以做到的,所以研究结构的稳定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稳定性学习的兴趣,引出结构稳定性的概念。
注:结构的稳定性不能光理解成倒与不倒的问题。
(二)演示探究
老师与学生共同演示技术试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1、试验一:(探究结构的稳定性与重心位置高低的关系)
思考:
将此结构按以上两种方式放置,要将此结构拉倒,哪种方式用的力大?为什么?
说明:重心位置的高低是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哪些结构的稳定性设计用到这一要素?同时请学生演示不倒翁的稳定性,讨论书P16制作不倒翁办法的可行性。
2.探讨试验二:
演示:挂重锤的活动方形架的稳定性演示。
说明:结构的稳定性与结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有关。
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哪些结构的稳定性设计用到这一要素?
3.试验三:(探究结构的稳定性与结构的形状的关系)
请学生上台演示各种结构不同的稳定性,自己总结出结论。
说明:结构的形状是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哪些结构的稳定性设计用到这一要素?
4.试验四:(探究结构的稳定性与支撑面的大小的关系)
思考:
将两瓶矿泉水放在桌面上,放置方式如上图所示,当摇动桌子时,哪个先倒下?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结构与接触面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是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哪些结构的稳定性设计用到这一要素?
最后提出是不是支撑面越大越稳定呢?
例如:边长:5×100mm,20×20mm,高相同形状一样,且重心的垂线均在底面的中心的两结构哪一个更稳定?
结论:这些要素是综合的不是孤立的。
5.介绍五重佛塔不倒的原因,拓展出结构稳定性的其他要素。
(三)亲身体验、探究实践:
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筷子、橡皮筋和棉绳,搭建一个稳定结构,并能承受一个鸡蛋,使其在吹风机的作用下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2.鼓励性的评价学生设计的作品
(四)知识拓展迁移
1.运动状态与静止状态的结构稳定条件不相同:
(1)自行车骑起来时,只有两个支撑点,为什么不会倒下呢?
(2)静止状态的陀螺会倾倒,但它转动时却可以立起来?
2.人们又利用不稳定的结构实现某些功能:
(1)倒置的啤酒瓶可以预报地震。
(2)在打水的桶口扣一重物,在水面时能自动翻到打水。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结构的形状;以及结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范围内有关。
(六)作业布置
收集身边一些不稳定的结构,并结合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它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