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
- 格式:docx
- 大小:84.38 KB
- 文档页数:173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扁鹊:最早的儿科医生。
《颅囟经》:相传最早的儿科学专著。
提出婴幼儿体属“纯阳”的观点。
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首创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这是儿科辨证中最重要的方法。
他善于化裁古方(六味地黄丸),研制新方(异功散,泻白散,导赤散,七味白术散)明代万全,著作颇丰。
“育婴四法”,“预养以培其元,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形成了中医儿童保健学的系统观点。
陈复正:善于指纹诊法。
“风轻、气重、命危”吴瑭:“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分7个阶段:胎儿期:40周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新生儿期:生后满28天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体重:出生时体重约为3千克。
囟门: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
后囟在出生时或生后2~4个月内闭合。
牙齿:乳牙(20颗)。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自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
血压:小儿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视感知的发育:3个月时头眼协调好;听感知的发育:新生儿出生3~7天听觉已相当良好;3个月时可将头转向生源;运动发育:2个月时扶坐或侧卧时能勉强抬头;4个月时可用手撑起上半身;6个月时能独坐片刻;8个月会爬;10个月可扶走;12个月能独走。
语言发育:2个月能发出和谐喉音;7~8个月会发复音;2岁后能简单地交谈生理主要表现:脏腑娇嫩,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发病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
(名)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名)肺脏娇嫩:卫外功能较成人为弱,最易被风热,风寒邪气所伤,产生各种肺系疾病;小儿脏腑娇嫩,又易被燥邪,署邪所伤,形成肺胃阴津不足,气阴两伤等病证;小儿为纯阳之体,六气易从火化,小儿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
(名)脾常不足:其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因而易于因家长喂养不当, 小儿饮食失节,出现受纳,腐熟,精微化生转输等方面的异常。
第一单元历代儿科名家及专著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至南北朝)扁鹊: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至宋朝)《颅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书中首倡小儿体质属“纯阳”观点北宋钱乙及《小儿药证直诀》,学术思想:1.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2.创立了“面上证”“目内证”的诊断方法;3.并首创儿科五脏辩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辩证纲领,成为中医儿科辩证学中最重要的方法;4.治疗上创立新方,化裁古方;5.对儿科四大要证“痧、痘、惊、疳”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提出“急惊合凉泄,慢惊合温泄”的治疗大法。
被后世誉为“儿科之圣”。
北宋时期,山东名医董汲擅用寒凉法治疗,总结撰成《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为痘疹类第一步专著。
南宋陈文中,著《小儿痘疹方沦》《小儿病源方论》。
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元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明代万全著作有《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玉痘疹》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胎养、蓐养、鞠养”,提出了“二有余,三不足”。
治疗方面提出“首重保护胃气”清陈复正,号飞霞,著《幼幼集成》,该书详析指纹之义,归纳为“浮尘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小儿年龄分期一、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称为胎儿期。
目前国内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
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三、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之前,称为婴儿期。
这一时期生长发育极为迅速,充分显示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
四、幼儿期:从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这一时期体格增长速度较前缓慢,但动作、语言、思维发育加快。
五、学龄前期:从3周岁到6~7周岁(进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
这一时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育迅速,活动能力增强。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开始(6~7周岁)到青春期前,称学龄期。
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保健等方面。
中医儿科学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中医儿科学的重点总结。
一、儿童常见病的辨证施治
儿童常见病包括感冒、发热、咳嗽、腹泻等,中医儿科学强调辨证施治。
感冒、发热等病因多为外感风寒或风热,治疗时应根据病情辨证选择温散或清热解毒的方剂。
咳嗽则可根据咳嗽的声音、咳嗽的时间、咳嗽的性质等进行辨证,选择不同的方剂治疗。
腹泻则可根据腹泻的次数、质地、颜色等进行辨证,选择相应的方剂治疗。
二、儿童营养不良的预防和治疗
儿童营养不良是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儿科学强调平补阴阳、调理脾胃的治疗原则。
在预防方面,应注意婴幼儿的母乳喂养和适当添加辅食;对于营养不良的儿童,应根据病情辨证施治,选择补益脾胃、调理气血的方剂进行治疗。
三、儿童多动症的中医治疗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中医儿科学强调平衡
阴阳、调理脾胃、疏通经络的治疗原则。
治疗中可使用针灸、按摩、艾灸等中医疗法,同时还可以采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四、中医养生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养生注重调整饮食、生活习惯、身体锻炼等方面,通过中医药的调养和饮食的调理,可以增强儿童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分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儿科医师应根据儿童的特点和病情,科学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全面的保障。
中医儿科总论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
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4)幼儿期——1~3周岁;(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1~6个月:体重=3+0.6*月龄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
2岁后:75+5*年龄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
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
2~2.5 岁出齐。
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语言发育:单语单句阶段:1岁以后。
小儿生理特点:(1)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2)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阴:物质基础,即精、血、津液等物质;阳:脏腑的生理功能。
第一单元历代儿科名家及专著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至南北朝)扁鹊: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至宋朝)《颅囟经》: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书中首倡小儿体质属“纯阳”观点北宋钱乙及《小儿药证直诀》,学术思想:1、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2、创立了“面上证”“目内证”的诊断方法;3、并首创儿科五脏辩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辩证纲领,成为中医儿科辩证学中最重要的方法;4、治疗上创立新方,化裁古方;5、对儿科四大要证“痧、痘、惊、疳”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提出“急惊合凉泄,慢惊合温泄”的治疗大法。
被后世誉为“儿科之圣”。
北宋时期,山东名医董汲擅用寒凉法治疗,总结撰成《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就是为痘疹类第一步专著。
南宋陈文中,著《小儿痘疹方沦》《小儿病源方论》。
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元朝至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前)明代万全著作有《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玉痘疹》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胎养、蓐养、鞠养”,提出了“二有余,三不足”。
治疗方面提出“首重保护胃气”清陈复正,号飞霞,著《幼幼集成》,该书详析指纹之义,归纳为“浮尘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小儿年龄分期一、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称为胎儿期。
目前国内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
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三、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之前,称为婴儿期。
这一时期生长发育极为迅速,充分显示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
四、幼儿期:从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这一时期体格增长速度较前缓慢,但动作、语言、思维发育加快。
五、学龄前期:从3周岁到6~7周岁(进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
这一时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育迅速,活动能力增强。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开始(6~7周岁)到青春期前,称学龄期。
中医儿科学复习资料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预防保健及疾病诊治的医学学科。
对于学习中医儿科学的同学来说,系统地复习相关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儿科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一)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脏腑娇嫩,是指小儿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小儿形气未充,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处于幼稚和不完善的状态。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是机体的形态结构,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的方面发展。
(二)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御邪能力较弱,抗病能力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则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所以小儿易于发病,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同时,小儿发病后,邪气易盛,正气易虚,病情容易由轻变重,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实转虚,变化迅速。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对药物的反应较成人灵敏。
且小儿病因单纯,情志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少,只要诊断正确,治疗及时,护理得当,病情好转较成人快,疾病治愈的可能性也较成人大。
二、小儿生长发育(一)体重出生时体重约为 3kg,出生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 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 05kg,1 岁时体重约为 9kg,2 岁时约为 12kg,2 岁至 12 岁体重(kg)=年龄×2 + 8。
(二)身高出生时身长约为 50cm,1 岁时约为 75cm,2 岁时约为 85cm,2 岁至 12 岁身高(cm)=年龄×7 + 70。
(三)囟门前囟在出生时约 10 20cm,一般在 1 15 岁闭合。
后囟在出生时已接近闭合,或仅可容纳指尖,多在出生后 2 4 个月内闭合。
中医儿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1. 引言中医儿科学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针对儿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研究的学科。
随着人们对儿童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医儿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日益广阔。
本文将从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两个方面对中医儿科学专业进行分析。
2. 就业方向2.1. 中医儿科临床医生中医儿科临床医生是中医儿科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
他们可以在中医医院、综合医院的中医儿科门诊工作,为儿童提供中医诊疗和治疗方案。
随着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提高,中医儿科临床医生的就业机会也在逐渐增加。
2.2. 中医药研究员中医儿科学专业毕业生也可以选择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为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专家。
他们可以参与中医儿科药物的研发、中医治疗儿童疾病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工作。
中医药研究员的职业前景广阔,可以在医药领域做出重要的贡献。
2.3. 学术研究员或教师中医儿科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进入高校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或者成为中医儿科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师。
他们可以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 or教学活动等方式推动中医儿科学专业的发展,并培养更多的中医儿科专业人才。
3. 就业前景3.1. 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加。
中医儿科学专业作为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得益于政策的推动和支持,就业前景将更加广阔。
3.2. 儿童健康需求随着儿童疾病的不断增多,儿童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医儿科学专业毕业生具备中医诊疗和治疗技术,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儿童健康需求。
3.3. 融合发展趋势中西医结合已成为医学发展的趋势。
中医儿科专业的毕业生如果同时具备西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将更有竞争力。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推广,中医儿科专业的就业前景将更加广阔。
4. 总结中医儿科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中医儿科临床医生、中医药研究员和学术研究员或教师等。
就业前景处于良好发展势头,受到政策支持、儿童健康需求和中西医结合等因素的影响。
《中医儿科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X243165 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修课方式:选修总学分数:2.5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适用专业:中医专业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时数:40学时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学科,是中医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中医专业的限选课程。
中医儿科学的任务是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素质。
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学习中医儿科学应掌握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小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解决小儿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为从事临床儿科工作及儿童保健、提高下一代的健康水平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奠定基础。
2.课程性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初级诊治的能力,对儿科危急重症一级处理和转诊的能力,开展小儿生长发育宣传和儿童保健指导的能力,针对小儿不同生理时期的特点实施小儿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指导及健康管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开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40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限选课程。
4.课程作用《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限选课程,以《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教育部对于医学人才定位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要求我们学生的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度,如何掌握好这个度,我们进行了基层医院医生的需求调查,得出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结合临床一线医生讨论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对接的教学理念,即:授课前学生了解未来岗位知识需求,授课中有目的地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中医儿科学一、名词解释1.哮喘: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音气喘性肺系疾病。
(82)2.猩红热(烂喉痧,丹痧):猩红热是感受猩红热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达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
(195)3.五软:五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179)4.鹅口疮:鹅口疮是以口腔黏膜、舌上散在或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呈白屑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又因其屑色白如雪片,名雪口。
(92)5.积滞(食积):积滞是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病。
(118)6.风疹(风痧):风疹是由感受风疹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轻度发热,咳嗽,全身皮肤出现淡红色细小斑丘疹,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为特征。
(192)7.纯阳:所谓“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表现得生机旺盛,好比旭日之初生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正说明了“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一生理特点。
(16)8.厌食:厌食是以较长时间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证。
(114)9.口疮:口疮是小儿较为常见,以口腔黏膜、舌体及齿龈等出出现大小不等淡黄色或灰白色溃疡,局部灼热疼痛,或伴发热、流涎为特征的口腔疾病。
(94)10.夏季热:夏季热又称暑热症,是婴幼儿在暑天发生的特有的季节性疾病。
(228)11.水痘:水痘是由水痘时邪引起的一种以皮肤出疹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且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
(198)12.“疳”:“疳”之含义,自古有两种解释:其一曰:“疳者甘也”,言其病因,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其二曰“疳者干也”,言其病机、主症,是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
(121)13.母乳喂养:以母乳为主要食物,喂哺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的喂养方式,称为母乳喂养。
(46)14.奶麻:幼儿急疹是外感幼儿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突然高热,持续3-4天后体温骤降,同时全身出现玫瑰红色斑丘疹,疹退后无痕迹遗留为特征。
中医儿科学专业学什么中医儿科学专业是指为了培养掌握中医儿科理论和中医儿科临床技能的专业人才,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并具备儿科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下面将介绍中医儿科学专业需要学习的内容。
1. 基础理论知识中医儿科学专业的学习首先需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医药疾病学等。
同时,还需要学习儿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儿科学的发展历程、儿科学的疾病分类等。
2. 儿科疾病诊治技能中医儿科学专业的学习还需要掌握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能。
学生需要学习儿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病情判断和辨证施治等内容,熟悉儿科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中医药治疗技能中医儿科学专业的学习还需要熟悉中医药的治疗方法。
学生需要学习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中药的使用和配伍原则,以及中医药的疗效评估和药物安全性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针灸推拿和其他中医疗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4. 临床实践中医儿科学专业的学习需要进行临床实践。
学生需要参与医院儿科临床工作,观察并参与实际病例的诊疗过程,掌握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巧。
通过临床实践,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技能。
5. 科研能力培养中医儿科学专业的学习还需要培养科研能力。
学生需要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学习科研文献的检索和阅读,掌握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和撰写科研论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6. 专业素养培养中医儿科学专业的学习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学生需要学习中医伦理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中医药政策法规和相关规范,熟悉中医药的发展动态。
总结起来,中医儿科学专业学习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儿科疾病诊治技能的掌握、中医药治疗技能的熟悉、临床实践的参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成为掌握中医儿科学理论和临床技能的专业人才。
中医儿科学交卷时间:2019-12-28 22:29:44一、单选题1.(1分)小儿易患五迟、五软、解颅、遗尿、水肿等疾患,主要责之于()A. 肺脏娇嫩B. 脾常不足C. 肝常有余D. 心常有余E. 肾常虚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E解析2.(1分)其病机主要为肺气郁闭之演变的疾病是()A. 肺炎喘嗽B. 咳嗽C. 感冒D. 哮喘E. 反复呼吸道感染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3.(1分)小儿面目皮肤发黄,色暗,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腻者<br/>应首选()A. 茵陈蒿汤B. 茵陈理中汤C. 五苓散D. 血府逐瘀汤E. 参附汤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4.(1分)风热感冒首选方剂是()A. 银翘散B. 新加香薷饮C. 荆防败毒散D. 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E. 清瘟败毒饮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5.(1分)小儿感冒、咳喘等肺系病证最为常见的主要原因是()A. 肺脏娇嫩B. 脾常不足C. 肝常有余D. 心常有余E. 肾常虚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6.(1分)1周岁小儿的头围约为()A. 46cmB. 34cmC. 48cmD. 50cmE. 54cm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7.(1分)患儿干咳无痰,痰少而黏,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午后潮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首选方为()A. 金沸草散B. 银翘散C. 桑菊饮D. 清金化痰汤E. 沙参麦冬汤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E解析8.(1分)根据小儿五脏特点提出“三不足、二有余”学术思想的医家是()A. 陈文中B. 董汲C. 钱乙D. 万全E. 鲁伯嗣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D解析9.(1分)从儿童向成人过度的时期是()A. 婴儿期B. 幼儿期C. 学龄前期D. 学龄期E. 青春期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E解析10.(1分)小儿胸围接近头围的年龄大约在()A. 出生时B. 6个月C. 1岁D. 2岁E. 3岁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11.(1分)患儿,男,7岁,皱眉眨眼2月余,抽动有力,急躁易怒,喉出怪声,自控力差,头晕头痛,面红目赤,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 天麻钩藤饮B. 银翘散C. 缓肝理脾汤D. 大定风珠E. 黄连温胆汤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12.(1分)眼疳治疗首选方是()A. 石斛夜光丸B. 泻心导赤散C. 防己黄芪汤D. 八珍汤E. 六味地黄丸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13.(1分)麻疹收没期治疗主方是()A. 沙参麦冬汤B. 竹叶石膏汤C. 人参五味子汤D. 青蒿鳖甲汤E. 六君子汤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14.(1分)某患儿,5岁。
8月7日来诊,发热1天,体温39°C,汗出热不解,头晕头痛,鼻塞,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治疗方首选()A. 荆防败毒散B. 桑菊饮C. 新加香薷饮D. 银翘散E. 麻杏石甘汤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15.(1分)下列不属于小儿水肿水毒内闭证的主要症状的是()A. 尿少尿闭B. 心悸胸闷C. 头晕头痛D. 恶心呕吐E. 嗜睡甚或昏迷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16.(1分)干疳的主要治法是()A. 养血柔肝B. 补益气血C. 滋阴生津D. 健脾温阳E. 调脾健运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17.(1分)患儿,2岁,体重11KG,自入秋以来食欲不振,食而不化,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大便偏稀,夹有不消化食物,最可能的诊断是()A. 厌食B. 积滞C. 疳证D. 疰夏E. 泄泻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18.(1分)10岁小儿,全身水肿,咳嗽气急,胸闷心悸,不能平卧,口唇青紫,舌质暗红,舌苔白腻,脉细数无力,其治法应是()A. 泻肺逐水,温阳扶正B. 温肾健脾,利水消肿C. 辛开苦降,辟秽解毒D. 平肝潜阳,泻火泄热E. 健脾益气,利水消肿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19.(1分)小儿水肿脾肾两虚证的治法()A. 健脾和胃,利水消肿B. 活血化瘀,利水消肿C. 益气养阴,利水消肿D. 温肾健脾,利水消肿E. 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D解析20.(1分)儿童多动障碍心脾两虚证的首选方是()A. 八珍汤B. 二陈汤C. 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D. 甘麦大枣汤E. 黄连温胆汤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21.(1分)病毒性心肌炎痰瘀互结证的首选方剂()A.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B. 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C. 生脉散加减D. 中焦宣痹汤加减E. 银翘散加减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22.(1分)患儿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腹胀疼痛,嗳气频作,舌质红,苔薄白。
治法是()A. 消积导滞通便B. 清热润肠通便C. 益气润肠通便D. 养血润肠通便E. 理气导滞通便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E解析23.(1分)肺炎喘嗽后期肺脾气虚证首选方是()A. 参苓白术散B. 人参五味子汤C. 麦门冬汤D. 香砂六君子汤E. 沙参麦冬汤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24.(1分)小儿泄泻的治疗原则是()A. 清肠化湿B. 运脾化湿C. 消食化积D. 祛风散寒E. 健脾化湿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25.(1分)儿童多动障碍的治疗原则()A. 扶正祛邪B. 调和阴阳C. 标本兼治D. 滋养肝肾E. 健脾养心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26.(1分)以下属于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内因的是()A. 外感风热邪毒B. 痰瘀内阻C. 湿热毒邪侵袭D. 素体正气亏虚E. 饮食内滞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D解析27.(1分)麻疹患儿出现高热、神昏、抽搐的逆证时应使用的方剂是()A. 参附龙牡救逆汤B. 镇肝熄风汤C. 大定风珠D. 犀角地黄汤E. 羚角钩藤汤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E解析28.(1分)反复呼吸道感染之气阴两虚证首选方是()A. 玉屏风散加味B. 生脉散加味C. 凉膈散加味D. 参苓白术散加味E. 补中益气汤加味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29.(1分)鹅口疮心脾积热证的首选方剂是()A. 导赤散B. 清热泻脾散C. 泻黄散D. 泻心汤E. 清胃散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30.(1分)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治疗选方是()A. 华盖散B.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C. 五虎汤D. 定喘汤E. 葶苈大枣泻肺汤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31.(1分)治疗痄腮热毒蕴结证主方为()A. 清瘟败毒饮B. 普济消毒饮C. 银翘散D. 柴胡葛根汤E. 宣毒发表汤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32.(1分)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最早出现的症状是()B. 口唇潮红C. 草莓舌D. 手足硬肿E. 结膜充血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33.(1分)治疗风疹邪犯肺卫证的主方是()A. 麻杏石甘汤B. 银翘散C. 桑菊饮D. 柴葛解肌汤E. 宣毒发表汤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34.(1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邪郁肺胃证的治疗主方为()A. 银翘散B. 清瘟败毒饮C. 普济消毒饮D. 犀角地黄汤E. 青蒿鳖甲汤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35.(1分)猩红热肺胃阴伤证治法为()A. 养阴生津,清热润喉B. 润肺化痰,清喉利咽C.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D. 养阴益气,清解余邪E. 辛凉宣透,清热利咽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36.(1分)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初期治疗方剂首选()A. 银翘散B. 清瘟败毒饮C. 普济消毒饮D. 犀角地黄汤E. 青蒿鳖甲汤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37.(1分)患儿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思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舌边红,苔薄白,脉弦数,辨证为()A. 外感风热证B. 外感风寒证C. 温热炽盛证D. 胃肠积热证E. 邪郁少阳证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E解析38.(1分)小儿紫癜病程迁延,紫癜反复出现,常有鼻衄、齿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慌,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疗首选()A. 清瘟败毒饮B. 归脾汤C. 犀角地黄汤D. 大补阴丸E. 沙参麦冬汤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39.(1分)患儿,7岁,突然出现瘀点、瘀斑,以小腿、臀部为多,颜色鲜明,伴发痒,偶有腹痛,关节肿痛,尿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其病机为()A. 热毒壅盛,迫血妄行B. 外感风热,内窜血络C. 久病气虚,不能摄血D. 阴虚火旺,灼伤血络E. 气滞寒凝,血阻经脉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40.(1分)痄腮患儿,高热不退,神昏嗜睡,四肢抽搐,舌红苔黄,脉弦数,病机为()A. 邪毒闭肺B. 邪陷心肝C. 阴虚风动D. 邪毒攻喉E. 心阳虚衰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二、多选题1.(2分)属于儿童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的是()A. 活动过多B. 注意力不集中C. 情绪不稳、冲动任性D. 智力低下E. 学习困难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B,C,E解析2.(2分)属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的是()A. 指凹陷性水肿B. 少尿C. 血尿D. 高血压E. 非指凹陷性水肿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C,D,E解析3.(2分)小儿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其中尤其突出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C,D,E解析4.(2分)下列哪些原因可导致抽动障碍()A. 不自主的肌肉抽动B. 喉部异常发声C. 发病率女孩高于男孩D. 发病率男孩高于女孩E. 可受意志暂时控制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B,C,D,E解析5.(2分)“稚阴未长”这里的阴是指()A. 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B. 方药力求精简C. 注意顾护脾胃D. 重视先证而治E. 不可乱投补益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B,C,D,E解析6.(2分)咳嗽常见的病因有()A. 肺炎B. 气管炎C. 哮喘D. 支气管炎E. 上呼吸道感染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C,E解析7.(2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证证见()A. 面色苍白B. 唇淡甲白C. 形体消瘦D. 神疲乏力E. 食欲不振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B,C,D,E解析8.(2分)泄泻的辨证方法有()A. 喂养不当B. 病传药害C. 遭受打骂D. 外邪直中E. 滥服补品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C,D解析9.(2分)治疗阴水以扶正为主,常用治法有()A. 益气B. 温阳C. 发汗D. 清热E. 补肾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B,E解析10.(2分)厌食与疳证的区别是()A. 食欲不振B. 形体消瘦C. 精神异常D. 大便不调E. 嗳吐酸腐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C解析11.(2分)湿疹的发生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B,C,D解析12.(2分)流行性腮腺炎常出现的变证为()A. 邪毒闭肺B. 邪陷心肝C. 阴虚风动D. 邪毒攻喉E. 毒窜睾腹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E解析13.(2分)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除长期发热外,还有()A. 邪毒闭肺B. 邪陷心肝C. 阴虚风动D. 邪毒攻喉E. 毒窜睾腹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B,C,D解析14.(2分)诊断性早熟常借助哪些辅助检查()A. 血清激素水平测定B. 骨龄C. 超声检查D. 头颅核磁共振成像E. 血常规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B,C,D解析15.(2分)下列属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的有()A. 发热B. 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C. 淡红色细小斑丘疹D. 耳下腮部漫肿疼痛E. 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B,C,D,E解析16.(2分)猩红热毒炽气营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A. 壮热不解,烦躁口渴B. 头痛恶寒C. 皮疹密布,色红如丹D. 咽喉糜烂肿痛E. 舌红少津,苔剥脱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C,D解析17.(2分)下列关于紫癜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B. 常伴鼻衄、齿衄C. 瘀斑、瘀点多见于躯干D. 瘀斑、瘀点压之退色E. 可伴呕血、便血、尿血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B,E解析18.(2分)下列关于病理性黄疸正确的是()A. 生后24小时出现B. 4-5天高峰C. 足月儿在出生后5-7天消退D. 血清总胆红素每天增加超过85umol/LE. 血清总胆红素低于221umol/L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D解析19.(2分)麻疹顺证的中医证型包括()A. 阴虚风动B. 邪陷心肝C. 邪毒闭肺D. 阴竭阳脱E. 邪毒攻喉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B,E解析20.(2分)小儿紫癜常见的中医证型包括()A. 麻疹B. 风疹C. 水痘D. 幼儿急疹E. 猩红热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B,D,E解析21.(2分)水肿湿热内侵证的证候特征是()A. 浮肿B. 伴发热恶风C. 舌红苔黄腻D. 见皮肤疮疖E. 腰酸怕冷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C,D解析22.(2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有()A. 消积和中B. 健脾开胃C. 益气养血D. 消食化积E. 理气健脾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C解析23.(2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要点是()A. 出现时间B. 消退时间C. 黄疸部位D. 进展速度E. 一般状况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B,D,E解析24.(2分)胎黄之湿热郁蒸证的辨证要点有()A. 皮肤色黄晦暗B. 黄色鲜明如橘皮C. 哭声响亮D. 尿黄E. 舌红苔黄腻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C,D,E解析25.(2分)以下属于积滞的临床表现的有()A. 不思乳食B. 食而不化C. 大便溏泄D. 脘腹胀满E. 形体消瘦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B,C,D解析26.(2分)泄泻常见的变证有()A. 气阴两伤B. 邪陷心肝C. 心阳虚衰D. 邪毒闭肺E. 阴竭阳脱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E解析27.(2分)性早熟阴虚火旺证的辨证要点()A. 第二性征提前出现B. 颧红潮热C. 五心烦热D. 舌红苔少E. 乳房胀痛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B,C,D解析28.(2分)气虚便秘的辨证要点有()A. 时有便意,大便不干燥B. 排便努挣难下C. 排便时汗出气短D. 便后神疲乏力E. 面色少华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B,C,D,E解析29.(2分)下列属于肺炎喘嗽特点的是()A. 多见于冬春季节B. 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C. 一般预后良好D. 发生变证则病情危重E.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B,C,D,E解析30.(2分)属小儿肺炎喘嗽心阳虚衰特点的是()A. 正虚邪恋B. 心阳虚衰C. 气阴两伤D. 内闭外脱E. 邪陷厥阴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B,C,D解析考试成绩中医儿科学交卷时间:2019-12-28 22:17:37一、单选题1.(1分)相传至今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是()A. 《活幼心书》B. 《小儿药证直诀》C. 《婴童百问》D. 《颅囟经》E. 《幼幼新书》纠错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D解析2.(1分)提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医家是()A. 钱乙B. 叶天士C. 万全D. 吴鞠通E. 张景岳纠错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D解析3.(1分)按公式计算,正常3岁小儿的收缩压是()A. 84mmHgB. 86mmHgC. 88mmHgD. 90mmHgE. 92mmHg纠错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4.(1分)首创小儿“纯阳”理论的著作是()A. 《小儿药证直诀》B. 《景岳全书·小儿则》C. 《颅囟经》D. 《温病条辨·解儿难》E.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纠错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5.(1分)气虚咳嗽的首选方剂是()A. 玉屏风散B. 六君子汤C. 人参五味子汤D. 生脉散E. 补中益气汤纠错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6.(1分)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逐渐消失是在()A. 1个月以后B. 2个月以后C. 3个月以后D. 6个月以后E. 12个月以后纠错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7.(1分)记录了用白虎汤及青黛、大黄等药物治疗天花、麻疹的专著是()A. 《痘疹金镜赋集解》B. 《小儿斑疹备急方论》C. 《小儿痘疹方论》D. 《小儿药证直诀》E. 《博集稀痘方论》纠错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8.(1分)学龄前期起于()A. 3周岁B. 4周岁C. 5周岁D. 6周岁E. 7周岁纠错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9.(1分)捏脊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A. 腹痛B. 咳嗽C. 积滞D. 腹泻E. 呕吐纠错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D解析10.(1分)察指纹的适用年龄为()A. 1岁以内B. 1-3岁C. 3岁以内D. 1-6岁E. 3-6岁纠错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11.(1分)小儿泄泻脾肾阳虚泻应使用的方剂是()A. 葛根芩连汤B. 保和丸C. 藿香正气散D. 七味白术散E. 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纠错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E解析12.(1分)疳肿胀治疗首选方是()A. 石斛夜光丸B. 泻心导赤散C. 防己黄芪汤D. 八珍汤E. 六味地黄丸纠错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13.(1分)病毒性心肌炎湿热侵心证的治法是()A. 清热化湿,宁心通脉B. 疏风清热,解毒护心C. 益气养阴,宁心安神D. 活血化瘀,豁痰开痹E. 益气回阳,救逆固脱纠错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14.(1分)厌食的基本治疗法则是()A. 消食导滞B. 健脾助运C. 运脾开胃D. 理气醒脾E. 养胃育阴纠错得分:0知识点:中医儿科学展开解析答案C解析15.(1分)咳嗽哮鸣,喘促气急,呼气延长,鼻塞喷嚏,流清涕,大便干结,尿黄,舌红,苔白,脉滑数或浮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