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波动学4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38
一、选择题:(每题3分)1、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 (A) 1.5 λ. (B) 1.5 λ/ n .(C) 1.5 n λ. (D) 3 λ. [ ]2、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 ]3、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 (A) )()(111222t n r t n r +-+(B) ])1([])1([211222t n r t n r -+--+ (C) )()(111222t n r t n r ---(D) 1122t n t n - [ ]4、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媒质中,从A 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点,路径的长度为l .A 、B 两点光振动相位差记为∆φ,则 (A) l =3 λ / 2,∆φ=3π. (B) l =3 λ / (2n ),∆φ=3n π. (C) l =3 λ / (2n ),∆φ=3π. (D) l =3n λ / 2,∆φ=3n π. [ ]5、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折射率为n 2的薄膜上,经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厚度为e ,而且n 1>n 2>n 3,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A) 4πn 2 e / λ. (B) 2πn 2 e / λ.(C) (4πn 2 e / λ) +π. (D) (2πn 2 e / λ) -π. [ ]6、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n 2<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与②的光程差是(A) 2n 2 e . (B) 2n 2 e -λ / 2 .(C) 2n 2 e -λ. (D) 2n 2 e -λ / (2n 2).[ ]7、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 n 2> 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用①与②示意)的光程差是(A) 2n 2 e . (B) 2n 2 e -λ / 2.(C) 2n 2 e -λ . (D) 2n 2 e -λ / (2n 2). PS 1S 2 r 1n 1n 2t 2r 2t 1n 13λn 3n 3[ ]8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为d ,双缝与屏幕的距离为D (D>>d ),单色光波 长为λ,屏幕上相邻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A) λ D/d . (B) λd /D .(C) λD /(2d ). (D) λd/(2D ). [ ]9、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A) 使屏靠近双缝.(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 ]1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为600 nm (1 nm =10-9 m ),双缝间距为2 mm ,双缝与屏的间距为300 cm .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明条纹间距为 (A) 0.45 mm . (B) 0.9 mm .(C) 1.2 mm (D) 3.1 mm . [ ]1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 ]1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设缝是水平的.若双缝所在的平板稍微向上平移,其它条件不变,则屏上的干涉条纹(A) 向下平移,且间距不变. (B) 向上平移,且间距不变.(C) 不移动,但间距改变. (D) 向上平移,且间距改变. [ ]1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离为d ,双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D (D >>d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屏幕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是 (A) 2λD / d . (B) λ d / D .(C) dD / λ. (D) λD /d . [ ]14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 的水中,两缝间距离为d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 (D >>d ),所用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的明纹之间的距离是 (A) λD / (nd ) (B) n λD /d .(C) λd / (nD ). (D) λD / (2nd ). [ ]15、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A) λ / 4 . (B) λ / (4n ).(C) λ / 2 . (D) λ / (2n ). [ ]16、在牛顿环实验装置中,曲率半径为R 的平凸透镜与平玻璃扳在中心恰好接触,它 SS '们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垂直入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的平行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中暗环半径r k 的表达式为 (A) r k =R k λ. (B) r k =n R k /λ.(C) r k =R kn λ. (D) r k =()nR k /λ. [ ]17、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A) 2 ( n -1 ) d . (B) 2nd . (C) 2 ( n -1 ) d +λ / 2.(D) nd .(E) ( n -1 ) d . [ ]18、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放入一片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λ,则薄膜的厚度是 (A) λ / 2. (B) λ / (2n ).(C) λ / n . (D)()12-n λ. [ ]19、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a =4 λ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单缝处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 (A) 2 个. (B) 4 个.(C) 6 个. (D) 8 个. [ ]20、一束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单缝AB 上,装置如图.在屏幕D 上形成衍射图样,如果P 是中央亮纹一侧第一个暗纹所在的位置,则BC 的长度为(A) λ / 2.(B) λ. (C) 3λ / 2 . (D) 2λ . [ ]21、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 ,则S 的前方某点P 的光强度决定于波阵面S 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 点的 (A) 振动振幅之和. (B) 光强之和.(C) 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 (D) 振动的相干叠加. [ ]22、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一狭缝上,若第一级暗纹的位置对应的衍射角为θ=±π / 6,则缝宽的大小为(A) λ / 2. (B) λ.(C) 2λ. (D) 3 λ . [ ]23、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对于给定的入射单色光,当缝宽度变小时,除中央亮纹的中心位置不变外,各级衍射条纹(A) 对应的衍射角变小. (B) 对应的衍射角变大.(C) 对应的衍射角也不变. (D) 光强也不变. [ ]24、如果单缝夫琅禾费衍射的第一级暗纹发生在衍射角为ϕ=30°的方位上.所用单色光波长为λ=500 nm ,则单缝宽度为(A) 2.5×10-5 m . (B) 1.0×10-5 m .(C) 1.0×10-6 m . (D) 2.5×10-7 . [ ]25、一单色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在宽度为1.0 mm 的单缝上,在缝后放一焦距为2.0 m 的会聚透镜.已知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2.0 mm ,则入射光波长约为 (1nm=10−9m)(A)(C)(D) [ ]26、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增大缝宽,其他条件不变,则中央明条纹 (A) 宽度变小. (B) 宽度变大. (C) 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D) 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增大. [ ]27、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减小缝宽,其他条件不变,则中央明条纹 (A) 宽度变小; (B) 宽度变大; (C) 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D) 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变小. [ ]28、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可分成 3个半波带,则缝宽度a 等于 (A) λ. (B) 1.5 λ.(C) 2 λ. (D) 3 λ. [ ]29、在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装置中,设中央明纹的衍射角范围很小.若使单缝宽度a 变为原来的23,同时使入射的单色光的波长λ变为原来的3 / 4,则屏幕C 上单缝衍射条纹中央明纹的宽度∆x 将变为原来的(A) 3 / 4倍. (B) 2 / 3倍. (C) 9 / 8倍. (D) 1 / 2倍.(E) 2倍. [ ]30、测量单色光的波长时,下列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为准确? (A) 双缝干涉. (B) 牛顿环 .(C) 单缝衍射. (D) 光栅衍射. [ ]31、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光栅上,当光栅常数(a + b )为下列哪种情况时(a 代表每条缝的宽度),k =3、6、9 等级次的主极大均不出现? (A) a +b =2 a . (B) a +b =3 a .(C) a +b =4 a . (A) a +b =6 a . [ ]32、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在一光栅上,在形成的同一级光栅光谱中,偏离中央明纹最远的是(A) 紫光. (B) 绿光. (C) 黄光. (D) 红光. [ ]33、对某一定波长的垂直入射光,衍射光栅的屏幕上只能出现零级和一级主极大,欲 λ使屏幕上出现更高级次的主极大,应该(A) 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小的光栅. (B) 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大的光栅. (C) 将光栅向靠近屏幕的方向移动.(D) 将光栅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 [ ]34、若用衍射光栅准确测定一单色可见光的波长,在下列各种光栅常数的光栅中选用哪一种最好?(A) 5.0×10-1 mm . (B) 1.0×10-1 mm .(C) 1.0×10-2 mm . (D) 1.0×10-3mm . [ ]35、在光栅光谱中,假如所有偶数级次的主极大都恰好在单缝衍射的暗纹方向上,因而实际上不出现,那么此光栅每个透光缝宽度a 和相邻两缝间不透光部分宽度b 的关系为 (A) a=21b . (B) a=b . (C) a=2b . (D) a=3 b . [ ]3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放一个偏振片,则(A)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加强. (B)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减弱. (C)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且明纹的亮度减弱.(D) 无干涉条纹. [ ]37、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 (A) I 0 / 8. (B) I 0 / 4.(C) 3 I 0 / 8. (D) 3 I 0 / 4. [ ]38、一束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且此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45°角,则穿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I 为 (A) 4/0I 2 . (B) I 0 / 4.(C) I 0 / 2. (D) 2I 0 / 2. [ ]39、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 (A) I 0 / 8. (B) I 0 / 4.(C) 3 I 0 / 8. (D) 3 I 0 / 4. [ ]40、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是 (A) 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 (B) 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C) 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D) 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 ] 二、填空题:(每题4分)41、若一双缝装置的两个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的两块厚度均为e 的透明介 质所遮盖,此时由双缝分别到屏上原中央极大所在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所示的透明薄膜.膜厚度为e ,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置于空气中的厚度为e 折射率为1.5的透明薄膜,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如图所示的透明薄膜上,膜厚为e ,折射率为n ,透明薄膜放在折射率为n 1的媒质中,n 1<n ,则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反射光在相遇处的相位差 ∆φ=__________________.45、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双缝上.观察屏上P 点到两缝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设双缝和屏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 的媒质, 则P 点处二相干光线的光程差为________________. 4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的透明薄膜遮盖,二者的厚度均为e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φ=_______________________.47、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斜入射到距离为d 的双缝上,入射角为θ.在图中的屏中央O 处(O S O S 21=),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为________________.48、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欲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一双缝干涉装置,在空气中观察时干涉条纹间距为1.0 mm .若整个装置放 在水中,干涉条纹的间距将为____________________mm .(设水的折射率为4/3)n 11λ p d r 1 r 22S 1 n5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波长为λ=562.5 nm (1nm =10-9 m),双缝与观察屏的距离D =1.2 m ,若测得屏上相邻明条纹间距为∆x =1.5 mm ,则双缝的 间距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增大,则屏幕上干涉条纹间距 ___________;若使单色光波长减小,则干涉条纹间距_________________.52、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 的媒质中,双缝到观察屏的距离为D ,两缝之间的距离为d (d <<D ),入射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 邻明纹的间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为d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 (D >>d ),测得中央 零级明纹与第五级明之间的距离为x ,则入射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_______.5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两缝的间距为所用光波波长的N 倍,观察屏到双缝 的距离为D ,则屏上相邻明纹的间距为_______________ .55、用λ=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牛顿环装置时,从中央向外数第4个(不计中央暗斑)暗环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μm .(1 nm=10-9 m)56、在空气中有一劈形透明膜,其劈尖角θ=1.0×10-4rad ,在波长λ=7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下,测得两相邻干涉明条纹间距l =0.25 cm ,由此可知此透明材料的折射率n =______________________.(1 nm=10-9 m)57、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折射率为n 2的劈形膜(如图)图中各部分折射率的关系是n 1<n 2<n 3.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从劈形膜顶开始向右数第5条暗条纹中心所对 应的厚度e =____________________.58、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所示的、折射率为n 2的劈形膜(n 1>n 2 ,n 3>n 2),观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形膜顶开始,第2条明条纹对应的膜厚度e =___________________.59、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折射率为n 的劈形膜形成等厚干涉条纹,若测 得相邻明条纹的间距为l ,则劈尖角θ=_______________.60、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示的劈形膜(n 1>n 2>n 3),观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形膜尖顶开始算起,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已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中使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 动距离d 的过程中,干涉条纹将移动________________条. n 1n 2n 3n 1n 2n 3n 1n 2n 362、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插入一块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透明薄片.插入这块薄片使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_______________.63、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了距离d的过程中,若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N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λ =______________.64、波长为600 nm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缝宽为a=0.60 mm的单缝上,缝后有一焦距f'=60 cm的透镜,在透镜焦平面上观察衍射图样.则:中央明纹的宽度为__________,两个第三级暗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1 nm=10﹣9 m)65、He-Ne激光器发出λ=632.8 nm (1nm=10-9 m)的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到一单缝上,在距单缝3 m远的屏上观察夫琅禾费衍射图样,测得两个第二级暗纹间的距离是10 cm,则单缝的宽度a=________.66、在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屏上第三级暗纹对应于单缝处波面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 个半波带,若将缝宽缩小一半,原来第三级暗纹处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纹.67、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单缝上,观察夫琅禾费衍射.若屏上P点处为第二级暗纹,则单缝处波面相应地可划分为___________ 个半波带.若将单缝宽度缩小一半,P点处将是______________级__________________纹.68、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缝宽a=4 λ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ϕ=30°,单缝处的波面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个半波带.69、惠更斯引入__________________的概念提出了惠更斯原理,菲涅耳再用______________的思想补充了惠更斯原理,发展成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70、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基本内容是:波阵面上各面积元所发出的子波在观察点P的_________________,决定了P点的合振动及光强.71、如果单缝夫琅禾费衍射的第一级暗纹发生在衍射角为30°的方位上,所用单色光波长λ=500 nm (1 nm = 10-9 m),则单缝宽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m.72、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如果缝宽等于单色入射光波长的2倍,则中央明条纹边缘对应的衍射角ϕ =______________________.73、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a=2λ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方向,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________个.74、如图所示在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若对应于会聚在P 点的衍射光线在缝宽a 处的波阵面恰好分成3个半波带,图中DB CD AC ==,则光线 1和2在P 点的 相位差为______________.75、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a =5 λ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ϕ 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恰好可分成 5个半波带,则衍射角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6、在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装置示意图中,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若P 点是衍射条纹中的中央明纹旁第二个暗条纹的中心,则由单缝边缘的A 、B 两点分别到达P 点的衍射光线光程差是__________.77、测量未知单缝宽度a 的一种方法是:用已知波长λ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在距单缝的距离为D 处测出衍射花样的中央亮纹宽度为l (实验上应保证D ≈103a ,或D 为几米),则由单缝衍射的原理可标出a 与λ,D ,l 的关系为a =______________________.78、某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个每毫米有800 条刻线的光栅上,如果第一级谱线的 衍射角为30°,则入射光的波长应为_________________.79、在光学各向异性晶体内部有一确定的方向,沿这一方向寻常光和非常光的 ____________相等,这一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只具有一个光轴方向的晶体称 为______________晶体.80、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反映了光的________性质.光的偏振现像说明光波是 __________波.三、计算题:(每题10分)8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600 nm ,双缝间距为1.2 mm 双缝与屏相距500 mm ,求相邻干涉明条纹的间距.8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与屏间的距离D =1.2 m ,双缝间距d =0.45 mm ,若测得屏上干涉条纹相邻明条纹间距为1.5 mm ,求光源发出的单色光的波长λ.83、用波长为500 nm (1 nm=10-9 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由两块光学平玻璃构成的空气劈形膜上.在观察反射光的干涉现象中,距劈形膜棱边l = 1.56 cm 的A 处是从棱边算起的第四条暗条纹中心.(1) 求此空气劈形膜的劈尖角θ;(2) 改用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此劈尖上仍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A 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3) 在第(2)问的情形从棱边到A 处的范围内共有几条明纹?几条暗纹?a λλP84、图示一牛顿环装置,设平凸透镜中心恰好和平玻璃接触,透镜凸表面的曲率半径是R =400 cm .用某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观察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测得第5个明环的半径是0.30 cm . (1) 求入射光的波长.(2) 设图中OA =1.00 cm ,求在半径为OA 的范围内可观察到的明环数目.85、用白光垂直照射置于空气中的厚度为0.50 μm 的玻璃片.玻璃片的折射率为1.50.在可见光范围内(400 nm ~ 760 nm)哪些波长的反射光有最大限度的增强? (1 nm=10-9 m)86、两块长度10 cm 的平玻璃片,一端互相接触,另一端用厚度为0.004 mm 的纸片隔开,形成空气劈形膜.以波长为500 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观察反射光的等厚干涉条纹,在全部10 cm 的长度内呈现多少条明纹?(1 nm=10-9 m)87、一平面衍射光栅宽2 cm ,共有8000条缝,用钠黄光(589.3 nm)垂直入射,试求出可能出现的各个主极大对应的衍射角.(1nm=109m) 88、如图,P 1、P 2为偏振化方向相互平行的两个偏振片.光强为I 0的平行自然光垂直入射在P 1上.(1) 求通过P 2后的光强I .(2) 如果在P 1、P 2之间插入第三个偏振片P 3,(如图中虚线所示)并测得最后光强I =I 0 / 32,求:P 3的偏振化方向与P 1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α (设α为锐角).89、三个偏振片P 1、P 2、P 3顺序叠在一起,P 1、P 3的偏振化方向保持相互垂直,P 1与P 2的偏振化方向的夹角为α,P 2可以入射光线为轴转动.今以强度为I 0的单色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不考虑偏振片对可透射分量的反射和吸收.(1) 求穿过三个偏振片后的透射光强度I 与α角的函数关系式;(2) 试定性画出在P 2转动一周的过程中透射光强I 随α角变化的函数曲线.90、两个偏振片P 1、P 2叠在一起,一束单色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P 1上,其光矢量振动方向与P 1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固定为30°.当连续穿过P 1、P 2后的出射光强为最大出射光强的1 / 4时,P 1、P 2的偏振化方向夹角α是多大?91、将两个偏振片叠放在一起,此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o60,一束光强为I 0的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偏振片上,该光束的光矢量振动方向与二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皆成30°角.(1) 求透过每个偏振片后的光束强度;(2) 若将原入射光束换为强度相同的自然光,求透过每个偏振片后的光束强度.92、将三个偏振片叠放在一起,第二个与第三个的偏振化方向分别与第一个的偏振化方向成45︒和90︒角.(1) 强度为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到这一堆偏振片上,试求经每一偏振片后的光强和偏振状态.(2) 如果将第二个偏振片抽走,情况又如何?93、如图所示,媒质Ⅰ为空气(n 1=1.00),Ⅱ为玻璃(n 2=1.60),两个交界面相互平行.一束自然光由媒质Ⅰ中以i角入射.若使Ⅰ、Ⅱ交界面上的反射光为线偏振光, (1) 入射角i 是多大?(2) 图中玻璃上表面处折射角是多大? (3) 在图中玻璃板下表面处的反射光是否也是线偏振光?94、在水(折射率n 1=1.33)和一种玻璃(折射率n 2=1.56的交界面上,自然光从水中射向玻璃,求起偏角i 0.若自然光从玻璃中射向水,再求此时的起偏角0i .95、一束自然光由空气入射到某种不透明介质的表面上.今测得此不透明介质的起偏角为56°,求这种介质的折射率.若把此种介质片放入水(折射率为1.33)中,使自然光束自水中入射到该介质片表面上,求此时的起偏角.96、一束自然光以起偏角i 0=48.09°自某透明液体入射到玻璃表面上,若玻璃的折射率为1.56 ,求:(1) 该液体的折射率.(2) 折射角.97、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入射到水(折射率为1.33)表面上,若反射光是线偏振光,(1) 此入射光的入射角为多大?(2) 折射角为多大?98、一束自然光自水(折射率为1.33)中入射到玻璃表面上(如图).当入射角为49.5°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求玻璃的折射率.99、一束自然光自水中入射到空气界面上,若水的折射率为1.33,空气的折射率为1.00,求布儒斯特角.100、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入射到水面上,若水相对空气的折射率为 1.33,求布儒斯特角.水玻璃大学物理------波动光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01-05 ACBCA 06-10 ABABB 11-15 BBDAB 16-20 BADBB21-25 DCBCC 26-30 ABD D D 31-35 BD B DB 36-40 BABAC二、填空题41. e n n )(21- or e n n )(12-; 42. e 60.2; 43.3.0e +λ/2 or 3.0e -λ/2; 44. πλ)14(+e n or πλ)14(-e n; 45. )(12r r n -; 46. λπen n )(212-;47. λθπ/sin 2d ; 48. (1) 使两缝间距变小,(2)使屏与两缝间距变大; 49. 75.0; 50. mm 45.0; 51. 变小, 变小; 52.dn D λ; 53. D dx 5; 54. N D ; 55. m μ2.1; 56. 40.1; 57. 249n λ; 58. 243n λ; 59. rad nl2λ; 60. 22n λ; 61. λ/2d ; 62. d n )1(2-; 63. N d /2; 64. mm 2.1,mm 6.3;65. mm 21060.7-⨯; 66. 6,第一级明纹; 67. 4,第一, 暗; 68. 4;69. 子波, 子波相干叠加; 70. 相干叠加; 71. m 610-; 72. 030±; 73. 2; 74. π; 75. 030; 76. λ2; 77. l D /2λ; 78. nm 625;79. 传播速度, 单轴; 80. 波动, 横波。
大学物理波动的知识点总结一、波动的基本概念1.波动的定义波动是一种可以在介质中传播的能量或者信息的方式。
波动既可以是物质的波动,比如水波、声波等,也可以是场的波动,比如电磁波等。
根据波的传播方式和规律,波动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
2.波动的特点波动具有传播性、干涉性、衍射性和波粒二象性等特点。
波动的传播性表明波动能够沿着介质传播,干涉性指波动能够互相叠加,并产生干涉现象,衍射性说明波动能够弯曲传播并产生衍射现象,波粒二象性则是指波动既具有波动特征,也具有粒子特征。
3.波的基本要素波的基本要素包括振幅、频率、波长、波速等。
振幅是波动能量的大小,频率是波动的振动周期,波长是波动在空间中占据的长度,波速是波动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二、波动方程1.一维波动方程一维波动方程描述了一维波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一维波动方程的基本形式为:∂²u/∂t²=v²∂²u/∂x²其中u(x,t)表示波动的位移,v表示波速,t表示时间,x表示空间坐标。
2.二维波动方程二维波动方程描述了二维波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二维波动方程的基本形式为:∂²u/∂t²=v²(∂²u/∂x²+∂²u/∂y²)其中u(x,y,t)表示波动的位移,v表示波速,t表示时间,x和y表示空间坐标。
3.波动方程的解波动方程一般是偏微分方程,其解一般通过分离变量、叠加原理、傅里叶变换等方法求解。
对于特定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可以得到波动方程的具体解。
三、波动的性质1.反射和折射波动在介质表面的反射和折射是波动的基本性质之一。
反射是波动从介质边界反射回来的现象,折射是波动通过介质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2.干涉和衍射干涉是波动相遇并相互叠加的现象,衍射是波动通过小孔或者障碍物后产生的弯曲传播的现象。
干涉和衍射都是波动的波动性质。
第十四章波动14-1 一横波再沿绳子传播时得波动方程为[]x m t s m y )()5.2(cos )20.0(11−−−=ππ。
(1)求波得振幅、波速、频率及波长;(2)求绳上质点振动时得最大速度;(3)分别画出t=1s 和t=2s 时得波形,并指出波峰和波谷。
画出x=1.0m 处质点得振动曲线并讨论其与波形图得不同。
14-1 ()[]x m t s m y )(5.2cos )20.0(11−−−=ππ分析(1)已知波动方程(又称波函数)求波动的特征量(波速u 、频率ν、振幅A 及彼长 等),通常采用比较法。
将已知的波动方程按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 ⎝⎛=0cos ϕωu x t A y 书写,然后通过比较确定各特征量(式中前“-”、“+”的选取分别对应波沿x 轴正向和负向传播)。
比较法思路清晰、求解简便,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2)讨论波动问题,要理解振动物理量与波动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例如区分质点的振动速度与波速的不同,振动速度是质点的运动速度,即dt dy v =;而波速是波线上质点运动状态的传播速度(也称相位的传播速度、波形的传播速度或能量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介质的性质决定。
介质不变,彼速保持恒定。
(3)将不同时刻的t 值代人已知波动方程,便可以得到不同时刻的波形方程)(x y y =,从而作出波形图。
而将确定的x 值代入波动方程,便可以得到该位置处质点的运动方程)(t y y =,从而作出振动图。
解(1)将已知波动方程表示为()()[]115.25.2cos )20.0(−−⋅−=s m x t s m y π 与一般表达式()[]0cos ϕω+−=u x t A y 比较,可得0,5.2,20.001=⋅==−ϕs m u m A则 m v u Hz v 0.2,25.12====λπω(2)绳上质点的振动速度()()()[]1115.25.2sin 5.0−−−⋅−⋅−==s m x t s s m dt dy v ππ 则1max 57.1−⋅=s m v(3) t=1s 和 t =2s 时的波形方程分别为()[]x m m y 115.2cos )20.0(−−=ππ()[]x m m y 125cos )20.0(−−=ππ波形图如图14-1(a )所示。
大 学 物 理(波动光学)试 卷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成绩: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7分) 1.(本题3分)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离为d ,双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D (D >>d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屏幕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是 (A) 2λD / d . (B) λ d / D .(C) dD / λ. (D) λD /d . [ ] 2.(本题3分)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设缝是水平的.若双缝所在的平面稍微向上平移,其它条件不变,则屏上的干涉条纹(A) 向下平移,且间距不变. (B) 向上平移,且间距不变.(C) 不移动,但间距改变. (D) 向上平移,且间距改变. [ ] 3.(本题3分)把一平凸透镜放在平玻璃上,构成牛顿环装置.当平凸透镜慢慢地向上平移时,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A) 向中心收缩,条纹间隔变小.(B) 向中心收缩,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C) 向外扩张,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D) 向外扩张,条纹间隔变大. [ ] 4.(本题3分)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放入一片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λ,则薄膜的厚度是 (A) λ / 2. (B) λ / (2n ). (C) λ / n . (D)()12-n λ. [ ]5.(本题3分)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增大缝宽,其他条件不变,则中央明条纹 (A) 宽度变小. (B) 宽度变大. (C) 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D) 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增大. [ ] 6.(本题3分) 某元素的特征光谱中含有波长分别为λ1=450 nm 和λ2=750 nm (1 nm =10-9 m)的光谱线.在光栅光谱中,这两种波长的谱线有重叠现象,重叠处λ2的谱线的级数将是 (A) 2 ,3 ,4 ,5 ...... (B) 2 ,5 ,8 ,11...... (C) 2 ,4 ,6 ,8 ...... (D) 3 ,6 ,9 ,12...... [ ] 7.(本题3分)一束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且此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45°角,则穿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I 为 (A) 4/0I 2 . (B) I 0 / 4.(C) I 0 / 2. (D) 2I 0 / 2. [ ]8.(本题3分)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是 (A) 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B) 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C) 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D) 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 ] 9.(本题3分)自然光以60°的入射角照射到某两介质交界面时,反射光为完全线偏振光,则知折射光为(A) 完全线偏振光且折射角是30°.(B) 部分偏振光且只是在该光由真空入射到折射率为3的介质时,折射角是30°. (C) 部分偏振光,但须知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才能确定折射角.(D) 部分偏振光且折射角是30°. [ ] 二、填空题(共25分) 10.(本题4分)如图,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把一厚度为e 、折射率为n 的薄云母片覆盖在S 1缝上,中央明条纹将向__________移动;覆盖云母片后,两束相干光至原中央明纹O 处的光程差为__________________.11.(本题3分)一平凸透镜,凸面朝下放在一平玻璃板上.透镜刚好与玻璃板接触.波长分别为λ1=600 nm 和λ2=500 nm 的两种单色光垂直入射,观察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从中心向外数的两种光的第五个明环所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之差为______nm .12.(本题3分)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折射率为n 的劈形膜上,相邻的两明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之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题3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基本内容是:波阵面上各面积元所发出的子波在观察点P 的_________________,决定了P 点的合振动及光强. 14.(本题3分)波长为500 nm(1nm=10−9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光栅常数为1.0×10-4 cm 的平面衍射光栅上,第一级衍射主极大所对应的衍射角ϕ =____________. 15.(本题3分)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红光垂直照射在光栅常数d =2μm (1μm=10-6 m)的光栅上,用焦距f =0.500 m 的透镜将光聚在屏上,测得第一级谱线与透镜主焦点的距离l =0.1667m .则可知该入射的红光波长λ=_________________nm .(1 nm =10-9 m) 16.(本题3分)如图所示的杨氏双缝干涉装置,若用单色自然光照射狭缝S ,在屏幕上能看到干涉条纹.若在双缝S 1和S 2的一侧分别加一同质同厚的偏振片P 1、P 2,则当P 1与P 2的偏振化方向相互______________时,在屏幕上仍能看到很清晰的干涉条纹.17.(本题3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反映了光的________性质.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_________波.SP 2P 1S 1S 2S三、计算题(共38分) 18.(本题8分)在牛顿环装置的平凸透镜和平玻璃板之间充以折射率n =1.33的液体(透镜和平玻璃板的折射率都大于1.33 ). 凸透镜曲率半径为300 cm ,用波长λ=650 nm (1 nm=10-9 m)的光垂直照射,求第10个暗环的半径(设凸透镜中心刚好与平板接触,中心暗斑不计入环数). 19.(本题5分)用波长λ=632.8nm(1nm=10-9m)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缝后用焦距f=40cm 的凸透镜把衍射光会聚于焦平面上.测得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 3.4mm ,单缝的宽度是多少? 20.(本题10分)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某个光栅上,该光束有两种波长的光,λ1=440 nm ,λ2=660 nm(1 nm = 10-9 m).实验发现,两种波长的谱线(不计中央明纹)第二次重合于衍射角ϕ=60°的方向上.求此光栅的光栅常数d . 21.(本题10分)一光束由强度相同的自然光和线偏振光混合而成.此光束垂直入射到几个叠在一起的偏振片上.(1) 欲使最后出射光振动方向垂直于原来入射光中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并且入射光中两种成分的光的出射光强相等,至少需要几个偏振片?它们的偏振化方向应如何放置? (2) 这种情况下最后出射光强与入射光强的比值是多少? 22.(本题5分)在水(折射率n 1=1.33)和一种玻璃(折射率n 2=1.56的交界面上,自然光从水中射向玻璃,求起偏角i 0.若自然光从玻璃中射向水,再求此时的起偏角0i '. 四、理论推导与证明题(共5分)23.(本题5分)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装置中,假定两列光波在屏上P 点处的光场随时间t 而变化的表示式各为E 1 = E 0 sin ω t E 2=E 0 sin (ωt+φ) φ表示这两列光波之间的相位差.试证P 点处的合振幅为 ⎪⎭⎫ ⎝⎛=θλsin πcos d E E m p式中λ是光波波长,E m 是E p 的最大值.五、回答问题(共5分) 24.(本题5分)在单缝衍射图样中,离中心明条纹越远的明条纹亮度越小,试用半波带法说明.DOPr 1 r 2 θ S 1 S 2d (D>>d )大学物理(波动光学)试卷解答一、选择题(共27分) D B B D A D B C D二、填空题(共25分) 10.(本题4分)上 2分 (n -1)e 2分 11.(本题3分) 225 3分 12.(本题3分)λ/(2n ) 3分 13.(本题3分)干涉(或答“相干叠加”) 3分 14.(本题3分)30° 3分 15.(本题3分)632.6 或 633 3分 参考解:d sin ϕ =λ --------① l =f ·tg ϕ --------②由②式得 tg ϕ =l / f = 0.1667 / 0.5 = 0.3334sin ϕ = 0.3163λ = d sin ϕ =2.00×0.3163×103 nm = 632.6 nm 16.(本题3分)平行或接近平行 3分 17.(本题3分)波动 1分 横 2分 三、计算题(共38分) 18.(本题8分)解: R 2=r 2+(R - r )2 r 2 = 2Re – e 2略去e 2,则 Rre 22= 2分 暗环: 2ne +21λ=( 2k +1)21λ 2e =λn k(k =0,1,2,…) 3分nRk r λ= k =10 2分r =0.38 cm 1分 19.(本题5分)解:中央明纹宽度 ∆x = 2 x 1 ≈2 f λ/ a 2分 单缝的宽度 a = 2 f λ/∆x = 2×400×6328×10-9 / 3.4 m 2分 = 0.15 mm 1分Re r20.(本题10分)解:由光栅衍射主极大公式得 111sin λϕk d = 222sin λϕk d =212122112132660440sin sin k k k k k k =⨯⨯==λλϕϕ 4分 当两谱线重合时有 ϕ1= ϕ2 1分即 69462321===k k ....... 1分 两谱线第二次重合即是 4621=k k , k 1=6, k 2=4 2分由光栅公式可知d sin60°=6λ160sin 61λ=d =3.05×10-3mm 2分 21.(本题10分)解:设入射光中两种成分的强度都是I 0,总强度为2 I 0.(1) 通过第一个偏振片后,原自然光变为线偏振光,强度为I 0 / 2, 原线偏振光部分强度变为I 0 cos 2θ,其中θ为入射线偏振光振动方向与偏振片偏振化方向P 1的夹角.以上两部分透射光的振动方向都与P 1一致.如果二者相等,则以后不论再穿过几个偏振片,都维持强度相等(如果二者强度不相等,则以后出射强度也不相等).因此,必须有 I 0 / 2=I 0 cos 2 θ,得θ=45︒. 2分为了满足线偏振部分振动方向在出射后“转过”90︒,只要最后一个偏振片偏振化方向与入射线偏振方向夹角为90︒就行了. 2分综上所述,只要两个偏振片就行了(只有一个偏振片不可能将振动方向“转过”90︒). 2分配置如图,E表示入射光中线偏振部分的振动方向,P 1、P 2分别是第一、第二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 2分 (2) 出射强度I 2=(1/2)I 0 cos 2 45︒+I 0 cos 4 45︒ =I 0 [(1 / 4)+(1 / 4)]=I 0/2比值 I 2/(2I 0)=1 / 4 2分22.(本题5分)解:光自水中入射到玻璃表面上时,tg i 0=1.56 / 1.33 2分 i 0=49.6° 1分 光自玻璃中入射到水表面上时,tg 0i '=1.33 / 1.56 0i '=40.4° (或 0i '=90°-i 0=40.4°) 2分 四、推导与证明题(共5分)23.(本题5分)证:由于 相位差=波长光程差π2 1分所以 ()θλφsin π2d =1分P 点处合成的波振动 E = E 1 +E 2P 1P 245°45°E⎪⎭⎫⎝⎛+=2sin 2cos 20φωφt E ⎪⎭⎫ ⎝⎛+=2sin φωt E p 所以合成振幅 2cos 20φE E p =3分式中E m = 2E 0是E p 的最大值.五、回答问题(共5分) 24.(本题5分)答:除中央明纹(零级)外,其他明纹的衍射方向对应着奇数个半波带(一级对应三个,二级对应五个…),级数越大,则单缝处的波阵面可以分成的半波带数目越多.其中偶数个半波带的作用两两相消之后,剩下的光振动未相消的一个半波带的面积就越小,由它决定的该明条纹的亮度也就越小. 5分。
⼤学物理——波动If you only do what you can do you’ll never be more than you are now.如果你只做你⼒所能及的事,你就没法进步。
⼤学物理 —— 波动留⽩⽬录1. 波动波动: 简称为波,振动或扰动在空间以⼀定的速度传播。
机械波: 机械振动或扰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如声波、⽔波等。
电磁波: 变化电场和变化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如⽆线电波、光波等。
波动是振动状态的传播,不是介质的传播。
(机械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电磁波不需要)简谐波: 简谐振动在空间的传播。
波的叠加性: ⼲涉和衍射。
2. 机械波的⼏个概念机械波产⽣的条件: 波源和弹性介质。
机械波的分类:横波: 质点振动⽅向与波的传播⽅向向垂直的波。
仅在固体中传播特征: 具有交替出现的波峰和波⾕。
横波: 质点振动⽅向与波的传播⽅向互相平⾏的波。
可以在固液⽓中传播特征:具有交替出现的密部和疏部。
图源知乎波线: 沿波传播的⽅向画⼀些带箭头的线。
波⾯: 波源在某⼀时刻的振动相位同时到达的各点所组成的⾯,也称同相⾯。
波前: 最前⾯的波⾯。
平⾯波和球⾯波在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波线和波⾯垂直。
相关物理量:波长: 同⼀波线上两个相邻、相位差为 2π 的质点之间的距离。
周期: 波前进⼀个波长的距离所需要的时间。
频率: 周期的倒数,单位时间内波所传播的完整波的数⽬。
波速: 单位时间振动传播的距离,级振动相位的传播速度。
1. 波的周期和频率和介质的性质⽆关,⼀般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2. 波速是相位传播的速度,也称相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与波的频率⽆关。
3. 波长与波源和介质都有关,同⼀频率的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波长⼀般不同。
3. 平⾯简谐波平⾯波: 波阵⾯为平⾯的波,波源在⽆限远出。
时间上的⽅程:相位上的⽅程:4. 波的能量4.1 物质的弹性应⼒ : 每单位⾯积的回复⼒线应变:物体长度的相对变化量应⼒与线应变成正⽐杨⽒模量:上式中的⽐例系数E。
第十四章波动14-1 一横波再沿绳子传播时得波动方程为[]x m t s m y )()5.2(cos )20.0(11---=ππ;1求波得振幅、波速、频率及波长;2求绳上质点振动时得最大速度;3分别画出t=1s 和t=2s 时得波形,并指出波峰和波谷;画出x=1.0m 处质点得振动曲线并讨论其与波形图得不同;14-1 ()[]x m t s m y )(5.2cos )20.0(11---=ππ分析1已知波动方程又称波函数求波动的特征量波速u 、频率ν、振幅A 及彼长 等,通常采用比较法;将已知的波动方程按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 ⎝⎛=0cos ϕωu x t A y 书写,然后通过比较确定各特征量式中前“-”、“+”的选取分别对应波沿x 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比较法思路清晰、求解简便,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2讨论波动问题,要理解振动物理量与波动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例如区分质点的振动速度与波速的不同,振动速度是质点的运动速度,即dt dy v =;而波速是波线上质点运动状态的传播速度也称相位的传播速度、波形的传播速度或能量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介质的性质决定;介质不变,彼速保持恒定;3将不同时刻的t 值代人已知波动方程,便可以得到不同时刻的波形方程)(x y y =,从而作出波形图;而将确定的x 值代入波动方程,便可以得到该位置处质点的运动方程)(t y y =,从而作出振动图;解1将已知波动方程表示为()()[]115.25.2cos )20.0(--⋅-=s m x t s m y π 与一般表达式()[]0cos ϕω+-=u x t A y 比较,可得0,5.2,20.001=⋅==-ϕs m u m A则 m v u Hz v 0.2,25.12====λπω2绳上质点的振动速度()()()[]1115.25.2sin 5.0---⋅-⋅-==s m x t s s m dt dy v ππ 则1max 57.1-⋅=s m v3 t=1s 和 t =2s 时的波形方程分别为()[]x m m y 115.2cos )20.0(--=ππ()[]x m m y 125cos )20.0(--=ππ波形图如图14-1a 所示;x =1.0m 处质点的运动方程为()t s m y 15.2cos )20.0(--=π 振动图线如图14-1b 所示;波形图与振动图虽在图形上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表示某确定时刻波线上所有质点的位移情况,而后者则表示某确定位置的时间变化的情况;14-2 波源作简谐运动,其运动方程为t s m y )240cos()100.4(13--⨯=π,它所形成得波形以30m/s 的速度沿一直线传播;1求波的周期及波长;2写出波的方程;14-2 t s m y )240cos()100.4(13--⨯=π分析 已知彼源运动方程求波动物理量及波动方程,可先将运动方程与其一般形式()0cos ϕω+=t A y 进行比较,求出振幅地角频率ω及初相0ϕ,而这三个物理量与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0cos ϕω+-=u x t A y 中相应的三个物理量是相同的;再利用题中已知的波速U 及公式T /22ππνω==和uT =λ即可求解;解1由已知的运动方程可知,质点振动的角频率1240-=s πω;根据分析中所述,波的周期就是振动的周期,故有s T 31033.8/2-⨯==ωπ波长为m uT 25.0==λ2将已知的波源运动方程与简谐运动方程的一般形式比较后可得0240100.4013==⨯=--ϕπω,,s m A故以波源为原点,沿X 轴正向传播的波的波动方程为()[]])8()240cos[()100.4(cos 1130x m t s m u x t A y ----⨯=+-=ππϕω14-3 以知以波动方程为])2()10sin[()05.0(11x m t s m y ---=π;1求波长、频率、波速和周期;2说明x=0时方程的意义,并作图表示;14-3])2()10sin[()05.0(11x m t s m y ---=π分析采用比较法;将题给的波动方程改写成波动方程的余弦函数形式,比较可得角频率;、波速U,从而求出波长、频率等;当x 确定时波动方程即为质点的运动方程)(t y y =; 解1将题给的波动方程改写为]2/)5/)(10sin[()05.0(11πππ-⋅-=--s m x t s m y 与()[]0cos ϕω+-=u x t A y 比较后可得波速 角频率110-=s πω,故有m uT s T Hz 14.32.0/10.52/======λνπων,,2由分析知x=0时,方程表示位于坐标原点的质点的运动方程图13—4;]2/)10cos[()05.0(1ππ-=-t s m y14-4 波源作简谐振动,周期为,若该振动以100m/s 的速度传播,设t=0时,波源处的质点经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求:1距离波源15.0m 和5.0m 两处质点的运动方程和初相;2距离波源16.0m 和17.0m 两处质点的相位差;14-4分析1根据题意先设法写出波动方程,然后代人确定点处的坐标,即得到质点的运动方程;并可求得振动的初相;2波的传播也可以看成是相位的传播;由波长A 的物理含意,可知波线上任两点间的相位差为λπϕ/2x ∆=∆;解1由题给条件 T = s,u =100 m ·s -l,可得m uT s T 2100/21====-λππω;当t =0时,波源质点经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因而由旋转矢量法可得该质点的初相为)或2/3(2/0ππϕ-=;若以波源为坐标原点,则波动方程为]2/)100/)(100cos[(11ππ-⋅-=--s m x t s A y距波源为 x 1=和 x 2=处质点的运动方程分别为]5.15)100cos[(11ππ-=-t s A y]5.5)100cos[(12ππ-=-t s A y它们的初相分别为πϕπϕ5.55.152010-=-=和若波源初相取2/30πϕ=,则初相πλπϕϕϕ=-=-=∆/)(21221x x ,;2距波源 16.0 m 和 17.0 m 两点间的相位差πλπϕϕϕ=-=-=∆/)(22121x x14-5 波源作简谐振动,周期为×10-2s,以它经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时为时间起点,若此振动以u=400m/s 的速度沿直线传播;求:1距离波源8.0m 处质点P 的运动方程和初相;2距离波源9.0m 和10.0m 处两点的相位差;14-5解分析同上题;在确知角频率1200/2-==s T ππω、波速1400-⋅=s m u 和初相)或2/(2/30ππϕ-=的条件下,波动方程 ]2/3)400/)(200cos[(11ππ+⋅-=--s m x t s A y位于 x P = m 处,质点 P 的运动方程为]2/5)(200cos[(1ππ-=-t s A y p该质点振动的初相2/50πϕ-=P ;而距波源 m 和 m 两点的相位差为2//)(2/)(21212ππλπϕ=-=-=∆uT x x x x如果波源初相取2/0πϕ-=,则波动方程为]2/9)(200cos[(1ππ-=-t s A y质点P 振动的初相也变为2/90πϕ-=P ,但波线上任两点间的相位差并不改变;14-6 有一平面简谐波在介质中传播,波速u=100m/s,波线上右侧距波源O 坐标原点为75.0m 处的一点P 的运动方程为]2/)2cos[()30.0(1ππ+=-t s m y p ;求1波向x 轴正方向传播时的波动方程;2波向x 轴负方向传播时的波动方程;14-6]2/)2cos[()30.0(1ππ+=-t s m y p分析在已知波线上某点运动方程的条件下,建立波动方程时常采用下面两种方法:1先写出以波源O 为原点的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利用已知点P 的运动方程来确定该波动方程中各量,从而建立所求波动方程;2建立以点P 为原点的波动方程,由它来确定波源点O 的运动方程,从而可得出以波源点O 为原点的波动方程;解11设以波源为原点O,沿X 轴正向传播的波动方程为()[]0cos ϕω+-=u x t A y将 u =100 m ·s -‘代人,且取x 二75 m 得点 P 的运动方程为()[]075.0cos ϕω+-=s t A y p与题意中点 P 的运动方程比较可得 A =、12-=s πω、πϕ20=;则所求波动方程为)]100/)(2cos[()30.0(11--⋅-=s m x t s m y p π2当沿X 轴负向传播时,波动方程为()[]0cos ϕω++=u x t A y将 x =75 m 、1100-=ms u 代人后,与题给点 P 的运动方程比较得A = 、12-=s πω、πϕ-=0,则所求波动方程为])100/)(2cos[()30.0(11ππ-⋅+=--s m x t s m y解21如图14一6a 所示,取点P 为坐标原点O ’,沿O ’x 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分析,当波沿该正方向传播时,由点P 的运动方程,可得出以O ’即点P 为原点的波动方程为]5.0)100/)(2cos[()30.0(11ππ+⋅-=--s m x t s m y将 x=-75 m 代入上式,可得点 O 的运动方程为t s m y O )2cos()30.0(1-=π由此可写出以点O 为坐标原点的波动方程为)]100/)(2cos[()30.0(11--⋅-=s m x t s m y π2当波沿河X 轴负方向传播时;如图14-6b 所示,仍先写出以O ’即点P 为原点的波动方程]5.0)100/)(2cos[()30.0(11ππ+⋅+=--s m x t s m y将 x=-75 m 代人上式,可得点 O 的运动方程为])2cos[()30.0(1ππ-=-t s m y O则以点O 为原点的波动方程为])100/)(2cos[()30.0(11ππ-⋅+=--s m x t s m y讨论对于平面简谐波来说,如果已知波线上一点的运动方程,求另外一点的运动方程,也可用下述方法来处理:波的传播是振动状态的传播,波线上各点包括原点都是重复波源质点的振动状态,只是初相位不同而已;在已知某点初相平0的前提下,根据两点间的相位差λπϕϕϕ/2'00x ∆=-=∆,即可确定未知点的初相中小14-7 图14-7为平面简谐波在t=0时的波形图,设此简谐波的频率为250Hz,且此时图中质点P 的运动方向向上;求:1该波的波动方程;2在距原点O 为7.5m 处质点的运动方程与t=0时该点的振动速度;14-7分析1从波形曲线图获取波的特征量,从而写出波动方程是建立波动方程的又一途径;具体步骤为:1.从波形图得出波长'λ、振幅A 和波速λν=u ;2.根据点P 的运动趋势来判断波的传播方向,从而可确定原点处质点的运动趋向,并利用旋转关量法确定其初相0ϕ;2在波动方程确定后,即可得到波线上距原点O 为X 处的运动方程y =yt,及该质点的振动速度v =dy /d t;解1从图 15- 8中得知,波的振幅 A = 0.10 m,波长m 0.20=λ,则波速13100.5-⋅⨯==s m u λν;根据t =0时点P 向上运动,可知彼沿Ox 轴负向传播,并判定此时位于原点处的质点将沿Oy 轴负方向运动;利用旋转矢量法可得其初相3/0πϕ=;故波动方程为()[]]3/)5000/)(500cos[()10.0(cos 110ππϕω+⋅+==++=--s m x t s m u x t A y2距原点 O 为x=7.5 m 处质点的运动方程为]12/13)500cos[()10.0(1ππ+=-t s m yt=0时该点的振动速度为1106.4012/13sin )50()/(--=⋅=⋅-==s m s m dt dy v t ππ14-8 平面简谐波以波速u=0.5m/s 沿Ox 轴负方向传播,在t=2s 时的波形图如图14-8a 所示;求原点的运动方程;14-8分析上题已经指出,从波形图中可知振幅A 、波长λ和频率ν;由于图14-8a 是t =2s 时刻的波形曲线,因此确定 t = 0时原点处质点的初相就成为本题求解的难点;求t =0时的初相有多种方法;下面介绍波形平移法、波的传播可以形象地描述为波形的传播;由于波是沿 Ox 轴负向传播的,所以可将 t =2 s 时的波形沿Ox 轴正向平移m s s m uT x 0.12)50.0(1=⨯⋅==∆-,即得到t=0时的波形图14-8b,再根据此时点O 的状态,用旋转关量法确定其初相位;解由图 15- 9a 得知彼长m 0.2=λ,振幅 A= 0.5 m;角频率15.0/2-==s u πλπω;按分析中所述,从图15—9b 可知t=0时,原点处的质点位于平衡位置;并由旋转矢量图14-8C 得到2/0πϕ=,则所求运动方程为]5.0)5.0cos[()50.0(1ππ+=-t s m y14-9 一平面简谐波,波长为12m,沿Ox 轴负方向传播,图14-9a 所示为x=1.0m 处质点的振动曲线,求此波的波动方程;14-9分析该题可利用振动曲线来获取波动的特征量,从而建立波动方程;求解的关键是如何根据图14-9a 写出它所对应的运动方程;较简便的方法是旋转矢量法参见题13-10; 解 由图14-9b 可知质点振动的振幅A =0.40 m,t =0时位于 x =1.0m 的质点在A /2处并向Oy 轴正向移动;据此作出相应的旋转矢量图14-9b,从图中可知30πϕ-=';又由图 14-9a 可知,t =5 s 时,质点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由图14-9b 可看出65πω=t ,因而得角频率16-=s πω;由上述特征量可写出x =处质点的运动方程为]3)6cos[()40.0(1ππ+=-t s m y 采用题14-6中的方法,将波速10.12-⋅===s m T u πλωλ代人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cos[0ϕω++=u x t A y 中,并与上述x =1.0m 处的运动方程作比较,可得20πϕ-=,则波动方程为()⎪⎭⎫ ⎝⎛-⋅+=--20.1)6(cos )40.0(11ππs m x t s m y14-10 图14-10中I 是t=0时的波形图,II 是t=时的波形图,已知T>,写出波动方程的表达式;14-10分析 已知波动方程的形式为])(2cos[0ϕλπ+-=x T t A y从如图15—11所示的t =0时的波形曲线Ⅰ,可知彼的振幅A 和波长λ,利用旋转矢量法可确定原点处质点的初相0ϕ;因此,确定波的周期就成为了解题的关键;从题给条件来看,周期T 只能从两个不同时刻的波形曲线之间的联系来得到;为此,可以从下面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l 由曲线Ⅰ可知,在 tzo 时,原点处的质点处在平衡位置且向 Oy 轴负向运动,而曲线Ⅱ则表明,经过0;1s 后,该质点已运动到 Oy 轴上的一A 处;因此,可列方程s T kT 1.04=+,在一般情形下,k= 0, 1,2,…这就是说,质点在 0;1 s 内,可以经历 k 个周期振动后再回到A 处,故有)25.0()1.0(+=k s T ;2从波形的移动来分析;因波沿Ox 轴正方向传播,波形曲线Ⅱ可视为曲线Ⅰ向右手移了T t t u x ∆=∆=∆λ;由图可知,4λλ+=∆k x ,故有T t k ∆=+λλλ4,同样也得)25.0()1.0(+=k s T ;应当注意,k 的取值由题给条件 T >所决定;解 从图中可知波长m 0.2=λ,振幅A =0.10 m;由波形曲线Ⅰ得知在t=0时,原点处质点位于平衡位置且向 Oy 轴负向运动,利用旋转矢量法可得2/0πϕ=;根据上面的分析,周期为⋅⋅⋅=+=,2,1,0,)25.0()1.0(k k s T由题意知 T >,故上式成立的条件为,可得 T =;这样,波动方程可写成()()ππ5.00.24.02cos )10.0(+-=m x s t m y14-11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2()4cos[()08.0(11x m t s m y ---=ππ;求1t=时波源及距波源0.10m 两处的相位;2离波源0.80m 处及0.30m 两处的相位;14-11()[]x m t s m y 112)4(cos )08.0(---=ππ解1将t =和x=0代人题给波动方程,可得波源处的相位πϕ4.81=将t =和x = m 代人题给波动方程,得 m 处的相位为πϕ2.82=从波动方程可知波长;这样, m 与 m 两点间的相位差πλπλ=∆⋅=∆x 214-12 为了保持波源的振动不变,需要消耗的功率;若波源发出的是球面波设介质不吸收波的能量;求距离波源5.0m 和10.0m 处的能流密度;14-12分析波的传播伴随着能量的传播;由于波源在单位时间内提供的能量恒定,且介质不吸收能量,敌对于球面波而言,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半径的球面的能量即平均能流相同,都等于波源消耗的功率户;而在同一个球面上各处的能流密度相同,因此,可求出不同位置的能流密度 P I =;解由分析可知,半径户处的能疏密度为 24r P I π=当 r 1=5;0 m 、r 2= m 时,分别有222111027.14--⋅⨯==m W r P I π232221018.34--⋅⨯==m W r P I π14-13 有一波在介质中传播,其波速u=×103m/s,振幅A=×10-4m,频率ν=×103Hz;若介质的密度为ρ=×102kg/m 3,求:1该波的能流密度;21min 内垂直通过×10-4m 2的总能量;14-1313100.1-⋅⨯=s m uHz v m A 34100.1,100.1⨯=⨯=-32100.8-⋅⨯=m kg ρ24100.4m -⨯解1由能流密度I 的表达式得25222221058.1221-⋅⨯===m W v uA uA I ρπωρ 2在时间间隔s t 60=∆内垂直通过面积 S 的能量为J t IS t P W 31079.3⨯=∆⋅=∆⋅=14-14 如图14-14所示,两振动方向相同的平面简谐波波源分别位于A 、B 两点;设它们的相位相同,且频率均为ν=30Hz,波速u=0.50m/s,求在点P 处两列波的相位差;14-14 v=30Hz150.0-⋅=s m u分析在均匀介质中,两列波相遇时的相位差ϕ∆,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它们的初相差B A ϕϕ-和由它们的波程差而引起的相位差λπr ∆2;本题因B =ϕϕA ,故它们的相位差只取决于波程差;解在图14-14的APB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m AB AP AB AP BP 94.230cos 222=︒⋅-+=两列波在点P 处的波程差为BP AP r -=∆,则相位差为ππλπϕ2.722=∆=∆⋅=∆u r v r14-15 两波在同一细绳上传播,它们的方程分别为])4[()cos()06.0(111t s x m m y ---=ππ和])4[()cos()06.0(112t s x m m y --+=ππ;1证明这细绳是作驻波式振动,并求节点和波腹的位置;2波腹处的振幅有多大 在x=1.2m 处,振幅多大14-15分析只需证明这两列波会成后具有驻波方程 的形式即可;由驻波方程可确定波腹、波节的位置和任意位置处的振幅;解l 将已知两波动方程分别改写为可见它们的振幅 A 二0;06 m,周期 T 二0;5 s 频率;二2 Hi,波长八二2 m;在波线上任取一点P,它距原点为P;则该点的合运动方程为k 式与驻波方程具有相同形式,因此,这就是驻波的运动方程由得波节位置的坐标为由得波腹位置的坐标为门驻波振幅,在波腹处A ’二ZA 二0;12 m ;在x 二0;12 m 处,振幅为()()[]t s x m m y 1114cos )06.0(---=ππ()()[]t s x m m y 1124cos )06.0(--+=ππ ()()vt x A y πλπ2cos 2cos 2=()m x s t m y 25.2cos )06.0(1-=π()m x s t m y 25.02cos )06.0(2+=πt s x m ts x m y y y P P P P )4cos(2cos )12.0()4cos()cos()12.0(1121--⎪⎭⎫ ⎝⎛==+=πλπππ02cos 2=⎪⎭⎫ ⎝⎛λπP x A ⋅⋅⋅±±=+=+=,2,1,0,)5.0(4)12(k m k k x P λm A x A P 12.022cos 2==⎪⎭⎫ ⎝⎛λπ ⋅⋅⋅±±===,2,1,0,2k km k x P λ12.02,2cos 2=='⎪⎭⎫ ⎝⎛='A A x A A P λπ ()m m x A A P 097.012.0cos 12.02cos 2==⎪⎭⎫ ⎝⎛='πλπ14-16 一弦上的驻波方程式为t s x m m y )550cos()6.1cos()100.3(112---⨯=ππ;1若将此驻波看成是由传播方向相反,振幅及波速均相同的两列相干波叠加而成的,求它们的振幅及波速;2求相邻波节之间的距离;3求t=×10-3s 时位于x=0.625m 处质点的振动速度;14-16分析1采用比较法;将本题所给的驻波方程,与驻波方程的一般形式相比较即可求得振幅、波速等;2由波节位置的表达式可得相邻波节的距离;3质点的振动速度可按速度定义V一如Nz 求得;解1将已知驻波方程 y =3; 0 X 10-2 m cos; 6; ml -coos550;s 一小与驻波方程的一般形式 y = ZAcos2;x /八;2;yi 作比较,可得两列波的振幅 A = 1; 5 X 10-‘ m,波长八二 1; 25 m,频率 v 二 275 Hi,则波速 u 一如 2343;8 in ·SI2相邻波节间的距离为3在 t 二 3; 0 X 10-3 s 时,位于 x = 0; 625 m 处质点的振动速度为()()t s x m m y 112550cos 6.1cos )100.3(---⨯=ππs t 3100.3-⨯=dt dy v =()()t s x m m y 112550cos 6.1cos )100.3(---⨯=ππ ()()vt x A y πλπ2cos 2cos 2=m A 2105.1-⨯=18.343-⋅==s m v u λ625.024)12(4]1)1(2[1==+-++=-=∆+λλλk k x x x k ks t 3100.3-⨯=()()()11112.46550sin 6.1cos 5.16----⋅-=⋅-==s m t s x m s m dt dy v πππ14-17 一平面简谐波的频率为500Hz,在空气中ρ=1.3kg/m 3以u=340m/s 的速度传播,到达人耳时,振幅约为A=×10-6m;试求波在耳中的平均能量密度和声强;14-17解波在耳中的平均能量密度声强就是声波的能疏密度,即这个声强略大于繁忙街道上的噪声,使人耳已感到不适应;一般正常谈话的声强约为 1; 0 X 10-6 W ·m -2左右26222221042.6221--⋅⨯===m J v A A ρπωρϖ 231018.2--⋅⨯==m W u I ϖ26100.1--⋅⨯m W14-18 面积为1.0m 2的窗户开向街道,街中噪声在窗户的声强级为80dB;问有多少声功率传入窗内14-18分析首先要理解声强、声强级、声功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声强是声波的能流密度I,而声强级L 是描述介质中不同声波强弱的物理量;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L 一体I /IO,其中 IO 二 1; 0 X 10-’2 W ·0-‘为规定声强;L 的单位是贝尔B,但常用的单位是分贝dB,且IB =10 dB;声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某面积传递的能量,由于窗户上各处的I 相同,故有P=IS;解根据分析,由L =igI / IO 可得声强为则传入窗户的声功率为)0lg(I I L =010I I L =2120100.1--⋅⨯=m W IW S I IS P L 40100.110-⨯===14-19 若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频率分别为1200Hz 和400Hz 的两声波有相同的振幅;求:1它们的强度之比;2两声波的声强级差;14-19解1因声强I =puA ‘;‘/2,则两声波声强之比2因声强级L 一回对几,则两声波声强级差为222ωρuA I =9222121==ωωI I ()0lg I I L =()()()dB B I I I I I I L 54.9954.0lg lg lg 210201===-=∆14-20 一警车以25m/s 的速度在静止的空气中行驶,假设车上警笛的频率为800Hz;求:1静止站在路边的人听到警车驶近和离去时的警笛声波频率;2如果警车追赶一辆速度为15m/s 的客车,则客车上的人听到的警笛声波的频率是多少设空气中的声速u=330m/s14-20分析由于声源与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声多普勒效应,由多普勒频率公式可解得结果;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不仅要分清观察者相对介质空气是静止还是运动,同时也要分清声源的运动状态;解1根据多普勒频率公式,当声源警车以速度 vs =25 m ·s -‘运动时,静止于路边的观察者所接收到的频率为警车驶近观察者时,式中Vs 前取“-”号,故有警车驶离观察者时,式中Vs 前取“+”号,故有2声源警车与客车上的观察者作同向运动时,观察者收到的频率为SS v u u v v s m v ='⋅=-125 Hz v u u v v S6.8651=-=' Hz v u u vv S 7.7432=+=' Hz v u v u v v S2.82603=--='14-21 如图14-21所示;一振动频率为ν=510Hz 的振源在S 点以速度v 向墙壁接近,观察者在点P 处测得拍音频率ν′=3Hz,求振源移动得速度;声速为330m/s14-21分析位于点P 的观察者测得的拍音是振源S 直接传送和经墙壁反射后传递的两列波相遇叠加而形成的;由于振源运动,接收频率;l 、12均与振源速度;有关;根据多普勒效应频率公式和拍频的定义,可解得振源的速度;解根据多普勒效应,位于点P 的人直接接收到声源的频率; l 和经墙反射后收到的频率 分别为由拍额的定义有将数据代入上式并整理,可解得vu u v v v u u v v -=+=21, ⎪⎭⎫ ⎝⎛+--=-='v u v u uv v v v 1121 10.1-⋅≈s m v14-22 目前普及型晶体管收音机的中波灵敏度指平均电场强度E 约为×10-3V/m;设收音机能清楚的收听到×103km 远处某电台的广播,该台的发射是各向同性的以球面形式发射,并且电磁波在传播时没有损耗,问该台的发射功率至少有多大14-22HE r A AS P 0024μεπ==⋅=292001065.2--⋅⨯===m W E H E S μεW S r P 42103.34⨯=⋅=π14-23 一气体激光器发射的光强可达×1018W/m 2,计算其对应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的振幅; 14-23()1101001075.42-⋅⨯==m V I E m εμ18001026.1-⋅⨯==m A E H m m εμ。
大学物理振动和波动 知识点总结1.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1)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 cos()x A t ϖϕ=+(2)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F kx =-r r 或 2220d x x d t ϖ+= (3)能量特征: 222111222k p E E E mv kx KA =+=+=, k p E E = (4)旋转矢量表示: 做逆时针匀速转动的旋转矢量A r 在x 轴上的投影点的运动可用来表示简谐振动。
旋转矢量的长度A r 等于振动的振幅,旋转矢量的角速度等于谐振动的角频率,旋转矢量在0t =时刻与坐标轴x 的夹角为谐振动的初相。
2.描述简谐振动的三个基本量(1)简谐振动的相位:t ωϕ+,它决定了t 时刻简谐振动的状态;其中:00arctan(/)v x ϕω=-(2)简谐振动的振幅:A ,它取决于振动的能量。
其中:A =(3)简谐振动的角频率:ω,它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
3.简谐振动的合成(1)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合振动的振幅:A =合振幅最大: 212,0,1,2....k k ϕϕπ-==;合振幅最小:21(21),0,1,2....k k ϕϕπ-=+=(2)不同频率同方向简谐振动的合成:当两个分振动的频率都很大,而两个频率差很小时,产生拍现象,拍频为21ννν∆=-;合振动不再是谐振动,其振动方程为21210(2cos 2)cos 222x A t t ννννππ-+=(3)相互垂直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若两个分振动的频率相同,则合成运动的轨迹一般为椭圆;若两个分振动的频率为简单的整数比,则合成运动的轨迹为李萨如图形。
(4)与振动的合成相对应,有振动的分解。
4.阻尼振动与受迫振动、共振:阻尼振动: 220220d x dx x dt dt βϖ++=;受迫振动 220022cos d x dx x f t dt dtβϖϖ++= 共振: 当驱动力的频率为某一特定值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将达到极大值.5.波的描述(1)机械波产生条件:波源和弹性介质(2)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波长λ、周期T (或频率ν)和波速u ,三者之间关系为:uT λ= u λν=(3)平面简谐波的数学描述:(,)cos[()]xy x t A t uωϕ=±+; 2(,)cos()x y x t A t πωϕλ=±+;(,)cos 2()t x y x t A T πϕλ=±+ 其中,x 前面的±号由波的传播方向决定,波沿x 轴的正(负)向传播,取负(正)号。
大学物理波动光学摘要:波动光学是大学物理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光的波动性质及其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本文主要介绍了波动光学的基本概念、波动方程、干涉现象、衍射现象、偏振现象以及光学仪器等,旨在为读者提供系统的波动光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一、引言波动光学是研究光波在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波动性质的科学。
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粒子性和量子性。
波动光学主要关注光的波动性质,研究光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波动光学在科学技术、工程应用、日常生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技术、光学仪器等。
二、波动方程波动方程是描述波动现象的基本方程。
光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
波动方程可以表示为:∇^2E(1/c^2)∂^2E/∂t^2=0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2表示拉普拉斯算子,t表示时间。
该方程描述了光波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传播规律。
三、干涉现象1.极化干涉:当两束相干光波在空间某点相遇时,它们的电场矢量方向相同,相互加强,形成明条纹;当电场矢量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形成暗条纹。
2.非极化干涉:当两束相干光波在空间某点相遇时,它们的电场矢量方向垂直,相互叠加,形成干涉条纹。
四、衍射现象衍射现象是光波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产生的现象。
衍射现象的本质是光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使得光波在空间中形成干涉图样。
衍射现象可以分为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两种:1.菲涅耳衍射:当光波通过狭缝或障碍物时,光波在衍射角较小的情况下发生的衍射现象。
菲涅耳衍射的衍射图样与狭缝或障碍物的形状、大小以及光波的波长有关。
2.夫琅禾费衍射:当光波通过狭缝或障碍物时,光波在衍射角较大的情况下发生的衍射现象。
夫琅禾费衍射的衍射图样与狭缝或障碍物的形状、大小以及光波的波长有关。
五、偏振现象偏振现象是光波在传播过程中,电场矢量在空间某一方向上振动的现象。
偏振光具有方向性,其电场矢量只在一个特定方向上振动。
⼤学物理下波动习题答案(马⽂蔚版)波动习题1⼀、选择题1、⼀平⾯简谐波沿Ox 正⽅向传播,波动表达式为]2)42(2cos[10.0π+-π=x t y ,则该波在t = 0.5 s 时刻的波形图是 [ B ]m )-m )2、已知⼀平⾯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cos(bx at A y -=(a 、b 为正值常量),则A 、波的频率为a .B 、波的传播速度为 b/a .C 、波长为π / b .D 、波的周期为2π / a .[ D ] 3、如图所⽰,有⼀平⾯简谐波沿x 轴负⽅向传播,坐标原点O 的振动规律为)cos(0φω+=t A y ),则B 点的振动⽅程为A 、])/(cos[0φω+-=u x t Ay . B 、)]/([cos u x t A y +=ω. C 、})]/([cos{0φω+-=u x t A y . D 、})]/([cos{0φω++=u x t A y .[ D ]⼆、填空题4、 A ,B 是简谐波波线上距离⼩于波长的两点.已知,B 点振动的相位⽐A 点落后π31,波长为λ = 3 m ,则A ,B 两点相距L = ____1/2____________m .5、已知波源的振动周期为4.00×10-2 s ,波的传播速度为300 m/s ,波沿x 轴正⽅向传播,则位于x 1 = 10.0 m 和x 2 = 16.0 m 的两质点振动相位差为π.6、请按频率递增的顺序,写出⽐可见光频率⾼的电磁波谱的名称___紫外线_______ ;_______X 射线___; ___γ射线______ .三、计算题7、图为t = T / 4 时⼀平⾯简谐波的波形曲线,求其波的表达式。
解:3304==µλTπππω16543302T 2=?==])360(165cos[1.0y ψπ+-=xt s T t 33014==0]3601165cos[1.00=+?=ψπy 0?Vπψ=∴])360(165cos[1.0y ππ+-=xt 8、⼀平⾯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的振幅A = 10 cm ,⾓频率ω = 7π rad/s.当t = 1.0 s 时,x = 10 cm 处的a 质点正通过其平衡位置向y 轴负⽅向运动,⽽x = 20 cm 处的b 质点正通过y = 5.0 cm 点向y 轴正⽅向运动.设该波波长λ >10 cm ,求该平⾯波的表达式.解:设])(cos[y ψυω+-=x t Am X 24.0651.022=?=?=?=λπλπΔλπΔψ s m T /84.024.0272=?===πλωλυt=1时,346521πππφ=+=t=0时,ππππφ637340-=-= 即3π所以]3)84.0(7cos[1.0y ππ+-=x t波动习题2⼀、选择题1、⼀平⾯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质元从平衡位置运动到最⼤位移处的过程中A 、它的动能转换成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