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2 (2)
- 格式:pdf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8
初中语文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面去游览,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开人近,但到中午时离开人远了。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开人远,而到了中午时离开人近了。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篷,等到中午就小得像盘子、碗口那样大,这不是(因为)远的小而近的大吗?”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气候)凉飕飕的,等到了中午就像手伸进了热水里,这不是近的觉得热而远的觉得凉吗?”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断定谁是谁非。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个小孩笑笑说:“谁说你智慧多呢!”【赏析】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一)起因两小儿争辩太阳离人近,还是远。
(二)主体?观点甲儿: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正午离人远。
乙儿: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离人近。
理由甲儿:太阳刚出来像个大圆车篷,到正午像个盘子或碗口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吗乙儿:太阳刚出来凉丝丝的,到了正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三)结果孔子也不能决断,两小儿笑。
反映战国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肤浅:赞扬两小儿可贵的探索精神。
(供参考,与教材归纳不全同。
)二、重点字词句1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2常用词理解(1)见两小儿辩斗“斗”今义解释为“斗争”、“角逐”,但古义除有“斗争”义项外,还可解释为“争辩”。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往”,意义截然不同。
(3)日初出大如车盖“盖”古义可译作“车篷”,还可译作“伞”,同今义也不全同。
《两小儿辩日》教案《两小儿辩日》教案17年11月29日,“柯城区语文中坚力量教学比武”在巨化中学举行,参加这次活动的都是四十周岁以上的老师,农村、城市的老师都有,可谓是精兵强将的聚会,听了七节课,特别是听了白云学校方建良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后,有一些感想,表述如下。
第一、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我们的语文教学里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前几年课件引进语文课堂后,大家争相使用,凡是公开课都必采用,语文课堂显得很热闹,电影、动画也出现了。
但是在我看来语文的的本色已经被淹没了,有一次徐为全老师在书院中学的赛后评课中也曾说,今天的课大家都使用了课件,但是如果哪节课不使用课件,反而会更新颖,更能体现这堂课的特色。
但是在几年后的今天,在这堂课上我看到了多媒体被教师合理的使用了,与课堂教学溶为一体。
课件上的课题,生字注音,简洁明白,“我能读顺课文”、“我能读懂课文”、“我来辩一辩”、“我能读出感情”等环节条理清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却并不喧宾夺主,课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看来通过几年的使用,语文课对多媒体的认识已经趋于理性了。
第二、新课标的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扬,三维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体现。
在课堂开始,“你们谁能说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个环节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有四、五位同学举手发言。
到底什么时候太阳距地球近呢,老师并没有直接搬己的观点,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主动探究在整堂课里得到了体现。
请学生提出的学习难点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到了自学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在学习中思考的习惯,而不是只会跟在老师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
课文最后对孔子实事求是的充分挖掘,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体现了老师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第三、老师在课堂上体现出对学生情感上浓浓的关爱。
教师对用语言、表情、肢体语言等手段鼓励学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始终显出饱满的学习态度。
学生帮学生回答了问题,还不忘提醒说谢谢,老师的对课堂的关注很全面。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注音。
沧()汤( ) 汝( ) 孰(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辩斗_________ 以________ 去________ 及__________汤________ 决__________ 为________ 知__________3.翻译句子。
(1)孔子东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中如探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1-5题。
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偶尔谈到了既定命运与个人奋斗之类的话题,朋友淡淡地讲起了自己的故事——我的家乡有一种说法,凡是子夜零点降生的女孩都是十分幸运的,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业有所成。
村里就有一个零点出生的女孩,她家境优裕,工作顺利,婚恋幸福,是全村女孩子羡慕的对象。
人们一说起她,就要谈到她的零点降生之兆。
她成了大家心目中零点降生幸运儿的有力例证。
你知道,我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不怎么好,所以从懂事起对自己就没有信心。
村里那个幸福女孩更让我相信:生死有命,成败在天。
上天既然已经安排好了你的命运,你再努力也没有用。
【实用】《两小儿辩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小儿辩日》。
本课详细内容为:两个小孩辩论太阳距离人的远近,通过各自观点的阐述,展示了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古代儿童的辩论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小孩的辩论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辩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太阳在什么时候看起来离我们最近?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理解两小孩的观点。
3. 课堂讲解:(1)解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两小孩的观点。
(2)讲解辩论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辩论。
4. 例题讲解:(1)举例说明两小孩辩论中的逻辑推理。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论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辩论练习。
六、板书设计1. 两小孩观点对比2. 辩论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写一篇关于“太阳距离我们远近”的辩论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辩论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辩论技巧的传授。
3.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实施。
一、实践情景引入1. 提问:让学生思考太阳在什么时候看起来离我们最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2. 观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如在不同时间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大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引发对问题的思考。
七年级语文下册《两小儿辩日》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两小儿辩日》教案《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
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就连象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这个故事渗透了要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根底。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1、激起学生辩论:教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说出理由。
2、导入:教师:大家刚刚辩论得真剧烈,不过答案老师会在下课时告诉大家,而且要看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辩论有关的文章-----《两小儿辩日》。
(教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
)3、质疑:从课题中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4、过渡:教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那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相信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一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此环节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话题,激起了学生的辩论,自然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读了课文后,文中除了写了两个小孩,还有谁?(教师板书:一儿、一儿、孔子)3、以前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七年级上册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词语解释:(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枭逢鸠。
[西汉]刘向《说苑•谈丛》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⑤。
”鸠曰:“何故⑥?”枭曰:“乡人皆恶我鸣⑦。
以故⑧东徙。
”鸠曰:“子能更⑨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注释:1.枭(xiāo):又称鸺鹠(xiūliú),一种凶猛的鸟,猫头鹰。
2.逢:遇见,遇到。
3.鸠(jiū):斑鸠、雉鸠等的统称,形似鸽子。
4.子将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安家)。
5.子,古代对对方的尊称,表示“您”。
6.将,打算、准备。
7.安,哪里。
之,到。
安之,即“之安”,去哪儿。
8.东徙(xǐ):向东边搬迁。
徙,搬迁。
9.何故:什么原因。
故,原因。
10.乡人皆恶(wù)我鸣:乡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皆,都。
恶,厌恶。
我,这里指代猫头鹰。
11.以故:因此。
以,因为。
故,原因,缘故。
12.更(gēng):改变。
13.犹(yóu):仍旧,还。
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语文-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_七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两小儿辩日》:1.掌握下列加粗的字的读音: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孰汝嗟来之食机杼稽废时日懿德2.掌握下列古今词义的词语:汤古义:热水及其日中如探汤今义:菜汤3.掌握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语:去离开一狼径去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故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原因问其故旧的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知了解人不知而愠智慧孰为汝多知乎4.掌握下列虚词:以介词,把可以为师矣介词因是以谓之“文”也介词用以刀劈狼首连词来以思连词用来盖以诱敌动词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5.掌握下列省略句的翻译:①省略主语。
例:问其故。
应补充主语;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②省略量词。
例:一儿以日初远。
应补充量词: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
③省略状语。
例:而日中时(去人)远也。
应补充状语:而太阳正午时离太远。
《乐羊子妻》:1.1.掌握下列一词多义:行行走羊子尝行路品行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外出久行怀思2.2.掌握下列虚词的用法:其:代词,指代人、事。
其指自己日知其所亡指回来的妻跪问其故指她的羊子感其言3.掌握判断句……者,……也: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不知是谁家的女儿。
4.掌握下列被动句:羊子感其言。
羊子被她的话所感动。
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
情感目标能够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启发:第一则故事——学习两小儿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和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
第二则故事——学习乐羊子妻反对拾遗求利和鼓励乐羊子坚持不懈地学习的品德。
教学建议主题思想《两小儿辩日》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
通过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不同的时间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说明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即使是智者也有所不知。
《乐羊子妻》是一篇人物传记。
它通过两个小故事,赞扬了乐羊子妻的高洁品德和过人才识。
《乐羊子妻》思路结构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人物的身份。
《两小儿辩日》第2课时限时练A卷基础过关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绯红(fēi)狭隘(yì)津津有味(jīn)B.剔透(tī)步骤(zhòu)即往不咎(jiù)C.濒临(bīn)颈椎(jǐnɡ)载歌载舞(zǎi)D.庇护(pì)广袤(mào)中流砥柱(dǐ)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古木参天,竹林掩映,环境十分清幽静谧。
B.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是学习行书的首选字帖。
C.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我们坚定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
D.垃圾分类既能回收可再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环保,可谓两全齐美。
3.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对兀鹰来说,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因为但是只要B.所以因此只要C.因为因此如果D.所以但是如果B卷拓展提升题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1、解释词语: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2、翻译句子:①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3、理“可观”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小儿辩日教材分析《两小儿辩日》是小学六年级上册一篇文言文课文,选自《列子•汤问》中的一则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
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本课因为是孩子们初学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乐读趣学,自主感悟。
通过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章,教师适当点拨,讲解。
重视古文的读,要求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读懂文章的意思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习为教学主线,去营造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以接受变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
教学过程一、引导释题,导入新课师板书“辩”字,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辩”字的意思吗?(1、争论的意思;2、就一个问题而争论,并都能说出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师:请大家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看看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在争辩,他们在争论什么?(师补充课题)师:齐读课题《两小儿辩日》师:谁在争辩,他们在争辩什么?生:两个小孩儿争论太阳师:看课题,你还能就“辩”字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自由回答)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在读时有什么困难吗?(学生自由说)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课文朗读,大家认真听朗读,看看怎么停顿、断句的。
《两小儿辩日》教案(优秀6篇)两小儿辩日教案篇一教材简析:《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讲述的是孔子在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儿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远,什么时候离人近。
双方各持己见,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儿笑话。
故事体现了两个小孩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同时也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这篇文言文不仅叙述事情层次清楚,而且还蕴含着道理引人思考。
学习这则文言文的目的:让学生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理解故事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
设计理念: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
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
要多读精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帮助学生学会“盂、孰、汝”3个会认字和“盂、孰”2个会写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读题存疑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古文。
(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齐读题,理解:“辩”,争辩、辩论,“日”,太阳。
学生质疑: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他们在争辩太阳的什么呢?【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通过对“辩”和“日”字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提出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教师范读课文。
(语速较慢,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便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初中语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原文、译文、注释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词语解释(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辩日启示.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