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位置和范围教案与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5
位置和范围设计说明1.通过描述最想去的世界某个地区或国家及其理由,使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差异。
2.从不同角度描述在教室中的位置,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并理解大洲位置的描述方法。
3.通过描述其他大洲的地理位置,使学生能深刻认识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
4.通过扮演亚洲不同地区的居民,描述各自的生活场景,使学生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认识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认识亚洲的地理分区,描述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重点难点1.描述大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2.从面积、所跨纬度、东西距离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描述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学生寒假照片和视频。
2.亚洲不同国家习俗、建筑视频。
(二)工具1.智慧黑板。
2.网络搜索。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世界那么大,你想去哪儿看看,那里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
二、预习检查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你最想去的一个地区或国家,明确具体位置,网上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这里有哪些独特之处吸引你。
三、学习任务一续表世界区域:大洲、地区、国家2.亚洲的地理位置如果爸爸、妈妈要来学校参加家长会,你怎样向他们描述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呢?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读图6.1和图6.2,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总结: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半球位置:在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 在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海陆位置:在哪个大洲,临哪个大洋,并用方位词描述;经纬度位置:最北、最南到达的纬度,及所属热量带,最东、最西到达的经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案5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位置和范围》教案5,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国的领土范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我国具体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我国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国的领土范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例,学生能够学会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说出我国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国的领土范围。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实例,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利用地图和实例,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实例资料。
2.准备投影仪和白板,用于展示地图和实例。
3.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我国地图,说一说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地图,介绍我国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国的领土范围。
同时,利用实例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进行解释,如我国的最北端、最南端、最西端和最东端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发放一份学习任务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第6.1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认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准备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3.小组任务:设计小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对国家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范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地理位置的判断和领土范围的掌握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能够判断我国的地理位置。
2.让学生掌握我国的领土范围,能够绘制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3.培养学生对国家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教学难点:地理位置的判断和领土范围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加深对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图片和地图。
2.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包括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并展示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判断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判断,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学习的开始,对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国的领土范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提高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领土完整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难点:我国地理位置的判断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地图:准备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相关地图,以便学生直观了解。
3.教学资源:收集与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相关的案例素材,用于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相关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让学生通过地图了解我国在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方面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领土范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掌握我国的四至点,了解我国领土的面积和分布情况。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了我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明确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掌握我国的四至点,知道我国领土的面积和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例,学会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提高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四至点,领土面积和分布情况。
2.教学难点:我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领土范围的识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和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实例和图片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道具:地球仪、地图等。
3.教学资料:相关地理知识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地球仪,呈现我国的四至点、领土面积和分布情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举例说明我国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下册分章节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七年级地理下册分章节教学反思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本节课加强学生识图,从图中得到有关亚洲的位置、范围、面积。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尊重学生新课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因此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差异,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
如有关亚洲的世界之最,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材料和自己掌握的知识说出来或采用竞赛方式,看谁知道的多,说的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
三、创造和谐氛围,适当运用鼓励性评价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
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中创设问题情境和系列活动,不失时机的给学生表现机会并给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
不足之处: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
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教师关键是如何引,使学生才能掌握怎样去分析,怎样得结果。
使教学能够达到面向全体。
2、师生的交流平等性应加强。
在提问题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不能强加与学生。
总之,课改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只有不断地探索,共同进步。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反思:本课是区域地理学习,以区域为主线进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
也是本学期的一学习主题。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相关的教学资源,设置恰当的活动,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
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受。
本节课我重视学生读图记图能力的培养,从图中得到有关亚洲的位置、范围、面积。
而且能够从地形图上掌握亚洲的重要地形区,由我的导学提纲引导、分析出亚洲的地势特点以及对河流分布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我国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国的领土范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础知识,对地理位置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深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我国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国的领土范围。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说出我国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国的领土范围。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2.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产生对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图片和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3.操练(10分钟)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我国的位置和范围。
教师引导学生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反思(精品8篇)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反思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学会以极点为中心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资料比较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注重读图,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课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运用地图在极地辨别方向教学过程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个问题:1、在南极地区,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被放到户外后,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光亮如新,为什么?2、在南极地区,一块钢板从空中坠落能摔得粉碎,为什么?3、在南极地区,各国科学考察站都把防火当作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什么?4、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出示北极的地图,认识周边的海洋和陆地。
出示南极图,学生不但要认识到南极大陆的轮廓象大象,而且要会辨认周边的海域。
(顺口溜:脚太平洋,头顶大西洋,背靠印度洋),经度的分布(正十字位置),还有周围的陆地分布。
北极是“陆包洋”,南极是“洋包陆”。
结合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1、阅读材料p94页《南极地区的大风》,学生得出南极地区“风库”的特点。
2、阅读课件“极地气候资料”:得出南极地区降水少的特点,称为“白色荒漠”。
3、阅读课件中“七大洲海拔高度图”,知道南极大陆是平均海拔最高的洲,称为“冰雪高原”大陆4、课本活动p95:读图10.5,比较南北极气温,可知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称为地球的“寒极”。
教师引导并小结:南极地区是世界最冷的地方。
进一步扩展解释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1)下垫面不一样,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
(2)南极海拔高。
(3)南极被冰雪覆盖,对太阳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
(4)风大情景对话:由学生和老师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由学生分析对话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能够运用地图准确标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可能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通过地图和实际案例来直观地感受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能够运用地图准确标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实际案例,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准确标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和实际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领土范围。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地理实践活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和实际案例,用于展示和解释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地图和标记工具,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地图和实际案例,向学生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领土范围。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领土范围。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实际案例,回答问题。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位置和范围》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位置和范围》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位置和范围》,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位置和范围》1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的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具挂图、地形名称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
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
他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
(同上)三、新授课(一)亚洲地名的由来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公元前20xx年中期,菲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
他们的航海水平非常高,活跃于整个地中海。
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
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区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
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之为Eerb,意为西方日落之地,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教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案4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地理的第一节,主要介绍我国的位置和范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等基本信息。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简单的地理概念和信息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地理概念和信息,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地理现象的原因和影响还不太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进行具体的讲解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够准确地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准确地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我国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具体数据。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讲解法:对于一些复杂的地理概念和信息,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互动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和地图,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准备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我国在哪里吗?它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是什么?让学生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5分钟)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同时,讲解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如我国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对于描述不准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纠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领土范围,从而形成对我国基本地理情况的认知。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学科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仍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他们对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纬度位置,掌握我国的海陆位置和领土范围,形成对我国基本地理情况的认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现象的积极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领土范围。
2.难点:对我国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国地理位置和范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和案例分析。
3.准备好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位置,提问:“请大家来说说我国的地理位置。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领土范围,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地图,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巩固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和范围的认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地理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我国地理位置及领土范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学期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我国地理位置及领土范围的认识还不够系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深入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2.难点:理解经纬网的概念,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资料。
2.设计好导入、操练、巩固等环节的问题。
3.准备好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一说,我国位于哪个大陆的东部?我国的最北端、最南端、最西端、最东端分别在哪里?”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地理位置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同时,呈现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让学生了解我国领土的范围。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如:“请同学们根据地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说明理由。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1 位置和范围》一. 教材分析《6.1 位置和范围》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描述和判断事物的位置。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位置和范围的知识,为后续学习地理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初步学习了地理知识,对地理位置和范围有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和范围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概念,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描述和判断事物的位置。
2.培养学生观察地图,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概念及其运用。
2.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实例,自主探究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知识。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地图和实例。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知识吗?请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图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例如,展示一幅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同时,展示一些具体的实例,如省市区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判断和描述。
苏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1节《位置和范围》表格重点:使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难点:学会归纳出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明白得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学期从全球角度了解了地球分为七个大洲,那么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亚洲)现在我们就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和自然状况。
2、讲授新知:(1)展现“东西两半球图”,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要认识一个大洲,第一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看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观看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小结:亚洲要紧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经度和纬度位置。
(2)了解大洲的地理位置,能够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现在我们来观看观看图6.2亚洲的范畴,分组讨论:①亚洲的经纬度是多少?②观看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③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师出示幻灯片,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如此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师出示图6.3,引导学生完成P3活动(1)(2)赤北极圈605040302010北冰洋印度洋欧洲亚洲大洋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提问:你能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它大洲的界线吗?先引导学生看幻灯片,再让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关于地理位置和范围的介绍。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大小和范围。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地图的阅读和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描述,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自己总结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大小和范围。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2.学会描述一个地区的大小和范围。
3.能够通过地图,判断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2.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大小和范围。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地理位置的特点。
2.讲解法: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实践法: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描述。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幅我国地图,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
2.准备一些关于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实例,用于讲解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让学生自己发现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操练(10分钟)通过讲解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大小和范围。
例如,可以讲解我国与印度的面积和人口对比,让学生了解如何描述两个国家的大小和范围。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己尝试描述一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地图,判断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给予评价。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概念。
七年级下册地理位置和范围教案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来支撑课堂实践的理论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位置和范围教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地理位置和范围教案范文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认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是区域地理的第一节内容。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但仍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Q 宠宝贝亚洲神奇之旅”这一情境主线,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学习的乐趣。
同时,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学会描述大洲位置和范围的一般方法,并能举一反三,从而开拓思路。
三、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并叙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亚洲位置和范围的学习,探究发现简述某一大洲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和探究活动,享受思维美和发现美,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识记亚洲的位置、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2.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五、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QQ游戏中的宠物宝贝学习成长这一情境为主线,创设情境,通过资料搜集等活动积累感性知识,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受QQ游戏中的宠物宝贝学习成长启发,以此为情景主线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亚洲位置特点的图文资料。
七、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引】教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个新朋友,它是QQ游戏中的“Q宠宝贝”,你和它玩过吧,它爱学习、爱打工,更爱旅游,我们和它一起体验成长的乐趣吧!课件展示“Q宠宝贝神奇之旅”游戏图片(需要登录游戏界面在线演示)。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1 教学分析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学习亚洲位置、范围的方法分析其他大洲的位置和范围特点
教学难点:用身边或生活中的地理学会分析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播放亚洲的景观图片(如喜马拉雅山、长城、富士山、泰姬陵等),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大洲吗?
学生:亚洲。
教师:同学们,我们提到亚洲的时候,你还能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因为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亚洲的资料,所以应该给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知识,可还有不少知识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亚洲的知识,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心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是东宫白庶子,南
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际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用亚洲的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找同学启发引导,体现从地理事实和身边教起的教学新理念。
二、讲授新知
1.首先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他在教室中的位置。
师引导提问:你在教室的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左半部分还是右半部分?
你在XX同学的什么方位?在XXX同学的什么方位?
你在教室的第几排、第几列?
小结:对于一个区域,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它——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2.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观察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复习南北半球和东西球的划分。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雄踞东方的大洲,这是它的半球位置。
3.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1)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
(2)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海陆位置。
4.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
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你能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它大洲的界线吗?
先引导学生看地图,再让生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5.复习经纬网的划分。
找出亚洲的四至点,认识亚洲的经纬网位置(26。
E-170。
W,81。
N-11。
S)
6.【活动】根据P3:图6.3,简述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过渡)亚洲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洲,你能从哪些方来证实呢?(提示:纬度、面积、东西距离)
7.让学生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思考其所覆盖的温度带——热带、北温带、寒带。
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跨纬度最大。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各大洲的东西距离,比较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一万多千米。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围。
——面积最大、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8.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1)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分为哪6个地理区域?
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中国位于哪个分区?
中国位于东亚。
(3)说一说东亚包括哪些国家:
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
(4)新、马、泰属于,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阿富汗属于,北亚部分属于(国家),哈萨克斯坦属于。
9.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分为6个地理区域。
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到那个各有特色。
请看图6.6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反映了当地怎样的地理环境?(展示图片,说出那里的气候、居民生活、交通工具等特点。
)
10.展示各图,比较亚洲和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的差异,并完成表6.1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掌握了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方法,认识到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各地区由于自然特征的差异,而导致居民的生活也存在着差异,这充分体现出研究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教后反思
这是新学期第一节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解决新课的问题之前运用图片欣赏,观看地图等形式对上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复习地球方面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不强,通过运用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等方法,引导教会学生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再通过填写各洲的地理位置的表格让学生学会如何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最后通过反馈练习了解学生对本节的掌握情况。
【素材积累】
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
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
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真好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