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频率与概率_说课稿

频率与概率_说课稿

频率与概率_说课稿
频率与概率_说课稿

《频率与概率》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上午好:

我是10号参赛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频率与概率》。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对本节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频率与概率》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李广全、李尚志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而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概率的定义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安排1课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古典概型和用列举法求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体会概率和统计之间的联系打下基础,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2)班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女生偏多。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交流,动手操作能力强,对上节课的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知识已经理解并掌握,表现欲强。这些特点为本堂课的有效教学提供了质的保障。

3、教材内容处理和教学方式创新:1)用多重试验得出概率定义:对试验采用个人抛掷、对比结果、电脑模拟,让学生体验用试验方法获取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求证的严谨性。2)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教学中将抛硬币、打靶、投篮、收视率等生活中的概率问题设计为教学情境、练习或例题,让数学变得有趣和富有吸引力。

4、教学目标:对于频率与概率这一节课的知识掌握并不难,但是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促进良好数学观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利于改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及所任教班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概率的含义并能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确定概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分组做试验的方式导入和展开课堂,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课堂学习。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试验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利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通过分层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结合随机试验的随机性和规律性,让学生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5、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动手试验发现知识、总结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对整个教材的理解。我认为课堂教学不仅应把数学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而且能力的培养也应作为重点,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据此能估计出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关系,以及理解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

二、教学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课首先采用以启发为主,分层次设置问题,加入适量的情景设置,运用实验探究展开课堂;接着对问题采用多种展示手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讲练教学法。在上课之前我做了如下准备

(1)分组:

(2)每人准备1枚1元硬币

(3)实验登记表

三、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5个环节:①。。②。。③。。。。。

各环节时间安排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1:抛硬币对比赛公平吗?

师:如果让两个同学举行象棋比赛,如何公平决定让谁先走棋呢?

学生答案预测:甲:用剪刀石头布决定。

乙:抓阄

丙:抛硬币

师:抛掷硬币对比赛双方公平吗?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公平,但为什么公平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来。

(这时学生会心存疑问,为了弄清事实,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表现出急切地破解心中疑团的愿望。)

(设计意图:以具体情境为背景,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引发学生深层思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究竟公不公平呢?如果不公平,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反面向上的可能性又是多少?

由此引导学生进入第二环节:

(二)试验探究

本环节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分组试验,要求每个学生抛掷硬币10次,并做好记录,统计出正面向上的次数和反面向上的次数,填入表格1.

然后各小组长,汇总本组6名成员的数据填入表格2,

最后全班共同完成表格3

1、分组试验

全班共分8个小组,每小组7人(其中挑选一人为组长),每人抛10次,共480次。组长不参与抛掷。

(1)抛掷要求:①两人一组合,完成10次抛掷,一个人抛,一个人记录。正面向上记为“1”,反面向上记为“0”,10次完成后统计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总数;②抛的高度要达到自己坐姿的头顶高度。

(2)组长职责:①检查组员抛掷是否符合要求;②收集本组数据,把数据录入教师机中的抛掷情况表。全班共同填写硬币抛掷统计表(表3),将第1组数据填在第一列,第1、2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二列,……8个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8列。

(设计意图:①“在相同条件下”使数据更真实有效;②合理分组,加快试验速度,既培养动手能力与探索精神,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分析试验结果

(第2部分分析结果:针对表2,表3,设置了2个问题让小组讨论)

提问(1):观察表2,各小组正面朝上的频率一样吗?各小组反面朝上的频率一样吗?

提问(2):从表3的规律可知,抛掷次数更大时,正面朝上的频率估计是多少?

(以此引导认识随机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当次数逐渐增大的情况下,正面向上的频率数值渐趋稳定。)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1:引导学生认识到随机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提问2:引导学生发现在次数逐渐增大的情况下,频率数值渐趋稳定。)

3、比较试验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随着抛掷次数的不断增加,频率越来越集中在0.5的附近。历史上,还有些数学家做了成千上万次掷硬币的实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历史上的数学家们所做的实验和自己分组所做的实验进行对比得出:几位数学家的试验结果跟自己的试验结果大致相同,大量试验次数下频率数值稳定于0.5。这样学生会很有成就感,老师趁此提出鼓励和希望,只要努力你们也可以成为数学家。)

4、电脑模拟实验

利用电脑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计算机中输入实验次数,然后观察得到的结果,并和自己之前的实验数据,科学家的数据相对比,了解电脑的模拟功能。最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

(试验次数越大,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的频率都稳定于0.5。因此两者发生的可能性相等,从而验证了“公平”的猜想。) (三)揭示新知

问题2:我们能否用频率估计概率呢?

师:其实,不仅仅是掷硬币有规律,人们在大量的生产生活中发现:对于一般的随机事件,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个事件出现的频率也总在一个固定数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

频率的稳定性揭示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一定大小。

(通过以上试验,学生会明白:事件的频率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我们就可用这一数值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由此带出概率的定义:) 给出定义:

一般地,在n 次重复进行的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频率n m

,当n

很大时,总是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随着n 的增加,摆度幅度越来越小,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作事件A 的概率,记为P (A )。

问题3:随机事件的概率P (A )有什么范围?对一个随机事件A ,用频率估计的概率P (A )可能小于0吗?可能大于1吗?

因为在n 次重复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次数m 总是满足n m ≤≤0,所以10≤≤

n

m

,因此得到事件的概率具有以下性质: (1)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 (2)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3)1)(0≤≤A P

(接着:为了更好地理解概率的定义,指导学生分析频率 m/n 的取值范围,并得出概率的性质;另外通过分析概率的定义,让学生明白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取值范围,学生对概率的定义以及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内涵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三)知识应用 加深理解 例1

让学生填写频率和估计概率: 连续抽检了某车间一周内的产品,结果如表10-2所示(精确到0.001)

问题(1)计算星期五次品的频率是多少?

(2)估计该厂生产的次品的概率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让学生更具体的理解概率,巩固概率和频率的关系,了解频率不一定等于概率,而是围绕概率波动。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量重复实验是确定概率的一种方法。)

例2 在有一个10万人的小镇,随机调查了2000人,其中有250人看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在该镇随便问一个人,他看早间新闻的概率大约是多少?该镇看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的大约是多少人?

解:根据概率的意义,可以认为其概率大约等于250/2000=0.125.

该镇约有100000×0.125=12500人看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

(例题2是通过概率的计算,反过来估计节目收看的人数)

(四)巩固知识适当拓展:

1

(1)计算表中进球的频率;

(2)这位运动员投篮一次,进球的概率约是多少?

(3)如果这位运动员进球的概率是0.8,那么他投10次篮一定能投中8次吗?

2、天气预报说下星期一降水概率为90%,下星期三降水概率为10%,于是有位同学说:下星期一肯定下雨,下星期三肯定不下雨,你认为他说的对吗?

3、小明投篮5次,命中4次,他说一次投中的概率为5分之4对吗?

(我设置了3部分:连一连,想一想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辨析,进一步揭示概率的内涵,试验次数太少时,有时不能合理估计概率。)

1、如图,长方形内有一不规则区域,现在玩投掷游戏,如果随机掷中长方形的300次中,有100次是落在不规则图形内.

(1)你能估计出掷中不规则图形的概率吗?

(2)若该长方形的面积为150,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利用今天的方法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举例说明。

如:①可以用来估计一户家庭一年要丢弃多少个塑料袋,②估计一片试验田里某种水稻的产量,③估计某种商品的销量等等。

(拓展与提高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交流归纳课堂小结

(1)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但又不等于理论概率,只是理论概率的一个近似值,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

(2)从频率稳定性的角度,了解概率的意义,概率从数量上刻画了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归纳,让学生梳理知识,进一步巩固本课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八)课外作业

1、教科书习题10.2第3题

2、你能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实验方法设计一个估算思考题1中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案吗?

【教后反思】

1、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能有效的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为了让学生对频率和概率二者间的关系和区别有清醒的认识,我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小组谈论和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对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

的规律性有了正确的认识。

3、教学理念上,紧靠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取启发式的逐步渗透的学习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肯定学生的进步,捕捉学生的发光点,对课堂上生成性问题,及时处理和组织学生探究。

4、知识要学以致用,本课中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可在生活中广泛使用,作业中的设计方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能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有用的,好用的,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欢迎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概率初步说课稿

篇一:概率的意义说课稿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九年级上册 概率的意义 赵丽涛 郾城实验中学 二零一一年十月 《概率的意义》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概率的意义》,内容选自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学习概率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统计知识,掌握方差、频率等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学习概率的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另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这节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1)、学生初学概率,面对概率意义的描述,他们会感到困惑:概率是什么,是否就是频率?因此辩证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2)、由于本节课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因此丰富的问题情境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会对这节课的学习带来障碍,因此正确理解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是教学中的又一大难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概率的意义;2.理解事件三种分类3.理解概率的定义及统计算法。 (2)能力目标:1.能区分三种事件;2会用统计算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2.体会“理论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1

§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教材分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出现的确定性现象有其必然的结果,而随机事件现象因其不确定性吸引着人们不断探索。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教材编排中本章放在了“统计”之后,“计数原理”之前,结合古今现实生活的实例展开的,“统计”一章让学生掌握的分析实例的统计方法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为后续概率部分的学习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通过试验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发现式教学,通过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3)明确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 (4)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掷币”,“游戏的公平性”,、“彩票中奖”等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并通过数学史实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抛掷硬币了解概率的定义、明确其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 四、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实践教学法,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试验,让学生自然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 教学用具:硬币数枚、粉笔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频率与概率》教案教学内容

6.1频率与概率第三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配紫色”游戏,让学生感受利用概率公式n m P = 求概率时,前提必须是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重点) 2.让学生初步体会可以用摸球游戏进行模拟试验.(难点)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使用数学的良好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法与学学指导: 这节课主要采用我校“一案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知识的“陷阱”,让学生通过在经验中反思并总结而获得知识.教学中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授: (一)创设情境 师:魏红艳同学为滕南中学今年的元旦联欢会设计了一个“配紫色”游戏:下面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每个转盘被分成相等的几个扇形.游戏者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如果转盘A 转出了红色,转盘B 转出了蓝色,那么他就赢了,因为红色和蓝色在一起配成了紫色. (1)利用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表示游戏者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2)游戏者获胜的概率是多少? 生:积极思考,并在练习本上尝试解答. 生1:(利用实物展台展示解法一) 借助树状图 解: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 总共有4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能够配成紫色的结果有2种, ∴P (游戏者获胜)= 2 142=. 生2:(利用实物展台展示解法二) (红,蓝) 开始红 蓝 红 蓝 红 蓝 (红,红) (蓝,红) (蓝,蓝)

借助表格 解: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 红色蓝色 红色(红,红)(红,蓝) 蓝色(蓝,红)(蓝,蓝) 总共有4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能够配成紫色的结果有2种, ∴P(游戏者获胜)= 2 1 4 2 =.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配紫色”游戏,既复习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知识:利用列表或树状图的方法求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为下一步改变第一个转盘颜色分配做铺垫. 【教学智慧】学生能够顺利地利用列表或树状图的方法求事件发生的概率,部分学生提出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写文字没有必要而且麻烦,是否可以省略不写.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让学生在后面的解题过程中思考编者加上这几句话的意图. (二)引入新授 师:我们这节课继续巩固如何借助于树状图或表格来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板书课题)(展示学习目标:略)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1.师:展示游戏:用图所示的转盘进行“配紫色”游戏. 小颖的做法是这样的,这种做法对吗?请判断. 解: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 总共有4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能够配成紫色的结果有2种, ∴P(游戏者获胜)= 2 1 4 2 =. 生:独立思考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不赞同. (红,蓝) 开始 红 蓝 红 蓝 红 蓝 (红,红) (蓝,红) (蓝,蓝)

九年级数学上册用频率估计概率 说课稿

作品编号:522325647891253697158 学校:朝阳岗市溪边镇柳树小学* 教师:谢德刚* 班级:蝴蝶叁班*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一、说教材 《用频率估计概率》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学习了前两节概率和列举法求概率的基础上,即学习了理论概率之后,进一步从试验角度估计概率,让学生再次体会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新课标中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中对两个重要概念“频率、概率”的要求。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概率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纵观几年的中考题,概率已是考察的热点,同时,对此内容的学习,也是为高中深入学习概率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班学生情况。他们对于知识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喜欢合作探讨式学习,对数学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本节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可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理解当实验次数较大时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频率,并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实验和课堂交流,进一步培养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技能,提高数学交流水平,发展探索,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 掌握实验的方法估计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难点】 试验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关键是通过试验,统计活动,体会随机事件的概率。 五、教学方法

初三数学频率与概率(一)

第17次课:频率与概率(一) 一、考点、热点回顾 知识概括: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体会概率的意义,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用实验的方法估计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知道在大量重复实验时,实验发生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同时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等)来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经历“猜测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知识的认识。 1. 当实验的次数很大时,我们会发现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量实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能运用列举法(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 一般地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估计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但有时通过实验的方法估计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有一定的难度时,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来估计该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大小。 3. 求概率的方法: (1)列表;(2)画树状图;(3)实验或模拟实验的方法 要点分析: 1. 通过实验体会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随机现象表面看无规律可循,出现哪一个结果事先无法预料,但当我们大量地重复实验时,实验的每一个结果都会呈现出其频率的稳定性。如:通过实验获得图钉从一定高度落下后钉尖着地的概率,在具体的实验活动中,对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这种关系进行体会,通过实验感受到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并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估计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2. 经历“猜测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生活经验是学习概率的基础,但其中往往有一些是错误的,因此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亲自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如下面掷硬币游戏的公平性问题:小明和小亮在做掷硬币的游戏。任意掷一枚硬币两次,如果两次朝上的面相同,那么小明获胜;如果两次朝上的面不同,那么小亮获胜。这个游戏公平吗? 小刚认为不公平,他认为小明获 胜的概率为,而小亮获胜的概率是。其实小刚存在的误解是把硬币出现的 231 3结果认为 两正和两反的次数比一正一反的次数多,实际上澄清小刚误解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亲身经历实验,通过 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想法。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每一次实验的结果事先是无法预料的,收集到的实验数据都带有不确定性,但大量实验后,四种情况(两正、两反、一正一反、一反一正)出现的频率都是稳定在同一数值上,所以小刚的猜测是不正确的。 3. 学习利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了解概率的意义,理解现实世界中随机现象的特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现实生活中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丰富对概率背景的认识,积累大量的活动经验,探索计算概率的方法,体会随机观念的特点。如:即使告诉 你中奖的概率为 ,那么你买张奖券也不一定能中奖;又如:明天的降1 10001000水概率为 10%,后天的降水概率是90%,但却有可能明天下雨了,而后天没有下雨。从这些例子可以说明我 们不能在实验之前预知实验的确切结果,只能知道每个结果发生的概率,这就是随机观念。 4. 学会用实验的方法估计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会设计一个方案来估计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随机事件的概率》。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定位、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刚刚学习了统计内容,了解了频数、频率等概念,因此本节课是对已学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同时,本节课对于后面学习的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以及选修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等内容又是一个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本教材第二章刚刚学习了频率的内容,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结构; 2、能力方面:必修三是在高一下学期学习的,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方面:多数学生态度积极,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但少数学生的主动性还需要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加以带动。 三、目标定位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里特征,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发现法教学,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事件的分类;概率的定义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 上学期 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

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 上学期 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一) 一、知识概括: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体会概率的意义,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用实验的方法估计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知道在大量重复实验时,实验发生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同时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等)来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经历“猜测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知识的认识。 1. 当实验的次数很大时,我们会发现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量实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能运用列举法(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 一般地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估计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但有时通过实验的方法估计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有一定的难度时,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来估计该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大小。 3. 求概率的方法: (1)列表;(2)画树状图;(3)实验或模拟实验的方法 二、要点分析: 1. 通过实验体会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随机现象表面看无规律可循,出现哪一个结果事先无法预料,但当我们大量地重复实验时,实验的每一个结果都会呈现出其频率的稳定性。如:通过实验获得图钉从一定高度落下后钉尖着地的概率,在具体的实验活动中,对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这种关系进行体会,通过实验感受到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并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估计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2. 经历“猜测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生活经验是学习概率的基础,但其中往往有一些是错误的,因此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亲自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如下面掷硬币游戏的公平性问题:小明和小亮在做掷硬币的游戏。任意掷一枚硬币两次,如果两次朝上的面相同,那么小明获胜;如果两次朝上的面不同,那么小亮获胜。这个游戏公平吗?小刚认为不公平,他认为小明获 胜的概率为 ,而小亮获胜的概率是 。其实小刚存在的误解是把硬币出现的 23 13 结果认为两正和两反的次数比一正一反的次数多,实际上澄清小刚误解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亲身经历实验,通过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想法。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每一次实验的结果事先是无法预料的,收集到的实验数据都带有不确定性,但大量实验后,四种情况(两正、两反、一正一反、一反一正)出现的频率都是稳定在同一数值上,所以小刚的猜测是不正确的。 3. 学习利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了解概率的意义,理解现实世界中随机现象的特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现实生活中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丰富对概率背景的认识,积累大量的活动经验,探索计算概率的方法,体会随机观念的特点。如:即使告诉

《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中数学教材人教版教材必修3、第三章、第1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入门课,也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概率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模型。概率已经成为一个常用词汇,为人们做决策提供依据。 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研究概率涉及了必然与偶然的辨证关系,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良好载体。 2.重点: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 难点:①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 虽然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概率的定义过于抽象, 学生较难理解。 2.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1)初中已经学习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概率可能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3)学生思维比较灵活,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较好的实验基础。 3.动机和兴趣 概率与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知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由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理解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 (2)通过抛掷硬币实验,正确理解频率、概率概念,及其两者关系。 (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试验,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总结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与数学理论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强化辨证思维,通过数学史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

九年级数学频率与概率导学案

第三章频率与概率 1.频率与概率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频数与频率?什么是概率?搞清楚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2.会求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理论概率,对于所给出的试验,会求随机事件的频数、频率。 3.会运用列表法、树状图求所给试验中随机事件的概率。 4.懂得一个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的本质;会修改不公平的游戏规则。 二、知识点梳理 1.频数、频率、概率在一次事件中都会出现,这次事件中随机事件出现的次数(A)叫随机事件出现的; 2.频率等于与的比值,这个比值总在某个固定值的周围摆动,这个固定值就是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反映随机事件发生的的大小。 3.概率是一种值;频率是的结果;频率概率(“=”或“≈”)。 4.求概率的方法:概率等于随机事件的次数与所有可能出现的次数的。 5.一个游戏是否公平,是指游戏双方获胜的相等。 6.按照要求求出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⑴用树状图求:随机投掷一枚硬币3次,⑵骰子的六个面分别有1,2,3,4,5,6,投掷一枚骰子2次, 2次正面朝上的概率。用列表法求2次朝上的数字之和为8的概率。 三、课堂练习 1.在投掷一枚硬币的试验中,反面朝上的概率为,如果投掷硬币200次,那么反面朝上次数的为100次,而实际试验中,反面朝上的次数是100次。 2.将同一花色的1~10这十张扑克牌的背面朝上,充分洗匀后,从中随机抽取1张: ⑴ P(抽到5)= ;⑵ P(抽到两位数)= ;⑶ P(抽到偶数)= ;⑷ P(抽到三位数)= ; ⑸ P(抽到奇数)= ;⑹ P(抽到3的倍数)= ;⑺ P(抽到5的倍数)= ;⑻ P(抽到质数)= ; 3.口袋中装有4个红球,1个白球,7个黄球,充分搅匀后从中随机摸一个球,球是红球的概率为。 如图所示的频数直方分布图. ⑴ E组的频率为;若E组的频数为12,则被调查人数为; ⑵在图中补全直方图; ⑶若某小区共1200人,估计50岁以上的观众有多少人?

九年级数学上册用频率估计概率 说课稿

作品编号:97864512358745963001 学校:趣鸟呜市文景镇欧阳家屯小学* 教师:瑰丽艳* 班级:恐龙队参班*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一、说教材 《用频率估计概率》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学习了前两节概率和列举法求概率的基础上,即学习了理论概率之后,进一步从试验角度估计概率,让学生再次体会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新课标中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中对两个重要概念“频率、概率”的要求。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概率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纵观几年的中考题,概率已是考察的热点,同时,对此内容的学习,也是为高中深入学习概率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班学生情况。他们对于知识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喜欢合作探讨式学习,对数学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本节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可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理解当实验次数较大时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频率,并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实验和课堂交流,进一步培养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技能,提高数学交流水平,发展探索,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 掌握实验的方法估计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难点】 试验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关键是通过试验,统计活动,体会随机事件的概率。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400个同学中一定有两个同学生日相同么?(可以不同年)300个同学呢?也有人说可能50个同学中就有两个人生日相同,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大家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通过与同学们互动,举例生活中离他们最近的例子,更易于他们理解和接受。) (二)探究新知 探索“50个人中有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 在这一环节,采用试验的方式来引导同学们搜集数据进行师生活动: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的思路——为了证明上述说法正确与否,我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用“50个人中有两个人生日相同”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的概率请你设计试验方案并与同伴交流。 师生活动:(1)每个同学课外调查10个人的生日。 (2)从全班的调查结果中随机选取50个被调查人的生日,记录其中有无两个人的生日相同,每选取50个被调查人为一次试验,重复尽可能多次试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3)根据上表中的数据,估计“50个人中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 (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搜集出来的数据进行试验他们的兴趣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来,而且大量的数据更有说服性和真实性。)

(数学试卷九年级)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一、你还记得什么是频数、什么叫频率、什么叫概率吗?试举例说明. 二、将一枚硬币抛起,使其自然下落,每抛两次作为一次实验,当硬币落定后,一面朝上,我们叫做“正”,另一面朝上,我们叫做“反”. (1)一次实验中, 硬币两次落地后 可能出现几种情 况 (2)做20次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表. 结果正正正反反反 频数 频率 (3)根据上表,制作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4)经观察,哪种情况发生的频率较大. (5)实验结果为“正反”的频率是多大. (6)5个同学结成一组,分别汇总其中两人,三人,四人,五人的实验数据,得到40次,60次,80次,100次的实验结果,将相应数据填入下表。 次数40次60次80次100次“正 反”的 频数 “正 反”的 频率 (7)依上表,绘制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8)计算“正 §6.1.1频率与概率

反”出现的概率. (9)经过以上多次重复实验,所得结果为“正反”的频率与你计算的“正反”的概率是否相近. 小知识: 在篮球比赛和足球比赛中,人们往往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由谁先来开球.那么抛硬币后,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几率有多大呢?相等吗?下面我们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想到的是实验方法.投掷硬币500次记录下正面向上的次数(如下表所示) 总抛出次数(次) 正面向上次数(次) 正面向上频率(…%) 500 225 ? 我们得到的是硬币正面向上的频率的百分比.即硬币正面向上的频率. 其次我们又想到硬币的正、反面都没有什么特殊性,所以在落下时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可能性相等.所以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都有 2 1 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正面向上的概率是___________. 生活中常见一些概率问题的应用,例如彩票. 20选5第2003178期 中奖号 码 05、12、15、16、17 一等奖 6注 18678元 二等奖 1214注 50元 三等奖 19202注 5元 本期销 售额 548538元 出球顺 序 05、15、12、16、17 一、掷一枚硬币,落地后,国徽朝上、朝下的概率各是多少? 二、质地均匀的骰子被抛起后自由落在桌面上,点数为“1”或“3”的概率是多少? §6.1.2 频率与概率

九年级数学上册用频率估计概率 说课稿

作品编号:91855558874563331258 学校:元明壮市文银汉镇便家蚕小学* 教师:青稞酒* 班级:飞鸟参班*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一、说教材 《用频率估计概率》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学习了前两节概率和列举法求概率的基础上,即学习了理论概率之后,进一步从试验角度估计概率,让学生再次体会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新课标中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中对两个重要概念“频率、概率”的要求。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概率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纵观几年的中考题,概率已是考察的热点,同时,对此内容的学习,也是为高中深入学习概率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班学生情况。他们对于知识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喜欢合作探讨式学习,对数学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本节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可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理解当实验次数较大时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频率,并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实验和课堂交流,进一步培养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技能,提高数学交流水平,发展探索,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 掌握实验的方法估计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难点】 试验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关键是通过试验,统计活动,体会随机事件的概率。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400个同学中一定有两个同学生日相同么?(可以不同年)300个同学呢?也有人说可能50个同学中就有两个人生日相同,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大家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通过与同学们互动,举例生活中离他们最近的例子,更易于他们理解和接受。) (二)探究新知 探索“50个人中有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 在这一环节,采用试验的方式来引导同学们搜集数据进行师生活动: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的思路——为了证明上述说法正确与否,我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用“50个人中有两个人生日相同”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的概率请你设计试验方案并与同伴交流。 师生活动:(1)每个同学课外调查10个人的生日。 (2)从全班的调查结果中随机选取50个被调查人的生日,记录其中有无两个人的生日相同,每选取50个被调查人为一次试验,重复尽可能多次试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3)根据上表中的数据,估计“50个人中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 (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搜集出来的数据进行试验他们的兴趣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来,而且大量的数据更有说服性和真实性。)

用频率估计概率说课稿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1)说课稿 汉村初中赵瑾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第三节第1课时的内容:这一课时从统计试验结果的角度研究一些随机试验事件中的概率,即通过频率研究概率。 2.教学目标 ①能够通过试验,获得事件发生频率。 ②知道大量重复试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③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事件发生的频率的分析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难点:大量重复试验得到频率的稳定值的分析. 说教法 引导探究,动手试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说学法 让学生动手试验操作,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了动手实践,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新课 活动一: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的试验有几种可能的结果?它们的可能性相等吗?由此怎样确定“正面向上”的概率? 【设计意图】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也为下一步引导学生开展探索交流活动打下基础. (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活动二:用试验进行检验 (1)明确规则.

把全班分成10组,每组中有一名学生投掷硬币,另一名同学作记录,其余同 学观察试验必须在同样条件下进行. (2)明确任务,每组掷币50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统计“正面向上” 的频数及“正面向上”的频率,整理试验的数据,并记录下来.. (3)按照书上P140要求填好25-3.并根据所整理的数据,在25.3-1图上标注 出对应的点,完成统计图. 表25-3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活动三:观察统计表与统计图,你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有什么规律? 随着抛掷次数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变化趋势有何规律? 通过观察,交流,师生共同得出:随着抛掷次数增加,一般的,频率呈现出 一定的稳定性:在0.5左右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也就是“正面向上”的 频率稳定于0.5. n 图25.3-1

最新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频率与概率》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频率与概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运用列表法和树状图法理论分析随机事件的概率. 2.理解每次试验可能的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利用统计频率的方法估计概率.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在同样条件下,大量重复试验时,根据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所逐渐稳定到的常数,可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情感态度】 通过研究如何用统计频率求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概率问题,培养使用数学的良好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频率与概率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理解.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要想知道一个鱼缸里有12条鱼,只要数一数就可以了,但要估计一个鱼塘里有多少条鱼,该怎么办? 【教学说明】先前我们学习了用分析的方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那么这里的问题情境中,很容易让学生想到这个事件的结果不能分析出来,而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也不一定是相同的,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对这类事件的概率该怎样求解呢?引入课题.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1:怎样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求抛掷两枚硬币时出现两个正面的概率呢? 【分析】 列表法 树状图法

思考:理论分析与重复试验得到的结果是否是一致的? 问题2:见课本P142问题3 学生用自制的转盘做试验,并完成课本P143表25.2.4和图25.2.3. 拓展延伸:课本P143“思考” 【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试验的方法来预测随机事件的概率. 问:你能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来预测两个转盘指针停在蓝色区域的概率吗? 归纳:P(小转盘指针停在蓝色区域)=1 4 P(大转盘指针停在蓝色区域)=1 4 思考1:从重复试验结果中你得出了哪些结论? 对以上这些问题,既可以通过分析用计算的方法预测概率,也可以通过重复试验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思考2: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这样呢? 问题3:将一枚图钉随意向上抛起,求图钉落定后钉尖触地的概率.

概率的意义 说课稿

《概率的意义》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概率的意义》,它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第一节的内容。下面我从将从背景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教法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按照教学内容交叉编排、螺旋上升的方式,本章是在统计的基础上展开对概率的研究的,而本节又是从频率的角度来解释概率,其核心内容是介绍实验概率的意义,即当试验次数较大时,频率渐趋稳定的那个常数就叫概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理论概率的意义和用列举法求概率打下基础。因此,我认为概率的正确理解和它在实际中的应用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2、学情分析: 1)、学生初学概率,面对概率意义的描述,他们会感到困惑:概率是什么,是否就是频率?因此辩证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2)、由于本节课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因此丰富的问题情境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会对这节课的学习带来障碍,因此正确理解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是教学中的又一大难点。 二、目标分析 根据背景分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理解概率的含义并能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确定概率。 2.能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和解释现实生活中与概率相关的问题。 三、过程分析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学中,我设置四个教学环节,下面我重点谈谈整个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引入新知 问题:下列事件中,哪些是随机事件,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通过生活情境,一方面突出复习随机事件的判断,另一方面,可引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探究过程中来。 2、创设情境实验探究 要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抛掷硬币的试验既典型又方便,历史上有几位著名的数学家都做过这样的试验,我们今天抛掷的结果会与他们一致吗? 第一步:分组试验 将全班分十组,要求每组掷一枚硬币60次,并把试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试验结果: 提问①:各小组正面朝上的频率一样吗?是否为0.5? 提问②:如果把全班十组结果进行累计,正面朝上的频率会有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1:引导学生认识到随机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通过提问2:引导学生发现在次数逐渐增大的情况下,频率数值渐趋稳定。 第二步:比较试验

概率的意义-说课稿

《概率及其意义》说课稿 兴隆初中张挺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概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程序分析、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学习概率,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统计知识,掌握方差、频率等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概率的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另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因此,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这节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学概念,理解概率的取值范围。 (2)能力目标:会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体会理论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知识,结合课程标准,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概率的意义和会求简单事件的概率。由于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概率的意义。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结合本节教材,我主要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同伴合作交流以及教师点拨为辅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对于教师或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或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概念,进一步完善学生对概率的认识。 2、学法分析

九年级数学上册2 用频率估计概率

作品编号:51897654258769315745896 学校:密参录bwt市背合属镇丹面高小学* 教师:性设景* 班级:鹦鹉参班* 2 用频率估计概率 【知识与技能】 能够通过试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并通过大量重复试验,让学生体会到随机事件内部所蕴涵的客观规律——频率的稳定性.知道大量重复试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例,能进一步明确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与列举法求概率的区别,并能够通过对事件发生频率的分析,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教学难点】 大量重复试验得到频率稳定值的分析,对频率与概率之间关系的理解.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时,结果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多少? 答:0.5 问题2:周末,县体育馆有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小亮手中有一张球票,小强和小明都是班上的篮球迷,两人都想去,小亮很为难,不知给谁,请大家帮小亮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方案:投掷硬币,若正面朝上,小强获得球票;若反面朝上,小明获得球票. 问题3:为什么要用投掷硬币的方法呢? 理由:这样做公平.能保证小强和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即得票概

率相同. 问题4:如果掷硬币机会均等, 若投掷10次硬币,是否一定是5次正面向上?投掷50次,100次……? 【教学说明】在此基础上,导出课题试验.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自主学习课本157~159页内容,初步了解如何用频率估计概率. 2.小颖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概率”时,做投掷骰子(质地均匀的正方体)试验,他们共做了60次试验,试验的结果如下: (1)计算“3点朝上”的频率和“5点朝上”的频率. (2)小颖说:“根据上述试验,一次试验中出现5点朝上的概率最大”;小红说:“如果投掷600次,那么出现6点朝上的次数正好是100次”.小颖和小红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分析: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它不能等同于频率.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大量重复试验时,随机事件的频率所逐渐稳定到的常数,才可估计此事件的概率. 解:(1)“3点朝上”的频率是6/60=1/10;“5点朝上”的频率是20/60=1/3. (2)小颖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5点朝上”的频率最大并不能说明“5点朝上”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最大,只有当实验的次数足够大时,该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小红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事件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所以“6点朝上”的次数不一定是100次. 3.六一期间,某公园游戏场举行“迎奥运”活动.有一种游戏的规则是:在一个装有6个红球和若干个白球(每个球除颜色外其他都相同)的不透明的袋中,随机摸一个球,摸到一个红球就得到一个奥运福娃玩具.已知参加这种游戏活动的人数为40000人次,公园游戏场发放的福娃玩具为10000个. (1)求参加一次这种游戏活动得到福娃玩具的频率; (2)请你估计袋中白球接近多少个? 分析:(1)由40000人次中公园游戏场发放的福娃玩具为10000个,结合频

概率说课稿

概率与频率 概率与频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第一节的 内容。下面我从将从背景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板书设计、反思评价这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章是在统计的基础上展开对概率的研究,而本节又是从频率的角度来解释概率,其核心内容是介绍实验概率的意义,即当试验次数较大时,频率渐趋稳定的那个常数就叫概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理论概率的意义和用列举法求等可能性的事件的概率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我所处的是一所乡村中学,学生基础薄弱,好动,注意力容受外 界影响而分散?学生此前学习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必然性及不可能性,可由已知知识入手,设计相关的生活情境作为课堂引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类型不同,尽量分层次设置问题和对问题运用多种展示手法。另外由于本节课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因此丰富的问题情境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根据这些在教学中国我采用了做试验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会对这节课的学习带来障碍,因此正 确理解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是教学 中的一大难点。 3,重点和难点

概率的实际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是本节的难点。 4,联系生活 生活很多方面可以用到概率的知识,如掷骰子问题,投掷硬币问题,打靶问题,转盘问题等等,这些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情况设计成教学情景,让数学变的有趣和富吸引力。 5,教学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以启发为主,分层次设置问题,加入适量的情景设置,运用实验探究展开课堂,对问题采用多种展示手法,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堂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要因时因事而变,灵活把握,因材施教。 6,教学媒介: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脑模拟试验,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为数学学习带来的方便,同时结合黑板记录和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二、目标分析 根据背景分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知识技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