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第12章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62.39 KB
- 文档页数:10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应修基础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是学习其他经济课程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最基本概念,了解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能够运用宏观经济学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经济学及其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各个总量的概念及其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2)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2、教学内容:(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2)国内生产总值Δ(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Δ(5)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6)名义GDP和实际GDP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其他消费理论。
(2)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3)掌握投资乘数等乘数的概念。
2、教学内容(1)均衡产出Δ(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3)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Δ(4)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Δ(5)乘数论(6)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7)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8)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投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IS曲线和LM曲线的概念及其移动。
(3)掌握货币需求动机和货币需求函数。
(4)了解利率的决定。
(5)掌握IS―LM模型的分析方法(6)掌握凯恩斯的主要理论内容。
2、教学内容(1)投资的决定Δ(2)IS曲线(3)利率的决定Δ(4)LM曲线*Δ(5)IS—LM曲线分析(6)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运用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研究目标1.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框架。
2. 掌握宏观经济变量的度量和分析方法。
3. 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的原因及其对经济产出和就业的影响。
4. 理解货币与银行体系的作用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
5. 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并能够评估其效果和影响。
教学内容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变量的度量和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模型的概念和构建方法2.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及其影响- 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周期性- 经济波动对经济产出和就业的影响3. 货币与银行体系- 货币的定义和功用- 银行体系及其角色-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决定4.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货币政策的执行和影响- 货币政策的限制和挑战5.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的原理和实践- 是否采取主动的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评估和影响分析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分析案例,渗透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框架。
2. 讨论: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和评价宏观经济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和模拟情景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4. 小组项目:让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加强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和讨论:占总成绩的20%。
2. 作业和小组项目:占总成绩的30%。
3. 中期考试:占总成绩的20%。
4.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
参考教材1. 宏观经济学原理(第八版),著者:尼.格里高利.曼昆,译者:陈向阳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
2. 宏观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著者:费尔南多.索瑞亚诺,译者:杨洁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研究宏观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核算。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的核心指标;(2)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原理。
重点及难点:1、GDP的五点含义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由于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已在第一章“绪论”中讲授,因此,本章从第二节开始。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熟练掌握)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二、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掌握)GNP以人口为统计标准,指本国居民在国内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GDP以国境为统计标准,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本节主要知识点:一、支出法的含义(掌握)支出法是指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与净出口这几方面的总和。
二、收入法的含义(掌握)收入法是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
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本节主要知识点: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五个指标之间的关系。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二、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三、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四、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与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五、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本节主要知识点: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与储蓄-投资恒等式(掌握)从支出看:Y=C+I从收入看:Y=C+S储蓄-投资恒等式:I≡S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与储蓄-投资恒等式(掌握)从支出看:Y=C+I+G从收入看:Y=C+S+T储蓄-投资恒等式:I+G≡S+T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名义GDP的概念(理解)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学院的统开课程之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国民经济运行的流程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投资、货币供求理论、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总供给总需求模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开放经济、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失业等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熟练地运用图形进行分析,并能适当掌握一些数学分析方法,能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分析现实问题。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框架与方法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1.1.宏观经济的世界1.2.宏观经济学的问题1.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习题要点:宏观经济学的含义、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体系,凯恩斯主义。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2.研究的基本思路:现象—规律—理论3.理论的基本要素:前提—推导—假说习题要点:规范科学与实证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理论的基本要素。
本章重点、难点: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区别,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体系、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的异同,经济学中的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以及了解宏观经济学从古典主义向现代主义的演变过程,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掌握宏观经济的“三大市场”和“四大主体”是什么,能够将经济现象、经济规律和经济理论联系起来。
第二章宏观经济度量衡(上):商品市场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框架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GDP)1.国内生产总值:定义与核算方法2.收入法核算GDP3.支出法核算GDP习题要点: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和核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GDP。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前言】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经济学,它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两大部分,这是由其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决定的。
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收入支出分析理论、IS-LM模型理论,总供求分析理论、通货膨胀与就业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国际收支与国内经济的理论等。
宏观经济政策部分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政策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等。
在分析政府的经济政策时,重点放在企业如何预期和适应政府政策变化以及政府政策变化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宏观经济学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内容不断演进,材料不断更新,对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的探索越来越具体深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宏观经济运行机制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能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理解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懂得如何预期和适应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提高其驾驭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
第一章导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2.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基本总量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3.会用两种方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4.了解什么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5.了解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6.掌握两、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所利用的研究手段。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整体的经济运作作为考察对象的经济学。
主要讲授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析、AD-AS模型、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特点,具有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分析的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规定某一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课程目标1: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1.1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掌握GDP的核算方法,了解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各种收入恒等式和失业的类型;1.2掌握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需求变动角度说明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和产生波动,以及如何向均衡状态调整;1.3掌握IS-LM模型,在一般物价水平不变假定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分别达到均衡和变动的条件,以及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和变动所需的条件,重点是利率的决定以及利率在经济短期波动中的作用;1.4掌握AD-AS模型,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含义及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涉及的基本经济效应、推到、政策变动的影响和不同情况下对总供求产生作用的理论分析;1.5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周期理论;1.6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掌握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
1.7掌握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掌握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了解宏观经济学对境内及增长理论进行的较有影响的研究,掌握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基本信息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学分:3学时:54学时适用对象: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及相关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等,学生需要初步掌握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二、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学科共同课,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的经济学科,由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两部分组成。
宏观经济理论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分析产出、消费、储蓄、投资、物价水平、利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学问题;宏观经济政策以理论研究为依据,主要分析政府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机制和效应。
本课程以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为主体框架,并且融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
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学习其它相关专业课程建立理论基础,而且能够掌握宏观经济学分析工具,用来认识和理解现实中的宏观经济,尤其是中国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可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一方面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研究对象与框架,另一方面介绍国民收入及其核算理论,以及国民收入核算中的重要恒等式。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其中核心内容是总需求分析模型,包括二个具体模型: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扩大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并引入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在总需求分析模型基础上,又引入总供给曲线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模型。
第三部分为宏观经济学问题分析,主要是对四个主要宏观经济学问题进行探讨,即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第四部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目前动态、最新发展。
主要包括各个学派的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
三、教学目标宏观经济学是财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原理,帮助学生们了解西方国家的政府进行经济决策的机制与过程,客观地认识经济现象,并为学生们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3 总学时:48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0开课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科专业开课分院、系:外语外贸学院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统称为经济学,在我国被称为西方经济学。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如何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以使得人类的无限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理论经济学。
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在不同程度上构成了许多经济学科如管理经济学、公共财政学、市场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等的理论基础。
宏观经济学是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即宏观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
它试图通过对社会总体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运行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二)课程的目的宏观经济学关于一国国民经济总量问题比如: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等的学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
本课程的教目标是使经济类本专科生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类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任务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对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 由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因而不能像微观经济学那样运用个量分析方法,而要用总量分析方法,学生在研究和学习思路上要有相应的转变。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原理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研究目标1.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3. 能够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4. 培养宏观经济学研究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1. 宏观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学派和代表性理论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DP)及其构成要素- 总需求与总供给- 通货膨胀与失业3. 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 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经济增长模型和影响因素4. 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商业周期和景气度指标- 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的影响- 政府干预和经济波动5. 宏观经济的货币和金融市场-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 利率和货币政策-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6.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供给侧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宏观经济学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宏观经济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思维能力。
4. 学术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学术论文,提高研究和表达能力。
评估方式1.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和问题解答能力。
3. 学术论文:评估学生对特定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参考教材1. 高级宏观经济学,作者:XXX2. 宏观经济学原理,作者:XXX3. 宏观经济学导论,作者:XXX以上为《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详细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先修课程:微积分、微观经济学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西方经济学所运用的基本分析方法,以作为学习基他课程的基础。
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要侧重于准确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用相关理论解释经济现象,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2、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萨伊定律、凯恩斯的理论体系基本要求:掌握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重点:准确理解研究方法难点:正确理解古典宏观经济思想、凯恩斯的理论框架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1、国民收入核算的流量模型注入、漏出等基本概念2、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GDP、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3、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总量五个基本总量、名义GDP、实际GDP、GDP与GNP基本要求:掌握流量模型的本质、准确理解GDP含义,掌握三种统计方法、五个基本总量。
重点:注入、漏出、GDP等基本概念难点:正确把握三种方法的统计口径、五个基本总量的关系、名义GDP与实际GDP、GNP与GDP。
第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1、基本概念消费、储蓄函数及倾向2、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两个缺口、节俭悖论3、乘数理论乘数的含义及计算基本要求:掌握消费、储蓄函数及倾向、均衡的国民收入、乘数等基本概念。
重点:准确理解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实质、国民收入的两个缺口、乘数理论及应用。
难点:投资储蓄分析法、节俭悖论。
第四章消费与投资理论1、消费理论绝对收入假说、长期消费函数、持久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
2、投资理论投资、资本的边际效率等概念基本要求:掌握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投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重点:准确理解各种消费理论的实质、凯恩斯的投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