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高中美术鉴赏-审美自律
- 格式:pptx
- 大小:11.16 MB
- 文档页数:31
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五课《审美自律》(美术鉴赏湘教版)一、教材及教学分析:1.使用教材:本课是湘教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2.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中国古代艺术风格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3.教材处理: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美术风格和形式演变的规律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二、教学对象分析1.知识技能: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只有粗略的了解。
2.学习能力:高中学生具备自主研究、鉴赏的能力。
3.学习态度: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在,高中学生一般对中国古代绘画都没什么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作品的新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格和形式的发展规律。
2.能力目标: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感受与独特的形式之美的。
3.情感目标:感受国画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方法1.本课时依照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中国古代艺术风格发展的过程及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形式。
2.教学手段上,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的过程中,用比较式鉴赏法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认识来把握教材内容。
运用多媒体影像结合美术作品分析,更能吸引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3.以郭熙的《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为讲解重点,突破教学重点。
4.以王冕的《墨梅图》、徐渭的部分作品及蔡国强的《故乡》突破教学难点。
5.通过让学生尝试融入中国水墨元素的设计,来达成情感目标。
五、教具准备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六、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美术风格发展的规律和艺术家对自我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难点:中国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七、教学流程(应体现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播放周杰伦的《兰亭序》歌曲活动一、填字游戏将《兰亭序》三段局部中的两个“之”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创设情境,为导入环节作铺垫字以相同大小裁切下来,请三位学生尝试将它们各自贴回原来的位置上。
并提问:为什么《兰亭序》中20几处的“之”字,字体字形都不同?如果将它们的位置进行互换,会影响整篇布局与审美和谐吗?二、导入新课展示《兰亭序》局部内容。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
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及含义;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了解19世纪西方艺术的几个代表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了解甚少,农村中学的孩子对西方艺术的几个代表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几乎不知道。
3重点难点
审美自律含义的理解;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请同学们阅读P37的第一段文字,找出“以前的美术创作风格与现当代美术创作风格”的有何区别?
以前的美术:
美术被依附于一定的实用功能,美术家被赋予不同的任务,他的创造是为了满足不同的现实需要。
现代的美术:
美术家在作品创作中发现自己的乐趣,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便成为他们主动追求的目标。
这些“美术风格”的变化即类似于“审美自律”
“审美自律”的含义:。
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审美自律现象和个人风格的出现。
(2)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
(3)欧洲19世纪几个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的创作观念和风格特征。
这节课主要选取前面两块内容讲解鉴赏。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和形式的发展逻辑,美术作品是如何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感受与独特的形式之美的;2.了解中国的书法和文人画的主要观念和基本的发展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四、教学设计鉴于简单的绘画鉴赏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我尝试把一些新的元素融入课堂,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导入的时候,用比较新颖的时装秀视频,展示不合乎寻常的服装设计,新鲜而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审美自律的概念。
五、教具:多媒体、媒体播放工具六、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引出课题(5分钟)时装秀视频欣赏,通过现代不合乎寻常的时装秀引出课题。
用视频的方式导入,可以调度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讲述:大家所看到的是属于美术领域的时装秀,同学们喜欢这样的服装吗?怎么理解这种设计?(2)学生觉得比较新奇,情绪也比较高昂,争先回答。
学生一:喜欢,有个性,特别。
这样设计很新颖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学生二:不喜欢,没法穿,像外星人。
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
教师总结:服装设计师大胆的表现着自己的创意,完全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个性化的表达,不受外界社会的干扰。
这种个性化的表达及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表现方法,我们称之为“审美自律”。
2.体验与观察(15分钟)教师:“审美自律”其实很早就出现在美术作品中,当然具体追溯到什么年代也无从考证。
我们现在就联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具体了解什么是“审美自律”。
我们知道美术依附于一定的实用功能存在。
随着历史的发展,美术家在作品中发现了自己的乐趣,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成为他们主要追求的目标。
第五课审美自律-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审美自律是什么,为什么要有审美自律;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水平;3.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去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审美自律1.1 什么是审美自律审美自律是指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拥有自己的判断力和鉴赏能力,并且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艺术作品所左右。
1.2 为什么要有审美自律审美自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避免盲从和被动接受,同时也可以减少对艺术家和作品的不公平评价。
2. 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2.1 教学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美感、审美和创造的素养。
2.2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示范、引导、启发、实践”的教学方式;•通过演示、互评等方式互动式教学;•遵循“观察-分析-评价”的教学模式。
2.3 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熟练掌握不同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培养分类、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学会用合适的词汇和描述方式评论艺术作品。
三、教学流程1. 导入(10分钟)•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提出审美自律的概念和意义;•引出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2. 学习和实践(75分钟)•分别以绘画、雕塑、建筑等不同艺术类型为例,教授不同艺术语言;•使用具体的艺术作品进行分类、分析、评价;•引导学生用合适的词汇描述艺术作品,展示学生的艺术创作作品。
3. 总结(15分钟)•汇总所有学生的作品;•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
四、教学评估1. 测验评估•开课前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了解学生在艺术鉴赏方面的基础程度;•课后进行测验,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2. 实践评估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不同的艺术类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实践,其中实践环节带给学生了很好的学习体验。
但是整个教学活动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例如引入更多互动环节,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提高课堂效果。
[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教学目标了解美术风格和形式的发展逻辑;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感受与独特的形式之美的;了解中国的书法和文人画的主要观念和基本的发展规律;了解19世纪西方艺术的几个代表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
学习活动分析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目的是分别用中国和西方的美术作品来考察形式演变的规律,也就是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思考与交流”灵活安排。
第一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中国美术作品中形式和风格的继承和变化。
这个活动可以和第38页的“思考与交流”结合起来进行。
该“思考与交流”中用来分析各个时期山水画空间表现方式的示意图来自方闻的《心印》一书,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找来帮助消化教材内容。
根据该书三种空间表现方式的划分标准,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应该属于第二个阶段。
但这种划分不一定非常准确,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另外要注意的是,这种分析仅仅是作品欣赏和比较的一个方面,不能因此而忽略了笔墨技法上更加明显的差异。
第二个活动通过对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现场照片以及透纳作品的比较,让学生较为具体和感性地理解绘画形式的演变现象。
两件作品都只关注纯粹的光—色现象,尤其是阳光透过雾气的生动景象,而不太注意物象的立体空间效果,也没有明确清晰的轮廓,这就跟传统的绘画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但是莫奈的作品更注重色彩的准确和生动,笔触也更加放纵,我们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笔画痕迹。
可以说,透纳为新的绘画形式打开了一个缺口,而莫奈则充分发挥了透纳作品中的可能性。
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就会理解绘画形式是如何按照自己的逻辑一步步演变的。
教学基本思路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审美自律这一概念的内涵,并且了解这一趋势在美术领域的反映,对艺术家的创作又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和艺术家的个性、情绪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对作品的重要影响。
湘版湘美版+超值封装实用《高中+美术鉴赏》教案说课稿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一、教材分析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课本内容分上下篇共三单元,分别为美术与眼睛,辉煌的美术历程,灿烂的美术世界。
本课为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课文通过汉字书写的美、以及古代彩陶和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等方面阐述美的观念的形成过程,即来源于生活和劳动。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就是符合形式美法则人造物品,课文通过实用器具到审美作品的转变,从历史演变、文化传播等多面展开,用古代青铜器、明代漆盒、非洲面具、年画、月份牌等例子加以阐述。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如何应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鉴赏,即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身边的事物,是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通过美术鉴赏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
课文通过蓝印花布、纳西族民居、水车、门等具体例子加以阐述。
形式美的法则主要包括多样于统一、对比与和谐、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2、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3、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有时候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尤其是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时,我们怎样看出画中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感受呢?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呢?也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还不能回答,但对此应有所了解。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1
【课型】讲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绘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
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教学过程:
1.导入:音乐导入
周杰伦《兰亭序》引导至王羲之《兰亭序》
活动一:填字游戏:找位置
2.欣赏王羲之《兰亭序》
提问:一样的“之”字是否可以互换位置?为什么这些“之”字呈现出不同形态?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书法讲究气韵,兰亭序一气呵成,自然随意,适情适性,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当时艺术家的情绪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正因为如此,它是不可重复的。
形成了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
不愧为“天下第一行书”。
3. 视频解析
兰亭备受推崇的原因,真情流露的表达,是人们所向往的,当艺术家的内在感受与外在环境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引出课题《审美自律》
4.山水画
山水画的空间表达——三远法,结合数学科的坐标帮助理科生理解山水画里的空间概念。
活动二:练一练
对比《早春图》和《潇湘奇观图》提问:比较作品给你什么不同心理感受?
5. 文人画
绘画对文人来说不是谋生手段,而纯粹成为一种对美的内在抒发,个性表达,没有外在的目的。
这就是艺术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变化,即审美自律。
课堂小结:由学生自由说。
高中美术《审美自律》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审美自律》说课稿开场白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审美自律》。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审美自律》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发展的历程,本课的教学理解“独立审美”这一美术发展趋势产生的原因;结合一些具体作品理解艺术家是如何打破流行的绘画程式,追求个性化的表现与自我表达的。
理解在中国书法领域个性与情绪的因素对书法创作的影响;理解中国文人画的艺术观念与艺术特点。
了解19世纪欧洲绘画领域的重要变革。
教学重点与难点.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1课时分析中国美术的发展情况,第2课时分析外国美术的发展情况,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教学目标.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展示法,讲授法,对话法,设问法等。
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资料收集,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同时为以后高中的美术欣赏课做好铺垫。
说教学过程.导入: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
(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和艺术特色。
最好能介绍一下这篇的具体内容,这样更能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教材给出的图片比较清楚,如果仔细看,其中的字都能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