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的相关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6
遥感技术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航空或卫星搭载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的方法。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到地球的各种信息,包括地表的形态、海洋的温度、气候的变化等等。
这项技术在农业、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中广泛应用,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一、农业领域中的在农业领域,遥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监测土壤的湿度、植被的生长状况以及作物的生长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农民合理安排种植时间、施肥和灌溉非常重要。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到大范围的农田信息,并及时掌握到各个地块的变化情况。
这样一来,农民可以更加科学和高效地管理农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环境保护中的在环境保护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监测大气污染、水质变化以及森林覆盖率等指标。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远程获取到这些数据,并及时进行分析和研究。
例如,当大气污染问题严重时,我们可以通过遥感图像来识别污染源的位置,并对污染源进行有效控制。
在监测水质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识别水体的污染程度,帮助环保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植被的覆盖程度,及时发现并保护森林资源。
三、城市规划中的在城市规划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到城市土地利用的详细信息,包括不同区域的建筑密度、道路分布等。
这些信息对于城市的发展和规划非常重要。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交通规划。
通过遥感图像,我们可以识别出交通拥堵的区域,并结合其他数据,为城市交通的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总结:遥感技术在农业、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我们的生活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到大范围、精确的数据,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祉。
遥感在农业上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
1. 作物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包括作物面积、长势、产量等。
例如,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的遥感影像可以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水分状况等,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2. 农业资源管理: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农业资源管理,如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农业气象监测等。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状况等信息,从而进行土地规划和管理;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资源分布情况,从而进行水资源管理和调度。
3. 农业灾害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农业灾害监测,如旱灾、洪涝、病虫害等。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旱情,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洪涝灾害,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4. 农业生产决策支持:利用遥感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支持,如农业生产规划、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管理等。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作物种植结构、种植面积等信息,从而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规划;利用遥感技
术可以获取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等信息,从而进行农业生产管理。
总之,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遥感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通过遥感卫星、飞机、无人机等手段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目前,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从自然环境监测到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甚至直接改变了某些行业的运营模式。
一、自然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在自然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分析、水土保持、气象预测、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
通过遥感卫星的高分辨率图像,可以判断地面的地貌类型、水文特征和土地覆盖状况,可以监测自然灾害、污染情况等环境变化,可帮助政府部门做出科学决策,制定环保政策,加强环境治理,保护自然资源。
二、城市规划和建设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通过遥感技术,人们可以准确掌握城市的地理信息,包括土地利用状况、道路交通状况、建筑布局、公共设施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遥感技术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城市对外提供数字地形模型和三维城市模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真实模拟市区空间形态,可以在数字环境中进行城市设计、评价和管理。
三、农业生产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而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多种多样。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质量、水土资源、植被分布、气候环境等进行分析,可用于作物种植、土地调查和管理、农产品质量检测、蔬菜园设计等方面。
此外,还可以实现精细农业的理念和技术,包括精准施肥、喷药、灌溉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四、能源与矿产资源勘探遥感技术在能源与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遥感卫星拍摄的高清晰度图像,可以识别各类矿床、石油储层、矿区地质构造等,可用于资源勘探和评估,帮助地质勘探公司在开采前进行充分探测。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能源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可持续发展等。
五、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遥感技术也不断推动着其进一步发展。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交通状况分析与预测、交通网络优化、道路建设与检修管理等方面。
论述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
1、进行地面,航空,航天多层次遥感,建立地球环境卫星观测网络。
2、传感器向电磁波谱全波段覆盖。
3、图象信息处理实现光学-电子计算机混合处理,因入其他技术理论方法,实现自动分类和模式识别。
4、实现遥感分析解译的定量化与精确化。
5、与GIS和GPS形成一体化的技术系统。
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并不神秘。
简单理解,就像是在‘北京一号’这样的小卫星上,安装一台功能强大的照相机,通过图像分析获取想要得到的数据。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农业调查处处长张群说。
前面提到的一幕就是配合遥感开展的抽样调查。
我国农业统计一直相对较弱。
2006年,借助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契机,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开始尝试引入遥感等空间技术,探索创新农业统计调查方法。
到2009年,冬小麦、玉米面积、设施农业占地面积率先实现业务化,北京成为全国第一家实现统计遥感业务化运行的地区。
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指利用遥感卫星、飞机、无人机等遥测设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的
技术。
遥感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测绘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遥感技术
在测绘领域的主要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图制图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
率的地表数据,从而提高地图的准确性和精细度。
遥感技术在地图制图中主要应用于地貌、土地利用、植被、水文、交通等方面的提取和分类,为制作地图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遥感技术在地质测绘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壳运动、
地震活动、岩性、断层等地质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地质勘探和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利
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质信息,为地质测绘提供了高效的手段。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的
空间布局、土地利用情况、建筑物高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决策
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城市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能够提高地图的制作质量,还可以为地质
测绘、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资源调查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
和发展,相信它在测绘领域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通过从遥远的地面或空中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它能够提供大范围、连续、多时相的地表信息,并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从空气质量监测、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评估三个方面来探讨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首先,遥感技术在空气质量监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空气质量是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关键指标之一。
传统的空气质量监测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采样和分析,工作效率低且成本较高。
而利用遥感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图像获取大范围的空气质量信息,实现对区域和全球空气质量的监测与评估。
遥感技术能够测量大气中的气体浓度,如二氧化碳、臭氧等,还可以监测颗粒物质的浓度和类型。
这些信息为环境科学家提供了定量的、及时的空气污染数据,有助于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
其次,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理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利用遥感技术,我们可以监测和评估水资源的分布、变化和利用状况。
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确定地表水体的位置、大小和质量,并实现对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水华等问题的监测与预警。
此外,遥感技术还能够测算水体的蒸发和蒸散量,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因此,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资源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响应速度,减少人力、时间和经济成本。
最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估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全面的、高分辨率的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信息,帮助科学家和决策者监测和评估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
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森林覆盖、湿地面积、岛屿变化等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通过对植被指数、NDVI等遥感参数的计算,还可以评估植被生长的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这些信息对于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区规划和生态修复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在空气质量监测、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评估等环境科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遥感技术的应用及优势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地球表面和大气状态的信息而不直接接触物体的技术。
它通过使用航空器、卫星等平台获取的多光谱或高光谱影像来分析地表覆盖、植被、水资源、城市扩张等地理问题。
遥感技术的应用和优势如下:一、农业领域的应用与优势1.作物种植与管理: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规模农田监测、监测不同阶段的作物生长情况、作物病虫害监测等信息,帮助农民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
2.土壤分析与调查: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壤植被指数、湿度、无机物质等信息,结合其他农业气象数据,提供土壤肥力分布图、土壤水分分布图等,为农业灌溉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3.农业灾害监测与评估:遥感技术可以在农作物病虫害爆发、干旱洪涝、冰雹等农业灾害发生时,及时获取其影响范围和程度,指导救灾工作和农民灾后恢复。
二、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的应用与优势1.土地利用与覆盖监测:遥感技术能够对城市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覆盖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监测,帮助城市规划者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城市发展。
2.城市扩张与更新: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城市的扩张趋势、更新与变化的空间分布,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环境质量评估: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环境的污染和质量情况,如河流水体污染、植被覆盖率等,为城市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自然资源的应用与优势1.水资源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水域和水体的分布、水质状况、水量变化等信息,帮助水资源管理者制定水资源分配和保护策略。
2.森林资源管理: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森林覆盖度、树木生长状况、森林火情等信息,为森林资源管理和防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探测地表特征、矿产指标等,辅助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四、环境监测与灾害预警领域的应用与优势1.大气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状况、雾霾等,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监测和预测依据,制定相应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的感知设备收集地球表面的信息,包括自然资源、环境、气候等方面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解译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地球。
在林业中,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数据和信息,用于森林资源调查、病虫害监测、森林火灾预警等方面应用。
一、森林资源调查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包括森林覆盖率、植被类型、生长状态、林分结构、森林地形、土地利用类型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森林资源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森林植被的分布和状态,指导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二、病虫害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植物的病虫害及其发展状况。
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出不同颜色、形状和纹路的植物,以及它们的生长状况和植物病虫害的发展情况。
这为林业管理者提供了及时的信息,以便采取应对措施,遏制病虫害的扩散。
三、森林火灾预警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大,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预警森林火灾的发生,及时采取扑救措施。
通过遥感图像分析,可以识别出林地中的热点区域,并对火情进行实时监测,达到及时发现森林火灾的目的。
四、林火后的恢复评估对于林火发生后的恢复评估,遥感技术也有很重要的应用。
通过遥感图像的比较分析,可以了解林地的植被恢复情况和林地的破坏损失情况等。
这可以为林地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五、林业管制遥感技术也可以为林业管制提供信息支持,例如通过遥感图像识别出非法采伐或砍伐行为,及时进行打击。
此外,遥感技术可以为森林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协助林业管理者制定科学的森林保护政策。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广泛且重要。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它将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更多的有力支持。
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或飞机通过接收地面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获取、记录、分析和解译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在测绘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高效、精确地获取各种地理空间信息,提升测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度。
以下是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一些具体应用。
1. 地表覆盖分类与制图: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光谱信息,如植被、水域、建筑物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解译,可以制作出多种地图,如土地利用图、植被覆盖图、水资源分布图等,为城市规划、农业发展、自然资源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2. 地形测量与地质调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高分辨率影像可以提供详细的地形信息。
通过分析地表起伏、高程变化等数据,可以制作数字高程模型和地形图,为地形测量、地质勘探、地震监测等方面提供支持。
3. 海岸线监测与河流变迁分析:利用雷达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海岸线的精确位置和变化情况。
通过对多期影像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监测海岸线的蚀刻和侵蚀过程,为海岸防护工程和海洋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分析河流的演变过程,监测洪水、决堤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变化趋势。
4.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进行高精度影像获取和信息提取,实时监测建设用地的变化和土地利用的动态情况。
通过对城市扩张、工业园区建设、交通网络等方面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 环境监测与生态保护: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大范围的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如植被覆盖变化、土壤退化、生态系统破坏等。
通过监测气候变化、水质污染、森林砍伐等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精确、实时的地理空间信息。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卫星影像的优化,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举例遥感的应用遥感技术是通过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进行感知和记录,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广泛应用于农业、气象、环境、城市规划、资源勘查等领域。
下面将列举10个遥感应用的例子。
1. 农业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农田土壤湿度、植被生长状态、作物病虫害等信息,帮助农民进行合理的农田管理和精确的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气象预报: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气温度、湿度、云量等信息,用于气象预报模型的输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3. 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污染物、水质污染、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4. 城市规划: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的地貌、建筑物分布、交通网络等信息,用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效率。
5. 资源勘查:遥感技术可以探测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帮助进行资源勘查和评估,指导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6. 地质灾害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及时预警和评估风险,减少灾害损失。
7. 海洋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海洋表面温度、海洋生物量、海洋环境变化等信息,用于海洋资源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
8. 森林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森林覆盖变化、森林生物多样性等信息,用于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
9. 基础设施管理: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道路、桥梁、管道等基础设施的状况,用于设施维护和管理。
10.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包括城市扩张、农田变化、湿地退化等,为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政策提供支持。
总结:遥感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农业、气象、环境、城市规划、资源勘查等多个领域。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的地表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可持续发展。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地貌、建筑物分布和绿地覆盖情况等,遥感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中。
一、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等航空器对地面进行高空影像拍摄和数字高程模型生成等技术,获取并处理城市地理信息的技术手段。
遥感技术的优点在于其相对低成本,高效率以及能够获取大面积覆盖的数据。
在城市规划中,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城市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实时掌握城市发展的情况,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包括新建筑物的增加,空地的减少和土地的转换等。
这对城市规划者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城市地貌分析城市地貌对于城市规划十分重要。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地貌测绘数据,绘制出城市的高程地图以及三维城市模型,精准的绘制它们对城市规划者更好的了解城市的地貌;同时还可以分析出城市地形对各种建筑和交通工具安全及城市排水系统的影响。
3.建筑物分布分析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建筑物的分布情况及其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小区的格局分布等。
在城市规划中,了解城市建筑的分布状况有助于更好地规划城市空间结构,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由城市景观的优化和提高生活品质等等。
4.绿地覆盖监测城市空气质量及宜居度与城市的绿地覆盖程度关系十分密切。
通过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城市绿地的分布情况和数据,进而评估城市的绿地覆盖程度。
这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好地把握城市生态建设方向,优化城市美化工程而从而实现自然生态和人文空间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
二、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发展趋势尽管遥感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领域,但是它的应用仍然有待进一步发展。
1.数据精度得到提高城市空间与城市建筑的精度需要分别满足的需求痛点,加强相应的技术手段可以提升遥感技术的数据精度。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器、卫星等远距离感知设备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的原理、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遥感技术的原理遥感技术主要通过感知设备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信息,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
遥感技术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辐射源:地球表面的物体会发射出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
2. 辐射传输:电磁辐射在大气中传输时会受到散射、吸收和反射等影响。
3. 接收器:遥感设备接收地球表面发射的电磁辐射,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4. 数据处理:利用计算机对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二、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 水资源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水体的光谱信息,监测水质和水体的受污染程度。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体的变化,及时发现水污染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土地利用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的信息,包括农田、森林、城市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分布情况。
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监测,可以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 空气质量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气中的气体浓度信息,包括二氧化碳、臭氧等污染物的浓度。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预警空气污染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植被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植被的生长情况和覆盖范围。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植被的健康状况,预测干旱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5. 自然灾害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地表的变化信息,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演变过程。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提前预警和采取应急措施。
三、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分辨率遥感: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是一种高效、准确、可靠的信息获取方法,通过卫星的高空拍摄,使我们可以获取到地面上的众多信息,由此可以对农业领域进行诸多有益的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一、土地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地监测、测绘和分析农业土地利用情况,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进行光谱分析、图像处理和特征分析,从而获取土地的详细信息,比如土地面积、土地类型、土地质量、土地覆盖范围等,这些信息可用于农业土地管理和可持续开发,有效地避免和减轻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
二、作物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地监测、测绘和分析农作物生长和发展的情况,包括作物的种植面积、生长状态、发育期、生长周期等指标。
通过对卫星图像进行特征分析和监测,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专业人士了解作物的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使得农作物能得到更好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水资源管理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农业部门监测、测定农田的湿度、土壤含水量等水资源情况。
通过卫星图像的分析,可以在实时的、动态的情况下,全方位的监测农业用水情况,使得农民能够有效的掌握水资源的分配情况,实现科学的节水,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农业气象研究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对气象变化进行观测,利用卫星气象监测,可以实时了解农作物生长的各种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降雨量等,从而能够对农业作物产量、品质、果实大小及色泽进行预测,帮助农民根据气象条件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生产周期,提高农业效益。
五、农业救灾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农业部门及时获取灾害的信息,卫星遥感技术可以为农业部门提供各类自然灾害预警,如降水、风暴、洪水等,协助及时出台应对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总之,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在农业领域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信息,帮助农业部门对土地资源和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及时预警自然灾害,减轻农业生产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遥感技术的应用和进展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感知手段来获得并处理地球表面和大气的信息的一种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遥感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包括了农业、水利、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以及自然灾害等领域。
本文将对遥感技术的应用和进展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农业领域农业是遥感技术最早得到广泛应用的领域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植被指数、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相关信息来辅助决策,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遥感技术采集到的大量地理信息,可以进行土地利用和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还能帮助农民进行土地质量监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效益。
二、水利领域遥感技术在水利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远程感知手段可以有效地获取水资源、水量、水质以及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演化规律。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气候变化和冰川融化等情况,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三、环境保护领域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环境污染、森林覆盖变化、生态平衡、气候变化等都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实现可视化与可监测化,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相应的依据和决策支持。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海洋污染、水污染等物质的监测和通过卫星的遥感技术实现对全球气候环境的长期动态监测。
四、城市规划领域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城市的覆盖度、建筑高度、人口密度、空气质量等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获取。
遥感技术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如今,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提高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五、自然灾害领域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卫星云图可以预报和跟踪气象灾害事件;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灾害的考察、风险评估、紧急应对等可以借助遥感技术实现等等。
遥感技术不仅可以宏观上监测自然灾害,也可以为灾后的救援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基础,对于风险评估、预警和管理也有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遥感技术的应用在现代科技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涉及到很多领域,包括农业、水利、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以及自然灾害等等。
遥感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1、在海洋研究中的应用在海洋研究的很多领域都要依赖和应用气象卫星提供的海洋遥感资料。
海洋研究学者可以从连续的气象卫星红外和可见光遥感图像中区分出不同温度的水团、水流的位置、范围、界线和移动情况并计算出移动速度,从而获得水团、涡漩的分布,洋流变动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海洋研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确保航海安全,还可以节省燃料。
如船只在海冰区航行时。
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可实时选择破冰船航线,使得破冰船能够选择冰缝或冰层薄弱的地带行驶,航行安全。
此外,遥感在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海岸带和海岛调查以及渔业等方面也已取得了成功的应用。
2、在气象和气候研究中的应用在天气分析和气象预报中,卫星遥感资料促进了世界范围的大气温度探测,使天气分析和气象预报工作更为。
在气象卫星云图上可以根据云的大小、亮度、边界形状、纹理、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等来识别各种云系的分布,从而推断出锋面、气旋、台风和冰雹等的存在和位置,对各种大尺度和中小尺度的天气现象进行成功的、跟踪及预报。
在气候以及气候变迁研究中,根据近年的研究表明.对大气长期天气过程和气候变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太阳活动、地表面对大气的影响以及海洋对大气的影响等。
这些因素以及对大气气候的变化数据都可以通过卫星来获取,如气象卫星上有仪器可以直接取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成分含量的数据。
3、在林业领域的应用林业资源分布广,面积辽阔,属于再生性。
应用遥感技术可编制大面积的森林分布图,测量林地面积,调查森林蓄积和其他野生资源的数量,对宜林荒山荒地进行立体调查,绘制林地立体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潜力图等。
通过对森林变化的动态监测,可及时对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采种、育苗、造林、采伐、更新和林产品运输等工作起指导作用。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和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问。
从20世纪20年代时开始就尝试使用航空目视调查;到了20世纪40年代利用航空照片进行森林区域划分,结合地面调查进行森林资源勘测;在20世纪50年代中发展了利用航片的调查;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引进大量新设备和先进技术,如红外彩色摄影、多光谱摄影、遥感图像增强技术和的应用等,使得遥感技术在林业领域中形成了多层次、多模式的应用体系。
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遥感是指通过飞机、卫星等遥感平台获取地表信息的一种技术。
在林业中,遥感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可以从大范围上监测森林覆盖、造林、病虫害等情况,以及制定科学的森林保护和利用方案。
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1. 森林资源调查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航空遥感、卫星遥感等方式获取大范围的森林影像和数据,进而快速、准确地进行森林资源调查。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森林空间分布信息、森林类型、森林覆盖面积和测量信息等,对于制订森林资源规划、林区划分、森林防火规划等都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
2. 林地监测和动态变化分析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时序影像,可以对森林的生长发展、病虫害变化情况等进行长期观测和分析,全面了解森林的动态变化情况,从而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和利用规划。
同时,遥感监测也可以发现森林资源失而复得的情况,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3. 森林面积估算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森林影像,可以通过图像处理和专业算法对森林面积进行估算,快速判断森林面积的变化情况。
同时,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森林的单木分析,更加准确地估算林木的树种、直径、树高等信息,为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提供重要依据。
4. 森林火灾监测和预警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森林火灾的快速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森林火情的发展状况。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火灾诱发的热点和烟雾影像信息,以及对历史火情的分析,为预测未来火灾提供准确的预测指标,为防火救灾提供有效的支持。
总之,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不断扩展,对于森林资源开发、保护和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在未来,遥感技术将会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为林业发展做出贡献。
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遥感技术越来越受到农业界的重视。
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地面上的红外线、光谱、温度等信息,通过图像分析和处理,确定作物的生长状态和农田的土壤特征,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一、农业资源调查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大面积农田的信息,通过遥感数据分析,可以对农业资源进行快速调查和评估。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大规模、高效地监测农作物的分布、类型、面积和产量,及时反映生产情况,为科学决策、调整种植结构提供依据。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农村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利用情况等,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二、农业灾害监测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干旱、洪涝、旱涝保收、蝗灾等。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大量的遥感数据,动态监测气象条件、降雨量、地表水分、植被覆盖、土壤水分和温度等相关指标,及时预测和监测农业灾害的发生趋势,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加强农业灾害防治,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三、农作物监测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最主要应用就是农作物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和监测农田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进行遥感数据分析,可以提供叶片面积、叶绿素含量、水分含量、高度、坡度等农作物参数,进而确定作物的生长状态。
这些信息可以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精准的措施和决策支持,精准调控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四、农业水资源监测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农业用水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农业水资源的情况,包括土壤水分、地下水位、水源分布、水体质量等,通过监测这些变化,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保障农业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农业装备与管理的发展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相应的农业装备也在不断升级。
利用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农田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能够实现农业装备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自动控制、伺服系统和保障措施等高技术含量的设备得以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器、卫星等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它通过对地球表面的光谱、热辐射等物理量进行感知和分析,可以获取大范围、高精度、多样化的地理信息。
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
一、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1. 农业资源调查: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农田利用情况、作物生长状况、土壤水分状况等信息。
可以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实现对农田的分类、产量估计和病虫害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2. 水资源调查: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体分布、水质状况、水面蒸发蒸腾等信息。
通过监测水体的变化,可以进行水资源的评估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 矿产资源调查: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类型、储量等信息。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矿藏的勘探和评估,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4. 森林资源调查: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森林覆盖面积、植被类型、植被质量等信息。
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和评估,提供森林保护和管理的参考依据。
5. 城市资源调查: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土地利用、城市扩展情况等信息。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实现对城市资源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二、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1. 气候变化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气温度、湿度、云量等信息。
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监测气候变化的趋势和空间分布,为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 水质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体的叶绿素含量、浊度等信息。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实现对水质状况的动态监测和评估,为水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3. 土壤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壤湿度、土壤养分含量等信息。
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实现对土壤状况的监测和评估,为土壤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4. 空气污染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气污染物浓度、气溶胶光学厚度等信息。
遥感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下面简要介绍其在农业、林业、地质、矿产、水文和水资源、海洋、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1.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在农业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识别各类农作物,计算其种植面积,并根据作物生长情况估计产量。
例如,美国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世界小麦产量进行估算,精度达90%。
这种大面积的估产对于国际贸易、储运、加工等都有重要意义。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分析其长势,及时进行灌溉、施肥和收割等。
当农作物受灾时,可以实时监测。
在林业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火灾是林业的大敌。
利用航空红外遥感技术,不仅能发现已燃烧起来的烈火,而且可以探测到面积小于0.1~0.3平方米小火情,还能及时预报由于自燃尚未起火的隐伏火情。
利用卫星遥感,一次就可探测到上千平方千米范围内所发生的林火现象。
遥感技术在我国扑灭大兴安岭特大林火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和土壤调查中也获得普遍应用。
2.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遥感技术为地质研究和勘查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可为矿产资源调查提供重要依据与线索,为高寒、荒漠和热带雨林地区的地质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特别是卫星遥感,为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的地质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常规的地质勘查工作都从点、线观测着手,待汇集了大量的资料后才能描述一个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而进行分析研究。
利用遥感资料就可以首先从分析研究地区的遥感资料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进行野外观测与验证。
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野外工作量,节省人力、物力,还加快了速度,提高了精度。
这对区域地质填图是特别适宜的。
在地质构造方面,由于遥感图像具有广阔的视域和逼真的影像,能真实地反映各种地质现象间的关系,因此,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质构造分析,常能发现地面常规工作不能发现的地质构造,尤其是对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下的一些隐伏构造,反映得相当清晰。
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主要是根据矿床成因类型,结合地球物理特征,寻找成矿线索或缩小找矿范围。
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现代遥感技术的多波段性和多时相性,十分有利于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再生资源的研究。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是指包括气候、地形、表层岩石、土地、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的综合体,可以说包括了整个农业生产的生态要素。
国际上于50年代开始大量地使用航空像片进行以土地为主体的土地资源调查工作,70年代开始利用卫星影像对原来缺乏资料的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了中比例尺制图。
②土地资源监测:土地资源是一个变化的自然综合体,特别是一些人类经营得不合理的地区,往往引起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和土地次生盐渍化等。
对土地资源的监测除实地进行定位观测外,还可用不同时期的同一幅影像进行影像迭加,对比,来准确地看出土地资源的变化情况,特别是一些交通不便,或面积较大的地区,只有卫星遥感技术发展以后,真正的所谓监测才变成了现实。
③作物估产:作物的农业产量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很大;所以倍受各国的重视。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作物估产基本上分两个方面:一是大面积估产,它是以卫星影像进行生态分区,在各个生态区根据历史产量建立各种的产量模拟公式,并根据每年的气候条件进行校正。
另一方面是小区估产,它是将卫星影像和航空像片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专业的3S站④农作物生长状况及其生态环境的监测:地面温度、土壤水分的旱涝状况等环境条件以及其生长状况都可通过近红外和热红外接收的遥感影像探测到。
⑤鱼情水产研究。
⑥草原调查与监测。
遥感在气候和气象中的应用①在天气分析和气象预报中的作用:卫星(主要指气象卫星)资料促进了世界范围的大气,温度探测,使天气分析和气象预报工作更为完全和准确。
在气象卫星云图上可以根据云的大小、亮度、边界形状、纹理、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等,来识别各种云系的分布,从而推断出锋面、气旋、台风、冰雹、雷雹等的存在和位置,对这种大尺度和中小尺度的天气现象进行成功地定位、跟踪及预报。
②应用于气候研究和气候变迁的研究:根据近年的研究表明,控制大气长期天气过程和气候变动的有以下几个因素:太阳活动;对于大气圈的下垫面--地表面对大气的影响;海洋对大气的影响,以上这些因素都将引起整个地--气系统辐射信息的变化,而这方面的资料可以通过卫星来获取。
如气象卫星上有仪器可以直接取得CO2 等含量的数据。
冰雹覆盖也可以通过云图的辐射信息获得。
此外为研究世界气候和灾害性天气变化,还专门设计了地球辐射收支试验装置,用于测定整个地--气系统获得和损失的辐射能量。
这对气候学研究将不很大的推动。
遥感资料制图一、遥感技术在制图中的应用长期以来,编制地图是以各种地图、文字资料和数据资料为主要资料来源。
以后,随着航空摄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航空像片也成为编制地图的一种重要资料。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和日臻成熟,航天遥感资料在地理制图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地图的资料来源、现势性、制图工艺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卫星遥感可以覆盖全球每一个角落,对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存在以往由于自然或社会因素所造成的制图资料空白地区;卫星遥感对地球上任何一个区域都可以进行周期性的重复探测,这样对同一个地区就可以获得不同日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的动态的制图信息,进而为利用地图进行动态分析提供了物质保证;卫星遥感资料可以及时地提供广大地区的同一时相、同一波段、同一比例尺、同一精度的制图信息,这样为缩短成图周期,降低制图成本提供了可能;卫星遥感图象信息,是以二进制的数据形式记录在磁带上的,因此便于实现电子计算机的自动处理与地图制图的自动化;应用卫星遥感图象信息制图,在制图工艺上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改变了常规制图那种由较大比例尺地图缩编成较小比例尺地图的编图模式,而常常是先编小比例尺地图然后编制中比例尺或大比例尺的地图。
专业的3S站遥感图象信息在制图中的应用,目前主要是用于地形图的修编与更新、影象地图的制作和专题地图的编制。
其中以遥感资料的专题制图为当前的主要特点,由于遥感图象本身的信息量极其丰富,可根据制备的统一基础影象进行各种专题内容的解译,进而编制系列专题地图。
因此应用遥感图象信息进行综合性的系列制图,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并已广为利用。
二、卫星遥感图象的基本特性(一)几何特性1.投影资源卫星遥感图象除反束光导管摄象仪(RBV)图象被认为是中心投影外,其余多数均为多中心投影,如多光谱扫描仪(MSS)图象。
专题制图仪(TM)图象和斯波特(SPOT)高分辨力探测器(HRV)图象。
所谓多中心投影,是指每一条扫描线或扫描带都有一个投影中心。
因此,图象中心与边缘各部分的精度和变形程度是有差异的。
不过由于卫星的航高大,又经过粗制处理,一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近似的正射投影。
为象元点尺寸或为扫描线上两象元点中心连线的尺寸;D为象元点d所对应的地面实际长度。
根据各种卫星遥感图象上象元点所对应的地面实际范围大小,可以判定供目视判读用的图象放大倍数。
通常MSS图象可以放大到1∶25万—1∶20万,由计算机增强处理的可以放大到1∶10万。
TM和HRV(窄波段)图象,因象元尺寸小,可以放大到1∶10万或1∶5万,HRV全色片可放大到1∶2.5万。
专业的3S站3.象元点位移造成象元点位移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因卫星运行中侧滚、仰俯引起的象元点位移;因地面起伏高差或卫星的航高差引起的象元点位移;因地球曲率和自转引起的象元点位移;因航向偏离引起的象元点位移。
对于陆地卫星-1、2、3的MSS卫片的象元点位移误差,主要是航向偏离误差和地形起伏误差。
航向偏离误差最大可达1130米,地形起伏误差最大可达404米。
其次是地球曲率误差、卫星倾斜误差和卫星航高误差。
而对于陆地卫星-4、5的MSS、TM和SPOT 的HRV图象,象元点位移误差主要是地形起伏误差和地球曲率误差,其他误差均因卫星控制精度的提高而减少。
4.几何量测性卫星遥感图象的几何量测性,具体包括平面量测和立体量测。
平面量测精度主要取决于象元点的位移程度。
经过精纠正处理的卫星遥感图象,平面量测精度较高,尤其是当地面的相对高差愈小时,其量测精度愈高。
卫星遥感图象一般不能作立体量测,其原因是卫片没有航向重叠,同时旁向重叠也不大。
陆地卫星-1、2、3的MSS图象的旁向重叠是14%,而陆地卫星-4、5的MSS图象、TM图象的旁向重叠是7.6%,SPOT卫星HRV图象的旁向重叠只有7.35%。
唯有SPOT的HRV倾斜卫片和星下卫片才能作全幅的立体观察和量测。
(二)光学特性1.多波段性对于同一地区可以同时获得4—7个波段的卫星遥感图象,如MSS4,5,6,7,8,HRV的XS1、XS2、XS3和全色方式的波谱段。
其中TM的波谱段最全,有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
利用卫星遥感图象的多波段性特点,可以得到各种增强处理的彩色图象,为进行各种专题内容的提取提供了可能性。
中国3S吧2.综合性卫星遥感图象的象元所对应地面的实际长度,最大的TM可达120米,最小的斯波特HRV全色波段也有10米。
由此可见,除大块地物能大于一个以上象元以外,其余小块的、单个的、线状的地物都小于一个象元。
因此,在图象上每一个象元的色调,都是由多种地物的反射波谱混合而成的:式中ρl 混为混合地物的波谱反射率;g S、g V、g g 、g v 为象元点所对应的整个空间面积与土壤、植被、岩石、水在该空间所占面积的比值;ρlS、ρl V、ρl g 、ρl v分别为相应纯地物的光谱反射率。
卫星遥感图象上这种混合象元占绝大多数,一般在60%以上,多者可达80%。
随着卫星遥感图象象元点尺寸的变小,混合象元会逐渐减少,图象上的灰度差能进一步拉开,这样能够进一步反映出地物间的差异。
这不仅有利于目视解译,同时也有利于计算机自动识别。
三、遥感资料制图的墓本程序(一)遥感图象的选择在遥感资料的专题制图中,正确选择图象信息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应根据制图的目的和对象,最大限度地从遥感图象中获取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为此,必须对制图对象及具体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并且掌握作为专题内容、解释用的各种遥感图象的不同波段不同时相的信息特征。
中国3S吧1.波段的选择地面不同物体在不同光谱段上有不同的吸收、反射特性。
同一类型的物体在不同波段的图象上,不仅影象灰度有较大差别,而且影象的形状也有差异。
多光谱成象技术就是根据这个原理,使不同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能够明显地表现在不同波段的图象上。
因此,根据不同解译对象,选择不同的波谱图象,是区分和识别地物的有效手段。
除考虑遥感图象的单波段的分析运用外,在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合成影象进行判读分析。
因此,如何确定不同波段的最佳组合方式,是获得理想判读结果的重要途径。
比如,利用MSS图象编制土地利用图,通常采用MSS4、5、7波段的合成图象;若进一步区分林、灌、草,可选MSS5、6、7波段的组合图象。
又如,利用TM图象编制辽河三角洲芦苇资源图时,则以TM3、4、5波段的合成图象的信息量最丰富,分辨率最高。
2.时相的选择遥感图象的成象季节直接影响专题内容的解译质量。
若进行地质地貌专题内容的制图,应以选择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的图象为最佳,因为这个时段的地面覆盖少,利于地质地貌内在规律和分布特征的显示。
若进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方面的制图,最好选择利于各种植被判读的最佳时相。
例如,“三北”防护林的遥感调查与制图,以选择林木已经枝繁叶茂,但农作物及草本植被尚未覆盖地面的五月末的时相为最理想;判读北方的小麦,以五月份的彩红外片表现最明显,因为此时的小麦长势最好;对海滨地区的芦苇判读并计算面积,则以五六月份间的图象较好;编制盐碱土分布就需要掌握盐渍化地区的泛碱的季节规律性,如黄淮海地区以选择三四月卫片进行判读比较适宜。
总之,遥感图象的时相选择,既要根据地物本身的属性特点,同时也要考虑同一种地物的不同区域间的差异。
因为遥感图象的影象特征有非常明显的地方性,因此在选择时相时必须二者兼顾。
专业的3S站(二)遥感图象的纠正人造卫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侧滚、仰俯飞行姿态和飞行航道、高度的变化,以及传感器光学系统本身的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常常引起卫星遥感图象的几何畸变。
通常所使用的卫星遥感图象软片或计算机兼容磁带,事先已经过粗加工或精加工处理。
图象粗加工处理,是为消除传感器本身及外部因素影响所引起的各种系统误差而进行的处理步骤。
它是将地面站接收的原始图象数据信息,根据事先存入计算机的相应条件而进行纠正,并通过专用的坐标计算程序加绘了图象的地理坐标,制成表现为正射投影性质的粗制产品——图象软片(1∶336万或1∶100万)和高密度磁带(HDDT)。
图象精加工处理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卫星遥感图象的几何精度。
其作法是利用地面控制点精确校正粗加工处理后的图象面积和几何位置误差,将图象拟合或转换成一种正规的地图投影形式,并制成精密软片(1∶100万)和高密度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