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人文环境得出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
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不断加剧,许多企业和管理人员感到:采用西方的管理模式有时会事倍功半。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管理思想的研究,结合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形成更合理的管理模式,同时对减少管理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有着及其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内容(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
程建新、蒋月月从“人的维度”、“关系的维度”、“制度的维度”把握分析了儒家文化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中的作用,指出企业管理建设要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度、和方法,强调“以诚待人、言而有信、取信于人”的伦理准则。
张鑫莲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多感情,少理性”。她还认为发掘儒家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不能背离世界管理发展的趋势去从零开始一个新的创造。
曾仕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针对中国管理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式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因道结合,依理而变”的人性化管理。
邱晓东指出无为而治实质上是讲一方面要遵循经济运行中的客观规律,不要不可而为之;另一方面又强调管理行为的自然而然,要求管理者不要什么事情都要有所作为,要为企业的个体发展提供一个热适度的空间。
菅振荣认为儒家思想对企业积极影响大致可概括为: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积极的入世精神;诚实守信的要求。负面影响可概括为:重义轻利, 模糊了企业的目标指向;趋平心态, 与企业的分配机制不合。
张宣吉讲道企业应当采取“法家制企”(即制度化)与“儒家待人”(即人性化)相结合的思想,制度化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员工的行为,人性化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赵应宗认为“中庸之道”是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法宝,可以结合中国企业的特点和现状,使之成为企业外向发展的一种策略。“中庸”是“用中”,是同过激偏向作斗争,保持自身平衡。
樊爱军认为中国现代人本管理不可能抛开中国传统文化而重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创立和现代企业人本管理体系的构建,只能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没有文化底蕴的管理不是成功的管理。
孟凡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哲学缺乏实践的基础条件和技术支撑,传统文化应与西方制度化管理进行结合,一方面将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发扬光大,另一方面用制度来“约束人,管理人”。
涩泽荣一提出“俗语加盘算”的管理思想,即“义利合一说”,一是以公益为利,义利不分,二是不应该否认工商谋利活动有其正当价值,但必须用伦理道德进行指导规范。他强调管理应重视价值观和文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建新,蒋月月.儒家文化:三个认知维度与创新.企业文化,2006(1):15-17
[2]张鑫莲.儒家文化在管理中的弊病.企业文化,2006(2):18-22
[3]曾仕强.中国式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2版:61-65
[4]邱晓东.“无为而治”与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市场周刊理论研
究,2006(3):19-20
[5]菅振荣. 企业文化建设与儒家思想. 经济与管理,2000(2):18-20
[6]张宣吉.“法家治企”与“儒家待人”——制度化、人性化管理在郑州联通的应用.中国电信业,2005(2):79-81
[7]赵应宗.以中庸之道求取和谐与发展——企业外向发展的一种文化策略.经济问题研究,1995(12):15-17
[8]樊爱军.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
济.2006(3):174-176
[9]孟凡超.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冲突与整合.集团经济研
究,2005(7):204-205
[10]涩泽荣—.论语与算盘.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5月